携手新课程回归原生态

合集下载

让语文课堂回归“原生态”

让语文课堂回归“原生态”
语文课 堂
回归 原噬 “ 奄,
语文课 堂教学 ,在洗尽 了铅华 后 , 应该 回归本色 , 应该 回归原 生态。原生
态 , 出自于原生态 民歌 。原生态民 说法
诗 。大 家 这 才 茅 塞 顿 开 , 白 了 原 来 他 明 是为 了要导 出《 漠中的绿 洲 》 一课 沙 这
自己悟 出来的往往是刻 骨铭心 的。
曾 听 过 一 节 公 开 课 ,记 忆 犹 新 , 课
齐念:棒 , 你真棒 ! “ 棒! 我比你更棒 ! 教 ” 室里声 浪滚滚 , 不热 闹, 好 充分体 现 了 学生“ 一切行 动听指 挥” 。一节课上 , 掌 声响起 几十次。开始 响亮有力 , 着逐 接
渐衰弱, 最后 有气无力。受表扬的 学生
子们是 两手空空, 实际上却收获很 多。 生: 从课文 中也 能看 出苏格拉 底的
义?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 础
和 长 期 持 之 以 恒 的 语 文 实 践 积 淀 、 合 整
弟子们有 些迷信与权 威 ,不敢 怀疑 老 师, 目 盲 行动 , 最后 落得 两手 空空。
孙 仁 歌 先 生 在 《 单 : 文 教 学 的 简 语
而成 ,平时 的课 堂训练和 积 累至关 重
要 。 因 此 , 文 课 堂 设 计 应 以 扎 扎 实 实 课 促 发 展 为 目标 。
们 的教学重新 走上朴 实、 扎实 、 实事 求
是的轨道上。崔峦先生提出的 。 简简单
单教语 文 , 扎实实促发 展 扎 的口号赋 予 了原 生态的语 文课堂 教学简单 而深 邃的诠释。 中师范大学杨再 隋教授也 华 提出要还原语文本色的观 念 , 即要回 归 语文 的原生态 。他提倡 平平淡淡 教语 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 , 扎扎实实教语文 ,

落实新课标理念打造原生态课堂教研计划

落实新课标理念打造原生态课堂教研计划

落实新课标理念打造原生态课堂教研计划为了落实新课标理念,打造原生态课堂,以下是一个综合性的教研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1.组织专题学习: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段新课程标准》,明确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及教学建议。

通过专家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

2.强化理念认同: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将新课标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原生态课堂1.整合教学资源:根据新课标要求,整合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鼓励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倡导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1.开展集体备课:定期组织各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围绕新课标要求,共同研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问题。

通过集体智慧,提升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2.实施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

3.加强教学反思:引导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回归"原生态"音乐课堂

回归"原生态"音乐课堂

“ 山娃 子你们 家 的驴吃 了我们家 的玉米 ” . 这一充 满西
特 色课 堂
回 归“ 原 生 态 , , 立 日 乐课 堂
◇ 王 丽 艳
原生态音乐课 堂 . 宏 观上来说是 一个充满生命 张 力 和人文关怀并 闪烁着智慧 火花 的真实 、 有效、 开放 、
返朴归真 的课堂 :微 观上说是指教师创设有效的学习
们 一个 明确 的答 案 , 那 就是 内容 永远 比形 式重 要 、 形
性 的学科 .只有 学生 主体主动 参与 和 自主体验 才 能

价。 积极保 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 中的独立见解 记得在欣 赏 《 传统风格 体裁 的解体—— 勋伯格 》
课 中. 有一个环 节是让学 生选择对 表现 主义音乐 的
感受 学 习的快乐并 积 累学 习的成果
态度. 大部分 同 学都选 择 了“ 不喜 欢 ” . 独 有 一女 生选 择“ 十分喜欢 ” . 她 的 回答 引起课堂一 阵骚动 。这位女 生怯 怯地低下 了头 , 但在我 的鼓励下 自信地 说 出了她 的见解 : “ 表现 主义 音乐虽然 不动 听 ,常常与 死亡 、 病 态相联 . 诡 异不协 和 , 但是在 我心情 不好 的时候听它 , 能在 我的 内心产 生强烈 的共 鸣 .所 以尽管 它不美 . 我
堂 教学不 可分 割 的一 部分 。陶行 知 曾说 : “ 我们 必 须
变 成学 生 . 才配 做学 生的先 生 ” 这句话 道 出了原 生
的音乐 教学 ” 提供 了示 范 和借鉴 音乐课 堂需 体现音
乐学科 的本色 魅力 . 散 发浓 厚 的音 乐味 儿
态课 堂 的真谛 生态课 堂应 从学 生 的心 理发 展特 点

新课标语文课堂,请回归原生态

新课标语文课堂,请回归原生态

新课标的语文课堂,请回归原生态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见仁见智,但万事万物都是由“一”演化而来,同理,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如果要返璞归真的话,笔者认为原生态的语文课堂教学至少要有如下的三个基本环节。

一、引领朗读、理清思路(一)琅琅书声,才能彰显语文悦耳之音美、才能帮助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才能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要通过示范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和自由阅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感性的印象;关键之处不惜重锤敲击。

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1.多媒体示范配乐朗读。

2.学生接力朗读,教师就重点处加以引领。

3.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地大声自由朗读。

4.就有关对话部分,指导学生分角色阅读。

(二)在朗读的前提下,要让学生自主读懂任何文体的文章,而读懂的前提,就是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思路的归纳一定要限时、简洁、准确、流畅。

我们知道,散文的思路最难把握,这是由散文的特点决定的。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灵活,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是要求散文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贵散”,它必须善于展开联想;散文又“忌散”,它的联想必须受中心思想的制约。

散文这种“散”与“不散”的辨证统一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首先弄清楚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某一篇散文“不散”的立意是怎样通过貌似零散的材料得到表现的。

这个“怎样”,就是作者的构思,就是思路。

引导学生把握一篇散文的作者思路,不仅给学生以深入理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钥匙,而且是培养其对散文的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发展其思维能力的过程。

怎样抓思路呢?第一步,要引导学生抓住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的以人为线索,有的以景为线索,有的以事为线索,有的以物为线索,有的以活动的进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第二步,要引导学生分析全文的材料是怎样围绕线索布局的,亦即文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

第三步,要引导学生归结作者思路的落脚点,从而把文章的材料及其布局和文章的立意挂起钩来。

构建生态课堂 回归教育本源

构建生态课堂 回归教育本源
以下几方面 : ,
年代 , 自新 课程标准 呼吁探索新 的课 堂教学模 式 以来 , 态课 生
堂有 了无限美好 的前 景 。让课 堂教学成 为师生共 同 的生命 历 程, 使课堂 不仅仅为 了传授知识 而教学 , 重要 的是为 了人的 更 发展而教学 。 本文就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在初 中科学教学 中的尝
让那些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来 回答 ,尽量要让他们答得 出来 , 要
求稍高 的题 目 让基础好的学生来 回答 , 就能让每个学生都 这样
有施展 自己才华 的平 台。 3注重全 面发展 。教 师在课 堂教学 中 , 面向每个学生 的 . 要 全面发展 。即关注 的不只是学生对“ 知识” 的理解 和掌握 , 还有
心 理念 , 把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运用 到科 学课 堂 中来是一种行 之 有效 的教学方法 。它要求 教师的教 学策略发生深刻 的变化 , 由 以知识 、 技能 为本 向以人 为本 、 以学生发展需要 为本 的方 向转
学生 的“ 情感 、 度和价值 观” 方面的发展和提 升。例如 , 态 等 在
新 校 园理 论
XtiY  ̄ L I a I1iI l o J1 I X t L1 " 1
素质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构建生态课堂

回归教育本源

绍兴 326) 135
( 上虞市崧厦镇 中学, 浙江
把 生态学 原理和方 法运用 到教育 研究 中始 于 2 0世纪 3 0
的不是规格 化 、 标准化 的机件 , 而应 该是生动活泼 、 多姿多彩 、 独具特色的“ ” 为 此 , 人 。 在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时 , 应该做到
1以学生发展 为本 。教师要通过最优 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 .

让幼儿园公开课回归“原生态”

让幼儿园公开课回归“原生态”

注释 :
( 1 ]冒文娟 ,申承银. 如何培养 ̄f f - C j 爱心 ( O L ]. [ 2 0 1 1 - 0 3 —
2 5 ]h t t p :/ / w w w. h e d u . C O n. r c n / n e w s l n f o . a s p x ? p k l d = 2 8 5 5 4 .
大 表 现 空 间 的 教 学 主题 。幼 儿 教 师在 公 开 课 展 示 自己的 教 学
流经验 、促进专业化发展的有效 途径 。近年来 ,随着 国家加
大对学前教育事业 的关 注和投入 .学前教研活动呈蓬勃发展
之势 ,公 开课 也成 了各 地 教 育机 构 热 衷 举 办 的特 色 活 动 。我
丢失 了教 师 个 性 特 色 与风 格 ,每 个 具 有 个 性 特征 的幼 儿 也 沦 为 了教 师 演 出的 配 角 。 而 一堂 真 实 的公 开 课 ,应 该是 教师 实
( 二 ) 成功 的公 开课 首 先 是 一 堂好 课
成 功 的 公 开课 首 先 是 一 堂 好 课 .体 现 出好 的教 学 活 动 的
基本要素。在选择教学 内容时 ,要贴近幼儿现实生活 ,符合 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执教教师要 留意幼儿的兴趣点 ,找准活 动 的切入点从而最大限度开发幼儿潜能 。在 内容设 计上可适 当借助多媒体 ,教具材料应便 于幼儿操作 .并 由易到难逐步 进行 ,体现 层层递进 ,环节连 接流畅 ,从而引导幼 儿愉快 、 自然地学习 ,以适应幼儿 的认 知水平 以大班音乐教学活动 “ 快 乐的小 面条 ”为例 。教师先让
( 4 ).
父母 的做 法则是忽 视.并且还给孩子带来负面 的影 响。我们
应该 多鼓 励 孩 子 去 帮 助 残疾 人 、老年 人 ,教 育 孩 子 关 心 照 顾

有序 严谨 精致 高效-回归课堂『原生态』

有序 严谨 精致 高效-回归课堂『原生态』
剖 析 问 题 的 能 力 。 么 何 妨 在 课 堂 上 辟 出一 块 思 考 的土 那 壤 , 他 们 静 静体 会 、 摩 、 思 . 成 自己 的思 想 . 教 让 揣 深 形 与
能 有 瑕 疵 和硬 伤 , 比如 课 堂 结 构 的 “ 水席 ”教师 的 “ 识 性 口 流 、 常
误 ” 学 生 的“ 寞 游 离 ” 师 生 互 、 寂 、
动 的 “ 面微波 ” 水 、课 堂 环 节 的 “ 所 经 营 ” 等 。然 而 “ 无 完 无 人
■J 人”“ , 课无完课”即便是名家大 ,
I 师的课 , 也是仁者见仁 , 智者见
字l 智 , 如此想来 , 有瑕疵才是 真 , 课
发 学 习者 多方 面 的 潜 能 , 助 学 生认 识 自我 、 立 自信 。 帮 建 模 块 考 核 的成 绩 只 有 两 个 等 级 , “ 格 ” “ 合 格 ” 即 合 和 不 。
们 的个 体 思 维 成 型 . 组 讨 论 就 会 凝 聚 更 多 的 火 花 和 智 小 慧。 如果 教 师愿 意 在 课 堂上 多等 待半 分 钟 , 么 , 不 会 那 就 错 过 学 生 任 何 的 “ 思 妙 想 ”不 会 错 过 学 生 “ 成 熟 ” 奇 . 不 背 后 的 骄傲 与 自信 。 堂需 要 “ 腾 ” 同样 需 要 “ 沉 ” 当 课 沸 , 深 。 我 们 的课 堂 “ 与静 ” 出 于 自然 的时 候 , 么 等 待 就 变 闹 皆 那 得 值 得 , 静 就 成 为幸 福 。“ 堂 课 ” 以有 更 多 的 自 由 安 随 可
不 完 美 , 不 会 从 一 堂 课 从 头 到 也 尾 亢 奋 饱 满 , 人 人 胜 , 至 可 引 甚
时下 , 业 学 校 “ 动 单 导 学 ” 行 , 中一 个 重 要 职 活 盛 其

回归“原生态”数学课堂论文

回归“原生态”数学课堂论文

回归“原生态”数学课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也就是说教育不像一部有序运转的机器,而更像是有机的生态系统。

既然是生态系统,那就是有生命的、充满阳光的。

教学的“原生态”是师生生命的自由释放,是原汁原味的,充满绿意的。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去除课堂上华而不实的外表,还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真情洋溢的世界。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命的本原,体现真实、自然、和谐的生态美。

一、和谐的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

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数学的课堂也应该是一幅画、一首乐曲、一首诗,用我们的情感、智慧和思想去构建和谐的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二、朴实的课堂数学本身应该是简明扼要的,然而,为了追求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课堂,有时,我们人为地把数学学习过程复杂化了,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

苏轼曾说过:“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让数学课堂回归到简单朴实,在课堂中,不仅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不仅有学生的顿悟,也有学生的茫然;不仅让教师有教学引导的机会,也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不仅解决问题,也产生新的问题。

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三种变大的照片中寻找“哪一种变化符合数学意义上的放大?”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可以正确地作出判断,但判断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数学思考,“图1是怎样放大到图4的?”学生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按1:2的比例放大到图4.”“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

”“2:3=4:6是一个比例”。

“原来的照片是现在的照片的1/4。

”“1:4的比例放大到图4。

”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诱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激烈的思维震荡。

构建生态课堂 回归本真教学-文档资料

构建生态课堂 回归本真教学-文档资料

构建生态课堂回归本真教学生态这是一个近年来新生的文化名词,初次接触它是在十二届青歌赛上,当时的理解是自然的、本真的一种呈现形式。

随着人们对生态回归的追捧,它所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所谓的生态课堂,即关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自然与人文的背景、环境和资源,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形态的呈现、展开和变化。

如何构建生态课堂,让生命实体在美术课堂中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一、关注生命,以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有着自我的成长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无视学生成长的生命规律,一味地把课堂定位为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但却丧失了灵气和悟性。

作为教师,我们竭尽所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却忧伤地发现,原本天真求知的脸庞变得呆板,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再闪现。

我们都忘了给孩子创建一个自由、快乐的空间,于是孩子渐渐地开始拒绝思考、抵触学习。

与其如此,我们不妨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把自由和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而我们则可以像故事中的庄子一样,充分地信任孩子,让孩子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想象来拓展知识,用智慧来批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丰富、厚重。

二、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过程和最大的效率、效益,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的整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记得侯令先生说过:“有效教学是从备课开始,备课是最关键的一环,很多无效的环节都源于在备课时的无效。

”对这一观点,我深有同感。

现在的美术教材,结合课题呈现给我们的是大量的实物图片、富有创意的学生作品,给学生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为每个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

但如何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积累、能力水平;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展开备课?首要的就是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其次是以生为本,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考虑预设与生成;最后,教师要结合所教课型,运用多元有效的教法及学法开展教学。

回归原生态 寻求同发展——南昌市松柏小学“原生态研究”教师沙龙

回归原生态 寻求同发展——南昌市松柏小学“原生态研究”教师沙龙

到点数法 、 接数{ 岳等多样的算法 . 而是变成 了寻求算 法 改 进 . 期 积 累 . 套 有“ 腱 成蕞 . 沙 成蟮 ” 坡 荻 ◆ 长 抗 集 聚 的

教学版
2 o 1 0 1 B

活动 , 使得教师站在一定的制高点审视 自己的教学。
探究” 问题 . 原生态研究 ” 等 将“ 提升到更高水准 。 组教师又对我的说 课进行 评课 .大家纷 纷大阻发 表见 温 向英 : 原 生 态 ” 校 本 教 研 强 谰 的 是 以 问题 为 中 解 . 于“ “ 关 要开展课题研究 。 集体攻关 。其中的一个课题 案例 了小小 的争 论 , 在你 一言我一 语的阐述 、 辩论 中 , 我们 令我 记忆犹新 在上学期我们数学 中心组每周 开展的 的观点越来越来鲜 明. 识越来越来 深刻。为此 , 认 我撰 改教学沙龙 活动中 . 听了一堂 “加几” 课后 . 在 9 的 大 写 丁《 老课 新上 , 情趣 盎然》 一文 . 表在《 湖教育 通 发 西
主持人 : 的 . 实施“ 生态研 究” 过程 中, 是 在 原 的 我 摄优化 的关 系” 。若整堂课学生没有说 到点数法 、 接数 法等也没有关 系, 只要教师点一点便行 沙龙结束后 . 们深深地体会到 。 只有扎 实有娃地 开展 枝拳教研 , 才抱 这 位教师叉重新 上了这堂课 .一 改课 堂上要求学生 说 实 现 以 思促 教 , 以行 促 思 , 思 融 合 ; 行 只要 反 复 实践 、 断 不
维普资讯
例. 三次设计 . 多次讨论 . 多维反思 . 我带着“ 怎样驾驭课 发现 了“ 原生态点” . 后 我们通过 自我反思 、 同伴互 堂上的动态生成 的同题 寻找资料 . 我带着问题与协作组 助、 专家引领 的方式开展研 究 . 各个击破 . 让研究 成果 的同伴 深人探究。 在大家的多维互动中 . 这节课取得了可 真正服 务课堂教学。学校还 与日本冈山市立平 岛小学 喜的成功 . 学生刨作的” 规律之花” 千姿 百态, 竞相开放! 缔结 为国际姊 妹学校 .两校通过 书信 、电子邮件 等方 熊 燕: 的. 是 我也 在 “ 原生 态研 究” 中收 获 了喜 式, 经常进行 国际性教育 教学交流 , 共同探讨 了“ 如何 悦。在上学期的 课堂写真” 活动中, 我执 教了< 葡萄沟》 优化课堂 教学” 实践活动设计与 实施 个体救育 方法 课 , “ 课前我们全组 教师集体 备课 . 心预设 : 精 课后 全

让课堂回归生态

让课堂回归生态

课堂内外新课程NEW CURRICULUM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当作车间,学生既是“原料”,又是“产品”;把课堂教学当作“工艺流程”,上课就是教教材的过程。

学生在整个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完全是“被填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课堂教学没有创造,没有活力,效果可想而知。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正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

“让课堂回归生态”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和实践活动,让课堂真正达到“三维目标”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

一、还原课堂环境,营造生态氛围生态课堂就是指在课堂环境中,师生间的和谐发展。

传统课堂上,教师对课堂是垄断与霸占,而生态课堂上,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发展的主体。

教师要以创设“自信与兴趣、尊重与欣赏”的课堂意境为核心,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把师生还原为有真实情感的人。

在刚上课时,利用巧妙的导入或有吸引力的评价方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呈现“思维开放、气氛活跃、激情高涨、心态积极”的状态。

在课堂环节和流程中要见机行事,及时鼓励、质疑、点拨,使学生自然“动”起来,课堂充分“活”起来。

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又是学习的伙伴,营造一种“生活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主动状态中去体验,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转变教师角色,落实生态理念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建立一种自然的、和谐的生态课堂,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重中之重。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习的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要做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者、学习的自主者、潜能的发挥者,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师分享到“教学相长”的喜悦,达到互勉、互助、互进的和谐氛围。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原生态”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原生态”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原生态”作者:陈万云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09年第03期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原生态”呢?我的看法是:一、让学生的情感回归“原生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对同一个人和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同样,每个学生对文本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而我们的语文教师总喜欢让学生产生一样的情感,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情感强加给学生。

比如《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虽简单,但情真意切。

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提问道: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用一个词说一下。

生1:好孩子。

(教师的表情好像是不满意)师:好在哪里?生2:她关心妈妈。

生3:她疼妈妈。

生4:她爱妈妈。

师:还能不能找到一个更确切的词?学生们面露难色,想了好久,就是找不到令这个教师满意的词,最后经过教师多方点拨,终于说出了:“懂事”的孩子。

对于教师的这种引导和分析,笔者认为太牵强。

有没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先不去质疑。

为什么非得让学生说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教师才罢休呢?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渗透、感染,就是潜移默化。

教育最忌讳的是说教、贴标签,最厌恶的是虚假。

作者本来就是用朴素的文笔来写浓浓的亲情,没有时代烙印,没有政治色彩,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原生态”情感。

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被教师点拨得没有了最原始的感情,有的只是改编的、教师强加的感情。

所以,对于这类文本的教学,我们还是应该还原最质朴的情感,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

尊重学生的思想,保护学生的情感,那才是最“原生态”的、最珍贵的、最不虚伪的。

因此,我以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保护文本的“原生态”情感,让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不要有意或无意地点破、拔高或篡改文本的情感。

二、让教学手段回归“原生态”每个学期,教师都要参加或者准备几节研究课、公开课,教师要花费大量精力做准备,还要试教演练,绞尽脑汁地设计出彩的环节,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诸如多媒体、画画、游戏、表演等。

让课堂回归生态

让课堂回归生态

让课堂回归生态作者:徐丽微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8期摘要: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正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

“让课堂回归生态”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和实践活动,让课堂真正达到“三维目标”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

关键词:生态;回归;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当作车间,学生既是“原料”,又是“产品”;把课堂教学当作“工艺流程”,上课就是教教材的过程。

学生在整个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完全是“被填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课堂教学没有创造,没有活力,效果可想而知。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正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

“让课堂回归生态”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和实践活动,让课堂真正达到“三维目标”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

一、还原课堂环境,营造生态氛围生态课堂就是指在课堂环境中,师生间的和谐发展。

传统课堂上,教师对课堂是垄断与霸占,而生态课堂上,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发展的主体。

教师要以创设“自信与兴趣、尊重与欣赏”的课堂意境为核心,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把师生还原为有真实情感的人。

在刚上课时,利用巧妙的导入或有吸引力的评价方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呈现“思维开放、气氛活跃、激情高涨、心态积极”的状态。

在课堂环节和流程中要见机行事,及时鼓励、质疑、点拨,使学生自然“动”起来,课堂充分“活”起来。

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又是学习的伙伴,营造一种“生活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主动状态中去体验,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转变教师角色,落实生态理念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原生态”课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原生态”课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原生态”课作者:孙建华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6期【摘要】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原生态课”是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条件,运用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达到丰富灵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人文关怀;知识魅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呼唤新的课堂,2007年12月20日,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西安高新一中正式拉开了帷幕,来自西安市13个区县的数千人聚在这里,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2008年6月12日,我又参加了在西工大中举行的“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每次研讨会后,我都有很多的感想和收获,使我受益匪浅。

要上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原生态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原生态课”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就像一部好的电影,没有好的剧本,演技再高,导演再好也导不出一部经典之作,教师授课也是如此。

新课程倡导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教师完全可以基于本校的教育资源条件,运用自己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灵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处理教材。

我省虽然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但是,平时的教学中应结合人教版、苏教版的和、浙教版的!我们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要在备课的时候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魅力的教材知识。

我也经常作自我反省,我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方法,每一道习题,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有没有比这种方式方法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实际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感到新的数学教材内容多,究其原因:一方面,以前的知识还想象以前那样继续深挖、拓展,添加进来的新知识还想象旧知识一样深挖、拓展;另一方面,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倡导合作探究、思考交流,又要是培养个性、健全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携手新课程回归原生态
在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过程中,数学课堂比以前生动多了。

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控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新课程理念被片面地解读的一些教学行为,一味排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盲目崇尚开放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以致老师时常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过分强调合作学习的功能,而忽视个人独立学习的作用,轰轰烈烈的40
分钟过后,有几个学生是真正得到了发展;背弃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过多过早地补充课外资料,重课外,轻课本,这无疑是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种课刻意追求时髦的教学行为,只能使数学教学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

我们的数学课要追求一种真实、有效、返朴归真的原生态,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让学生学习真实的数学,有效地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将活生生的数学“原汁原味”地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真正体验到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亲身经历“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情感体验,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绿色数学新课堂。

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择既有价值的,又能使学生乐
于接受的数学题材。

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豁然开朗,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原生态课堂是“生活”的课堂。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教学实例,重组教材内容,充分挖据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给传统教材以活力,使学生在实践交流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我是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来让学生探究新知的。

猜老师的年龄:陈老师和大家相处已经有一两年多了,大家知道老师今年多大吗?想知道吗?猜猜看!(学生猜)老师知道你们大部分同学都是12岁,对吗?老师就以同学们的年龄是12岁为标准,陈老师比你们的大21岁,现在你能够知道老师今年几岁吗?(学生列式回答)接着我们做个进入时空隧道的游戏,同学们可以回忆从前,也可以展望美好的未来,推算当你几岁时,那年陈老师是多少岁。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大组汇报,师板书:
这么多同学都想说,老师真的好想把每个人的想法都写下来,行不行呢?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表示出老师任意一年的年龄呢?试试看。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组织学生讨论哪个式子更合理、更简洁呢?得出:同学们的岁数是变化的,我们可以用字母a表示同学们的岁数,而老师比同学们大21岁是不变的,所以可以不用别的字母表示老师的岁数,用a+21就可以了。

追问:a+21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当a=20时,老师是多大呢?a=30呢?然后讨论字母a的取值,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字吗?表示500行不行?如果用字母n表示陈老师的年龄,那么同学们的年龄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n-21)如果用a表示同学们的年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你爸爸妈妈或兄弟姐妹的岁数。

整个设计我抛开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题,从学生生活中提炼生活素材,创设活动问题。

我认为选择这样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一段“畅想年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眼前一亮有了新鲜感。

同时还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畅想自己和老师的年龄,既直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原生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
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把活动的舞台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在人道、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例如:我在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知道的。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比比它们的面积,哪个大?先估计一下。

当学生出现有争议时,就让想个方法来验证一下。

有学生用图形来摆一摆,通过摆小正方形发现了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此时我抓住时机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做一个游戏——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教师同时将两张同样的纸片拿给台上的同学看,他们各自大声报出各纸片上的正方形数(2个和9个)后,将纸片藏在身后,班上其他同学听到报数后各自猜纸的大小。

(都说:9个的纸更大)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看看猜对了没有?学生都很惊讶怎么错了?这时学生才发现原来两张纸片
所用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我们必须统一规定大小。

从而引出面积单位。

在这个案例教学中,虽然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但我觉得很值得,如果不去考虑以学生为本,只用一句话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话学生的体会就没有。

而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
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使学生更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

同时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原生态课堂是“本色”课堂。

数学课堂需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色魅力,散发浓厚的数学味。

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独特内涵。

我们在教学中要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但不要在任何时候都让学生亲自去猜想、发现,那样花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

要侧重于“教”:有时候教给学生完整的猜想过程,有时候则要较多地启发、诱导、点拨学生。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时,是如何来得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让学生说一说,然后用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然后再让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呢?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动手实践,将圆平均分成16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圆的面积、周长、半径与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自己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教师也教得轻松。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教师适当铺垫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我们可以把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
图形来计算。

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

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四、原生态的课堂是“合作”的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班级是一个群体的集合,群体动力是最常见的生态现象,合作共生是最基本的生态表征,因此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应该是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也就当然地应该成为知识探索,情感交流的主要活动形式。

使学生认识到合作重要性,明确合作的目的,知道如何在合作中与人相处,怎样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怎样帮助、协调同伴,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例如,在分数意义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概念。

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把学习材料平均分,自己得到分数,并说明每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样一个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环节。

这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感知过程,而且,这种感知是对分数意义的本质的、整体的感知,而非割裂的、支离破碎的。

在对大量具体的分数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分数概念。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把握概念形成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
理解和掌握概念。

总之,让课堂教学回归“常态”,还数学教学以“自然本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理念,深刻反思,全面、客观、辩证地剖析,让课堂少一些造作、少一些约束、少一些干扰,呈现原汁原味的、充满绿意的课堂,是通向数学课堂教学“原生态”的最佳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