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情绪理论述评
从行为主义理论阐述异常心理的形成机制与干预
从行为主义理论阐述异常心理的形成机制与干预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还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异常心理则是针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而言的,通常指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异样或病态心理与行为的表现。
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非常复杂,由于人们对心理问题理解各异,故而出现了很多阐述异常心理的理论和观点。
但在当代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三大学派的理论研究观点占主导地位,本文仅就行为主义关于异常心理的阐述做些探析。
一、异常心理的形成机制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进行的著名的经典条件反射试验以及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为行为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实验表明,行为是在奖励和惩罚的作用下形成的。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异常心理主要是以下原因产生的:1、异常心理的产生是由于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的结果。
这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原因分析。
原本为中性的无关刺激由于总是与特定的无条件刺激同时发生,使人受到一定的刺激,那么这中性的无关刺激就可能在人的意识中持续产生强烈的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被带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从而可能导致异常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2、控制不当和惩罚过度引发行为失调。
斯金纳认为失调行为和疾病是由于控制不当或惩罚过度引起的。
控制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属性。
个体对于企图控制自己行为的力量可能以暴力的形式反击,或者以极度消极的方式来逃避这种使自己不愉快的限制和惩罚。
当一个人接受控制或惩罚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刺激,这些刺激会引起个体恐惧、焦虑、抑郁、愤怒之类的情绪,在控制不当、惩罚过度时尤其如此。
通过条件反射,个体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相似的情境中遇到类似的刺激,就会引发相同的情绪反应,长期使用不当控制和过度惩罚就会导致异常心理及行为的产生。
情绪的相关理论
1.詹姆士(James)—兰格(bnge)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
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变化,由机体反应引起情绪体验。
因此,情绪只是对于一种生理状态的感觉,是对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
2.坎农(connan)—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和机体的其他部位.到达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牛情绪体验,而到达内脏和骨铬肌肉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因此,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o3.巴甫洛夫(Pavlov)的动力定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厂比较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种系统叫做动力定型,是入学4、习惯和需要的生理基础。
当客观事物符合我们的动力定型时,其刺激所引起的皮质神经过程就会按原来的轨道运行,产生满意的倩绪和情感。
如果客观事物不符合动人定型,就会使旧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人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有两个系统。
由具体事物的影响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一佰号系统,内语言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二倍号系统。
人们不仅通过第一信号系统产生情绪体验,也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例如,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自己的情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如果这时候有人用言语劝告几句,就可能平静下来,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4.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只是有机体对待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和一族反应,因此经常从反应模式和活动水平两方面去描述情绪。
行为主义的莫圣人华生认为,情绪是—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它包括整个的身体机制,特别是内脏和腺体活动系统的深刻变化。
在他之后,操作条件反射论者斯金纳特别注意从动物在个体生活中的习得行为研究情绪,发展了用条件反射技术来引发倩绪的方法,并把挫折效应作为研究情绪的一个标难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该理论的中心是焦虑问题。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袁东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随着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在相应的更新。
长期以来,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模式,这种理论强调传统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在大规模培养学生和促进知识传递积累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当然,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意无意地融入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适应现实的教育教学和考试升学要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当作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指导精神,视其为教师的金科玉律。
为此,采用题海战术、知识灌输、强化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成绩被广大教师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剂“良方”。
(吕静、杨丽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思考,2013年4月)诚然,教师这种“霸道”的教学观存在,其一是由于目前的教育机制,但也与教师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的理解偏差有直接联系。
所以,正确理解行为主义理论,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
1.行为主义理论梳理西方的行为—联想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系统的理论,受洛克的经验论的影响,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用,强调学习中的各种要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们企图发现适合于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行为学习原理。
在实际工作中,行为主义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对个人或社会性问题的行为治疗,至今仍有其影响。
约翰·华生(John B.Wast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情绪理论总结报告范文
一、引言情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人际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情绪,本文将对情绪理论进行总结,分析不同理论的观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情绪理论概述1. 情绪的生理基础生理基础理论认为,情绪是由大脑和身体的生理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与生理变化同步发生,生理变化是情绪体验的先导。
2.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与个体的认知评价有关。
阿诺德情绪评价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源于个体对情境的认知评价,而非生理反应。
认知行为疗法(CBT)就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来调整情绪。
3. 情绪的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埃里克森情绪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会经历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体验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4. 情绪的进化理论进化理论认为,情绪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生物学意义。
达里奥·斯皮尔伯格情绪适应理论认为,情绪具有适应性功能,有助于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情绪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情绪调节通过了解情绪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从而采取有效的调节方法。
例如,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来调整情绪,帮助个体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 情绪沟通了解情绪理论有助于提高情绪沟通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根据情绪理论,关注对方的情绪状态,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3. 情绪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情绪理论,关注学生的情绪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四、总结情绪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认识和管理情绪的视角。
通过学习情绪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情绪理论,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伊扎德动机分化情绪理论述评
(5)情绪的局限性。情绪 也被许多因素 所限制。生物节律性活动对它有一定的约束 力;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生理状况,情绪受神 经激活水平的限制;个人经验、记忆储存、 认知加工的方式,也在一定程 度上制约着 情绪;社会交往中,情绪受对方投入的情绪 性质和程度的限制和言语交际的 社会规范 的制约。
1. 基本情绪和情绪系统
情绪分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为,情绪在生命活 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对生命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化理论把情绪规定为具有生理的,表情的和体验的 三成分,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每种情绪
的原始形式都在进化中有其发生的渊源和适应价值, 都有特定的意识体验品性和各自的适应功能。伊扎德 提出 , 人类基本情绪约有8~11 种。它们是兴趣、惊 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和悲伤以及害羞、 轻蔑和自罪感。基本情绪特有的规定性为:(1)有特定 的神经基础,它们在个体发展中的出现不是习得的, 而且生理成熟的自然显露;(2) 有特定的面部肌肉运 动模式特征;(3) 有可区分的主观体验。
·知觉、认知、动作和情绪这四个子系统在人格结 构的相互作用构成人类所特有 的个体社会行为。它 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旦发生不协调时,就可导致失 调行为。如失望或无助情绪得不到释放而被压抑, 可能导致隔离行为或冷漠感情。青少年的认识、愿 望与情绪之间发生的矛盾 , 是引起偏离或攻击行为的 心理原因 , 还可能形成怪癖性格 (Izard,1979)o
网状结构提供情绪的神经激活,是情绪兴奋的 直接能量来源。汤姆金斯提出,情绪 可用单一的神 经激活变量来标志。他称这一神经激活变量为 “ 神经刺激密度 ” 。他把神 经刺激密度确定为 “ 单位时间内神经放电量 ” 。用神经刺激密度不 但可以度量情绪强度 或激活程度 , 而且可以度量 某些具体情绪。这个理论假定情绪激活有三个分开 来的等 级,每一等级都可以放大激活它们的来源。 这三个等级是:(1) 刺激放电水平的增加;(2) 刺 激放电水平维持恒定不变 ;(3) 刺激放电水平下降。 这三种放电模式同一些具 体情绪的发生和维持相联 系 ( 图) 。
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整理笔记)
一、理论背景(一)社会背景:产生于20世纪初期美国,现代化生产对人的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
科学管理、行为控制直到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作为一种革新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哲学上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开始明确地提出科学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可供简单概括的确实的观察材料。
孔德认为应该用更客观的方法研究人。
马赫认为科学只不过是人的经验的更完备的数学整理,只有客观的资料、经验才是可以接受的。
它为行为主义者提出科学实践的本质,乃是对看得见的行为的客观观察的启示。
(三)行为主义是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反叛构造主义:领袖人物是铁钦纳。
心理学的主题是意识经验。
由于意识经验只有经验着的人才能意识到,因此只有采用内省法才能研究人的心理。
所谓心理学就是以内省法对意识的研究。
内省法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自我观察的形式,其目的是观察意识的内容,解答经验的“什么”what、“如何”how、和“为什么”why三部分的内容。
关于“什么”,是由心理过程的系统内省分析出那些心理元素来解答的。
关于“如何”是说明通过内省分析出来的心理元素如何联结成复合物的。
至于“为什么”,是用一个与心理过程相对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心理过程。
铁钦纳一方面认为每一个意识都有相应的神经过程,一方面又不承认神经活动时心理过程的原因,因此他在身心问题上是个二元论者,称之为身心平行论。
要内省自己主观的感觉,而不是刺激物本身。
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构造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可以追溯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
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人的活动与社会也是一个整体;反对把心里分析为各个元素或部分;心理学不能脱离社会进行研究;心理学要研究动作的机能,而机能表现为协调,协调实际上是适应活动。
研究方法上提倡主观观察即内省和客观观察相结合,更注重客观观察。
华生认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都是心灵主义的,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班杜拉为新行为主义者。
二、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一)行为主义的界定:华生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称之为行为,行为的基本成分是反应,反应分为习得的反应(包括我们一切复杂习惯和我们的一切条件反射)和非习得的反应(指我们在条件反射和习惯方式形成之前婴儿期所作的一切反应)。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学派是心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关注个体的生物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是指该学派对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主要由美国心理学家Pavlov、Watson和Skinner等人贡献和发展而来。
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并通过反馈机制来形成和巩固。
该观点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并且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形成和巩固。
根据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学习是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结果。
通过反馈机制,个体能够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
例如,婴儿在听到妈妈叫他的名字时会转头,这是因为他学会了将声音与自己的身份联系起来。
同样,当一个小孩做出积极的行为时,他会得到奖励,这样他就会更有动力去重复这种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它认为人的行为是可塑的,并能够通过适当的培训和教育来改变。
这个理论对教育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习惯。
然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也受到了批评。
一些人认为,该观点过于简化了人的行为和思维过程,忽视了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还受到内部认知和情感的影响。
近年来,认知学派的兴起使心理学家对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有了新的认识。
认知学派的研究表明,个体在学习和适应新环境时会主动参与,并通过思考、观察和记忆等高级认知过程来加工信息。
这一认识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它强调个体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
随着认知学派的兴起,我们对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为教育和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我们也应意识到它的局限性,并引入其他心理学理论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
抑郁症的行为理论分析
极端规则管理的行为与体验回避
Excessive rule-governed behavior and experiential avoidance
体验回避是指不愿意面对隐藏的体验。 导致体验回避的规则特别有害。 过度依赖言语规则,会阻止直接的环境互动。 语言规则可以导致强化剥夺,比如坚守信条“为了 成功,我必须克制我的情绪”的抑郁症患者,就会 经历体验回避的言语控制。虽然可以短暂回避负性 情绪,但是长远来看,这会让问题复杂。
抑郁症的行为理论分析
行为主义的指导思想
功能情景主义(功能依景说) Functional Contextualism 一切事物的功用,需要借助其所出现的情景参照才 能了解。 行为治疗是对靶行为的控制与对环境情景的操作。
抑郁行为
行为是形成与维持环境事件发生的一种功能状态,可以客观 并重复测量的。 行为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接触或回避情景而调控。 抑郁行为是形成与维持特定环境下抑郁相关事件(抑郁症) 的一种功能状态。
规则管理的行为
The role of Rule Governed Behavior in Depression
规则是语言判别的刺激,说明行为-结果的直 接关系,以操作行为的条件而起作用。 规则是一大类响应,可以减少应对处理的时 间,不必要经历反复尝试和犯错体验。 抑郁涉及缺乏规则管理的行为、极端规则管 理的行为。
与缺乏快感相关的懒散和被动行为、自杀行为,与抑郁行为相关的 社会退缩、物资滥用等具有操作性特征。 植物神经症状,如进食减少、睡眠减少,虽然是生物学基础的响应 (生理反应),仍然存在某种程度的可“选择“性,即操作性。 负性认知过程和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生物学基础明显,通常被 看作隐藏响应(不可观察),可操作性很低。 思维和情绪被看作隐藏事件,难以测量和观察,不是直接操控的对 象,会随着外显行为的改变而改变。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
简述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的代表人物及优缺点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合(简称联结学说)。
常用S—R加以表示。
该派理论的代表人物主与要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
他们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动物与人的行为类比的客观研究,着重于客观的观察和实验。
1.联结学习桑代克是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学习的联结学说。
在他设计的用猫解决疑难笼问题的著名实验中,笼外放有鱼和肉,放入笼中的猫开始东抓西抓,乱撞乱闯,在这种冲动的过程中,猫会偶然拉动门闩逃出笼外,取得食物。
然后再将猫放回笼中,猫仍需经过乱抓乱跳,最后打开笼门吃到食物,不过所花的时间减少了。
如此连续实验多次,所需时间逐渐减少,无效的动作逐渐摒除,最后,描一入笼内,就能打开门闩取得食物。
因此,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惭近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
终于形成稳固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
通过一系列动物和人的学习实验,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基本学习定律和五项学习原则,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学习理沦。
(1)桑代克的三条基本学习定律的内容。
①准备律。
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于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②练习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③效果律。
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削弱。
(2)桑代克的五项学习原则。
①多重反应的原则。
对同一情境先后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当一种反应不能适应外在情境时,学习者就会触发、产生另外一种新的反应,—直到某一反应最终导致满意为止。
②心向和态度的原则。
心向或从事活动的意向对于反应的始发是重要的,学习者的态度在决定他的行动和成功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现代科学心理学主要派别的情绪观
现代科学心理学主要派别的情绪观尽管詹姆斯—兰格学说被看做情绪心理学的第一个真正的理论,然而当我们追溯情绪研究的理论来源的时候,眼光却应该从更广的领域去认识情绪心理学的发展渊源。
纵观当代心理学发展史,情绪研究来自四条理论路线。
第一是詹姆斯学说,它在情绪研究未开垦的土地上点燃了一盏灯,指明了一条路。
许多学者沿着这条理论路线,做了关于情绪研究的奠基性工作。
第二为弗洛伊德(Freud, 1916)学说,它耕耘了另一片不失润泽的土地。
学者们在一片反对声中,艰辛而曲折地在它上面探寻着坦途。
第三为达尔文(Darwin, 1872)进化论,它比上述两个学说出现得早,也曾是一盏明灯,但很久以来失去了光泽,直到近二十多年来又被人点燃,照亮着当代一些学者的研究道路。
第四条理论路线是行为主义(Watson, 1930),它从20世纪20~30年代迅速兴起,在心理学研究中居统治地位。
它的思想路线不能说不无缺陷,但是在方法学上建立了客观化和操作化原则。
因此,对于情绪研究来说,其成就仍是不可抹杀的。
上述这些思想路线,尽管有着截然不同、“互无”影响的意味,但是对后来情绪理论发展的影响是互相交织的。
一、詹姆斯—兰格学说是关于情绪的第一个理论詹姆斯(James,1890)心理学注重内省和人的本能,这意味着,人的内在精神因素是詹姆斯心理学的核心。
他从内省体验的角度探索情绪的机制,提出了情绪是机体变化的反馈知觉的定义,为人们指出了几条重要的思考线索。
首先,情绪被假定为可感受到的意识体验,它是一种主观的、可内省的、在个体观念中可存在的感受状态。
这一观点在后人的研究中被苦苦思索,却难以从这种主观内省的迷雾中走出来。
因此,对情绪体验的机制和研究方法虽初见端倪,需要走的路仍是漫长的。
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情绪体验概念化的内涵逐渐丰富起来。
人们认识到,从发生上说,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过程在脑中留下的痕迹。
中枢神经系统,特别在大脑新皮质发生之后,这种痕迹带有感觉的性质。
《走近心理学》第三章之行为主义理论
《⾛近⼼理学》第三章之⾏为主义理论《⾛近⼼理学》第三章之⾏为主义理论简介:⾏为主义相当有趣,可以解释很多现实中的现象,也可以很容易的运⽤于现实中,例如效果律,后效强化作⽤等。
⾏为主义是⼀种分析问题的⽅法,⽽不是⼀种理论,强调研究可观察的反应,抛弃⼼理内在过程研究。
⼀.内在的⼼理活动(1)⾏为主义强调环境与⾏为之间的联系,往往忽视⽣理过程和⼼理事件,探索⼤脑并⾮总是理解⾏为的最好⽅法。
(2)⾏为主义理论强调在决定我们⾏为的⽅式过程中,⾏为刺激的作⽤,意味着聚焦于习得——经验是⾏为发⽣了改变。
(3)⾏为主义的基本假设:、吝啬律(奥坎剃⼑Occam's Razor),在科学的哲学观中,指⼈们对事件尽可能地作出最简单的解释。
联想律(休谟和⽶勒),⼼理过程尤其是习得,是建⽴在观念和学习的基础之上的。
吝啬律和联想律构成⾏为主义产⽣的的基础,也将形成本章的基础。
(4)⾏为主义的先驱:Edwin L Thorndike(1874-1949): 博⼠论⽂《动物智⼒》,提出效果律——有机体可能会重复某种得到满⾜结果的反应,⽽不愉快结果的反应可能不会被重复。
Jhon B. Watson(1878-1958):⾏为主义的奠基⼈。
提出⾏为主义的三个核⼼要素:强调可观察的反应和环境刺激;⼼理概念的抛弃不建⽴在直接观察之上;聚焦于学习和经验,并将此作为理解⼈类⾏为的中信。
(5)刺激和反应:刺激(L),是指某些会影响⾏为的事件、情景、对象和因素。
在理解特殊⾏为的过程中,⼀个重要的要素是识别刺激,此外,清楚地描述被研究的⾏为(称为反应,R)也是需要的。
两者的关系类似于,系统的输⼊输出的关系反射是由特定环境刺激所触发,不学⽽能的反应。
⼆.经典条件作⽤(Ivan Pavlov)经典条件作⽤揭⽰了⼀个新的刺激怎样能应发⼀种已存在的反射反应,这种反应是由于习得的结果。
基本的经典条件作⽤过程:在经典条件作⽤中,⼀个⾮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反复匹配,导致条件作⽤,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从⽽引起像⾮条件刺激所引起的那样的反应。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的论述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对行为主义理论的了解就得从这几个代表人物出发。
我认为研究行为主义对了解儿童的心理,思想有很大帮助。
早期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华生——美国心理学家,他创立了行为心理学理论,华生对心理学中使用意识、感觉、知觉、激情、情绪和意义等术语感到不满,认为应该用“刺激与反应”和“习惯形成”等术语来表述。
进而提出“刺激——反应公式,宣称这一公式是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的普遍原则。
华生树立了行为主义的旗帜,他的最著名的、被引证得最多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道理,儿童的成长发育与环境的不同有很大的相关,甚至环境可以决定儿童的一生。
华生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但主要不是因为他提出了学习理论,而是他对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华生的工作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许多研究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开展的。
下面看看新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研究下的行为主义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的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
所以,研究学习行为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学习行为。
所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典型的、核心的观点是将学习是个体外显行为改变的历程,学习是被动的,对学习时个体内在的心理历程是否改变一般不予解释,而个体外显行为的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上,主张人一切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极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总结评价情绪理论
总结评价情绪理论引言情绪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我们的思维、行为和交流都起着重要作用。
情绪理论是研究情绪产生、表达和调控的一种理论框架。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情绪理论被提出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之一是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简介情绪理论是由Paul Ekman和Carroll Izard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
它认为情绪是一种对刺激事件产生的一个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是与特定的生理变化、表情和行为模式相关联的。
情绪理论主要关注情绪的本质、表达、产生和调节机制。
情绪理论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的框架:离散情绪理论和维度情绪理论。
离散情绪理论离散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离散和有限的类别,每种情绪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常见的离散情绪分类包括: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等。
离散情绪理论认为不同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基本情感构成的,并提出了基本情感的普遍性。
维度情绪理论维度情绪理论认为情绪可以通过几个维度来描述,最常见的维度是情绪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情绪可以被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极端,而不同的情绪可以在这个维度上进行排列。
维度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连续的,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来描述。
情绪理论的影响情绪理论对心理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首先,情绪理论对情绪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式来研究情绪的本质、表达和产生机制。
研究者可以利用情绪理论的框架来设计实验、制定假设,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其次,情绪理论对心理咨询和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
情绪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客户的情绪并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情绪,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情绪理论为咨询师和治疗师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实用工具来应对各种情绪问题。
此外,情绪理论还对情绪智力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情绪智力是指人们识别、理解、应对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情绪理论提供了一种框架来解释和评估情绪智力的构成和发展。
研究者可以使用情绪理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来研究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行为主义情绪理论述评ppt课件
行为主义情绪理论述评
一 、几位重要行为主义学派人物的情绪研究
(一) 华生
华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
1. 什么是情绪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 ( 三 )林赛和诺尔曼的信息加工学说 • 20 世纪 60 年代 ,脑的信息加工学说问世,认知
心理学应运而生。信息加工论描述了脑的信息加工 存在着一个内部结构。认知心理学家提供了对认知 过程这个内部结构 一对信息的接收,加工,储存和 提取一的详尽描述 , 并把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和机体 的生 理生化活动结合起来解释情绪。在情绪的发生 上,它既强调大脑的信息加工 , 又强调生理激活。 因此可以说,信息加工论既吸收了阿诺德的认知 评价论 , 又接受了杨和普里布拉姆的生理干扰论, 解释了杨和普里布拉姆的 “ 干扰 ” 机制。林赛 和诺尔曼 (Lindsey &Norman,1977) 把情绪唤醒过 程转化为一个内部工作系统 ,即情绪唤醒模型 ( 图)
华生对儿童的情绪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华生认为, “情绪是一种遗传的‘模式反应’,其中包括整个有机体 机制的深刻变化,但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 所谓模式反应,是指反应的各个细节表现出一定的恒常性、 一定的规则性,而且每当激动的刺激呈现时,差不多总是依 同样的相继次序依次出现的意思。” 在华生看来,各种脏 腑及其他肌肉的活动就是情绪,情绪就是脏腑以及其他肌 肉的活动。
当代情绪发展理论述评
当代情绪发展理论述评*罗峥郭德俊(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北京,100089)摘要本文从情绪的定义、情绪发展的实质、情绪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评述了当代比较有影响的情绪发展理论不同的情绪发展观。
这些情绪发展理论有生物观点、机能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组织观点和社会文化观点。
关键词:情绪发展生物观点机能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组织观点社会文化观点1引言儿童在情绪发展中,发展了什么,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当代情绪心理学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我们全面地理解儿童发展的性质,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代的情绪发展理论,对情绪的定义、情绪发展的实质、情绪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情绪发展观。
2情绪的定义当代情绪发展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有生物观点、机能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组织观点和社会文化观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情绪进行了界定。
近年来,对情绪研究最有影响的观点,是强调情绪活动的生物基础或离散的情绪系统的机能的模型,Izard的分化情绪理论是生物观点的代表。
Izard 和M alatesta(1987)将情绪定义为/神经过程的特殊组合,引导特定的表达和相应特定的感觉0[1]。
这就是说,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的神经生理基础。
情绪独立于认知和其他心理过程,并与认知相互作用[2]。
机能主义观点认为情绪是在有个人意义的事件中,行使适应机能的多成分多过程的有组织的总和[3]。
机能主义根据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和活动倾向性,而不是主观情感状态来定义情绪。
例如, Campos等(1989)将情绪定义为/根据对个人的意义,建立、维持和破坏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过程0[4],即情绪虽在目标的指引下,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
机能主义认为每一种基本的情绪是一族紧密相连的情绪,每一个情绪家族都与特定的目标及特定的评价相连。
一些目标与评价可能在出生时就存在,形成了/一个终身的情感连续性的固定核0[3]。
与生物模型同时出现的认知模型强调情绪机能的认知基础,情绪被建构为认知的结果或者是一种认知建构。
情绪与行为行为心理学的视角
情绪与行为行为心理学的视角情绪与行为:行为心理学的视角行为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的心理过程。
而情绪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反应之一,对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行为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概述情绪是一种由特定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所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绪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将情绪看作是一种行为的触发器和调节器,它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二、情绪对行为的影响1. 情绪与决策行为情绪对决策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会使人更加倾向于冒险和探索,而消极的情绪则会使人更加警惕和保守。
情绪的变化可以改变个体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其决策行为。
2. 情绪与社交行为情绪对社交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社交互动的积极性和愉悦性,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社交回避和孤立行为。
3. 情绪与学习行为情绪对学习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情绪与记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记忆的形成和保持,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干扰学习过程。
因此,在教育和培训中合理调节情绪对促进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三、情绪调节与行为改变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主动采取策略来调整自身情绪状态的过程。
行为心理学强调个体行为对情绪的调节作用,通过改变行为来调节情绪状态。
例如,通过参与有益的活动、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以及运动等行为,可以有效改善消极情绪。
四、行为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行为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在临床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认知行为疗法便是一种帮助个体调整情绪和改变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
通过认知和行为的改变,有助于个体恢复和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五、结论情绪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行为心理学的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在实践中发现有效的干预策略。
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情绪和行为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类的心理需求。
行为主义情绪理论述评
• (二) 行为主义情绪理论的缺陷与不足之处
• 1. 行为主义只注重研究情绪行为,而不顾有机体 的情绪体验,这在研究人类的情绪方面显然不可取。
• 2. 行为主义认为一定的环境刺激引起一定的情绪 反应,但同时又忽略了人的认知的因素。事实上, 由于不同的人对相同的环境的认知不同,他们所作 出的情绪反应也必然不尽相同。忽视了人的情绪 反应的这样一个重要诱因,这样的情绪研究理论就 难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 2. 该学派的心理学家注重通过设计精巧的实验研 究情绪行为,为后来的情绪行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如现代情绪研究通过面部表情来分类情绪的作法, 似乎保留了当年行为主义的某些影) 。
• 3.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的一些著 名理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 华生对儿童情绪的发生研究,提出的X、Y、Z 三种原始情绪,以及他的经典实验,都对情绪 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斯金纳关于情绪 反应的产生与客观环境有关的思想,以及他 对用生理反应作为区分情绪类型的种种说法 所提出的批评都十分具有见地;米伦森在华 生的基础上提出的情绪的三维模型,也有许 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 米伦森以此三个维量做出一个模式图(见下 图) 。
愉快 欢喜 狂喜
恐怖
焦虑
忧虑 烦恼 愤怒 狂怒
积极刺激 消极消化
积极强化
• 二、评价
• (一)行为主义学派情绪理论的贡献及作用、影响:
• 1. 行为主义情绪理论推动了情绪研究向自然科学 靠拢,避免了研究过程中的纯粹的语言描述,非常 客观地表现情绪、确定情绪,增加了情绪研究的客 观性、可验证性。
重要学术价值的观点。
• 1. 情绪是行为倾向,完全可以对情绪进行操作 分析
斯金纳认为可以把情绪定义为由任何一种操作 引起的一种特定的在一次或多次反应中的强或弱的 状态。在斯金纳看来,情绪就是一种行为倾向。他 说,当人们说某某人胆怯、发怒时,一般是指以一定 的方式进行行为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恐惧 • S :支持物移开,高声,睡眠中温和刺激 • 突然出现。 • R :屏息,抓手,闭眼,皱唇,哭喊。 • 愤怒 • S :阻止孩子活动。 • R :哭泣,嚎叫,双手乱动,屏息, • 面红耳赤。 •爱 • S :温柔的抚摸,摇动,轻拍,搔挠。 • R :微笑,伸出双手,咿呀作语。
•
3. 由三种原始情绪发展为人类复杂的多种情绪
• ( 三 )林赛和诺尔曼的信息加工学说 • 20 世纪 60 年代 ,脑的信息加工学说问世,认知
心理学应运而生。信息加工论描述了脑的信息加工 存在着一个内部结构。认知心理学家提供了对认知 过程这个内部结构 一对信息的接收,加工,储存和 提取一的详尽描述 , 并把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和机体 的生 理生化活动结合起来解释情绪。在情绪的发生 上,它既强调大脑的信息加工 , 又强调生理激活。 因此可以说,信息加工论既吸收了阿诺德的认知 评价论 , 又接受了杨和普里布拉姆的生理干扰论, 解释了杨和普里布拉姆的 “ 干扰 ” 机制。林赛和 诺尔曼 (Lindsey &Norman,1977) 把情绪唤醒过程 转化为一个内部工作系统 ,即情绪唤醒模型 ( 图 )
华生相信全部成人的情绪都是经过一种条件作 用过程从以上三种最基本的情绪模式发展而来的,即
通过条件作用和泛化发展而形成的。
华生还指出,基本情绪及其替代派生情绪联合起 来,并通过学习就会固结为越来越复杂的情绪,如:爱
引起温柔、同情、相思,愤怒引起仇恨、妒忌、大怒, 恐惧引起窘迫、苦恼、焦虑等。
• (二) 斯金纳 • 斯金纳在其研究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
• (二) 行为主义情绪理论的缺陷与不足之处
• 1. 行为主义只注重研究情绪行为,而不顾有机体 的情绪体验,这在研究人类的情绪方面显然不可取。
• 2. 行为主义认为一定的环境刺激引起一定的情绪 反应,但同时又忽略了人的认知的因素。事实上, 由于不同的人对相同的环境的认知不同,他们所作 出的情绪反应也必然不尽相同。忽视了人的情绪 反应的这样一个重要诱因,这样的情绪研究理论就 难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 2. 该学派的心理学家注重通过设计精巧的实验研 究情绪行为,为后来的情绪行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如现代情绪研究通过面部表情来分类情绪的作法, 似乎保留了当年行为主义的某些影) 。
• 3.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的一些著 名理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 华生对儿童情绪的发生研究,提出的X、Y、Z 三种原始情绪,以及他的经典实验,都对情绪 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斯金纳关于情绪 反应的产生与客观环境有关的思想,以及他 对用生理反应作为区分情绪类型的种种说法 所提出的批评都十分具有见地;米伦森在华 生的基础上提出的情绪的三维模型,也有许 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重要学术价值的观点。
• 1. 情绪是行为倾向,完全可以对情绪进行操作 分析
斯金纳认为可以把情绪定义为由任何一种操作 引起的一种特定的在一次或多次反应中的强或弱的 状态。在斯金纳看来,情绪就是一种行为倾向。他 说,当人们说某某人胆怯、发怒时,一般是指以一定 的方式进行行为的倾向。
• 2. 情绪不是行为的原因,而是行为的副产 品
• 3. 行为主义所研究的环境刺激都是客观的 操作的物质环境;而实际上,人所处的环境是 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如客观环境、符号、心 理环境、社会人际环境等。行为主义那种在 单一背景下的研究,其结果肯定有局限。
• 4. 他们的研究大多是在严格的实验情境下 用动物作实验对象,这样的研究脱离社会实 际,也同样有局限性。
行为主义情绪理论述评
一 、几位重要行为主义学派人物的情绪研究
(一) 情绪
华生对儿童的情绪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华生认为, “情绪是一种遗传的‘模式反应’,其中包括整个有机体机 制的深刻变化,但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所 谓模式反应,是指反应的各个细节表现出一定的恒常性、 一定的规则性,而且每当激动的刺激呈现时,差不多总是依 同样的相继次序依次出现的意思。” 在华生看来,各种脏 腑及其他肌肉的活动就是情绪,情绪就是脏腑以及其他肌 肉的活动。
• 斯金纳认为情绪只是行为的副产品,不是产 生行为的原因。
• 3. 不能用生理反应来区分情绪
• 斯金纳还认为,单凭生理反应不能确定人处于一种 什么样的情绪中。他说:“这类生理反应虽有一些 独特的模式,但他们之间的差别通常较少人很少遵 从通常对情绪所作的划分。这类反应一般不能用 来确定情绪,因为这类反应同样可以在其他环境下, 如大量运动之后或在刺骨寒风中发生。”
• 米伦森以此三个维量做出一个模式图(见下 图) 。
愉快 欢喜 狂喜
恐怖
焦虑
忧虑 烦恼 愤怒 狂怒
积极刺激 消极消化
积极强化
• 二、评价
• (一)行为主义学派情绪理论的贡献及作用、影响:
• 1. 行为主义情绪理论推动了情绪研究向自然科学 靠拢,避免了研究过程中的纯粹的语言描述,非常 客观地表现情绪、确定情绪,增加了情绪研究的客 观性、可验证性。
• 2. 关于三种原始情绪
• 通过对许多婴儿的观察,尤其是对婴儿出生 后头几个月的观察和实验所得的结果,华生 提出有三种情绪是属于人类原始或基本的情 绪: 怒(rage) 、惧(fear) 和爱(love) 。 他认为应该把它看成除去情境反应之外里面 并无别的东西,因此他把这三种情绪分别叫 做X、Y、Z 情绪。他还分别确定了这三种情 绪的反应模式和引发该反应模式的刺激情境。
• (三) 米伦森
• 米伦森沿着华生的路线进行研究,在华生的X、 Y、Z 三维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三维 情绪模式。他认为基本情绪由以下三个维量 构成:
• 1. 消极刺激引起恐惧或焦虑;
• 2. 积极刺激或排除消极性质的刺激,可引起 欢快或愉快的情绪反应;
• 3. 排除积极性质的刺激可引起愤怒的情绪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