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路径

合集下载

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尚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李小鹏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一大热点。

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混合所有制改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群策群力、大干实干,掀起一阵阵重视“混改”、推进“混改”、支持“混改”的改革热潮。

作为其中的一分子,笔者曾在地方国资监管部门负责国资国企改革事务,现在国有企业从事国企改革具体工作,有一些亲身经历和实践、切身体会和感受,也有一些粗浅想法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和意义《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明确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显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以改变股权架构为引领,转变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打造“1+1>2”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一)有便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增添国有经济市场活力很多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政府,核心业务来源于政府,以致于长期躺在政府搭建的“温室”“吃穿不愁”,慢慢成长为规模虽大但不经市场风浪考验的“巨婴”。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投身市场的汪洋大海,面对市场的竞争浪潮,倒逼自身适应市场变化,加强资本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市场活力。

(二)有利于加强市场化资源整合和战略协同,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受国有体制机制的影响,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行政化特色,导致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引入产业链互补、价值观相近的战略投资者,吸收非公有制企业的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整合融合,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助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国有资本影响力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但也存在行业分散、结构老化、存量资产多、沉淀资金多等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无论在哪个国家,国企改革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不仅会引来国资贱卖的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带来社会动荡。

英国撒切尔夫人主导的国企改革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德国对原东德国企进行改革,也引起了严重失业、犯罪增加等严重问题,至于俄罗斯自不必说了,已经成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1。

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不高。

由于国有企业存在过多的委托代理环节和过长的代理链条,其低效率性质并不会因其所在行业的竞争性的不同而发生根本的改变。

研究国有企业效率的关键在于,把国有企业享受的政府补贴和因行政垄断所导致的超额利润扣除,还原国有企业真正的经营绩效。

通过对账面利润中应缴纳的资源租与地租、低估的融资成本、政府补贴和行政性垄断利润的扣除以及对企业成本的还原,国有企业的真实绩效要远远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尽管表面上看国有企业的增值空间不断增大,但是这种增值主要通过垄断资源和垄断的稀缺价值的上涨实现的,其真实的经营绩效不高.因此,国有企业的这种低效率的固有特征以及它在基础性或资源性领域的存在与扩张,已经严重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2.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其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在市场竞争方面不具优势,所以就更倾向于借用公权力,长期垄断着一些关键性的行业与部门.国有垄断行业正是凭借着强大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挤占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

同时国有垄断企业也显现出对规则和制度的漠视,例如联通和网通的合并,中石油的触角延伸到下游燃气市场等行为均无视《反垄断法》.如此漠视规则的做法危害极大,如果关乎国人命脉的行业被漠视规则的垄断性国企控制,整个市场环境、市场规则会遭到破坏,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国有企业不仅具有相对的低效率,而且国有资本在营利性领域的继续存在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竞争的充分性和公正性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害,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显得越发重要。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操作流程是什么,国企混改的重点与路径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操作流程是什么,国企混改的重点与路径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操作流程是什么?中央企业所属各级子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一般应当履行以下基本操作流程:可行性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的制定、决策审查程序的履行、审计评价、非公有资本投资者的引进、企业运营机制的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操作流程是什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体《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指出:中央企业所属各级子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积极安全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分层分类推进,有以下混合改革主体第一,集团层面的股权多样化。

开展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工作,探索多元化股东结构下的管理机制和国有资产监管有效模式。

二是积极推进充分竞争领域的商业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根据企业功能义和分类结果,积极推进充分竞争领域商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三,积极推进试点企业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出资的企业,主要是竞争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符合条件的双百行动企业,世界一流企业符合条件的子企业积极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四,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

推出重要领域混合改革试点,重点对石油、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出了9个第一批试点,10个第二批试点,31个第三批试点。

第四批160家。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操作流程是什么?中央企业所属各级子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一般应当履行以下基本操作流程:可行性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的制定、决策审查程序的履行、审计评价、非公有资本投资者的引进、企业运营机制的改革。

国企混改的重点与路径国企混改的五个重点方面:1、体制方面。

进一步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配套制度建设。

2、决策机制方面。

“两个一以贯之”要贯彻落实。

3、激励机制方面。

进一步采取措施调动管理者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4、利益分配方面。

5、企业文化方面。

国企混改的五个重点方面:1、体制方面。

进一步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配套制度建设。

国企混改工作方案

国企混改工作方案

国企混改工作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企混改旨在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是改革国有企业的关键途径之一。

国企混改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国企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企混改的背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国有企业集中亏损,效益不佳。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制约力度不够,导致国企经营不善、管理不善。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国企混改势在必行。

1. 优化国有资产配置。

引入社会资本,扩大股权多元化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途径,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2. 激发市场活力。

混改可以引入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混改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促进企业改革。

4. 提高国有资产回报率。

混改可以引入优质资本,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回报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国企混改的工作方案1. 混改的实施方式(1)引入社会资本。

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社会资本、引入员工持股等方式,促进国有企业的混改。

(2)推动国企上市。

可以通过推动国企上市的方式实现混改,通过资本市场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程度。

(3)实施国企改制。

可以通过国企改制的方式实现混改,通过改制的方式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2. 混改的操作程序(1)确定混改的对象。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确定混改的对象,重点选择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进行混改。

(2)制定混改的方案。

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混改的方案,包括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股权比例等。

(3)开展混改的程序。

开展混改的程序包括征集社会资本、确定股权比例、签订协议、完成交割等环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流程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流程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流程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通过混改提升国资运营效率,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关键业务重组整合,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所属各级子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操作流程:可行性研究、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履行决策审批程序、开展审计评估、引进非公有资本投资者、推进企业运营机制改革。

1可行性研究拟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的原则,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

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主业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公有资本参股;根据不同业务特点,有序推进具备条件的公益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作用,积极推进所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企业应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社会稳定风险作出评估。

2,制定混改方案方案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基本情况,混合所有制改革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改革基本原则和思路,改革后企业股权结构设置,转变运营机制的主要举措,引进非公有资本的条件要求、方式、定价办法,员工激励计划,债权债务处置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方案,改革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违反相关规定的追责措施,改革组织保障和进度安排等。

制定方案过程中,注重保障企业职工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要做好评估工作,职工安置方案应经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科学设计改革路径,用好用足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改革成本。

3.履行决策审批程序国有企业应按照“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履行企业内部决策程序。

央企混改方案

央企混改方案

央企混改方案央企混改,即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是指中央政府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引入民间资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制定的具体方案。

下面将从央企混改的背景、目标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来探讨央企混改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央企混改背景央企混改方案的出台,是基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国有企业在一些行业中存在过多的重复建设和竞争,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

其次,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政策和制度约束较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再次,由于国有企业的巨大规模和庞大人员规模,让其运营效率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央企混改成为提升国有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央企混改目标央企混改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所有制经济,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

具体目标包括: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实现公司法人治理;引入民间资本,强化资本市场运作机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发挥内外资本市场之间的协同作用,培育更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改革,更好地激励企业内部创新和发展。

三、央企混改实施路径央企混改实施的路径包括了业务定位、资本引入和治理结构优化三个方面。

首先,在业务定位方面,要明确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并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其次,资本引入是央企混改的核心环节,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引入战略投资者、设立产权交易市场等方式引入民间资本。

最后,治理结构优化是实施央企混改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总结起来,央企混改方案旨在通过引入民间资本,优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率。

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业务定位、资本引入和治理结构优化。

央企混改方案的出台,对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央企混改的推动下,我国央企将迎来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正文:一、引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率,实现国有资本的有效增值。

本文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和目标1、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实现国有资本的有效增值3、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2、改变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3、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和使用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措施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加强监管和监督3、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路径和步骤1、确定改革方向和目标2、制定具体改革方案3、推进改革的实施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和效果分析1、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影响2、对国有资本的增值效果3、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和挑战1、制度设计和改革实施的困难2、利益相关方的反对和抵制3、其他潜在风险和挑战的应对策略九、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总结1、成功的案例分析2、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3、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十、结论根据以上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加强监管和监督,提高改革的效果和质量。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是指在国有资本的基础上,引入民营资本、外资等非国有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

2、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或全部所有的企业。

国有企业混改政策梳理解读

国有企业混改政策梳理解读

国有企业混改政策梳理解读
国有企业混改政策是指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改革政策,旨在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市场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具体来说,混改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 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共同持有和共同投资。

这样的改革可以促进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起到积极作用。

2. 混改对象和模式:混改政策适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包括但不限于重要战略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混改的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比如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员工持股、推行股权激励等。

3. 资产重组和整体上市: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混改政策还鼓励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整体上市,促进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优化和治理结构完善。

4. 多元化所有制:混改政策还提倡实施多元化所有制,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投资主体,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内部员工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5. 监管与管理:混改政策要求建立健全的监管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混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保护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市场风险和不当竞争行为。

总体来说,国有企业混改政策旨在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市场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这一政策丰富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和方式,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意义及路径探索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意义及路径探索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意义及路径探索摘要:2020年6月30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出台,这是国企改革的重大决策,也为国企改革指引了行动方向,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发展创建了良好条件。

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意义以及探索路径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促进国企改革的深化发展,提高国企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大意义路径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是确保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以及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的。

有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需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促进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国有经济的做强做优做大,为国有企业注入活力,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一、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意义(一)对零碎化的改革政策进行集成在以往的国企改革中,往往是通零敲碎打的方式进行,缺乏一揽子政策文件。

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可以对形成各种专项工程,如十大改革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合改革试验、科学改革示范行动等,还包含三对一、一减一补、供给侧结构改革等进行优化整合,同时对国有企业的探索经验、路径、模式等进行整合,使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1]。

(二)实现市场化的企业治理体系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可以构建更加市场化的企业治理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尤其可以对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进行明确,结合实际情况,对企业章程、议事规程等进行针对性设计,保障董事会职权的有效执行,形成完善的企业治理制衡机制,健全市场化管理机制。

(三)提高国有企业活力深化国企改革主要是为了使其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体制改革,并促进国企的高质量发展。

其中关键问题是要解决国企的活力与效率问题。

国企发展中,需要严格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其活力,并强化其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目标工作方案混合制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目标工作方案混合制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目标工作方案混合制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可以引进民资、外资等资源,增加企业经营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目标工作方案混合制国有企业》,该方案明确了混合制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一、混合制国有企业发展目标混合制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转型升级、满足市场需求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提高经济效益:培育多元化经营,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企业间协同以及资源共享,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4. 促进转型升级:减少低端重复竞争,加大高端领域投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企业附加值和利润率。

5. 满足市场需求:贴近市场需求加强市场调研,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提升消费者体验。

二、混合制国有企业发展重点任务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混合制国有企业需要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具体任务如下:1. 制定相关政策:国家应出台制定混合制国有企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财务管理、资源协同等。

2. 推动资源整合:加快国有资本市场化、现代化进程,推进混改企业与国内优质民营和外资企业的战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

3. 强化创新能力:推进混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建立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4. 推进转型升级:加强混改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尤其是在环保、新能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目录•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与意义•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与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与激励机制创新•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与意义01体制机制僵化国有企业存在决策程序繁琐、市场反应迟钝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活力。

02产能过剩部分国有企业产能过剩,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03创新动力不足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激励机制,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升级需求。

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引入民间资本01通过引入民间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0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市场化程度。

03推动产业升级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企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做优做强。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改革目标与价值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探索03中国铁路总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和运营。

01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02中国东方航空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优化股权结构,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和机制创新。

成功案例分享1 2 3国企和民企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合作中的文化冲突和融合困难。

国企与民企文化差异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如何合理分配股权、构建有效的治理结构,确保各方股东权益平等、参与决策,是一个重要挑战。

股权分配与治理结构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遇到问题与挑战混合所有制改革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外资的有机结合。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

总的来说,“创新生态系统”相比于“创新系统”,更加注重创新活动中的 协同与互动,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多个创新主体之间的配合。在知识经济时代, 这种新的视角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创新的本质,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展望未来,“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将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 断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构建适合自己的创新生态 环境,以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创新人才和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生态系统” 的观念将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然而,在“放权让利”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并未完全触及根本问题。为了 进一步推进改革,我国政府提出了“制度创新”的思路。在“制度创新”阶段, 国有企业改革更加注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改革产权制 度、治理机制等举措,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具体而言,“制度创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包括:建立产权明晰的现 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完善董事会、监事 会等组织架构;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出台了 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和转型升级。
谢谢观看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从“放权让利” 到“制度创新”
基本内容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篇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有 企业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的巨大变革,旨在提高效率、释放市 场活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之路踏上了新的征程。在初 期阶段,国有企业面临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种种问题,如缺乏自主权、激励机制 不足等。“放权让利”政策的实施,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和利润 分配权,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逐步实现了 与市场的对接,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析作者:陶简商景群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13期摘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正式印发实施。

国企改革以三年行动为契机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搞活企业体制机制,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增强国有企业发展动力。

通过回顾、梳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制度文件,结合实际工作,系统性地探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在具体工作操作层面为拟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产权转让;增资扩股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3-0001-03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点改革方向,发挥国有资本的纽带作用,通过与各类企业进行股权融合、资源整合,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充分释放和激发基层改革活力。

一、国企混改引入非国有资本的实施路径国企混改路径即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或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的方式。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IPO、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等方式引入非国有资本,也可以通过出资新设、投资入股、并购重组等方式,使国有资本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资源整合。

当前,国企混改实践中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是运用比较多的方式。

(一)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路径比较分析1.产权转让。

产权转让原则上需要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进行。

资金受益者为混改国有企业的股东,通过混改股东直接获得资金,国有股东通过部分股权退出实现股权变现获取投资收益,但混改企业无法直接获得投资资金或资源。

产权转让后混改企业不涉及注册资本金、资产权属与企业资质的变更,可以保证企业业务的完整性与经营的持续性。

此路径,原股东通过股权转让实现混改与变现目的。

但是,对于混改企业来说,没有增量资金进入企业,不能为混改企业下一步的业务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新的资金支持。

混合所有制改造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路径

混合所有制改造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路径

混合所有制改造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路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引入国有资本、个体资本、合作社资本等多种所有制形式,通过改革措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路径,能够激发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作为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一直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集体经济单一的生产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民生产需求;二是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为农村集体经济引入更多优质的生产资本,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二是可以扩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生产规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竞争力;三是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四是可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入国有资本,支持农村集体企业的发展。

国有资本可以通过购买股权、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参与到农村集体经济中,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二是鼓励个体资本,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

个体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合作社、参与农村合作社经营等方式参与到农村集体经济中,促进农村合作社的多元化经营。

三是引导合作社资本,推动农村合作社与企业的合作发展。

合作社资本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联营经营等方式参与到农村集体经济中,促进农村经济的互利共赢。

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在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合理运作。

还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产权制度,明晰各类所有权关系,保障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合法权益。

国有企业的国企改革与混合所有制

国有企业的国企改革与混合所有制

国有企业的国企改革与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完全投资或者持有绝对控制权的企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有企业一直扮演着中国经济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适应现代市场要求和激发企业活力,中国已开始进行国企改革,并引入了混合所有制的概念。

I. 国企改革的意义与目标国有企业的改革旨在提高其效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具体的目标包括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市场竞争力,以及改革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等。

II. 混合所有制在国企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混合所有制是指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并与之合作开展经营活动的一种形式。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有企业得以与社会资源充分融合,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混合所有制还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过分依赖国家财政支持的问题,促进国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负债务。

III. 混合所有制的实施路径与措施1. 拓宽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方式: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设立国有控股母公司、设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式,以实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联合经营。

2.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划分和权力制衡机制,增强企业的决策效率和透明度。

3. 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与法律制度:完善投资和退出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同时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4. 推动员工持股与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员工参与股权激励和分红机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

IV. 混合所有制的效果与争议混合所有制的实施,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率、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混合所有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主要集中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员工利益保护等方面。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良好效果。

V. 国企改革与混合所有制的未来展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将逐渐摆脱管理体制僵化和资源浪费的困境,实现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探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实现路径——以t科技公司为例

探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实现路径——以t科技公司为例

会计之友2020年第4期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这一论断明确地指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质量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提出,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调整,有步骤地进行深化改革,释放企业活力继而拉动经济发展成为必经之路。

纵观国企改革的历史,从改革开放改变“大锅饭”的做法,到20世纪90年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革。

每一次改革都带来经济层面的巨大变化,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坚实基础,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质量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进度。

以央企为例,前些年很多央企通过大量整合国有资产,逐步形成庞大的控股集团公司。

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出资代表,通过业绩考核和制度规范居于这些国有资产管理链条的最顶端,各大央企的管理体系基本随着国资委的管理要求建立。

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内部管理行政化、一股独大造成的“内部人控制”较为普遍、激励机制不健全,从而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治理的有效性,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层次动因是改变现状,尽快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故将致力于解决以下两方面问题。

1.实现股东之间有效制衡,解决一股独大问题。

目前,多数国有企业设立有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作为制衡,对国有独资公司和控股公司而言,这只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制衡,没有形成股权制衡。

有效制衡不仅要体现在体制安排上,更应体现在股权比例上,通过国有、非国有成分恰当的股权结构来形成牵制,解决内部人控制和管理行政化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益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路径
摘要:公益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遵循的实施路径为:明确企业产权归属,通过资本市场建立多种投资渠道,吸引非公资本参与改革;建立有效企业治理结构、探索科学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监督制度;基于资本逐利本能与公益属性的对立统一,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关键词:公益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路径
2011年12月,时任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第一次提出“具有公益性的国有企业”的概念。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将国有企业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

公益性国企本身具有双重属性:作为社会组织,企业具有公共属性,肩负着保障公共利益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职责;作为经济组织,企业具有经济属性,以追求企业利益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公益性国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本文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探索公益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路径。

一、完善公益性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
公益性国企可通过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上市、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完善产权制度。

(一)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上市
公益性国企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资产证券化,促进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提高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

当企业达到首次公开上市标准时,可以由企业整体上市,也可以通过分拆企业下属核心业务实现分拆上市。

当企业下属子公司为上市公司时,可以由上市子公司通过融资收购母公司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也可以由母公司以股票置换或吸收合并的方式实现企业整体上市。

公益性国企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上市有利于混合所有
制改革的实施。

例如,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非公资本、战略投资者或基金等,可以通过企业上市的方式退出,实现产权自由流转的目的,解决公益性国企沉淀成本高难以退出的问题。

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财务制度、优化股东结构,对于公益性国企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积极意义。

(二)引入基金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政府通过设立引导基金相对企业上市是更便捷的融资
渠道,同时基金管理者以投资回报为目的,关注企业当前盈利能力和未来盈利预期,不过度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日常管理。

这样既可以为公益性国企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避免过去公益性国企单方面依赖财政拨款和税务减免,又能够保障企业公益性价值导向不受外部影响。

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非公资本参与公益性国企的投资提供了渠道。

例如2014年嘉实基金的公募基金产品获特批参与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规模100亿元,社会投资人认购门槛10万元。

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例如2014年重庆市长黄奇帆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由重庆市国资委直接控制的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团队由国资委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组织,投资方向由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指导。

2015年6月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基金,与其他金融单位组成战略伙伴,成立并发起国企混改基金、国企并购基金等,为公益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融资服务。

(三)鼓励公益性国有企业员工持股
在企业中,通过鼓励员工持股赋予员工双重身份,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缓解所有者和经营者、股东和雇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这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浪潮中员工持股计划备受关注。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对持股范围、比例、操作细则等给予了进一步明确。

以竞争性国有企业中二级或二级以下的企业作为试点先行推广,公益类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和央企重要的子企业暂不推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员工持股将在公益性国企中全面推行,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出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使
企业与职工得以共同发展。

二、完善公益性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在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下,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实施
管理和经营。

(一)建立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指的是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以及高级管理者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各职能部门相互分离与相互制衡,同时通过引入独立董事,加强决策的科学性。

公益性国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明确企业产权划分,理清权责关系,摈弃过去行政化的组织结构,转型成为以公益性为导向、有效制衡、平等保护的公司治理结构。

从而保障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非公有资本的安全与股东权利的平等,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同担。

公益性国企公司治理结构有其特殊性,需要以法人治理结构原则为指导进行合理改进。

例如在公益性央企中,财政部作为国有资产代表,实际行使其股东权利。

国资委以股权为纽带,承担董事会职责,实施国有资产宏观管控,对所辖国有资产享有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经营者选择权。

国家审计署与行业监管机构充当监事会功能,维护国有资产的权益,保障国资增值和保值,对国资安全实行专业化监督。

在公益性国企设置总经理职位,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贯彻
落实企业的公益性导向,对股东代表汇报工作,并保障全体股东利益。

(二)实施科学的用人制度
公益性国企在取消行政任免体系、实施科学用人制度过程中,宜采取逐步过渡的政策,逐渐推行企业全员聘用制。

同时,逐渐弱化党委会对企业人员任免的影响力,以合理的党管干部原则管理企业中的党员。

一方面党委会不能干扰企业的“三会一层”有效平衡治理结构,不能干预企业高管行使《公司法》赋予的员工的选拔和任用权力。

另一方面公益性国企的党组织可以保留否决权,防止包括企业高管做出不符合公益性国企价值导向的决策,保障全社会的权益。

在有效合理的党管干部原则下,党组织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在公益性国企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基础上,探索以人才市场聘用、社会公开招聘或内部竞争上岗等为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化选聘机制的优越性。

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员工选拔和任免权力,负责绩效考核、财务管理,定期向股东代表汇报企业运营管理状况等等。

公益性国企建立市场化用工机制,使企业员工即有上升通道可以转型为管理者,又有自由流动平台可以进出公益性国企。

同时建立道德风险防范机制,避免职业经理人为了拥有控制权满足权力需要和“在职消费”需要
的行为,在日常生产经营决策中做出符合股东及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