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部教案(共7课时)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物体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物体的性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喜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的外观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物体。

2.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和探究物体的性质。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教科书和教学课件。

2.各种物体和实验器材,如球、纸盒、水杯等。

3.教学视频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球、纸盒、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外观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一些常见物体的特征和性质,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和验证教科书中的知识点。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或者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水中是否会沉没或浮起。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案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下册教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预设10分钟)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18分钟)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闻一闻:气味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掂一掂:轻重[说明:观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概括就可以了。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设计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1.周围存在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这些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

5.激发和发展学生对于物体研究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我们看看我们的铅笔盒,我们的铅笔盒里有很多文具,有铅笔、橡皮、尺子、转笔刀,谁能来描述一下它们,可以从颜色、形状、用途方面来讲述。

2.教师总结:每个物体都有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点,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某一个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就是物体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

咱们看看这些文具有哪些特征。

3.还能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呢?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的科科和美美是怎样来描述物体特征的。

4.看了美美和科科对物体特征的描述,我们大概明白了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光是纸上谈兵,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而且还能把它们更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要在实践中观察和探究。

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老师把物体一个一个拿出来给同学们认识。

2.教师:那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物体好吗?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3.教师在学生观察的时候不断引导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学习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4.观察完毕,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教师总结一些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如:颜色有:黄、白等;大小:大、小;轻重:轻、重;粗糙程度:粗糙、光滑。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1.过渡:刚才大家发现了一些物体的特征,你们还想发现更多物体的特征吗?2.我们还能用对比的方法。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精品文档最新版2018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

谜底:橡皮)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本人的理由。

)- 1 -欢。

迎下载精品文档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本人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设计企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要认真观察)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研究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

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

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七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

使学生发展自己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2.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3.记录空气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过程。

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体打下基础【学生分析】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在本单元卡站了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

本课将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用科学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另一类物体“空气”的特征。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对比观察的方法。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将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固体、液体、气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对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试着根据物体的一些特征给物体分类。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会加强对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将在反复探究中提高对物体属性的理解。

这将为学生以后理解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等主要概念奠定基础。

科学概念目标●物体的轻重、颜色、形状、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不同的物体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

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

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

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并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于物体的感性经验,他们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物体,但对于物体的分类和特性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物体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物体,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等基本物态,并能够用相应的词汇进行描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主动观察和探索周围的世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物体,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等基本物态。

2.难点:学生能够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性,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的特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常见的物体,如球、杯子、水、气球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教学媒体: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图片和文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物体,引发学生对物体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常见的物体,如球、杯子、水、气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一下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单元教学规划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一下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单元教学规划

3.探究实践: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知道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3)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4)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5)在对比观察中,知道水可以流动,但无固定形状。

(6)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7)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来观察和描述空气的一些特征。

4.态度责任:
(1)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

(2)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3)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4)意识到材料是可回收利用的。

(5)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6)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7)体会到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单元结
构化活

达成评价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气体“空
气”的特

液体
“水”的
特征
观察一瓶水
给物体分类
认识物体的形状
谁轻谁重
发现物体的特征
常见固
体的特

它们去哪里了
认识一袋空气我们周
围的物
体。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部教案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部教案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部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总结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物体,如磁铁、木块、水杯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观察本,用于记录观察到的物体性质和特点。

3.课件:制作与本单元相关的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一些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的名称。

然后,教师通过实验,展示这些物体的性质和特点,如磁铁的吸引作用、木块的浮力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所给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体性质和特点,并总结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具有特殊性质和特点的物体?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功能,并能够通过比较和分类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物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1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物体。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如何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物体还缺乏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物体。

难点: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吗?”2. 学生自由回答,如桌子、椅子、书、玩具等。

3. 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些物体都有哪些特征呢?”4. 学生思考并回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5.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发现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二)新课教学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物体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颜色、形状、大小等是物体常见的特征。

4. 教师进一步提问:“除了这些特征外,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特征呢?”5. 学生思考并回答,如质地、气味等。

6. 教师出示一些具有特殊特征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7.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物体特征。

8.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这些特殊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练习1. 教师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一些具有特殊特征的物体图片,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全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

全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

全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引言本教案旨在为一年级下册的科学教学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

我们依据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册科学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2. 运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3. 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科学探究;4.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 物体和材料的分类2. 物体的形状3. 物体的大小和重量4.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2. 水的奇妙性质3. 空气和天气4. 健康生活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生物1.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2.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3. 人与自然4.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四单元:我们来探索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光和影3. 地球和天空4. 科学小实验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培养科学思维;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3.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找到答案。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探究报告:评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4. 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全册科学教科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2. 教学辅助材料:PPT、实验器材、教学图片等;3. 网络资源:相关科学知识的视频、动画、文章等;4. 课外读物:推荐学生阅读与科学相关的课外书籍。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让学生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让学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让学生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5.让学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6.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我们看看我们的铅笔盒,我们的铅笔盒里有很多文具,有铅笔、橡皮、尺子、转笔刀,谁能来描述一下它们,可以从颜色、形状、用途方面来讲述。

2.教师总结:每个物体都有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点,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某一个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就是物体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

咱们看看这些文具有哪些特征。

(播放资源:文具的自我介绍)3.还能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呢?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的科科和美美是怎样来描述物体特征的。

(播放资源:发现物体的特征)4.看了美美和科科对物体特征的描述,我们大概明白了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光是纸上谈兵,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而且还能把它们更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要在实践中观察和探究。

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老师把物体一个一个拿出来给同学们认识。

2.教师:那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物体好吗?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3.教师在学生观察的时候不断引导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学习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4.观察完毕,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教师总结一些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质第一课时:我们周围的物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常见的物质,如水、沙、石头等。

2.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常见的物质。

2.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对物质特征的理解。

2. 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各种物质样品,如水、沙、石头等。

2.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发现周围的物质。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发现周围的物质。

2. 新课导入:展示各种物质样品,引导学生认识和命名。

新课导入:展示各种物质样品,引导学生认识和命名。

3. 观察和触摸: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各种物质样品,感知它们的特征。

观察和触摸: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各种物质样品,感知它们的特征。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种物质的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种物质的特征。

5. 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6. 观察记录:让学生用观察记录表记录周围的物质。

观察记录:让学生用观察记录表记录周围的物质。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

2. 培养学生对物质特征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分类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物质特征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1. 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2. 观察和总结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各种物质样品,如水、沙、石头等。

2.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

2. 新课导入:展示各种物质样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分类。

新课导入:展示各种物质样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分类。

教科版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全)

教科版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全)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这些特征。

2.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3.激发和发展学生对于物体研究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观察单个物体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三、探索两个物体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闻一闻:气味;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掂一掂:轻重。

[说明:观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概括就可以了。

活动手册最后一面没有“轻重”,老师可以提前做好打印,分发给学生。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

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

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

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

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杭州市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部教案(共7课时)

杭州市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部教案(共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部教案(共7课时)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引导学生在利用眼、鼻、手等器官,通过两两比较发现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轻重,还会发现一些其他特征,比如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并运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描述与记录。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物体打交道,他们能够对一个物体进行简单地描述,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

然而,要让学生有序地观察,尽可能多地观察到物体的信息,并运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还是存在困难的。

所以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尝试用一些具体词汇描述物体,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选择玻璃球、螺帽、乒乓球、橡皮、海绵、塑料杯、木块、卡纸中的一个物体,和其他物体比较,并在比较中,从颜色、气味、轻重、软硬、粗糙光滑等方面进行描述。

同时指导学生使用表格进行记录。

研讨板块,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形成共识,什么是有序地观察,有序的观察可以观察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科学观察能力,但是在描述物体特征的时候,一些学生会将物体的特征和用途进行混淆。

比如描述铅笔盒,较多学生描述“装文具的长方形盒子”。

装文具是用途,长方形是形状特征。

所以在这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分辨特征的描述不能混入用途;其次,学生在描述物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一两个点,在其他同学描述以后才能去寻找未被发现的特征。

所以本课还需要针对一个物体,让学生多维度描述它的特征,有意识、有序地进行观察和表述,同时通过表格记录,提升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2.知道观察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就是在进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部教科版教案(共7课时)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部教科版教案(共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部教科版教案(共7课时)《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

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

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

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

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全部教案(共7课时)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引导学生在利用眼、鼻、手等器官,通过两两比较发现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轻重,还会发现一些其他特征,比如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并运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描述与记录。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物体打交道,他们能够对一个物体进行简单地描述,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

然而,要让学生有序地观察,尽可能多地观察到物体的信息,并运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还是存在困难的。

所以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尝试用一些具体词汇描述物体,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选择玻璃球、螺帽、乒乓球、橡皮、海绵、塑料杯、木块、卡纸中的一个物体,和其他物体比较,并在比较中,从颜色、气味、轻重、软硬、粗糙光滑等方面进行描述。

同时指导学生使用表格进行记录。

研讨板块,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形成共识,什么是有序地观察,有序的观察可以观察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科学观察能力,但是在描述物体特征的时候,一些学生会将物体的特征和用途进行混淆。

比如描述铅笔盒,较多学生描述“装文具的长方形盒子”。

装文具是用途,长方形是形状特征。

所以在这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分辨特征的描述不能混入用途;其次,学生在描述物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一两个点,在其他同学描述以后才能去寻找未被发现的特征。

所以本课还需要针对一个物体,让学生多维度描述它的特征,有意识、有序地进行观察和表述,同时通过表格记录,提升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2.知道观察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就是在进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同伴对物体特征的描述,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认识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难点:能有序地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用做神秘盒的纸盒一个。

小组:乒乒球(空心、小、轻、光滑)、网球(实心、大、重、粗糙)、塑料杯(透明、轻、光滑)、海绵擦(大、轻、软)、橡皮(小、重,长方体)、木块(小、硬,正方体)、三角形回形针(小、三角形、金色)、圆柱形木块(圆柱形);学生活动手册。

[建议:教师可以使用其它具有类似特点的材料来替换。

]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分辨物品的特征和用途(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PPT]
1.谜语导入(PPT)
白娃娃,爬黑墙,越爬个儿越小,再也没法长。

提问:这是教室里很常见的一种物品,猜猜是什么?(预设:粉笔)
提问:为什么判断这个物体是粉笔呢?(预设:粉笔是白色的、粉笔不会变长、粉笔是越用越短的)
小结:抓住物体的特征,比较容易辨别它。

2.尝试描述身边的物体。

提问:你能说一说某种物体的特点,就像刚才的谜语,让大家来猜猜这个物体是什么?
3.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班级交流。

(预设:这个东西每天都要用,里面装着笔、尺子、橡皮;这个物体是长方形的,不大,软软的;)
提问:装着笔是物体的特征还是作用?(预设:装东西是作用)
小结:物体的特征和用途(作用)是不同的,今天要描述的是物体的特征,也就是物体的样子、特点。

二、探索:发现物体的特征(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乒乒球、网球、塑料杯、海绵擦、橡皮、木块、三角形回形针、圆柱形木块、神秘盒]
1.挑选一件物品。

提问:能用哪些观察方法进行观察?(预设:眼睛看、鼻子闻、手摸一摸;)教师板书:看、闻、摸
2.任意选择两件物体。

提出任务:先观察物体,再试着向同伴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有代表性的特征,如“光滑、粗糙;透明,没有颜色;三角形,球形;软、硬;厚、薄”等)
4.提问:当没能看见物体时,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描述判断出是哪种物体吗?(预设:能、不能;)
将教师材料盒中的八种物体都放入神秘盒。

学生从神秘盒中摸一个物品,尝试说一个或者几个特征,其他同学举起材料中的相同物品。

小结:一个物体具有多种特征;描述特征越多,就能越准确地找出该物体。

5.综合描述一个物体的特征,然后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6.学生手册的展示和交流。

三、研讨和交流(预设10分钟)
1.提问: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小结: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捏、掂。

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学生尝试小结。

【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观察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可以提前剪好活动手册中的词汇。

有条件的可以用不干胶纸打印相关词汇。

3.本课中完成“颜色、气味、光滑度、轻重”等特征记录即可;“形状、是否透明、是否流动、是否可见”在后续的第3-7课中添加。

【作业设计】
1.可以用哪些词来描述它们的特征?用“○”圈出来。

2.照样子连一连
形状
轻重 气味 软硬
3.神秘盒。

找一些你喜欢的物品,展示给爸爸妈妈看;然后把这些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再请你伸手进去摸一摸,抓住一个物体,然后描述它的特征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来猜猜这是什么物品?这个小游戏也可以互换角色来玩。

2.谁轻谁重
【教材简析】
《谁轻谁重》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2课。

首先通过问题聚焦,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调动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掂一掂、抱一抱、用秤称、用天平称等等。

学生通过预测、掂量、称量,层层推进,感受到借助工具进行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使用回形针是为了统一称量单位,当多个物体进行轻重比较时,容易获得具体的数据,便于比较。

教材通过同一材质、不同大小的橡皮,同样大小、不同材质的塑料块和木块的呈现,初步渗透同一材质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重,体积越小质量越轻;不同材质大小相同的物体质量不同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孩子们自然地进行着物体重量的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如结合跷跷板这项活动,能够比较出两个孩子的轻重;去超市买水果时用电子秤测量。

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头脑中既有事物之间互为参照物的比较,也有借助测量工具的精确测量。

他们获得的比较结果既有一种相对的结果,也有一种标准化测量的结果。

因此,本节课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以及明确借助测量工具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有序实验,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知道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简易天平,利用统一单位测量物体的质量。

科学态度目标
在不断尝试比较轻重的不同方法中,尊重预测和实测的结果,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