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全文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原文及译文《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
民间视为奇书、天书。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
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一、原始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生存一作: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 有慈惠恻隐之心, 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 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 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 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 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 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 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 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 , 而名重於后代.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正道章第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政安民,以德治国。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 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 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 而名重於后代.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正道章第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政安民,以德治国。
素书的原文及译文
素书的原文及译文导语: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
如下是小编整理的素书的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分享。
原始章第一【原文】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正道章第二【原文】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经典原文】《素书》(注音版)
【经典原⽂】《素书》(注⾳版)《素sù书shū》素书相传为秦末黄⽯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
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
传说黄⽯公三试张良,⽽后把此书授予张良。
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
01zhān ɡ章yuán 原sh ǐ始Fū夫dào 道、dé德、rén 仁、yì义、l ǐ礼w ǔ五zhě者,yī⼀t ǐ体yě也。
Dào 道zhě者,rén ⼈zhī之su ǒ所d ǎo 蹈,sh ǐ使wàn 万wù物bù不zhī知qí其su ǒ所yóu 由。
Dé德zhě者,rén ⼈zhī之su ǒ所dé得,sh ǐ使wàn 万wù物ɡè各de 得qí其su ǒ所yù欲。
Rén 仁zhě者,rén ⼈zhī之su ǒ所qīn 亲,y ǒu 有cí慈huì慧cè恻y ǐn 隐zhī之xīn ⼼,y ǐ以suí遂qí其shēn ɡ⽣cún 存。
Yì义zhě者,rén ⼈zhī之su ǒ所yí宜,sh ǎn ɡ赏shàn 善fá罚è恶,y ǐ以lì⽴ɡōn ɡ功lì⽴shì事。
L ǐ礼zhě者,rén ⼈zhī之su ǒ所l ǚ履,sù夙xīn ɡ兴yè夜mèi 寐,y ǐ以chén ɡ成rén ⼈lún 伦zhī之xù序。
《素书》权威完整版
素书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所以济物。
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夫志,心独行之术。
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道义章第五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素书全文+注音+译文
素s ù 书sh ū 全qu án 文w én原yu án 始sh ǐ 章zh ān ɡ 第d ì 一y ī夫f ū 道d ào 德d é 仁r én 义y ì 礼l ǐ ,五w ǔ 者zh ě 一y ī 体t ǐ 也y ě。
道d ào 者zh ě ,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蹈d ǎo,使sh ǐ 万w àn 物w ù 不b ù 知zh ī 其j ī 所su ǒ 由y óu ;德d é 者zh ě ,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得d é ,使sh ǐ 万w àn 物w ù 各ɡě 得d é 其j ī 所su ǒ 欲y ù ;仁r én 者zh ě ,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亲q īn,有y ǒu 慈c í 惠hu ì 恻c è 隐y ǐn 之zh ī 心x īn ,以y ǐ 遂su ì 其j ī 生sh ēn ɡ 成ch én ɡ;义y ì 者zh ě ,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宜y í ,赏sh ǎn ɡ 善sh àn 罚f á 恶ě ,以y ǐ 立l ì 功ɡōn ɡ 立l ì 事sh ì ;礼l ǐ 者zh ě ,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履l ǚ ,夙s ù 兴x ìn ɡ 夜y è 寐m èi ,以y ǐ 成ch én ɡ 人r én 伦l ún 之zh ī 序x ù 。
夫f ū 欲y ù 为w èi 人r én 之zh ī 本b ěn,不b ù 可k ě 无w ú 一y ī 焉y ān 。
黄石公《素书》全文原文
素书黄石公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求人之志章第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正道章第三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
安莫安于忍辱。
先莫先于修德。
乐莫乐于好善。
神莫神于至诚。
明莫明于体物。
吉莫吉于知足。
苦莫苦于多愿。
悲莫悲于精散。
病莫病于无常。
短莫短于苟得。
幽莫幽于贪鄙。
孤莫孤于自恃。
危莫危于任疑。
败莫败于多私。
遵义章第五以明示下者暗。
有过不知者蔽。
迷而不返者惑。
以言取怨者祸。
令与心乖者废。
后令谬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
好众辱人者殃。
戮辱所任者危。
慢其所敬者凶。
貌合心离者孤。
亲谗远忠者亡。
近色远贤者昏。
女谒公行者乱。
私人以官者浮。
凌下取胜者侵。
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
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以过弃功者损群。
下外异者沦亡。
既用不任者疏。
行赏吝色者沮。
素书文言文解释翻译
一、《素书》第一章原文:天地之道,至公无私。
阴阳之和,造化之功。
译文:天地之道,极其公正无私。
阴阳的和谐,是造化的神奇力量。
解释:此章阐述了天地自然之道,强调天地公正无私,阴阳和谐,万物得以生长。
二、《素书》第二章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译文:上等之士听到道,勤奋地去实践;中等之士听到道,似有似无;下等之士听到道,大笑之。
解释:此章讲述上、中、下三等之士对道的认识和实践态度,强调上等之士勤奋实践,中等之士有所感悟但未付诸行动,下等之士则对道嗤之以鼻。
三、《素书》第三章原文:道者,无为而治;德者,无为而成。
译文:道,无为而治;德,无为而成。
解释:此章阐述道与德的关系,道强调无为而治,德强调无为而成,即通过顺应自然规律,达到治理和成就的目的。
四、《素书》第四章原文: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译文: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解释:此章强调仁与智的重要性,仁者关爱他人,智者洞察人心。
五、《素书》第五章原文: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译文:修养自己,以使他人安宁;修养自己,以使百姓安宁。
解释:此章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社会的和谐安宁。
六、《素书》第六章原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保持宁静以修养身心,节俭以培养品德。
解释:此章提倡静心修养,节俭养德,强调内外兼修。
总之,《素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道家经典,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
通过对书中部分章节的解释翻译,读者可以领略到《素书》的精髓,从而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受益匪浅。
《素书》原文及翻译
《素书》原文及翻译《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所著,民间视为奇书、天书。
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
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
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第一章原始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译文: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译文: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译文: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生存一作:生成)译文: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译文: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译文: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译文: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译文: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译文: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译文: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素书》全文及译文
《素书》全文及译文《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书中语言高度精炼,字字珠玑,句句名言。
书中对人性把握精准独到,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对谋略点恰到好处。
参透书中道理,肯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文话文释义】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不可分离,缺一不可。
虽然五位一体,但层次有别,所以分而用之则误,合而用之则吉。
道,是人人都需遵循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
万事万物都遵循着道的约束,道也寓于万事万物之中,因此我们身在其中反而感觉不到道的存在。
也就是说,道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万事万物虽受制于道(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但又无法清晰追溯其发展的轨迹。
好比是我们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但空气的的确确在我们的周围甚至身体内存在着。
好比是任何圆形均有圆心存在,但圆心既没有颜色也没有大小,不可见。
德,是人对于道的心得,也是万事万物受制于道的表征。
德是在人的身上具体体现道的存在,是道的感化,是道的一种人格化。
道如规矩,而德如方圆。
得道深则德也深,得道浅则德也浅。
所以,德有深浅之分,德有贤愚之别。
有所求必有所得,只是得之深浅,视造化之功而定。
尽管如此,毕竟鱼有鱼途,虾有虾道。
依德而行,人可使自己的欲求得到满足;符合德的要求,自然界万事万物也因此各得其所。
故曰,道者如河流,德者如堤岸,德高者能得上道,德弱者能得下道,各有所得也。
素书原文及解释
素书原始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悲天悯人,以遂其生计。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行无一焉。
圣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旷世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辈。
译文: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行分别。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依据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这样。
德、即是获取,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获取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这样。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爱、爱人的心理,人能关怀、怜悯人,各种和善的梦想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切合某种道德观点的行为,人们依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成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例,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一定依据礼的规范,脚踏实地,夙兴夜寐,依据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摆列的次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行的。
英明能干的人物,道德崇高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隆、虚弱、生死的道理,精通事业成败的规律,理解社会政治修明与纷杂的局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所以,当条件不适合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候机遇的到来。
一旦机遇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立功立业位极人臣。
假如所遇非时,也可是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所以,像这样的人物常能建立极为崇敬的模范,名重于后代呵!正道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这人之俊也。
行足认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能够使遵约,廉能够使分财,这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这人之杰也。
译文道德崇高,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
诚实不欺,能够一致不一样的建议。
道理充足能够获取手下民众的拥护。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
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
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
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道,是人们遵循的路径,使万物不知其所以然。
德,是人们所获得的,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是人们所亲近的,有慈爱和同情之心,以实现其生长。
义,是人
们所应当做的,奖赏善行、惩罚恶行,以建立功业。
礼,是人们所遵
循的,早起晚睡,以维护人际关系的秩序。
人的根本,不能缺少这五
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
贤明的君子,明白兴衰的道理,通晓成败的规律,审时度势,懂得进退。
因此,他们默默坚守道义,等待时机。
如
果时机到来而行动,则能达到臣子的最高地位;抓住机会而行动,则
能成就非凡的功业。
如果时机未到,就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
因此,
他们的道义足够崇高,名声流传于后世。
素书全文及译文
素书全文及译文素书全文及译文素书在民间被视为奇书或天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素书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素书全文及译文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二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所以济物。
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三夫志,心独行之术。
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道义章第四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素书》全文
素书》全文原始章》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夜夙兴寐(s o x i ng y e m)(, i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德章》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ju 9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di 0叭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瘅d a n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c o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n a ng)顺会,所以无咎;撅(ju 9 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遵义章》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mi u)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I 0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
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近色远贤者惛(hun),女谒y P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素书全文及其译文对照版
原文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原始章第一译文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正道章第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正道章第二译文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
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 有慈惠恻隐之心, 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 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 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 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 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 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 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 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 , 而名重於后代.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正道章第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政安民,以德治国。
素书全文+注音+译文
素书全文+注音+译文在古代,素书是儒家修身养性的经典之一。
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您呈现素书的全文,每句旁注有注音,并且附有相应的译文。
素书全文:凡正人,取容观之,而四顾心施。
言行动止之,无敢越节权。
苟株乃幬,仰视礼义。
行觞出廨,立戒思虔。
安命貽乐,休言折权。
党孽绝性,驯忍莫犯。
号召袭声,无违严版。
善人建德,恶人自弃。
有母孝慈,无行不行。
此乃正人所以守,非者察不周也。
注音:凡(fán)正(zhèng)人,取(qǔ)容(róng)观(guān)之,而四(sì)顾(gù)心(xīn)施(shī)。
言(yán)行(xíng)动(dòng)止(zhǐ)之,无(wú)敢(gǎn)越(yuè)节(jié)权(quán)。
苟(gǒu)株(zhū)乃(nǎi)幬(dāo),仰(yǎng)视(shì)礼(lǐ)义(yì)。
行(xíng)觞(shāng)出(chū)廨(chè),立(lì)戒(jiè)思(sī)虔(qián)。
安(ān)命(mìng)貽(yí)乐(lè),休(xiū)言(yán)折(zhé)权(quán)。
党(dǎng)孽(niè)绝(jué)性(xìng),驯(xùn)忍(rěn)莫(mò)犯(fàn)。
号(hào)召(zhào)袭(xí)声(shēng),无(wú)违(wéi)严(yán)版(bǎn)。
善(shàn)人(rén)建(jiàn)德(dé),恶(è)人(rén)自(zì)弃(qì)。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原文及译文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德行的人,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德行的人,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旷兮,其若谷。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古代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四周的敌人;他恭敬庄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啊,好像不清的浊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书全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遵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闇,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啬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薄施厚望者不报,
贵而忘贱者不久,
念旧而弃新者凶,
用人不得正者殆,
强用人者不畜,
为人择官者乱,
失其所强者弱,
决策于不仁者险,
阴计外泄者败,
厚敛薄施者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
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
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牧人以德者集,
绳人以刑者散。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
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
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能有其有者安,
贪人之有者残。
安礼章第六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豫定谋;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惰织;
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
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弃玉抱石者盲,羊质虎皮者辱;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
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民怨伤国;
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民先弊;
根枯枝朽,民困国残;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
圣,自然所钟。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
同仁相爱,
同恶相党,
同爱相求,
同美相妒,
同智相谋,
同贵相害,
同利相忌,
同声相应,
同气相感,
同类相依,
同义相亲,
同难相济,
同道相成,
同艺相规,
同巧相胜,
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