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保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它涉及到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人口分布等方方面面。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实践中,城乡规划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整个城乡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讨论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问题分析1. 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农村现代化缓慢,乡村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鸿沟,加剧了社会不公平,影响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 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城市和地区过度依赖土地资源开发和扩张,导致大量农田、林地和湿地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严重,给城乡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3. 城市规划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的滞后性和片面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城市空间布局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限制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动力。
4. 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的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甚至缺乏基本的饮水、路灯和通讯设施,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的便利性。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发展。
要推动农村向城市的转型,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产业等,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2. 优化土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土地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问题的关键。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保障人民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制度。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制度统一、财政支持不足、信息不对称、参保意识不强、养老服务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统一规划;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稳定运行;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参保者知情权;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参保意识;加大养老服务支持力度,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才能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健全,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制度、财政支持、信息不对称、参保意识、养老服务、重要性、制度建设、财政投入、信息公开、宣传教育、养老服务支持力度。
1. 引言1.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居民在老年时期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助于缓解养老问题带来的经济压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金缺口逐渐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通过集体筹资、分散风险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轻其经济负担。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矛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发展至关重要。
仅靠家庭和个人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必须通过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建立起完善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可持续的养老保障。
2. 正文2.1 缺乏制度统一缺乏制度统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制度不统一的情况。
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参保对象、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等方面。
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规定,很容易造成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公平、不稳定等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促进农民群众获得基本社会保障、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覆盖范围不足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很多农民依然面临着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农民,由于信息闭塞、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2. 待遇水平较低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相较于城市地区仍存在明显差距。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一般偏低,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这也导致了一些贫困农民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3. 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管理体制滞后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不高,无法有效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4. 缺乏可持续性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机制,长期以来一直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
一旦政府财政面临压力,可能会影响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运行,从而影响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
二、解决对策1. 扩大覆盖范围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畅通;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享受到社会保障政策的好处。
2. 提高待遇水平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有效保障。
3. 加强体制建设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组织改革,提高运行效率;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各种社会保障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本文在评估云南省云龙县诺邓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经办能力建设为主线,在借鉴部分先进省、市经验,总结云南部分县(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的创新和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保障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转变传统的观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来来的不懈努力,云龙县诺邓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机制,经办管理进一步规范。
但由于目前农村人口流动大,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我地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推动既面临制度构建方面的问题,也面临相当大的管理和操作难题。
一、云龙县诺邓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现状与成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从而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2011年七月起根据上级政府按排,参加九村一社区村民小组会议,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发动群众参加养老保险。
管理全镇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系统,做好每项业务工作:组织全镇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工作,2017年诺邓镇完成任务6562人征缴工作,379人新参保工作。
2017 年城乡居民养老到龄人员保险领取待遇2446人次,领取养老待遇金额237万元。
历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到龄人员公示,做到公开化,透明化。
历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理重复退保、封存205人次;历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死亡注销人员725人次,发放安葬金43.5万元;档案管理。
及时准确掌握本辖区享受到龄人员待遇(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协助有关部门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提供服务,为退休人员持生活提供相关服务,组织2017年城乡退休职工、失地农民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计3122人次健康认证。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险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河北省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保障范围不足、参保群体分散、医保基金不足等。
对河北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对策,有助于提升保障水平,保障更多城乡居民享受到医疗保险的福利。
(一)保障范围不足在河北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存在明显的不足。
由于医保基金有限,导致保障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范围相对较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大疾病和高额医疗费用,保障力度不够,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医疗费用仍然是居民们的一大负担。
(二)参保群体分散河北省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群体分散,涉及到的居民人数众多,涵盖面广。
这就意味着管理难度大,征缴费用和资金分配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由于参保群体分散,也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风险无法有效分散等问题,增加了医疗保险的风险管理难度,影响医保基金的健康运作。
(三)医保基金不足医保基金缺口一直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一个难题。
在河北省,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缺口日益加大。
一方面,医保基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但由于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个人缴费能力有限,政府补贴不足,导致医保基金收入不足;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医药费用的上涨,使得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增大,严重影响了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适当扩大,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尤其是对于重大疾病和高额医疗费用,要适当增加保障力度,降低民众看病的经济负担。
在保障范围方面,还可以适当扩大保障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范围,提高参保人员享受医疗保险的实用性和可及性。
为了解决参保群体分散的问题,可以通过整合和精细化管理,优化参保群体结构,降低医保基金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
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1、城乡⼀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的、意义我国在改⾰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从⽽产⽣各种经济社会⽭盾,⽽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问题。
因此对于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体化的进程。
城乡⼀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个整体进⾏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体化、社会⼀体化、⽣态⼀体化和信息⼀体化。
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厉以林认为:城乡⼀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作或经营企业。
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产⼒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直⾄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体的过程。
总之,城乡⼀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化等⽅⾯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体化过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业化进程,“城乡⼆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分突出。
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1949年以来,结合⾃⾝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业的战略,建⽴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了⽐较完整的⼯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了⼀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地绑在⼀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元化开始形成。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风险防控与对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风险防控与对策一、风险分析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期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金支出将持续增加,养老保险制度将面临剧烈的财政压力。
特别是城市养老保险基金更容易出现赤字,可能出现养老金难以准时足额发放的情况。
2. 养老金投资运营风险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存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一旦发生投资亏损将影响到养老金的稳定发放。
3.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带来的过渡期风险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可能会影响到参保人员的权益,引发社会动荡,使得系统稳定性受到影响。
二、风险防控对策1. 完善基金来源在解决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不足问题上,应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包括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增加政府财政补贴,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金的缴存等措施,确保养老金的长期健康发展。
2. 强化养老金投资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实行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完善养老金投资运营规则,降低投资运营风险,保障养老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提高养老保险制度透明度加强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提高参保人员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确保改革和调整政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4. 加强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监管机制,加强对养老基金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5. 加强普惠性和可持续性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中,必须坚持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充分保障参保人员的权益,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6. 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加强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养老保险风险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积极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对策实施建议1. 完善养老保险法律法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养老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投资运营规则、风险防控措施等,为养老保险的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
在工作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划和统筹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对接机制、缺乏全民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养老金支付能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府的规划和统筹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和对接机制、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只有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的养老权益,促进全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问题, 对策, 政策规划, 统筹机制, 监管机制,参与意识, 养老金支付能力, 政府, 规划, 全民参与, 结构化对接机制,监管机制, 政策, 提高意识, 政府规划, 统筹, 全民参与意识, 养老保险制度1. 引言1.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保障城乡居民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变得尤为迫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旨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养老金保障,让他们在老年生活中不至于陷入贫困。
保障居民养老权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所在。
通过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有效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强政策倾斜,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社会保障制度,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划和统筹机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的制度设计和执行方式不一致,导致了城乡之间的保险待遇不平等,使得一些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对接机制也是制度运行中的难题。
一些地方存在着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情况,使得养老保险基金被挪用或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乡村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村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地区不断面临人口大规模流失的问题。
年轻人纷纷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寻求更好的机会与生活条件,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剧。
这会造成农业劳动力短缺,增加乡村经济转型的难度。
2.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目前,绝大部分乡村地区依赖传统农业模式,农产品主要以粮食和蔬菜为主。
由于缺少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能力,种植方式陈旧且效率低下。
这使得乡村地区高度依赖天气等自然环境因素,而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较于城市地区的优质基础设施,乡村地区在道路、供水、电力等方面明显滞后。
这制约了乡村地区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同时,在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时代,网络覆盖也成为乡村地区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4.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地区在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城市地区薄弱。
医疗资源匮乏、教育水平低下、文化娱乐设施欠缺,使得很多人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环境。
二、应对乡村发展问题的对策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民转变种植方式,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与营销渠道建设,拓宽市场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需加大投资力度,在交通运输、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方面进行重点项目建设,为乡村地区带来更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同时,推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在乡村地区的覆盖,打破信息壁垒,提升乡村居民获得信息和服务的便利程度。
3.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乡村医疗资源的配置力度,建设更完善的卫生院和诊所,并加强农村医疗人才培养。
在教育方面,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质量。
此外,在文化领域也应鼓励各类文艺活动开展,丰富农村居民精神生活。
4.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衔接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待遇标准不足、养老金发放不及时、信息不对称和缺乏长期规划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提高待遇标准、完善发放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并建立长期规划。
这些对策旨在改善城乡居民的养老生活,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保障。
通过持续关注和积极应对问题,可以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城乡居民的养老权益,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问题、解决对策、养老金、信息不对称、可持续性规划、基本生活需求、信息披露、监督、发放机制1. 引言1.1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问题一:待遇标准不足以覆盖基本生活需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的不断提升,当前的养老保险金往往无法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导致他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困难。
问题二:养老金发放不及时。
一些地区存在养老金发放拖延或不规范的情况,老年人无法及时领取到应有的养老金,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生活困难。
问题三:信息不对称导致不公平现象。
在养老保险待遇发放和管理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一些老年人无法获取应有的待遇,造成不公平现象。
问题四:缺乏长期可持续性规划。
当前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长期可持续性规划不足的问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确保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解决对策一:提高待遇标准。
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要,适时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足够的养老金支持。
解决对策二:完善养老金发放机制。
建立健全的养老金发放机制,确保养老金能够及时、准确地发放给老年人,避免发放不及时的问题发生。
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王聪聪王秀芳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19期◆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以河北省涿州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农民的角度总结了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合理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加强集约利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与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涿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的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同时,这也意味着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农村是核心,农民是最主要的受惠群体。
样本与调查说明本次调查内容涉及五个方面: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管理。
此次调查共涉及涿州市11个乡镇,34个村,其中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村5个,新民居工程示范村3个。
调查对象涉及种植户、养殖户、个体经营户、村镇干部等不同类型的农户。
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33份,其中有效问卷130份。
调查问卷中部分属于单项选择,但有一部分被调查者在回答时,采取了多项选择方式,为尊重被调查者的意愿,在统计分析时,对每一项的选择均进行了加总,然后按加总的绝对数计算所占比例,比例数越高,说明该选项越重要。
在所调查的130个农户中,每户平均人口为4.27人,劳动力人数为2.58人;从农户所处的地理位置看,98.27%的农户位于平原地区,1.73%的农户位于山区;从每户的家庭年收入情况看,9.16%的农户家庭年收入低于5000元,28.24%的农户家庭年收入为5000-10000元,38.93%的农户家庭年收入为10000-20000元,23.66%的农户家庭年收入为20000元以上。
在调查对象中,男性76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7.58%,女性56人,占42.42%,均为劳动力人口。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风险防控与对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风险防控与对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保险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作为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如养老金不足、投资风险、政策变化等问题。
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风险防控与对策展开探讨。
一、养老金不足的风险养老金不足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时间较短,参保人数相对较少,导致养老金池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未来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需求。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城乡养老金征缴和支付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方面,部分缴费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年限,导致养老金领取金额不够;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较大。
这些都给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为应对这一风险,首先要严格控制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标准,确保每个参保人都能够获得合理的养老金水平。
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杜绝养老金领取的漏洞,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的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缓解养老金不足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风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投资主要集中在国债、国有企业债券和银行存款等传统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上,这导致了养老金投资回报率较低,难以满足养老金的增长需求。
由于投资组合结构不合理、风险分散不够,可能导致养老基金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为降低投资风险,应当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加大对低风险、稳健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加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
鼓励养老基金参与一些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养老基金的长期收益。
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减少风险。
城乡居保参保缴费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6消费导刊· 2015年10月刊城乡居保参保缴费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杨曼 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重大德政工程。
邳州市全面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居保”),在保证养老金按月、及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参保缴费工作,着力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参保缴费办法.但由于城乡居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因此在制度实施和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现结合邳州实际,对目前在城乡居保参保缴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参保缴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政策宣传存在盲区,部分适龄居民参保缴费主动性不强。
自新农保制度实施以来,邳州市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活动。
但仍有部分适龄城乡居民游离在社会保障的范畴之外,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基层工作人员受文化素质不高,对政策理解不够透彻等因素影响,没有真正从“应保尽保”的角度去开展政策宣传,只是为了完成固定的缴费人数任务,把城乡居保参保缴费工作当作一项政府收费任务来进行,影响了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二是近几年为了加快新农保、城乡居保事业的迅速发展,参保缴费工作都是由政府主导,以任务分解的形式层层布置,部分镇、村(社区)在宣传不到位的情况下,强制居民参保,导致部分适龄居民认为这是政府的“乱集资、乱摊派”,也有少数群众简单理解城乡居保就是“子女交钱给父母养老”,不愿意主动参保,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三是城乡居保面对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居民,受传统的“养儿防老、靠地养老、存钱养老”思想的影响,部分中青年农民认为养老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对参保关心程度低,存在观望心理。
目前邳州市参保居民中,45岁以上的人群参保率较高,而年轻人参保缴费较少;四是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政策宣传不到位。
这里所说的外出人员,主要是指那些在外地打零工或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这个群体人数众多,行业繁杂,从业时间、地点均不固定,并且长期在外地,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回家,有的甚至举家在外,村(社区)对这类人群的工作情况或参保情况无法准确掌握,也联系不到,因此无法动员他们参保缴费。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探讨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探讨【摘要】在发展中国家,有针对性的反贫困计划实施分散越来越广泛。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生活中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
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作为在退休金制度上。
即使这一制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执行体系,在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风险。
【关键词】城乡居保;风险;应对措施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长久时间下积累的特性,并且承担着给付巨大金额的规模,这个制度对整个社会提供的保障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时间下和实践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很多重要的发展,参保人数也得以增加,这些对居民老年生活福利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实践的的丰富和深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资金缺口”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风险(一)居民基本筹资风险目前,城乡居保制度不断改进,筹资渠道多元化,城乡居民可以在不同的地区缴纳额度。
方式范围的拓宽给城乡居保制度带来一些便利,同时也产生了麻烦。
如缴纳额度的提高,个人缴费额度从从五个档次增加到十二个档次。
引发部分农村家庭由于收入和生活的原因从而“退出制度”的选择,农村居民停保、弃保和断保现象有所增加。
由于地方政策问题,政府补贴筹资较大,民生保障投入不足。
政府对于居保障度基金缺口投入逐年上升。
缺口没有及时补充,居民权益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除了这些之外,在不同地方的养老保障缴纳制度是不大相同的,时间截止后,便不能通过居委会缴纳费用,需要向更上阶层缴费。
养老保险缴纳收费制度的不一致也给筹资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养老制度的衔接风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保险制度衔接安排上并不尽合理,这也使得参保人员参保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而且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参保人员本应获得的权益无法的到保证。
虽然城乡居保制度与企业职工制度接连推出了新的政策,但仍然是备受非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几千年来农民“老有所养”的梦想变为现实,使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替代传统土地养老成为一种可能。
城乡居保工作从试点推进到制度全覆盖、人群全覆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制度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保障水平低、缴费率底、基金保值增值风险、存在空账、转移接续难、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不足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乡居保可持续发展是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实现城乡居保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增强制度的吸引力,提高参保人员缴费积极性,使他们选择更高档次、长期持续缴费,增加个人账户积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具体讲是抓好三个可持续:制度可持续、财务可持续、经办管理可持续。
一、实现制度上可持续(一)增加“入口”补贴梯次,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机制。
从“老”政策(国发[2009]32号)看,激励机制是不足的,参保人员无论选择哪个档次缴费,补贴都是30元,缺乏激励机制。
据统计,河南城乡居保缴费人数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的3462.6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3228.7万人,减少233.9万人,降幅6.8%。
相应的,缴费率也是逐年下降的,从2012年97%下降到2014年的91%。
分析原因:一是在接近全覆盖的情况下,部分参保人到达了待遇领取年龄,退出缴费人群,造成缴费人员自然减少;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是缴费政策激励不足,缴多少都是补贴30元,因此很多参保人员失去了缴费意愿,中断缴费。
中断缴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0-45岁年龄段,占中断人数的54%,这部分人正处于就业盛年期,大部分在外打工,成为产业工人,理性预期能力强,补贴30元对他们来说太少,造成缴费积极性不高。
2014年河南人均缴费额123元,94%的参保人员选择100元的档次缴费,选择500档次的有59万人,仅占2.06%。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2014]84号)规定缴费标准为16个档次,最高档次为5000元。
对选择100—400元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为60元。
从“新”政策看,增加了缴费档次,实行了梯次缴费补贴,激励机制有所加强。
为提高参保率和缴费率,我省主要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县、乡两级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利用电台、报纸、宣传车、标语横幅等媒介大力宣传;根据人口大省、外出务工大省的实际,采取在秋收夏种、春节期间依靠村级协办员集中收取保费。
从以上数字分析可以看出,“大兵团作战”方式在制度运行初期效果明显,随着人群全覆盖和工作的铺开,成效逐渐趋缓。
笔者认为,提高参保率和缴费率应加强制度的激励机制。
从目前政策设计看,应完善缴费激励机制,增加缴费补贴梯次,实行累进制补贴,梯次越高补贴越多,鼓励参保人员选择较高的档次缴费。
国发[2014]8号和豫政[2014]84号规定了2个缴费补贴梯次,补贴梯次过少,政策的激励效果不明显。
应根据各地的财力状况,增加补贴梯次,提高补贴标准,激发适龄劳动力人群的参保积极性。
(二)增加“出口”补贴,建立正常的待遇增长机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解决了“从无到有”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养老待遇低的问题凸显出来,养老金“从低到高”成为参保人员的热切期盼,尤其是在城镇企业职工连年增加养老金的背景下,这一心情更加迫切。
人社部、财政部下发《关于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5号),决定从2014年7月1日起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城乡居民的关心,非常及时,深得民心。
虽然标准只有15元,但是解决“从低到高”问题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今后,应着手探索建立建立城乡居保调待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应考虑的因素有:一是建立各级财政分担机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建立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责任的机制,既体现公平,也考虑了地区差异,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二是与经济增长挂钩。
《社会保险法》第十八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明确了城镇职工待遇调整应考虑的因素。
城乡居保调整待遇可参照城镇职工待遇调整办法,参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几个主要统计指标的一定比例调整基础养老金。
三是调待增幅应高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调待增幅。
城乡居保基础性养老金水平较低,从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角度看,城乡居保待遇增幅应高于城镇职工待遇增幅。
(三)设立丧葬补助金,完善城乡居保制度。
国发[2014]8号文件规定“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
但是,具体到河南省来讲,绝大多数县(市、区)未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由此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城乡居保制度不完善,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比,缺失一块内容;二是不利于防冒领工作的开展。
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有利于鼓励领取养老金人员死亡后家属主动申报死亡,减少目前死亡不报继续冒领养老金现象。
同时,对于追缴冒领的养老金也多了一个手段,可以用丧葬补助金抵扣冒领的养老金。
这一效果在已经建立了丧葬补助金制度的郑州市得到了验证。
入口补贴、出口补贴、丧葬补助金都是财政对居民养老保险的补贴。
增加、完善补贴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目的是通过补贴提高居民养老金水平,手段是通过补贴撬动参保人员更多缴费、更长期缴费。
由于城乡居保参保人员基数太大,靠财政大量投入提高待遇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只有通过适当提高并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增加城乡居保的吸引力,激励居民自觉参保,自觉提高缴费水平、持续长期缴费,才能保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居保的保障功能。
二、实现财务上可持续(一)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基金的保值增值关系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群的全覆盖,基金积累规模增大,截止2014年12月底,河南省累计积累基金240亿元,基金保值增值面临很大压力。
目前,基金保值增值的办法是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将结余资金转存1年及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财政专户、收入户和支出户中的活期存款严格按规定要求承办银行按照3个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息,执行优惠利率。
在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下,靠定期存款保值增值效果不明显。
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应首先考虑安全性,其次是收益性。
由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处于转型期,国外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国际金融危机风险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城乡居保结余的基金,投入到国家大型基本建设,以获得安全、稳定的收益,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是比较现实的思路。
(二)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做到实账管理。
城乡居保制度设计对个人账户采用实账管理,但是,在实际经办中,个人账户很难做到与理论上的做实。
实际运行中存在两个利息差造成空账:一是财政缴费补贴到位不及时形成空账。
在个人缴费到帐后,为确保参保人的利益,信息系统默认财政补贴到位并计入账户开始计息,但实际财政补助并未到位,在财政补助到位前形成部分空账,在到帐后还会有部分利息差额;二是实际利息和记账利息的利差形成空账。
信息系统记账利率是按照一年期存款利率记录,但部分基金在财政专户是活期,产生的实际利息低低于系统记录的利息,形成部分空账。
这两个利差形成的空账,在未来40年左右(缴费年限19-60岁)的财务期限内,将形成很大的基金缺口。
解决办法应该是各级政府财政负担,应尽早明确具体的财政补贴办法,做到实账管理。
(三)提高管理层次,确保基金安全。
城乡居保基金管理层次低,主要是县级管理,基金运行空间小、收益率低,点多面长,存在管理失范风险。
根据基金安全的需要,河南开发了城乡居保财务管理软件,2012年实现了城乡居保财务基金数据集中省级管理。
财务数据虽然实现了集中管理,但基金未实现集中管理,基金管理风险点仍然存在。
城乡居保虽然没有统筹基金,不适合如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模式,但是实行基金省级管理模式很有必要。
实现基金省级管理,应实行两个集中管理:数据集中管理和基金集中管理。
数据是经办管理的“生命线”,数据集中是基金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管理数据有利于监管、掌控、分析和预警基金的运行路径;基金的集中管理,有利于改变分散管理的带来的风险,给将来的基金投资运营创造条件。
三、实现管理上可持续城乡居保制度涉及人群大,点多面长,这给如何给广大参保对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出了挑战。
实现城乡居保经办管理服务可持续发展,应做好四方面工作:(一)加强信息化建设。
开发好一个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即实现基金、业务、信息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管理系统。
加强网络建设,实现管理信网络向村级延伸,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充实计算机专业人员进人经办管理机构。
根据我们调查,河南省10488名经办人员中,计算机人员1488人,占14%,计算机专业人员比例虽然较高,但主要是集中在县级经办机构,乡镇一级计算机人员相对较少,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加强基层平台建设。
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意见的通知》下发,提出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目标:在现有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12年年底前全省所有街道、乡镇全部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场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逐步推进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到“十二五”末,全省所有街道、乡镇和社区全部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确保全省城乡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充实人员,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按照每万名参保人员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的比例配足工作人员。
截止目前,全省共2509个乡镇劳动保障所,基本实现了由县(市、区)人社局垂直管理,平均每个乡镇劳动保障所3.15名工作人。
同时,我省积极探索经办服务“四个不出村”(参保登记、查询、缴费、领取待遇不出村)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指导有条件的市县开展“四个不出村”工作。
(三)实现业务经办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目前城乡居保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基本实现了人群全覆盖,大规模粗放式的“攻坚战”业已结束,今后工作重点应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推进城乡居保经办工作示范点建设工作不失为实现管理规范化的“抓手”。
河南省在2011年启动了示范点建设工作,制定了县、乡、村三级达标标准,树立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