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声现象》测试卷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提高卷)【原卷版+解析】2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 姓名: 班级: 分数:(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型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12 10 5 2 29小题 分数36 28 19 17 100分 得分一、选择题(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 .声音产生的原因。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如图所示,声纹锁是一种安全性能很高的新型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同样的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传播速度B .音色C .音调D .响度3. 如图所示,北京天坛公园中的回音壁应用到了哪个声学原理( )A .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声音的音调不同4.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B . 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 . 吉他音量的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 . 吉他声具有能量第2题图 第1题图5.在教室中听课的学生,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 )A .老师讲课的声音太小。
B .教室的空间太小,不能产生回声。
C .回声太小,人耳听不到。
D .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不能区分。
6.老师在喇叭前放几支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蜡烛的烛焰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
在此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 .烛焰的跳动说明喇叭发出的声音是具有能量的B .声音的能量是靠空气传播给烛焰的C .把喇叭放在真空玻璃罩内,烛焰也会随音乐的节奏跳动D .喇叭发出的声音越响,烛焰跳动得越剧烈7.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现象》测试卷(解析版)

《第2章声现象》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属于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D.如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2.在交响音乐会上,我们能听到一大提琴独奏,同时有轻声的小提琴伴奏,从乐音的特征分析,以下正确的是()A.大提琴响度大,音调低;小提琴响度小,音调高B.大提琴响度大,音调高;小提琴响度小,音调低C.大提琴响度小,音调低;小提琴响度大,音调高D.大提琴响度小,音调高;小提琴响度大,音调低3.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是熟瓜。
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胸腹内器官是否正常(如图所示),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
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如图).上述实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共同特征来判断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4.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是研究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5.钢琴的声音清脆响亮,被称之为乐器之王,小刚用钢琴弹了一首《菊花台》,在演奏的过程中,声音的三个特征,一定不变的是()A.响度B.音色C.音调D.音速6.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B.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D.在声源和人耳处7.短跑比赛中,计时裁判总是在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样做是因为()A.离起跑点较远,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B.看发令枪冒烟计时比较方便C.听发令枪的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D.听发令枪的枪声及时不够准确,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8.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9.下列不是利用声信息的是()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丝是否松动C.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肾脏里的结石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10.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2.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会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音传播速度变慢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声音传播速度变快了 D.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3.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
”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4.为控制噪声对环境的污染,郑州市最近在学校、居民住宅等道路旁,安装了一种在线实时监测噪声的设备。
当有汽车经过鸣笛时,设备上会显示数字并自动抓拍予以处罚。
这个设备上的数字65的单位应该是( )A.HzB.dBC.km/hD.km 5.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6.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 音色B.响度 音色C.音调 响度D.只可能是音色 7.如图,手握铝棒中点,并轻轻摩擦铝棒,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当铝棒发声时( )A.只有铝棒周围的空气在振动B.只有铝棒在振动C.铝棒和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外………………○………………装………………○………………订………………○………………线………………○…D.铝棒和周围的空气都没有振动8.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A.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B.央视春节晚会现场响彻演播厅的锣鼓声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交谈D.从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9.古代的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如图),应用的知识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C.声音的反射D.回声10.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
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B.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下雨时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呼救声是噪声D.“帐篷城,,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C.悦耳的乐声也会成为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4 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5.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听到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 ] A.大于34米 B.大于17米 C. 17米 D. 34米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7.为了保持安静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周围的声响大致不应超过 [ ] A.20分贝 B.50分贝 C.70分贝 D.90分贝8.下列各句中“高”字指音调的是;(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 ]A(1)(2) B(2)(4) C(1)(3) D(3)(4)9.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 A.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C. 音调高,响度大D. 音调高响度小10.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C.减少声音的分散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11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人教 八年级上物理单元检测-24秋第2章 声现象(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风吹入人耳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2.下列乐器中,主要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A.编钟B.二胡C.钢琴D.长笛3.自然界中万物生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其中声音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人都能听到B.我国“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出舱后,在太空中仍能通过声音直接交流C.常见医用设备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脏器信息的D.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A.琴弦B.匣子C.指头D.耳朵5.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A.传播速度B.响度C.音调D.音色6.初夏的傍晚,鸟鸣悠扬,蛙声一片,分辨鸟鸣和蛙声的主要依据是声音具有不同的()A.音色B.音调C.频率D.响度7.豫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经常在央视节目里播出。
小明收看节目时将音量调大,是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8.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踏上了现代航天事业的征程。
《声现象》测试卷(含答案)

《声现象》测试卷一、单选题1. 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 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 鼓面停止了振动C. 鼓的振动变快了D. 以上说法都不对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B. 声音借助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C. 在10m2的小房间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D. 如果月球上发生爆炸,只要爆炸足够剧烈,地球上的人也可以听到爆炸声3. 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格致实验学校举行了“童心向党快乐成长”校园合唱比赛。
合唱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 音色B. 响度C. 音调D. 振幅4. 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解释错误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C. “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D.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5. 下列关于声的应用中,主要体现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 声呐探测鱼群位置B. 声波震碎玻璃杯C. 老师用声音解读物理现象D. 蝙蝠利用声音辨别方向6.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B.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D.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7. 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A. 禁止鸣笛B.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 学校周围植树8.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B. 防噪声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D. 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9.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B. 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C.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D. 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10.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①女高音,②男低音,③引吭高歌,④低声细语。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真空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3.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4.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5.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6.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真,音响高保真主要是指()A.音调和响度 B.响度和音色C.音调和音色 D.音调、响度和音色7.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8.以下四种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
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10.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塞腰鼓队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方阵中唯一的京外队伍,如图所示鼓声是由于鼓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用Hz(赫兹)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B.喇叭发声时,放在它上面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2.关于骨导式助听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骨导式助听器中声音传播速度会更快B.助听器必须紧贴在颌骨上,才能带动颅骨振动,听到声音C.骨导式助听器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头骨、颌骨能传声效果较好的原理制成的D.利用骨导式助听器能听到超声波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匹马立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百万曹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频率高B.音色差C.音调高D.响度大4.俄罗斯歌手VITAS的歌声风靡世界,他的声音可以跨越5个八度,堪称一架举世无双的乐器。
媒体评论他甚至能发出“海豚音”,这里的“海豚音”主要是形容他的声音()A.响度大B.音色美C.音调高D.三个特性全有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街道上的嘈杂汽车声B.深夜里听到邻居家的电视声C.考试期间考场附近建筑工地的机器声D.图书馆里的轻声耳语6.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
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7.有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
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超声波只能传递能量,不能传递信息C.盲人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也会受到温度影响8.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如果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也可以发出哨声。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是声音的产生原理?- A. 共鸣- B. 迫近定律- C. 声速- D. 相位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不传播声音?- A. 空气- B. 水- C. 铁- D. 真空答案:D3. 音调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 A. 响度- B. 频率- C. 声浪- D. 音质答案:B4. 以下哪个参数与声音的强度相关?- A. 声波速度- B. 音量- C. 频率- D. 共振答案:B5. 以下哪一选项是声音传播的最常见方式?- A. 空气传播- B. 固体传播- C. 微波传播- D. 隧道传播答案:A...20. 以下哪个仪器适用于测量声音的频率?- A. 望远镜- B. 尺子- C. 频谱分析仪- D. 温度计答案:C第二部分: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共振?请简要解释其在声音传播中的作用。
答案:共振指的是当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输入频率相同或接近时,物体会产生共振现象。
在声音传播中,共振可以增大声音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使声音更加明显和延长。
2. 解释声音的音量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答案:声音的音量与振幅成正比,振幅越大,声音的音量越大;振幅越小,声音的音量越小。
3. 怎样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因此,改变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频率来实现。
第三部分:计算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一根弦的长度为2m,弦上的波传播速度为340m/s。
求此弦上最低的共振频率是多少?答案:最低的共振频率为17 Hz。
2. 一台船的声音以340m/s的速度传播,在水中传播的声波波长为1m,求此声音的频率是多少?答案:此声音的频率为340 Hz。
总分:100分此为《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祝您好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如图1所示,下列对四幅图片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力拨动,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C.丙图中,禁鸣喇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B.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C.图中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3、在图3中属于减弱噪声的是()4、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
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6、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A.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7、人在闭上双眼时,仍能准确地判断出声源的方位,这是利用A、回声效应B、双耳效应C、骨传导D、声音立体效应8、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9、初中三年,同学间非常熟悉,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B.吉他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弦在振动C.声呐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D.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2、学完声现象后某同学归纳出下列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A.B.C.D.3、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频4、下列有关声现象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利用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C.汽车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5、在农村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等问题;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6、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A.空气、水、铜B.铜、空气、水C.水、铜、空气D.铜、水、空气7、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_声现象》测试卷及答案共6套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有关声音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快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D.人耳能直接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小王和小强练习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强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都伴有振动现象B.音调、响度和频率是乐音的三个特征C.声不能在气体、液体中传播D.在教室周围植树不能控制噪声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8、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10、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声音,是因为声音的()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声速不同11、5对下列图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B、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街头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12、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2015·绥化)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我们可以利用响度区分不同人说话的声音2.(2015·怀化)“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A ) A.响度B.音调C.音色D.反射3.(2015·资阳)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4.(2015·黄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340 m/s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5.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D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6.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止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C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噪声源都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或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花草D.规定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7.(2015·常州)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B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第7题图),第8题图) 8.(2015·烟台)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C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9.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2.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放在播放歌曲的音响前面的蜡烛的火焰在晃动3.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D.消除寂寞4.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5.通常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噪声,声强级大于()A. 20dBB. 40dBC. 70dBD. 90dB6.昆虫飞行时它们的翅膀都要振动,生物学家研究发现:蝴蝶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仅振动5~6次,而蜜蜂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动达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A.能感觉到蝴蝶飞过B.能感到蜜蜂飞过C.都能感觉到它们飞过D.都不能感觉到它们飞7.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8.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从中我们可知()A.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9.如图所示的芯片大小只有1.5mm,它内置56个超声波发射器和48个接收器,当它导入心脏后,会沿着心脏中的各个主动脉或静脉移动,实时拍摄下心脏内血管的情况,并能精确提供病变位置.下列关于该芯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超声波能成像B.超声波穿透性强C.超声波方向性好D.该芯片发出的超声波不是由振动产生的10.向远处的人喊话,喊话的人用手做成一个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可以()A.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少声音损失B.提高声音频率,听得更清楚C.减少声音分散,听话人处响度大D.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响度都增大11.“隔墙有耳”的意思是说,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墙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得到.这个现象能够说明()A.声音能够穿透墙壁传播B.声音能够拐弯传播C.固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D.耳朵有这个特异功能12.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在居民楼附近种植树木B.在高速路旁建隔音板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D.戴耳罩13.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14.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5.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压在弦上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B.在高速公路两侧修建一定高度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圆形围墙附近说话,可以在围墙内任何位置听见,这是声音的反射现象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表明声音能传递信息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弹吉他时,拨动琴弦可以听到琴声,此时琴弦看上去好像变粗了,这是因为琴弦在_______;若用手掌按在琴弦上,琴声立即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甲所示,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把鱼诱入鱼网,这表明水能够 ______ ;如图乙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一根棉线组成,只要将棉线绷紧,两个人就可以通话了,这“土电话”是利用了 ______ 可以传声的原理制成的.18.钢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就越大;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_________不同.三、实验题(共3小题)19.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了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砝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________.(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① 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20.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___(高\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_(填变大\变小),听其响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_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2)根据所作图像,温度为15①时声速为__________m/s.(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世纪中期,人们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四、计算题(共3小题)22.一辆汽车向山崖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某一位置司机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23.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8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24.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请计算要能区别自己的叫声和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距离悬崖多少米?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A,声波具有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不符合题意;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不符合题意;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音响前蜡烛的火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符合题意.3.【答案】C【解析】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等待搜救人员发现.4.【答案】C【解析】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耳朵里,这说明声音在人的听频范围内,不是超声或次声.5.【答案】C.【解析】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0dB的声音最微弱,人耳刚能听见;为了保护听力,30~40dB之间是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的声音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如果声音超过90dB,就会影响听力,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6.【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故选B.7.【答案】B【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8.【答案】C【解析】A,超声波也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飞机上的黑匣子发出超声波,主要是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正确;D,超声波和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m/s左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9.【答案】D【解析】超声波具有声音的特点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另外还具有定向性好穿透力强等特点,在医疗上的B超就是应用超声波成像的,所以题中说法不正确的是D.10.【答案】C【解析】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使声音的响度更大一些.11.【答案】C【解析】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经过空气,墙壁传到对方的耳朵中即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12.【答案】C.【解析】A,在居民楼附近种植树木,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B,在高速路旁建隔音板,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13.【答案】A【解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如果水管足够长,声音先后从铁管、水、空气中传过来.14.【答案】D【解析】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高,故A错误;B,超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C,人听到的“嗞嗞”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15.【答案】A【解析】A,二胡演奏家在表演二胡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B,建立隔音板,阻碍了噪声从发动机向居民传播的路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围墙附近说话,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造成美妙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时,螺栓松动改变了物体细微处的结构,那么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就可以判断出螺栓有无松动,这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6.【答案】振动;琴弦的振动停止了.【解析】琴弦发声时,琴弦在快速地振动,所以看上去好像变粗了;按住琴弦后,琴弦停止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17.【答案】传播声音;固体可以传声【解析】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把鱼诱入鱼网,这表明水能够传播声音;土电话是通过棉线传播声音的,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18.【答案】响度;频率.【解析】因为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因此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因此当敲击不同的琴键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因为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9.【答案】①低 ①控制变量法 ①改变振动弦的长短来改变音调①取两根长短相同但粗细不同的弦,用相同个数的钩码固定,并保持AB间的距离相等.【解析】(1)小李在实验过程中,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2)在探究音调跟弦的长短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控制粗细和松紧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在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弦的长短,改变弦的音调(4)取两根长短相同但粗细不同的弦,用相同个数的钩码固定,并保持AB间的距离相等20.【答案】(1)高;高;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发出的声音是次声.【解析】(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越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21.【答案】(1)如下图;(2)339;(3)低温【解析】(1)在坐标系中描述空气温度和声音速度的对应点,然后连线,如下图所示;(2)根据图像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温度每降低10①,声速升高6m/s,所以可以判断15①时声速为339m/s;因为声音在低温状态下,声音的速度降低,所以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在低温下做实验.22.【答案】解:①v=st,①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10m s×2s=20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 s×2s=680m⁄,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2s=s1+s2,∴s=s1+s22=20m+680m2=350m;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s′=s−s1=350m−20m=330m.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330m.【解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23.【答案】解:设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为s,则2s=s声+s车,声音传播的距离:s 声=2s−s车=2×700m−80m=1320m,∵v=st,①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t=s声v声=1320m330m s⁄=4s,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v 车=s车t车=80m4s=20m s⁄.答: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解析】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80m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速度.=0.5s,24.【答案】解: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需要的时间t=0.1s2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s=vt=340m s×0.5s=17m【解析】要想从听觉上区分自己的叫声和回声,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至少0.1秒,则声音从发出到=0.5s,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障碍物需要的时间t=0.1s2⁄s=vt=340m s×0.5s=17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综合测试卷

第二章声现象综合测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2、小明在家学习参加线上学习,窗外噪声太大,他合理的做法是()A.紧闭门窗B.戴防噪声耳罩C.在房间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调低视频声音3、小明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吉他,第二次声音的音量更大,主要是由于第二次声音比第一次()A.速度大B.音色好C.音调高D.振幅大4、现在很多手机都有声音解锁功能,主要利用了声音哪个特性()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5、有关声的利用,下列事例不是利用回声的是()A.探测鱼群的位置B.探测冰山离船距离C.将人体内结石震碎D.测量海底深度6、倒车雷达可以在倒车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出警报,提醒司机师傅,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是()A.声可以传递信息B.声可以传递能量C.回声D.超声波7、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A.图书馆内读者絮絮细语声B.物理课上隔壁教师传来的歌声C.夜深人静,正要入睡的人,听到楼上的琴声D.演讲大厅内精彩的演讲声8、吹长笛时,通过抬起不同的手指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振幅D.音色9、为了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日照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10.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的声音传播速度快B.月球上只能传播超声波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钟的而产生的;客船上的人是通过(填写声音的特性)辨别出是钟声。
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A. 真空B. 固体C. 液体D. 气体2. 下列哪个不是声音的特性: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颜色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是:A. 20Hz~20000HzB. 1Hz~1000HzC. 200Hz~2000HzD. 100Hz~10000Hz4.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A. 300m/sB. 1000m/sC. 3×10^8 m/sD. 340m/s5. 回声定位的原理是利用了声波的:A. 直线传播B. 反射C. 折射D. 散射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超声波的频率高于________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________Hz。
8. 声速与介质的________有关,通常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9.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________传播声音。
10. 声呐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来________和________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说明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12. 解释什么是共振现象,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描述一下声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并简述它们在声学中的应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已知某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1700m,求声波从声源传到接收器所需的时间。
15. 如果一个声源在水下产生声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声源与水面的距离为10m,求声音从水下传到水面所需的时间。
五、实验题(10分)16.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声波的直线传播特性。
请描述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和预期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2.声现象测评卷
一、填空题
1.(2015山东东营,第11题)“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
从物理学
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
2.(2015山东济宁,第11题)小夏在研究口琴
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
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
10所示)。
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
对不同气孔
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3.(2016黄冈)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
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
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选填“高”或“大”)些。
4.(2016淄博)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
为。
5.(2017哈尔滨)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
声是由于鼓面的产生的;鼓声通过传到观众
处.
6.(2017长春)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
桥在2s内成功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
音很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7.(2017邵阳)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古诗碑帖。
《物理中考复习目标达成的行动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