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稀缺资源条件下做出选择的科学,它涉及到个体和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在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下面将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讨论。
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需求指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给则指制造商愿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和供给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定价和数量。
2.稀缺性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之一。
稀缺性指的是社会资源有限但人类需求无限的情况。
由于资源有限,人们不得不在各种选择之间做出抉择,考虑如何分配这些有限资源。
3.成本和效益成本和效益是经济学中核心的概念之一。
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产品或服务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效益则是指得到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或价值。
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最大化效益,同时在成本范围内实现效益最大化。
4.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关注的是在某一活动中做出额外决策的效果。
边际成本指的是进行一项活动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而边际效益则指的是进行一项活动所带来的额外好处。
经济学家利用边际分析来决策,以使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为了选择某种活动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的价值。
机会成本的考虑对于经济学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愈发明智的决策。
6.效率和公平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效率指的是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即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
而公平则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正义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在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公平。
7.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学中描述经济波动的概念。
经济周期通常由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底部期组成。
经济周期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影响,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预测。
总结起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涵盖需求和供给、稀缺性、成本和效益、边际分析、机会成本、效率和公平、经济周期等方面。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017-11-17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进行有价值的生产,并把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资源总是显得不足的状态。
效率(efficiency):社会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没有再改进的余地,即如果不让某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差,就不能让任何其他成员的境况变得更好。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what,how and whom):一个经济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也叫资源配置,社会必须就这三个问题做出选择,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即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其核心是价格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一个经济总体运行的经济学分支。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由计划当局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市场经济(market ecomomy):由市场特别是价格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而创立了近代经济学体系。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学说。
他的其它著作包括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等。
边际(marginal):某个变量的微小变动,引起的其它变量的改变量。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出售产品得到的全部货币。
边际收益(marginal benifit):某种活动的微小增加所增加的总收益。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是把做这件事的资源用于其他事情,所能产出的最大价值。
均衡(equilibrium):本来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而保持一种暂时不动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资本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
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指随着厂商投资的增加,
预期利润率递减。
流动性(Liquidity):是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
顺利变现的能力。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以获得流动性的意愿
产 品
C:转移价值,或称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 C 1 : 折旧; V: 工资。
产品价值构成 = C + V + M M:利润和税金; V+M:新创造价值。
工业总产值 = C + V + M 工业增加值 = C1 + V + M 工业净产值 = V + M
例:服装的生产过程。最终产品:服装
生产过程
PDI = PI - 个人税 - 非税支付 = 消费 + 储蓄 =C + S
一、GDP核算的基本方法
1.核算的原则 (1)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不计算中间产
品的产值; (2)只计算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新生产
的产品的价值; (3)按市场价格来进行计算。
生产要素与生产过程:
劳动力:V
劳动手段(厂房、设备等):C 1 C 劳动对象(原材料等):C 2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vs.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二、国内生产净值(NDP)
三、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四、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其中不包括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我国目前以生产法 GDP 为准。
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周期
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周期一、经济学基本概念1.稀缺性:资源有限,但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进行选择,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2.机会成本: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3.供给: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4.需求: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5.市场均衡: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该点上的价格和数量是市场上供求平衡的结果。
6.通货膨胀:一般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普遍的上涨。
7.通货紧缩:一般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普遍的下降。
8.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二、经济周期1.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就业的波动。
2.扩张阶段:经济活动扩张,产量增加,就业上升,价格水平上升。
3.顶峰:经济活动达到最高点,之后开始下滑。
4.衰退阶段:经济活动减缓,产量减少,就业下降,价格水平下降。
5.谷底:经济活动达到最低点,之后开始复苏。
6.复苏阶段:经济活动逐渐恢复,产量增加,就业上升,价格水平上升。
7.政府干预: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周期,使其保持在稳定增长的状态。
8.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等。
三、中学生发展相关知识点1.经济学原理: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经济素养,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2.理财观念:学会理财,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
3.投资知识: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自己的财富增值。
4.创业指导: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社会保障: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6.国际经济:了解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
习题及方法:1.习题:如果一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那么以下哪个因素最可能导致该需求曲线的移动?A)收入增加B)价格下降C)消费者偏好改变D)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方法: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经济学常识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经济学原则:资源是稀缺的。
第一编基本概念一、经济学基础知识1、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
2稀缺品,而不是免费品,社会必须在运用其可利用资源所生产出来的有限的物品之间作出选择。
3、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企业和居民户等单个实体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的运行。
4、经济组织的三个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经济组织最重要的形式是指令经济和市场经济。
指令经济由中央政府直接进行集中控制,市场经济则由价格和利润等非正式体制指导,其大多数决策都由个人或私有企业做出。
所有的社会都是指令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比例的组合,因此也可以说所有的社会都是混合经济。
5、生产可能性边界(PPF)表明,一种物品(如大炮)的生产如何替代另一种物品(如黄油)的生产。
在一个稀缺的世界里,选择一样东西意味着需要放弃其他的东西。
其机会成本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
生活中充满了选择,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决定如何利用我们有限的时间和收入。
二、现代经济中的市场和政府1、市场是一种使买者和卖者聚在一起进行相互交易并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产量的机制。
亚当·斯密认为,当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私利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导致最佳的经济成果。
尽管市场远非完美无缺,但是它的确非常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个企业必须找出成本最低的生产方法,有效率地使用劳动、土地和其他要素,否则,它就会陷入亏损,从而被市场淘汰。
3、现代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在于保障效率、纠正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自从20世纪30年代现代宏观经济学创建一来,政府便有了第三种职能:运用财政政策(税收和支出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和信贷条件)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熨平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周期性波动。
【公基常识】17个经济学概念
【公基常识】17个经济学概念1、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2、货币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剩余价值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生产的,并被资本家补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4、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5、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对生产和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指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6、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引言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通过研究经济学,可以认识到经济现象的本质、经济体制的运行规律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经济决策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必须面临不同的选择,而机会成本就是选择某种行为而失去的其他可行选择的价值。
2.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描述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厂商愿意出售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数量的分配。
3.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或生产一单位额外产品而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
边际效益则是指得到或生产一单位额外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经济理性的决策通常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时候做出。
4.通胀与失业通胀指的是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情况,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
失业则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有能力而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
通胀和失业是经济中两个常见的问题,政府通常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平衡这两个因素。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稀缺性原理稀缺性原理指出资源有限,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人们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必须做出选择,并承担机会成本。
2.激励原理激励原理指出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激励的影响。
正向激励可以促使人们采取积极行动,而负向激励则可以抑制不良行为。
3.风险收益原则风险收益原则指出在做出决策时,应该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而低风险则对应低收益。
结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体制。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并为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浅谈对经济学的初步认识
浅谈对经济学的认识和理解自古以来,人类就为经济问题所困扰,进入九十年代后,贫富差距过大,通货膨胀,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等都是社会各个阶层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在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认为经济学就是一门如何赚钱的学问,上大学后,我接触了《经济学概论》这门课,经过一个学期学习《经济学概论》,我改变了自己原先对于经济学的看法,对经济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作为一名刚接触经济学专业的新生,在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对经济学的认识和理解。
一、经济学的概念及分类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研究人类在“稀缺”问题下作出选择的科学。
主要研究的是在稀缺条件下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同一的客观规律.与许多人认为的不同,经济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货币,还是一种行为.它是一门行为科学,研究人们在这个社会中的行为。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有人把它归为文科,与此同时,因其以数量分析的方法客观的研究经济问题有人认为它是理科.对我而言,它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既又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史.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
通过学习,我知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主要说明价格如何进行资源的配置。
而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步入大学,认识了其他学院的同学,别人问我是哪个院的,我答经济学院时,他们就说听起来很高端,然而我个人认为它是一门不仅“高端”而且也“接地气"的学科。
它“高端”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说它“接地气”接地气是因为它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它关系到所有人利益。
我认为生活处处有经济学,因为它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中人的行为。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指标。
2.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供给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市场均衡是供需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在该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不再发生变动。
3.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如所有制形式、分配关系等。
4. 基本的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目标,在面临有限资源和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生产者会通过决策来选择最优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
5.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面临有限预算和多种选择时,通过效用最大化的决策来选择最优的消费组合。
6. 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运输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因物流活动而产生的费用,物流管理是指通过优化物流活动来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效率。
7. 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等管理活动,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个职能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分工。
8. 风险和不确定性管理:风险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不确定事件所带来的潜在损失,不确定性是指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发展走势的情况。
企业需要通过风险管理和不确定性管理来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
9. 资本市场和金融管理:资本市场是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金融管理是指企业如何进行财务规划、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等活动。
10. 经济政策和政府管理: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活动和促进经济发展,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
以上是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市场运作原理、企业管理和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如何最好地利用稀缺经济资源,从事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满足人们无限消费欲望的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主要分析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活动,以及个别消费者、个别厂商、个别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理论、厂商理论及一般均衡分析理论等。
3.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NGO)等国民经济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经济总量及其变化,分析经济活动的现象及规律。
它包括经济结构和国民收入变动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
4.实证分析法: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解释、分析与预测,它的判断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对事实的检查来判定,并且不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
阐述“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实证命题范围。
5.规范分析法:是在社会一定的哲学、文化、道德、宗教前提下,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对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提出行为的标准,主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6.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一商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满足感,其不仅在于这种商品和劳务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的能力,而起这种效用的大小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这种主观感觉所决定的。
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该消费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数量。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9.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10.私人产品:是指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11.搭便车:是指在公共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某些个人虽参与消费,但是却不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现象。
12.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的规模同比例改变而获得规模报酬的变化趋势。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如何组织其有限资源的学科。
通过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体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为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且探讨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利用、分配和消费的科学,以及人类如何作出决策来满足需求的学科。
其目标是研究如何最好地分配资源,以实现社会的最大福利。
二、供求关系与市场机制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的调节来协调供求关系,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三、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成本则是指生产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
经济学强调边际分析的重要性,即在决策时权衡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
四、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在经济学中,人们通常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和多个选择。
因此,需要进行成本与效益的权衡。
经济学告诉我们,决策者应该选择收益大于成本的方案,以最大化整体福利。
五、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机会成本是指为追求某种选择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个体或一个国家在某种资源或商品生产上相对于其他个体或国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能力。
六、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尽管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有时市场失灵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低效率分配。
政府干预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以纠正市场失灵,维护公共利益。
七、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在一定时间内的增加。
经济发展则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改善社会福利和提高生活水平。
经济学探讨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政策和因素。
结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我们理解个体和社会经济行为提供了框架。
通过理解供求关系、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成本与效益的权衡、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以及经济增长与发展等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制定政策,并为个人和社会的决策提供指导。
经济学的定义与十大原理
五、经济学的分类
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
绪言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
实证经济学
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行为后果 的一种方法,力求说明是什么。
具有客观性, 结论可以被检验,具有自然 科学的性质。
例如: 粮食提价引起粮食增产还 是减产?
2020/3/14
26
绪言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上有 政策下有对策
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五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比较优势的发挥
原理六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 好方法 一只看不见的手
原理七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外部性,公共物品
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八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 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 升
2020/3/14
14
政府面临的各种宏观经济问题
➢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 财政平衡 ➢ 劳动力平衡 ➢ 货币平衡 ➢ 外汇平衡 ➢ 通货膨胀与就业 ➢ 经济增长 ➢ 经济波动
绪言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 本
2020/3/14
1. 一国的资源是否被充分地利用
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和资
代表参数:失业率、利率
CPI=—————————————
一篮子物品与劳务 x 基期价格
绪言
七、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1. 经济活动的主体
在经济活动中 我们通常说要处理好三 者之间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这 说明经济活动通常有三个主体:
国家———政府 集体———企业 个人———家庭
2020/3/14
32
duction
经济活动框图
对经济学的理解
对经济学的理解1.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2.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3.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用科学方法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
新常态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
4,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
在新常态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
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
5,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新常态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一,基本概念1,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二,经济学研究对象由于经济思想和学说受社会、历史、阶级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必然随着历史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
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其研究对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8种。
1,财富,2,历史或制度,3,人的欲望及其满足,4,人与财富综合,5,人类选择行为,6,宏观经济行为,7,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研究合流8,广义对象广义对象论有两种观点:横向分析法。
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用于最有效的用途(简称资源配置问题)的一门科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整体与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但整体非个体的简单加总。
2.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些经济变量一般都是由微观的个量加总而成的宏观的总量或总量的平均数。
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愿意--- 购买欲望”“能够--- 支付能力”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数量。
“愿意--- 供给欲望”“能够--- 供给能力”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均衡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价格: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
均衡交易量: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交易量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该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公式:需求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比率,需求交叉弹性=x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y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 完全无弹性(ed=0)● 完全弹性(ed=+∞ )● 富有弹性(ed>1)● 缺乏弹性(0<ed<1)● 单一弹性(ed=1)供给弹性的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两种方法分析:一、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基数效用: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
简述经济学的定义
简述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物质财富的规律及其应用问题。
从宏观上看,经济学关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和发展,研究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现象,如国家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等;从微观上看,经济学关注个体或企业的行为和决策,研究资源配置、价格形成、供求关系等。
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稀缺性”,即人类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是无限的。
因此,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尽可能多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涉及了许多分支领域,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
除了理论研究外,经济学还广泛应用于实践中,包括政策制定、市场调节、企业管理、金融投资等。
经济学家通常采用数理工具来进行建模和预测,以便更好地指导决策和行动。
经济学名词解释
10.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82.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83.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84.搭便车问题: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
85.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17.供给函数:表示以后总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指甲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8.需求量变动:是指只有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其他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假设不变。
19.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0.供给量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57.生产要素最优组合:能以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或者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既定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的组合。
58.生产扩展线: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59.不变成本:是指总成本中(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些项目。
60.可变成本: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61.短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74.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经济学的概念和内涵
经济学的概念和内涵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它以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并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
微观经济学主要关注个人、厂商等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
在经济学体系中,经济学的性质、方法、对象、功能、历史发展、出发点、经济主客体关系、核心规律、各个规律的关系以及经济规律的实践运用等都是重要的内容。
经济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经济学相关书籍或咨询该专业学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的概念:
是专门研究物质的有限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是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内容:1、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
2、消费者行为理论。
3、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
4、厂商均衡理论,或称市场结构理论。
5、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内容:1、宏观经济理论2、宏观经济政策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市场分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基本的市场结构,竞争最充分展开的市场成为完全竞争市场,又叫纯粹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或者是指丝毫不存在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又称独占市场,它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反的一种市场类别。
是由一家厂商控制一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第四,完全垄断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
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寡头市场的含义:又称寡头垄断或寡占,其原意是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
寡头市场是介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寡头市场的特征:1、厂商极少2、相互依存3、进出不易
经济运行有两个层面,即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的任务就是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活动中各种总量及其相互关系,目的是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总目标。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既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特征:一般是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通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特征:1、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物价水平的普通上涨。
2、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的上涨必须持续一定时期。
保密工作的含义: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本组织的安全和利益出发,将组织秘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并被非法利用,从而发挥最大效益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与手段。
保密工作的特点:封闭性、排他性、利益性、相对性
保密工作管理体制的原则:1、政府职能机构管理保密工作的原则2、属地和系统管理的原则3、业务工作管理与保密工作管理相结合的原则4、协调配合原则
保密工作的原则:积极防范、突出重点、内外有别
保密工作中的责任制是什么?
是以党和国家保密工作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为标准,以保守国家秘密安全为考评依据,对个人或部门的保密工作行为进行规范、考、奖励、问责的制度办法。
简单说就是有关人员和部门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对保密工作所承担的义务和管理责任。
保密工作中的责任制包括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责任制、定密责任制、涉密人员责任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任制
保密工作的切入点有哪些?
1、要增强保密意识,树立保密观念,防止无意间泄露。
2、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
3、掌握一定的保密知识常识和能力。
做好保密工作有哪些措施:
1、文件工作保密措施
2、会议工作保密措施3通信工作保密措施4、领导隐私保密措施5商业机密的保密措施6、计算机保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