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徐广艳徐枝楼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二科,江苏淮安 223001)

作者简介:徐广艳(1967—),女,江苏淮安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摘要】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住院人意外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可能避免的因素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包括非意料中的自杀,不明原因的猝死等。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发生意外死亡与医院产生纠纷日渐增多,且意外事件发生有不可预测性,故对医疗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意外死亡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因此,防止精种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是实际工作中难题,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主题,本文对我院2004—2008年5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发生的意外死亡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导致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有效护理计划,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有效护理还能为及时抢救赢得时机,尚有挽救生命的可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精神科住院病人发生意外死亡病例共9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特征

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死亡者中,性别:男2例、女7例。年龄:28~58岁、平均(38.89±11.12)岁。住院时间为1—45天,中位数为5天。

2.2 疾病种类

精神分裂病8例,双相情感障碍1例。

2.3 合并躯体疾病

心血管疾病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1例,肥胖1例,其余的病例在住院的当时由于不合作无法做相关检查。

2.4 猝死时间

自杀1例,在凌晨两点,病人不明原因的猝死7例发生在夜间,1例发生在上午。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自杀死亡的护理干预

自杀死亡者中,精神分裂症绝对数占首位,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复发,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自杀意念强烈不易动摇,且不直接表达自杀意图,但他们会不断寻找机会自杀。自杀时间常会发生在午、晚间,此时大多数病人休息,工作人员少,有时疏于防范,病人的心里话不愿与人说,精神病人病情特殊,病情变化快,难以预料的事情多。由此可见,工作人员巡视及时,病情观察仔细认真、工作责任心加强是预防自杀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可能有效防止病人自杀。减少不幸事件的发生。

3.1.1 对于新人的病人护士首先详细了解病情,制定护理措施,针对影响病人健康的主要问题,首先予以解决。

3.1.2 迅速控制病情对新人院病人以及病情复发者迅速控制精神症状,做好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帮助病人应对疾病中危机,使病人舒适。同时掌握病情变化规律,以防严重的幻觉、妄想支配下的自杀行为。

3.1.3 与病人保持严密接触将有消极情绪的病人安置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的病房,每10~15分钟巡视一次并作观察记录;病人易发生自缢的地方如厕所、洗漱间及重症病房等要经常巡视,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

3.1.4 保证环境安全许多东西均可成为病人自杀的工具,对可能的危险物品也不能大意,因此要定期对病区的环境及病人做安全检查,及时搜查刀、剪、绳及玻璃等危险物品。班班进行危险物品交接。对前来探视的家属加强卫生安全宣教,只要对家属说明精神科病区安全的重要性,一般家属均表示能够理解与配合。

3.1.5 加强午、晚间护理质量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护理人员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临床护理管理者要不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中、晚间的环节质量应该重视。3.2 猝死是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报道,正常人群猝死发生率为1.04‰[1],多为心源性猝死。精神病人的猝死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如对可能引起猝死的因素加以重视和预防,将会减少猝死的发生。我院发生的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多发生于病人入院时间不长,多数发生在一周之内,此时病人精神症状往往很重,体诉不清或无法表达躯体不适,更不能配合做相关的辅助检查,导致有的病人伴随严重的躯体疾病,但是

医务人员和家属往往都不知道,如果让病人服用抗精神失常药物出现的心脏毒性反应及椎体外系反应的可能会比一般病人要重,以此作为诱因,更容易导致病人猝死,且一旦发生很难抢救成功。

3.2.1 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医护人员要加强内科知识学习,及时识别和发现病人精神病以外的躯体疾病,及时治疗躯体疾病。用药方面尽可能单一用药,用中小剂量,尽量避免合并用药,尤其是大剂量合并用药,护士密切观察用药特殊病人的观察和监测。尽可能选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护士应做好心电图监测,及时抽血测定电解质、心肌酶,对异常的情况的病人积极对症处理,减少病人不适,必要时停用药物,予以补液,减轻药物的毒性,通过积极有效纠正,可减少药源性猝死的发生。

3.2.2 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对持续兴奋躁动或拒食者,应注意其可能存在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协助留取血标本检查血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在内环境紊乱纠正以前谨慎使用抗精神病药。对暴饮暴食的病人,要有效的控制食量,尽可能让病人单独进食。对于拒食患者定时予以饮水,或给予补液,纠正内环境紊乱。还应控制病人吸烟量。根据天气变化为病人增减衣服,冬防寒夏防暑,使病人舒适,病人抗病能力会提高,减低危险因素,增强病人体质。

3.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对过于被动的病人也要督促病人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血。我院精神科新病人一周内基本是要在重症病房内接受观察,不仅要注意观察精神症状,还要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制定和实施护理措施。对监护的病人每天早、中、晚监测血压各一次,记录于病历上,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做到治疗和预防并重。

3.2.4 特殊体质病人护理人员对有肥胖及睡眠时鼾声大的病人要特别关注,尤其病人夜间入睡时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镇静作用,使咽喉反射迟钝,口腔分泌物多以至误吸进入呼吸道,物理刺激使气道、肺内支气管渗出液迅速增加,导致肺水肿和窒息而死亡。对于这类病人,夜班的护理人员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还要不定期叫醒病人。

结论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对可能引起猝死风险的因素加以重视,将会减少猝死的可能。精神科病人意外死亡方式多种多样,防范虽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特别是新上岗人员,加强警示教育,掌握观察技巧。对长期住院、慢性衰弱病人,要及时向家属通报,科学准确交待潜在的病危因素,要签定医患沟通协议书,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杨桂勤. 8例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原因分析.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16):2454—24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