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实验1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CDC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CDC实验报告

CDC实验一.实验原理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的抗体(IgG1~3或IgM)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而导致细胞膜穿孔。

因此,水溶性染料如台盼蓝可进入受损细胞,染成蓝色,为阳性反应;不带抗原的细胞,未损伤,不染色,为阴性反应。

二. 实验步骤1.胸腺细胞悬液制备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暴露胸腔,分离出胸腺↓镊子夹住胸腺反复轻轻研磨↓单个细胞PBS洗2次,1000rpm,10min↓加入5%小牛血清PBS制备细胞悬液调节细胞浓度至3-4×107/ml三.结果判断①细胞膜穿孔的细胞呈蓝色,细胞膜完整的活细胞不着色。

②细胞毒性作用的判断标准如下:阴性反应( -) 死细胞占0-10%可疑阳性反应( ±) 死细胞占11-20%弱阳性反应( + ) 死细胞占21-50%阳性反应( ++ ) 死细胞占51-80%强阳性反应(+++ ) 死细胞占81-100%四.结果记录1.表格记录2.照片展示五.讨论①.第①组成阳性的原因:实验中加入抗原、抗体、补体、LC 。

抗原抗体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物,从而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受损,台盼蓝进入细胞,染成蓝色,呈阳性反应。

说明CDC 实验必须要有抗原、抗体、补体共同参与。

②.第②组成阴性的原因:实验中加入抗体、LC。

因为无抗原和补体,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也无补体,因此不能形成攻膜复合物,不能使细胞膜穿孔,细胞无损伤,台盼蓝无法进入细胞,不能被染成蓝色,呈阴性反应。

说明CDC实验必须要有补体的参与。

③.第③组呈阴性的原因:试验中加入LC和补体,因为无抗原抗体,所以没有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补体不能被激活,不能形成攻膜复合物,细胞无受损,台盼蓝不能进入而不被染色,呈阴性反应。

说明CDC实验必须要有抗原、抗体的参与。

④.第④组呈阴性的原因:实验中只加入LC,既无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也无补体,细胞无受损,台盼蓝不能进入而不被染色,呈阴性反应。

医学免疫学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

【实验方法】
1. 标记。取洁净载玻片1块,如下图标记。
A B
2. 采血。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 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收入小 试管,用吸管各取适量分别加在载玻片的两端。
A B
3. 加抗体。将抗A、B试剂分别加1滴与玻片上两 侧的血液混匀。
A
抗A
B
抗B
4. 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发生? 如有凝集,可见红细胞凝集成细沙样; 无凝集,红细胞呈均匀分散。
【讨论】
实验二、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 —— 血型鉴定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一般用已知抗体作 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抗 原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 观察凝集结果,出现凝集颗粒的为阳性。此法简便, 快速,适用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的菌种的诊断 或分型,也可用于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医学免疫学实验(一) ——凝集反应
【实验目的】
1. 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2. 掌握玻片凝集实验、间接凝集实验的实验方法和 结果分析。
【实验内容】
1. 直接凝集反应(试管法)— 溶血素效价的测定 2.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 — 血型鉴定
3. 间接凝集反应 — RF因子的乳胶凝集实验(示教)
NS (ml)
溶血素 (ml)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弃去

0.2
稀释度
1%SRBC(ml)
1:100
0.2
1:200
0.2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免疫学部分
实验一
三、血清中Ig的测定
1.原理
2.结果
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画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五、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1.原理
2.结果与分析(画图)
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原理
2.结果与分析
七、豚鼠过敏性休克试验
1.原理
2.结果与分析
八、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
1.死疫苗
2.活疫苗
3.血清制品
4.其它
二、微生物学部分
一、革兰染色结果
混合菌液(1000X)
葡萄球菌:革兰染色性
大肠杆菌:革兰染色性
二、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葡萄球菌链球菌
1000X 1000X
痢疾杆菌霍乱弧菌
1000X 1000X
三、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1000X 1000X
伤寒杆菌的鞭毛
1000X。

医学免疫学溶血实验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溶血实验实验报告

溶血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绵羊红细胞SRBC为抗原,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MAC在SRBC上打孔导致SRBC溶解二.实验器械无菌注射器酒精棉球碘酒无菌玻璃瓶止血带镊子手术剪无菌棉签移液枪移液管锥形瓶量筒离心机试管无菌生理盐水甘油水浴锅冰箱记号笔酒精灯三.实验步骤1.在绵羊颈静脉剪毛备皮,用止血带扎住颈部,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脱碘,无菌注射器抽血,去除止血带,用无菌棉签止血,把抽出的血液放入无菌玻璃瓶注意要拔去针头。

2.在无菌实验室内,打开无菌玻璃瓶在酒精灯前晃动几下防止细菌感染,取5毫升绵羊血,配平离心,取出弃上清液,再加入生理盐水洗涤,配平离心2至3次,弃上清得到绵羊红细胞。

3.制备20%绵羊红细胞悬液,用移液枪取两毫升绵羊红细胞到锥形瓶,在用移液管取八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至锥形瓶振荡混匀。

制备2%绵羊红细胞悬液,用移液枪取一毫升绵羊红细胞之锥形瓶,再往量筒中倒入四十九毫升无菌生理盐水,倒入锥形瓶中振荡混匀。

4.免疫接种。

第1天,家兔多点皮内注射绵羊全血0.5毫升。

第3天,家兔多点皮内注射绵羊全血1毫升。

第5天,家兔多点皮内注射绵羊全血1.5毫升。

第7天,家兔多点皮内注射绵羊全血2毫升。

第9天,家兔多点皮内注射绵羊全血2.5毫升。

第12天,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SRBC1毫升。

第15天,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SRBC1毫升。

5.18天后试血。

家兔耳缘静脉处脱毛,用血管夹夹住,用注射器抽血观察效价是否合适。

6.心脏取血。

手术剪剪毛备皮,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最强处垂直进针取血20毫升分别放入两试管内。

7.溶血素制备与保存。

配平离心,取上清放入另一个试管内水浴30分钟,加入等体积甘油灭活补体,记号笔写上标签。

再放入零下二十度冰箱冷藏。

8.。

医学免疫学实验“小吞噬”.pptx

医学免疫学实验“小吞噬”.pptx
实验前一天
培养葡萄球菌
医学免疫学实验
烧灼接种环
取菌种
37℃,培养18~24h
接种
接种前 接种后
8
制备6%熟淀粉溶液
医学免疫学实验
称取6g淀粉
将淀粉倒入烧杯
量取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l蒸馏水
将蒸馏水倒入淀粉中
搅拌均匀
9
加热煮熟,晾至室温
医学免疫学实验
实验前4小时
医学免疫学实验
建立无菌炎症小鼠模型
将放凉的熟淀粉 吸入注射器
腹水
血性腹水
15
小鼠腹腔液印片制备
医学免疫学实验
做标记
印片
逐一印片
自然晾干
甲醇固定1min
美兰染色0.5min
细水冲片
吸去附水16
镜下观察吞噬现象
医学免疫学实验
正常小鼠印片(10*10)
中性粒细胞 渗出RBC
无有菌炎症小鼠印片(10*100)
细菌
无菌炎症小鼠印片(10*10)
无有菌炎症小鼠印片(10*100)
思考题
医学免疫学实验
小吞噬细胞为什么能游出血管发挥吞噬作用? 实验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吞噬现象的观察? 炎症发生前后小鼠腹腔大体形态有何变化?
医学免疫学实验
谢谢!
主要试剂 甲醇
美蓝染液 葡萄球菌菌液 6%熟淀粉等
器材 显微镜、培养箱、 电炉、注射器、 手术剪、镊子、
载玻片等
5
实验内容
医学免疫学实验
实验前一天
培养葡萄球菌 制备6%熟淀粉溶液
实验前4小时
建立无菌炎症小鼠模型
实验当天
建立有菌炎症小鼠模型 解剖小鼠 制备印片
观察腹腔脏器 观察吞噬现象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实验一免疫系统组织和细胞形态学一、实验目的观察小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二、实验内容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该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

本次实验主要观察免疫器官大体解剖学、免疫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小鼠是啮齿目中体形较小的动物淋巴系统很发达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管、外周淋巴结及肠道派氏集合淋巴结。

本实验在带教老师?傅枷陆馄市∈蠊鄄煨叵佟⑵⒃嗟让庖咂鞴俨⒅蒲 科 鄄煨∈竺庖呦赴 ?一小鼠免疫器官解剖学观察【材料】动物昆明种小白鼠。

试剂3来苏尔水瑞特氏染液。

器材眼科镊眼科剪玻片。

【方法】小鼠脱臼处死投入盛有3来苏尔水的缸内浸泡5分钟。

取出小鼠仰卧位置于试验台上使动物腹部朝上。

以镊子提起耻骨处皮肤用剪刀沿正中线直剪开至下颌部然后钝性分离皮肤再把皮肤向四肢剪开。

注意观察腹壁用剪刀沿正中线自阴部至膈肌为止剪开观察腹腔液量及性状观察脾脏。

切开膈肌剪断胸骨翻起胸骨观察胸腺、心脏及肺脏胸腺位于小鼠胸腔心脏前上方内有许多大淋巴细胞即前胸腺细胞及特定的上皮网状细胞分泌胸腺激素。

解剖结束深埋动物。

二免疫细胞的形态观察【材料】动物昆明种小白鼠。

试剂3来苏尔水瑞特氏染液pH8.6硫酸盐缓冲液20盐酸甲醇。

器材眼科镊眼科剪玻片。

【方法】准备洁净玻片两张一张用于推片另一张用于固定标本。

剪断小鼠尾巴取血或小鼠眼球取血迅速在玻片上涂血膜制备血涂片自然干燥。

瑞氏染色染色甲醇固定标本分钟亦可省略滴加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膜染色分钟再加等量的pH8.6硫酸盐缓冲液或新制蒸馏水用洗耳球吹打使之与染液混匀静置染色810分钟弃去染料水洗。

脱色用20盐酸甲醇脱色肉眼观察玻片呈粉红色为宜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细胞特征细胞细胞是由胸腺内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的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7580。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是研究和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通过实验手段来观察和分析生物体对外界抗原的免疫反应,从而揭示机体的免疫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从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实验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检测、分离和定量抗原或抗体。

根据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原理,可以通过免疫沉淀、电泳、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来分离和检测抗原或抗体。

同时,还可以利用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高度敏感性来检测和定量微量物质。

二、常用实验方法1. 免疫沉淀法:该方法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载体(如蛋白A、蛋白G等)结合,经过离心沉淀后,可以分离出抗原和抗体。

2. 免疫电泳法:该方法将待测样品经过电泳分离后,利用抗体与目标抗原的结合,形成免疫沉淀带。

通过电泳分离的方式,可以实现对不同抗原的检测和分离。

3. 免疫荧光法:该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弱来检测抗原的存在和定量。

4. 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方法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结合,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底物转化为可见的产物,从而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量。

三、应用领域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在临床诊断、疾病预防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诊断:免疫学实验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类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例如,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或患有某种疾病。

2. 疾病预防:免疫学实验技术可以用于疫苗的研制和评价。

通过检测疫苗接种后患者体内产生的特定抗体水平,可以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为疫苗的改良和研发提供依据。

3. 药物研发:免疫学实验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研发和评价。

通过检测药物对免疫反应的影响,可以评估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毒副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医学免疫学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

第一章免疫学概要1.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并通过面已经打排除抗原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这是机体不受外来物质干扰,保持物种纯洁的生理机制。

3.免疫自稳: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是机体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机制。

4.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异常突变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借以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

5.TCR:TCR即T细胞抗原受体,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6.SIg:即B细胞表面的膜免疫球蛋白,为B细胞的抗原受体,是B细胞特异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7.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有关的各类细胞,主要有免疫活性细胞、嗜酸性粒细和嗜碱性粒细胞及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等。

8.CD:CD即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和记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抗原标志。

9.APC:APC即抗原呈递细胞,也称为免疫辅佐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从而使T细胞活化。

主要有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两大类。

10.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1.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值和分化成熟的场所,对外周淋巴器官发育和全身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12.ADCC:ADCC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当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可通过其IgGd Fc段与NK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定向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填空题:1.免疫功能主要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2.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疫苗是E.Jenner发明的牛痘苗,可预防天花。

3.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引言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的科学。

在医学领域中,免疫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和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索免疫系统的功能,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来加深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解。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小鼠•细菌•离心管•注射器•细胞培养基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收集所需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环境的无菌性。

2.小鼠接种: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对实验组小鼠进行细菌接种,而对照组小鼠则不接种。

3.细菌培养:将细菌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以获取足够的细菌量。

4.细菌注射:使用注射器将培养好的细菌注入实验组小鼠的体内,同时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5.观察实验组小鼠:观察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细菌后的反应和症状。

6.采集样本:在一定时间内,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中采集血液样本和其他相关样本。

7.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出血清和细胞。

8.免疫检测:使用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免疫检测。

9.数据分析:统计和分析实验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免疫反应差异。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医学免疫学的实验研究。

初步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细菌后表现出明显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温升高、免疫细胞增加等。

而对照组小鼠则没有出现这些免疫反应。

进一步的免疫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特定抗体水平升高,说明它们对细菌产生了免疫应答。

而对照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医学免疫学中关于免疫应答的理论,并了解了免疫系统在抵御细菌感染中的作用。

这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小鼠进行细菌接种,研究了免疫系统对细菌的免疫应答。

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接种后实验组小鼠显示出免疫反应,而对照组小鼠则没有。

免疫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组小鼠对细菌免疫的产生。

医学免疫学实验: 琼脂免疫扩散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 琼脂免疫扩散实验

第二次实验1:琼脂免疫扩散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和双向琼脂免疫扩散法。

二、实验原理1.网格学说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以合适的比例发生特异反应时,在一定温度和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脂类等。

当抗原过剩或者抗体过剩时,只能形成微小的沉淀物。

2.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的基本原理在含有特异抗体的琼脂板中打孔,并在孔中加定量的抗原,抗原向周围扩散后与琼脂中抗体相结合,即形成白色沉淀环,其直径或面积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

同时,用标准抗原或国际参考蛋白制成标准曲线,可用以定量检测未知标本的抗原浓度(mg / ml 或IU / ml )。

3.双向琼脂免疫扩散法的基本原理双向扩散法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琼脂介质中相互扩散而形成一定类型沉淀线的方法。

沉淀线的特征与位置不仅取决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及相互间浓度比例,而且与其分子大小及扩散速度有关。

当抗原抗体存在多种系统时,可呈现多条沉淀线以至交叉反应。

三、实验材料1.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实验材料2%离子琼脂,载玻片,标准马抗人IgG 血清(抗体,工作标准参考蛋白,PBS ( pH 7.2,0.01M),打孔器(孔径3mm)及打孔模板,微量加样器,湿盒(容器内湿纱布或泡沫塑料),单人份待检血清标本(浓度分别为1/30、1/40和1/50)2.双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实验材料1%琼脂(生理盐水配制)管,每管约4ml载玻片;打孔器及打孔模板微量加样器及塑料吸头;抗原:0.5ug/ ml 牛血清白蛋白(BSA )、0.5ug/ ml 人血清白蛋白(HSA );抗体:兔抗人血清白蛋白、兔抗牛血清白蛋白湿盒。

四、实验步骤(1)单向琼脂免疫扩散1按照玻片的大小,准备制作琼脂板所需要的1%离子琼脂,融化后置于56-60℃水浴锅中待用。

(分装其1/2量的2%盐水琼脂)。

稀释抗体,用pH7.2的PBS 稀释标准抗人IgG 抗体,终浓度为抗体效价的一倍。

实验报告 - 医学免疫学

实验报告 - 医学免疫学

实验报告 - 医学免疫学
实验名称:人类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单因素比较法测定人类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比较法,利用已知浓度标准品与待测样品进行比较,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在本实验中,用样品与标准品混合后进行免疫共沉淀,得到的沉淀物可以用BCA法或者Bradford法定量,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标准品和待测样品,标准品为人类免疫球蛋白。

2. 将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分别加入试管中,每个试管加入1 ml。

3. 加入NaCl溶液至试管至5 ml。

4. 加入100 μl的兔抗人IgG抗血清,覆盖瓶口,置于4℃静置过夜。

5. 旋转离心,取上清液并分别定量。

四、实验结果:
本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样品编号 | 试剂盒编号 | 每1 ml含IgG量(mg)
--------- |----------| ---------------------
样品1 | 001 | 10.2
样品2 | 002 | 9.6
样品3 | 003 | 12.0
样品4 | 004 | 11.5
标准品 | 005 | 13.0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相对于标准品略有差异,但整体来说,差异并不明显,说明本实验所使用的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的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可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医学免疫学实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二、实验原理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如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靶细胞膜损伤,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死亡。

染料(例如:伊红-Y、台盼蓝)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着色,故可用于指示死细胞或濒死细胞,而活细胞不着色。

此即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利用细胞毒试验可以检查细胞膜抗原,亦可鉴定抗体的特异性。

本实验中,Thy-1 抗原是小鼠胸腺T 细胞特异的表面抗原,在体外利用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通过补体的协同作用,可杀伤95%以上的胸腺细胞。

三、实验材料1.解剖器械(眼科剪、眼科镊)、平皿、80~100 目不锈钢网2. 试管、lml 吸量管、尖吸管3. 载玻片、盖玻片4. C57BL/6J 小鼠5. 1640溶液6. 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最适稀释度,本室制备)7. 补体(豚鼠新鲜血清并经小鼠胸腺细胞吸收,预先测定效价并稀释为最佳稀释度)8. 1%伊红-Y 染液四、实验步骤1. 小鼠胸腺细胞悬液的制备:将4~6 周龄小鼠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出胸腺放入已加入约4ml 冷1640溶液的平皿中,在100 目的不锈钢网上研磨后,过筛,放入试管,离心1000rpm,5 分钟,用1640溶液洗两次。

将沉淀的细胞重悬于1640溶液中,配成1×10^7/ml 细胞悬液。

2. 取试管3 支,标明顺序,依据下表依次加入1×107/ml 胸腺细胞悬液、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最适稀释度)及1640溶液,放入37℃温箱30 分钟。

3.取出后每管加入1%伊红-Y 染液1 滴,混匀,室温放置2 分钟。

4.重新混匀后分别在一张载玻片上滴片,加盖玻片镜检。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比较3 管中细胞死活情况。

五、实验结果死细胞呈红色,无光泽且肿胀变大;活细胞不着色、有光泽且形态正常。

医学免疫学实验小吞噬+大吞噬+E花环

医学免疫学实验小吞噬+大吞噬+E花环
2.培养结束后,弃去上清,混匀细胞,加入离心 管中,1500rpm离心10min。
操作步骤
3.弃上清,吸取白细胞层制片,自然干燥。 4.甲醇固定1~ 2min后,姬姆萨染色15~20min, 水洗,干燥。 5.油镜下计数200个淋巴细胞,观察淋巴细胞的 形态变化,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
结果判断
未转化的淋巴细胞
医学免疫学实验
实验内容
1.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试验 2.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示教) 3.E花环形成试验(示教) 4.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示教)
吞噬细胞(phagocyte):主要包括中性粒细 胞(neutrophil)和单核吞噬细胞 (mononuclear -phagocyte)两类。
3.水洗(勿先倒掉染液,应以流水冲去)。
4.吸水纸拍干水分,干燥。
(三)显微镜油镜镜检
五、注意事项
➢ 注射菌液时不要注射到皮下或腹腔脏器内,注 射后轻揉腹部,使液体在腹腔内分散均匀。
➢ 涂片应薄厚均匀适中,避免过薄或过厚。 ➢ 瑞氏染液染色时间不能过长以免染色过重。
A 红细胞 B 、H 淋巴细胞 C 、E、I 中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F 单核细胞 G 血小板 J 嗜碱性粒细胞
实验原理
植物血凝素(PHA)
T淋巴细胞
增殖分化 淋巴母细胞
体积变大 胞浆增多、空炮 核染色质疏松 核仁明显 有丝分裂
试剂与器材 ■1. RPMI1640 培养液。包含:小牛血清10%、 青霉素100u/m1 、链霉素100ug/m1,用无菌 的3% NaHCO3调pH 至7. 2~7.4。 ■2.植物血凝素(PHA)。用含10%小牛血清 的RPMI培养液稀释至500~ 1000ug/ml.
检测指标:

医学:医学免疫学实验

医学:医学免疫学实验

介绍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如疫苗研发、自身免疫病治疗等。
02
医学免疫学基础知识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线,负责识 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细胞和物质。
免疫系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 免疫两种方式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 疫分子组成,具有防御、自稳和监Βιβλιοθήκη 功能。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吞噬细胞
T细胞
作为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分,吞噬细胞 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和其他外来物质。
T细胞是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分为辅 助T细胞、细胞毒T细胞和调节T细胞,分别 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杀伤和抑制作用。
B细胞
NK细胞
B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与抗原的 结合来清除病原体。
自然杀伤细胞,能够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 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免疫应答的机制
免疫应答是机体对病原体或其他外来物质的识别、清 除和记忆过程,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
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所有外来物质的快速反应, 主要由吞噬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介导。
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对特定外来物质的特异反应, 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介导,具有记忆功能,能够针对
探究疾病发病机制
通过实验探究某些疾病的发病 机制,了解免疫系统在疾病发 生发展中的作用。
评估免疫疗法效果
通过实验手段评估免疫疗法在 治疗某些疾病中的效果和作用
机制。
实验背景
01
免疫学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免疫学的发展历程,以 及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 用。
02
03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学应用
简要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 各种免疫细胞、组织器官和分子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