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实验共16页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全套PPT课件演示文稿

医学免疫学全套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二十四页,共699页。
6.蛋白工程新技术 7.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应
用 8.展望免疫学的发展
基础免疫学方面: 临床免疫学方面:
第二十五页,共699页。
要求 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三大功能(包 括异常情况)。 掌握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免疫和适应 免疫的比较(特征、组成)。 熟悉对免疫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及了 解免疫学发展史
合、活化,使之克隆扩增,并产生大量具 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
第十九页,共699页。
第二十页,共699页。
禁忌克隆:
胚胎期间接触
某种抗原
相应细胞系
细胞系被排除 或失去活性
致使机体失去针对这种抗原的反应性,形
成免疫耐受性 。
第二十一页,共699页。
(一)免疫系统的研究
1. 外周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可以再循环;可 以母细胞化,可以成为记忆细胞。
构象和线性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抗原种类 TD-Ag
TD-Ag + TI-Ag
第四十七页,共699页。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
人工复合抗原 免疫 动物
产生针对半 抗原的抗体
产生针对载体蛋 白的抗体
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T细胞识别 载体表位。并以此将T、B细胞连接起来,共 同发挥效应。
抗原籍表位结合
相应淋巴细胞 表面受体
相应抗体
表位是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具 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第四十页,共699页。
2.种类 分两类 (1)构象表位(决定簇) ①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
构象形成的; ②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

免疫学实验 ppt课件

免疫学实验  ppt课件
医学课件 5
【实验结果】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 数 吞噬百分率 100% 观察记录的吞噬细胞总 数
被吞噬的细菌总数 吞噬指数 观察记录的吞噬细胞总 数
医学课件
6
【实验思考】 1、在吞噬细胞中发现细菌时, 如何区别吞噬的细菌和粘附在吞噬 细胞表面的细菌? 2、简述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概 念及特点。
3.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 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 用另一载玻片一端取适量血液加入抗抗A分型 试剂,并混匀;用另一端再取适量血液加入 抗抗B分型试剂,并混匀。用干棉签止血。 4.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发生。如有凝集, 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块;无凝集,红细胞呈均 匀分散。判定结果后把玻片放入消毒液中。
医学课件 27
【实验结果】 将玻片对着强光源,先观察 AFP 阳性 血清孔与抗体孔之间的白色沉淀线,然 后再观察待检血清孔与抗体孔之间是否 也有沉淀线出现,如有沉淀线,则表示 AFP试验阳性,否则AFP试验为阴性。
医学课件
28
【注意事项】 1 .电泳时电流不宜过大,以免蛋白 变性。 2 .抗原和抗体的电极方向不能搞错。 3 .抗原和抗体的浓度要适当,抗原 太浓或太稀都不易出现沉淀线。 4 .电泳所需时间与孔间距离有关, 距离越大,电泳时间越长。
血红蛋白吸管凹玱片载玱片采血针微量加样器湿盒显微镜恒温培养箱75酒精棉签香柏油二甲实验方法1用微量加样器吸叏肝素20ul加入洁净凹玱片2用酒精棉签消毒手指后刺破皮肤以血红蛋白吸管叏血40ul立即放入盛有肝素癿凹玱片凹孔内并充分混匀
免疫学实验课件
生化与免疫学实验室
医学课件
1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实验目的】
医学课件
31
【实验原理】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包括淋 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单个核细胞的体积、 形态和比重与外周血其他细胞不同。因此 利用一种介于1.075~1.090之间而近于等 渗的聚蔗糖-泛影葡胺(ficoll-hypaque) 混合分离液作密度梯度离心,离心后不同 比重的血细胞在分离液中呈梯度分布。从 而分离出PBMC。

医学免疫学实验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实验PPT课件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并不能产生凝集反应,怎样才能用肉眼就能观察到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呢?
实验原理
间接凝集示意图:
间接凝集抑制示意图:
妊娠免疫诊断试验
孕妇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明显增高。(HCG是可溶 性抗原 ) 反之,非孕妇尿中HCG含量甚微,不足以消耗掉抗HCG抗体。
医学免疫学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教研室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
掌握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沉淀反应的操作及结果的正确观察、判断. 熟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沉淀反应的原理. 了解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沉淀反应的用途.
间接凝集抑制实验
分类及概念
血清学反应: 在血清中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凝集反应: 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环境中,颗粒性抗原和相应抗体反应能够产生肉眼可见的凝块。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参与反应的抗原必须是体积较大的颗粒性抗原,比如说细菌、红细胞等,都属于颗粒性抗原的范畴。 第二: 必须是相应的抗原抗体才能发生凝集反应 第三: 必须有电解质的参与 第四: 凝集块是一种肉眼能够见到的细小均匀块状物质。
试验材料
1、标本:非孕妇、待检尿 2、试剂:兔抗人HCG血清、HCG致敏的乳胶颗粒 3、器材:载玻片、滴管、玻棒
实验方法
加尿液标本 加兔抗人HCG免疫血清 加HCG致敏的乳胶颗粒 观察结果
待检尿
非孕妇尿
混匀静置2分钟
混匀静置2分钟
实验结果
火箭免疫电泳
单向扩散+电泳:将单向扩散与电泳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沉淀峰的高度与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
蛋白质抗原在碱性环境中,其羧基发生电离而带负电荷,在电泳时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抗体分子在电场中从正极向负极移动。

医学免疫学实验,非特异性免疫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实验,非特异性免疫PPT课件
• 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
12
.
13
1、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 激活物及激活条件 : 免疫复合物是经典 激活途径的主要激 活物质。 游离或可溶性抗体 不能通过经典途径 激活补体
.
14
.
15
.
16
膜攻击复合物(MAC)
.
17
实验一 补体的溶血作用
原理
• SRBC(Ag)+ 溶血素( Ab) Ag-Ab(IC)
功能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
10
.
11
实验一、补体的溶血作用
• 概念 (complement)
• 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一 组与免疫相关具有酶活性和自我调节作 用的球蛋白质。因它们能协助和补充特 异性抗体介导的免疫溶菌、溶血作用, 故称为补体。它是由30种成分组成的复 杂系统,部分成分遇热不稳定(56℃加 热30分钟即可灭活)。
3
一、固有免疫的组成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1、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
▲ 物理屏障
▲ 化学屏障
▲ 微生物屏障
2、血脑屏障
3、血胎屏障
.
4
(二)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NK细胞、 NK1.1+ T细胞T细胞、 B-1细胞
(三)固有免疫效应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防御素、溶菌酶、乙型溶素
.
5
实验二、吞噬现象的观察
• 识别: C1q 补体结合位点 • 活化:膜攻击复合体(MAC)形成 • 效应:溶血
.
18
实验材料
• 2%SRBC • 溶血素 • 补体 • 盐水 • 试管 • 吸管
1瓶(30ml)/列 1支(2.5ml)/2组 1支(2.5ml)/2组 1瓶(30ml)/列 3根/组(做好标记) **试管及吸管的拿捏方法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02
实验二:免疫细胞的分离与培 养
Chapter
免疫细胞的分离方法
将细胞悬液种植在特定培养皿上 ,只有贴壁生长的细胞能够继续 繁殖,常用的有T细胞分离培养法 和B细胞分离培养法。
利用荧光标记抗体和细胞表面抗 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荧光检测 系统对细胞进行快速分选和计数 。
密度梯度离心法 贴壁筛选法 磁珠分离法 流式细胞术
培养条件
适宜的温度、湿度、气体环境等 ,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
01 02 03 04
生长因子
刺激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蛋白质, 如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等 。
传代培养
当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需 要进行传代培养,即将细胞分散 并重新种植在新的培养器皿中。
免疫细胞的功能检测
增殖能力检测
通过检测细胞分裂的速率来评估细胞的增殖能力,常用方 法有MTT法和BrdU法。
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的共刺激 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提供 必要的共刺激信号,促使T细胞活化 。
细胞因子作用
如白介素(IL)、干扰素(IFN)、肿 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可 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细 胞活化。
免疫细胞的分化过程
初始T细胞分化
在抗原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初始T细胞分化为不同 亚型的效应T细胞,如Th1、Th2、Th17等。
04
血清的收集和分离是在免疫反应达到高峰后进行的,通常采用离心、 沉淀等方法将免疫血清与其它成分分离,得到纯净的免疫血清。
免疫血清的效价测定
01 02 03 04
效价测定是评估免疫血清免疫效果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抗原-抗体 反应的方法进行测定。
效价测定的方法包括间接凝集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试 验等多种,根据抗原和抗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医学免疫学实验》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实验目的
掌握医学免疫学实验 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培养学生对医学免疫 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
了解免疫学在医学中 的应用和价值。
实验背景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医学领
实验结果一
通过ELISA方法检测了血清中IgG 的浓度,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
间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结果二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T细胞亚 群的比例,发现实验组中CD4+ 和CD8+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有
所不同。
实验结果三
通过斑点试验检测了细胞因子IL2的产生,发现实验组细胞培养 上清中的IL-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
文献
作者4,文章标题4,发表年份4,刊物名称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流式细胞术
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检测细胞表面 或内部的抗原。
实验步骤
样本准备
采集实验动物或组织样 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和
固定。
免疫染色
按照实验方法要求,进 行抗体标记和抗原抗体
反应。
结果观察
通过显微镜或相关仪器 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数
据。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 分析,得出结论。
0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免疫 学人才,提升我国免疫学研究的国际 地位。
关注免疫学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 中的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
05
参考文献
文献
作者1,文章标题1,发表年份1,刊物名称1。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供医学、药学各专业使用)主编:刘彦平编委:邵嘉会陆东明李萍高翔青海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2008年10月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必设的基础课程之一,按教学大纲要求医学免疫学的实验课时占总学时的1/3左右,说明该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及实验教学在学科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设置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各项基本技能。

据此,我们编写出《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力求规范实验教学,从整体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本书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共编写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并附有一定量的思考题。

本书依教学进程安排实验次序,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教育的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限于编者的学术及认识水平,本书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

为此,希望广大师生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加以改进。

编者2008年10月实验室规则 (4)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4)实验二白细胞的吞噬及溶菌酶试验 (7)一、小吞噬试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8)二、大吞噬试验 (8)三、溶菌酶测定 (9)实验三巨噬细胞(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9)实验四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 (11)实验五凝集反应 (12)一、玻片凝集试验 (12)二、人类ABO 血型鉴定试验(玻片法) (13)三、试管凝集反应 (14)四、间接凝集试验 (15)五、间接乳胶凝集抑制试验 (16)实验六沉淀反应 (17)一、琼脂扩散试验 (18)二、免疫电泳 (20)三、火箭免疫电泳 (20)四、对流免疫电泳 (22)实验七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23)实验八补体结合试验 (24)一、溶血素单位滴定 (24)二、补体单位滴定 (24)实验九血清补体活性测定 (27)实验十淋巴细胞转换试验 (29)实验十一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31)实验十二变态反应试验 (32)一、豚鼠过敏试验 (33)二、皮肤超敏反应 (33)实验十三免疫浊度试验 (34)实验十四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35)实验十五免疫标记技术 (37)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7)二、酶免疫组化技术 (38)三、酶标免疫定量测定 (40)四、免疫荧光技术 (41)五、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43)六、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44)实验室规则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为保证实验效果,同时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内传染,保障实验操作者的安全,特制定如下规则:一、学生在实验课前,应认真预习所要进行实验的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熟悉所要使用的仪器、药品的性质及操作程序,如有疑问,应事先请教指导教师。

《免疫学实验》PPT课件

《免疫学实验》PPT课件
乳胶——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用途:检测类风湿因子等。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妊娠试验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某些传染病和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四、实验操作内容
(一)玻片法—— ABO血型鉴定(每人做)
用已知血型Ab,测未知血型Ag;为定性实验。
ABO血型系统
血型 红细胞表面的血型Ag 血清中的血型b
二、免疫实验课目的 1.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2.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三、要求 1.严肃认真。 2.多想、多看、多做。 3.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四、Ag-Ab反应的相关知识 血清学反应——即体外进行的Ag-Ab反应。 由于机体绝大部分抗体存在于血清中,故
称之为血清学反应。 1.Ag-Ab反应的基本原则 (1)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2)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类风湿因子检测(小组做)
三、凝集反应相关知识
(一)概念 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
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称为凝集反应。
颗粒性Ag 又称凝集原 相应Ab 又称凝集素
· 颗粒性抗原: 光镜下可见,肉眼观呈浑浊悬
液,如细菌、RBC等。
· 可溶性抗原: 光镜下无形态,肉眼观呈澄清
4大经典免疫实验
(3)补体结合反应 (4)中和反应 (5)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一 凝集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学反应概念、特点。 2.熟悉凝集反应的概念、常用凝集反应 的实验方法及结果判定。 3.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其用途。
二、实验内容 1.直接凝集试验(玻片法)
——ABO血型鉴定(每人做) 2.间接凝集试验
(二)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类风湿因子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存在: 变性IgG — Ag 抗变性IgG抗体(类风湿因子) — Ab 临床上用检测类风湿因子以辅助诊断

医学免疫学实验之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课件16页PPT

医学免疫学实验之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课件16页PPT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Normal serum
Patient’s seru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acroscopic agglutination of latex(乳胶颗粒) coated with human IgG serum from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梅毒快速血清反应素RPR试验
1、4孔加AFP阳性对照 2、3、5、6孔加待检血清
3. 置于湿盒,37C 24h
•结果下周观察
学号
1
6
2
5
3
4
抗AFP抗体
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血清中AFP
• 1、3孔加抗AFP抗体
+
• 2孔,AFP阳性对照血清
1
• 4孔,待检血清
3
pH 8.6巴比妥缓冲液
2
-
4
第2次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1. 试管凝集(操作) 2. 双向扩散(操作)、对流免疫电泳(示教) 3. 抽血(每组一人,下次实验用)
• 肥达反应结果(观察结果注意:勿摇;先看对照管)
- 不凝集 + 小部分凝集,管底小量凝集,上层液体较混浊 ++ 部分凝集,管底部分凝集,上层液体微混浊 +++ 大部分凝集,凝块非全部下沉于管底而是稍有铺开,上层液体澄清 ++++ 完全凝集,管底有边缘不整齐的膜状凝集块,上层液体澄清透明。
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Tests
RPR是心脂质(而不是密螺旋体的)梅 毒抗体试验,在疾病初期呈阳性。 将病人血清与炭联心脂质抗原试剂 混合,阳性血清显示凝集抗原颗粒。 (4分钟后观察颗粒凝集)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打孔器[试验步骤]:(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50C,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而又不流失。

(2)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于370C恒温箱中24小时,观察沉淀环。

[实验结果]:(沉淀环直径)测量沉淀环直径:毫米。

[实验分析]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致敏乳胶抗原、抗HCG血清、载玻片等[试验步骤]:(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

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制备琼脂板(5ml),琼脂凝固后打孔。
2. 加样 中间孔加抗AFP抗体
1.
1、4孔加AFP阳性对照
2.
2、3、5、6孔加待检血清
3. 置于湿盒,37C 24h
•结果下周观察
学号
1
6
2
5
3
4
抗AFP抗体
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血清中AFP
• 1、3孔加抗AFP抗体
+
• 2孔,AFP阳性对照血清
1
• 4孔,待检血清
梅毒快速血清反应素RPR试验
RPR是心脂质(而不是密螺旋体的)梅 毒抗体试验,在疾病初期呈阳性。 将病人血清与炭联心脂质抗原试剂 混合,阳性血清显示凝集抗原颗粒。 (4分钟后观察颗粒凝集)–检测抗原来自尿液HCG的胶 乳凝集妊娠试验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 原理 • 方法
试管号 生理盐水(ml) 1:10病人血清(ml) 菌液(H) 最终稀释度
肥达反应
•结果(下周观察)
1
2
3
4
5
6
7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弃

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对照
3
pH 8.6巴比妥缓冲液
2
-
4
第2次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1. 试管凝集(操作) 2. 双向扩散(操作)、对流免疫电泳(示教) 3. 抽血(每组一人,下次实验用)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Normal serum
Patient’s serum
Macroscopic agglutination of latex(乳胶颗粒) coated with human IgG serum from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医学免疫学实验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医学免疫学实验
第2次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1. 试管凝集(操作) 2. 双向扩散(操作)、对流免疫电泳(示教) 3. 抽血(每组一人,下次实验用)
摇匀,37C,18~24h
注意: 1 血清倍比稀释时,吹吸3次,从管底吸,沿管壁吹。 2 血清稀释后,菌液要从低浓度加起
• 肥达反应结果(观察结果注意:勿摇;先看对照管)
- 不凝集 + 小部分凝集,管底小量凝集,上层液体较混浊 ++ 部分凝集,管底部分凝集,上层液体微混浊 +++ 大部分凝集,凝块非全部下沉于管底而是稍有铺开,上层液体澄清 ++++ 完全凝集,管底有边缘不整齐的膜状凝集块,上层液体澄清透明。
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Tests
• Single immunodiffusion • Double immunodiffusion • Immunoelectrophoresis
Single immunodiffusion
Double immunodiffusion
双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中AF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