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李斯《谏逐客书》有感
评李斯谏逐客书
评李斯谏逐客书•李斯是秦代公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公文说理透辟,论事周详,富有文采。
在他的公文写作中,《谏逐客书》是最优秀的一篇,堪称中国古代公文之最。
••••他的公文,散见于《史记·李斯列传》和《古文苑》。
••••《谏逐客书》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当时由于秦国势力强大,外来客卿增多,影响秦国公室贵族的权势,他们就借韩国人郑国为秦修筑渠道、消耗财力,使秦无暇东征的事例,提出“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的建议。
于是秦王下令逐客,李斯劝谏。
他针对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愿,以高远的立意,论述了逐客与统一天下的矛盾,并以此之利害关系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一语中的,打动了秦王,最后使秦王收回成命。
••••《谏逐客书》,就文种而言,属于“上书”。
上书,或称“书”,是用来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或主张的一种陈述性文书。
大量应用于战国时期。
••••《文心雕龙·章表》上讲:“降及七国,未变古式,言事于主,皆称上书。
”这里的“言事于主”,即包括上行文书,也包括一般游说文书。
••••《颜氏家训·省事篇》讲:“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于两汉,风流弥广,原其体度,攻人主之长短,谏诤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任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之俦也。
”••••上书,是在游说辞令的基础上形成的。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的《论说篇》中说:“一人之辞,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的话,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在《平原君列传》中,司马迁记述了当时赵国游说之士毛遂的非凡事迹:“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可以骄傲地说,在战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知识价值与社会价值,发展到了顶峰。
不少游说之士在国君面前,纵横陈词,无所顾忌,颇有一种“侠义之风”。
这种“侠义之风”至秦汉以后,由于皇权的高压而逐渐消失了。
读《谏逐客书》有感
读《谏逐客书》有感——优秀文秘与伟大政治家思想交融的传世经典李斯的《谏逐客书》堪称中国古代优秀文书写作的典范,这是读了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感触。
文章开门见山,层层紧扣中心论点,采用各种写作手法加以论断,论点明确,论据充足,语言平实有力,字字铿锵,直击人心。
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姓李,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
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未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琬、冯阶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这就是史书上关于李斯生平的简介,不可否认他一生所作出的贡献、成就可谓卓著,秦国若是没有他的帮助,虽不至于不能统一天下,但至少也会晚很多年,法家思想的指导,“废分封,行郡县”,统一度量衡,统一法度,“车同轨,书同文”一系列的思想观点为秦所用,直接推动了秦的大一统进程。
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曾这样叙述过李斯上书的前因后果:“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请一切逐客。
’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当时秦王的逐客令已下,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而凭此上书,竟能使秦王收回成命,由逐客变为留客、用客、重客,这就不能不承认《谏逐客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斯“谏客”的语言艺术及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李斯《谏逐客书》对请示公文写作的启示
李斯《谏逐客书》对请示公文写作的启示本文针对《李斯谏逐客书》对请示公文写作的启示,进行全面综述和分析。
《李斯谏逐客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它建立了中国古代官吏的撰写公文的准则和技巧,为官吏们撰写精致的请示公文提供了指导。
本文将重点关注《李斯谏逐客书》对官吏们撰写请示公文的规范,以及这些规范有助于其进行有效的写作。
首先,《李斯谏逐客书》指出,官吏撰写请示公文时,应有一定的语言习惯,必须掌握中国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使用恰当的词语和语句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此外,还要掌握章法,正确构思句子,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文字优美,语言流畅。
其次,文章的语言要有深度和宽度。
文章的深度应慎重探讨问题,深入挖掘请示内容,尽可能把事情说清楚。
文章的宽度应根据请示公文的实际情况变化,针对当时的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让文章内容更丰富,使请示公文更深入。
此外,《李斯谏逐客书》还指出,在撰写请示公文时,一定要有所判断和理解,要有清晰的观点,正确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清楚地阐述请示内容,使其具有一定的论证力度和逻辑性。
最后,在完成请示公文的写作之前,要深思熟虑,改编、删减,以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文章更加严谨、完整。
综上所述,《李斯谏逐客书》对官吏们撰写请示公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包括语言习惯、章法、深度、宽度、判断力、观点的准确性以及文章的完整性等方面。
它的规范有助于官吏们撰写更为精致有力的请示公文,从而更好地把政府决策落实到社会当中。
结语《李斯谏逐客书》为官吏们撰写请示公文指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能实现有效的写作需要官吏们掌握一定的语言习惯,掌握章法,有深度与宽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力求完整性。
只有遵循这些规范,才能使请示公文更有说服力、有力度、有意义,从而使政府决策落实到社会当中。
李斯 《谏逐客书》 赏析
李斯《谏逐客书》赏析
《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文学著作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文学瑰宝。
它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也为现今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重要著作,全书共有六十回,约有十二万字。
它描述的是古代的封建礼教,记载了一封封谏书的故事,展示出宋朝官僚思想的精髓。
书中主要以谏之者周义纯的获得辞赋成就为主线,从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的变迁。
书中的主人公周义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谏言,影响了政府的施政,受到皇上的宠信,最终成就了名满天下的千古杰作,他为国家贡献了他的智慧,也被世人所铭记。
书中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以及官僚主义思想的表现,它以具体的事例强调了古代中国秉持的伦理准则以及礼仪遵循。
也从反讽中反映出那时腐朽的政府施政,谴责了不守规矩之人,强调了对公共利益的尊重。
此外,书中的语言和文字手法非常精湛,《谏逐客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精美的文字之一,充满深刻的哲理和诗意,使它在古代文学界中属于独一无二的位置。
《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文学著作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文学手法,被传统文学所推崇。
它对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珍贵的宝藏。
- 1 -。
读李斯《谏逐客书》有感
读李斯《谏逐客书》有感读罢李斯的《谏逐客书》,不禁拍案称绝。
称绝者不仅因《谏逐客书》写得气势酣畅,音节铿锵,文采照人,而且更为作者立论之正确、论据之充分而折服。
《谏逐客书》大书特书“客”对秦国四君主的重大作用,说“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可谓非客之力秦无以拓疆,非客之功秦无以致富。
在列举大量事实证明客卿于秦功不可没的基础上,李斯谏秦王赢政用才不应有地域之嫌。
秦王虚心纳谏,罢“逐客令”,最终速成霸业,统一中国。
懂得人才重大作用的不特是李斯、秦王,比李斯早生百年的燕昭王曾“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为郭隗“筑宫而师之”。
于是“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国因此而强盛。
较李斯稍后的刘邦,为起用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特意筑台拜将,使韩信统帅三军,遂有项羽垓下之围的悲剧。
“败自才来、治从才出”,历史的车轮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已向我们招手。
21世纪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众多的人才,谁就能居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要振兴,要腾飞,迫切需要大批人才。
“文革”扼才的悲剧已不会重演,“武大郎开店”式的“却才”举措但愿成为历史的踪迹。
我们衷心希望各级领导思贤若渴,任用贤才。
当然求才也不必求全责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秦国四君王对百里奚、商鞅、张仪等人,不问其出身贵贱,唯才是用。
同时,用才如同“用器”,要量才录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给予合适的工作,使“英雄有用武之地”。
唯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现代化建设才指日成功。
掩卷三思,凑成一章,权当抛砖引玉,求得方家指正。
点评:“拍案称绝”是对所读之文的总评价。
概述《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和主要内容。
例证一,燕昭王求才,燕国因此强盛。
例证二,刘邦起用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败自才来,治从才出”,很自然地过渡到现实生活。
明确指出:“中国要振兴,要腾飞,迫切需要大批人才”这是作者读后之最深感受。
《谏逐客书》读后感
《谏逐客书》读后感
《读〈谏逐客书〉有感》
读完《谏逐客书》,我被李斯的才华和见识所折服。
这篇文章逻辑严密、言辞恳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文章开篇即点明“逐客”的危害,李斯以秦穆公、秦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君主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他们广纳贤才才使秦国得以强大。
这种以史为鉴的论述方式,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同时,李斯在文中还对“逐客”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指出“逐客”是重物轻人的表现,这种短视行为会使秦国失去众多人才,从而阻碍国家的发展。
这让我明白,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必须要有开阔的胸襟和包容的气度。
此外,李斯还提出了“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观点,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广纳天下英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谏逐客书》让我感受到了李斯的卓越才华和深刻见解。
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人才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才能使国家不断发展
壮大。
将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将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读《李斯谏逐客书》有感在《李斯谏逐客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翻译过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泰山由于不拒绝一块块的土壤,所以能这样高大;河海不挑拣一条条的细流,所以能这样深阔。
君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运气,而是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而堆积成的。
往往身边让你忽视的小事,细微的环节,也许就是成就你将来成功的垫脚石。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实干、苦干的重要性。
只有平时努力了,对每件事情都争取做好了,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世界上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一种人是只做别人交待的事,另一种人是做不好别人交待的事。
用这两种方式做事或许可以躲过一时,但却永无成功之日。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第一、对待我们的工作要勤奋。
永远不要把工作看作一种负担,也不要把报酬看作衡量你工作的唯一标准。
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
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这就是所谓的有比薪水更重要的。
能力比金钱重要得不只百倍、千倍,应该是万倍。
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
如果我们研究哪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事业之所以能成功,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那就是能力,是能力帮助他们达到失业的顶峰,俯瞰人生。
事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一个真理: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只有经历过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对待事业要敬业。
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没有职业就没有使命,对待工作我们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实践证明:一个工作懒散,缺乏敬业精神的人,永远得不到尊重和提升。
人们往往会尊重哪些能力中等但尽职尽责的人,而不会尊重一个能力一等,但不负责任的人。
在工作中我们要表现出自动自发的精神。
《谏逐客书》的语言魅力
《谏逐客书》的语⾔魅⼒ 《谏逐客书》是李斯上给秦始皇的⼀篇奏议,是⼀篇脍炙⼈⼝的名⽂,千百年来⼀直被⼈们所传诵。
《谏逐客书》不仅思想可贵,⽽且辞采丰富,⽂思横溢,写作技巧⼗分出⾊,有着独特的语⾔魅⼒。
其主要特点是第⼀,摆事实设⽐喻重铺叙,信纸辞有⼒,说理透彻。
第⼆,结构上既曲折多变,⼜严谨有序。
在论说泰王对物的态度时,⼏层的意思差不多,可是,⼀会⼉顺说,⼀会⼉倒说,⼀会⼉正叙,⼀会⼉反诘;或者略换⼏个字,或者捎变⼀下⼿法,真是跌宕⽣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上前后呼应⼀⽓贯通,全⽂不枝不蔓,紧凑缜密。
这篇奏疏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特⾊。
⼀是善于⽤⽐喻。
从⽽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
最突出的例⼦是⽤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应该抱的态度。
如⽂中写到:“夫击瓮叩⽸……适观⽽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取⼈⽅⾯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取⽤异国的贤能之德。
此外,⽤“泰⼭不让⼟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藉寇兵⽽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
⼆是⽓势奔放,⽂采斐然。
这与作者多⽤铺陈、夸饰⼿法和排⽐、对偶句⼦以及多选⽤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
如⽂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成事的情况,⼿法铺张,多⽤排⽐,对偶句显得⽂势充畅,并有⾳节之美。
其中写惠王⽤张仪之计⽽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
⽂中写秦王为满⾜⽣活享受⽽取⽤天下了珍物⼀段,不仅⼿法铺张,句式多⽤排偶,⽂⽓充畅,⽽⾔调谐美,⽽且充满了⾊乐珠⽟等⽅⾯的华美辞藻,极富于⽂采。
李斯《谏逐客书》由于成功运⽤了恰当的写作技巧,以及独特的语⾔魅⼒,从⽽达到了令秦王废“逐客令”这⼀预期⽬的,也使⽂章收致很好的效果。
谈《谏逐客书》中的说理艺术
谈《谏逐客书》中的说理艺术《谈〈谏逐客书〉中的说理艺术》《谏逐客书》可真是一篇说理的妙文啊。
这篇文章就像一个智慧的老者,不紧不慢地给你讲述着大道理,却能让你心服口服。
在这篇文章里啊,李斯列举了很多例子。
他提到秦国四代先王都依靠客卿才建立了功业。
这就好比盖房子,你不能说只用本地的木材和石头就能把房子盖得又高又大,你得从各地搜集合适的材料才行。
秦国先王们不就是这样嘛,他们从各个地方招揽人才,这些人才就像不同的建筑材料,组合在一起,才让秦国这个大厦越建越高。
如果按照秦王逐客的做法,那就像是盖房子盖到一半,突然说外地的材料不好,只留下本地的材料,这房子还能盖得好吗?肯定不能啊。
这道理一说出来,是不是就感觉很清晰了?再看看李斯说秦王喜爱的宝物都是来自其他国家。
什么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这些宝贝就像一个个远方来的客人,它们在秦国的宫殿里闪闪发光,秦王喜爱它们。
那为什么对于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才,秦王就要驱逐呢?这些人才可比宝物有用多了啊。
宝物只能摆在那里让人观赏,人才却能为秦国出谋划策、带兵打仗、治理国家。
这就好比一个人啊,看到别人送的漂亮花瓶就爱不释手,可是送花瓶的人站在面前,他却把人赶走,这不是很愚蠢的行为吗?李斯在文章里还谈到了音乐。
秦国的音乐也是融合了各个地方的特色,各种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才美妙动听。
这就像秦国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人才汇聚到一起,才能让秦国充满活力。
如果只留下秦国本土的东西,那秦国的音乐就会变得单调乏味,秦国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这就像做菜,只放一种调料,这菜能好吃吗?肯定不好吃啊。
从这些地方就能看出李斯说理的艺术了。
他不是干巴巴地讲道理,而是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让秦王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逐客的荒谬。
而且啊,李斯在文章里用词也很讲究。
他的语言气势磅礴,一句接着一句,就像汹涌的潮水一样,向秦王涌来。
他把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让秦王想反驳都难。
还有啊,李斯在论述的过程中,他是从秦王自身的利益出发的。
《谏逐客书》读后感
《谏逐客书》读后感《<谏逐客书>读后感》读罢《谏逐客书》,心中颇有感触。
这篇文章出自李斯之手,其笔锋犀利,论证有力,让我对人才与国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
文章开篇,李斯便指出逐客之举的错误。
他列举了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等先王因重用客卿而使秦国富强的事例,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秦穆公求贤若渴,得到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从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制度,使秦国国力大增;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连横策略,打破了六国的合纵;秦昭王得到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些客卿为秦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都能在秦国施展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李斯在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珍宝异物,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灵鼍之鼓等,这些东西并非秦国所产,却能为秦王所喜爱。
而对于人才,秦王却要驱逐,这实在是不合理。
他的这番论述,让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就拿一个公司来说吧,有些老板只看重本地员工,对于外地来的优秀人才却心存偏见,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这样的做法,无疑会让公司失去很多发展的机遇。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李斯在文中写道:“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句话真是太有道理了!泰山不拒绝微小的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排斥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君主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显示他的恩德。
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就必须要有包容的心态,广纳天下英才。
联想到我自己的经历,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兴趣小组。
刚开始的时候,小组里的成员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大家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比较相似。
后来,小组里陆续加入了一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一开始我们还担心会有沟通和合作上的困难。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正是这些新成员带来了不同的观点和创意,让我们的兴趣小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从《谏逐客书》看李斯人品
从《谏逐客书》看李斯人品
文/观鹅会意
看秦代古道上站立的文人墨客实在是寥寥无几,充分看出秦代统治阶级对文人的歧视和压制。
在太史公《史记》中记载的文人只看到李斯一人。
虽然他是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弟子,但和其老师的思想道德品质相差甚远。
在他辅佐秦始皇期间,他因嫉妒而杀害了同门师兄弟韩非、焚书坑儒、篡改圣旨无法让人容忍的恶行,足可以看出他心狠手辣卑鄙龌龊的品性,只是个狐媚猿攀的小人,不可入大品贤人杰士之列。
他的文学作品留给后世有《谏逐客书》,有人评价说他的《谏逐客书》语汇丰富,用意真挚,语势委婉,辞采丰富,文思横溢,笔义曲折,颇有文采,不愧是千古流传劝谏之上作,就鄙人才疏学浅之拙识,认为《谏逐客书》通篇充满了阿谀奉承之媚气,感觉他写的《谏》书,缺少他老师作品中竖起来的脊梁骨,寻遍整篇也没有让看客看到一句陈辞激昂浩然正气的语言。
他写《谏逐客书》时只是个客卿,正当他踌躇满志从容自得时,听说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谏言:从表面看各诸侯国来的说客是服务于秦国的人,其实都是为他们的君主来游说和离间秦国的,请批准把外来的客卿一律驱逐出境。
论李斯《谏逐客书》的论辩艺术
论李斯《谏逐客书》的论辩艺术《谏逐客书》是儒家思想家李斯在六国之乱时期留给后世的一部经典著作。
作为一部以谏封为主题的著作,《谏逐客书》被视为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论辩艺术。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采用的论辩手法,融合了阐述、论证、讨论、述论、穿插以及反问等多种形式,使他的论辩变得精彩丰富,极具辩证性,并层层深入,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得他谏言更具有针对性和深刻性,为今人提供了思考世事的良多见解。
《谏逐客书》的论辩艺术,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说理方式上。
李斯采用“比拟通反”的手法,在辩论中让事物相互联系,从所比之物中推测事实的真相,发掘问题的精髓,让他的推论更自然,更精准。
同时,他还在不同的问题中,同时使用了论证、讨论、穿插等多种手法,使得他的论辩更加生动,令人信服,更有说服力。
李斯在穿插论证中,运用了一种与传统逻辑推理有较大差异的方法,把具体的事实与普遍的规律联系在一起,使他的论辩具有深远的智慧,而他的反问也能让对方必须改变立场,改变观点。
此外,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历史广泛地运用了述论及其他多种写法,以表达其若干论点。
在这些述论中,李斯把实际历史例子和哲学道理结合起来,使他的推论变得有力,且辩证性更强。
此外,他还结合历史例子和道德规范,将普遍真理充分展示出来,并用哲学观点提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问题,以达到更加精准的分析。
李斯的《谏逐客书》以其传统的论辩艺术技巧,为后世留下了无可比拟的精髓。
他采用独特的说理方式,联系了实际历史例子和哲学道理,使他的推论变得有力,又能让对方必须改变观点,有效地把具体的事实与普遍的规律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他的论辩更具有针对性和深刻性,为今人提供了思考世事的良多见解,极具启发性。
通过研究李斯的论辩艺术,可以从中获取深刻而又得体的思想指导,更能更好地使用这种传统的辩论方式,从而探究事物的本质,并深入思考世间万物之美与罪恶。
《谏逐客书》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之我见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谏逐客书》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之我见姓名高永征教育层次大学本科学号051040352 省级电大陕西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宝鸡电大指导教师姚录岐教学点麟游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引论....................................................................................1—2 本论.......................................................................................2—7 李斯其人探微...........................................................................2—3 《谏逐客书》产生的历史背景 (3)《谏逐客书》的持论及论证……………………………………………………3—4 《谏逐客书》的思想内涵………………………………………………………4—5《谏逐客书》的现实意义...............................................................5—6 结论....................................................................................... 6—7 参考文献 (7)《谏逐客书》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之我见作者:高永征单位:麟游镇头中学电话:7964314【内容摘要】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填补了秦代文学的空白。
它高远的立意、恢宏的气势、雄辩的论证为历代文论家所赞赏。
而本文以史实与文本为依据,在对李斯身世及《谏逐客书》背景进行准确探讨的基础上,着重对这篇名作的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证,并提出了一些意义深远的启迪和思考【关键词】李斯《谏逐客书》思想内涵现实意义【Contents summary 】Li s i’s 《the discourage pursue a guest a book 》filled up the blank of Qin Dynasty literature.Its argument of[with] high and far purpose, generous vehemence, eloquence of speech is applauded by the in the past text ory houses.But this text with the historical fact and the text originally is basis, at to the life experience of Li si and 《the discourage pursue a guest a book 》the background carry on the foundation of with accurate study up, emphasize make to this of thought content and realistic meaning carried on more thorough research argum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meanings to inspire profoundly with thinking【Keyword 】Li si 《the discourage pursue a guest a book 》thought the content realistic meaning一、引论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代表篇目,然而在古今有关该文的众多赏析评论文章中,谈到的无一例外都是它在论证说理及语言文采方面的特色,对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其所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却少有论及。
谏逐客书李斯的人生启示
谏逐客书李斯的人生启示李斯的《谏逐客书》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启示:1. 勇于表达自我: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勇于向秦王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念,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不讳。
这告诉我们,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也应该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立场。
2. 善于倾听他人:李斯在书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他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考虑了其他人的想法。
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同样重要,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3. 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李斯在书中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也表现出了灵活变通的特点。
他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并没有死板地坚持某种固定的立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这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4. 珍惜人才:李斯在书中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得到了优秀的人才,国家才能够强盛。
这告诉我们,人才是任何组织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善用人才,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5.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李斯在书中展现了自己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这离不开他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
这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并取得成功。
6. 以德为先,以民为本:李斯在书中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他也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认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应该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
这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注重道德和公共利益,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谏逐客书》的启示作文
《谏逐客书》的启示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篇章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便是这样一颗耀眼的星。
说起这啊,那可真是让我感慨颇多。
想当年,秦王嬴政因为郑国渠事件,一怒之下要驱逐在秦国的客卿。
这可把李斯急坏了,他赶忙呈上这篇,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秦王收回成命。
咱先不说别的,就单说这李斯,那可真是有勇有谋。
他没有被秦王的怒火吓倒,反而冷静地分析局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在文中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从秦穆公任用由余、百里奚、蹇叔等客卿,到秦孝公重用商鞅,秦惠王采用张仪之计,秦昭王得到范雎,这些客卿都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斯通过这些例子,向秦王表明了一个道理:客卿对于秦国的发展至关重要,驱逐他们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我们班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
一开始,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是班里的“熟人”,大家彼此熟悉,配合也还算默契。
可是随着比赛的进行,我们遇到了一些难题,进展得并不顺利。
这时候,隔壁班的一位同学主动加入了我们。
一开始,组里有人不太乐意,觉得这是“外人”,不靠谱。
可没想到,这位同学知识面特别广,思维也很敏捷,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终,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小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这件事我就明白了,不能轻易地排斥“外来”的力量。
就像秦国,如果因为客卿不是秦国人就把他们赶走,那秦国可能就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或者有着不同的背景,就对他们抱有偏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说不定在关键时刻,他们就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再回到,李斯的文笔那叫一个厉害。
他的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人无法反驳。
而且他的语言很有感染力,能够引起秦王的共鸣。
他说“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话说得多有气势啊!意思就是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挑剔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做君王的不排斥民众,所以能彰显他的德行。
论李斯《谏逐客书》的论辩艺术
论李斯《谏逐客书》的论辩艺术“谏逐客书”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著作。
它是中国离官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李斯为主要作者,记录了他在汉魏初期担任离官时的文学作品。
该书以论辩艺术形式,传承了先秦思想,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李斯在《谏逐客书》一书中,利用其论辩的技艺,做出许多英明的策略,以有效地调节和平衡各种政治利益,促进了当时国家和谐平安的发展。
他们把论辩视为一种有效的智慧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在政治问题中做出正确的决定,促进国家进步,捍卫国家权力。
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谋士,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展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论辩艺术。
他采用了“三步法”,也就是“明、衷、定”,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把握正误,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种论辩艺术不仅被用于政治领域,而且还被许多学者用来探究和解决社会问题。
此外,论辩艺术在《谏逐客书》中还起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它在社会上的存在可以被视为一种礼仪,通过论辩,双方可以深入地探讨某一问题,彼此尊重,在对话中不断地寻求最终的解决方案,从而增加双方的相互了解,创造和谐的社会关系。
论辩艺术在《谏逐客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建立和国家稳定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可以说,论辩艺术的发展不仅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谏逐客书”中可以看出,论辩技巧可以帮助政府决策者合理地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秩序和国际国内问题的和谐解决。
因此,论辩艺术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理智地解决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李斯在《谏逐客书》一书中运用他的论辩艺术,做出英明的政策策略,促进了国家的和谐和平发展,为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国际共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伟大的论辩艺术仍然被用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帮助我们理智地解决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发展。
《谏逐客书》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
《谏逐客书》读后感《谏逐客书》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谏逐客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谏逐客书》读后感篇1《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的一本奏书。
李斯在其中写道逐客的一些弊端,写这本《谏逐客书》的目的也就是劝阻秦王不要驱逐客人。
秦王,就是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始皇。
“客”,一是指来访客人,二是指的当时在秦国参政议政的外来官员。
《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驱逐客人的一些弊端,并且从许多方面来分析,得出这个结论。
《谏逐客书》是一篇论述文,其中心论点是“谏逐客”,即说服秦王不驱逐客人,或者是说驱逐客人是错误的。
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可以概括如下:第一,提出总论点,“逐客”是错误的。
第二,通过叙述四大历史时期的秦国各位君王对于来客的态度,以及来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来说明问题。
第三,通过对秦王最喜爱的珍品,美女,音乐等大量事物的陈述,用对比说法说明唯独用人上排斥外来是错误的。
第四,利用隐喻的手法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纳客能够无往而不胜,逐客是削弱了自己,强大了敌人。
第五,总结全文,得出“逐客必将灭亡”的结论。
《谏逐客书》读后感篇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诚如斯言,李斯贵为一朝宰相,素有雅量,无嫉妒贤才的小肚鸡肠,反倒是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实在是令人钦佩。
文章开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一语中的,接着又旁征博引,谈到秦穆公遍求贤士而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新法而实现国富民安的愿景,秦惠王采纳张仪计策席卷九夷各部,让其它六国对秦国俯首称臣……这一系列接纳客卿的事例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危害,反倒是亲近贤臣让秦国更加强大。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虽非本国人,但愿效忠该国皇帝,也该得到重用。
李斯 《谏逐客书》 赏析
李斯《谏逐客书》赏析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部史诗性的历史文献,本书记录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李斯的思想议论和政治观点,以及他大胆的政治改革措施。
《谏逐客书》记录了李斯关于思想议论和政治改革的思想历史,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书中重要议论了李斯有关政治、宪政、经济等方面的思想和理念;第二,书中论述了李斯在政治改革方面的实践,包括财政与税制改革,军队社会改革,教育政策等;第三,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谏言和批评机制,以及李斯在改革中的贡献。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历史上被广泛引用的一部文献,它作为一部历史文献,突出表现出李斯的政治思想的子虚乌有,且在他的政治思想中显现出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在思想理论和政治改革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有效的建议。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出了“均治之行”以理、以法、以正、以义地治理国家,旨在将统治之权放任于公众。
根据他的建议,应当建立非宗族的行政长官,以更公正的方式实行政治改革,以弥补门派争霸的弊端。
同时,他还提出了“去贪”的改革措施,他认为消除贪污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推动公众繁荣的重要因素。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还提出了军队社会改革,认为,要克服军队内部浪费和腐朽的状况,应当实行“改为义军”的改革措施,实现军队的精简和改革,以保障国家的根本安全。
此外,他还在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认为应当建立一所针对政治和经济的国学院,以培养精英人才,从而为政治改革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李斯的《谏逐客书》对当时的政治改革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他引领了一场旨在改变中国古代政治的新思潮,强调以公正而合理的方式统治国家,并以此来推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他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并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谏逐客书》作为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李斯留给人类的思想宝贵遗产,是一部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中记载了李斯深刻的政治和社会理论,以及他大胆的政治改革措施,对于我们追求民主的理念具有示范性的意义,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状况,对于今天和未来的统治者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赏识和思考。
转危为安,历史意义重大--读李斯《谏逐客书》
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专栏2021.01荀子在楚国只当了个兰陵小官,他的“礼”“法”思想没有得到实施。
但他的两个学生李斯和韩非,还有武将蒙恬,身处秦统一前后,具有天然“后发优势”,得以把他的理想发扬光大,付诸实践。
韩非把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政治、军事、历史复杂、丰富、分散、无序的成败得失经验,进行了系统化的概括,按荀子的性恶论凝聚为政治上的法治思想。
韩非感到日益严重的危机,几次上书韩王,不能用,乃作《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秦王看了《孤愤》《五蠹》等作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然而历史没有给韩非施展才能的机会,却给了李斯将法治思想付诸实践的权力,对内剥夺宗族特权,对外武力兼并。
李斯的实践也曾遇到一次重大的危机,差一点被秦始皇驱逐出境,几乎和韩非一样要留下终生遗憾了。
在那狂澜既倒之时,他拼死一搏,在被逐途中写了一篇震古烁今的文章《谏逐客书》,挽救了危机,使他的法治主张得以付诸实现,辅佐秦始皇结束了数百年的血腥混战,在统一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功勋。
一此文见于《史记·李斯列传》,《谏逐客书》的标题是后人所加,《昭明文选》题作《上书秦始皇》,将之归入“书”这种文体。
《文心雕龙·书记》云:“战国以前,君臣同书。
”臣下上书,和一般的书面交往一样称“书”。
“秦、汉立仪,始有表、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读李斯《谏逐客书》有感
近日余偶读网路书籍,看到李斯的《谏逐客书》,虽然此文早已在学生时代读过多次,但工作多年后再重读,不免感触良多,现特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
秦能够统一天下在于能够善用天下之人和天下之器,其中也出现过不和谐的声音,然后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就能使秦王收回成命,从而改变历史进程,同时也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这样的辩才确实令人钦佩。
今天国家正在提倡全国努力共同实现中国梦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诸于本国人,外国人之争;本地人,外地人之争;城市人,乡村人之争;东部人,西部人之争,科班与非科班之争,大圈子与小圈子之争等等不胜枚举,这一系列的毫无意义的人为区隔严重阻碍了人才的自由竞争,阻碍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也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试想想,我们的古人尚且能够知道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有用于国家的人,便是唯才是举,而今难道我们拥有高度文明的现代人做不到:人不分肤色,种族,国籍,物不分品牌,出产地,只要是利国利民,便皆能为我国所用。
是到了彻底抛弃那些落后且有害的阻碍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错误思想和思潮的时候了,我想这也是我重读李斯的《谏逐客书》的最大感想,不知诸位是否有同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