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系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3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地理必修3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地理必修3》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地理3(必修)》编写说明陆军吴海涛一、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以区域研究为基础的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古老且实用性强的研究领域之一。

除区域地理外,地理学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是以区域研究为基础,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区域研究。

故可以认为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学习地理环境各要素,而是要落实在区域之上,落实在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不同模式之上,落实在人类对不同地区合理开发利用之上。

因此,作为高中地理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之一,本模块侧重区域地理的研究领域,立足于模块一自然地理、模块二人文地理的基础,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与义务教育新课标区域地理教材的衔接和对现行高中教材的继承正在实验过程中的义教新课标教材(七、八年级共四册),是以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为主体。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区域差异,接触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而高中地理教学显然应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上去认识区域。

因此,本册教材也着意从纵深加大区域地理信息量的强度、探究的难度和思维的力度。

根据2002年4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作为选修的内容在教材中得以呈现。

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无疑为今天区域地理成为高中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作好了铺垫。

因此,本册教材也充分继承了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许多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本册教材共5章10节。

以区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本着由自然至经济、由区域内至区域间的学习思路设计知识结构,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依次分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

全书内容结构示意四、内容编排特色1.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全书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组织教材,除第一章外,其他章的各节内容都冠以“以XX区域为案例”的副标题。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
读出每个箭头的含义,说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1.贫困会引起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 力,还使得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育子女以 保证老有所养,因此,贫困意味着人口的增加。2. 人口增加使人均资源减少,人均收入减少,导致 愈加贫困,为满足其最基本的需求,不得不将森 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产量,对资源、环境的 压力增大,必然造成环境恶化。3.受贫困困扰的人 们,当前的生存需要压倒了长远的环境保护,同 时,由于贫困导致教育落后和环境意识薄弱,并 最终导致环境恶化。4.环境的退化,使得人们的生 存条件恶化,土地的生产力也随之下降。
▲教材探究之处 中图版和人教版教材都将人地关系思 想的历史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 人教版划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 明时期和工业革命以来三个阶段; 中图版划分为:史前文明、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三个阶段。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划分为: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谋求人地协调四个阶段, 能更全面地演变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本条“标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的可持 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具体 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 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如下: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人地关系思想 演变的历史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 主要环境问题; 3.并根据人类与环境的相关关系,归 纳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4.根据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土地 沙化等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因,以及在 不同地域的表现。
▲教材上的图、案例和活动能落实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XX市XXX学院计算机教育研训部XXXX年X月1参加培训教师对培训的要求2新课程标准课改背景课改目标义务教育课程设计及比例综合实践活动课新课标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结构如何描述课程标准教师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观学习方式的变化新课程评价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发展与反思网上课程的发展前景3课改背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课改背景和动因:1.92年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试用),时隔几年,是否必要进行如此而已大规模的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工业经济知识经济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

这样的人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3.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生产方式的变革可以促成国爱的非常规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起奠基作用。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由教师探讨完成)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4课改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次课改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意识,有利于儿童开阔视野、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距,而且,开设英语课,也符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异国语言和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和突出的模仿能力;●他们年龄小,心理负担轻,乐于出口,不怕出错;●他们有较强的表现和参与的欲望;●他们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外语学习。

所以,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很有必要。

那么,如何定位小学英语教学呢?小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小学英语课程是要面向全体的课程,着眼于全人的教育和发展,通过小学英语课程,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态度,初步的语感和文化意识,以及初步的语言交流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和良好世界观的形成。

尽管英语课程的开设依据了孩子年龄和心理的特征。

但是,孩子学英语也有他们的劣势----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且,他们不喜欢机械、单调的重复,对于背语音、背语法的规则不会感兴趣。

学生学习英语所表现出的这些劣势,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学的定位要遵循以下规律和原则。

遵循的原则:●在教学目标上,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

●在课堂实施上,重环境,重频率,重效率。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

●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流能力。

●在教学评价上,重态度,重参与,重努力程度,重交流能力。

那么,《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上是如何设计的呢?从小学到高中一共设定了9级目标。

在小学阶段,有一级、二级两级目标。

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一级目标是在小学三、四年级完成,小学五、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也就是说,二级目标是小学毕业,学生在英语上应达到的要求。

当然,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予以适当调整。

教育基础和师资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和学校,可以适当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堂目标的要求;英语教育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如从1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或学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相应学段级别的要求,也就是说,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超过二级要求。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初探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初探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初探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具有指导作用,课程性质、理念渗透于教材中;教材则是对课程的目标反映与体现。

作为教学规范用书,教材对教学的作用不言自明。

在课标和教材的制约下,教学并非毫无能动性,而是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并且,教学实践经验也会对制定课程标准和修改教材产生反馈作用。

一、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在对三者关系进行探究之前,笔者将分别界说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三个概念,借此明确本文论述概念之范畴。

课程标准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按教学科目编制,反映某一门学科性质、特点、任务、内容及其实施的特殊方法论要求。

教材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社会实践需要而编写的材料,主要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等。

本文涉及到教材概念,只指教材中的教科书,是狭义教材概念。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品性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依据三者概念,笔者将三者关系以图表方式表示如下:图1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图由图可知,课程标准建立在对社会、学科知识、学生三者研究基础上。

对三者进行研究,能够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该学科已有的知识框架体系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规律等。

经过多方研究而制定的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教学目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因此,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教材对教学目标具体化,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具有经典性和时代性。

它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的主要资源和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课标与教材内容对照

课标与教材内容对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 对应教材内容 一、成长中的我 中考所占分值:20%(一)认识自我1.1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4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一 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

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6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1 笑迎新生活2-3自我新期待2-2欢快的青春节拍 3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4-1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4-2为坚强喝采2-3自我新期待(二)自尊自强 。

2.1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2.3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4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5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 2-1珍爱生命2-1珍爱生命8-1珍惜无价的自尊 8-2扬起自信的风帆 9 做自立自强的人 16 责任与角色同在 34-6未来道路我选择 16 责任与角色同在 34-6未来道路我选择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三)学法用法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关系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关系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关系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文件,它们之间有着
密切的关系。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计划和指导,是教师在备课过程
中所遵循的框架;而课程标准则是教育部门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规定
了课程设置的内容、目标和要求。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学大纲
和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学大纲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目
标和要求,而教学大纲是在此基础上具体落实的产物。

教学大纲中包
含了课程的具体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具体
规定,它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具体操作指南。

其次,教学大纲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

教学大纲中规定了课程的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每堂课的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备课和授课。

通过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可以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再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关系。

教学大纲是在
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课程
标准的要求,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学大纲也可以反馈到
课程标准中,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总结,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标准,促
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它们共同构成了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
了有力支持和指导,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学校和教
师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时,应充分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高中地理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对比——以人教版、中图版《地理1》为例

高中地理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对比——以人教版、中图版《地理1》为例

地理课程标准贯穿教材编写、审核与使用的全过程,是地理教材内容选择、课程实施、教学方式变革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关系着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情况等,是影响课程标准落实的首要因素。

但目前,国内对地理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较少,且以质性分析为主,缺乏数据证据,说服力不足。

本文基于SEC一致性分析模式,研究人教版、中图版《地理1》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反映课程标准在教材中的落实程度,以期为地理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1.波特一致性分析模型本研究采用SEC一致性分析范式,能够避免传统教材内容分析法的缺陷。

这种分析范式的基本框架是一个二维矩阵,即从内容匹配和认知水平匹配两个维度来检验两个研究对象之间的一致性水平,适用于教材、试卷、教师课堂教学、课程标准等任意两者间的一致性测量。

[1][2]本研究基于SEC一致性分析模型,分别将课程标准中《地理1》的内容要求和人教版、中图版《地理1》教师用书的教学目标编码到“内容主题×认知水平”的二维矩阵中,但课程标准和教材矩阵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较,因此先将其转换成总和为1的比值,然后通过波特一致性公式计算出一致性系数,其公式如下。

公式中P表示一致性系数,又称为波特系数;n表示矩阵中的单元格总数目;i表示其中一个特定的单元格,其数值为1到n;X i 和Y i 分别表示两个矩阵中第i个单元格对应的数值。

每个表格中行和列的小计可以反映内容领域和认知水平的重点分布情况,从而提供了表现两个表格之间差异的有效信息。

[3]波特系数P的值在0-1之间,P值越大,表示两者之间的一致性越高。

2.研究样本本研究选取2019年出版的人教版《地理1》和中图版《地理1》两本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和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研究。

二、研究过程1.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的维度划分结合课程标准与两版《地理1》的章节结构和主要知识,把《地理1》内容主题划分为以下六个维度:地球科学、大气、水、地貌、植被与土壤、其他,其他包括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际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为例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系

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系
教材内容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系统编排,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等。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学科 知识。
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进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 求。
课标概述
课标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 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规定 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要 求和评价标准。
教材内容应体现课标的目标要求, 确保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预期
的学习成果。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应与课标 中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相符合,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教材中的练习和活动设计应与课 标中的技能要求相匹配,以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材内容应全面覆盖课标所要 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保学 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
力。
教材内容要紧密围绕课标展开,符合课 教材编写者要根据课标要求,合理安排
标规定的学科逻辑和知识体系,不得随 教材章节和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
意删减或更改课标内容。
系统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
发展特点,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03 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 系分析
教材内容与课标目标的对应关系
研究如何将实际教学与课标要求更好地对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 关注教师素质和教学设施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相符合,能够全面
覆盖课标的知识点,并有所拓展。
02
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在对比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教材之间的质量存在差异,有些教材内容

部编(统编)版语文 三上第八 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统编)版语文 三上第八 单元教材解读

朗读、跟读、
理解、
司马光》跟读、
背诵
背诵
背诵
确定教材和课标的对应关系,分解内容标准
对应 关系
行为条件
行为 程度
课标
4
教材 在默读中
课标 在阅读中
5
教材 在阅读中
课标 在阅读中
6
教材 在阅读中
7
课标
在写作中
教材
在写作中
8
课标
在交谈中
教材
在交谈中
初步 初步
初步
清楚 清楚 习惯
行为表现
行为动词
提出疑问
中心词(核心概念)
教材编排
教材编排
教学时,注意教材要求的学习程度 和水平,以检测和评价学生是否会用, 能用到哪一程度,最终学有所得。
二、“五步法”定标
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分析教材,明确学习结果 第二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程度 第四步: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综合呈现教学目标
3、在阅读中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 人物心情的变化。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难点)
4、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5、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 追问。
6、能够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 使用标点符号。和同学交流,修改习作。
“五步法”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分析教材,明确学习结果 (确定做什么)
分解内容标准
第二学段目标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 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 摹正楷字帖。

高中地理课标、考纲、教材的关系

高中地理课标、考纲、教材的关系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 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2015年考试大纲(地理课标版) Ⅱ考试内容: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普 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 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 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 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内 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章节
内容标准
第一节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 解释其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地域

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第二节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
不同等级城市的 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服务功能
第三节 城市化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 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课程标准与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的对应关系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章节
内容标准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 业地域类型
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 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
第三节
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 业地域类型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与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的对应关系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 段。
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 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 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核心能力培养与“能力立意”协调统一的关 系

在教研员点评中对教材的熟悉对课标的理解

在教研员点评中对教材的熟悉对课标的理解

教研员对教材的熟悉对课标的理解一、概述教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熟悉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而课标则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规定,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研员对教材的熟悉对课标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的熟悉1.对教材内容的熟悉教研员应该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每一章节的内容和重点,搞清楚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指导老师进行教学。

教研员还应该掌握教材的整体架构和教学安排,了解教材与课标的对应关系,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课标要求。

2.对教材编写原则的理解教研员需要了解教材编写的原则和要求,搞清楚教材编写的目的和定位,理解教材编写的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老师进行教学活动。

教研员还应该对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教学辅助工具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教学。

3.对教材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教研员应该关注教材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反馈到教材编写中,不断改进教材,使其更贴近教学实践,更适合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三、课标的理解1.对课标内容的熟悉教研员需要熟悉课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理解课标包含的各个方面的要求,确保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符合课标规定。

2.对课标精神的把握除了熟悉课标的具体内容,教研员还应该把握课标的精神,理解课标的宗旨和目标,确保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满足课标的要求,更能够达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3.对课标解读的把握教研员需要对课标进行解读和分析,理解课标的内涵和含义,明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供准确的指导。

四、结论教研员对教材的熟悉对课标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和编写原则,把握课标的内容和精神,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活动符合课标要求。

希望广大教研员能够加强对教材和课标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证明的依据(课标与教材对照汇总)

证明的依据(课标与教材对照汇总)

考试中哪些定理可以作为证明命题的依据(新课标与新教材中证明依据的对比研究)证明需要做到两点:第一,出发点正确;第二,推理过程正确。

在出发点正确的前提下,“证明要合乎逻辑”,即由因得果必须有依据。

在“图形与几何”中,证明的依据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列出的“基本事实”和定义、定理、推论、性质等。

不要求运用有关圆、相似形的定理证明其他命题。

考试(特别像“中考”这样的考试)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必须有明确的规定,才能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任意增加定理并允许在考试中直接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他命题,就无法保证考试评价的公平性。

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课程内容中的选学内容(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不得列入考查(考试)范围。

●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教材中还有:连接直线外一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掌握基本事实: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之,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掌握基本事实(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教材中有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中还有: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018年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标解读

2018年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标解读

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
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
7 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2021/8/6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 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 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 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 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 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 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 移。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 道元朝的统一。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 图。
●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生活 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8
2021/8/6
二、2015七年级历史下册历史课程标准
9
2021/8/6
隋唐时期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
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
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
谢谢!
14
2021/8/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能力、素质培养,使学生较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论体系,准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知识要点,具有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能够运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分析和案例分析,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联,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体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感知小学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体会小学语文情智兼融的特点,增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信心和乐趣。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较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论体系,准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知识要点,具有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课程名称(中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名称(英文)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xtbook Research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课程代码08120092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考核形式考试总学分(学时/周)2(2学时/周)理论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实践或实验学分(学时/周)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后续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适应范围小学教育专业面向专业小学教育开课学期4开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课程负责人课程网址无制定人审定人目标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分析和案例分析,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联,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目标3:体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感知小学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体会小学语文情智兼融的特点,增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信心和乐趣。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案例--城市噪声
去年夏天开始,广州市第23中学的师生就 受到建筑工地噪声的严重侵扰——与学校一 墙之隔的地方正在建造一座商业大厦,每天 打桩机、刨土机、电钻、切割机的声音不绝 于耳,工地噪声日日“轰炸”不停,使该校 一教学楼上的12个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 响。为了对学生负责,教室里的老师则要费 力地将声音提到最高与外面的噪声“抗衡”。 有的老师们不得不用录音机接上麦克风为学 生们讲课。润喉茶也成了老师的常备之物。 工地一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总体工程要到 2004年3月3日才完工。
1.本条“标准” 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 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当前人类 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 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对学生分析材料并 从中归纳出结论这种能力的训练。 2.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如下: 能说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和资源危机等人类 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地域差异; 能根据有关资料,对自己了解的环境问题的表 现进行简单归类。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人地关系思想 演变的历史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 主要环境问题; 3.并根据人类与环境的相关关系,归 纳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4.根据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土地 沙化等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因,以及在 不同地域的表现。
三、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对应情况分析
1.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
▲本部分内容是教材的最后一章,是对人地
关系发展的一个全面阐述。
▲本章内容以“环境与发展”为线索,讲述人
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必须了解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对人地关系及 环境问题有科学的认识,才能够促进环境问题 的改善,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学必修课程学习 中,学生没有学习过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对他们讨论合成氨的 化学平衡问题带来困 难。给出“知识支持” 是为了弥补这一知识, 帮助学生分析反应条 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 把握好内容的深广度, 不宜再扩展加深。
探究合成氨的最佳条件, 教材中采用了“提出问 题→理论分析→提出新 问题→综合实际因素发 展方向”的编写思路, 意图是以问题驱动学生 的探究活动。 设臵“交流研讨”的意图 是把理论应用于实际时 产生的问题提交给学生, 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方法导引”是为学生探 究生产中合成氨的条件 提供方法支持。
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课外活动,课内交流为主
以学生的课内探究活动为主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活动
以教师的启发讲授为主
以教师的资料介绍为主
教材各主题分析
空气是学生最熟悉的自然 资源,他们知道空气对人 类生活的重要意义;通过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必 修)的学习,对空气主要 成分氧、氮、稀有气体的 化学性质和关于氧、氮化 合物也有一定基础知识。 但是,他们很少想到空气 还是制取对工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国 防等都很重要的产品—合 成氨、硝酸、稀有气体等 的不可代替的宝贵资源。
合成氨原料构成在合成氨 技术发展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位臵,获得大量廉 价的氢气是实现合成氨 的关键。在教学中,应 该使学生认识获取大量 廉价原料气的重要意义, 教师可指导学生查阅资 料进行交流。 设臵“交流研讨”目的是 使学生了解获取合成氨 所需氢气的途径和方法, 引导他们思考选择原料 路线应综合考虑哪些因 素。
主题六课题3
主题2
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对应关系
主题三课题2、3; 主题六课题1 主题三课题2、3; 主题四课题2; 主题六课题1
内容标准 1. 讨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 料的要求,认识化学对材料科学 发展的促进作用。 2. 举例说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 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 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 有关的生产原理。
通过“联想质疑”使学生认 识到工业生产首先要考虑 到生产成本问题。氯碱工 业是以价廉易得、资源丰 富的食盐为原料生产氯气 和烧碱的。 “观察思考”时要引导学生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 从实验现象出发,深入思 考电解食盐水时溶液中发 生的变化。
本课题将氯碱生产的基本 装臵——电解槽作为核 心内容之一,从电解槽 的技术问题入手,重点 介绍新近发展的离子膜 电解槽及其相应的电解 方法,使学生在了解电 解应用的同时,体验科 学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 用。 关于离子膜电解槽的有关内 容,可以抓住“在离子 膜电解槽中,离子膜是 如何分隔开氯气与氢气 和氢氧化钠溶液并保证 电解反应正常进行的” 这一核心内容,组织学 生进行想象和讨论。
这一课题是基于以下 两点考虑。其一,氨 碱法是借助氨制成氨 盐水,氨盐水再与二 氧化碳反应制得碳酸 氢钠,由碳酸氢钠制 得纯碱。这是利用了 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差 异,通过复分解反应 制取一种盐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基础化学 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 应用,有利于培养学 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 能力。
其二,纯碱工业发展较早 至今依然是重要的基础化 学工业之一。在化学工业 发展史上,侯氏制碱法的 创立是技术继承与创新的 一个典范。通过历史,人 物,事件介绍了索尔维制 碱的原理和工艺;介绍了侯 德榜在索尔维制碱法的基 础上对纯碱制造技术的创 新;分析了推动制碱技术 创新发展的因素,这样的 学习有助于高中学生体会 化学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历 史环境相互作用,并学习侯 德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材实施建议:
一、深入领会课标精神,钻研教材内容
1. 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 关注教材中的三条内容线索:生产和技术问题线 索;技术知识线索;化学知识线索。 3. 注意把握知识内容教学的深广度,关注与其他模 块的区别与联系。
二、运用各方面教育资源,使用多样化的教 学方式,开展多种类型的学生活动 三、关注化学与技术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发展性
海水淡化与 一、海水淡化 现代水处理 二、纯水的制造 技术 三、水污染和污水处理 一、氯碱生产的核心技术—电解 氯碱生产 二、氯碱生产的基本装置—电解槽 三、氯碱工业产品 一、索尔维制碱法 纯碱制造技 二、侯德榜的创新—侯氏制碱法 术的发展 三、推动纯碱制造技术发展的因素
课时分配建议

1
2 氯碱生产
海水是一种最丰富的 液态地球资源,对人 类可持续发展意义重 大。海水的开发和综 合利用是当代世界最 受关注的课题之一。 在化学1(必修)学生 已学有关海水组成及 其综合利用知识的基 础之上,本主题着重 向学生介绍海水淡化 与用海盐制纯碱与氯 碱方面的内容。
(表二)
主 题
课题
课题下标题
海水 资源
工业 制碱
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从“化 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制 造、应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三个 方面对《化学与技术》模块提出具体要求。 在本模块编写中,认真体会和遵循课标要 求,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优化并 做好各部分内容的协调与配臵,建立起教 材内容结构和内涵清晰的体系。
把氯碱工业产品作为本课题 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与其 他课题的不同之处。主要 意图是:第一,电解食盐 水同时生产出烧碱、氯气 和氢气三种产品,这就出 现了烧碱与氯气产量的互 相制约。这一特点为学生 又打开了一个认识化工生 产的新视角,即市场需求 与产品间相互推动制约的 关系。第二,本课题力求 给出一个从资源(原料)— —原理——方法——产品 这样一个比较全面反映氯 碱生产的线索,使学生学 会从整体的观点认识化工 生产,这将有益于提高他 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建议

1
2

教学时间
1课时
3课时
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离
氨的工业合成
3
氨氧化法制硝酸 总计
2课时 6课时
本课题以空气的分离方 法为核心。讨论现今常 用的三种分离空气的方 法时,首先围绕着如何 将空气中各组分分离开 这一核心问题来介绍深 冷分离方法,将其中的 重要内容分解为两个问 题,即怎样使空气液化 以及如何将液化后空气 中的各组分分离开。然 后从“根据分离的目的 和要求不同选择适合的 分离方法”这一原则出 发,介绍了更为经济和 简便的变压吸附分离方 法以及新型分离技术— —膜分离。
1. 教师需要补充自己不熟悉的知识。 2. 关注相应的技术的发展动态。 3. 对于本模块教材中的内容,不需要全部由教师讲授 。
根据不同类型的课题内容,多样 化的教学方式
主要有三种类型的课题:
以学习核心化学知识为主的课题如氨的工业合成 以了解生产常识性内容为主的课题如空气分离 两种内容比较均衡的课题氯碱生产

教学时间
2课时
2课时
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总计
3
2课时 6课时
课题1引导学生认 识海水淡化的技术, 了解纯水制造的技 术以及水污染及其 处理的相关技术等 问题。水处理技术 实际上是课题《空 气的分离》中介绍 的分离技术的拓展, 希望学生能够对分 离技术有进一步的 认识。
有关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 式转化的知识是学生在高 中阶段学习的知识。在化 学2(必修)课程的学习中 学生已经了解了原电池的 工作原理,知道了化学能 是如何转变成电能的,但 是有关电能转化为化学 能——电解的知识教材没 有涉及,学生还不了解。 而氯碱生产是电解的实例, 以点带面,突显电解的应 用价值,使学生了解电解 原理和电解的应用,进而 认识到电解是一种重要的 生产技术。
主题1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对应关系 主题四课题2、3 主题一课题2、3; 主题二课题2、3; 主题三、四、五 主题二课题2、3; 主题六课题3
内容标准 1. 通过调查讨论煤、石油和天 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最新进展。 2. 了解我国基本化工的生产资 源、基本化工产品的主要种类 和发展概况。 3. 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认识 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 的作用。 4. 以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为例, 认识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 合利用的作用,讨论其可能的 途径。
“联想质疑”从氨的重要 应用和空气中氮气资源 的利用出发,引入本课 题,目的在于使学生认 识到合成氨工业的重要 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 行学习。 设臵“交流研讨”的目 的是为学生探究合成氨 的条件提供事实依据, 引导学生能根据数据事 实,从化学反应速率和 化学平衡两个角度探讨 合成氨反应的条件。
本主题所含的几种重要的分离技术,氨的 合成、氨氧化制硝酸及其尾气的治理技 术,在技术创新和现代化工技术中都是 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后续各 主题的学习,特别是对化学平衡与反应 速率理论的应用,催化合成,精馏、吸 附分离等技术的学习,以及资源的综合 合理利用、环境保护意识的培育都是良 好的开端。
因此,将空气资源及其分离和经化学 加工生产的重要产品作为第一主题, 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 应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 对现代化工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形成第一印象。
(表一)
主 题 课题 课题下标题
一、如何将空气中的各组分分离 开—深冷分离 空气分离 二、怎样获得富氧空气—变压吸附 分离 空气 三、空气分离的新技术—膜分离 资源 一、探索合成氨的最佳条件 氨的工 氨的 业合成 二、如何获得大量廉价的原料气 合成 三、怎样利用未转化的氮气和氢气 一、如何获得一氧化氮 氨氧化法 二、选择吸收二氧化氮的条件 制硝酸 三、探索净化尾气的途径
3. 举例说明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 主题二课题3 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4. 收集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 主题三课题2; 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认识新材 主题六课题1 料的发展方向。
主题3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内容标准 对应关系 1. 知道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主题二课题1 2. 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 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 主题一课题2 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 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 通过实例了解精细化工产品 的生产特点,知道精细化工在 主题六课题1、2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 通过典型事例了解化学肥料、 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莠 主题六课题3 剂及其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