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治的新进展第二部分(治疗篇)
高血压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学习ppt
7
第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
血 压测量 (Xue)
水银柱式血压(Ya)计
1896年意大利Riva-Rocci发明 与柯氏音听诊法一起,组成了目前临床 测量血压的标准方法 原理为重力作用,准确便于调整
8
第八页,共一百一十五页。
血压 测量 (Ya)
气压表式血压计
轻便,容易携带 机械装置易于老化,常难以保证读数正确 通常读数偏低
准确,技术要求高 有一定的创伤,病人往往不易接受,不宜广泛使用 仅在特殊情(Qing)况下使用
6
第六页,共一百一十五页。
血压 测量 (Ya)
诊所偶测血压 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 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 最好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Yin)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 自测血压
获取舒张压读数后,继续恒定速率放气20mmHg,然后快速放 15
气至零。如需进行第二次读数,充气应间隔(Ge)2分钟
第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五页。
血压(Ya)测量规范
读取血压值的要点:
血压数值应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
如水银面在二个刻度之间,读数应取较 上一刻度值
眼睛应与水银柱凸面的顶端相平行
血压单位用毫米汞柱(mmHg)
17
第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五页。
血压测(Ce)量规范
有时在柯氏音第1期与第2期之间出现较长的听诊间歇,可能 造成收缩压读数偏低,应注意应达到最大充气水平
首先听到的连续两个规(Gui)律的声音为收缩压
测压前不要询问患者以前的血压水平,防止惯性判断。
听诊器胸件按压的压力应适中
读取血压值时应注意避免人为的趋向性干扰,如末位数值偏好性、 系统误差等
进行(Xing)性疾病。
高血压诊疗现状及进展
高血压诊疗现状及进展发布时间:2021-05-12T12:53:54.7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作者:王南晔牛红丽[导读] 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增高,除引起患者出现高血压相关临床症状外,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心脏、脑血管、肾脏、眼底等重要脏器的靶器官损害。
王南晔牛红丽中国人民大学医院北京海淀区 100086 [摘要]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增高,除引起患者出现高血压相关临床症状外,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心脏、脑血管、肾脏、眼底等重要脏器的靶器官损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
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也增加了国民经济的负担。
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增加高血压治疗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这一任务显得尤为迫切和紧要。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指南;药物治疗一、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整显示,中国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达标率了分别为30.2%、24.7%、6.1%[1]。
较低的三率水平提示我们要加强人群高血压知识宣教,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水平。
经过10余年的努力,三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项 2012—2015 年的全国性高血压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 46.9%、40.7% 及 37.5%[2]。
三率的提高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及时诊治及并发症的控制。
中国心脏大会公布“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最新结果[3],研究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15岁及以上人群约50万人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0%,患病人数达2.435亿,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为41.4%,患病人数4.363 亿。
这一数据提醒我们,高血压防治任重而道远。
二、高血压指南的更新高血压指南是临床诊治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高血压的诊治和社区管理(二)
浙 江 临床 医 学 ,0 9 1( :4 . 2 0 ,16)6 1
杨江生等 应厢辛伐 他汀佐治 糖尿病 肾病 , 在降压 、 降糖 同时给予辛伐他汀治疗 , 临床结果显示 : 汀类 药物存在抗 氧 他 化作用 , 可减少糖尿病肾病尿微量 白蛋 白和尿蛋 白总量 , 降低 血浆内皮素 , 有效 提高 肾小球滤过率 , 具有 肾脏保护作用 , 从而 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杨维亮等{ 为他汀类药物具有肾脏 “ 认 保护作用 , 对缺血性心脏病 引起 的早期心肾综合征疗效较好 。
1 改 善胰 岛素 抵 抗 0
5 冼海涛 , 姚华 国 , 张媛莉. 他汀类药物对 脓毒 症一氧化氮合酶 的影
响 l_ 国热 带 医学 ,0 8 8 3 :8 . J中 1 2 0 ,( )4 7
[] 郑刚. 6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研 究新进展f1 J循证医学 ,0 8 8 5 :0 . . 2 0 ,( )3 1 [] 刘洁 , 7 石如玲 , 姜玲玲. 阿尔茨海默病 与他汀类 药物f. J 中国老年学 ]
( 收稿 日期 :09 1 — 8 2 0 —2 0 )
[] 张明, 2 姜达. 他汀类药物在抗肿瘤 中的研究进展【1 J. 防治研究 , 肿瘤
高血压的诊治和社 区管理( ) 二
李 健
( 天津市河北区 中山医院, 天津 3 0 4 ) 0 1 2
⑤血管 紧张素 Ⅱ受体拈抗剂 ( R ) A B: 近年推 出的血管紧张 素 Ⅱ受体 阻滞 剂在血流动力学上 的特性与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 ( C I较为接近 , A E) 降压作用与 A E 相似。常用药物有 CI
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我国心血管和高血压领域专家联合编写了这部《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该共识对高血压精准化诊疗的定义、精准化诊断、精准化治疗及精准化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介绍了实施高血压精准化治疗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精准医疗模式是指整合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与疾病本质,系统优化人类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的原理和实践,以高效、安全、经济的健康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健康医疗服务范式。
1、高血压精准化诊断1.1血压的精准测量准确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基石,不精准的设备和测量方法会对后续的治疗和评估产生重大的影响。
血压的测量包括中心动脉血压和外周动脉血压测量,而外周动脉血压测量方法又分为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测量。
诊室外血压测量包括动态血压测量(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家庭血压测量(home bloodpressure measurement,HBPM)。
目前诊室血压(office blood pressure,OBP)仍是高血压指南中诊断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无人值守的诊室血压测量(unattended 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接近家庭血压,已经在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interventiontrial,SPRINT)中得到应用。
1.2继发性高血压诊断继发性高血压是具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继发性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
因此对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鉴别是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重要内容。
继发性高血压筛查对象: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是高血压精准化筛查的第一步,如询问患者病程,特殊嗜好及睡眠状况等。
高龄高血压患者诊治新进展论文
浅析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诊治新进展【摘要】高龄患者一直在高血压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这些高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和器官敏感度已下降的情况,比其他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更难治疗,因此,对于高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业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高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领域出现了很多可喜的新进展,本文就是针对这些新进展进行介绍。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龄高血压患者死亡率高、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较多、易出现晨峰高血压现象和多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之后再从降压原则、降压目标、降压手段三方面进行高龄高血压患者治疗新进展方面的探讨。
在降压手段方面,分别针对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在药物选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了联合用药对于治疗高龄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高龄高血压;进展;高血压治疗1 高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1.1 死亡率高高龄高血压患者面临的最大治疗难题就是比其他年龄段更加高的死亡率。
老年人的器官本来就随着时间的增长在不断的老化,器官的功能也在衰退,而在次基础上如果患者又有高血压的话,就会加快其他器官的老化,因此其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机率要大于其他同龄人。
1.2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较多人在站立了2分钟之后,收缩压降低了25mmhg以上的现象就叫做体位性低血压。
在循环容量、血管系统这些方面中,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而老年人的心肺压力感受器等器官的敏感度已经随着年龄渐渐弱化,对于生理刺激的反应降低,因此,老年人很容易有体位性低血压。
1.3 晨峰高血压现象出现所谓晨峰高血压就是指医护工作人员上午测得血压的最高值和夜间的血压的平均值之差。
高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出现此类现象比较常见。
特别是老年单纯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常见。
如果出现该数值大于45mmhg 的情况,就是有异常,一些患者甚至出现75-85mmhg的情况。
1.4 多并发症调查表明,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高低一般与排泄尿微量白蛋白和肥厚的左心房有关。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识得到 了更新 , 循证 医学 已成为共识 。高血 压病不仅 是血液 动力学 异 常 疾病 , 且也 伴随 脂肪 、糖代 谢紊 乱和 心 、脑 、肾等靶 器 官的 不 而 良重塑 。 因此 治疗要在 有效控制 血压水 平的 同时 , 改善上述 诸代谢 紊 乱, 预防和逆 转靶器官的不 良重塑 , 这是 降低心血管并 发症的发生和病 死率的关键 。
2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2 1 初始 药物治疗 和药物联 合应用 . 2 1 1 初始 药物治疗 ..
原则上应 该根据 患者的情 况选择 不同的 药物 , 而不 强调一线 药物 的作用 , 坚持 以个体化 为治疗 准则 。W HO S 认 为任何一 类均可 作 IH 初 始药物 , 使用 顺序如 下 : 尿剂 、 0阻滞剂 、AC 、CC 利 EI B、 Ⅸ 阻滞剂 。美国 国家联合委 员会 (NC ) 告指 出 : J VI报 患者的 初始治 疗 , 如果 没有 用其他药物指征 , 应该选择利 尿剂或 阻滞 剂 , 因为大量随 机 对 照临 床试 验证 明 , 两种 药物 能够 显 著降 低患 者的 发病 率和 病死 这
率 。不 耐受 或无 效 时 , 使用 A CEI C CB、 。 阻滞 剂 。 再 、 【 2 1 2 长效 药物 ..
试 验(y t hn ) 洲老年收缩 期高血压 临床试 验(yt u) S sC ia与欧 S s r两项研 E 究得 出相似 的研究结 果 , 服用尼群 地平 2 ~3 a a后 , 对心血管 系统 具有 保护效 应 , 脑卒 中的发 生率较 对 照组 降低 4 %, 0 同时心 血管事件 、癌 症 及 出血 等 不 良反 应 没 有 明显 增 加 。 1999 年 国 际 高血 压 学 会 ( O S  ̄ 布的高血压治疗指 南指出对所有 高血 压各亚组患者钙拮 WH IH) 抗 剂均能有效 降压 , 且耐受性好 , 在老年高血 压病患者 中有预 防脑卒中 的益处 , 好使 用长效 钙拮 抗剂 而避 免使用 短效 制剂 。 最 2 24 血管 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 剂( E ) .. AC I ACE 具 有较 强的 降压作 用 , I 能逆转血 管壁 、心 脏的 不良重塑 , 恢 复其结 构和功 能 , 能改 善胰 岛素抵抗 , 并 对糖 、脂 肪等代 谢无不 良 作用 , 其抗 高血压机制 除减少血 管紧张素 Ⅱ 生成 , 慢缓激肽 降解 , 减 增 加前列 腺素合成 外 , 与血管 内皮功能恢 复 , 还 内皮舒张 因子(D ) E RF生 成增加 有关 。AC I E 能预 防或逆 转肾小球 基底膜的 糖化 , 有效地延缓 胰 岛素依赖 型糖尿病患者 , 特别是伴有 蛋白尿患者 肾脏病 变的进程 , 改 善患者 的预后 。C P P临 床试验提 示 AC I A P E 能有效降 低心力衰竭患 者 的病 残 率 和病 死 率 。 2 2 5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阻滞剂 .. 近 年推 出的血 管 紧张素 Ⅱ受 体阻滞 剂在 血液 动力学 上的 特性 与 AC I E 较为接近 , 但对心脏 与肾脏 的远 期益处是否 与 AC I E 相似 , 尚有 待于 更多 的临床 验证 , 类药物 较 之 AC I 优 点是 没有 咳嗽 副作 这 E 的
赵然尊:高血压管理新概念和新进展2015
其他任何一个疾病(包括高胆固醇和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危险 因素。
中国高血压相关的三大临床研究:
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 ①
降低血管炎症反应
② 改善内皮功能
③ ④
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 降压靶目标上调,强调平稳降压和远期获益并重
降压靶目标:无论低危或高危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
<140/90mmHg,糖尿病患者血压目标:<140/85mmHg。
平稳降压是远期心脑血管事件降低的降压根本原则;降压
事件发生率低等;2)与血压正常人群比较,WCH还具有:诊室外血压较高、更
易发生无症状左心室肥厚和易致新发糖尿病和持续性高血压等。
发生机制:1)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有关;2)存在RAAS激活;3)患者应
激反应与警觉反应有关。
心血管风险: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WCH的心血管风险表现为血糖调节异常、增
重视夜间高血压和血压晨峰: ①
②
③ ④ ① ②
③
正常血压呈杓型,夜间血压比白天降低约10%~20%;异常血压模式包括:非 杓型(夜间血压下降<10%)、深杓型(夜间下降>20%)和反杓型(夜间血压 无降低反升高)。 非杓型血压机制:可能与其他临床症状相关,如OAS、失眠、慢性肾衰、糖尿 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代谢综合征等。 风险: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神舟和血管等损害程度; 血压晨峰:与晨起(6-10点)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激活有关;易诱发心脑血管 事件,即“清晨危险”。 关注整体心血管风险: 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根据危险分层,决定何时开始药物治疗及靶目标:要求血压逐步达标(至少4 周),概括为“病程长,血管硬,达标时间长;病程短,血管软,达标时间 短”。血压达标是硬指标。 治疗其他合并危险因素同等重要:如调节血脂、控制血糖等。
2021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
2021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1 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陈鲁原李南方潘长玉许樟荣赵文华陈伟伟李舜伟孙宁玲严晓伟朱俊初少莉李小鹰唐新华姚崇华朱鼎良高润霖李新立王文游凯朱曼路顾东风林金秀王海燕袁洪诸骏仁黄峻刘力生王继光曾正陪祝之明蒋雄京刘梅林王拥军张维忠张新华孔灵芝马淑平王增武张宇清李勇米杰吴兆苏赵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春明洪昭光林善锬魏岗之张训陈兰英胡大一林曙光吴海英张运戴闺柱华琦刘国树吴可贵张廷杰戴玉华黄振文宁田海吴锡桂赵连友方圻霍勇戚文航吴印生冯建章纪宝华钱荣立向红丁盖铭英姜一农沈璐华谢晋湘高平进金宏义孙明徐成斌龚兰生雷正龙陶军杨天伦顾复生李广平汪道文杨艳敏管廷瑞李光伟王克安余国膺郭静萱李一石王兴宇张麟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 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21 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 3年实施方案,截至2021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2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高血压诊治进展
高血压诊治新进展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丁 超
流行病学 血压的准确测定 诊断分类的新信息和新概念 中国高血压的诊断分类 欧洲高血压的诊断分类特点 美国高血压的诊断分类特点 高血压的危险度分层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治疗原则 非药物治疗技术 药物治疗
体现原则:
干预措施前移 干预力度加强
JNC7特点
修订的依据:贯彻循证医学原则,特别最近ALLHAT、 ANBP2、EPHESUS等试验的成就,发现 从前120/80mmHg被视为相当健康的血压水平,但研 究发现,当高压超过115/75mmHg时,血液对血管 的撞击损害就开始增加。40~70岁的个体,从 115/75——185/115 mmHg范围内,收缩压升高20 mmHg或舒张压升高10 mmHg,CVD危险增高1倍。 55岁血压正常者在以后的生命过程中90%将发生高 血压。 门诊偶测血压升高对重要临床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注:收缩压和舒张压属于不同级别时,应取较高的级别分类
欧洲高血压的诊断分类特点
过去沿用WHO/ISH的标准,2003年 ESC/ESH首次制订欧洲指南,保留1999 年WHO/ISH标准的原貌,但将临界高 血压删掉了,使血压分类相对简单。
美国高血压的诊断分类特点
JNC: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全 国联合委员会(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1997年JNC6和1999年WHO/ISH基本相 同,但2003年推出的JNC7分类上更趋 于简单,且有如下特点:
高血压
三难治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
• 定义:是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应用利尿剂 合理搭配还是至少3种降压药物,仍不能将 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 • 一 导致难治性高血压的因素 (一)患者依从性差 (二)外源性影响 ①药物 口服激素 避孕药 可乐定 ②酗酒 高血脂 ③肥胖 高脂 ④高钠饮食 ⑤减压治疗方案不合理
2、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⑴降压治疗反应 ⑵危险因素 ⑶药物价格 ⑷意愿 ⑸其它药物与降压拮抗作用 3、联合用药 ①优点⑴机制不同 合用可以协同 ⑵小剂量合用降低不良反应 ⑶提高依从性 联合指同时服用2种药物以上达到降压目的
②目前最好组合有效和良好耐受性 ⑴利+ß⑵利+ACEI/ARB ⑶钙剂(二氢吡啶 ⑷钙+ACEI/ARB ⑸钙+利⑹a+β ③并发症治疗 ⑴糖尿病 ACEI+ARB ⑵心衰 ACEI+利 ⑶冠心病 ACEI+β /ARB
(三)心力衰竭
• ß +ACEI+利尿剂 • 小剂量开始 • 在无心衰时+ ß 存在心衰时用利尿
(四)糖尿病
• 2种以上降压 • ACEI+ARB 必要时加利尿剂 • 延缓肾病进展
(五)高血压危象处理
• 何为危象:包括高血压重症和高血压急症 • 高血压重症时虽然血压增高 200/100mmHg,但无上述重要器官迅速 恶化临床表现,无脑底改变,无严重鼻出 血、高血压停药后易反弹,一般不作为静 脉用药 • 高血压急症①加速型恶性高血压 收缩压》 140mmHg,伴有乳头水肿、出血、渗出、 头痛、呕吐、失眠、少尿、抽搐
(一)脑血管病
• 已有脑卒中患者,降压目的减少发生卒中,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不易耐受血压下降过快 过大 压力感受器减退,易发生直立性低血 压 降压原则 缓慢 平稳 不减少脑血流 选择ARB 长效 ACEI 、利尿 小剂量开始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 版)
七、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2)高血压伴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需积极控 制高血压,将血压降至< 130/80 mmHg,以 ACEI/ARB 联合β 受体阻滞剂和(或)利尿剂。如仍 有心力衰竭症状则需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经上 述联合治疗血压仍不能控制,需应用CCB,可选用氨 氯地平或非洛地平。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压正常或 较低的患者,应由常规降压治疗剂量的1/8 ~ 1/4 起始, 缓慢递增剂量,直至达到抗心力衰竭的目标剂量或患 者最大耐受剂量。
预防冠心病心室重构:ACEI 和ARB均可应用,ACEI 不耐受压合并ACS:推荐β 受体阻滞剂在发病24 小时内应用,至少应 I
A
用3 年以上;推荐ACEI 作为降压和改善预后的优先选择;不能耐
受ACEI 的患者优选ARB 进行降压和改善预后治疗。利尿剂可用于
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③ CCB + β 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
④单片复方制剂。
①和②是优先推荐的联合方案,单片复方制剂可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三种药物联合降压方案优选 RAAS 抑制剂+ CCB +利尿剂。
二、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 化
推荐建议
推荐等级 证据质量
高血压伴颈动脉增厚和斑块及冠状动脉斑块推荐使用 I
A
CCB
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尚无随机对照研究 “头对头”比较不同降压药物或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 心血管转归的影响。
七、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1)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射血分数保留的舒张功能 不全)患者,应积极控制高血压:血压控制目标均为 < 130/80 mmHg。原则上5 类降压药物均可治疗,优 先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ARB 和ACEI,或ACEI/ARB 联合β 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最 终应用剂量往往会明显高于高血压治疗中的剂量。
高血压病诊治进展
分类 收缩压 舒张压 JNC 7 正常 <120 及 < 80 高血压前期 120-139 或 80-89 JNC 7 J 1期高血压 140-159 或 90-99 2期高血压 >160 或 >100 最佳 <120 及 < 80 正常 120-129 或 80-84 正常偏高 130-139 或 85-89 欧洲2003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或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或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或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及 < 90
超声肾动脉检查、增强螺旋CT 、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有助于诊断.
肾动脉彩超是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的无创筛查手段,肾动脉造影可确诊.
肾血管性高血压
01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继发性高血压.
02
尿与血儿茶酚胺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儿茶酚胺分泌亢进.
03
超声或CT检查可做出定位诊断.
嗜铬细胞瘤
04
03
01
可靠指标是测定24小时尿氢化考的松水平,>110nmol(40ug)高度提示本病.
病人典型体型提示此综合征.
柯氏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
药物诱发的高血压
升高血压的药物有:甘草,口服避孕药,类固醇,非甾体抗炎药,可卡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环孢菌素等.
超重,肥胖:中国正常成人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为 19~24, >24kg/m2为超重; >28kg/m2为肥胖。基线BMI每增加3 kg/m2,其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 女性增加57%,男性作为筛查方法.
停用影响肾素的药物(如p阻滞剂,ACEI等)后,血浆肾素活性降低(<1ng/ml/h),而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该病.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各国患病率高达10%~20%。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引起高血压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肾衰、心衰等。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为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风险,稳定血压。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有单一用药,也有联合用药。
高血压患者一般需终生服药。
由于其病因尚未明确,发病及维持机制呈多重性,故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
而单一药物血压控制率较低,副作用较大,故目前推荐一线药物的小剂量联合应用,并认为运动、减重、合理膳食、减轻精神压力等非药物疗法,可以减少降压药物用量,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轻中度高血压病的基础疗法。
本文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 Hypertension is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the world rates up to 10%-20%.With the changes of the social life rhythm accelerate and biomedical model,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become the important pathogenic factors have gradually been recognize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causing hypertension includ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kidney failure,heart failure.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s mainly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decreas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stable blood pressure.Drug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has a lot of,single drug,also has the combined use of drugs.General need lifelong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Because its etiology has not been clear,the onset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 was multiple and so many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While the single drug,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is low,the side effect is big,it is currently recommended as first-line drugs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mall dose,and that the exercise,weight loss,a reasonable diet,relieve mental pressure and other non drug therapy,can reduce the dosag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improv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is the basis for treatment of mild and moderate hypertension.In this paper,drugs for hypertension treatment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the new progresses.[Key words] Hypertension;Drug therapy;Research progress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各国患病率高达10%~20%。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石膏亦称细理石,其性寒,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及袪瘟解热之良药”。
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石膏性寒,用石膏枕头,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
内容简介目前有许多方法治疗高血压,如何治疗高血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高血压治疗的多种方案,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多方面论证。
治疗和控制高血压一般有两种方法,即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主要应该采用非药物疗法,只有病情比较严重时才采用药物疗法。
在使用药物疗法时,一定要让医生查明情况,然后再确定一种或两种药物。
绝对不能自己选择降压药物作者简介韩学峰,党员,医学博士,北京脑血管疾病医院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的临床研究及中医治疗的实验研究,韩教授有着30年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医学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编写教材10部,著作16部,参加多项国家级科学研究课题。
对治疗高血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患者的好评。
中医疗法1.治疗高血压: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肝、肾、心、脾功能失调,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衡所致。
其中以肝、肾两个脏器阴阳失衡尤为多见。
中医治疗高血压特效药--完全针对高血压之病因病理,从根本上通过“引血下行”及“养肾调肝”来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元气、调养脏腑功能,从而解除高血压致病之根源。
中医治疗高血压优势就在于可以免除高血压病人长期吃药的痛苦和西药激素对身体的危害,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观察发现,采用中药泡脚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地防止药物的毒副反应,且效果较好。
高血压诊治规范
高血压诊治规范1.高血压病鉴别诊断【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进展】2.中国高血压急症诊治规范发表年限为3.高血压的一般概述及治疗-2020医疗卫生临床知识4.高血压的规范诊治不包括哪项内容5.中国高血压急症诊治规范发表的年限为6.国家卫健委: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高血压病鉴别诊断【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进展】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并发症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生活水平及行为方式放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比例提升,使得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很快。
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曾进行了4次高血压病抽样调查,60年间高血压的患病率从50年代的5.11%,约为3千万增加到2002年的18.8%约有1.6亿,到目前为止,这一记录被再次刷新。
当前高血压病已不仅仅是医疗问题,它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率仅为6.1%。
可见,积极改善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已迫在眉睫。
1诊断1.1高血压病的定义:在未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视为血压增高。
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又分为1,2,3,级。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表1)高血压病定义及分类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正常高值120-13980-89高血压:≥140≥90高血压病1级(轻度)140-15990-99高血压病2级(中度)160-169100-109高血压病3级(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140<90若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1.2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危险分层:对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要求对个体进行危险分层,量化评估预后。
高血压患者合并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是决定治疗策略的主要依据。
评估高血压患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并存的其他心血管发病的危险因素2)靶器官的损害3)并存的临床情况如心、脑血管、肾病、糖尿病,4)患者的个人、医疗等情况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新进展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新进展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指孕妇在妊娠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通常分为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两种类型。
这种疾病不仅对孕妇本身的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孕妇产生其他并发症,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治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深入研究,我们对于该疾病的诊治有了新的进展。
首先,我们需要从病因和发病机制上加以理解。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孕妇体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系统的异常激活有关。
这导致孕妇体内一系列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血管收缩、凝血功能异常等,从而引发高血压等症状。
在诊断方面,临床上通常通过血压测量、验尿和超声检查等手段进行。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一般是在孕妇患有高血压的基础上,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并有蛋白尿或其他内脏器官功能异常的表现。
其中,蛋白尿是指孕妇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是重要的诊断指标之一。
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治,我们可以从预防、治疗和护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预防是最重要的,因为及早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降低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首先,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均衡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础。
此外,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方面,孕妇一旦确诊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通常采用降压药物,如甲基多巴胺、尼普地尔等。
非药物治疗方面,如妊娠期慢支持治疗、卧床休息等也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然而,孕妇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要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孕妇还需要注重日常的护理。
这包括定期检查血压、监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控制饮食和休息等。
此外,孕妇还需要与医生密切协作,遵循医嘱,及时报告病情变化,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息要定时 睡眠要充分
19
适量运动
强身健体“四个八” 三个“半分钟” 强身健体“四个八” 三个“半分钟” 一天八杯水 醒后躺半分钟 夜眠八小时 床上坐半分钟 三餐八分饱 床沿边坐半分钟 日行八千步
三个“半小时” 三个“半小时” 早晨活动半小时 中午睡上半小时 晚上步行半小时
20
讲究 心理卫生
28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强调二: 强调二: 首选某种药物进行降压的观念(序 首选某种药物进行降压的观念 序 贯性治疗)已经过时 已经过时, 贯性治疗 已经过时,因为大多数患者 都是应用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来使血压 达到目标水平。 达到目标水平。
29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强调三: 强调三: 类降压药物[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 5类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 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均可作为 降压治疗的初始用药和维持用药。 降压治疗的初始用药和维持用药。 尽管如此,仍有证据支持在许多情况下, 尽管如此,仍有证据支持在许多情况下, 某些药物优于另一些药物。值得注意的是, 某些药物优于另一些药物。值得注意的是, 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用不应用于代谢综 合征或有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患者。 合征或有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患者。
42
脑出血急性期 启动降压治疗的血压标准
EUSI指南推荐: 指南推荐: 指南推荐 1. 以下情况立即降压:脑出血、心衰、 主动脉剥离、 以下情况立即降压:脑出血、心衰、 主动脉剥离、 急性心梗、急性肾衰。 急性心梗、急性肾衰。 2. 不推荐常规降压治疗,当反复测定血压高于以下水 不推荐常规降压治疗, 平时给予降压: 平时给予降压: a.有高血压病史或慢性高血压的体征 a.有高血压病史或慢性高血压的体征: 有高血压病史或慢性高血压的体征: SBP>180mmHg和/或DBP>105mmHg, 和或 , 目标血压170/100mmHg或MAP125mmHg。 目标血压 或 。 b.无高血压病史: 无高血压病史: 无高血压病史 SBP>160mmHg和/或DBP>95mmHg, 和或 , 目标血压150/90mmHg或MAP110mmHg。 目标血压 或 。 c.有颅内压升高者,其血压上限和目标血压应适当 有颅内压升高者, 有颅内压升高者 提高,保证脑灌注压>70mmHg。 提高,保证脑灌注压 。理膳食
健康生活 四大基石” “四大基石”
9
现代营养新观念: 一.二.三.四.五
“一” 每天一杯牛奶 一 “二” 250克碳水化合物 克碳水化合物 “三” 三份高蛋白质 四句话; “四” 四句话; 有粗有细, 有粗有细, 不甜不咸, 不甜不咸, 三四五顿, 三四五顿, 七八分饱。 七八分饱。 “五” 500克蔬菜及水果 克蔬菜及水果
41
脑出血急性期 启动降压治疗的血压标准
AHA指南推荐: 指南推荐: 指南推荐 1. SBP>200mmHg或MAP>150mmHg,静脉给 > 或 > , 药降血压,监测1次 分钟 分钟。 药降血压,监测 次/5分钟。 2. SBP>180mmHg或MAP>130mmHg: > 或 > : (1)有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监测颅内压,静 有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 有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 监测颅内压, 脉给药降压,保证脑灌注压> 脉给药降压,保证脑灌注压>60-80mmHg; ; (2)无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静脉给药降压, 无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 无疑似颅内压升高的证据 静脉给药降压, 目标血压160/90 mmHg或MAP110mmHg), (目标血压 或 , 监测1次 分钟 分钟。 监测 次/15分钟。
5
高血压的治疗血压靶目标
所有患者,DBP不 所有患者,DBP不<60mmHg 冠心病者,BP不 +冠心病者,BP不<115/70mmHg +2型糖尿病 肾功能不全者, 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 SBP不 SBP不<120mmHg 颈内A狭窄≥70%者 +颈内A狭窄≥70%者, SBP不 140mmHg(单侧), SBP不<140mmHg(单侧), SBP不 150mmHg(双侧)。 SBP不<150mmHg(双侧)。
30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强调四: 强调四: 药物选择既要考虑患者治疗的依从 也要考虑降压效果应能持续24 24小 性,也要考虑降压效果应能持续24小 时。 而为了增加依从性, 而为了增加依从性,最好使用一天 一次给药且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 24小时作用的药物 一次给药且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 作为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由于使用 方便,也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方便,也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10
戒烟
11
坚持适量及持之以恒 的体力活动
12
13
14
15
增加及保持适 当体力活动
运动后我感觉良好 且保持理想体重
16
保持理想体重
17
理想体重
体重减少10公斤 体重减少 公斤 空腹血糖下降50% 空腹血糖下降 收缩压下降10mmHg 收缩压下降 舒张压下降20mmHg 舒张压下降 TG减少 减少30% 减少 LDL-C减少 减少15% 减少 HDL增加 增加8% 增加 BMI控制在 以下 控制在24以下 控制在 可使危险性减少45%~50% 可使危险性减少
31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长效制剂
硝苯地平缓释片Ⅰ 硝苯地平缓释片Ⅰ 硝苯地平缓释片Ⅱ 硝苯地平缓释片Ⅱ 硝苯地平控释片 非洛地平缓释片 氨氯地平片 圣通平 倪富达 拜新同 波依定 压氏达
32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强调五: 强调五: 心血管总危险为轻、中危的1 心血管总危险为轻、中危的1级高 血压患者起始可予以单药冶疗。 血压患者起始可予以单药冶疗。 高血压2 高血压2、3级或心血管总危险为 高危或极高危的患者应首选两种药物 的低剂量联合治疗。 的低剂量联合治疗。
33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强调六: 强调六: 无论选用何种降压药物, 无论选用何种降压药物,单药治 疗仅能使少数患者达标。 疗仅能使少数患者达标。 大部分患者需要服用1 大部分患者需要服用1种以上的降 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 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 联合治疗有效且可耐受。 联合治疗有效且可耐受。
34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β-blockers
实线连接为有效且耐受性好 虚线连接按需使用和3-4药联 虚线连接按需使用和 药联
39
α-blockers
Calcium antagonists
ACE inhibitors
b-blockers 对糖 脂代谢有不利影响 由 对糖,脂代谢有不利影响 脂代谢有不利影响,由 一线药物降为四线药物. 一线药物降为四线药物 只能与Calcium antagonists连用 连用. 只能与 连用 Calcium antagonists拥有最多推荐联 拥有最多推荐联 无绝对禁忌症,是联合治疗的基础 合,无绝对禁忌症 是联合治疗的基础 无绝对禁忌症 是联合治疗的基础.
21
讲究 心理卫生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
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他人 正确对待社会
22
要 经 常 保 持 微 笑
23
24
要 学 会 尊 重 弱 者
25
26
要学会尊重弱者
高血压的治疗
药物治疗
27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药物治疗的选择在新指南中进行了部分的强 调。 强调一: 强调一: 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 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因此 高血压患者首先是降压达标。 高血压患者首先是降压达标。
4
高血压的治疗血压靶目标
所采用的措施应在出现明显的心血管损害之 前予以降压治疗,此时降压达标更容易。 前予以降压治疗,此时降压达标更容易。 指南也明确提出,老年、 指南也明确提出,老年、糖尿病以及存在 心血管损害的患者尽管采用联合药物治疗, 心血管损害的患者尽管采用联合药物治疗, 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甚至130mmHg 140/90mmHg甚至130mmHg以下通 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甚至130mmHg以下通 常很困难, 常很困难,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强化降压治 疗很重要。 疗很重要。
37
不同种类降压药物 在某些方面可能相对优势
(4)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 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 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 ACEI或ARB优于其他类; 优于其他类; 或 优于其他类 (5)防止新发糖尿病 防止新发糖尿病: 防止新发糖尿病 ACEI或ARB优于其他类; 优于其他类; 或 优于其他类 (6) 改善左心室肥厚 改善左心室肥厚: ARB优于 阻滞剂; 优于β阻滞剂 优于 阻滞剂; (7)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 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 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 CCB优于利尿剂或 阻滞剂。 优于利尿剂或β阻滞剂 优于利尿剂或 阻滞剂。
36
不同种类降压药物 在某些方面可能相对优势
(1)预防脑卒中 预防脑卒中: 预防脑卒中 ARB优于 阻滞剂 优于β阻滞剂 优于 CCB优于利尿剂 优于利尿剂 CCB优于 优于(?) / 相当于 相当于(?)ARB; 优于 ; (2)预防心力衰竭 预防心力衰竭: 预防心力衰竭 利尿剂优于其他类; 利尿剂优于其他类; (3)降低心肌梗死 降低心肌梗死: 降低心肌梗死 ACEI优于其他类; 优于其他类; 优于其他类
3
高血压的治疗血压靶目标
一般普通的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在 140/90mmHg以下 如能耐受, 以下, 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 低。 糖尿病和高危/ 糖尿病和高危/极高危以及伴有其他临床情 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蛋白尿) 况(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蛋白尿) 患者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130/80mmHg以下 患者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中国达标率全世界倒数第二 . 早一点(达标), 低一点(尽可能血压低) 治疗应 :早一点(达标), 低一点(尽可能血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