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课程设计报告——样板
农田水利教学设计
农田水利教学设计一、背景简介农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民劳动力空缺,农业生产面临着压力。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农田水利教学过程中,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成为了教学工作者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3.熟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其能够熟练使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工具和材料;2.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其能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态度目标1.倡导学生珍惜粮食资源,关注环境保护;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进行团队合作。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理论部分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
(2)实践部分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践操作;2.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展示、板书讲解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
(2)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问题解决法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 日常评估通过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态度、表现和操作技能等,获得日常评估成绩。
2. 实验报告评估对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后,需要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提交,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
3. 参与度评估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进行评分。
五、总结农田水利教学设计需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让其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
农田水利确实是根基为农业增产而进行的水利工作。
如浇灌、排水,以及相应耕作措施。
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难,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浇灌,用人工设施将水输送到农业土地上,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在特定情况下,浇灌还可减少霜冻危害,改善土壤耕作性能,稀释土壤盐分,改善田间小气候。
依据浇灌水源和浇灌水质〔见灌排水质〕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浇灌、地下水浇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以及污水浇灌、咸水浇灌、胖水浇灌、引洪淤灌等。
依据灌水技术,可分为地面浇灌、地下浇灌、喷灌、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等)、局部浇灌和节水浇灌等。
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浇灌和排水。
农田水利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以及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胖,扩大土地利用,以到达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
农田水利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开展浇灌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难,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浇灌和排水。
农田水利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以及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胖,扩大土地利用,以到达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
此外,还要研究节水浇灌的原理与实践,防治浇灌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和水土流失,研究水利土壤环境的改善,以及咸水、废污水的改造与利用等技术措施。
农田水利与农业开展有紧密的关系,农业生产的成败在特殊大程度上决定于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衰。
农田水利这一古老工程技术能够远溯至新石器时代。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农田水利课程是农业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土地和水资源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在农业生产中,水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农田良好生长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田水利课程进行详细报告。
一、课程内容农田水利课程主要教授水资源的特性、地下水基本概念、农田水的管理、灌溉制度、制定灌溉计划、水文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除此之外,还包括井、塘、闸门、水电站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以及水文测量、水质分析等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水资源的特性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掌握灌溉设施的原理、实施方法和维护管理技巧;3、培养学生的水文测量和水质分析的实际操作技能;4、能够利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农田水利相关问题;5、培养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意识。
三、知识点整合作为农业专业的基础课程,农田水利理论知识与其他知识点比较贯通,如土、肥、水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中是相互关联的。
在实践中,农民应该了解土地、水质和肥料质量等因素如何相互影响,并及时进行合理的调节。
四、案例分析农田水利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以下举几个例子:1、某地区有一个村庄,水源十分缺乏,农田水利设施陈旧,灌溉效率极低。
通过农田水利课程的学习,当地村民深入了解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灌溉设施的实际操作技能,结合实际,他们创造性地采取了新型的、更节水、更高效的灌溉方式,并选择适合的灌水方式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
2、某农场负责人学习了农田水利课程后,借助课程中所学到的水文地质测量方法确保了其地下水资源的供给,并通过实地实践选择合理的测量工具,结合水文学知识保证农田的水利用率,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五、结语综上所述,农田水利课程在农业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灌溉设施的原理、实施方法和维护管理技巧,培养水利实践技能,能够独立解决农田水利相关问题,以及理解并保护自然资源。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说明(模板)
一、设计依据(1)《四川省用水定额》(川府函〔2021〕8号)(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3)《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5)《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DB51/T379-2017)(JTG3420-2020)(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JTG/TF30-2014)(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11)《四川省水文手册》及本地实测水文、气象资料二、建设标准(一)塘坝与雨水集蓄工程标准①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参照《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2013)和《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坝体高度应满足防洪要求,稳定性和渗流应满足要求。
①雨水集蓄工程:参照水利部颁发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执行。
①防洪标准:蓄水枢纽5级建筑物按5年一遇设计、校核;引水提水枢纽建筑物5级按10年一遇设计、20年一遇校核。
渠系配套率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5,灌溉设计保证率两季田达到80%,旱耕地达到75%。
农田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5%,排水设施可防御5~10年一遇洪涝灾害,中等旱(涝)灾年份粮食减产风险降至8%以下。
(二)田间道路标准1、机耕道机耕道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
干道要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支路应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平坝区通达度应不低于0.95,山地丘陵区通达度应不低于0.8。
机耕道建设应符合DB51/T379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有关规定。
干道路基宽一般≥4m,行车有效路面要求≥3.5m;支路路基宽一般≥3m,行车有效路面要求≥2.5m。
农田水利设计报告
5.2 农田水利工程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及《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标准》,本项目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1日暴雨,1日内排出。
本项目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75%,工程建筑物级别为5等工程,引排灌设施及渠系建筑物均按5级建筑物设计。
5.2.1 整治山平塘5.2.1.1主要存在的问题据现场踏勘、村社干部及村民反映,部分已建山平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渗漏现象普遍存在,个别塘堰淤积严重;部分塘堰的库容较小,蓄水量无法满足基本灌溉用水需求;部分塘堰放水设施或溢洪设施缺失,影响使用功能。
据此,通过对上述情况的详细了解,本次规划整治山平塘21口,每口山平塘位置、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详见整治山平塘平面图。
5.2.1.2山坪塘整治设计根据规划拟整治的山平塘具体情况,本次整治设计主要从防渗与完善配套设施两个方面入手。
(1)清淤处理现状塘坝为新砌筑的浆砌条石或浆砌砖护坡,则主要对山平塘进行塘底淤泥清除,以增加塘水深和蓄水容量,清淤深度根据每口塘实际情况而定,具体深度详见整治山平塘平面图。
(2)防渗处理现状塘坝迎水面采用条石砌筑,但存在一定程度垮塌情况的山平塘,设计将条石砌体先行拆除,然后采用M7.5砂浆重新浆砌;现状塘坝迎水面以土坎为主的山平塘,对原土坝进行削坡后采用M7.5浆砌条石砌筑。
根据实际情况,迎水面坡比1:0.2~1:0.3,条石护坎顶部厚度50cm ,基础没入塘底至少75cm ,塘坝顶部采用M7.5浆砌条石护肩。
除塘坝顶部有田间道以外,其余塘埂顶部及背坡均采用素土夯填,背坡坡比为1:1~1:1.5。
整治山平塘塘坝设计参数详见表5.2.1-1,工程量详见表5.2.1-2。
(3)完善配套设施本次整治山平塘的配套设施包括布置取水梯步、警示桩或防护栏、溢洪道的整治与布设,配套消力池以及溢洪道盖板等。
取水梯步根据规划拟整治的各山平塘的具体情况,取水梯步采用独立布置的形式。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农田水利建设要紧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与植树造林等。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类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与采取其他各类措施,调节与改良农田水分状况与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进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与进展农业制造良好条件;②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除了教材上面的知识,我们还进行了实地参观。
.农场大棚微喷灌——介于喷灌与滴灌之间的微喷灌,其喷头类型包含射流式、离心式、折射式,喷头形状有十字形与针形。
射程大概两米,每个喷头的喷洒面积大约七平方米。
农场大棚滴灌——比较节水的一种喷灌方式,包含微管式滴头、管式滴头与孔式滴头。
.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全过程,熟悉污水处理原理与应用,重点参观人工湿地与生态塘,熟悉其对污水处理不可获取的作用与工作原理与要点。
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厂,熟悉熟悉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学会选择自来水的取水源与对水源水质、水位、水量的要求。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走到了农场,参观到了教材上面所学的内容,比如,滴灌系统与微喷灌系统、污水处理程序、自来水生产程序。
尽管没有看到很全面的设备,但至少看到了重要的一部分。
现场的观察比起教材上面的内容更形象,更容易被我们汲取懂得,一堂实习课程所学到的内容远远超过了一堂课程所能学到的,可见我们实习课程的必要性。
通过现场的参观与熟悉,联系理论与实际,进一步熟悉微喷灌、滴灌、污水处理与自来水生产的原理与过程,加强课堂知识的懂得与应用,充分锻炼大家的观察性与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对农田水利的学习与实习,我们熟悉到了他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农业的进展急需我们的努力去创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粮食生产,确保供应。
学好农田水利是我们投身农业建设的基础。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指导书(07.11.22) -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指导书(07.11.22) -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编写:邱苑梅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2021年11月三、主要内容与进度安排以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为选题时,进度安排如下:序号 1 2 3 4 5 系统选型与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时间(d) 1 1 1 1 1 喷头、灌水器或给水栓的选择与布置计算灌溉制度与工作制度管网设计、水泵和动力选型整理计算书及图纸、写课程设计报告喷灌系统规划设计基本资料某实验果园,面积95亩,种植苹果树共2544株,果树株距4m,行距6m,正值盛果期。
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向为2m,东西向为3m。
果园由道路分割成为4小区。
详见1:2000果园规划图。
该园地面平坦,土壤为砂壤土,果园南部有一眼机井,最大供水量60m/h,动水位距地面20m。
该地电力供应不足,每日开机时间不宜超过14h。
为了节约用水,并保证适时适量向果树供水,拟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据测定,该地苹果树耗水高峰期平均日耗水强度为6mm/d,灌水周期可取5~7天。
该地属半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s,且风向多变。
该地冻土层深度0.6m。
要求:(1)选择喷头型号和确定喷头组合形式(包括验核组合平均喷灌强度(?)是否小于土壤允许喷灌强度(?允);(2)布置干、支管道系统(包括验核支管首、尾上的喷头工作压力差是否满足《喷灌技术规范》的要求,下称《规范》);(3)拟定喷灌灌溉制度,计算喷头工作时间及确定系统轮灌工作制度;(4)确定干、支管管道直径,计算系统设计流量和总扬程。
3(5) 水泵和动力选型132m148m行数×株数120m22×3021×30+3622×3017×30×48120m132m100m果园平面图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内容包括:①勘测调查②喷灌系统选型,田间规划③水力计算,结构计算原则: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一)喷灌区的调查勘测:收集资料1.自然条件:①地形②土壤③作物④水源⑤气象 2.生产条件:① 水利工程状况② 生产状况③ 喷灌区划、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和水利规划④ 动力和机械设备⑤ 材料和设备生产供应情况⑥ 生产组织和用水管理3.社会经济条件①灌区的行政区划②经济条件③交通情况④市(县)镇发展规划(二)规划和设计1.喷灌系统形成固定式、半固定式、机组式 2.喷洒方式,喷头的组合形式① 喷灌方式:全园固定式平常采用扇形边角机组式② 喷头的组合形式:三角形,正方形③L、b的确定④ 基本要求a.组合均匀系数。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引言农田水利是指为实现农业生产目标,利用水文地理特征和水循环规律,控制水体运动,调节水分供应,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综合工程。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新时代农田水利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保证农业水利安全的前提下,强化水资源节约型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掌握基本理论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设计立足于培养学生对农田水利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农田水利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能力:1.掌握农田水利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知识;2.了解农作物对水分需求的规律;3.能够设计和实施农田水利方案;4.能够评价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绿色发展程度;5.具备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农田水利基本概念1.农田水利的定义和意义;2.农田水利发展历程;3.农田水利的分类和主要内容;4.农田水文地理特征及其对农田水利的影响。
农作物水分需求1.农业生产的水分需求;2.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规律;3.不同农作物的水分需求量和生长发育对水分的敏感度;4.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田水利方案设计1.农业灌溉方式及其特点;2.农业排水方式及其特点;3.农业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4.农业用水管理和节约;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水资源的评价与管理1.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2.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3.农业水环境问题的治理。
实践环节1.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情况;2.农业用水计算:结合实际水文数据计算当地农业用水量;3.农田水利方案设计:根据当地水文地理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设计合理、可行的农田水利方案。
课程设计评估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期中考试:主要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验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农田水利方案设计和实地考察;3.期末论文: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个人思考和总结,对农田水利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一定深度的探究。
文件范本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文件范本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文件范本标题: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摘要:本文是一份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文件范本,旨在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
本文从工程背景、设计要求、方案选择、施工计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工程进度的顺利推进。
1. 引言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是为了解决农田灌溉、排水、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田可持续发展。
本文件旨在规范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流程和内容,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工程背景2.1 项目概述本工程位于XX县XX乡,总占地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主要任务为改善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灌溉效率,解决干旱季节的灌溉问题。
2.2 目标与要求(这里可以详细罗列工程设计中的各项目标与要求,如灌溉水量、灌溉覆盖率、灌溉周期等)3. 设计要求3.1 水源分析(这里可以对水源进行分析,包括水源的可获得性、水质的分析等)3.2 工程布置(这里可以详细描述农田水利工程的布置方式,包括灌溉渠道、排水系统的设计等)3.3 设备选型(这里可以列出所需设备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并对选型依据进行说明)4. 方案选择4.1 方案比较(这里可以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如集中供水系统与分散供水系统的比较,评估各方案的优劣)4.2 最佳方案(这里可以简要阐述选定的最佳方案,并附上详细的设计说明)5. 施工计划5.1 施工周期(这里可以列出施工的起止日期,以及各施工阶段的时间安排)5.2 施工流程(这里可以详细描述施工的各项步骤和要求)6. 风险控制6.1 安全风险(这里可以列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6.2 环境保护(这里可以列出施工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7. 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对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流程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和严格的施工计划,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个工程,为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农田水利设计方案模板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培养具备农田水利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特制定本课程农田水利设计方案模板。
二、设计原则1. 科学性:遵循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2. 经济性: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3. 可持续性:考虑农田水利设施的长远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4. 系统性:将农田水利设施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三、设计内容1. 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2)建设地点:[建设地点](3)建设规模:[建设规模](4)建设工期:[建设工期]2. 设计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水利工程设计规范(3)地方水利建设标准3. 设计方案(1)水源工程水源工程主要包括水库、塘坝、井泉等。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源的可靠性、充足性和水质要求。
(2)灌溉工程灌溉工程包括灌溉渠系、田间灌水系统等。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灌水均匀,减少浪费;②适应地形地貌,便于田间管理;③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3)排水工程排水工程包括排水渠系、田间排水系统等。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排水通畅,防止内涝;②适应地形地貌,便于田间管理;③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排水损失。
(4)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坡面防护、梯田、截流沟等。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减缓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②适应地形地貌,便于田间管理;③提高土地利用率。
4. 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施工进度:明确施工各阶段的起止时间,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四、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2. 社会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农田水利扶植重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坦地盘,扩大年夜田块,改进低产泥土,构筑门路和植树造林等。
小型农田水利扶植的全然义务,是经由过程兴修各类农田水利工程举措措施和采取其他各类方法,调剂和改进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前提,使之知足农业临盆成长的须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方法调剂水资本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应用水、土资本和成长农业制造优胜前提;②采取浇灌、排水等方法调剂农田水分状况,知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进低产泥土,进步农业临盆程度。
除了教材上面的常识,我们还进行了实地参不雅。
.农场大年夜棚微喷灌——介于喷灌与滴灌之间的微喷灌,其喷头类型包含射流式、离心式、折射式,喷头外形有十字形和针形。
射程大年夜概两米,每个喷头的喷洒面积大年夜约七平方米。
农场大年夜棚滴灌——比较节水的一种喷灌方法,包含微管式滴头、管式滴头以及孔式滴头。
.污水处理厂——参不雅污水处理全过程,明白得污水处理道理和应用,重点参不雅人工湿地和生态塘,明白得其对污水处理弗成猎取的感化和工作道理和要点。
自来水厂——参不雅自来水厂,熟悉明白得自来水的临盆过程,学会选择自来水的取水源以及对水源水质、水位、水量的要求。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亲自走到了农场,参不雅到了教材上面所学的内容,例如,滴灌体系以及微喷灌体系、污水处理法度榜样、自来水临盆法度榜样。
因此没有看到专门周全的设备,但至少看到了重要的一部分。
现场的不雅察比起教材上面的内容更形象,更轻易被我们接收明白得,一堂练习课程所学到的内容远远跨过了一堂课程所能学到的,可见我们练习课程的须要性。
经由过程现场的参不雅和明白得,接洽理论与实际,进一步明白得微喷灌、滴灌、污水处理以及自来水临盆的道理和过程,加强教室常识的明白得与应用,充分锤炼大年夜家的不雅察性和实践着手才能。
经由过程对农田水利的进修和练习,我们明白得到了他的重要感化,在现代社会农业的成长急需我们的尽力去立异,农田水利等差不多举措措施扶植差不多上为了更好地保证粮食临盆,确保供给。
农田水利学喷灌系统规划设计完整版
农田水利学喷灌系统规划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学校:云南农业大学学院: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指导老师:教学班号:一班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号:姓名: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对管道灌溉系统(包括喷灌,微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了解灌溉系统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巩固农田水利学的所学内容,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具体要求1、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原则,掌握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设计方法;2、掌握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规范;3、学会收集,分析,运用有关资料和数据;4、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资料某实验果园,面积95亩,种植苹果树共2544株,果树株距4m,行距6m,正值盛果期。
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向为2m,东西向为3m。
果园由道路分割成为4小区。
详见1:2000果园规划图。
该园地面平坦,土壤为砂壤土,果园南部有一眼机井,最大供水量60m3/h,动水位距地面20m。
该地电力供应不足,每日开机时间不宜超过14h。
为了节约用水,并保证适时适量向果树供水,拟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据测定,该地苹果树耗水高峰期平均日耗水强度为6mm /d ,灌水周期可取5~7天。
该地属半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 /s ,且风向多变。
该地冻土层深度0.6m 。
灌溉区域如下图所示:果园平面图要求:(1)选择喷头型号和确定喷头组合形式(包括验核组合平均喷灌强度(ρ)是否小于土壤允许喷灌强度(允ρ);(2)布置干、支管道系统(包括验核支管首、尾上的喷头工作压力差是否满足《喷灌技术规范》的要求,下称《规范》);(3)拟定喷灌灌溉制度,计算喷头工作时间及确定系统轮灌工作制度;(4)确定干、支管管道直径,计算系统设计流量和总扬程。
(5) 水泵和动力选型。
1、喷灌选型与总体规划 喷灌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资料收集: 1、地形:地面平坦2、土壤:砂壤土冻土层深0.6m3、作物:苹果树园林,正值盛果期4、水源:机井,果园南部井水,最大供水量为h m /603,水位距地m 20。
农田水利学课设
天津农学院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系别:水利工程系姓名:张志强班级:12级水电二班学号:1214044218日期:2013/5/23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3)1.1设计目的 (3)1.2具体要求 (3)二.基本资料 (3)2.1地形资料 (3)2.2土壤资料 (3)2.3作物种植情况 (4)2.4水文、水资源 (4)2.5运行管理 (4)2.6设计依据 (4)三.喷头的选择与布置 (5)3.1选择喷头 (5)3.2计算 (7)3.3校核 (7)3.3.1雾化指标校核 (7)3.3.2均匀度校核 (8)3.3.3校核喷灌强度 (8)四. 计算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 (8)4.1根据上面的分析得出A=B=20M (8)4.2灌溉制度与工作制度 (9)4.3根据上述的计算制作统计表,表如下: (10)五.管网设计、水泵和动力类型 (11)5.1最大的轮灌组: (11)5.2水力计算: (13)5.2.1多喷头支管水力计算 (13)5.2.2干管水力计算 (13)5.2.3系统首部水力计算 (14)一.课程设计目的1.1设计目的通过对管道灌溉系统(包括喷灌,微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了解灌溉系统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巩固农田水利学的所学内容,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1.2具体要求(1)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原则,掌握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设计方法;(2)掌握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规范;(3)学会收集,分析,运用有关资料和数据;(4)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资料2.1地形资料果园地面平坦,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方向为2米,东西方向为3米。
详细见管网布置图。
2.2土壤资料该地块所处地区的土壤为砂壤土,半干旱气候区。
2.3作物种植情况种植苹果,共2544株,株距4米,行距6米,盛果期。
由于该果园为盛果期的苹果树,经济价值就目前情况较高。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报告
Q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指导书姓名:万文辉学号:2012310562班级:水工2班老师:孙飞一、灌区开发缘由(一)基本情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Q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380m,总库容2.3×138A 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0m。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 A -断面处河底高程30m ,砂、卵石覆盖层厚2.5m ,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 ,河面宽120m 。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该灌区灌溉面积近12万亩,其种植的作物包括有棉早稻、中稻、双季稻和棉花,都是相对来说耗水的经济作物,种植比为50:30:50:20。
其次,就目前来说,该灌区位于河流冲击所形成的平原带,其正南方有马清河通过,而在马清河上游有一兴利库容1.2×1380m ,总库容2.3×1380m 的水库,同时其水源方便、水质良好,符合灌溉的条件。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农⽥⽔利学课程设计农⽥⽔利学课程设计—喷灌系统设计姓名:黄伟民年级:2012级系别:⽔利⼯程系专业:⽔⽂与⽔资源⼯程学号:1007024110⼀、基本资料:1、地形:该果园地⾯平坦2、⼟壤:⼟壤为砂壤⼟,⽥间持⽔率为20%,⼟的容重为1.55g/cm,适宜⼟壤含⽔量上下限分别为⽥间持⽔率的85%,65%。
3、作物:果园⾯积750亩,种植果树为芒果,株距3.3m,⾏距3.4m,灌⽔周期10天。
4、⽔源:果园南部有⼀眼机井,最⼤供⽔量180m3/h,动⽔位距地⾯18m。
该地电⼒供应不⾜,每天开机时间不超过14h。
5、⽓象:该地属于半⼲旱⽓候区,灌溉季节多风,⽉平均风速为2.5m/s,且风向多变。
6、⽣产条件:劳动⼒缺乏。
7、社会经济条件:⽣产条件良好,经济效益⾼,包括管区的⾏政规划、交通情况、城镇建设规模等。
⼆、系统选择与总体布置1、系统选择的原则:喷灌⼯程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择系统类型:(1)⽔源类型及位置(2)地形地貌,地形地块,⼟壤质地(3)降⽔量,灌溉期间风速、风向(4)灌溉对象(5)社会经济条件、⽣产管理体制劳动⼒状况及使⽤管理着素质(6)动⼒条件2、考虑到⽔果经济价值⾼,灌⽔频繁,因此采⽤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喷灌系统以果园南部机井为⽔源,泵站布置在中间位置。
采⽤全圆喷洒⽅式。
三、喷头选型与布置1、灌溉对象为果园,经济价值⾼且灌⽔频繁,果园⾯积⼤,参照《节⽔灌溉理论与技术》表4-1喷头按⼯作压⼒与射程分类表为了最⼤限度的节约⽤⽔,保证供⽔质量,降低成本,且喷头的流量与射程相适应,选⽤中压喷头作为该喷灌系统的喷头。
=KR=0.8*28=21.6m初估R=27m,k取0.8,则R设根据喷头性能参数表,采⽤ZY型,喷嘴直径d=9.0mm,⼯作压⼒hp=300Kpa,射程R=21.7m,喷头流q=5.29 m3/h。
3、喷头组合间距的确定:喷头组合间距由于该果园所处地区风向多变,选⽤垂直风向栏为喷头间距,⽀管等距布置。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一直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
而农田水利则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各地农民的水利意识和水利技能,不少地区开设了农田水利课程,旨在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农田水利课程进行阐述:开设课程的必要性,课程的内容和主要特点。
开设农田水利课程的必要性农田水利课程是一门针对农民的实用性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农民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灌溉技能等方面的认知。
而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适应新的农业环境已成为现实。
因此,完善农田水利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在开设农田水利课程方面,还应采用多种形式,例如通过现场实验、讲解、宣传等手段,来引导和推广种植户和农民对节水技术的认知。
课程的内容从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来看,农田水利课程的内容需要包含以下主要方面:一、灌溉知识:灌溉技术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包括节水型灌溉、微灌溉、深层灌溉等方面的内容,着重介绍各种类型的灌溉技术的优缺点和使用场景,帮助农民具备灵活运用各项技术的能力。
二、排水知识:排水技术和设施的建设也是农田水利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涵盖排水,排渍,跨河进行排渍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应包括排水设施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的知识,以及不同排水技术在不同地域的应用。
三、水资源利用:除了灌溉和排水技术,农民还需要学习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通过理论讲解、实地考察和宣传等形式来引导和推广。
农田水利课程的主要特点农田水利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实针对农民而设计的。
这就需要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实用性强:农田水利课程需要贴近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更好地帮助种植户和农民提高灌溉技术的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覆盖面广:农田水利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涵盖灌溉、排水、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以满足不同地域农民的需求。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一.灌区概况及分布(一)灌区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本地区三面环河,西起清河,南频卫河,东至禹河;地势平坦,地形坡度多在0.0015~0.004 之间。
过去由于卫河南移,在本区的下中部横凿下一道陡坎;同时,入禹河河口西北方形成一凹地和局部高地。
本地区土质肥沃,土壤质地属中粘壤土,微有结构,土壤含盐量为0.02% 宜于耕作。
土中粘土含量为10%~15%,孔隙率为44.3%,干容重为1.40t/m , 透水性中等。
地下水埋深为5~15m,水质近于中性(PH=7.4 ),可溶性盐为0.05%。
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1.3 毫米,但时间分配不均,经常出现季节性干旱,影响作物生长。
年最大降雨量为877.7 毫米(1949 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63.3毫米(1963 年),年内降雨变率很大,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
暴雨多发生在八、九月,由于本区土壤透水性较强,且地下水位较深,因而形成的地面径流量不大,除凹地外,径流可及时排除。
多年平均蒸发量970毫米,月平均气温13~16℃,最高气温43℃,最低-10℃,每年12 月下旬开始结冻,元月底解冻。
全区耕地面积约为113000 亩(100 等高线以下),由于南北方向有李家沟纵切而过,把耕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其面积分别为17000 亩和96000 亩。
当地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其次是棉花、高粱和谷子等。
全区共分布有四个乡,即前进乡、胜利乡、合作乡和红旗乡。
该区由于干旱影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急需发展灌溉,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二)地形和河道水量概况1.地形(1)灌区地形图一张(1/25000);土地利用率为0.9。
(2)李家沟集水面积不大,平时干涸,雨季洪水期流水(3)100 米等高线以上植被覆盖很好,暴雨季节基本无径流汇入本区。
二.灌区用水资料根据邻近地区自然和农业条件相似的灌区作物大面积丰产灌溉经验,以及该区的灌溉试验站试验资料,结合本区具体条件和增产的要求,分析拟定出本区各种农作物中等干旱年(75%)的设计灌溉制度见表2.表2 中等干旱年75%的作物设计灌溉制度表2 中等干旱年75%的作物设计灌溉制度。
山东农业大学《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课程定稿版
***************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TS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CONCEPTUAL DESIGN OF IRRIGATION PROJECT ON TSIRRIGATION DISTRICT设计者:种树前人专业:水利水电班级:10级班指导教师:庞清江山东农业大学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3年7月5 日目录前言.................................................................................................................... 11 灌区基本概况................................................................................................ 1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32 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2.1 必要性.................................................................................................. 52.2 可行性.................................................................................................. 6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83.1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原则....................................................................... 83.2 总体规划设计指标.............................................................................. 93.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94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114.1 可供水资源量分析.......................................................................... 114.2 灌溉用水量分析.............................................................................. 114.3 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125 典型工程设计............................................................................................ 155.1 典型工程范围的选择与布置.......................................................... 155.2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推算.................................................................. 185.3 干渠的纵横断面设计...................................................................... 19结语................................................................................................................ 23前言TS灌区灌溉工程位于我国北方山前平原上,种植旱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学》 课 程 设 计
马青河灌区灌排系统规划设计
设计单位:西南大学 XXXX 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设计人员: 李雅、唐丽萍、王一珣
设计时间: 二○一六年六月
0
组员:李雅、唐丽萍、王一珣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组员:李雅、唐丽萍、王一珣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日 29 30 31 月计
月份 4 5 6 7 8 9 10
7.7 3.6 72.9 198.5 107.3 39.8 25.0 37.3 103.5
1.1.5 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 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 3。
25/4~4/5 5/5~14/5 15/5~1/6 10 7 10 8 18 18
17/6~30/6 1/7~11/7 12/7~20/7 25/4~20/7 14 21 20-50-90 1.3 11 13 10-40-50 1.3 9 8 湿润 87 100
田间允许水层深 10-30-50 10-40-80 20-50-90 20-50-100 (mm) 渗透强度 (mm/d) 1.3 1.3 1.3 1.3
表 3 作物种植比例 作物 种植比例(%) 旱稻 50 中稻 30 双季晚稻 50 棉花 20
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观测资料,设计年(1972)早稻及棉花的基本观测数据如表 4 及 表 5 所示;中稻及晚稻的丰产灌溉制度列于表 6。
表 4 早稻试验基本数据 生育阶段 起止日期(日/ 月) 天数 模比系数(%) 复苗 分蘖前 分蘖后 孕穗 2/6~16/6 15 25 抽穗 乳熟 黄熟 全生育期
组员:李雅、唐丽萍、王一珣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阶段需水量 (mm) 阶段渗透量 (mm) 阶段耗水量 (mm) 翌日耗水量 (mm)
27.6 13 40.6 4.06
31.5 13 44.5 4.45
71.0 23.4 94.4 5.24
98.6 19.5 118.1 7.87
82.8 18.2 101.0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51.2 14.3 65.5 5.96
31.5 11.7 43.2 4.80
394.2 113.1 507.3
表 7 马清河灌区 1972 年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mm) 日期 月 4 日 24 25 26 27 28 29 30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分蘖后 20-50-90 分蘖前 10-40-80 复苗 10-30-50 生育期 设计淹灌 水层 逐日耗水 量 逐日降雨 淹灌水层 变化 10 25.94 21.88 17.82 1.5 15.26 11.20 27.14 23.08 19.02 3.4 92.0 1.2 7.9 28.5 18.37 50.00 46.74 50.19 74.24 69.78 65.33 60.87 2.5 6.4 58.92 60.87 56.41 51.96 46.72 6.0 24.5 47.48 66.73 61.49 56.25 51.01 45.77 10.6 10.7 51.12 56.58 51.34 56.31 20 灌水量 排水量
6 49.2 35.4 1.5 1.9 17.4 1.9 1.1 3.7
46.10 40.86 36.71 35.17 29.93 24.69 19.45 44.20 53.73 47.76 39.89 32.02 24.15 16.28 48.41 40.54 32.67 24.80 46.93 39.06 33.09 25.22 47.35 40.14 32.93 25.71 48.50 41.29 83.28 76.06 90.00 82.79 77.07 69.86 62.65 55.44 48.22 42.26 36.30 30.35 24.39 18.43 12.47 14.25 30 30 30 40 30
5
20
组员:李雅、唐丽萍、王一珣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25 26 27 28 29 30 31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 1 2 3 4 5 6 乳熟 10-40-50 抽穗 20-50-90 孕穗 20-50-100
4.059 4.059 4.059 4.059 4.059 4.059 4.059 4.059 4.059 4.059 4.454 4.454 4.454 4.454 4.454 4.454 4.454 4.454 4.454 4.454 5.242 5.242 5.242 5.242 5.242 5.242 5.242 5.242 5.242 5.242
1.3
注:全生育期需水系数 a=1.0。
表 5 棉花试验基本数据 生育阶段 起止日期(日/月) 模比系数(%) 地下水补给量占作 物需水量的(%) 计划湿润层深(m) 幼苗期 21/4~16/6 18 10 0.4~0.5 现蕾期 17/6~28/7 30 20 0.5~0.6 开花结铃期 29/7~26/8 24 22 0.6~0.7 吐絮期 27/8~6/11 28 25 0.7 全生育期 21/4~6/11 100
2 灌溉制度
2.1 早稻灌溉制度
求得各个阶段的水面蒸发量:用月蒸发量/每个月的天数*阶段数 阶段需水量由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将各阶段水面蒸发量乘以各阶段需水系 数得到各阶段的作物需水量。
表 6 早稻逐日耗水量计算表 生育期 起止月日 天数 阶段水面蒸发量 (mm) 阶段需水系数 复苗 25/4~4/5 10 34.7 1 分蘖前 5/5~14/5 10 38.1 1 分蘖后 15/5~1/6 18 69.5 1 4 孕穗 2/6~16/6 15 71.9 1 抽穗 17/6~30/6 14 67.1 1 乳熟 1/7~11/7 11 62.1 1 黄熟 12/7~20/7 9 50.8 1 全生育期 25/4~20/7 87 394.2
1.2 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1) 从作物需水要求来说:该灌区灌溉面积近 12 万亩,地形相对平坦,适宜农作 物的生长,其种植的作物包括有早稻,中稻,双季晚稻和棉花。都是相对来说 耗水的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为 50:30:30:20.多年平均蒸发量和降雨量基本持平, 现有的自然条件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 (2) 就目前的灌溉与排水来水,在灌区有两条河流,但都是流量比较小的河流且分 布不均匀,无法满足整个灌区的灌水要求,因此修建灌水渠系系统十分必要。 灌区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就灌区开发的有利条件来说,该灌区位于河流冲击所形成的平原地带,其正南方 有马清河通过,而在马清河上游有一兴利库容 1.2*1380m,总库容 2.3*1380m 的 水库,取水水源方便、水质良好,符合灌溉的基本条件。其次引取水库发电则利 用尾水进行灌溉,既充分考虑了资源充分利用,又兼顾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该地域修建灌溉系统,实际上必要,技术上可行,同时能实现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5.242 5.242 5.242 5.242 5.242 5.242 5.242 5.242 7.870 7.870 7.870 7.870 7.870 7.870 7.870 7.870 7.870 7.870 7.870 7.870 7.870 7.870 7.870 7.213 7.213 7.213 7.213 7.213 7.213 7.213 7.213 7.213 7.213 7.213 7.213 7.213 7.213 5.959 5.959 5.959 5.959 5.959 5.959
组员:李雅、唐丽萍、王一珣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合计 黄熟 湿润
5.959 5.959 5.959 5.959 5.959 4.804 4.804 4.804 4.804 4.804 4.804 4.804 4.804 4.804
注:计划产量 120kg;需水系数 k=2.67m3/kg;土壤空隙率为 48%(占土体的%,为体积 含水率) ;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为 70%,下限为 35%(占孔隙体积百分数) ;田间最大持水率
3
组员:李雅、唐丽萍、王一珣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为 70%(占孔隙体积百分数) ;播种之前计划层(0.4m)内平均含水率为 40%(占孔隙体积 百分数) 。增加计划湿润层的平均含水率可按 50%(占孔隙体积百分数)计。
1
组员:李雅、唐丽萍、王一珣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表 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 月 份 蒸发量(mm) 月 份 蒸发量(mm) 4 97.5 8 196.5 月份 4 7.6 12.7 3.4 92.0 5.3 4.8 8.6 1.2 7.9 28.5 2.5 19.1 3.6 2.5 1.9 7.5 12.1 1.9 10.0 6.0 24.5 1.3 1.6 4.3 1.8 2.1 1.4 10.6 10.7 35.4 49.2 2.5 4.5 7.4 6.2 1.5 1.1 1.5 3.7 2 12.6 18.5 3.6 11.5 4.1 3.5 32.8 6.4 2.3 1.9 2.1 10.8 2.8 17.4 1.9 7.3 5 6 7 8 9 10 4.6 18.5 5 118.0 9 144.7 表 2 设计年降水量统计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6 143.7 10 101.1 7 174.9 11 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