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中相关概念解释

合集下载

各税法知识点总结笔记

各税法知识点总结笔记

各税法知识点总结笔记一、税法的基本概念1. 税法的定义税法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和管理税收活动所制定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它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范,其主要目的是规范税收活动,保障国家税收的正常征收和使用。

2. 税法的特点(1)税法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范,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2)税法的规范对象主要是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征税和管理税收活动的各项规则。

(3)税法是不平等的,即对不同的社会成员、不同的财产和收入状况,其所适用的税率和税种也有所不同。

3. 税法的分类按照其规范对象和内容不同,税法可分为一般税法和特殊税法两大类。

二、税法的基本原则1. 法律原则税法征税必须有法可依,即税收活动的各项规定和要求都必须有法律规定的依据。

2. 平等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中有关规定,税法对于不同的社会成员应当实行平等对待。

3. 公平原则税法在规定税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个人和社会的公平,避免向某些特定个人或团体施以过分的权利和利益,从而达到一种平等公正的社会效果。

4. 依法纳税原则依法纳税原则是指个人和组织应当依法纳税,并在税收活动中遵守法律规定,不得随意抵制、拒付和逃税。

5. 行政成本原则在制定税法时应当充分考虑税收征管的成本,让税收征收活动让及时、准确、低成本。

6. 协调原则税法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税收征管、税收政策和国家经济、社会和财政等发展目标之间的协调,达到一种平衡发展的经济效益。

三、税收范围和基本原则1. 税收范围(1)税种范围:根据税务机关的权力范围和税收的目标,税法规定了各项税种的范围。

(2)纳税人范围: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范围,包括个人、家庭、组织、企业等。

(3)应税项目范围:税法规定了应税项目的范围,明确规定了什么样的收入和财产应当纳税。

2. 税收基本原则(1)普遍性原则:税法规定了全体人员、所有财产都应当纳税,不得有例外。

(2)公平性原则:税法规定了对个人和社会应当平等对待。

税法名词解释 简答

税法名词解释 简答

1、商品税(又称流转税),是以商品(包括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种。

2、所得税,又称收益税,是指国家或政府以纳税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所得额或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3、收益税是指以所得额、收益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类别4、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的采掘、利用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种。

5、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种。

6、行为税也称特定行为税,它是对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征收的一类税种。

7、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的税务机关及其派出机构进行征收和管理,税权集中于中央、税收收入归中央政府的一类税种。

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8、地方税,是指税收收入归地方政府所有,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一类税种。

地方税的税权是集中于中央还是归属于地方,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定。

9、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收入归中央和地方共同分享(通常按规定的比例或数额进行分摊)的一类税种。

它一般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税权集中于中央。

10、消费税,狭义的消费税,仅指由消费税法规定的以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间接税。

11、消费税法,就是国家规定的调整消费税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2、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因而也称销售税。

13、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因该税是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和画销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故称之为印花税。

14、增值税就是以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

15、关税是指以进出关境或国境的货物和物品为课征对象的一种税。

它既是国家调节进出口贸易和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16、企业所得税是对公司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为课征对象的一种税。

基本的税法知识点总结

基本的税法知识点总结

基本的税法知识点总结一、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规定税收制度和实施办法的法律规定,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收的法律依据。

税法包括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定了税种、税率、纳税义务、纳税责任等内容,对个人和企业都有一定的约束力。

二、税法的主要内容1、纳税人及其义务纳税人是指依法应当向国家缴纳税款的个人或者组织。

纳税人的义务包括纳税申报、缴纳税款、提供税务信息等。

2、税务登记税务登记是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身份、税收种类、纳税义务等信息进行登记的一项行政行为。

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并登记,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3、税收种类税法规定了多种税收种类,包括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

每种税收种类都有各自的征税对象、税率、计税方法等规定。

4、税率税率是指征税基数按一定比例计算所得的税款。

税率是税法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纳税人的财务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5、税务管理税务管理是指国家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收征收、税务检查等。

6、税务处罚税法规定了对违反税法规定的纳税人进行罚款、延迟申报、滞纳金等处罚措施,以保障纳税人遵守税法规定的秩序。

7、税务审计税务审计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审查和核查,以保障税收的合法性和及时性。

8、税务争议解决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决定有异议时,可以申请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定程序解决税务争议。

三、税法的适用原则税法的适用原则是指在税法适用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权威原则税法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定,对纳税人具有约束力。

在适用税法时应当尊重法律的权威性,不能随意规避。

2、公平原则税法的适用应当公平合理,不得给予特定纳税人特殊优惠,也不得对特定纳税人加重税收负担。

3、依法征税原则税法的适用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不能违法征税,也不能漏税、少税。

4、依法课税原则税法的适用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进行,不能超出法定范围进行征税。

税法讲义之税法总论01:税法概念

税法讲义之税法总论01:税法概念

税法讲义之税法总论01:税法概念一、税收与税法的概念及关系什么是税呢?我们先来个说文解字,将税这个字分拆一下:禾和兑,禾,是禾苗、谷物,兑,是兑换、移交、上缴。

谷物上缴即为税,这是最初的实物税形式。

而现代意义上的货币税,我们一般将其定义为: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的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税收的概念进行分解,需要大家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分配在形式上是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而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分配关系;2.税收分配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本、土地进行的分配;3.税收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及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公平分配等需要;4.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而一般分配的主体是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5.税收分配的客体即对象是国民收入或剩余产品价值。

进一步理解税收概念,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也称形式特征,统称“税收三性”。

税收的第一性是强制性,即税收是国家依据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征收,不交税或少交税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强制性是保证。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税收像死亡一样不可避免”。

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的第二性是无偿性,即国家征收税款后,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而是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等方式用于纳税人身上,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

无偿性是核心。

税收的第三性是固定性,即税收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对谁征税”、“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等都有明确的税法规定,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固定。

税收三性的关系是:强制性决定无偿性,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和要求固定性。

税收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也即“是税不是税看三性”。

什么是法呢?法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规范。

什么又是税法呢?税法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1知识点总结

税法1知识点总结

税法1知识点总结一、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以税收征收为基本内容的一部特殊法律。

它是国家为了实现税收征收目标,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纳税人实行强制性规范的一种法律制度。

税法是国家税收征收的法律基础,它对税收的收支权、征税权限、纳税义务、税收征收程序和税收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定和安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税法的法律体系税法是国家税收征收的法律依据,它是国家税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税法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收法、税务管理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它对国家税收征收的基本原则和规定进行了确认和规范。

税收法主要包括国家税法和地方税法,对国家税收征收的内容和范围进行了具体规定。

税务管理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用于规定税务机关和税收征收的具体程序和规范,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三、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法定原则。

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进行税收征收和管理。

2. 公平原则。

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歧视纳税人的身份和财富状况,维护公平。

3. 全民共同原则。

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均衡考虑全社会的利益,确保税收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4. 便民原则。

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方便纳税人,简化纳税程序,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5. 法治原则。

税法的征收和管理应当依法行使权力,规范税务机关的行为,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税法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律体系和基本原则的总结,这些知识是每一个纳税人都应该了解的。

掌握税法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纳税人规范纳税行为,保障自身的权益,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实现税收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希望广大纳税人能够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切实履行纳税义务,共同为建设美好的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注册税务师税法知识点总结

注册税务师税法知识点总结

注册税务师税法知识点总结一、税法基本概念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义务、税率、纳税期限、税收优惠、征收管理等方面。

二、增值税1. 定义: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 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进口货物等的企业和个人。

3. 扣缴义务人: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代理人。

4. 应纳税额=(销售额-可抵扣购进额)×适用税率5. 纳税期限:一般纳税人以1个月作为一个纳税期限,小规模纳税人以1日、3日、5日、10日或1个月作为纳税期限。

6. 征收管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使用等方面。

三、消费税1. 定义:对消费品(如烟、酒、化妆品等)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特定消费行为征收的税种。

2. 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3.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4. 征收范围:根据不同消费品的特点,详细列举应征收消费税的物品。

四、企业所得税1. 定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税种。

2.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包括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3.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4. 扣除项目:详细列举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项目,如成本、费用、损失等。

五、个人所得税1. 定义:对个人(包括居民和非居民)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税种。

2.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

3.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或速算扣除数4. 扣除标准:详细列举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财产转让等项目的扣除标准。

六、其他税种1.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为计税依据,按照不同地区的税率和费率进行征收。

税法知识整理

税法知识整理

税法知识整理一、税收与税法1.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税收的内涵(1)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2)社会剩余产品和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基本前提。

(3)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3.税法的内涵: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征纳税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二、税法要素: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法律责任。

(一)纳税人1.概念: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2.纳税人、负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纳税人是指一切履行纳税义务也就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当纳税人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把税款转嫁或转移给他人的,纳税人就不再是负税人,被转嫁或转移的他人才是真正的负税人。

在不存在转嫁或转移的情况下,纳税人同时就是负税人。

存在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价格和价值背离引起的税负转嫁或转移造成的。

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国家为了调节产业,有计划的将一部分的税负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例如对烟、酒征收消费税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是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当某些商品的市场需求大于厂家的供给时,纳税人就可以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税款转嫁给消费者,从而使得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纳税人是真正承担纳税义务的人,而扣缴义务人只是因为与纳税人发生了某种经济联系,法律便赋予其代扣代缴或是代收代缴的义务。

扣缴义务人只是负有代缴的义务,并不是真正的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纳税的客体,不同的征税对象又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税法名词解释

税法名词解释

税法名词解释增值税:增值税是以商品(应含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消费税:消费税是对消费品和特定的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营业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商品劳务税。

关税:关税是海关依法对进出境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政府利用税收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

房产税: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车船税:车船税是以车船为征税对象,向拥有车船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契税:契税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资源税:资源税是对在我国从事应税矿产品开采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课征的一种税。

属于对资源占用课税的范畴。

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产权,取得增值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城镇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指国家对在我国境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资金征收的一种税。

筵席税:筵席税是对在中国境内的饭店、酒店、宾馆、招待所以及其他饮食服务场所举办筵席的单位和个人,就其筵席支付金额征收的一种税。

该税实行有起征点的幅度比例税率。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我国为了加强城市的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对有经营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税率一次性征收的税种,属于对特定土地资源占用课税。

税法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税法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税法复习题一.概念题12-16分1.税制:税制是税收制度的简称,指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称。

2.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它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劳动服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个税种组成的总体。

4.所得税:所得税是以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期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各个税种组成的总体。

5.直接税:直接税一般是指税收负担不能由纳税人转嫁出去,而必须由自己负担的税种。

6.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税收负担可以由纳税人转嫁出去的税种。

7.从价税:从价税即从价计征的税种,是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量为计量依据,按一定比率计算征收的税种。

8.从量税:从量税即从量计征的税种,是指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积或体积为计量依据来计算征收的税种。

9.价外税:价外税是指税金附加在课税对象价格之外的税种。

10.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它是交纳税款的主体。

11.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12.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代缴纳税人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3.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或课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必须征税的客观对象,表明国家征税的标的物。

14.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均规定相同征收比例的税率。

15.累进税率:指同一征税对象,随数量(包括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增大,征收比例随之升高的税率。

16.速算扣除数:即为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减去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之间的差额。

17.起征点:是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18.税目:是税法中具体规定应当征收的项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收范围。

19.税收负担:是指因国家的课税行为而相应地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的数量或份额,从而对其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或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

《税法》中几组相关概念的辨析

《税法》中几组相关概念的辨析

《税法》中几组相关概念的辨析【摘要】《税法》是会计或经济类专业职称考试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笔者在学习和授课的过程中,发现有几组看似相似却又有不同之处的概念经常被混淆。

为此,本文通过实例进行辨析。

一、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与免征额是税收要素减免税中相关的两个概念,都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但在实际操作中二者经常被混用,其实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一)起征点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征税的起点,即开始征税的最低收入数额界限。

规定起征点是为了免除收入较少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缩小征税面,贯彻税收负担合理的税收政策。

起征点的主要特点是:当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时,不用征税;当课税对象达到起征点时,对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起征点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应用比较多,主要是针对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个人。

如,增值税中规定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在2000元~5000元;提供应税劳务的为月劳务收入额在1500元~3000元。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以在幅度中选择具体的数额。

(二)免征额免征额又称“费用扣除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在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预先确定的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在确定计税依据时,允许从全部收入中扣除的费用限额。

规定免征额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生活、教育等的最低需要。

毕业论文免征额的主要特点是:当课税对象低于免征额时,不用征税;当课税对象高于免征额时,则从课税对象总额中减去免征额后,对余额部分征税。

免征额在个人所得税中的应用比较多,如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为1600元;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或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免征额为定额800元或定率为收入的20%等。

(三)起征点和免征额的比较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

1.两者的相同点(1)二者均属于减免税范围。

(2)一般都是针对于个人。

(3)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二者都不予以征税。

(4)二者都是针对课税对象而言,而不是针对税额而言的,如关税中一票的关税税额在50元以下的免征关税,此处的50元不是免征额。

涉税法律知识点

涉税法律知识点

涉税法律知识点税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法律科目,对个人和企业的生活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涉税法律知识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合法避税,还可以保护自身的权益。

本文将介绍涉税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税法,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国家通过法律来规定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和纳税义务、税制和税收征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总称。

税法是国家实施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力税务机关是国家税收管理部门,负责征收税款、征管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和征收滞纳金等。

税务机关的职责权力包括课税、纳税、监管、稽查、征缴等。

纳税人有义务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纳税信息,并按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稽查,发现不当行为时,有权处罚。

三、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个人和个体工商户。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有义务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个人所得税,并按规定缴纳税款。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所得额和税率逐级累进计算。

个人所得税有一定的起征点,低于起征点的收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时,可以减免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四、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企业利润额和税率逐级累进计算。

企业可以按规定自行申报企业所得税,也可以由税务机关进行核定。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分为一般企业所得税率和小微企业所得税率。

小微企业所得税率相对较低,为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企业在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时,可以减免相应的企业所得税。

五、增值税的征收增值税是对商品销售和进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非自用物品、税额计算的一种商品流转税。

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是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

增值税的税率是根据不同行业和商品的性质确定的,一般分为17%税率和13%税率。

税法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税法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税法的相关知识点总结税法知识点总结:1. 税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税法是国家对税收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基本法律依据。

税法的制定和实施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法定原则、公平原则、简易原则等。

2. 税法的分类税法按照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税法和间接税法、普通税法和特殊税法、联邦税法和地方税法等。

3. 税法的立法程序税法的立法程序和其他法律规则的立法程序基本相同,包括程序确定、制定、审议、公布等步骤。

4. 税法的主体税法的主体包括立法机关、税务部门、纳税人等。

5. 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税收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无偿性质的财政收入。

根据征收对象的不同,税收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6. 税收的税源税收的税源是指可以作为税收对象的物品、行为、关系等,包括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劳务性收入等。

7. 税的基本功和税的征收税的基本功包括税的负担、税的对象、税的量度和税的承担者。

税的征收包括税的实现、税款的征收、税款的缴纳等。

8. 纳税人的义务纳税人是指应当依法向国家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纳税人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的税法进行纳税。

9. 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有权利享受法律规定的减免税款、退还税款等。

10. 税务管理税务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管理活动,包括税收征管、税收征集、税收调查、税收执法等。

11. 税务诉讼税务诉讼是指因税务纠纷而引起的法律诉讼活动,包括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

12.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指国家对税收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税费减免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

以上就是税法的相关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了解税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促使我们更好地遵守税法法规,同时也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税收秩序,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税法学》名词解释

《税法学》名词解释

《税法学》名词解释
税法学名词解释
本文档将解释一些税法学中常用的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税法学的相关概念。

1. 税法学
税法学是研究国家税收法律制度的学科,包括税法的理论、制度、实践和相关法律规定等内容。

它涵盖了税法的基本原则、税种分类、税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纳税人
纳税人指的是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纳税人享有税法规定的权利和承担税法规定的义务。

3. 税收
税收是国家在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中,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以金钱形式实施的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持国家的运行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4. 税务机关
税务机关是依法负责税收征管工作的行政机关,主要职责是监督、管理纳税人的税收行为,确保税收的合法征收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 税种
税种指的是根据不同的征税对象和征税方式划分的不同种类的税收。

常见的税种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6. 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请取得纳税人资格的过程,纳税人需按照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并进行登记注册,以便税务机关对其开展税收管理。

7. 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指国家对特定行业、地区或个人给予的减免、减税或延迟缴纳等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和支持特定领域的发展。

以上是部分税法学中常用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对读者理解税法学的相关概念有所帮助。

税法这门课的名词解释

税法这门课的名词解释

税法这门课的名词解释税法是一门深奥且复杂的学科,它涉及到国家财政、经济发展以及个人和企业的权益。

在学习税法时,必然会遇到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这些名词的解释是理解税法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税法名词的解释,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影响。

一、所得税所得税是指对个人和企业的所得进行征收的税种。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所得税的两个主要形式。

所得税的核心原则是按照所得金额进行征税,税率根据所得水平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所得税的收入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它能够为国家提供资金用于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改善。

对于个人而言,所得税是针对其各类收入(如工资、股息、租金等)的加总进行计算和缴纳的。

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再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针对企业而言,所得税是对其利润进行征税的一种方式。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标准和税率的设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决策。

二、增值税增值税是对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环节进行征收的一种税种。

在增值税制度下,企业只需缴纳其增值部分的税款,即销售收入减去进项税额。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使其更具有公平性,因为它避免了重复征税。

增值税的率由国家法律和政策确定,不同类别的商品和劳务可能有不同的税率。

增值税在现代税收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使税收的征收更加便捷和高效。

对于企业而言,增值税的纳税方式可以促进资金流动,鼓励投资和消费。

对于消费者而言,增值税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因此掌握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的设定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是重要的。

三、关税关税是指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款。

关税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税的征收对于保护国内产业、调整贸易平衡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税的设立和调整需要考虑到国内产业的需求和发展,同时也要遵循国际贸易规则。

关税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进口商品的价格和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缴纳关税的企业需了解关税税率、计算方法以及免税政策等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规划进出口业务。

税法基本知识大全

税法基本知识大全

税法基本知识大全税法基本知识大全税法是什么?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基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下面一起来看看税法的基本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税法的概念。

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基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二、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

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法定规范性(固定性)。

三、税收的产生。

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常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

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四、税收的作用。

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五、税收制度构成的七个要素1、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关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3、税率,这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反映了征税的程度。

税率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形式。

4、纳税环节,是指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

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

一般的按次与按期征收两种。

6、纳税地点,是指缴纳税款的地方。

一般是为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发生地。

7、税收优惠,是指税法对某些特定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纳税义务的规定。

从目的上讲有照顾性与鼓励性两种。

六、现在的税收分类及税种。

按现在大的分类,主要是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和其他: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车辆购置税等;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3、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4、财产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等;5、行为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6、其他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简介税法是国家对个人和组织征收税款的法律体系,涉及到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税法的基础知识对个人和企业了解税收政策、合理规避税收风险具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税法的基础知识,包括税法的定义、分类、主要原则和税法相关概念。

税法的定义税法是规定纳税人应缴纳的税种、税率、征收方式、纳税义务和纳税行为等内容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税法具有强制性和专属性,是国家用来管理国家财政、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

税法的分类税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直接征税人的所得或财产的税,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直接税直接从纳税人的所得或财产中征收,属于纳税人个人财产或所得的一部分。

2.间接税:间接税是指通过商品或服务的流通环节征收的税,如增值税和消费税。

间接税是以商品或服务为纳税对象,由购买者间接承担。

3.国税:国税是由中央政府征收的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国税主要用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

4.地方税: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种,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地方税主要用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

5.附加税:附加税是在国税或地方税的基础上增加的税种,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附加税主要用于特定领域或特定项目的财政支出。

税法的主要原则税法的制定和执行遵循着一些重要的原则,包括:1.合法性原则:税法应当合乎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

2.公平原则:税法应当追求公平,不偏袒任何特定的个人或组织。

3.即期性原则:税法征收和缴纳的时间应当及时,避免税款的滞留。

4.稳定性原则:税法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频繁修改和调整,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便捷性原则:税法应当简化纳税程序,减少纳税人的负担。

6.审慎性原则:税法的执行应当审慎,避免一刀切的执法方式,合理处理纳税人合法的避税行为。

税法相关概念1.纳税人:指依法享有纳税义务并具有纳税能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税务机关:指国家税务总局及其所属各级税务机构。

税法各章知识点总结

税法各章知识点总结

税法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税法的基础和核心,是我们学习和理解税法的出发点。

税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税收、纳税人、纳税义务等,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平原则、合法原则、稳定原则等。

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是学习税法的第一步。

第二章税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税法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适用条件和纳税人的范围。

税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税法的适用时间、地域、对象等方面的规定。

纳税人的范围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

对税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遵守税法规定。

第三章税法的税种和征税方式税法的税种和征税方式是税法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具体的税种和税收的征收方式。

税种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等,征税方式包括比例税、定额税、进口税、出口税等。

了解各种税种和征税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对我们正确征税和避税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税法的立法原则和程序税法的立法原则和程序是指立法关于税法的程序和制定的原则,包括税法的立法程序、监督程序、实施程序等。

税法的立法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阳光性原则等。

了解税法的立法原则和程序是学习税法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适用税法规定。

第五章税法的纳税义务和征收关系税法的纳税义务和征收关系是指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的义务和税收的征收方式。

纳税义务包括纳税的主体和客体、纳税的范围和条件等,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预收征收、限额征收、追加征收等。

了解纳税义务和征收关系有利于我们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和遵守税法规定。

第六章税法的税收管理和征收税法的税收管理和征收是指国家对税收征收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包括税收的征收管理、税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等。

了解税收管理和征收有利于我们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国家加强税收管理和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

第七章税法的税收征管制度税法的税收征管制度是指税收的征收、管理和监督体系,包括税收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等。

税法的基本概念

税法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1、财政法:是调整国家在财政分配过程中与财政管理相对人所形成的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向纳税人征收一定的货币或实物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分配关系。

3、税法:广义地说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狭义地说仅是指调整税收关系的基本法,即税法典。

一般所称税法,多指广义的税法。

4、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或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5、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6、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反映了征税的深度。

7、税务争议是指征税机关与税务相对人(包括纳税主体和非纳税主体)之间因确认或实施税收法律关系,而产生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纠纷。

8、税法的效力:是指税法的适用范围,即税法的强制力所能涉及的范围。

9、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收法律规范确认调整的,在国家税收活动中各方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10、流转税:是以纳税人的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11、现行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及进出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人,以其增值额为征税对象,采用税款抵扣制原则,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12、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负担,并在计算增值税的应纳税额时允许抵扣的增值税税款。

13、消费税:是指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时商品课税的一种主要形式。

14、营业税:是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业务取得的营业额所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是商品课税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

15、财产税:是以财产为征税对象,并对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或收益的主体征收的一类税。

16、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增值性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00233税法知识点

00233税法知识点

00233税法知识点一、税法概述。

1. 税法的概念。

-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

2. 税法的功能。

- 财政收入功能:为国家筹集财政资金,这是税法最基本的功能。

通过对各种税收的征收,国家能够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 经济调节功能:- 调节宏观经济总量。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通过增加税收,减少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总需求,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在经济衰退时,通过减税等措施,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 调节产业结构。

对不同产业实行差别税收政策,如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其发展;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征收较高的税收,限制其发展。

- 监督管理功能:通过税收征管过程,监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确保纳税人依法纳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3. 税法的原则。

- 税收法定原则。

- 含义: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

- 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税收要件必须以法律形式作出规定)和税务合法性原则(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

- 税收公平原则。

- 含义:纳税人的税负应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能力相同的人税负相同,能力不同的人税负不同。

- 衡量标准:受益原则(根据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受益的多少来确定税负)和能力原则(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如收入、财产等确定税负)。

- 税收效率原则。

- 经济效率原则:要求税收应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减少税收对经济的扭曲。

例如,避免对生产、消费等经济行为产生过度干扰的税收政策。

- 行政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征管过程中的效率,即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这包括简化税制、优化征管流程等措施。

4. 税法的分类。

税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

税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

税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一、税法基本概念及原则1. 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国家规定的关于税收制度和税款征收、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了税收征管的一切法律规范,是国家通过规定税法规范、调控各种税收行为,实现国家税收征收目的的一种法律形式。

2. 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征管和纳税义务人的纳税行为等,都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定。

主要包括:(1)合法性原则税法规范的内容必须合法,不能违反国家税收政策和法律规定。

(2)公平原则税法规定的税制应当合理,不偏袒个别利益群体,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

(3)依法征税原则纳税人必须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缴纳税款,国家税务部门也必须依法依规征收税款。

(4)纳税信用原则纳税人应当如实申报纳税信息,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对于信用良好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

(5)适用法律原则税法的规定应当具体分析问题具体问题,确保税法适用的准确性。

(6)保障人权原则税法规定应当遵循国家的法治原则,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二、税法基本理论1. 税法的概念和特点税法是国家规定的关于税收制度和税款征收、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了税收征管的一切法律规范,是国家通过规定税法规范、调控各种税收行为,实现国家税收征收目的的一种法律形式。

税法的基本特点有:普遍性、强制性、特殊性、稳定性、动态性等。

2. 税收概念和种类税收是指国家对国内居民和非居民在国境内的财产、所得和行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的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

(1)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直接由纳税人承担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2)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或销售商代替消费者交纳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3. 税法征管机构和征管程序税法征管机构是指负责税收征管工作的政府部门。

税收征管程序是指税收管理机关依法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程序,包括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税务稽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当又称绝当,指当户既不赎当也不续当的行为。

死当同样标志着典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解除。

1.死当界定
死当界定是指依据典当法律对死当行为的认定。

通常有两标准,且二者必须结合使用。

(1)行为标准
这是指当户必须有死当行为发生,具体表现为当户既不赎也不续当,致使典当行无法收回当金并获得利息及相关费用,能以其实际占有的死当物品变现受偿。

(2)期限标准
这是指当户只有在一定的期限内既不赎当也不续当,才能认定为死当,具体表现为当期届满或在当期届满后的宽限期内对此,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典当立法普遍加以规定。

其一是当期届满后即为死当。

如美国《俄勒冈州典当法》定:"无论当金数额大小,典当期限一律为60天。

"我国《广省典当条例》第24条规定:"出当人在典当期限届满不回赎典物又不办理续当手续的,即为断当。

"这里的断当便是指死当。

其二是当期之后的宽限期届满后即为死当。

中国人民银《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第34条曾规定:"自典当期满之日起10日内,当户既不赎当,又不赎当的当物,视为死当。

"国家经贸委新颁《典当行管理办法》第36条则规定:"典当期限或者续当期限届满后,当户应当在5日内赎当或者续当,逾期不赎当也不续当的,为绝当。

"以上所说的10日和5日均为当期届满后赎当宽限期。

价内税是含在销售价格内的,而价外税是在销售价格之外另加的。

价内税可以在税前扣除,而价外税不能直接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价内税、价外费用是相对于流转税而言的,对于“非流转税”而言,做这样区分没有意义。

例如,价外税:增值税;价内税:消费税、营业税。

1.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包含在销售款中并从中扣除。

由此得出:
货款(含税款)=销售款(含税款)→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
2.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即货款=销售款+税款。

由于税款=销售款×税率,而这里的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因此,
税款=货款-销售款=货款-税款÷税率
通过上面的等式进行演算,得出税款的计算公式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所以,价内税与价外税的最直接的区别在于计算税款的应用公式的区别:
价内税: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含税价格×税率
价外税: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
我国目前的流转税中,增值税采用价外税模式,消费税与营业税采用价内税模式,我国的价外税只有增值税一种,要注意,对于同一个业务,如果既要交纳消费税,也要交纳增值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计税基数是相同的——都是销售款,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