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定理
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定理
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定理,又称为GST定理,是一个经济学
中的重要定理,由保罗·格林沃德(Paul Greenwood)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于1984年发表。
该定理主要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分配问题。
它指出,当存在经济外部性(externalities)时,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最优的分配。
具体来说,当生产活动或消费行为对除市场交易双方以外的第三方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时,市场价格无法反映这些外部效应,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GST定理具体说明了,当经济存在外部性时,存在一个假设
的条件,使得在分配资源时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干预,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更加理想的配置,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该定理的启示是,市场无法完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政府适时干预来解决由于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问题。
通过税收、转移支付、法律限制等手段,政府可以对市场行为进行调整,以实现更加公平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定理对于环境保护、公共品提供、收入
分配等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政府干预理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的经济职能理论。
斯蒂格利茨与西方其他经济学家一样,认为政府干预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失灵。
因此,对市场失灵的研究就成为政府干预理论的一部分。
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在承认市场竞争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同时,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性、垄断、收入分配和公共品提供等问题,因此,政府干预的范围应限制在上述“老四条”范围之内。
斯蒂格利茨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
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从各种表面现象论证市场失灵,而且还触及到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就使他的理论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福利经济学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部分,正是福利经济学最终完成了对市场机制会导致帕累托最优的论证。
这一论证建立在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定理的基础上。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出,每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都能够带来帕累托效率;第二定理指出,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
若这两个定理成立,则政府干预的范围将被局限在上述狭隘的范围之内,市场将把大部分事情做好。
可见,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为限制政府干预提供了最有力的论据。
而斯蒂格利茨则认为,这些定理都是建立在错误的假定之上,因此定理本身也是错误的。
首先,福利经济学假定,市场经济中的买者和卖者通过观察价格即可掌握所有有关商品交易的信息,即人们是具有完全信息的。
而斯蒂格利茨认为,有关商品交易的事件空间远大于价格空间,市场中不仅存在影响厂商产出的一般事件,而且存在许多无法预料的偶发事件,如总经理生病、机器突然损坏等。
这些成百上千的变量会影响厂商的利润率,但这并不能很快从价格上表现出来。
此外,有关效用函数的假设也非常重要。
盖尔和斯蒂格利茨(1985)证明,只有在一个极为严格的假定之下,即必须存在“恒定的绝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价格才可以传递所有信息。
一旦偏离此假定,价格就不能充分传递信息。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学术观点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学术观点示例文章篇一:哇塞!你们知道吗?诺贝尔经济学奖那可太牛啦!每年都有超级厉害的人获得这个大奖呢!比如说,1970 年获奖的保罗·萨缪尔森,他就像一位智慧的大师,提出了好多重要的观点。
他告诉我们经济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起表演一样!他强调了经济学的综合性,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哟!还有1976 年得奖的米尔顿·弗里德曼,他的观点就像是一阵强风,吹开了很多人思想上的迷雾。
他觉得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可大啦,就好像是给一辆车加油,油加得合适,车就能跑得又快又稳!1991 年获奖的罗纳德·科斯呢,他的想法简直是给经济学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说交易成本就像是路上的石头,会挡住经济发展的路,如果能把这些石头搬开,那经济就能跑得更快啦!再说说2001 年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发现了信息不对称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这就好比在一个游戏里,有人知道所有的规则和秘密,而有人却蒙在鼓里,那游戏能公平吗?肯定不能呀!这些获奖者的学术观点,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他们的观点有时候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经济世界的认识;有时候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经济难题的大门。
你们想想,如果没有他们的研究和发现,我们能这么清楚地了解经济是怎么一回事吗?能知道怎么让经济发展得更好吗?我觉得肯定不能!所以说呀,这些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们可真是太了不起啦!他们的贡献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更有信心!示例文章篇二:哇塞!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奖呢!今天我就来和你们说一说历年那些获得这个大奖的厉害人物,还有他们超牛的学术观点。
先来说说保罗·萨缪尔森吧!他就像是经济学领域的超级英雄。
他提出的那些观点,就好比给经济学世界点亮了一盏盏明灯。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
荣誉与公职
1979年 约翰·贝茨· 1979年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1983年 1983年 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 院士 1985年 1985年 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 长 1988年 1988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通信地址 Joseph Stigliz Economics Department Columbia University 1022 International Affairs Building 420 West 118 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27 USA
他们指出,即使发生这种情况(对委托人而言, 他们指出,即使发生这种情况(对委托人而言,代理人的行动并非最优 ),委托人可能仍然偏好代理人参与其中的结果 委托人可能仍然偏好代理人参与其中的结果、 的),委托人可能仍然偏好代理人参与其中的结果、而非没有代理人参 与时的情形。例如在刑事审讯中, 与时的情形。例如在刑事审讯中,杀人嫌疑犯可能更偏爱雇用一个代理 人(律师)所产生的结果(定罪为过失杀人)、而不是没有代理人时的 律师)所产生的结果(定罪为过失杀人)、而不是没有代理人时的 )、 结果(判处死刑);当然,最符合委托人利益的结果(无罪释放) );当然 结果(判处死刑);当然,最符合委托人利益的结果(无罪释放)可能 能过代理人的其他行动(例如向法官行贿、做伪证等)取得。 能过代理人的其他行动(例如向法官行贿、做伪证等)取得。由于委托 人不能根据可观测到的信息、完全推断代理人的真实行为, 人不能根据可观测到的信息、完全推断代理人的真实行为,因而他对代 理人的能力、 理人的能力、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采取行动的程度等无法获得准确 的了解。因此,斯蒂格利茨等将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描述为:委托人 的了解。因此,斯蒂格利茨等将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描述为: 由于部分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而具有的风险的情形。 由于部分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而具有的风险的情形。 2.信息甄别模型 2.信息甄别模型 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模型”和斯彭斯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分别 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模型”和斯彭斯的“劳动力市场模型” 对逆向选择的机理和信号传递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对逆向选择的机理和信号传递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而斯蒂格利茨则提出 了信息甄别模型和保险市场模型, 了信息甄别模型和保险市场模型,大大拓展了经济学界对逆向选择和信 号理论的研究。 号理论的研究。
斯蒂格利茨和他的《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和他的《经济学》黄险峰随着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入门教科书《经济学》在中国的畅销,斯蒂格利茨本人也开始为中国读者所熟悉,而他在去年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使这部教科书更为广大读者所青睐。
作为本书第二版的译者之一,在此也很想就斯蒂格利茨的经历、他对经济学的贡献以及《经济学》一书与众不同的特点作简要介绍。
1.斯蒂格利茨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斯蒂格利茨194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生产钢铁的小城加利(Gary)。
1964年在阿默斯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并于1967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的导师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保罗·萨缪尔森。
由于过人的才华和创造力,斯蒂格利茨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已是硕果累累。
1969年,在他只有26岁的时候,就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
此后,他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2001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斯蒂格利茨为人和善,天性乐观,乐于在演讲台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经济学界是一名无可争议的巨人,始终站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并在众多领域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69年,美国经济学会授予他两年颁发一次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其授奖的依据是:“…克拉克奖‟设立的宗旨是表彰40岁以下对经济学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对斯蒂格利茨而言,…突出贡献‟是非常轻描淡写的描述。
……斯蒂格利茨博士取得的理论成就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以及它们的活力和生命力,在年轻一代的经济学家中是无以伦比的。
从增长和资本到歧视经济学,从公共财政到公司财务,从信息到不确定性,从可耗竭资源的竞争均衡到垄断竞争和产品多样性,当代经济理论布满了他探索的脚印”。
从1993年到1997年,斯蒂格利茨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一员,并在其中的后两年成为该委员会的主席。
此间,斯蒂格利茨还撰写了大量文章阐述政府的重要但有限度的职能。
他是“市场失灵”方法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该方法强调在诸如环境、公共健康、公共安全以及研究开发等领域,市场本身难以产生有效率的结果,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
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解读
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1943)是当代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和新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涉及不完全信息、风险、公司财务结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委托-代理、激励结构、信息甄别、市场效率、效率工资、信贷配合、组织结构、新古典增长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等诸多领域。
为了分析的简洁和清晰,本文拟将斯蒂格利茨对上述诸多领域的学术贡献,归结为分析工具(论风险)、理论应用(论委托代理、道德风险、信息甄别和不完全市场)、特定市场(保险、金融和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理论(微观基础与基本特征)四个层次,分别予以简要的评述。
一、论风险问题斯蒂格利茨对风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与罗斯柴尔德(M.Rothschild)在70年代早期合作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之中。
斯蒂格利茨在与罗斯柴尔德合作的论文《递增风险:定义》(1970)中,首先对风险的传统定义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新的定义方法。
他们认为,人们通常用四种定义来说明一个随机变量(Y)较另一个随机变量(X)具有更大的风险(假定二者均值相同),即:(1)随机变量Y等于随机变量X加干扰项Z(均值为零的噪音);(2)每一个风险规避者更偏好X,即对一个凹效用函数而言,EU(X)≥EU(Y);(3)与随机变量X相比,随机变量Y的概率密度函数在其尾部具有更大的权数;(4)随机变量Y的方差大于X。
通过对随机变量的偏序进行检验,他们指出前三种定义是等价的,而第四种定义则与之不同。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风险的含义,他们还对“更高的风险”给出了一个正规的定义,即如果一个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是另一个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加上一个“保持均值不变的差”(Mean Preserving S preads),则该随机变量具有更高的风险。
其中,“保持均值不变的差”是一个均值为零的分段函数。
斯蒂格利茨与罗斯柴尔德的这一定义,成为大多数论述风险问题文献的分析基础。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简介PPT课件
预期收益 117万 100万
(一)如果信息是对称的,银行知道哪个项目是高风险,哪个项目是低风
险的,就可以制定相应的利率。假设银行要求的预期回报率是10%。 如果项目A申请贷款,要保证10%的预期回报,给定A项目90%的成功率,
银行需要项目A成功后偿还的利率为22%(110/0.9=122) 如果B项目申请贷款,银行要求的利率应为120%(110/0.5=220)
参考文献
[1]毛增余.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2005 [2]张成科,宾宁,朱怀念.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PBL教 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6 [4]过仕明,侯亚娟,王晓岗.信息经济学[M].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14 [5]李海龙.斯蒂格利茨的政府干预思想研究[D].河北:河 北经贸大学,2013
斯蒂格利茨与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不同点的比较凯恩斯政府干预的原因比较有效需求不足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政府干预的手段比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政府规制政府干预的范围比较调整经济总量更加侧重对微观层次上的控政府干预的依靠力量比较来自政府主体政府和市场的合作政府干预频率的比较周期性常态化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比较稳定经济优化收入和资源配置二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案例在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
低风险投保人
1000 × 0.1 = 100
高风险投保人
1000× 0.2 =200
采用分离均衡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也很难判断投保人到底是高风险者还是低风
险者,所以保险公司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
银行信贷市场同样面临逆向选择问题。
项目A 项目B
需求 100万 100万
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品中的现代经济学报告
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品中的现代经济学报告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品中的现代经济学报告自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以来,它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奖项之一。
这一奖项旨在奖励那些为现代经济学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
在这些获奖者中,有很多人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的经济学。
以下是一些经济学家和他们的获奖作品。
1. 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肯尼斯·阿罗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获奖作品包括“不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of Incomplete Markets)。
阿罗的理论对于现代经济学的理解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竞争和市场失灵的问题有深刻的见解。
2.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保罗·萨缪尔森因其对宏观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的研究而获奖。
他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是他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些著作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通货膨胀和失业等。
3.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获奖作品是“关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理论和它的应用”(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斯蒂格利茨的理论对于现代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见解。
4. 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 North)道格拉斯·诺斯的获奖作品是关于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的研究。
他研究了经济制度的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对于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性。
5. 密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密尔顿·弗里德曼的获奖作品包括他对货币理论和政策的贡献。
他研究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货币政策对于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对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4年创新经济学之父是谁
2024年创新经济学之父是谁现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在经济领域。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一直在解释和研究社会组织和资源分配等问题。
然而,在2024年,创新经济学将迎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有一位杰出的学者被誉为创新经济学之父。
谁将成为2024年创新经济学之父呢?从当前的学术界发展趋势来看,有几位候选人值得关注。
第一位候选人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斯蒂格利茨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经济学家,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等经济现象,并提出了许多有关全球化和经济不平等等重要观点。
在2024年,他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他的理论框架,为创新经济学作出突出贡献。
第二位候选人是马克斯·泰勒(Max Tegmark)。
泰勒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但他在经济学领域也有很高的声望。
他的研究跨越了多个学科,涉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宇宙学等领域。
他提出了一种全面思考人类未来与科技进步的方式,并倡导将科技应用于经济领域,以推动创新经济学的发展。
第三位候选人是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
沃伦是一位美国的政治家和学者,她也在经济学领域有重要的影响力。
她研究的重点是金融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在2024年,她可能继续推动她的理念,并为创新经济学提供新的思考。
不管最终谁成为2024年创新经济学之父,都需要具备多元化的学术背景和开放的思维方式。
创新经济学将致力于解决日益复杂的经济问题,并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时代,经济学需要适应新的挑战,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创新经济学之父的角色不仅是理论的创新者,还需要具备政策制定者和实践推动者的能力。
他们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
因此,无论是斯蒂格利茨、泰勒还是沃伦,他们都将肩负起巨大的责任,推动创新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全球10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主要成就和核心观点
全球10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主要成就和核心观点目录全球10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主要成就和核心观点 (1)一、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1915-2009年) (3)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1899-1992) (5)三、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年) (10)四、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1943-) (13)五、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1933年-) (15)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1946年) (16)七、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 (20)八、格雷格.曼基维奇(Gregory Mankiw,1958年-) (22)九、基思.约瑟夫.阿罗(Kenneth Arrow,1921年-) (24)十、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年-1924年) (28)根据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评选出来的全球10大经济学家,本文从个人人生经历、主要成就、主要著作内容、核心观点等4大方面概要整理出万字短文。
此文适合对经济学有兴趣,没有很多业余时间去细看书,又想在短时间内对经济学有个大概了解的人们,本文基于高效阅读,省时精读的原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by厨子觉悟一、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1915-2009年)他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经济学之父”。
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被誉为经济学界的百科全书,是经济学教育领域里最有影响力的教科书之一。
197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以下是他一生的经历、主要的贡献与成就以及著作的主要观点。
斯蒂格利茨批判美国式资本主义
斯蒂格利茨批判美国式资本主义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对美国式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斯蒂格利茨的观点以及他对美国式资本主义的批评。
1. 美国式资本主义的问题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式资本主义存在几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他指出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差距,使得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则变得更加贫困。
这种不平等的分配加大了社会不稳定性,并且对社会的整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斯蒂格利茨批评美国式资本主义对环境的破坏。
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许多公司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开采,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问题。
最后,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式资本主义未能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良好的社会福利。
他指出,社会获得成功的机会远不均等,而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也使得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基本的福利保障。
2.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斯蒂格利茨主张,为了解决美国式资本主义面临的问题,政府需要更积极地干预市场。
他认为,市场并不总是有效分配资源的机制,经济中存在着许多市场失灵的情况。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修复这些市场失灵,并确保资源更公平地分配。
政府的干预可以包括设立更多的福利计划,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并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监管,防止金融市场的崩溃和不当行为。
斯蒂格利茨还认为,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来减少贫富差距。
例如,增加对富人和大公司的税收,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和改善社会福利。
3. 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斯蒂格利茨强调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社会的成功不应仅仅以经济增长的指标来衡量,而应该考虑到社会公正和环境是否得到真正的保护。
只有在建立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为了实现公正和可持续发展,斯蒂格利茨主张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兼顾社会的经济体系。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斯蒂格利茨在贵州演讲解读2007年3月10日,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于应邀在贵阳大剧院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聆听了大师的演讲后,我同许多听众一样感慨良多。
老实说,对于斯蒂格利茨的经济思想和理论我们并不熟悉,十年前,他还是一个对中国经济学界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学者,即便是当时中国比较权威的《西方经济学文库》介绍了众多的西方经济学界学者,其中也还没有见到对他的介绍。
斯蒂格利茨于2001年,因“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的分析”,同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和斯彭斯(A Michael Spence)分享当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人们才注意到他是一个天才的经济学家,他的研究领域跨越信息经济学、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收入分配、公共财政等诸多领域。
他冷静、客观、睿智的经济理论思想,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现有的经济发展的思想和观念。
曾几何时,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犹如山洪暴发、雨后春笋般在出现在中国学术书架上,强烈地冲击着中国学术青年,一时间从亚当·斯密到后凯恩斯主义,各种西方经济学流派,你方下台我登场。
对于西方经济学理论“生吞活剥”者有之,“囫囵吞枣”者有之。
即便是今日,对于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古董”还有许多学者和专家还在脸红耳赤地争吵着如何“刻舟以求剑”。
在演讲中,斯蒂格利茨先生反复强调这一点。
在听了斯蒂格利茨的讲演后,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过去,对于一些舶来的观点,我们虽然有过疑问,但毕竟只是我们小人物自己的管见,是否具有“话语权”我们往往自己也没有把握。
大师演讲中的一些观点时时激起笔者的共鸣。
重读他1991年出版《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的著作中,许多观点、观念也给我们以极大的冲击。
他虽然是西方经济学家,但是许多观点与观念常常与我们那些拉大旗作虎皮,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学者的看法大相径庭,反而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观点相近。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政府职能理论探析
府通过财政和货 币政策来刺激总 的需求 , 达到充分就业 的状 保持宏观经济 的稳定运行 , 既要防止或是 最大程度 的减少经
他的政府 职能思想将信 息经济学融入政府经济理论 中, 在不 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 的基础上 提出 了体现 其独特立 场 的
的市场失灵 , 即私人市场 在某些方 面的供应 不足 , 如在提供 众心中的形象下降 。以官僚 主义 、 形 式主义为代表 的不 良风 保险和贷款方 面表 现差劲 ; 私人市 场的信息 提供不足 ; 市场 气出现 , 部分地方和部 门出现小 山头和地方 保护 主义 现象 ,
不能避免失业 、 通货膨胀 和宏观经 济失衡 问题 ; 在 市场达 到 帕累托最优的情况下 , 竞争的市场会引起收入分配 的不合理 现象 ; 在市场达到帕 累托 最优 的情 况下 , 有些人在某 些情况
,
政府提供覆盖所 有经济交易 的法律框架 。例如 , 政府颁
布 的合 同法 , 为合 同双方提供 了协 议结构。第二 , 政府负责 济衰退 , 又要避免失 控的通货膨胀 。第 三 , 政府制 定实施有 利于竞争 、 保护坏境 以及保护消费者 和工人权益的法规” 。 斯蒂格利茨认为 , 作为一经济组 织的政府和其它经济组 织相 比有很多不同之处 ; 在这 些不 同之 处 中, 政府有两 个显 著的特性 : “ 第一 , 政府是一对全体社会成员具 有普遍性 的组 织; 第二 , 政府 拥有其 它经 济组 织所 不具 备 的强 制力 ” 。所
二、 斯 蒂 格 利 茨 的政 府 职 能 理 论
三、 斯蒂格利茨的政府职能理论对 中国的启示
斯蒂格利茨 的政府职能理论 充分肯定 了政府 在市场经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斯蒂格利茨1943年出生于美国的Indiana州,196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此后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1969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
1979年,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
他曾在Princeton, Stanford, MIT大学任教他现在是纽约Columbia 大学的教授并且是Columbia大学全球思想委员会的主席。
自1993年开始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并且从1995年6月起任该团主席。
在此期间,他是克林顿总统顾问班子的关键成员。
1997年起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2001他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斯蒂格利茨博士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所倡导的一些前沿理论,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工具。
他在宏观经济学、货币理论、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司金融、产业组织理论、农村组织、福利经济学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80年代,他帮助R&D 经济学的再次复苏。
他的工作解释了市场失灵的各种场景并指出了怎样的政府介入会让市场运转得更好。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上最通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的作者和编者,包括十分畅销的本科教材《公共部门经济学》(诺顿公司)和与安东尼•阿特金森合著的《公共经济学讲义》。
1987年,他创办的《经济学展望杂志》降低了其他主要经济学杂志所设立的专业化障碍。
他曾经担任美国经济协会副主席。
斯蒂格利茨博士是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育者之一。
他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并从1988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任教。
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简介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方面。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是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扩展和深化,旨在解释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斯蒂格利茨的背景和他推动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斯蒂格利茨的背景斯蒂格利茨出生于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和研究员。
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方面。
斯蒂格利茨因其对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面对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等问题时遭遇了挑战。
尤其是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下,难以解释失业率过高的现象,需要重新评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适用性。
斯蒂格利茨及其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观点1.市场失灵的存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
例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会导致市场产生扭曲和不公平结果。
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积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
3.福利经济学视角: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强调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性。
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政策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增长,还应该关注社会公平和福利的提升。
4.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更加深入。
斯蒂格利茨提出了择优选择、道德风险等概念,解释了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
5.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斯蒂格利茨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也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学家 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
百科名片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员。
他于1979年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蒂格利茨曾担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师,提出经济全球化的观点。
他还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
人物简介斯蒂格利茨博士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并从1988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任教。
他主讲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金融学和组织经济学,包括在该校最受欢迎的《经济学》。
他的数十名博士在世界各地任要职。
他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所倡导的一些前沿理论,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工具。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上最通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的作者和编者,包括十分畅销的本科教材《公共部门经济学》(诺顿公司)和与安东尼·阿特金森合著的《公共经济学讲义》。
1987年,他创办的《经济学展望杂志》降低了其他主要经济学杂志所设立的专业化障碍。
他曾经担任美国经济协会副主席。
斯蒂格利茨博士是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育者之一。
他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并从1988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任教。
他主讲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金融学和组织经济学,包括在该校最受欢迎的《经济学》。
他的数十名博士在世界各地任要职。
2008年,他在CNN专栏针对由于华尔街房产泡沫出现的经济危机提出了几个预防经济危机再度出现的措施(见《斯蒂格利茨:如何防范下一个华尔街危机》)。
相关的中文版书籍:《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小品和案例《经济学》第一版,《经济学》第二版导读。
人物生平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斯蒂格利茨194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一个叫做加里的小城, 此城以生产钢铁闻名,但除此之外,这个小城还诞生了两位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一位是萨缪尔森,另一位就是斯蒂格利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 优质课件
学术贡献提要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因在不对称信息经济学市场理论方
面的贡献而荣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对
许多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涉及不完全
信息、风险、公司财务结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委托—
代理、激励结构、信息甄别、市场效率工资、信贷配给、组
织结构、新古典增长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等诸多领域。
学位
1964年 阿默斯特学院 文学学士
1966年 麻省理工学院 哲学博士
荣誉与公职
1979年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1983年 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
院士 1985年 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
长 1988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经历
1966-1967年 麻省理工学院
助理教授
的凹性或凸性条件可以用阿罗—普拉特的相对和绝对风险规避概念进行
表述;(2)厂商在不确定条件下的产出总是低于确定性条件下的产出,
厂商对递增风险的最优反应是削减产量而非价格(这是新凯恩斯主义经
济学的基石之一)。
这些发表于70年代早期的论文,奠定了斯蒂格利茨的学术地位、
并部分地奠定了他的研究方向和风格。有人曾经形象地指出:斯蒂格利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风险的含义,他们还对“更高的风险”给出了一个正
规的定义,即如果一个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是另一个随机变量的密度函
数加上一个“保持均值不变的差”(Mean Preserving Spreads),则
该随机变量具有更高的风险,
其中,“保持均值不变的差”是一个均值为零的分段函数,斯蒂格利茨 与罗思柴尔德的这一定义,在后来的经济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 大多数论述风险问题的文献的分析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1-13 王秋石
3/88
第一部分
公共产品
如不讲,则跳到第二部分
© 2011-13 王秋石
4/8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产品
私人产品具备冲突性和排他性。 私人产品的冲突性是指某一消费者消费了某一产
品和其他人消费该产品形成冲突。
私人产品的排他性是指某一消费者拥有某一产品 就能够排斥他人消费。例如,你买了一套住房,你 有权力排斥他人在你家居住, 你的这种排它性权 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17 市场失败:公共产品和信息不对称
学完本章,你将能够
本章要点
1. 区分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
2. 理解公共产品是如何导致市场失败的;
3. 了解三种主要的提供公共产品办法;
4. 理解公共资源的悲剧;
5. 界定什么是信息不对称并理解它是如何产生逆向选择问 题的;
© 2011-13 王秋石
1/88
17 市场失败:公共产品和信息不对称
17/88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败:代数法 对xA,xB,x 和y 求偏导并令其为零,有:
© 2011-13 王秋石
18/88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败:代数法 最优解为:
■很显然,它不能满足总体交易均衡的最优条件 MRSA = MRSB =MRT。因此,完全竞争将导致公共商 品的生产不足和消费不足,从而不是一个帕累托最 优解,实际上是一种“次优解”。
产品有两种性质,性质又可区分“有冶和“无冶,因 此,我们可以将产品分成四大类型。
© 2011-13 王秋石
8/88
公共资源
第二类产品是公共资源,它 是具有冲突性和非排他性 组合的产品。
例如,在公海捕鱼达到一定 数量之后,你捕到了鱼,我 就要少捕鱼,这就具有冲突 性;但在公海又不能或很难 排斥他人捕鱼。
学完本章,你将能够
本章要点
6. 理解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几种方法;
7. 理解信息不对称是如何产生道德风险问题的;
8. 区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9. 理解信息不对称是如何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的;
10. 理解美国是如何爆发金融危机的以及产生的微观基础。
© 2011-13 王秋石
2/88
市场失败的另外两种成因
问题在于,这三个人都会这样想:一旦国防建好,无 论我缴多少钱,他们都无法排斥我消费国防,为什么 我不可以让他们多缴一点,我少缴一点,免费搭车一 趟呢?
© 2011-13 王秋石
12/88
免费搭车
免费搭车是指人们在消费公共产品时希望他人付 费、自己免费使用的一种心态。亦称“搭便车” 。
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冲突性的客观存在, 免费搭车行为在所难免,由市场来提供公共产品一 定会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
© 2011-13 王秋石
14/88
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
公共需求曲线D 为两个消 费者个人需求曲线DA 和DB 的垂直和。
给定一条供给曲线,公共产 品的最优供给量为q*。
■由于人们会有意低估 公共产品的边际收入,很 可能得到一条更低的 “不真实的”公共需求 曲线,市场供给达不到最 优,从而出现市场失败。
因此,私人产品是具备消费上冲突性和受益上排他 性的产品。
© 2011-13 王秋石
5/88
公共产品
与之相反,公共产品是具备 非排他性和非冲突性的产 品。
公共产品的非冲突性是指 增加一个消费者消费不会 影响到现有消费者消费这 一产品。
在不太拥挤的情况下,多一 个或少一个人过桥,不会有 明显的成本增加。
© 2011-13 王秋石
15/88
公共产品 司法是公共产品。
公安服务是公共产品。
© 2011-13 王秋石
16/88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败:代数法
现假定经济中有两个消费者A 和B。消费两种商品 x 和y,x 为一般商品,y 为公共商品。在有公共
产品情况下的优化问题可以写成:
■拉格朗日函数为:
© 2011-13 王秋石
10/88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败
竞争性的私人产品市场之所以有效率是因为它满 足(生产的)边际成本(MC)等于(消费的)边际收入 (MB)这一条件。
由私人企业、或者说由市场提供公共产品会出现 有效率的结果吗?
我们利用下面三种方法讨论。
1. 直觉法 2. 几何法 3. 代数法
© 2011-13 王秋石
此时,边际社会收入大于边际社会成本,市场出现严 重的失败。
© 2011-13 王秋石
13/88
私人产品的最优供给
私人产品的最优供给是如 何决定的呢?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是市场中各个消费者的个 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如果竞争性市场的供给曲 线为S 的话,市场的均衡产量 为qE,均衡价格为p1,市场是 有效率的,因为此时MR =MC。
11/88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败:直觉法
假定有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小国,他们决定应该拥有 自己的国防。核心问题是要建多大规模的国防呢?
如果这三个人都非常诚实地报告国防对他们各自 的重要性(即边际收入)分别为1 万元、1.5 万元和2 万元的话,那么,由市场提供恰好等于4.5 万元的国 防就变成了最优供给了。
© 2011-13 王秋石
6/88
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是指 要排斥某一部分人群消费 某种商品要么非常困难、 成本高昂,要么从技术上讲 是不可能的。
一旦一国的国防建立起来, 很难排斥任何一位公民不 从国防中受益,哪怕他没缴 纳过一分钱的税。
© 2011-13 王秋石
7/88
产品的分类
在上一章中,我们证明了一旦市场是非竞争性的就 会导致非效率,同时,一旦经济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 性时,即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也不可能实现社会最 优状态。
在本章,我们试图说明市场失败的另外两种成因:公 共产品和信息不对称。
一旦产品具有公共性,就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以解 决;一旦交易双方出现信息不对称,便会出现逆向选 择、道德风险和委托代理等问题,因而就会偏离市 场最优状态。
因此,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 资源。
© 2011-13 王秋石
9/88
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它是具有排他 性和非冲突性组合的产品 。
例如,一旦卫星在某地传送 电视信号,该地区的所有人 都可以使用,它具有非冲突 性,但它可以通过加密、解 密等技术手段排斥未缴费 的居民收看,它具有排他性 。
© 2011-13 王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