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源及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源及对策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13 亿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了百分之
五
六十 , 农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当前建设新农村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又一起点 , 但人力资源的匮乏却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 ,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 ,要提高农民的素质 ,就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的发展 , 农村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但却远远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根源的分析
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 具有投资额大、投资期长、收
益期滞后、投资收益递增等特点, 这些特点及教育的公益性使得
只有在既定的条件下 ( 即国家、社会、受教育者及其家人将其作
为一项事业 , 给予大量的资金、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 并在思
想上认
同这项利国、利民、利己的事业 , 全心全力去干好这项事业 ),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长期以来 , 受我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现实的制约 , 农村的教育无论是在投入还是认识方
面 , 都不尽如人意。
1.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 造成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经费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农村教育的瓶颈 , 无论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成人教育 , 其状况都不容乐观。与国际上相比较 ,我国财政预
算内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偏低。从国际上看 , 教育经费只有超过GDP6才能支撑教育现代化。而 2007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仅占GDP3.32%,2009年的40000亿元投资中,仅仅安排 1500 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
展 ,3 项合计只占 3.75%。本来基数就不大的教育经费 , 还要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中分配 , 而且分配的原则是倾向于高等教育的, 对基础教育投入基本居于三级教育结构的末端。同时, 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 分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蛋糕就更小了。
国务院相关文件明确规定 , 农村义务教育实施在国务院领导下, 由地方政府负责 , 分级管理 , 以县为主的体制 ,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但在实际执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 大多数县级政府财力有限 , 无法保
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投入。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 受制于有限的经费 , 教育部一般实行差额补偿 , 主要是补助一部分人员费用。而维持农村职业教育机构运营和发展所需的其他资金 , 则由机构通过有偿服务方式获得。现实是 : 农村教育的外部经济环境远远滞后于城市 , 融资渠道单一 , 通过市场获得经济补偿的能力非常有限。由于教育资本是向有经济利益的方向倾斜 , 因此 , 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一般会从乡镇向城市聚集。而农村成人教育的突出困难表现为经费无固定渠道。
除了国家在教育经费投入上整体偏低外 ,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 农民收入不高 , 也无法保证对教育的充分投入。使得我
国农村教育民间投入相对不足 ,正是由于经费投入不足 , 导致农 村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 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主要表现 在:(1) 师资不足。由于教育投入不足 ,教师待遇低 , 优秀的教师和 毕业生都不愿去农村。一般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 1000 多
元,一般的老师只有 600 多元,有些教了 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
仅校舍简陋拥挤 ,教学设备欠缺 , 甚至连基本的活动场地、 体育器 材、实验设备都没有 , 教师们上课大多靠一张黑板、 一支粉笔这样简单的“老三件”。 (3)
教学管理水平差。农村学 校普遍存在办学理念落后 , 学校管理粗放随意。遇到雨雪天或农 忙师生们动不动就停课放假。 由于软硬件的不足和长期积淀下来 的其他种种原因 , 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容乐观 , 与城市相比有 明显差距。
2. 认识与观念的偏差 , 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的浪费与短缺。在 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 , 二元结构的城乡差距一直存在 , 农村经济 发展水平与城市大相径庭。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城市的经济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 现代化的高科技 产业影响着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 而农村经济主要建立在农 业发展的基础上 , 是以农业为依托的。尽管我国各地农村经济发
展水平良莠不齐 , 但除东部部分地区外 , 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还是比较低的。因此 , 他们有着与城市不一样的需求。城市经济 发展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 而农村经济发展 的基础与现实水平决定了它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加强农业职业 教育的迫切需求。现阶段 , 想依靠城市的人才到农村500 多元。受城乡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的影响 , 大量农村教师向 城内流动。 年轻有为的教师往往很难留住。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师资的短缺则更为明显。 (2) 教学设备落后。
鉴于投入不足 , 很多 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仍很落后 , 在许多学校 , 不
一本教科书、
去发展农村的经济 , 显然不太现实 , 要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 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农村的教育。因此, 农村的教育应该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但现实是 : 一方面由于城乡差距的长期存在、城乡教育在师资、软硬件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等历史原因 , 农村教育自然的沦为城市教育的附属体系 , 其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放在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位置上 , 而是长期“克隆”城市普通教育模式。基础教育依然以应试升学为主。各学校纷纷以多少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大学为荣。由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将来几乎是不会回到农村的 , 因此, 农村教育最精华的成果让城市摘取了, 而农村大多数人的教育却没有得到满足 ,农村依然被知识贫困、技术贫困所困扰。即使有部分农村学校开设农技课 , 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 基本上是有名无实。这样的教育背离了农村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在社会普遍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状况下 , 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 , 从以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为根本目的 , 转变为以农村学生的升学、就业提供帮助为导向 , 逐渐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方向。”目前农村成人教育由于受制于“书生气”的学院办学 , 在市场竞争面前表现得手足无措 , 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另一方面受小农意识影响 , 农民往往“目光短浅” , 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 , 一旦毕业无法就业 ,短期内就意味着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将得不到回报 , 而农村职业教育又极不发达 , 导致掌握的知识在农村基本没什么用处。这就向
农民及其子女传导了这样的信号“读书有啥用,花钱多, 将来又不分配,还不如在家种地 ,或者出去打工 , 早点赚钱。”这也是大部分农民思想的突出表现 ,农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 , 一定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同他们自身对现实的“短期现实理解”有关 , 而这种思想无疑会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灌输给孩子使孩子失去读书兴趣 , 丧失接受教育的内在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