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庄子
庄子的寓言艺术
庄子的寓言艺术庄子的寓言艺术,那可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
庄子这人啊,他就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老神仙。
他的寓言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一扇扇通往深刻哲理的大门。
比如说那个著名的“庄周梦蝶”。
庄子睡觉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醒来之后呢,他就迷糊了,不知道是自己刚才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正在做梦变成了自己。
这多奇妙啊!就好像我们有时候也会有那种恍惚的感觉,分不清梦境和现实。
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呢?感觉刚刚经历的好像是真的,可又像是一场梦。
这就像是庄子用一个小小的故事,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哲学的迷雾森林里,让我们去思考真实和虚幻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再看看“庖丁解牛”的故事。
庖丁啊,那宰牛的本事可不得了。
他手起刀落,牛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骨和肉轻松地分开了。
他说他宰牛的时候啊,不是靠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感受牛的结构。
这就好比什么呢?就好比一个技艺高超的老工匠,他做活儿的时候不是机械地去操作工具,而是顺着材料的纹理,就像水流顺着河道一样自然。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做事要顺应自然规律啊。
要是我们逆着规律来,那可就像逆水行舟,吃力不讨好。
我们在生活里不也是这样吗?学习有学习的规律,工作有工作的节奏,要是不管不顾地瞎干,那肯定是干不好的。
庄子的寓言还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他的角色千奇百怪。
有虫子,有小鸟,有大树,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人。
这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动物园加上一个热闹的人类社会。
他把这些角色放在一起,就像一场奇妙的舞台剧。
比如说那只大鹏鸟,翅膀一挥就能飞九万里。
和那些在草丛里蹦跶的小麻雀比起来,那可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这其实就是在说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境界啊。
我们人也一样,有的人目光短浅,就像那小麻雀,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利益。
而有的人胸怀大志,就像那大鹏鸟,志向高远。
你是想做小麻雀呢,还是大鹏鸟呢?他的寓言还特别幽默风趣。
不像有些干巴巴的讲道理,他的故事就像一颗颗裹着糖衣的药丸。
《庄子》读书心得(精选15篇)
《庄子》读书心得(精选15篇)《庄子》读书心得1人的社会化,就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被社会凿开了他的一窍又一窍。
到最后,他变成了一个社会标准下的成人,而此时又离他的赤子之心、混沌之态有多远呢?书中将人的一生比作爬一座80层的楼梯,当我们终于达到终点时,才发现最重要的东西——行囊,已经被丢弃在了20层。
初入社会,一腔热血的我们都肩负着这样一个行囊——理想。
可当初的热情总被愈见残酷的现实打磨殆尽。
我们日复一日地碌碌而不之所为,打着“理想”的旗号却为了或名或利南辕北辙,最后的最后,我们终于停下慌促的脚步,却可悲地发现多年的奔波竟不知是为了什么。
大千世界,切勿让外物扰乱你的心律。
记得时刻提醒自己:复其初。
复其初就是要抛开欲望、杂念。
梓庆为鲁国做鐻,首先斋戒七天。
这个斋戒是指心斋,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此时做鐻,便浑然忘却了功名、美誉,忘记了自己是为国君所做,顺着自己的本性去创作、发挥,不曾料想竟达到至善境界。
今之学者皆为利往,以私己为本,身心疲敝,茫茫然竟不知所求者何物。
其实我们大可抛开这些,因为一切的荣辱贵贱都会过去,最重要的是当下的质量,是你是否把握住自己。
一生的追求莫过于幸福快乐,而这幸福快乐本为生活的属性,只要你认真地生活,自然不必过多追求。
复其初要做到“外化而内不化”。
人生存于社会之中自然要做到遵从社会规律,根据社会的步调调整自己的步伐,此谓“外化”。
而纷繁的社会极易蛊惑人心,改变你的方向。
此时,你需要把握内心的真正渴望,懂得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在不断变化的潮流中保持内心的坚定,让自己老来不至于悔已晚矣。
此谓“内不化”。
由此可知,生存可以随遇而安,而生命应当有所坚持。
复其初就是要去除遮蔽,返其本真,去感受那弥漫六合的“道”。
《庄子》读书心得2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
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
如果你不在乎,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束缚你,得一本好书,犹如寻一位好友,将受益终身。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谈庄子《逍遥游》中的自由
谈庄子《逍遥游》中的自由庄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有《庄子》,名篇有《逍遥游》等。
庄子的思想中透露着精神自由观,与老子倡导的“道”有所不同。
“道”并不完全相同,在《老子》一书中,开篇便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世界的本源,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了形形色色的动物,诸如大鹏、蜩与学鸠,世界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物化”的整体,而不是老子所说的阴阳二气这样抽象的存在。
何光顺老师在《一个新的视角:从“物化”说看<庄子>——兼及解庄方法论的透视》一文中,提到“第二种是‘精神不灭论’,以东晋慧远为代表:神也者,圆应无声,妙尽无名,感动而物,假数而行,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灭;假数而非数,故数尽可以数求,数有精粗,故其性各异;智有明暗,故其照不同,推此而论,则知化以情感,情以化传;情为化之母,神为情之根。
”“‘神’与‘物’不同,它参与大化,却不因物的生灭而生灭,它是永恒的存在,是物情得以存在的根源。
”庄子笔下所描绘的大鹏、蜩与学鸠虽然不是一个实际景物的客观描绘,却是一个本真的世界,是一个万物并存的世界,这里的“物”各有各的形态、存在方式,千姿百态,世界就是一个“物化”了的存在。
庄子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这里关于“物”有三个层次:“未始有物者”、“有物而未使有封”、“有物、有封而未始有是非”,对于老子的道来说,天地一片混沌,物跟物之间是没有界限的,而庄子的道主要体现在第三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类不仅有了“物”的感觉,而且对“物”也有了形体的感觉,物物之间有了鲜明的界限,是走向物化的。
6.2《五石之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石之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体会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辩证理解庄子的哲学观。
2.品味庄子散文恣肆纵横、奇特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庄子寓言的婉曲达意的艺术风格。
3.领会庄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理解并继承庄子超脱、达观的处世态度,学会辩证思考。
4.拓展联系《逍遥游》其它文段来加深对本文的认识,认识庄子对于精神的绝对自由,即“无所待”的理解。
用“游心”的观点指导生活。
教学重难点“无用之用”的内涵深刻,尤其是庄子所提出的“无用之用”主要体现在其精神上。
“无用之用”反映的精神内涵即“游心”。
但是以学生的阅历很难理解。
在这里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提升,从而将视野从《五石之瓠》拓展到整篇逍遥游之中,然后再联系《逍遥游》其它文段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立足于“无所待”,探寻庄子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喜欢称孔子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但在我看来,他既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洒脱率性的人。
庄子的洒脱,不是僵死不动的教条,而是充满诙谐的寓言故事;不是照葫芦画瓢的苦思,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玄妙的哲思。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读《五石之瓠》,将其置于《逍遥游》整篇中,去感悟庄子的内心世界。
二、研读探究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2个故事,一个是惠子的“大瓠无用”,一个是庄子的“不龟手之药”。
(一)如何理解“不龟手之药”和“大瓠”这两个故事的寓意?惠子用“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于是“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宋人“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鬻技百金”;客凭借不龟手之药“大败越人”,“裂地而封”。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导学作业。
(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1位)提前打开希沃展台。
预设:①善于转换视角,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②“无用之用”才是大用③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这是庄子的本意吗?文章最后庄子评价惠子“夫子犹有蓬之心也?”惠子哪里不通达了呢?阅读经典要读出它的原汁原味,导学案中提供了《逍遥游》其他文段,请同学阅读《逍遥游》中惠子与庄子的另一段对话。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从朋友处借得《庄子》一书,此书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通过庄子每一个不同的寓言故事来讲述,偶尔看看这样的书对净化人的心灵有一定的帮助。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在功名利禄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都忘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
这些离我们太远了!如今媒介如此发达,资讯如此快速,科学给了我们无穷力量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的人格在今天更健康,更明朗。
也许,我们在心智上的'残缺更多了。
人有肢体上的残疾,也会产生心理上的残疾,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心理上的残缺,那是因为心理上的残缺,不像身体上的残疾那么容易被人看见。
这种残缺有可能是在其中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自己犯的一个错误,也有可能是在其中一种时刻自己受到的一个打击,从此不知不觉就积淀下一种毛病。
庄子告诉我们,在天地之间,如果一个人真的顺应生命形态,就首先要把这些遗憾和残缺都接受下来,不要委屈,不要较劲,而应该想的是怎么样去改良它,是自己更好。
庄子在最后还讲到,人生只要掌握好六个字“不要怕,不要悔”,做人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只要你不怕任何磨难都能闯过去,而懊悔的事情往往都是过去式。
是啊!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其实人生无非是尽心尽力,仅此而已!读庄子心得体会2000字篇二“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而可喜,面对死亡来临而可怕。
那情形,该像路边的野花,庄子对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
真人不易,学者说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导人出世,曾经,至亲的人离世,让我感到生命无奈,生活疲惫,很多时连“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顾此失彼,随波逐流,以为明了的事多了,却是越发失了方寸和方向。
我翻开书,参照已心。
有时,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经历了几场葬礼。
生死是庄子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的,生死纠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质、精神、爱憎,是人就逃不了。
朋友学佛,说人世是苦难的集合体,要历无数生离死别,得失祸患,来日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下世不要为人。
庄子美学思想
虚静一、中国古代文论概念。
“虚静” 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
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二、中医名词:心无旁念。
《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虚静的解释“虚静”是自然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质,亦是艺术的本质,从而“虚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一种必要的态度。
“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
胸襟宽大得像山谷一样宽广。
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很多意见。
谷:山谷”。
浅谈“虚静”从远古至今,中国艺术已经有数百万年的历史,在这艺术发展的岁月长河中,上一眼望去,似乎不见源头;下一眼望去,好像永无尽头。
如若对中国的艺术思想进行探源,那么老庄“虚静说”的提出和发展,则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其认为“虚静”是自然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质,亦是艺术的本质,从而“虚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一种必要的态度。
正是无数的中国艺术家通过对这种态度的内心关照,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从而使艺术回归到生命和自然中的本质状态,从而在艺术长河中激起了无尽美丽晶莹的浪花。
一、老庄“虚静”学说的产生早在先秦时期,老子提出了道家修养的主旨为“致虚极,守静笃”。
他认为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的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而根源则是最“虚静的”,从而认为“虚静是生命的本质”。
因此人们要追寻万物的本质,必须达到“无知、无欲、无为、无事、无我”的状态,回其最原始的“虚静”状态。
老子把“虚静”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还提出了“涤除玄览”观点,他认为只有排除一切杂念,让心灵虚空,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澄明,才能以更明了的目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此后,庄子在吸收老子“虚静”思想的基础上,对老子有关“虚静”的论述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指出要达到“致虚守静”的境界必须做到“心斋”与“坐忘”,庄子认为“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在庄子看来人要达到“虚静”的境界必须忘了世间万物,忘了自己的存在,远离世俗切利害关系,不受私欲杂念干扰,以无知、无欲、无求的心态去感受世间的“道”达到物我同一达到“物化”的状态,才能真正的体会自然,认识自然,创作出真正与自然相通的艺术作品。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读《庄子》有感13马哲肖姮1301301004在近期央视一套热播的《大秦帝国之纵横》剧中,秦相张仪在返秦途中被山贼绑架至山寨,在这里,他惊奇的发现,同样身为人质的庄子,居然悠然自得地在山寨中办起了学堂,对这满屋的土匪进行着如何行绑票文书的写作指导,这着实让纵横六国朝堂谈笑而不色变的张子在哑然失笑之余感到惊讶,进而是佩服。
感叹到有教无类,胸怀坦荡。
这个桥段不禁让我对庄子的身平产生了兴趣,老实说,作为一个正享受着拼搏带来正能量的求学者而言,老庄之言的确让人不敢苟同,总觉得有消极避世之嫌,但此番连一个对尔虞我诈司空见空的纵横家都对一个出世之人大生敬意,却又是不争的事实,带着这些疑问,我翻阅资料,穿越千年,从厚厚的书籍中,品味庄子这一生。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关于庄子的传说也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神话色彩,因为他的神秘,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庄子》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著。
我觉得庄子想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不要老从一面看问题。
自以为是也是一种极端,以一技之长为耀也是极端。
世界是和谐的。
人与人也应是和谐的。
他的思想,绝非‚淡泊明志‛这四个字就能概括,更多的感受是那种平和的心态。
《庄子》是一部散文著作,鲁迅说它‚汪洋僻阖,仪态万方,先秦诸子莫能先也。
‛《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所以读《庄子》,须是穷理,试看庄子穷理之乐,直是口不能言而心以仿佛之者。
《庄子天下》篇纵论诸子,评其得失,同时也详加申述自己的主旨。
‚齐生死,冥万物,和是非,与造物者同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庄子的思想是一个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文艺思想和独特思维方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综观中国的哲学,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非常现实。
对于那种‚万物起源‛、‚谁创造人‛等等之类扯不清道不白的问题采用回避的态度。
庄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庄子最经典的十句话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思想家和文化传统。
庄子的著作中,有许多经典的句子,这些句子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下面我列举了庄子最经典的十句话,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庄子提出了天下为公的理念,主张人人平等,没有等级之分。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共同的责任。
2. "逍遥游":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提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他认为人应该摆脱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不受外界的约束。
3. "道可道,非常道":庄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道"的概念。
他认为道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只能通过体悟和经验来理解。
4.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庄子强调了知足和知止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应该满足于现状,不贪求无限,同时也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追求。
5.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庄子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表达了人们对两者都有所追求的矛盾心理。
他呼吁人们要明智地做出选择,不要贪得无厌。
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认为生命有限,但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
他鼓励人们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智慧。
7. "养生之道,不求气之长也,求其不竭也":庄子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
他认为养生的目标不是追求长寿,而是追求身心的平衡和灵气的不竭。
8. "人之相爱也,其实相厚也;人之相厌也,其实相薄也":庄子在这句话中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复杂性。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是相互关联的,不能简单地以表面上的友好或厌恶来判断。
9.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庄子通过对天地和光阴的描述,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他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生命。
10. "吹万不如嚼一":庄子在这句话中赞美了细致品味的美好。
品读庄子《逍遥游》
品读《庄子》之逍遥游(1)文/路毅《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经典之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在道教经典中称作《南华经》,全书分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其中内篇七篇被认为是庄子亲笔所作,其他篇目为后人加之,但也非常重要,阅读庄子可以让我们感悟到道家独到的人生境界,为我们的为人处世都有很深刻的启迪。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细细品味庄子的逍遥境界。
一、逍遥游《庄子》内篇第一篇是逍遥游,逍遥这个词有些浪漫的感觉,这也是庄子文章的特点,文采风流,有别于孔子文章的质朴。
而且逍遥一词也是庄子最先提出。
所谓逍遥就是悠游自得的状态,逍遥也是一种人生境界,道家与释家很重视人生的解脱,人如果不得解脱,终日惶惶不安,实为不幸,人生则变得无味,甚至痛苦。
而如果参透人生,得到解脱,那么我们的人生视野则变得很开阔,生命也充满了内在的张力,而达到庄子的逍遥境界。
其实谁又何尝不想如此呢?人生在世谁都不想终日苦恼,为生活奔走劳累。
人们内心都渴望解脱。
但想得到真正的解脱,达到逍遥境界却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要思考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何在。
问题的答案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人生也许是欢乐的过程,也许是痛苦的旅行。
而庄子可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悟人生的方法。
整篇逍遥游其实都在探讨人生如何升华,庄子用其精妙的比喻给我们阐释出生命物化、被华、自化的过程。
向我们展示出不同的人生境界,让我们看到一个凡人如何修行而达到至人之境。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冥在这里应同溟,意谓大海,而北冥译作北边的大海则不妥帖,北冥原意应是世界的最北端,也就是北极。
鲲有鱼苗之意,但在此专指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庄子告诉我们在北冥之地有条名为鲲的大鱼,有多大呢?不知道有几千里大。
在这时奇妙发生了,这条大鱼突然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只大鹏鸟,从海里一跃冲天。
《庄子》中最有深意的十句
《庄子》中10句最有深意的经典文字“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这句来自《庄子》的话,至今值得细细品味。
《庄子》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今天小编从中摘出10句经典名言,与大家一起品味其中的深意。
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出处>《庄子·逍遥游》<大意>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
那南海,就是天然大池。
2.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出处>《庄子·山木》<大意>君子的交情淡薄得像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甘美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薄却亲切,小人甜蜜却易断绝。
3.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
<出处>《庄子·天道》<大意>水清静便能明澈照见须眉,水平面合于规准,可为大匠所取法。
水清静便明澈,何况是精神呢!圣人的内心清静,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鉴,万物的明镜。
虚静、恬淡、寂漠、无为,乃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的极致。
4.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出处>《庄子·秋水》<大意>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回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5.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出处>《庄子·齐物论》<大意>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篇1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
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有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
在这类“奇书”中,最有趣,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庄子》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贤士,可谓是百花尽放,各有千秋。
但在这百花之中,我最看好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道家学派的又一大思想家,是一个让人猜解不透、与众不同的人。
他懂的一切,却没有割舍一切,他知道人类有着无穷的缺陷和疾病,但他自己却没有隐居山林,过孤独而清净的生活。
他做的.事是唱着歌悠游于人间。
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
《逍遥游》便是代表之一。
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没有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抛弃了个体的思想,身心的束缚,而获得宇宙天地的大智慧,与万物永恒同在。
不必苦心追求事物的究竟、是非的标准,远离那些不值一顾的烦恼,一切自然就好。
《庄子》读后感篇2《庄子四讲》全书分成四章,每章都以《庄子》原文中的片段作为支撑,主要阐释了故,命,天,人,忘,游,虚,芒芴。
我觉得作者比较出彩的点在于,很多人把庄子的“忘”、“虚”理解为退回初始状态、混沌的世界,与万物合一,仅此而已,而毕来德则更进一步(不知这一步是走对了还是错了),强调虚空、混沌带来的变化和自我更新自我塑造的能力,让来回往复的主体得以重新定义与自我、他人、世界的关系。
我想到的比喻是陶泥,毕来德不仅强调把已经塑成花瓶的陶泥揉回原本的球型,而更为强调揉回了球之后,这团泥可以被重新造成一条蛇、铃铛、一只兔子。
作者另一个出彩的地方在于,他提出庄子的虚或者混沌,指的不是宇宙,而是身体,身体(而非所谓心灵、精神的`自主运作是自主性的保障),这个观念我仍然存疑,可能我还没能彻底理解毕来德的身体指的是什么,不过,确实是意识对于自身的认识以及对独特性的渴望把自体和他者分割开来,而意识也在这种认识中化为他者(这也是毕来德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知道和不知道都有道理,都符合庄子的描述,它们却是在根本上冲突的;也就是说,一方面,人在知觉的时候无法言说,言说的时候不知觉,因此人说的是自己“不知”的东西,另一方面,道是可以被“知”的,到了天的境界,则可以“游”,也就是毕来德所说的“静观”)。
庄子读后感(通用10篇)
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通用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读后感篇1庄子,美而不自知。
甚至也不为人知。
能见者少,见而能受者更少。
知其美不为人知,难,知其不自知,更难。
事实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况别人怎样看他了。
他无所谓语言,言不尽意。
但是他也不逃避语言。
他不介意写很多字。
他不在意。
开口也好,不开口也好,传之后世也好,不传也好。
因为他没有想要守护的东西。
孔孟要守护仁义,墨翟要守护苦难,惠施要守护言辞,管商韩要守护法度。
他没有想守护的东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护。
灭亡的是人,不灭亡的是道。
庄子是庶民。
有人提出他是贵族,王族,也有人说漆园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
但我说的庶民,是他的态度。
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小人物的自嘲。
这个世界对他而言只是玩笑。
这种庶民感,与道德经对比起来,尤为明显。
他像落入凡尘的神仙,虽然是神仙,但终究落在凡尘里。
但在哪里又有何分别呢?哪里都是无何有之乡。
他逃避着人,但不逃避天。
他自认为天下无敌,但让人疑惑的是,在那个时代,他为什么没有出来拯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没有出来拯救。
答案我已经渐渐明白了。
因为世界,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的。
他或许已经看见了天意,看见了自己的命运。
孔丘没有看见,他失败了。
谁能保证庄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庄周是庄周,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也是奋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
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样的拯救没有意义,与其折磨自己,不如快乐。
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愿意接受爵位吗?只是这爵位是人给的,不是天给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赐,就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随心所欲,更不可能借之拯救世界。
他已经看见了未来,所以不接受。
庄周比我们想象的要勇敢。
对他而言,放弃拯救,或许比头破血流更为疼痛。
初三话题作文《品味庄子》800字(总11页PPT)
初三话题作文《品味庄子》
如果我们一直告诫自己要开心过每一天,就 是说我们并不开心。
再见
2019年8月8日星期四
初三话题作文《品味庄子》
你如同迷宫般的思想指引着 品 我,吸引着我,也影响着我。 味你,无论站在怎样的高度,都 弥补不了云泥般的差距。
庄子,一轮孤月下守望的一株孤 独的树,那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妩媚。
——后记
关键词:思想,品味,高度,云泥,
差距,后记,指引,吸引,弥补,不了, 守望,企及,孤独,妩媚。 词语:思想 拼音:sīxiǎng 解释:想念,怀念。《公羊传·桓 公二年》“纳于大庙”汉何休注: “庙之言貌也,思想仪貌而事 之。”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 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 想。”明冯梦龙《挂枝儿·泣别》: “你在旅舘中,休要思想着我。”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九歌...
品味庄子
初三话题作文
温馨提示:下载保存,温故而知新。 800字
大雪落尽,长街延展,一轮
明月下守望着一棵孤独的树,那是一 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题记
走近你,没有熟悉的词能修
笔触 饰你睿智的
。眼冷心热的你
构筑 在凡尘中穿梭,梦里不停地
着赤子的社会。
关键词:大雪,题记,词能,笔触,
构筑,赤子,社会,落尽,延展,守望, 走近,没有,熟悉,修饰,穿梭,孤独, 妩媚,睿智。 词语:大雪 拼音:dàxuě 解释: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 十二月六日、七日或八日。《汉 书·律历志上》:“星纪,初斗十 二度,大雪。”南朝梁崔灵恩 《三礼义宗》:“十一月,大雪 为节者,形於小雪为大雪。时雪 转甚,故以大雪名节。”清曹寅 《赴淮舟行...
初三话题作文《品味庄子》
你一遍遍的构筑这影影绰绰
高二语文(北京版)-庄子寓言四则(一)-1教案
教案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素材积累】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4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4篇《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庄子》读书心得4篇”,欢迎阅读。
《庄子》读书心得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
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
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
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
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
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庄⼦是思想家、哲学家、⽂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21课《庄⼦⼆则》课⽂原⽂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抟扶摇⽽上者九万⾥,去以六⽉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所⾄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 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
庄⼦⽈:“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鱼,安知鱼之乐?”庄⼦⽈:“⼦⾮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我⾮⼦,固不知⼦矣;⼦固⾮鱼也,⼦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请循其本。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21课《庄⼦⼆则》知识点 ⼀、作者简介 庄⼦(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的思想,和⽼⼦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为⽽治”。
庄⼦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书中。
《庄⼦》中的⽂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作品之中,鲁迅先⽣说:“其⽂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晚周诸⼦之作,莫能先也。
” ⼆、课⽂翻译 北冥有鱼 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
下⽂的“南冥”指南海。
鲲:⼤鱼名。
鹏:⼤鸟名。
怒:振奋,这⾥指⽤⼒⿎动翅膀。
垂:悬挂。
译⽂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不知道有⼏千⾥;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千⾥;当它振翅⽽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在《庄子》中品味庄子的美学思想
在《庄子》中品味庄子的美学思想摘要:道家作为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流派之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庄子哲学非常大的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人对世界的看法,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两大流派当推儒家和道家,虽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推崇当时的“理性主义”,但是道家德美学思想和儒家的美学思想是有巨大的区别的,的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说:“但是,儒和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是“性无为而不能自美”;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1】。
庄子作为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行为都显示出超然物外与众不同的特色,《庄子》一书,就是其独特人格和思想的集中展现,在其书中,突出显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即自然之美、虚静之美和自由之美。
庄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庄子自然之美虚静之美自由之美一、自然之美的体现庄子的美学思想里面,最突出强调和推崇的既为自然之美,遵循自然也是达到道德最高境界的一种方式,正如其在《齐物论》中所提出的“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在《逍遥游》中有一段话突出了展现了庄子的自然的真谛:“天地者,万物之总名也,天地以万物为体,而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然而自然者”。
在庄子看来自然之美就是“自然而然”,要去除人为的雕琢,还其本真,才是真实的美,人应该追求一种本真心性的还原。
庄子一书,处处可以显示出庄子所强调的自然之美,庄子所追求的是一种与自然高度统一的境界,希望能够达到那种“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的境界,这也正是庄子在逍遥游中要集中表示的思想,即去除人为地束缚,遨游于天地自然之间。
自然之美也就是追求一种天性之美,追求“真”,自然之美和“真”是具有高度一致性的,就如昆德拉所说的一样,一切真的东西就是美的,在《秋水》中,“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命,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庄子的故事50字
庄子的故事50字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故事流传千古,
深深影响着后人。
庄子的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乐趣,更蕴含着深
刻的哲理和智慧。
在庄子的故事中,有许多令人感悟良多的寓言和
哲理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中的人生智慧吧。
庄子讲述了一个关于“蝴蝶梦”的故事。
他说,有一天他做了
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
醒来后,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是庄子,还是蝴蝶?他说,“不
知庄周是蝶夢,蝶是庄周夢?”。
庄子还讲述了一个关于“逍遥游”的故事。
他说,有一个人叫
做且君,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蝉,飞到了天上,看到了无边无际
的美景。
醒来后,他感到非常快乐,因为他在梦中已经忘记了自己
是且君。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苦短,要逍遥自在,不
受世俗的束缚。
庄子还讲述了一个关于“鱼的故事”。
他说,有一天他到河边去,看到了一群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他想告诉鱼它们其实是在水里
游的,但鱼却不相信他,因为鱼从来没有离开过水,不知道水的存
在。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也像鱼一样,对周围
的世界视而不见,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
庄子的故事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让人深思。
他用简洁的语言,
生动的情节,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真谛。
庄子告诉我们,人生短暂,要活在当下,要逍遥自在,要超脱世俗,要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看
待世界。
让我们在庄子的故事中,汲取智慧的养分,让心灵得到净化,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品味《庄子》的诗性美
品味《庄子》的诗性美
---------------------------------------品味《庄子》的诗性美
□ 胡宏昇
【摘要】《庄子》一书铺陈的文学想象,充满了诗性之美。
《庄子》的诗性之美是自由逍遥之美,是空灵梦境之美,是落花无言之美,是自然造化之美。
品味《庄子》的诗性之美,能够帮助读者深入地了解庄子的精神世界。
【期刊名称】《学语文》
【年(卷),期】2019(000)004
【总页数】3
【关键词】《庄子》;诗性美
人诗意地栖居在世界上。
中国人更是以诗的国度彰显出华夏文明的光彩和绚烂。
在芳菲无尽的花丛中,《庄子》仿若一支粲然的花,绽放出梦幻般的美,于似梦似幻中,为中国人构筑起一个逍遥的世界,于无言无语中,为中国人点亮出一个空灵的天地。
诗性的《庄子》中,跃动着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艺术精灵,它如诗,歌唱着人性的光辉;它如画,渲染出心灵的自由。
在一个呼唤文化自信的时代,回味《庄子》诗性之美,体味《庄子》潇洒之境,已然成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
析而言之,《庄子》的诗性之美是自由逍遥之美,是空灵梦境之美,是落花无言之美,是自然造化之美。
一、自由逍遥之美
《庄子》一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
人之“闻道”和“体道”就是要达到与天地为一。
《庄子》描述的自由逍遥蕴含着艺术的想象,体现着艺术追求的境界之美。
内篇的首篇《逍遥游》就充分运用了多种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阐述了人们向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雪落尽,长街延展,一轮明月下守望着一棵孤独的树,那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题记
走近你,没有熟悉的词能修饰你睿智的笔触。
眼冷心热的你在凡尘中穿梭,梦里不停地构筑着赤子的社会。
在这样一个文化屈从政治的环境里,你是孤树一帜的庄子,永远在世人不可亵渎的境界中做着一个个美丽的梦。
你不求名利,不求富贵,面对朝堂之邀你仍可以兀自悠闲垂钓。
总是你明白,隐居是对清洁的放逐,你也只能居于山野。
你对世俗的嘲弄也只是你无奈的伪装吧?
远离庙堂,走近江湖。
你脱离了尘世的是是非非,构建着只属于自己的精神江湖。
如果说儒家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有千万追逐名利的儒生顶起来的,那么你,庄子,只是纯粹,用你的人格魅力在博大的中华文化中屹立不倒。
你心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赤子之心又是什么?易中天教授说,你心中的社会,用八个字概括,便是人如赤子,民如野鹿。
即人人都是无欲无求的,没有思想,没有欲望,如同初生之婴儿,自然人人都是幸福的;百姓都如野生的动物一样,想吃便吃,想睡便睡,不要政府,不要官吏,那么这个社会也是没有痛苦的。
我不懂,你口中这样浑浑噩噩的人民,怎么会是幸福的?
或许,你的思想,真是凡人不能企及的。
再次走近你,竟不再迷惑。
若真能人如赤子,民如野鹿,也许真的会没有苦难与哀痛。
你高栖于世人之上,俯视着众生,离我们那么远,又离世界的核心那么近。
你以弃尘绝然的姿态筑起了略显孤寂的精神城堡,影响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你一遍遍的构筑这影影绰绰的精神家园,一遍遍重温着那个关乎世界的梦。
你精神的城堡,似乎仍旧遥远地不可企及。
你的灵性,你的自然,你的神秘,一次次闯进我幼稚的心灵。
于是在某个午后,怀着近乎崇敬的心灵,不住地品读你的精神世界。
你如同迷宫般的思想指引着我,吸引着我,也影响着我。
品味你,无论站在怎样的高度,都弥补不了云泥般的差距。
庄子,一轮孤月下守望的一株孤独的树,那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