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合集下载

《植物的茎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的茎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的茎》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珍爱植物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植物茎的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茎的功能和分类。

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增加学生对植物茎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植物的茎,引发学生对植物茎的好奇心。

2. 进修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掌握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3. 进修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植物的茎,讨论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

4. 总结:对学生进行植物茎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植物园或校园内观察不同植物的茎,加深对植物茎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械:显微镜、玻璃片、刀具等。

2. 视频资源:相关植物茎的视频资料。

3. 植物标本:不同种类植物的茎标本。

七、作业设计:1. 观察植物茎:要求学生在家中或校园内观察不同植物的茎,记录下观察到的特点和结构。

2. 制作植物茎模型:让学生利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植物茎模型,展示在班级展示墙上。

3. 植物茎分类练习:设计一份植物茎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稳固对植物茎分类的理解。

4. 植物茎小调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植物,调查其茎的结构和功能,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八、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判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2. 作业表现: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水平和深度。

3. 谈话讨论: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评判学生对植物茎知识的掌握水平。

九、拓展延伸:1. 参观植物园: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深入了解不同植物的茎。

植物学实验-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植物学实验-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三)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草本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向 日 葵 茎 的 横 切
三、实验内容
(三)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草本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初生韧皮部

束中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


三、实验内容
(三)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取天竺葵茎的永久封片观察,在低倍镜下观察表皮、皮 层和维管柱,高倍镜下观察各部分的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三)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 表皮:位于茎的最外层,形状规则,排列紧密,无胞间隙, 角质层明显,有表皮毛和腺毛,有少量气孔。
• 皮层:位于表皮和维管柱之间,由多层细胞组成。近表皮 的几层为厚角组织,向内是皮层的薄壁细胞,细胞较大, 排列疏松,内含叶绿体。皮层薄壁细胞内有多层厚壁组织, 环绕在维管柱外面。
五、思考题
1.比较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茎的初生结构的 异同。
2.比较单子叶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 异同。
五、思考题
1.比较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茎的初生结构的 异同。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棉花)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向日葵)
五、思考题
2.比较单子叶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 异同。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茎尖结构和分生组织特点及其分化过程; 2.掌握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并了解其形成
过程; 3.掌握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并了解

实验六根尖分区及根的初生结构

实验六根尖分区及根的初生结构
实验六 根尖分区及根的初生结构
试验六 根尖分区及根的初生结构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根尖的外形、分区和内部结构。 2、掌握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主要特点。 3、掌握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4、了解侧根发生的部位与形成规律。 【实验材料和用品】 实验材料:小麦(或玉米)籽粒,洋葱、玉米或大麦根尖纵 切片,蚕豆(大豆、棉花或毛茛)幼根横切片,小麦(水稻、 玉米或鸢尾等)根横切片,韭菜根横切片,蚕豆(向日葵或棉 花)侧根发生横切片。 实验用品: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 培养皿、吸水纸、擦镜纸、纱布块;蒸馏水等。
根的成熟区的各种结构都是由初生分生组织分化而来 的,因此也称为初生结构。
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明显地分为表皮,皮层和维 管柱三个部分。
表皮
表皮:根的成熟区最外的一层 细胞。由原表皮发育而来。
特点:细胞的形态略呈长方形, 其长轴与根的纵轴平行,在横 切面上近似于长方形,排列整 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 齐紧密,其细胞壁薄,由纤维 素和果胶组成,有利于水分和 溶质渗透和吸收。外壁通常无 或仅有一薄层角质层,无气孔 分布,有根毛。
分生区:位于根冠之内,长约1-2mm,由体积小、排 列整齐紧密的细胞组成,细胞壁薄、核大质浓。它是 根的顶端分生组织,有强烈的细胞分裂能力。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上方,由分生区的细胞分裂而来。 此区特点是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沿纵轴方向伸长;另 一方面细胞逐步分化向成熟区过渡。切片中央可以看 到一些较宽而长的成串细胞,是正在分化的幼嫩导管。
试验六 根尖分区及根的初生结构
【内容和方法】 1、根尖的外部形态及分区的内部结构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3、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4、侧根的发生和形成 【作业】 1、绘一种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细胞详图,并注明各部 分结构的名称。 2、绘一种单子叶植物根轮廓简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 称。

植物学实验 第六章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

植物学实验 第六章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夹竹桃叶横切-示旱生植物叶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3)水生植物睡莲浮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4)水生植物眼子菜沉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的维管束
小麦的维管束
五、思考题
3.马尾松针叶的结构与其生长环境是如何相适应的?
1、松针中小,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表皮 下具多层厚壁细胞组成的下皮层,气孔内陷。 2、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内陷,形成许多褶壁,叶绿 体沿褶壁分布,使细胞扩大了光合面积。 3、在叶肉内方具明显内皮层,内皮层上有凯氏带。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与小麦叶脉的详细结构:
玉米的维管束鞘只有一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内含 有比叶肉细胞个大、数多的叶绿体。其外紧密毗连着 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型”的结构----四碳植物。
小麦维管束鞘是两层,外层细胞壁薄,个大,含叶绿 体较叶肉细胞少。内层细胞壁厚,细胞也小,几乎不 含叶绿体。因此小麦没有“花环”结构----三碳植物。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
1.显微镜的安装和使用
高倍镜的用法 (1)低倍镜找到清晰物像。 (2)将需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央。 (3)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用手移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4)眼睛向目镜内观察,同时微微上下转动细调节钮,直至视野内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
1.显微镜的安装和使用
油镜的使用方法 (1) 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标本的概况。 (2) 更换高倍物镜,视野中央。 (3) 镜台缓缓下降约1.5 cm,再把油镜转到工作位置。 (4) 在盖玻片上所要观察的位置滴一小滴香柏油,细心拧动粗调螺旋,使镜台上升。从侧面观察物镜前端与标本的距离,油滴接触,慢慢提升镜台,至物镜前端接近而没有碰到盖玻片为止。这步操作要特别小心,防止油镜压碎标本或损坏油镜(油镜的工作距离约0.2 mm)。 (5) 眼睛从目镜中观察,拧动细调螺旋,使镜台慢慢下降到能看清标本。这步操作要特别注意不要把细调螺旋的方向拧错,以防压碎标本。 (6) 观察完毕后,下降镜台约1 cm,把油镜转离光轴,及时清洁。擦镜纸擦1~2次,去油,二甲苯滴湿的擦镜纸擦2次,擦镜纸擦1次。顺镜头直径方向,不圆周擦。 (7) 复原 聚光器下降约1 cm 。把物镜转离光轴。下降载物台,载物台上标本移动器移到适当位置,关闭内置光源。
3.根的初生结构
表皮----一层细胞,由表皮原发育 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特点:(1)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疏松,有显著的胞间隙 (2)外皮层:排列疏松 (3)内皮层 1)凯氏带定义: 示根的内皮层 2)凯氏带结构:栓质,不透水 ,因而,皮层中的水液只能通过内皮层细胞本身进入内面的中柱,不能通过细胞间隙进入内面的中柱 3)凯氏带功能:选择,调节物质进入中柱的功能
实验三 种子和幼苗
2.双子叶有胚乳种子——蓖麻(图1-29)小心剥去外种皮,其内有一层白色的薄膜为内种皮,其内肥厚部分为胚乳。通过狭面刀片把胚乳剖为两瓣,可以看到叶脉显著的子叶平铺在胚乳下,子叶下端的小突起物为胚根。

实验六茎的结构

实验六茎的结构

实验六茎的结构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茎尖的结构、分区及各区细胞特点(二)掌握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二、材料与用具新鲜材料:多年木本植物的枝条(如杨树),大豆或向日葵幼茎;永久制片:植物的芽纵切片,玉米或丁香、小叶黄杨茎纵切,向日葵幼茎横切,小麦、玉米茎横切,向日葵老茎横切,多年生椴树茎横切,松茎三切面。

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毛笔、培养皿、滤纸、钌红水溶液。

三、内容与方法(一)芽的结构取杨树、苹果等不同植物的芽,用肉眼观察分辨鳞芽与裸芽。

通过纵剖在放大镜或解剖镜下观察辨认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取一个剖开的枝芽(叶芽),在解剖镜下观察,辨认芽轴顶端的生长锥、芽轴、叶原基和幼叶,还有幼叶基部的腋芽原基,有些芽在最外面还有芽鳞(图6-1)。

图6-1 枝芽纵切1.生长锥2.叶原基3.腋芽原基4.幼叶温带地区的木本植物,越冬枝条上的芽多有芽鳞保护,为鳞芽。

一般草本植物多为裸芽,即芽外没有芽鳞的包被。

(二)茎尖的结构取玉米或丁香、黑藻茎尖的纵切制片观察,区分原分生组织(原套、原体)、初生分生组织(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和叶原基、腋芽原基等,比较各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在茎尖中的位置(图6-2)。

图6-2 茎尖,示原套-原体1.原套2.原体(三)茎的初生结构1.双子叶植物⑴取大豆(或向日葵)的幼茎作徒手切片,制成水装片,在显微镜下区分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维管束呈束状,环状排列为一圈,束间有髓射线,中央为髓。

注意观察厚角组织壁的加厚、叶绿体的分布。

用钌红水溶液滴染于上述新鲜材料上,观察能否将细胞的胞间层染成红色或浅红色,而使皮层部分细胞的角隅加厚情况显现出来?取另一新鲜的切片,滴加I2-KI溶液,观察皮层内是否有被染成蓝色的淀粉粒?⑵观察大豆幼茎横切的永久制片,在显微镜下对照徒手切片,详细观察下列结构。

①表皮:表皮细胞一层,排列紧密,外壁具有角质层。

有些表皮细胞形成表皮毛。

植物学(1)实验PPT(A)细胞组织-茎

植物学(1)实验PPT(A)细胞组织-茎
初生韧皮部 (primary phloem)
葱幼根横切
(内皮层具凯氏带(点),后生木质部未成熟)
皮层/内皮层/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
葱老根
葱老根横切 (内皮层为五面加厚,后生木质部已成熟)
蒜老根横切
(内皮层为五面加厚,后生木质部已成熟)
蒜幼根横切
(内皮层为凯氏带,后生木质部未成熟)
染色体数目
洋葱、蒜 蚕豆 小麦 玉米

2n=16 2n=12 2n=42 2n=20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中期 间期
前期 后期
末期
蒜根尖有丝分裂各期特点
二、植物细胞后含物和显微化学鉴定
后含物是细胞原生质体代谢作用的产物。包 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其他有 关物质(角质,栓质,蜡质,磷脂等)。 今天观察;淀粉粒,蛋白质,脂肪,晶体等 淀粉粒
实验一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目的】: 掌握显微镜的操作规程; 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了解显微镜的保养方法; 掌握临时水封片的制作。
一、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 镜座 (镜筒组)
物镜转换器 物镜 镜柱(镜臂) 夹片夹 通光孔 机械移动载物台 粗准焦螺旋 聚光镜 细准焦螺旋 左、右移动尺 底光源
【目的】: 熟练掌握显微镜操作规程: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识别几种细胞器; 了解原生质运动情况; 初步掌握绘制显微镜下结构图的步骤及要领。
1、细胞的基本结构:
水封装片制作: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放洋葱表皮,用镊子将洋葱表皮展平 盖上盖玻片 擦净标本方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思考题
无胚乳种子在胚胎发育早期有没有胚乳? 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是否出土由何种原因 决定? 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与双子叶种子萌发过程 有何异同?

实验六 叶的形态结构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棉花叶、水 …

实验六 叶的形态结构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棉花叶、水 …

b、取新鲜罗汉松叶作徒手横 切,染色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与松针叶对照观察,区分 其异同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作业 1、 绘棉花叶主脉横切面部分细胞图 2、绘水稻叶机切面部分细胞图(要求绘一个侧 脉) 六、思考题: 1、叶脉维管束木质部是在近轴面,还是远轴面? 2、何谓运动细胞,它位于上表皮还是下表皮?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3、C3植物与C4植物叶片结构上有何区别? 4、旱生植物叶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5、松针叶肉细胞的细胞壁明显向内凹陷,形成 脊状,这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细胞比较均一,每个细胞向内凹陷成较深 的波浪状。叶肉细胞均含叶绿体。因此, 称为等面叶。 叶脉:在横切面上可以见到很多大小不 同的平行叶脉。选择一个较大的维管束和 茎一样都属于有限维管束,木质部位于近 轴面,而韧皮部位于远轴面。
叶脉:在横切面上可以见到很多大小不同的平行叶脉。选择一个 较大的维管束和茎一样都属于有限维管束,木质部位于近轴面,而 韧皮部位于远轴面。维管束外围有两层维管束鞘。外层细胞较大, 壁薄,含有少量的较小的叶绿体;内层细胞较小,壁厚,这是C3植 物的结构特片。维管束的上下两侧具有厚壁细胞,一直延伸到表皮 之下。试想这些厚壁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b、取玉米叶永久制 片对照观察(与水稻 叶比较) 玉米叶的维管束鞘只 有一层较大薄壁细胞, 含有大的叶绿体。维 管束鞘与其外侧相邻 的一圈叶肉细胞共同 形成“花环状”结构, 这是C4植物的结构特 征。属高光效植物。
3、旱生植物夹竹桃叶结构的 观察: 取新鲜夹竹桃叶(或永久装片) 通过主脉的部位作徒手横切面, 用番红染色装片观察。 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 壁厚,外壁上有较厚的角质层。 下表皮有一部分细胞构成下陷 的气孔窝,在窝内有由表皮细 胞形成的表皮毛,之下有气孔 分布。表皮细胞2—3层形成复 表皮层。

实验六 花、种子和果实的结构观察(二)

实验六  花、种子和果实的结构观察(二)

3.2 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种子的结构:
种皮、胚(胚芽、子叶、胚轴、胚根)、胚乳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
菜豆、蚕豆、花生、棉花 种皮:种脐、种孔、种脊等
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蓖麻(种阜) 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小麦、玉米 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慈姑
种子的主要类型
有胚乳种子 无胚乳种子
单子叶种子 双子叶种子
肉果: 成熟后果皮肉质化,肥厚多汁。 干果: 果实成熟后果皮干燥
四、作业要求
实验报告:总结比较种子、果实的类型 与结构 。
实验六 花、种子和果实的 结构观察(二)
朱世新 黄象男
实验六 花、种子和果实的结构观察(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过程; 2. 掌握种子和果实的基本形态结构
和类型。
二、材料和用品
1.小麦胚纵切片、玉米胚纵切片、荠菜老 胚切片、小麦、玉米、花生、菜豆、 蚕豆、棉花、蓖麻。(3片)
3.3果实的形态和结构 :
真果:仅由子房发育而来。 假果:子房以外的其它结构参与了果实的形成。
单果: 花中仅一枚雌蕊(单心皮或多心皮合生)。 聚合果:花中有多枚离生雌蕊,每一雌蕊形成一小果,多枚小果聚合
而生。(如草莓、八角、玉兰、蔷薇等) 聚花果:或复果, 整个花序发育形成。(如桑葚、无花果、苜蓿等)
2. 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 镊子、解剖针、解剖刀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 胚的发育; 2. 种子结构和类型; 3. 果实结构和类型
四、作业
实验报告:总结比较种子、果实的 类型与结构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点:胚的发育过程;种子和果实的结构和类型。 难点:胚的发育过程。

普通生物学实验整理全套

普通生物学实验整理全套

普通生物学实验内容提要本书共编入20个实验,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动植物组织、个体解剖以及制片、标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印证理论,学习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后附有思考题,能启发和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我院本科、基地班及大专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和中学教师参考。

目录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实验二生物绘图技术实验三细胞的形态与结构实验四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五植物组织实验六植物组织制片技术实验七叶绿体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还原作用实验八植物根的形态与结构实验九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实验十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实验十一植物的繁殖器官实验十二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实验十三动物组织(一)实验十四动物组织(二)实验十五 ABO血型鉴定实验十六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实验十七血细胞的计数实验十八原索动物及脊椎动物类群(一)鱼类实验十九脊椎动物——鸟类实验二十脊椎动物类群(二)哺乳类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目的要求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性能,学习本掌握正确的使用技术二、材料和用品生物切片标本;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三、方法和步骤(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光学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常用工具,由一组光学放大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它的机械系统组成,有的还带有光源部分。

其结构见图1.图1 显微镜的结构1、机械系统(1)、镜座和镜柱镜座是显微镜底部的沉重部分,它使显微镜重心较低,以使之不致倾倒。

其上直立的短柱部分为镜柱,支持镜臂和镜台。

(2)、镜台又名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平板。

其中央有一圆孔,称镜台孔,以便从下方来的光线由此通过.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标本。

较好的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或称推进尺),既可固定载玻片又可转动螺旋前后左右移动标本。

有的标本移动器上还带有标尺,可利用标尺上的刻度寻找所要观察的标本位置。

(3)、镜臂为镜柱之上弯曲的部分,以便于持握,有些老式显微镜的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的倾斜关节,可使镜身向前后倾斜,便于观察。

植物分类教案——通过茎的形态来区分不同科属植物

植物分类教案——通过茎的形态来区分不同科属植物

Introduction在植物学中,植物分类是一项关键的工作,这项工作包括对不同的植物进行划分、分类,以及对植物的形态、生态、生长特征等进行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茎的形态来区分不同的科属植物。

茎的形态特征在植物学中,茎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形态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科属植物。

茎的形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茎的直径和高度植物茎的直径和高度是区分不同植物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茎的直径和高度越大,说明植物的生长越好,茎的细长和矮小说明植物生长不良。

2.茎的节间茎的节间是指茎在分枝处的位置。

在不同的植物中,茎的节间长度和数量都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植物种类。

3.茎的外观形态植物茎的外观形态非常多样化,包括圆柱形、三棱形等。

通过茎的外观形态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不同的植物。

4.茎的质地茎的质地包括硬度、柔软度等,不同植物的茎在质地上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上述茎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准确地区分不同的科属植物。

不同科属植物的茎形态特征1.茎呈鞭状的植物这类植物包括许多草本植物和一些木本植物。

这些植物的茎一般比较细长而柔软,呈鞭状,有时候很难用肉眼观察出来,但是对这类植物进行剪辑可以便捷地区分出其茎的形态。

2.茎呈圆柱形的植物这类植物的茎呈圆柱形,直径相对较大,长度相对较短,茎的节间也比较短。

这种植物在很多地方都很常见,如树木、竹子等。

3.茎呈扁平形的植物这类植物的茎呈扁平形,不像圆柱形那样具有足够的强度,但是受力面比圆柱形大,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起到一种较好的支撑作用。

这类植物包括苔藓植物、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等。

4.茎呈节段形的植物茎呈节段形的植物大多是一些葫芦科、南瓜科、菖蒲科等稀有植物,这类植物一般为草本植物,茎的形态比较特殊,茎部呈划分为多个节段,会有空心或实心的特征。

Conclusion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可以通过茎的形态来区分不同的科属植物。

不同科属植物的茎形态特征是不同的,包括茎的直径、高度、节间、外观形态等特征,不同特征的植物茎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区分不同的科属植物,这也为植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实验六茎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六茎的形态与结构
三 实验内容 1观察茎的基本形态 2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3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观察禾本科植物分蘖情况 观察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 自制徒手切片的观察 四 作业 1 绘棉花老茎部分横切面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2 绘水稻茎横切面的局部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木质部 髓
髓射线
束内形成层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
周皮和皮孔的形成
玉米茎立体图解
小麦与水稻茎的结构
大家注意徒手切片的要领
A
THANK YOU!
C

茎的基本形态

茎的基本形态

茎的基本形态
茎的基本形态如下:
1.地上茎:裸子植物中有许多是茎的结构不显著而与叶有较密切关系的植物,比如常绿硬革含有次生加厚的周皮,整个植物体如粗短乔木。

大多数草本植物以无或有次生韧皮部的草质茎生长,通常为长条状。

许多被子植物是木本植物,其茎是木质的,有明显的生长轮或年轮。

2.地下茎:地下茎是植物的茎在地下生长的一种形态,例如:马铃薯、山药、芋头等都是地下茎。

3.匍匐茎:匍匐茎是平卧地面上的茎,具有向横生长的特性,其节上长叶和芽,例如草莓、番薯等。

4.直立茎:直立茎是指向上直立生长的茎,而不呈水平状态或直立而明显呈弧状下垂。

例如松、杉、杨、柏等的茎都是直立茎。

5.缠绕茎:缠绕茎是具有旋转缠绕性能的攀援茎,常有扭曲和缠绕的支持器官,以其他物体作为支柱并沿着它们向上爬攀,以占据空间、吸收阳光、生长良好。

6.攀援茎:攀援茎是指依靠卷须、不定根、气生根等进行的攀援或蔓生的茎。

例如黄瓜、豌豆、葡萄等都有攀援茎。

以上就是茎的六种基本形态,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植物学家获取帮助。

植物生物学Ⅰ实验教案

植物生物学Ⅰ实验教案

科学教育专业《植物生物学Ⅰ实验》教案陈模舜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18年3月植物生物学Ⅰ实验目录实验一显微镜使用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实验二植物体内各种组织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三植物根、茎的形态与结构(综合实验)实验四叶的形态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设计性实验)实验五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综合实验)实验六植物组织的水势和渗透势(综合实验)实验七叶绿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综合实验)实验八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改良半叶法)(设计性实验)实验九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综合性实验)实验十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综合实验)实验一显微镜使用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一、实验目的:1、复习熟悉显微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使用操作规程,并熟练操作和使用显微镜。

2、学习写作实验报告,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提高绘图质量。

3、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形态特点及功能。

4、了解植物细胞中贮藏的内含物种类及其特性。

二、实验原理:图1-1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原理和光路图被检物体(AB)正好在物镜(O1)的前焦面(F2)之外(1-2倍焦距之间),中间像A1B1正好在目镜(O2)焦面(F1)之内,并形成正立放大虚像(A2B2)在眼球(O3)的两倍焦距(F2)之外,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正实像。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1、植物材料:洋葱鳞茎、马铃薯块茎、花生、菜豆种子、紫竹梅。

2、实验仪器:XSZ生物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镊子、刀片等。

3、实验试剂:I2-IK水溶液、苏丹Ⅲ染液。

四、实验内容:(一)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构造:①机械部分:镜筒、镜臂、镜柱、镜座、倾斜关节、载物台、物镜转换器、粗调节螺旋、细调节螺旋。

②集光系统:聚光器、虹彩光圈和反光镜。

③光学部分:物镜、目镜。

2.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送:轻、稳、小心,右手握臂,左手托镜座。

②操作规程:对光,调焦,先低后高,先近后远。

③复原:使用完毕,使显微镜复原,送回原处。

3.显微镜的保养维护图1-2 SK200生物显微镜部件名称(二)、洋葱鳞叶表皮细胞1、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从洋葱鳞茎上掰下一片肉质鳞片,折断鳞叶上下两端,从内表面撕下一片表皮,在表皮上剪或切取3-5mm见方的一小块。

植物学实验指导-2011

植物学实验指导-2011

植物学实验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实验目的:1. 复习和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常识。

2. 练习与掌握临时装片及生物绘图基本技能。

3. 复习与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1. 材料:1)新鲜洋葱鳞茎;2)柿胚乳细胞永久片。

2. 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镊子;蒸馏水;碘-碘化钾溶液。

三、具体实验内容与方法:参考实验指导17。

四、实验报告:1. 绘图: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结构;2. 思考回答: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植物学实验二植物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分生组织的结构特征(包括有丝分裂)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 掌握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等成熟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3. 理解分生组织的活动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4. 了解各类成熟组织的结构对植物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1. 材料:(1)菠菜嫩叶片(观察表皮结构);(2) 永久制片:洋葱幼根纵切、蚕豆幼根横切(观察分生组织);南瓜茎纵切(观察输导组织);芹菜叶柄横切、纵切(观察机械组织、厚角组织)。

2. 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镊子,蒸馏水。

三、具体实验内容与方法:参考实验指导19、20、21.四、实验报告:1. 绘图:1)洋葱根尖分生组织; 2)菠菜叶表皮一部分(至少包含一气孔器);3)芹菜叶柄横切(示厚角组织)。

2. 思考回答:1)侧生分生组织与顶端分生组织比较,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与不同之处?2)导管与管胞有何结构差异?各出现于那些植物类群?植物学实验三花的形态与结构一、实验目的:1. 掌握花的基本组成部分。

2. 掌握花程式和花图式的运用。

3. 了解不同植物类群花的形态差异。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1. 新鲜材料:1)二月兰(诸葛菜)花;2)海棠花;3)五角枫花。

2. 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镊子;解剖针;蒸馏水。

实验六 根菜类的形态与结构观察

实验六  根菜类的形态与结构观察

实验六根菜类的形态与结构观察了解根菜类蔬菜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肉汁根的内部构造并认识其与栽培的关系。

材料及用具萝卜、胡萝卜的肉汁根实物标本及萝卜幼苗。

米尺、小刀、放大镜等。

说明(一)萝卜破肚现象萝卜播种一月后,即真叶达到5片左右时,由轴部、根部的初生形成层开始加速分裂,进行横向和纵向生长,而皮层不能相应增大,导致皮层破裂,称为“破肚”,破肚后的皮层萎缩脱落,而由维管束鞘形成的周皮所代替,该皮层细胞中含有色素类型了萝卜的颜色。

破肚是肉质根开始膨大的标志,了解此特征,在栽培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以获高产。

(二)根菜类肉质根的外部形态根菜以直根膨大而形成为肉汁根。

肉汁根在外形上分根头(顶部)、根颈(轴部)、根(真根)三部分,各部分在肉质根中所占的比例依品种而异。

1、根头部:由幼苗上胚轴发育而成,是缩短的茎部,其上着生叶和芽。

2、根颈部:由幼苗下胚轴发育而成,上起根头部最后一层的着生处,下至侧根的起点,此部分一般无须根及叶。

3、真根部:由幼苗初生根肥大而成,上生侧根,通常十字花科和藜科的肉质根上生两排侧根,伞形花科的肉质根生四排侧根。

(三)根菜类肉质根的内部结构肉质根横剖面,由外到内分别是周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及初生木质部。

在解剖学上分为三种类型。

1、萝卜类型次生木质部特别发达,是食用的主要部分。

此类型有萝卜、芜菁、芜菁甘蓝、大头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

2、胡萝卜类型次生韧皮部特别发达,是食用的主要部分,留种时选择木质部小而次生韧皮部大的植株。

3、甜菜类型根的内部有多层形成层,每一轮形成层能向内增长木质部、向外增长韧皮部形成维管束环,在与环与环之间充满薄壁细胞,是食用的主要部分。

内容及作业1、观察萝卜的破肚现象,并绘图说明。

2、观察不同萝卜品种的外部形态、绘图指出根头、根颈和真根三部分的位置,并指明其来源。

3、横剖萝卜、胡萝卜的肉质根,比较内部结构的区别,绘图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实验6 被子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实验6  被子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7、单子叶植物茎结构的观察
(1)玉米茎结构的观
取玉米茎横切面永久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注意其结构特征: ①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小,排列整齐,外有角质层及气孔,老茎的 表皮外有蜡质、硅质。 ②下表皮:为表皮内的几层细胞。型小,壁厚,但气孔的内方为薄壁细胞。 ③基本组织:下皮以内是基本组织,在低倍镜下可见,在基本组织中分散着 许多维管束,靠近外方边缘的维管束小而密集,愈向中央愈大,排列也愈疏松。 ④维管束: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一个维管束的结构,可见维管束由维管束鞘、 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组成,无形成层,为有限维管束。 维管束鞘:包在维管束的外面,由厚壁细胞组成。 初生木质部:从横切面上看,初生木质部呈“V”形,“V”形的基部为原生木 质部,由一个或几个较小的螺纹或环纹导管及少量的薄壁细胞组成。由于原生木 质部导管的壁未加厚,抵抗能力弱,在成熟过程中往往被拉破,而成为较大的细 胞间隙,称胞间道。在此道中可见导管的环纹加厚部分。“V”形的另一端为后生 木质部,由两个较大的孔纹导管组成。 初生韧皮部:在维管束的外方,由筛管和伴胞组成。
(1)茎尖分区的观察 取丁香茎尖纵切面制片观察,可把茎尖分为分生 区、伸长区、成熟区,注意其各区存在部位和主要 特征。 ①分生区:位于茎尖顶端,呈半球形,是一团具有分 裂能力的原分生组织。在茎尖顶端四周以下有叶原 基和叶芽原基,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分生组织相似。 ②伸长区:位于茎尖分生区下面,是由分生区的细胞 分裂、生长、分化并沿茎的纵轴方向伸长形成的, 比根的伸长区长得多。 ③成熟区:位于伸长区下面,各种组织分化基本完成, 具备了幼茎的初生结构。 叶和芽的起源不同于侧根,它们是由叶原基或 腋芽原基处的表面第二、三层细胞分裂产生,称外 起源。
(2)茎尖生长点的观察
①裸子植物茎尖生长点:裸子植物茎尖生长点一般有一群原始 细胞,由它垂周和平周分裂形成几个分生组织区。取银杏茎 端永久纵切片,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一个位于叶原基之 间宽平的生长点。然后用高倍物镜观察,可以看到生长点具 有染色深浅和结构不同的四个区域。在生长点的顶端中央, 为3~5个细胞组成一层顶端原始细胞区;它的下面为一群形 状较大和分裂较弱的细胞,染色较浅,为中央母细胞区;在 顶端原始细胞区周围,生长点的表面1~2层细胞组成了表面 层;在中央母细胞区下面是一样排列成纵长列,比较整齐的 细胞,称为肋状分生组织区;在肋状分生组织区和表皮层之 间的3—5层细胞染色较深,细胞分裂活动强称为周围分生区 组织区。 ②被子植物芽生长点:被子植物生长点的结构大多可分两个区: 原套、原体。取丁香芽生长点永久纵切片,先用低倍物镜观 察,找到生长的部位,然后换高倍物镜观察,可看到生长点 顶部的表面有两层原始细胞,排列整齐,只有垂周分裂,称 为原套;由原套所包被的部分,细胞排列整齐,既有垂周分 裂又有平周分裂,称为原体。

结合实验,深入掌握植物身体构造的教案设计

结合实验,深入掌握植物身体构造的教案设计

注:本文所述的教案设计为示范性样例,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学生年级、知识水平和实验条件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会:1.掌握植物身体构造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熟悉植物身体构造的细节,如根的结构、叶的形态、花朵的构造等;3.理解植物身体构造与其生长和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内容实验一:观察裸子植物的种子和幼苗实验二: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实验三:观察植物根的结构与形态实验四:观察植物茎的结构与形态实验五:观察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实验六:观察植物花的构造与形态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自然界中植物的种类和多样性,引导学生们思考植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同时简单介绍一些基本的植物身体构造和功能,如根的吸收水分和营养,茎的输送和支撑,叶的光合作用等。

2.实验一:观察裸子植物的种子和幼苗在课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裸子植物的种子和幼苗,并在黑板上贴上相关的图片或图示。

实验时,教师可以将种子和幼苗放在放大镜下进行观察,并分别介绍它们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3.实验二: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在课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并将它们埋在土中,等待发芽。

实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介绍种子的构造和发芽的原理、条件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实验三:观察植物根的结构与形态在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好不同种类的植物,分别展示出它们的根系。

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根系的特点和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

5.实验四:观察植物茎的结构与形态在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好不同种类的植物的茎,并分别展示它们的形态和生长方式。

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植物茎的构造和功能,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加以说明。

6.实验五:观察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在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好不同种类的植物叶,并分别介绍它们的形态和功能。

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植物叶的构造和功能,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加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维管形成层:位于次生韧皮部为次生木 质部之间,有数层呈扁平的长方形细胞,为 形成层区,其中只有一层细胞为维管形成层。
• (5)木质部:维管形成层以内主要为次生木 质部,导管较大,其中有多列薄壁细胞组成 的横带为次生木质射线。在次生木质部之内, 仍保留了初生木质部,导管较次生木质部为 小,导管排列方式为外侧口径较大,内侧口 径较小。
• 材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内容及步骤]
• 一、芽的结构
• 1. 取一大叶黄杨枝条,首先观察芽在枝条 上着生的位置及其特点,然后用镊子将芽 取下,用刀片将芽纵剖为二,再用放大镜 观察芽的结构。可看到生长锥、叶原基、 幼叶和腋芽原基,最外面是芽鳞。
• 2. 取黄花槐枝条观察 • 3. 取海棠枝条观察
二、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
• 取向日葵幼茎横切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自外至内可分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 分:
• 表皮:特征 • 皮层:特征 • 维管柱:特征
• 维管柱:
描述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束中形成 层、束间形成层、髓和髓射线的特征
三、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
• 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的活动,使茎的次生结构与其初生 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在做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实验 时,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其横切制片,可以见到许多 呈喇叭形的薄壁细胞带(次生射线)将整个次生维管 组织切面分成许多部分,每个部分内的结构组成基本 相同,因此,掌握了一个部分的结构组成特点,就基 本掌握了茎的次生维管组织结构。但由于茎的木栓形 成层的最初起源部位常因种而异,因此,不同种类的 植物在次生维管组织结构以外的结构组成也不相同, 所以,在实验观察中,常采用沿着一条射线由外至内 (或由内至外)观察两条射线之间的次生维管组织结 构,并由此向外观察其外侧组织结构,即可基本掌握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 ①表皮:茎最外一层细胞,呈扁方形,排列整齐, 外壁加厚,有的细胞较小,外壁加厚并硅质化。表 皮上有气孔。
• ②基本组织:位于表皮之内。其中,表皮下的1-3 层较小的厚壁细胞,为外皮层,它们排列成一环 (机械组织环)。内部为薄壁细胞的基本组织,细 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并有胞间隙。越靠近茎的 中央,细胞的直径越大。
• 取棉老茎横切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由外 至内可观察到周皮、皮层、韧皮部、维管
形成层、木质部、髓等结构
• (1)周皮:位于茎的外围,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三部分组成,木栓层为最外侧的几层死细胞, 在横切面上呈长方形,排列整齐,木栓形成层为一层 活细胞,有浓厚的细胞质,在形状上很难与刚分裂产 生的木栓层细胞相区别,木栓层以内为栓内层,为薄 壁细胞,层数较少,很难与皮层细胞区分。
• 六、观察结果的记录和整理 将实验观察结果逐项记录于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单上,并在课后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 七、根据要求绘图 棉花老茎横切图
• 八、思考题: 1个枝芽是如何发育成三年生枝条的
End
• (6)髓:为位于茎中央的大型薄壁细胞。
四、单子叶植物茎结构观察
• 取玉米茎(节间)横切片观察
• 玉米茎是实心茎,茎中没有皮层、维管柱 及髓之间的明显界限。茎中央不为髓腔而 为基本组织,维管束在节间横切面上不呈 环状分布,而呈星散状分布,靠近表皮处 维管束较多,而中央较少。表皮之下无同 化组织分布。其横切面上自外向里的结构 依次为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 中的维管束。
• ③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靠茎的边缘,维管 束多而小。靠茎的中央,维管束少而大。但不论大 小,其结构相同。
• 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一个维管束的结构,可见:
• a.维管束鞘:维管束外的1-数层厚壁细胞。
• b.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只有初生木质部和初 生韧皮部两部分,其间没有形成层。初生木质部 通常含有3-4个显著的导管,在横切面上排列成 “V”字型。“V”字型下半部是原生木质部,含有 1-2个较小的导管。导管的内方有一个大空腔,称 胞间道,是由于一部分最早形成的原生导管被破 坏而形成的。“V”字型的上半部是后生木质部, 含有两个大的孔纹导管,二者之间分布着一些管 胞。初生韧皮部位于“V”字型的开口处,仅由 筛管和伴胞组成。其中原生韧皮部位于后生韧皮 部的外侧,但已被挤压破坏。
• (2)皮层:周皮以内韧皮部以外的薄壁细胞。 • (3)韧皮部:位于皮层以内维管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主要为次生韧皮部构成,在径向方向上,由许多大型 的薄壁细胞将次生韧皮部分隔成许多条块,此薄壁细 胞为韧皮射线,在每一条块中,又有许多厚壁细胞成 束地集中在一起,此为韧皮纤维,在切向方向上,韧 皮纤维分布成几层,在两层韧皮纤维之间有许多筛管、 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初生韧皮部被推至皮层与含筛 管结构条块的外侧,细胞明显比内、外细胞为小。观 察时要注意,是不是每个条块外侧都含有初生韧皮部, 为什么?
•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划分为表皮、 皮层、中柱(维管柱)三个部分。在茎的初生结构 中,以近表皮的皮层细胞及组成维管束的细胞特征 变化较大,因此,这两个部分被作为实验观察的重 点。茎的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 在横切面上许多大小不同的维管束(每个维管束的 结构组成基本相同)排成一圈,相邻两维管束被髓 射线分开。实验时,先在低倍镜下观察茎的横切面 全貌,并选取一较大维管束及两侧髓射线在高倍镜 下观察,继而由此向外,观察皮层和表皮的结构组 成特点,即可基本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实验六 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目的及要求]
• 掌握枝与芽的外部形态和类型; • 掌握双子叶草本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一般规律; • 掌握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茎的内部结构特点; • 观察并掌握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特
征。
[实验仪器及用品]
• 仪器: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 剖针、解剖刀、尖头镊子、剪刀、刀片、 烧杯、培养皿、吸水纸、擦镜纸、纱布、 小毛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