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鉴赏

合集下载

戏曲赵氏孤儿欣赏.doc

戏曲赵氏孤儿欣赏.doc

从《赵氏孤儿》看传统戏曲的审美价值传统戏曲中的许多作品是描写发生在朝廷中的忠臣良将与奸佞之辈的尖锐斗争,其中最常见的情节,是在朝纲不正、奸臣当道的情况下,忠良们惨遭陷害。

经过激烈斗争,正义最终战胜邪恶。

《赵氏孤儿》正是以浓重的笔墨描绘了发生在忠臣和奸臣之间的激烈斗争,表现出歌颂忠良、鞭笞奸佞的鲜明倾向。

《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剧目中极富代表性的一个剧目,也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它表现了弃恶扬善的伦理观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精魂的道德美,交融着人生忧患的深切感受和善恶分明的道德意识,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赵氏孤儿》围绕着赵盾、屠岸贾文武不和,展开善与恶、忠与奸的矛盾冲突。

在二十年的殊死斗争中,歌颂了程婴、公孙忤臼等人重义气、轻生死、忠勇义烈的高尚品质。

在第四折里程婴说道:“单为这赵氏孤儿,送去了多少忠臣贤士”,说明了该剧忠义的主题。

剧的结局是大报仇,这种结局的处理是中华民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传统审美心态的反映。

赵家门客程婴只因赵家对他“十分优待”,他知恩报恩,所以才冒着生命危险、牺牲亲生儿子救出孤儿,虽然后来由于屠岸贾要杀掉全国半岁以下的婴儿,使他的行为具有拯救全国婴儿的性质,较之原来高大,但其出发点仍是报恩,这是儒家提倡的“忠”。

韩厥、公孙忤臼等人舍生取义,是重然诺,是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的刚烈,即所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这种高风亮节、凛然正气正是中华精魂的体现,闪耀着道德的光彩,这是儒家所提倡的“节”、“义”。

《赵氏孤儿》表现的忠臣义士对权奸弄臣等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渗透着儒家的伦理思想,突出了传统的道德精神,体现着一种人性的复苏和觉醒,其“劝善”、“扬善”、“惩恶劝善”的观念正是儒家道德的集中体现。

该剧蕴涵着道德美,程婴、公孙忤臼等人体现出崇高的人格美,从戏剧美学的观点看不失为一部极富代表性的剧目。

《赵氏孤儿》中的程婴与公孙忤臼表现的扬善弃恶的伦理观点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精魂的道德美,包含着一种巨大的伦理力量,并通过斗争让美德发射出照人的光彩,以此给人以鼓舞和感奋,交融着人生忧患的深切感受和善恶分明的道德意识,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赵氏孤儿__赏析

赵氏孤儿__赏析

剧情
本剧叙述屠岸贾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竟 设计杀灭赵盾家族300人,仅剩遗孤被程 婴所救出。屠岸贾遂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 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後患。岂料有一 群人誓死保护这孤儿的生存,经20年,孤 儿长成,终报前仇。
艺术特色(一)结构紧凑简练
剧本用两万多字把屠岸贾的凶狠骄 横——杀赵盾、除赵朔、斩孤儿;程婴 公孙杵臼等的凛然崇高——程婴舍子、 韩厥义放、公孙献身,惊心动魄的冲突 和尖锐的斗争形象描写出来,叙述一个 跨越二十多年的忠臣与奸佞斗争、家族 复仇的故事。
艺术特色(二)人物形象鲜明
剧中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作者赋予 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 崇高品格。但他们性格的完成,并不是 标签式的抽象道德观念的外化,而是在 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 现的,因而显得真实感人。
艺术特色(三)悲剧性
《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 的剧作。屠岸贾的残暴狠毒与公孙杵臼等 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构 成了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悲剧意味即在 此。
主要人物塑造
2公孙杵臼 见义勇为护孤儿 --程婴,你则放心 前去,抬举这孤儿 长大,与他父母报 仇雪恨,老夫一死, 何足道哉!

主要人物塑造
3屠岸贾 赶尽杀绝眼中钉 --把普国内半岁之下、 一月之上新添小厮 见一个剁三段,其 中必有赵氏孤儿。 任它金枝玉叶,难 逃我剑下之灾。

主题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 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 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赵氏孤儿》是正义力量经过反反复复的
斗争,最终才战胜邪恶势力,正义的胜利 是像愚公移山那样,在子子孙孙无穷的前 赴后继的斗争中才实现,中国悲剧精神就 表现在这种前赴后继的斗争甘将自己亲生子, 偷换他家赵氏孤。 这本程婴义分得, 只可惜遗累公孙 老大夫!

《赵氏孤儿》的欣赏

《赵氏孤儿》的欣赏

《赵氏孤儿》的欣赏故事情节的欣赏:影片讲述了春秋晋国时期,大将军屠岸贾与忠臣赵盾因权力斗争并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贵为驸马,竟设计将赵氏家族诛族,仅剩怀孕待产的庄姬公主,庄姬为留下赵家最后一个血脉,自尽前托民间医生程婴将遗孤赵武救出。

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

为了保全赵武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被迫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武,屠岸贾将程婴的亲身儿子当作赵武摔死。

此后,程婴含辛茹苦抚养赵武,他还让赵武拜仇人屠岸贾为干爹,将赵武培养得文武双全,待他成年后,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杀屠岸贾,终报前仇。

从画面的欣赏:在电影《赵氏孤儿》中,程婴去为庄姬把脉这场戏中,庄姬夫人此时的服装色彩设计的就颇具深意:身上的长袍颜色为嫩绿色与白色的组合,白色面料上面有不太显眼的纹样,服装款式从用上下连属的形式,宽松飘逸。

她妆容清淡,形象慵懒,表现出一位将为人母的女性那种浑然天成的安详与神圣。

而服装上那嫩嫩的绿色则象征着一种顽强生命力,一种期盼,暗示着一股顽强生命力的延续,为后面赵氏孤儿的曲折人生拉开帷幕。

综上所述,一部好的电影有了好的服装来搭配,不仅能让整部电影的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够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电影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情的悲欢离合,都能够通过画面中的服装、光线、历史背景、环境等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丰富人物的情感体验.这就是电影中画面的魅力所在。

屠岸贾摔死赵氏孤儿后,他服装的色彩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改剧中先前的黑色服装造型,服装上色彩开始大量运用浅色,而且色彩变化丰富。

色彩的处理采用渐变和渲染的特殊效果。

设计师意在用这种色彩的明显变化来凸显此时屠岸贾的心理变化:经过一番残酷的政治斗争,他终于可以独揽大权了,可以在高度的紧张后好好松口气了。

因此影片中不断闪现他服装上的浅色调,以此来体现他在彻底放松后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在一场陪年幼的赵氏孤儿在野外玩耍时的戏,屠岸贾身上的服装色彩丰富,色调柔和。

简要解读元杂剧《赵氏孤儿》

简要解读元杂剧《赵氏孤儿》

简要解读元杂剧《赵⽒孤⼉》简要解读元杂剧《赵⽒孤⼉》引⾔:《赵⽒孤⼉》这⼀出⼤悲剧,⽆论是历史⼤事件,还是戏曲故事和民间演义,再到陈凯歌编剧兼导演的新版电影,都在与每个当下现实做出对话。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元杂剧《赵⽒孤⼉》“即列于世界⼤悲剧中,亦⽆愧⾊也”。

《赵⽒孤⼉》在西⽅,多是以“中国孤⼉”、“中国悲剧”的名堂出现。

本⼈算是陈凯歌⼤导演的粉丝,对他的电影很是期待,12⽉4⽇《赵⽒孤⼉》要隆重上映,去不去电影院观看这部⼤制作,还在犹豫之中,本⼈在⼤学教授过多年的中⽂系专业选修课《中国戏剧史》,对于这部戏——元代四⼤悲剧之⼀,⼜被⼤⽂豪伏尔泰改编为《中国孤⼉》介绍到欧洲的中国古代悲剧很是喜欢。

决定在观看陈凯歌办《赵⽒孤⼉》前,先重温⼀下元杂剧《赵⽒孤⼉》,好给电影观看做个铺垫和树⽴⼀个⽐对的标杆。

元杂剧的“⼀⼈主唱制”——也就是⼀种⾓⾊主唱,正末主唱就叫做“末本杂剧”,正旦主唱就叫做“旦本杂剧”,《赵⽒孤⼉》是“末本杂剧”,第⼀折,正末扮演韩厥,⼆、三折正末扮演公孙杵⾅,四、五折正末扮演赵武。

⼀:杂剧《赵⽒孤⼉》的基本故事:元杂剧《赵⽒孤⼉》是根据《史记》记载的故事改编⽽成的,⽽改编后⼤⼤增强了原故事的悲剧⾊彩。

《赵⽒孤⼉》是⼀部扣⼈⼼弦的历史悲剧。

王国维曾指出,元杂剧中“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孤⼉》”,以为将此⼆剧“列之于世界⼤悲剧中,亦⽆愧⾊也。

”《赵⽒孤⼉》所讲述的故事与《史记》记载有⼀些区别。

虽然事件起因相同,都是因为⽂⾂武将不合,奸⾂残害忠良。

可是在剧本戏剧冲突上,纪君祥进⾏了巨⼤的改编。

正是这些改编,使元杂剧《赵⽒孤⼉》更具有悲剧性。

1、程婴以亲⼦救赵⽒孤⼉。

据《史记》记载,程婴抱了⼀个男孩⼉假扮了赵⽒孤⼉,这个男孩⼉并不是程婴的⼉⼦。

⽽在元杂剧中,程婴舍弃亲⽣⾻⾁,换取了赵家⾎脉的延续。

这样的改编更能表现出程婴这个⼈物崇⾼的思想境界和⼤公⽆畏的精神。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中国京剧是一门享誉世界的艺术,它集唱腔、歌唱、舞蹈、戏剧等于一体,以其多变而又同时具有稳定性的面貌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其中,《赵氏孤儿》的经典之作,在京剧曲目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以《赵氏孤儿》的唱词来做赏析,深入到京剧的文化特色中,希望藉此使更多的人欣赏到京剧的优雅与经典。

《赵氏孤儿》的剧情梗概可以这样概括:大江东去,浪淘尽,谁能知?赵氏孤儿,被抛弃于河边,被一位老妪收养,赵氏孤儿被培养成了一个漂亮的、具有神秘魅力的姑娘,远近闻名,却不知道自己原来是一个王妃。

孤儿周游四方,经过许多见闻,最终发现了自己的身份,回到了王宫,与王和老妪共祝福着赵氏孤儿的幸福,赵氏家族的和平。

《赵氏孤儿》的唱词以优美动听的古典词调为主,把叙事、情感和逻辑融入其中,把层出不穷的剧情叙事方式表现出来,使整个剧情更加活灵活现。

该唱腔中的精彩句子,极富诗意,妙极而具有深远的寓意,在描绘赵氏孤儿生活的过程中,把诗意和逻辑结合起来,使事件出现在细节中,引发着观众的强烈共鸣。

例如,在赵氏孤儿回到王宫的情景中,有一句叫做“大江东去,浪淘尽,谁能知”的台词,向观众展示了赵氏孤儿无限懵懂的表情,但又具有不容忽视的信息:就算江水流离了,但不知道的记忆也会在某一天被释放,而她最终还是被记起自己的身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这句唱词所蕴含的哲理,把“记忆”、“时空”、“身份”这三者联系在一起,使京剧中更加生动和深刻,把赵氏孤儿的故事更深入地表达出来。

另外,在《赵氏孤儿》中,更吸引了观众的是苍松翠柏的唱词,词曲共同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诗意景象,充满着理想主义和诗意的关怀:“苍松翠柏,万古长青,随太空流转,绵延不绝”。

这些充满着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赵氏孤儿最终回到王宫的圆满结局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综上所述,《赵氏孤儿》以其诗意、经典和高超的艺术功力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浅析《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有这样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春秋大戏,王国维把它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戏中塑造了一群感天动地、光照日月的千古义士。

千百年来,他们感召了无数戏台下陶醉其间的看客们,甚至征服了许多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洋艺术家,如歌德、伏尔泰、默非等。

如今它也成为各大剧种、各大流派久演不衰的经典大戏,至今人们仍在不停地对它进行重新演绎改编。

这部戏就是《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作者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主要取材于《史记》。

在这部荡气回肠的千古大戏中,昏君奢靡无道,奸臣穷凶极恶,忠良惨遭诛戮,义士舍身取义,慷慨悲壮,自始至终荡涤着一股磅礴的英雄主义冲天气势。

《赵氏孤儿》这部剧中主要出现了以下的人物——赵氏孤儿、反面人物屠岸贾、舍命救孤儿的“八义”。

而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以程婴为代表的“八义”,特别是程婴,全剧着重刻画了他为救赵氏孤儿所做的一些列义举,所以尽管剧本名为《赵氏孤儿》,但赵氏孤儿并没有被作者进行很多的描刻,而是更像一个用以贯穿整个剧目的线索。

而剧中的另一个人物,即屠岸贾,作为反面形象亦是本剧不可忽视的人物。

下文将以程婴、赵氏孤儿和屠岸贾为例,对《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作一浅析。

一、真正的主角——程婴之所以说程婴这个人物是《赵氏孤儿》的真正主角,不仅是因为作者对他的描写最为详尽,更是由于程婴最好的传达和表现了《赵氏孤儿》所要突出的主题思想。

统观全剧,不难发现,“忠义”精神是剧本主要歌颂和弘扬的。

而这一精神正是由程婴这个人物显著呈现的。

先是程婴冒着极大的危险,进入了已被封锁的公主府,把赵氏孤儿藏在自己的药箱中带出了府。

随后,屠岸贾为斩草除根,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又以己之子代替孤儿受死,而将真孤儿收为义子。

可以说,在“忠义”精神上,程婴是一个作者塑造出来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完人楷模。

他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为了自己主人的利益不怕冒任何危险,在中国封建固有的君君臣臣、主仆体系道德教化下,为保全主人的后代,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忍辱负重独自承担艰辛困苦。

浅析舞剧《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

浅析舞剧《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

浅析舞剧《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文艺研究浅析舞剧《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王华茹咸阳师范学院一、舞剧《赵氏孤儿》概述舞剧《赵氏孤儿》无论是故事主题的选择、情节的描述、人物形象的塑造、舞蹈形式的展示,还是舞台艺术的设计,都能很好的将观众带到历史事件的剧情中,直达观众的内心,让观众的心绪随着故事剧情的发展而不断起伏。

作为中国经典的悲剧故事,《赵氏孤儿》放在世界悲剧史上也毫不逊色。

《赵氏孤儿》被中国的艺术家们通过无数的艺术形式演绎出了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

中国歌剧舞剧院更是将这部著名的题材再创作,用舞蹈的独特表达方式,纯粹、直接的展现出来。

(一)舞剧《赵氏孤儿》中人物简介及剧情梗概舞剧《赵氏孤儿》的主要剧情就是围绕一名身份特殊的婴儿和一位普通通的医生开展[4]。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的首领晋王因昏庸不堪,加之宠信大奸臣屠岸贾。

贵族赵氏向晋王进献良言却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被晋王射杀,并下令将赵氏一家三百余人抄斩。

赵氏的妻子庒姬生下赵氏的唯一骨血赵武。

屠岸贾紧追不舍,誓要将这两人置于死地、斩草除根。

危难之际,赵氏妻子庒姬将孩子托付给为她接生的医生,即门客程婴。

程婴想到自己的妻子、刚出生的孩子以及安稳的生活,不敢冒险,婉拒。

庒姬绝望自尽,程婴内心受到震动,深深自责不已,便决意救下孩子。

忠将韩厥大将军奉令追杀赵氏遗孤,却被程婴的义举感化,为了不负皇命,自杀谢罪,用自己的命保住了程婴和赵氏遗孤。

屠岸贾得知赵氏遗孤被救,震怒,下令三日内找到赵氏遗孤,并用全城婴儿的性命要挟。

为了不让屠岸贾的杀戮得逞,又不背信弃义,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牺牲程婴自己的孩子保全赵氏遗孤与全城婴儿。

经过调换的“赵氏孤儿”由公孙杵臼抱着,程婴前去告发,借机赢得了屠岸贾的信任。

程婴的妻子无法理解,怨恨离去。

屠岸贾杀死了老臣公孙杵臼,并让程婴亲手摔死了“赵氏孤儿”,也就是让程婴自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程婴的妻子也接受不了现实,在孩子身边自尽。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赵氏孤儿》赏析纪君祥的作品《赵氏孤儿》是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

作为悲剧,《赵氏孤儿》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剧本取材于历史,所以这部悲剧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给人以异常震撼的心灵冲击。

法国着名文学家伏尔泰将其翻译成《中国孤儿》并说“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然而,《赵氏孤儿》真正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惊心动魄的悲壮的美。

悲壮,是《赵氏孤儿》的全部色彩。

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

剧中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掌握大权,为了个人私怨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不惜下令杀害全国的小儿;而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他们本都可以置身事外,但为了一个诺言、一腔义愤,他们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一个个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亦或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

忠与奸、正与邪的矛盾对抗中,显示出全剧对忠义精神的颂扬。

因此,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全剧共一折五楔子,楔子中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遭灭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

赵朔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待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

第一折赵氏孤儿出生,其母托孤于程婴后自缢。

程婴冒险带孤儿出宫,将军韩厥仗义放孤儿出宫,为保守秘密而自刎。

第二、三折屠岸贾打算将晋国婴儿全部杀戮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杆臼定计,以程子冒充孤儿,藏于公孙杆臼家中,并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密,假孤儿被杀,公孙杆臼撞阶身亡,赵氏孤儿得以幸存。

第四、五折赵氏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报仇雪恨。

屠岸贾被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

元戏剧《纪君祥冤报冤赵氏孤儿》鉴赏

元戏剧《纪君祥冤报冤赵氏孤儿》鉴赏

元戏剧《纪君祥冤报冤赵氏孤儿》鉴赏元戏剧纪君祥鉴赏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

情节梗概是这样的:晋国大将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常有害赵盾之心。

他先遣勇士钽麑执刀越墙刺杀赵盾,钽麑触树而死;又训练西戎国进贡的神獒在朝廷上追咬赵盾,提弥明金瓜劈犬,曾受赵盾一饭之恩的灵辄救了赵盾。

屠岸贾诡称赵盾为不忠不孝的欺君之人,将其满门三百口良贱诛尽杀绝,逼死晋国驸马都尉、赵盾之子赵朔。

赵朔死前,给公主腹中婴儿取名赵氏孤儿,叮咛公主养子成人,为赵门雪冤报仇。

公主被囚府中,生子赵氏孤儿,委托门下草泽医生程婴装入药箱救出。

为使保护婴儿的程婴无后顾之忧,公主自缢身亡。

屠岸贾麾下的下将军韩厥,原是赵盾提拔起来的,对屠岸贾残害忠良、搅乱强晋非常不满。

屠岸贾派他严守府门,以防有人递盗婴儿出门。

程婴藏孤出门,韩厥三次搜箱,发现孤儿,放程婴抱孤出逃。

程婴不放心,两去两回,跪求韩厥拿他与孤儿请功受赏。

韩厥嘱咐程婴将孤儿隐入深山,“教训成人,演武修文,重掌三军,拿住贼臣,碎首分身,报答亡魂,也不负了我和你硬踩着是非门,担危困”。

为使程婴放心保孤,韩厥自刎身亡。

屠岸贾发现孤儿被救出府门,下令拘杀全国半岁以下婴儿。

程婴保护孤儿来到因对昏君奸臣不满而归隐太平庄的公孙杵臼家中,两人商定了救孤之策,程婴把孤儿当做亲子抚养,而把亲子当做孤儿送入公孙杵臼家,然后向屠岸贾首告公孙杵臼私藏孤儿。

屠岸贾逼死了公孙杵臼,残害了搜出的“孤儿”,认程婴为心腹之人,将程婴所藏孤儿作为义子。

二十年后,孤儿长大,程婴给他取名程勃,屠岸贾给他起名屠成。

他白日在屠岸贾前演武,夜晚在程婴前习文。

屠岸贾无子,打算让他“杀了灵公,夺了晋国”;程婴却将屈死的忠臣良将画成“手卷”,讲与孤儿,教孤儿杀贼报仇。

最后屠岸贾被除,忠臣得封。

赵氏孤儿的故事,左传、史记·赵世家、刘向的新序、说苑中均有记载。

纪君祥基本依据史实写成杂剧赵氏孤儿,但也有许多改动:故事发生的时间,由晋景公时改为晋灵公时;人物关系方面,韩厥本来是孤儿长大后为其请封者,杂剧中改成放过保护孤儿的程婴后而自杀身亡。

试析《《赵氏孤儿》》中的忠义及其现实隐喻

试析《《赵氏孤儿》》中的忠义及其现实隐喻

试析《《赵氏孤儿》》中的忠义及其现实隐喻摘要:在宋元之际,是阶级矛盾尖锐、民族斗争十分尖锐的时代,从北宋末年开始,面对强悍的北方民族金人。

大宋王朝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亡国的危境。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怀恋古代抗敌英雄或忠臣义士之心更加迫切。

因此,在危急时刻,宋代皇帝给程婴、公孙杵臼等人追封尊号,建庙祭祀,表彰忠义,扩大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影响。

这种表彰绝非单是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封建伦理道德的需要,把他们作为忠臣义士中的典范人物,是与拯救赵宋王朝(国家民族的象征)的被覆灭有关。

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无锡》这首诗中写道:“英雄未死心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在《使北》诗中也有“程婴存赵真公志,赖有忠良壮此行”的诗句。

所以对于朝廷的加封,是为了程婴的“存赵之忠”而以表忠节。

关键词:忠义隐喻一、前言宋金是两个政权对立的时代,由于宋重文轻武,大宋在金的攻打下摇摇欲坠。

在这种情况下,宋代皇帝给程婴、公孙杵臼等人追封尊号,建庙祭祀,表彰忠义,希望以此号召更多像程婴这样的义士起来维护宋的统治。

等到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国,宋金严重对立下的产物,到了元代就更加突出。

元是野蛮民族对汉族的奴役及对神州的践踏,其残酷程度与屠岸贾比较,有过之无不及,汉族人民把蒙古的这种统治当做亡国之祸,因而人们希望更多的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忠义之士出来拯救国家,复国的思想更是成为人们的中心思想。

这里的复国,即是指复兴赵宋。

可复国岂是儿戏?在面对蒙古的镇压,人们只有将复国的理想、对蒙古人的仇恨,寄予文学,以此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思恋,对元统治的不满。

元纪君祥所作的《《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最为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其最能打动人的地方正在于它刻画了性格非常鲜明的忠奸、正邪对立的人物形象,通过两种对立形象进行的持久而悲壮的博弈、较量,最终邪不胜正,完成了对忠、义、烈的肯定,它成功塑造了一批具有讲信义、轻生死、除暴安良、忠君爱国、勇于自我牺牲等伟大品格的义士。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赵氏孤儿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家思想的体现,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小说。

这部小说描写了孤儿赵盾与众多善良人士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亲情、友情等社会道德感化人心的一面,是一部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

首先,赵氏孤儿剧情紧凑,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小说从赵盾的童年开始叙述,通过赵盾与家人、亲戚、朋友、敌人的斗争,描写了一个孤儿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努力求生存、奋斗成长的艰辛历程。

小说中的各种情节、人物形象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让人看了能够深深地被感染、被启迪。

例如,小说中的大秦寺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地方,寺中的僧人和尚领悟到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以义为道”的精神,为主人公赵盾提供了关键的帮助。

同时,小说中还出现了好多具有人民群众反抗自由的精神的人物,这些人物能够坚定地抵制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权利,体现了中华民族天性中的坚强、勇敢、自由、民主的品质。

其次,赵氏孤儿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深刻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说中的人物多样鲜明,他们的性格、行为、言辞等都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

例如,主人公赵盾一开始是一个孤儿,他在受到张国老师的帮助后开始向人类文明迈进一步。

而后他在曹正与自己的兄弟刘、贾等人合作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地位和权利。

小说还通过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表达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敬老爱亲、友情、忠诚、正义等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最后,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化艺术价值的作品。

小说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别具一格的优秀传统,如合、宽、恕、能屈能伸、母子情等。

小说语言优美,行文流畅,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独特风格。

同时,小说还大量使用了比喻、象征、对偶等修辞手法,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借助这些艺术手法,小说让读者对赵盾、张国老、曹正、澹台司马、良夫妇等各种优秀人物的形象刻画,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总之,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精湛技巧及高度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人文精神,并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独特的风格。

赵氏孤儿__赏析

赵氏孤儿__赏析
韩厥义放、程婴舍子、公孙献身
主要人物塑造
屠岸贾· 赶尽杀绝眼中钉
任它金枝玉叶, 难逃我剑下之 灾。
公孙杵臼· 见义勇为护孤儿
程婴·
甘将自己亲生子, 偷换他家赵氏 孤。
老夫一死,何足 道哉!
这本程婴义分得, 只可惜遗累公 孙老大夫!
主题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 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 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义”的内涵与境界
民族大义与国家大义:张自忠在抗日烽火中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张学良将军用一生的 青春换来民族大义;四川特大地震中,中华 儿女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戊戌变法失败后,面对即将举起的屠刀,谭 嗣同从容地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 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程婴、杵臼, 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 抱而别。
《赵氏孤儿》
纪君祥
作者:纪君祥
大都作家群以关汉卿为领袖,除马致 远、远王实甫外;纪君祥是成就较著 者之一。
纪君祥,一名天祥,生平事迹不详。
元杂剧【历史剧】——《赵氏孤儿》
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 《赵氏孤儿大报仇》。其本事最早 见于《左传》、到《史记·赵世家》 才有详细记载。由于两书所记差异 大,本剧主要依据《史记》敷演而 成,情节上做了不少改动。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 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 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 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义”的意思是合乎 正义或公益的,含有合 理、正当、应当的涵义。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君子哉!”, 表示君子为人处事以 “义”作为本质,按照礼 节行事,用谦逊态度表 达,用诚信来完成,这样就称得上是一个君子了。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本剧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故事围绕救弧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塑造了不畏牺牲的英雄人物形象,展示了正义必将战胜歪恶的精神,故事情节惨烈、豪壮,是中国古典悲剧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赵氏孤儿》的故事是在《史记。

赵世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传说而创作的。

剧写晋灵公时大将屠岸贾专权,杀害忠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连驸马赵朔之子也不肯放过.草泽医生在将军韩厥的帮助下将孤儿放入药箱带出附马府,屠岸贾得知孤儿被救,下令要将全国一个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全部杀死。

程婴与中大夫公孙杵臼议定,将程婴之子冒充赵氏孤儿交公孙杵臼藏于家中,后由程婴“告密“,牺牲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性命来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婴儿。

屠岸贾搜杀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后得意忘形,视程婴为心腹且收假程婴之子真赵氏孤儿为义子。

二十年后,程婴向赵氏孤儿说出底细,赵氏孤儿亲捉屠岸贾,为家报仇,恢复赵氏基业爵号。

本剧的成功之处首先通过以救孤为中心塑造了几个悲剧极为感人的英雄形象。

首先是韩厥,其虽是屠岸贾手下大将,却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当发现程婴药箱中婴儿时,不但没有捉拿程婴,反而掩其逃走,并以自杀灭口来坚定程婴救孤之决心。

公孙杵臼在严刑拷打下坚持假戏真做,最后撞阶而死,使屠岸贾无法穷究此事,而作为草泽医生程婴则是救孤最关键人物。

作者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起先公主托他救孤时,他还心存顾虑,当公主自缢身亡将他推至一条义无反顾之路,韩厥,公孙杵臼先后救孤献身更激励他成为一位披肝沥胆的义士,最为悲壮的是,他要直面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屠岸贾残忍地剁为三段,令他五内俱焚且无法渲泄情感,而程婴以坚强的意志,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一切,而且还耍含辛茹苦二十年,终将孤儿扶养成人,以报深仇。

作者就是在尖锐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成功塑造了忍辱负重,舍己救人,自我牺牲的程婴形象。

作品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摘要:本文主要就元杂剧《赵氏孤儿》与史书《左传》《史记》中所记载的故事做对比,解析了《赵氏孤儿》这一剧作主题从“重恩仇”到“重忠奸”的跨越。

同时从受众的角度通过剧作细节的分析展示了这一杂剧在艺术上的魅力。

关键词:恩仇忠奸惊险纪君祥,一作纪天祥,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一类,又云其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

其生平事迹未详,所作杂剧六种,除《赵氏孤儿》外,其余皆佚。

《赵氏孤儿》的题目正名为:“公孙忤臼耻勘问,赵氏孤儿大报仇”,题为“冤报冤赵氏孤儿”,而《赵氏孤儿》则是其简称。

春秋时,晋灵公胡作非为,大夫赵盾屡谏。

灵公患之,屡次设法杀赵盾而未成。

赵盾为避祸出亡。

其同族赵穿弑灵公,赵盾知此事,未及越境而返。

舆论指责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太史书“赵盾弑其君”。

事见《左传》宣公二年。

此后赵氏家族确实遭到一场大祸,但此祸与灵公被弑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起于家丑。

赵盾之子赵朔,娶晋成公之姊(或云女儿),是为赵庄姬。

赵盾之弟赵婴,与赵庄姬私通。

鲁成公五年,赵婴之兄原同、屏季,因此事而放赵婴于齐,未久,赵婴遂亡。

八年,庄姬因赵婴之故,谮诸赵于晋君,云赵原同、屏季等将作乱。

晋君乃讨赵氏。

赵氏之封地亦被剥夺。

赵朔之子赵武,随母亲赵庄姬,养于晋君宫中。

后晋君采纳韩厥的建议,立赵武,返赵氏被剥夺的封地。

事见《左传》成公四年、五年和八年。

《赵氏孤儿》戏中所写救赵氏孤儿事、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复仇事,《左传》中根本没有记载,屠岸贾、程婴、公孙忤臼这三个主要人物,也不见于《左传》。

程婴、公孙忤臼救赵姓孤儿之事,始见于《史记,赵世家》,略云:晋景公时,赵盾卒,子赵朔嗣。

景公三年,灵公宠臣屠岸贾追究灵公被弑事,欲灭赵氏。

韩厥反对,而屠岸贾执意行之。

韩厥将此消息告赵朔,劝其逃走。

赵朔不肯,云韩厥必不灭赵祀。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屠岸贾未经晋君批准,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原同)、赵婴齐(赵婴)等,灭其族。

赵氏孤儿鉴赏

赵氏孤儿鉴赏

《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其本事见于《左传》、《史记》。

剧本采史实为题材而多所敷演,情节紧凑,矛盾尖锐,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剧本写春秋时晋灵公宠信大臣赵盾和武将屠岸贾,二人文武不和,阴险毒辣的屠岸贾利用灵公的昏愦,进尽谗言,将赵盾满门抄斩,其子附马赵朔被逼自尽,赵朔妻公主在幽禁中产下赵氏孤儿,被门客程婴、将军韩厥、老臣公孙杵臼设计救出抚养,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报仇雪恨。

剧本自始至终交织着忠良与奸侫的交锋,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令人观之热血沸腾,回肠荡气,是真能砥风俗,砺士气者,金圣叹所云绝妙下酒物也。

明人孟称舜谓:“此是千古最痛最快之事,应有一篇极痛极快之文发之。

”纪君祥此文,铺张扬厉,沉郁悲壮,确当得起“痛”、“快”二字,相形之下,使太史公文亦显寂寥。

楔子交待了屠赵斗争双方的矛盾,已有剑拔弩张之势。

开场屠岸贾一大段独白,其篇幅之长,在元曲中极为少见,因杂剧为着演出,独白太长则不免场上冷落也。

而此处殊无冷落之感,盖此一段独白交待双方的矛盾斗争,便能使语势峭拔,气氛紧张,其叙权奸的阴险毒辣,令人发指;写烈士的凛然大义,令人心折。

忠奸双方的对比颇有意味,支持忠臣赵盾一方的有鉏麑、提弥明、灵辄等,且下文前仆后继,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忠臣义士,固所在多有也。

与奸臣屠岸贾狼狈为奸的则一灵獒而已,獒虽曰灵,亦不过一獒,讥其与畜类为伍,亦一畜牲也。

屠欲獒噬赵盾而训练百日,却被提弥明一锤击毙,劈为两半,亦预示屠岸贾处心积虑而必自掘坟墓也。

此一回交待矛盾的来龙去脉,忠奸双方阵势已分,赵盾临死前将遗腹子命名为赵氏孤儿,血海深仇尽在四字之中。

一曲《赏花时》,怨愤惨毒之心溢于言辞,是后文报仇的情感契机,《幺篇》:“待孩儿他年成长后,着与俺这三百口,可兀的报冤仇。

”为下文矛盾围绕杀孤救孤展开蓄势伏笔。

第一折开始进入正题。

公主产下一男婴,屠岸贾为斩草除根,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矛盾于是自然围绕杀孤救孤而展开。

这一折张驰缓急,扣人心弦,一方面固在于题材精采,孤儿生死转折之处,本易动人心魄,而作者丹青妙笔,安排筹划之功,亦不可没也。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长剧。

它叙述了赵氏兄弟天孤地弃,宛如孤儿一般被贵族家庭收容,在艰苦的艰辛中长大,最终结束高低起伏的命运缠身的故事。

此剧千古流芳,它的音乐也不可忽视。

充满节奏感的京剧唱腔,搭配着它的优美调子,给人以韵味与旋律,把故事与人物的情感呈现出来。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便是这部剧的唱词之一,这首歌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被它的旋律所打动。

歌词中赞颂了赵氏兄弟对人生的勇敢,感伤苍松恨未破,翠柏从来不凋零,他们虽然处在苦难之中却依旧勇往直前,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歌词还赞颂了赵氏兄弟的心态,挥洒心慷未可知,非贪财是承遗名,他们不以贪欲为目的,而是追求着传说中的智慧与荣誉,坚持着人生的理想。

歌中更有深情的描写,拔根便又芬芬涨,含烟断地终不歇,揭示了他们的意志和心态,一株花苞一株叶,一蹴而就一拜佛,轻轻一抹却深深触动人心,高悬迷情自古沧桑。

此曲旋律悠扬,歌词深沉,让人自不必说体会到了兄弟情谊、人生追求、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动容。

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份奋勇前行的精神,永远不可丢失。

《赵氏孤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久弥新的剧情,更有它的
唱词,令人回味无穷。

唱出来的歌声,把时光拨回古老的历史,让岁月的悠悠流转,那深深的感受像朋友一样拥抱我们,把历史的精髓传递给我们。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鉴赏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鉴赏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鉴赏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

为元代纪君祥创作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一、剧情梗概故事叙述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仅因为自己与忠臣赵盾不和,并嫉妒身为驸马的赵盾之子赵朔,借口赵盾有谋害先君之嫌而借晋国公室智力将赵盾全家300余口尽皆诛shā,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

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shā尽,以绝后患。

程婴遂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偷天换日”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为代价,成功保住赵氏最后xiě脉。

20年后,孤儿赵武长成,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终报前仇。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二、艺术特色1、结构紧凑简练2、人物形象鲜明剧中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作者赋予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

但他们性格的完成,并不是标签式的抽象道德观念的外化,而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现的,因而显得真实感人。

例如程婴,最初受托救护赵孤时,还是出于单纯的报恩思想,而当屠岸贾声言要shā尽晋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小儿以后,他的舍弃己子的举动,就不仅仅是为一个赵孤,同时也是为了挽救更多的无辜,他的思想境界明显地有一个升华的过程。

在剧本第三折,狡诈的屠岸贾让程婴拷打公孙杵臼,以试其真伪。

程婴为保住赵孤,既要担当卖友求荣的恶名,又要亲手拷打共谋者,特别是屠岸贾当着程婴的面,亲手将假冒赵孤的程子剁为三段,这都使程婴处于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精神重负之下。

而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强忍悲痛,始终不露破绽。

正是在这种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程婴忍辱负重、沉着坚毅、视sǐ如归的思想性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3、悲剧性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悲剧的一种类型,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

赵氏孤儿舞剧鉴赏舞评

赵氏孤儿舞剧鉴赏舞评

赵氏孤儿舞剧鉴赏舞评1. 故事背景2. 主题- 舞剧的主题围绕着忠诚、牺牲、复仇与救赎展开。

忠诚体现在程婴、公孙杵臼等人为了保护赵氏孤儿,坚守对赵家的忠诚;牺牲方面,程婴献出自己的儿子,公孙杵臼舍命,这种牺牲是伟大而悲壮的;复仇是赵氏孤儿成长后的使命,而在复仇的过程中,也蕴含着对人性的救赎,通过正义的伸张来恢复被破坏的道德秩序。

二、舞剧的舞蹈编排与表现手法1. 舞蹈风格- 舞剧融合了多种舞蹈风格。

其中古典舞元素占据重要地位,古典舞的身韵在人物塑造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例如演员的身姿体态、手势眼神等都展现出古典舞的韵味。

同时,也融入了现代舞的表现手法,现代舞的自由、灵动与不拘一格的动作特点,使舞剧在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和紧张的剧情节奏时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2. 动作设计- 在动作设计上,具有很强的表意性。

以程婴为例,他的动作多是沉稳、内敛的,表现出他的坚毅和忍辱负重。

他抱着赵氏孤儿时的动作轻柔而小心翼翼,体现出他对孤儿的珍视。

而屠岸贾的动作则是刚劲、霸道且带有一定的张狂,通过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和强烈的节奏感来展现他的残暴和专横。

- 群舞的编排也十分精彩。

在表现赵家被陷害的场景中,群舞演员们的动作慌乱、急促,通过肢体的交错、跌倒等动作来营造出一种血腥、悲惨的氛围。

而在宫廷场景中的群舞,则体现出庄重、威严的宫廷礼仪,动作整齐划一,富有节奏感。

3. 空间运用- 舞剧在舞台空间的运用上独具匠心。

舞台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有代表不同场景的空间布局。

例如,程婴的住所被设计在舞台的一侧,这里的空间相对狭小、昏暗,象征着他在困境中的生活状态。

而宫廷场景则占据舞台的中心位置,空间开阔明亮,通过灯光和舞美设计,展现出宫廷的奢华与威严。

- 舞者在空间中的移动也富有深意。

赵氏孤儿在成长过程中的舞蹈移动路线,从最初的蜷缩在程婴的庇护下,到逐渐在舞台上扩大活动范围,象征着他的成长和力量的逐渐强大。

三、舞剧的音乐与舞美设计1. 音乐- 音乐在舞剧中起到了烘托气氛、推动剧情的重要作用。

戏曲赵氏孤儿欣赏

戏曲赵氏孤儿欣赏

中国戏曲欣赏论文院系:管理工程专业:工程管理年级:2008级姓名:高鹏学号:20080770512从《赵氏孤儿》看传统戏曲的审美价值《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剧目中极富代表性的一个剧目,也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它表现了弃恶扬善的伦理观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精魂的道德美,交融着人生忧患的深切感受和善恶分明的道德意识,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中著名的悲剧作品,其主要情节是:春秋时晋国大将军屠岸贾蓄意陷害上卿赵盾,采用卑劣的手段向晋灵公进谗言,将赵盾全家大小三百余口诛尽杀绝,赵盾之子赵朔是驸马也未能幸免,赵朔之妻生下一遗腹子。

全剧的矛盾冲突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命运展开。

屠岸贾命令将军韩厥把守公主府门,但等孤儿满月时立即杀死,而赵家的门客、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放在药箱里带出,公主自缢身亡。

韩厥出于正义,放走程婴后自刎。

屠岸贾得知消息后,下令如果搜不到赵氏孤儿,就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全部杀死。

程婴为了保护赵氏孤儿,拯救全国婴儿,找到退职中大夫公孙忤臼,二人商定,以程婴未满月的婴儿假作赵氏孤儿,交给公孙忤臼,再由程婴出面告发,屠岸贾非常奸诈,令程婴亲手拷打公孙忤臼,并当着程婴的面,将搜出的“赵氏孤儿”剁成三截。

就这样,程婴以亲生儿子、公孙忤臼以自己的生命救下了赵氏孤儿。

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其身世详细告知,孤儿擒杀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这部动人心魄、壮怀激烈的悲剧歌颂了程婴、公孙忤臼等人为了正义自我牺牲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儒家忠义的道德观念。

从《赵氏孤儿》可以看出,是否符合儒家伦理规范是衡量传统戏曲审美价值的主要标准。

中华民族的艺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艺术,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统治我国几千年一直影响到现在。

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把艺术和政治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其本事见于《左传》、《史记》。

剧本采史实为题材而多所敷演,情节紧凑,矛盾尖锐,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剧本写春秋时晋灵公宠信大臣赵盾和武将屠岸贾,二人文武不和,阴险毒辣的屠岸贾利用灵公的昏愦,进尽谗言,将赵盾满门抄斩,其子附马赵朔被逼自尽,赵朔妻公主在幽禁中产下赵氏孤儿,被门客程婴、将军韩厥、老臣公孙杵臼设计救出抚养,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报仇雪恨。

剧本自始至终交织着忠良与奸侫的交锋,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令人观之热血沸腾,回肠荡气,是真能砥风俗,砺士气者,金圣叹所云绝妙下酒物也。

明人孟称舜谓:“此是千古最痛最快之事,应有一篇极痛极快之文发之。

”纪君祥此文,铺张扬厉,沉郁悲壮,确当得起“痛”、“快”二字,相形之下,使太史公文亦显寂寥。

楔子交待了屠赵斗争双方的矛盾,已有剑拔弩张之势。

开场屠岸贾一大段独白,其篇幅之长,在元曲中极为少见,因杂剧为着演出,独白太长则不免场上冷落也。

而此处殊无冷落之感,盖此一段独白交待双方的矛盾斗争,便能使语势峭拔,气氛紧张,其叙权奸的阴险毒辣,令人发指;写烈士的凛然大义,令人心折。

忠奸双方的对比颇有意味,支持忠臣赵盾一方的有鉏麑、提弥明、灵辄等,且下文前仆后继,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忠臣义士,固所在多有也。

与奸臣屠岸贾狼狈为奸的则一灵獒而已,獒虽曰灵,亦不过一獒,讥其与畜类为伍,亦一畜牲也。

屠欲獒噬赵盾而训练百日,却被提弥明一锤击毙,劈为两半,亦预示屠岸贾处心积虑而必自掘坟墓也。

此一回交待矛盾的来龙去脉,忠奸双方阵势已分,赵盾临死前将遗腹子命名为赵氏孤儿,血海深仇尽在四字之中。

一曲《赏花时》,怨愤惨毒之心溢于言辞,是后文报仇的情感契机,《幺篇》:“待孩儿他年成长后,着与俺这三百口,可兀的报冤仇。

”为下文矛盾围绕杀孤救孤展开蓄势伏笔。

第一折开始进入正题。

公主产下一男婴,屠岸贾为斩草除根,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矛盾于是自然围绕杀孤救孤而展开。

这一折张驰缓急,扣人心弦,一方面固在于题材精采,孤儿生死转折之处,本易动人心魄,而作者丹青妙笔,安排筹划之功,亦不可没也。

初,屠岸贾传下号令,“等一月满足,杀这婴儿也不为迟。

”为婴儿留出一线生机。

奸险如屠岸贾,岂不闻夜长梦多,而必待一月之后杀之,实为剧情发展留地步。

然即以情理论之,屠自谓胜券在握,一婴儿命悬我手,未足为患,留待满月,稍示恻隐之心,亦非情理所必无也。

读至此,观众心必为之一宽,谓婴儿有救矣。

接下来,屠岸贾命将军韩厥把住府门,“不搜进去的,只搜出来的。

”则观众心又必为之一紧,如是防范森严,孤儿如何能脱毒手?至草泽医生程婴入见公主,观众之心又为之稍宽,料婴儿之脱险,必由此生发机会。

公主果托孤于程婴,而程婴再三留难,一畏屠贼严酷,二怕公主泄露,一方面写出了程婴为人精细,欲求事之必济,一方面也是作者故意腾挪跌宕,以制造紧张的戏剧效果也。

公主为安程婴之心,自缢身亡,程婴把婴儿放入药箱,观众紧张之心又稍得宽松。

至府门前,程婴与将军韩厥的冲突,尤其写得起伏紧张,极尽摇曳之姿。

韩厥奉命包围公主府第,防止走脱赵氏孤儿,见程婴出府,当场拿住,盘问数句,径直问道:“你这箱儿里面什么物件?”令观众心直提到嗓子眼儿里。

程婴搪塞道:“都是生药。

”韩厥进一步逼问:“可有什么夹带?”程婴云:“并无夹带。

”韩厥道:“这等你去。

”观众正长吁一口气,韩厥又道:“程婴回来!”如是三番,三擒三纵,令读者目光霍霍,汗湿脊背。

此等处皆是作者故意与读者为难也。

“我着你去时,似离弦之箭,叫你回来呵,似毡上拖毛。

”写程婴当时处境心理,真能传神。

至韩厥揭开药箱,搜出人参云云,是双关妙语,到此处,矛盾已激化,更无退步之处,以下一曲《金盏儿》,不仅写箱内婴儿情状逼真,令人怜悯,在结构上,也有将紧张的矛盾暗中转化消解之妙。

接下来韩厥流露心事,放程婴抱走婴儿,程婴又偏再三留难者,是与前番在公主处同一心思,同一笔法。

为坚程婴之心,韩厥自刎,至此已是为赵氏蹈险赴难的第五人。

为救忠臣遗孤,众多义士慷慨捐躯,临危不顾,而屠岸贾命鉏麑刺赵盾,鉏麑感赵盾之忠义,触槐而死,他命韩厥看守赵氏孤儿,韩厥私放孤儿,自刎而亡,写得屠岸贾真是人神共愤,众叛亲离。

令人掩卷唏嘘。

第二折,矛盾进一步发展。

因走脱赵氏孤儿,屠岸贾为绝后患,欲将国内半岁之下、一岁之上婴儿尽数斩杀,不留一个。

近代汪伪政权屠杀革命党,口号曰:宁肯错杀三千,不教放走一个。

此为蓝本也。

极写屠岸贾之穷凶极恶,丧心病狂。

程婴上场云:“程婴你好慌也,小舍人,你好险也,屠岸贾,你好狠也。

慌、险、狠三字,写当日危急情状,真是贴切,内忧外患都有。

程婴走投无路之际,到公孙杵臼处商议。

据《史记》载,公孙本亦为赵氏门客,剧本将他改作退休老臣,因朝政黑暗,罢职归农,是作者借题发挥,暗寓时政之笔。

程婴见公孙一节,较少波澜,因程婴素知公孙与赵盾交厚,知根知底,遂少猜忌故也。

然亦不是平直到底。

程婴见公孙,先将婴儿藏于芭棚之下,当然是程婴老成处,亦是行文波澜处。

若一径地抱进去,则世上虽有如此行事鲁莽汉,纪君祥断无如此粗枝大叶文也。

接下来谈论时政,自然引出孤儿。

程婴述说救孤经历,自己担血海干系,韩厥自刎身亡,意在激发公孙忠义之心。

见公孙忠肝义胆,堪托大事,遂将婴儿抱出。

此文该疾时疾,该缓时缓,皆因曲尽人情故也,读者不可不察。

公孙接过孤儿,唱《牧羊关》一曲,多婉曲之妙,盖表面上字字责孤儿无恩念,妨爷娘,实则字字悲赵氏灾祸之惨烈,骂屠岸贾手段之毒辣也。

二人为保存赵氏遗孤,兼救一国小儿性命,遂商量出一条计策:程婴把自己刚满月的婴儿顶替赵氏孤儿寄于公孙杵臼处,然后出面首告,一舍老命,一舍幼子,这种移花接木的调包计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段,然自来未有如此惨烈者也。

程婴与公孙争相赴难,互相激励,写来令铁石心肠人也为之动容。

第三折写程婴到屠岸贾处首告,终于骗得奸贼信任,救出赵氏孤儿。

这条移花接木的计策虽妙,然其中过程写来仍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作者如此极尽摇曳,一则写屠岸贾老奸巨滑,一则恐行文板滞,故作奇峰也。

程婴首告之时,本入情入理,并无破绽,而屠岸贾突然发作道:“咄,你这老匹夫,你怎瞒得过我!”若程婴胆子稍小,怕不当场露馅。

幸亏程婴预想已定,成竹在胸,从容进言,应对得体,闯过了第一道险关。

下文屠岸贾让程婴杖责公孙杵臼,以察其是否同谋,也是戏剧中常用的手段。

如《抱妆盒》中刘皇后命陈琳拷问寇承御,亦是此种手法。

程婴推三阻四,先借口腕弱,不肯下杖,下杖时又把棍子拣了又拣,只拣着那细棍子。

这种细节描写都真实反映了程婴痛苦矛盾的心情。

至于公孙杵臼假装受刑不过,孟称舜评曰:“故意攀指,机关转妙。

”云云,不过是作者故作惊人之笔,使情节多曲折,文章生波澜而已,于情理上,则殊无谓。

接下来搜出赵氏孤儿,作者描写屠岸贾凶性大发,用笔细致绵密,《七弟兄》唱道:“我只见他左瞧右瞧,怒咆哮,火腾腾改变了狰狞貎,按狮蛮拽扎起锦征袍,把龙泉扯离了沙鱼鞘,”如此煞有介事,大动干戈,却只是对付一个刚满月的婴儿,真正可鄙可笑,可恼可恨极矣。

“一剑、两剑、三剑”,作者写屠岸贾杀戮婴儿,此等处必不肯轻描淡写带过,从程婴处看来,是剑剑砍在心坎上,“心似热油浇,泪珠儿不敢对人抛,背地里揾了。

”比起公孙杵臼明明白白的痛苦,程婴这种内心里说不出来的痛苦,更为深沉伟大。

从观众看来,则剑剑激起满腔怒火,剑剑控诉着屠岸贾的滔天罪行也。

赵氏孤儿既除,屠岸贾得意忘形之际,收程婴之子,即真正的赵氏孤儿为义子,养在屠府,习文演武。

这等安排构思,比《史记》载赵氏孤儿在深山长大,更显惊心动魄,更觉天理昭彰。

第四折,写程婴在屠府抚养赵氏孤儿成人,然后巧妙地告诉他身世来历。

孟称舜谓“此折曲白俱妙,是世间绝大文章。

”不为过誉。

所谓水满则溢,盛极否来,正当屠岸贾位极人臣,权势熏天,打着弑君篡位的如意算盘之时,他不知道二十年前种下的业根就要开花结果了。

程勃一上场,一曲《粉蝶儿》、《醉春风》颇有意味。

一方面他唱道:“俺父亲英勇谁如,我拚着个尽心儿扶助。

”“可不道马强人壮,父慈子孝,怕什么主忧臣辱。

”二十年血海深仇,他蒙在鼓里,半点不知,这就促使下文程婴揭破身世之谜。

一方面,“凭着我,快相持,能对垒,直使的诸邦降伏。

”“我能文善武万人敌”,写得程勃文武全才,英姿勃发,也正暗示了屠岸贾的可耻下场。

作者写程婴是一贯稳重。

他为惊醒梦中人,苦心孤诣,绘一手卷,是作者才力过人处。

试想程婴若直言相告,则文章索然寡味矣。

而作者写程婴欲告诉他,却偏不告诉他,偏要他来问。

他见程勃回来,心中烦恼,垂泪不止,须知此泪半真半假,一半固然是想起“为这孤儿,送了多少贤臣烈士,连亲生的孩儿也在里面身死。

”惨然泪下,一半也是要挑动程勃追根问底。

程勃问时,偏还不肯说,偏还要推脱,“我便和你说呵,也与你父亲母亲作不的主。

”是绝妙挑逗之辞。

话既点到,随后抽身而去,以一手卷引动程勃好奇之心,激发程勃锄强扶弱之意,步步逼入。

待火候到时,那时挺身而出,一一分说明白,方有水到渠成之妙。

所谓文生情,情生文,皆因有稳重之程婴,故有此沉着之文章也。

另外,赵家之事过去二十年,不免稍嫌冷却,以一手卷将赵家蒙受灾祸,诸位义士慷慨赴难之举一一重新回顾,旧仇新恨,都上心头,亦为下文诛屠岸贾,报仇血恨在情感上蓄势。

至于叙述之中,详略得当,前后生发,如鉏麑不刺赵盾,前文一笔带过,此处细细补出,赵盾赐酒食与桑下饿夫灵辄,灵辄报一饭之恩,助赵盾逃亡,扶轮而走,磨衣见皮,磨皮见肉,磨肉见筋,磨筋见骨,磨骨见髓,亦前略而后详,此亦文章之妙处也。

真相大白后,程勃如拨云见雾,《普天乐》、《上小楼》、《幺篇》、《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作者用了七支曲子表现程勃得知血海冤仇后的悲愤与报仇的坚定决心。

此一折,前面曲折安排,只为逼出程勃报仇之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七支曲实为一篇之照应,故必写得精力饱满方称。

七支曲子写程勃想像中如何报仇血恨,写得无细不备,我们回想起前面写屠岸贾诛杀赵氏孤儿,是一剑、两剑、三剑,写出屠氏凶狠毒辣,此处写程勃意欲报仇,同样是写得毒辣惨烈之至,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也。

《一煞》“摘了他斗大印一颗,剥了他花来簇几套服,把麻绳背绑在将军柱,把铁钳拔出谰斑舌,把锥子生挑他贼眼珠,把尖刀细剐他浑身肉,把钢锤敲残他骨髓,把铜铡切掉他头颅!”真是写得咬牙切齿,痛快淋漓。

元曲一般由四折组成,或加一个楔子,唯纪君祥《赵氏孤儿》为五折加一楔子,此为元剧变例,盖因其矛盾冲突复杂尖锐,非四折所能尽情也。

此亦可为不以辞害意,形式服从于内容之一证。

第五折细写孤儿报仇雪恨之过程,大快人心。

此为必然之结果,须知与一般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之大团圆结局不同。

只是第四折写得太好太满,至此不免有强弩之末之感。

《赵氏孤儿》自问世以来,几百年传唱不衰,被誉为“雪里梅花”,皆因其剧中表现出来的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