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合集下载

赵氏孤儿京剧观后感

赵氏孤儿京剧观后感

赵氏孤儿京剧观后感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京剧作品,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赵氏孤儿京剧演出,深受触动。

下面我将从剧情、表演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对这次观剧经历进行回顾与总结。

赵氏孤儿是一部广为流传的传统戏剧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英雄故事。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赵高对赵国的掌控以及赵国灭亡后,赵国公主赵姬被掳至秦国的遭遇展开。

整个剧情高潮迭起,以忠义、家国情怀为核心,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的转折,引发了观众心弦的共鸣。

在表演方面,赵氏孤儿京剧以其独特的韵律美和表演技巧吸引了大量观众。

京剧的表演形式兼具唱、念、做、打的特点,演员通过身体动作、脸谱化妆以及声腔技巧,将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观看赵氏孤儿京剧,我被演员们精湛的唱腔和身段灵动的表演深深折服。

特别是主演在情感的处理上更是毫不含糊,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和准确的音调,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特点方面,赵氏孤儿京剧以其独特的音乐、舞台设计和戏剧符号呈现出了浓厚的京剧风格。

京剧的音乐具有丰富的表达力,演员们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演技,还要有扎实的音乐功底。

观看赵氏孤儿京剧,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与表演的完美融合,每一段唱腔都如诗如画般的美妙,引人入胜。

同时,舞台设计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舞台的布置和道具的运用,将情节和氛围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而戏剧符号则给了观众更多的启示和思考空间,观看赵氏孤儿京剧,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赵氏孤儿京剧凭借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关注与喜爱。

作为一位观众,我也深深地被这场演出所打动。

通过观剧,我不仅收获了忠义家国的教诲,也对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赵氏孤儿京剧则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剧目中的经典之作,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一部陈旧过时的戏剧作品,与现代社会已经毫无联系。

然而,当我亲自观看了这部戏后,我才发现,它其实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价值。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于这个剧目的制作和表演都非常精彩。

在舞台布景和服装方面,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特别是赵氏庙的建筑和布景,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氛围。

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无论是俏皮演员黄秋生饰演的赵氏,还是憨厚演员梁家辉饰演的老舍。

他们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十分到位,令观众为之动容。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剧中所表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执着。

通过剧中赵氏对家族和自身命运的执着追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困境和挑战。

无论是在人际关系还是生存环境中,他们都表现出了坚韧的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与此同时,剧中还展现了家族之间的亲情和友情,让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和扶持的力量。

此外,在这个剧目中我还看到了尊重与坚守的价值观。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准则,在剧中赵氏庙的信徒们对于他们的信仰和庙宇的尊重,体现了他们对于文化传统的坚守。

而人物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尊严,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友善互助的社会价值观。

除了以上所述,这部戏还通过剧情的起伏和人物的发展,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当主人公赵氏从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成长为守护庙宇的守护神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成长和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外部的形象上的变化,更是内心的成长和沉淀。

而在故事的结尾,当赵氏为了拯救叶秀儿而宁愿牺牲自己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对于真爱的执着和奉献。

这种深情的描写,让观众们为之动容,也让人们重新思考了生活中的真爱和奉献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赵氏孤儿》这部经典的中国传统戏剧作品,通过对人性的表达和情感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世界上的生活和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它不仅仅是一个戏剧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人生智慧和情感价值的艺术品。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

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壮美200811711 路远【摘要】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悲剧。

本文通过剧作对崇高人性的刻画,对戏剧冲突的表现,来分析《赵氏孤儿》悲壮审美意蕴的表达。

【关键词】《赵氏孤儿》悲剧崇高悲壮中国戏曲史上流传着许多千古绝唱,笔者窃以为《西厢记》是香艳的,《牡丹亭》是腾挪的,而最具有强烈震撼力、令人声泪俱下的,实属纪均祥之《赵氏孤儿》。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赫然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1“赵氏孤儿”之本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的《史记·赵氏世家》2。

自元代纪均祥将其改编为杂剧,从此妇孺皆知。

随着戏曲的发展,成为京剧的经典曲目,在秦腔、豫剧、越剧剧坛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凭借悲壮雄浑的艺术价值,《赵氏孤儿》成为传入欧洲的第一部中国戏剧,并被著名法国文豪伏尔泰进行改编,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有国际影响的一部作品。

一.崇高人性的讴歌《赵氏孤儿》感人至深之处,就是展开了一幅“舍生取义”的救难救孤图,塑造了“八义士”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韩厥是救孤过程中的第一位义士。

屠岸贾手下当差的他有着大是大非之明,程婴提着藏有孤儿的药箱出门,面对献出孤儿而后荣华富贵的诱惑,正义充盈了他的心灵——“我韩厥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怎么肯做这样的勾当”,他毅然放走程婴,引颈自刎,作出了舍生取义的壮举。

一句“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久久回荡。

公孙杵臼是剧中舍生取义的又一光辉形象。

当程婴告诉他赵氏孤儿危在旦夕后,他毅然和程婴争相赴死,义重如山。

屠岸贾杀气腾腾前来搜孤,他惨遭毒打,泰然自若,痛斥奸贼的残暴罪行后慨然赴义。

此外还有灵辄、提弥明,他们的戏份并不重,却浓缩了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他们以视死如归的义举,渲染和升华着“义”的主题。

真正可称得上感天动地的,则是悲剧的主人公程婴。

他经历了数起血雨腥风,参与了救孤、扶孤、复仇的全部过程,惨遭晚年丧子的厄运,忍辱负重哺育了婴儿的成长,并成功指引了孤儿的报仇。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戏曲经典之一,由元代戏剧家郑光祖创作。

该剧以晋代赵玄朗被杀和其子郭璞报仇为主要情节,充满了血缘关系的纠纷和复仇的主题。

在现代视角下回望这一剧目,我们可以看到复仇主题在人类社会中的普世性和其对人性的影响。

复仇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的行为,它源于悲剧和不公正。

在《赵氏孤儿》中,赵玄朗被董家杀害,他的妻子及儿子被逐出家门,从而引发了郭璞的复仇之旅。

这一不幸的遭遇激发了郭璞内心的愤怒和复仇的欲望,他决心要为父母报仇。

复仇在《赵氏孤儿》中被描绘成一种必然的选择,背负着家族的血亲关系和责任感,郭璞不得不通过复仇来为父母讨回公道。

这种情感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可以引起观众对社会不公正的共鸣。

然而,《赵氏孤儿》中的复仇也暴露了人性中的贪婪、破坏和无休止的循环。

郭璞通过复仇追逐着自己内心的阴暗欲望,他变得冷酷无情,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他的复仇行动引发了一系列的血腥冲突,使得整个家族陷入了伤痛的深渊。

复仇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整个家族陷入无止境的恶性循环。

这种贪婪和破坏性的循环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例如黑暗的犯罪行为和血腥的报复事件。

观众通过《赵氏孤儿》可以深刻地思考复仇行为是否真的能够解决问题,是否值得以牺牲更多的生命和幸福来推动这个循环。

另一方面,《赵氏孤儿》中的复仇也带给了观众对勇气和正义的反思。

尽管复仇是一种阴暗的行为,但它也需要勇气和正义感。

郭璞虽然为了复仇走上了暴力的道路,但他仍然保持着对正义的追求。

他试图通过复仇来为父母讨回公道,为家族带来尊严和荣誉。

他的勇敢和正义感让他在观众中得到了尊重和共鸣。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赞同复仇这种行为,但我们仍然需要勇气和正义感来对抗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

观众可以从《赵氏孤儿》中获得对于勇气和正义的启示,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追求正义和公平。

总的来说,以现代视角回望《赵氏孤儿》的复仇主题,我们可以看到复仇在人类社会中的普世性和其对人性的影响。

赵氏孤儿观后感2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2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200字赵氏孤儿是中国京剧的经典剧目之一,讲述了晋国公子重耳被宦官赵中子劫持的故事。

这部京剧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后感也是五味杂陈。

这部剧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表演技巧闻名于世。

其中,舞台布景的设计和服装的精美制作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舞台以唐代的宫殿为背景,金碧辉煌的场景呼应着重耳富丽堂皇的身份,也凸显了戏剧中的高贵气息。

演员们的服装更是考究,绸缎、丝绸、绣花以及黄金装饰点缀,彰显出赵家的贵族地位。

而京剧的表演技巧更是让观众激动不已。

面部表情的变化、手势的熟练运用、身体的舞动,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演员们的技艺。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乐器的伴奏和演员的唱腔相得益彰,更加加深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

同时,赵氏孤儿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观众难以忽视。

故事主线贯穿了金戈铁马、遇险脱险、放逐家园再归国的几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主人公重耳的坚强和他与民众的羁绊。

尤其是在面对赵中子的劫持和赵家的迫害时,重耳始终保持着乐观、冷静和勇敢的态度,赢得了观众的敬佩和喝彩。

这部剧以其独特的题材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很多观众,也使人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赵氏孤儿虽然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目,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却是永恒的。

无论在何种时代,人们都会因为信仰、家国情怀和亲情等感性因素而受伤或奋起反抗。

这部京剧正是传达出了这种情感,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也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总的来说,观看赵氏孤儿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通过这部剧,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京剧的美学价值和表演技巧,更可以通过剧中人物的坎坷命运和成长经历,思考人类自古以来的崇高品质和生命力。

这部经典剧目对观众的情感和思考能力都提出了挑战,而且也给予了观众很多的启示。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部作品,真正欣赏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价值。

京剧赵氏孤儿观后感

京剧赵氏孤儿观后感

京剧赵氏孤儿观后感《京剧赵氏孤儿》观后感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京剧《赵氏孤儿》,让我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整个剧目以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为背景,以赵氏兄弟被杀害、神奇的复仇故事为主线,通过京剧独特的表演方式,展现了丰富的戏剧冲突和情感变化。

一开始,我便被舞台上那绚丽多彩的服饰和瑰丽的布景吸引住了。

随着音乐的奏响,演员们一一登场,每个人的形象都栩栩如生,给人以沉浸其中的感觉。

京剧以脸谱为代表的戏曲化妆已经成为了京剧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赵氏孤儿》中,我看到了不同角色所使用的不同脸谱。

红脸代表英雄、勇猛,黑脸象征憎恨和忍辱负重,白脸则代表阴险和狡诈。

每个脸谱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颜色,展示出角色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演员通过对脸谱的运用,能够将角色的个性和心理状态清晰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更易于理解剧情的发展。

除了妆容,演员们的表演功底也是京剧的一大特点。

他们通过精准而富有力度的动作,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行为特点。

在《赵氏孤儿》中,每个角色都有明确的姿态和动作,无论是激动、愤怒还是悲伤,演员们都能够通过身体的语言来表达出来。

他们的表演让我感觉好像看到了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仿佛赵氏兄弟的故事就在我眼前上演。

京剧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音乐。

京剧的音乐以古典乐器为主,例如琵琶、二胡和锣鼓等,这些乐器完美地配合着演员们的唱腔和动作,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效果。

在《赵氏孤儿》中,音乐设置恰到好处,既有激动人心的节奏感,又有抒情的温柔旋律。

这些音乐不仅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还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使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除了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京剧中所展现的情感世界也让我深感触动。

赵氏兄弟的悲剧故事充满了对家国、亲情和正义的追求。

他们年幼失去父爱,悲惨的遭遇令人心碎。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逆境击倒,反而坚定了复仇的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打破了众多困难,实现了对杀害父亲的仇人的报复。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赵氏孤儿》赏析纪君祥的作品《赵氏孤儿》是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

作为悲剧,《赵氏孤儿》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剧本取材于历史,所以这部悲剧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给人以异常震撼的心灵冲击。

法国着名文学家伏尔泰将其翻译成《中国孤儿》并说“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然而,《赵氏孤儿》真正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惊心动魄的悲壮的美。

悲壮,是《赵氏孤儿》的全部色彩。

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

剧中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掌握大权,为了个人私怨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不惜下令杀害全国的小儿;而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他们本都可以置身事外,但为了一个诺言、一腔义愤,他们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一个个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亦或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

忠与奸、正与邪的矛盾对抗中,显示出全剧对忠义精神的颂扬。

因此,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全剧共一折五楔子,楔子中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遭灭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

赵朔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待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

第一折赵氏孤儿出生,其母托孤于程婴后自缢。

程婴冒险带孤儿出宫,将军韩厥仗义放孤儿出宫,为保守秘密而自刎。

第二、三折屠岸贾打算将晋国婴儿全部杀戮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杆臼定计,以程子冒充孤儿,藏于公孙杆臼家中,并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密,假孤儿被杀,公孙杆臼撞阶身亡,赵氏孤儿得以幸存。

第四、五折赵氏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报仇雪恨。

屠岸贾被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

赵氏孤儿古装剧观后感范文

赵氏孤儿古装剧观后感范文

赵氏孤儿古装剧观后感范文近年来,古装剧的热度不断攀升,其中《赵氏孤儿》更是备受瞩目。

作为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力作,它在剧情、演员阵容、美术场景以及配乐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和观后感。

剧情《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忠孝故事之一,讲述了赵氏家族在北伐时被官府灭门的故事。

孤儿赵家千金小霞(杨幂饰)在一次意外中被赵乾(陈柏霖饰)所救,后与赵乾一同生活。

为了救父母和彰显家族尊严,小霞与赵乾挡下刺客,不幸身亡。

剧情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小霞的个性和坚韧,面对生命垂危,仍然义无反顾地保护家族的尊严。

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为先”的价值观。

整个剧情节奏紧凑,扣人心弦,观赏过程中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古装剧。

演员阵容杨幂和陈柏霖作为本剧的主演,分别饰演赵家千金小霞和赵乾,两人的演技都相当到位。

特别是杨幂,她细腻的表演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除了主演之外,配角演员们的表演也很到位,尤其是孙俪和刘涛分别饰演的夫人和小玉,都有着不俗的演技和演绎能力,让剧情更加生动有趣。

美术场景《赵氏孤儿》在美术场景上也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剧组在细节上非常用心,细致地还原了清朝末期的衣食住行场景,以及各种文房四宝、室内器具等等。

泥塑小人、三坑井、塔架礼堂、三呼狮子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更加贴近于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配乐配乐方面也是《赵氏孤儿》的一大亮点。

该剧采用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音乐丰富多样、高潮迭起的特点让观众耳目一新。

将唢呐、二胡等传统乐器作为主题音乐的一部分,也体现了该剧一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精神。

总结《赵氏孤儿》在演员阵容、美术场景、配乐上都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同时其剧情还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

整个剧集紧凑、扣人心弦,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毫无疑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古装剧。

赵氏孤儿讲解

赵氏孤儿讲解

赵氏孤儿讲解
《赵氏孤儿》是一部中国传统戏曲剧目,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正义和忠诚的故事。

故事背景设置在明朝末年,主人公赵志刚是赵家庄的独子,他聪明善良,深得父母宠爱。

然而,由于朝中权贵的斗争,赵志刚的父亲被冤枉陷害而死,母亲也因伤心过度而病倒。

赵志刚为了救母寻找父亲的仇人,但却不幸被仇人所杀。

之后,赵志刚的妹妹赵小兰和侄儿赵小宝被带到陌生的地方,遭受了各种苦难。

最后,他们幸得好心人的收养,得以重获新生。

这个故事展现了一个家庭在面临困境时团结一致的力量,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不公和权力斗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赵氏孤儿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以及在艰难时刻相互扶持的精神。

此外,剧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呼吁人们要勇敢地为正义和公正而战。

赵氏孤儿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更是一个充满教育意义的故事。

浅谈赵氏孤儿的艺术成就

浅谈赵氏孤儿的艺术成就

浅谈赵氏孤儿的艺术成就第一篇:浅谈赵氏孤儿的艺术成就浅谈《赵氏孤儿》的艺术成就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臣士屠岸贾残杀贤臣赵盾全家,并搜捕赵家的孤儿赵武;后跟赵家有情的民间医士程婴和老臣公孙杵臼,共同商谋救出该儿,由程婴抚养成人,报了灭门之仇的故事。

这部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悲剧故事不仅影响了几百年的中国文化,同样也在国际的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如悲剧的题材一般,《赵氏孤儿》以其独到的描写和紧凑的情节早在十八世纪时期就被译为了多种语言的版本,风行于欧洲。

是我国最早的在国外享有盛名的古典作品之一。

作为元代戏曲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赵氏孤儿》很好的体现了元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它最直接地同元代各阶层文人的精神面貌有关,而元代各阶层文人的精神面貌又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所决定和制约的。

一方面,世祖忽必烈实行以“汉法”治汉民,继承了唐、宋以来封建统治的经验,辅之以蒙古族的务实作风,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治统治是巩固的,民族融合是空前的,统治者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金、宋兴亡的历史变革,社会生活的动荡,严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使人民的反抗情绪和文人的愤懑情感也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

这种社会思潮在许多文人身上表现为一种扭曲的心灵状态:表面上嘻笑怒骂,或嘲风弄月,或醉情山林,而内心中却积蓄着无限的愤懑和不满。

这种思潮在各阶层的文学家身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却从不同的侧面形成元代文学的共同特征,充分地表现在各种文学样式中。

《赵氏孤儿》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历史题材的大悲剧。

它写春秋时期贤良的文臣、晋国上卿赵盾遭到武将屠岸贾的陷害,全家三百余口被杀。

屠岸贾怕给自己留下隐患,一定要斩草除根。

赵盾的儿子赵朔是附马,也被杀,赵朔妻子因为是公主,且身怀有孕,屠岸贾不敢随便加害,但将公主囚禁,并密切监视公主,只要孩子出世,立即处死。

同时还派将军韩厥守住大门,如果有人敢盗走孤儿,诛灭九族。

赵氏孤儿观后感4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400字

赵氏孤儿观后感400字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传统戏曲,赵氏孤儿一直被誉为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青岛京剧院演出的《赵氏孤儿》,深深为其精彩的演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下面,我将就该剧的表演、舞美和情节等方面依次进行探讨,以此进行一篇感想的撰写。

首先,我要说表演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剧目的演员都有着过硬的基本功,无论是身段的表达、唱腔的演绎,还是功夫的展示等,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尤其是那位饰演赵盾的演员,他在台上的形象真实而有力,扮相饱满,他通过娴熟的动作和准确的唱腔,将赵盾一角诠释得十分出色,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

而且整个演出中的角色切换都非常流利自然,使得故事的情节有了更好的表达和传达。

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将整个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社会中,亲身经历赵家的悲喜起伏。

其次,舞美方面的设计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舞台布景和服装的设计都非常精妙,力求展现出古代的庄重和典雅,与京剧的特点相得益彰。

舞台上的道具和布景的运用也十分巧妙,凭借简单的道具在观众面前展现出宏伟的宫殿和壮丽的战场,使观众们仿佛能够亲眼目睹到故事中的场景。

此外,演员们服装的精致程度也十分让人瞩目,整体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极大的震撼。

所有这些舞美元素无一不彰显了制作团队的专业水准和精心设计,让观众们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在视觉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最后,我要说剧情方面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思考。

整部戏以赵盾事迹为核心,通过交代他的家世背景以及其被杀害和复仇的故事,展现出了封建社会中的人物关系、家族观念以及忠诚与背叛的问题。

赵盾的忠诚和坚毅,使得观众们在剧中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家族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勇敢地面对敌人,为这个世界的和平与正义而奋斗,这种英雄气概令人折服。

通过这个故事,观众们得以思考家族的担当以及忠诚的意义,同时也使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社会。

总的来说,《赵氏孤儿》这部传统戏曲的演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剧赵氏孤儿

京剧赵氏孤儿

京剧赵氏孤儿概述《赵氏孤儿》是京剧中的一部经典剧目,由京剧表演艺术家赵丹于20世纪40年代末创演并广泛传播。

它以孤儿赵益民的艰辛成长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这部剧作结构严谨,表演技巧高超,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介绍《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主要角色、剧目特点以及其在京剧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故事情节《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故事一开始,主要介绍了赵家的兄弟三人,他们是赵盾、赵弘和赵益民。

赵盾是三兄弟中的老大,赵弘是老二,赵益民是老三。

然而,赵盾长得英俊才华出众,被赵家的父母最为宠爱。

父母去世后,赵益民被家人抛弃,流离失所。

一天,他遇到了母亲的灵魂,母亲告诉他要为父母复仇。

赵益民决定寻找机会报答父母。

在此过程中,他与赵盾成为了朋友。

不久,赵益民被人掳走,被迫加入民间歌舞表演队。

在队中,他结识了杨雷雨,两人互生情愫。

赵益民在队伍中展示了自己的天赋,得到了舞台上的机会。

他以自己的表演才华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但也触怒了队长。

赵益民因此被迫逃离队伍,继续着他的寻找父母复仇的旅程。

最终,在机缘巧合下,赵益民与赵盾重逢。

他得知,赵盾已经成为一位军事将领。

两人联手,在战场上迎接了来犯的敌军,取得了胜利。

赵益民乘机杀死了那个拆散他们一家的奸臣。

父母的冤情得以昭雪,赵氏家族重归尊严。

主要角色•赵益民:故事的主人公,赵家三兄弟中的老三,被家人抛弃后流浪街头,渴望报答父母的故事。

•赵盾:赵家三兄弟中的老大,英俊才华出众,成为军事将领,与赵益民最终重逢,联手报仇。

•赵弘:赵家三兄弟中的老二,比赵益民大两岁,为人厚道,因病早逝。

•杨雷雨:赵益民在歌舞表演队中结识的女孩,两人相爱,成为情侣。

•神仙:一个通灵的神仙,为赵益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司马卿:邪恶的奸臣,千方百计阻止赵益民复仇。

剧目特点《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鲜明京剧特色的剧目,它体现了京剧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以下是其主要特点:1.严谨的结构:整个剧目按照时间顺序展现赵益民的成长历程,剧情紧凑而又自然流畅。

500字赵氏孤儿观后感

500字赵氏孤儿观后感

500字赵氏孤儿观后感《赵氏孤儿》是中国著名作家葛剑雄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戏剧作品通过讲述赵氏孤儿的故事,展现了封建统治下的孤儿身世之苦、社会风气之黑暗以及人性的善恶对比等多重主题。

观看完《赵氏孤儿》后,我深感震撼与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情节和人物来进行详细剖析与感悟。

《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清代,讲述了一个孤儿赵天博,他经历了从寻觅真父到遭受陷害、复仇的艰难历程。

整个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通过对赵天博一生的揭示,戏剧展现了封建家族制度对人性的残酷摧残,赋予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剧中的赵天博是一个充满正义感和坚毅勇敢的人物形象。

他在流浪期间,不屈不挠地寻找自己的真父,并展现出了扎实的文化底蕴和机智过人的智慧。

他坚信自己有着正当的身份和权利,这种对自我的执着和追求让人印象深刻。

而在遭受家族族人的迫害和陷害后,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复仇的道路,以雷霆之怒和冷酷无情的手段,向伤害他的人展开了报复。

赵天博的形象展示了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给人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剧中的赵天才则是一个典型的反面形象,他是赵天博真父的弟弟,也是真父死后家族的继承人。

赵天才从小就受到宠爱,长大后不仅性格骄纵,而且冷酷无情,利用赵天博的身世之谜,将赵天博陷害,试图夺取家族的继承权。

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设计心机,将自己弟弟流放,表面上张牙舞爪,实则暗藏心机。

他的形象展现了封建家族制度下的丑恶嘴脸和人性的扭曲,令人深感震撼和反思。

在《赵氏孤儿》中,还有其他一些不同性格的人物,他们充实了故事的情节,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比如郭芙蓉,她是赵天才的妻子,原本爱慕赵天博,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无情地背叛了爱情和家庭。

她的形象使人深感封建道德和伦理的扭曲和错乱。

此外,剧中的舞台布景、服装设计也非常精致,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观赏体验。

舞台上精心搭建的宅院和官衙,再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生活环境和氛围;演员们的服装精致华丽,彰显了各自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蕴简答题

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蕴简答题

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蕴:
在矛盾冲突上,该剧以强烈尖锐的矛盾冲突,获得了惊心动魄的悲剧效果。

以出色的心理刻画为人物塑造和悲剧中矛盾冲突增添了色彩;以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巧妙处理,激化了矛盾冲突,收到强烈感人的悲剧效果。

在人物塑造上,该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品格崇高的悲剧人物形象,成为我国古代艺术人物中的佼佼者。

《赵氏孤儿》:是一部最具经典价值的中国古典悲剧,其被各种艺术体裁所钟爱。

该剧无论是从矛盾冲突,还是人物塑造上讲,都称得上是我国古典悲剧的杰作。

读赵氏孤儿有感

读赵氏孤儿有感

读赵氏孤儿有感《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戏曲中著名的悲剧,讲述了春秋时期赵盾的五个儿子遭到灭门惨案后,赵盾的孙子赵氏被赵禹所救养,终于复仇的故事。

这部剧深刻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德,如孝道、忠诚、仁慈等,也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腥、严酷和残酷。

在我读《赵氏孤儿》时,我深感此剧在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黑暗面。

首先,这部剧中最深刻的一面就是孝道。

主人公赵氏的表现就体现了孝道的精神。

在剧中,赵氏表现出对父母的孝心是非常的高的,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救助长辈、保护眷族,无不展示具体的行动奉献精神,切中我国封建文化的核心。

同时,赵氏对年长的赵禹的感恩之情也感人至深。

在我国有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如《孟子》、《庄子》等,都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而《赵氏孤儿》则将其发扬光大,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其次,本剧也表现了中国传统美德中奉献的精神。

在本剧中,赵氏的祖先和祖父赵盾为了守卫自己的领土不屈不挠的战斗,代表了崇高的牺牲精神。

赵氏和冯志先后对待义士的权利和宜其所焉也切中了我国饮食文化的核心。

他们充分体现了仁慈、宽容、勇敢、有担当的品质。

在我国文化中,奉献的精神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一种可贵的品质。

在《赵氏孤儿》中,许多人物的行动向我们展示出了这种品质的完美体现。

最后,我认为《赵氏孤儿》也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腥、严酷和残酷。

作为一部悲剧,本剧展现了各种悲惨命运的故事,受到表彰的人物都是为了救市长卿家而死的功臣。

这些卓越的人物都深受压迫和不公平的待遇。

因此,这部剧也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黑暗面,它强调了封建制度、贵族奢靡生活的国度和民众不满的社会状态,批判和反映社会不平等、不公正、残酷的现实。

总的来说,《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广泛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德和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衰落的历史进程,其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都不可低估。

每当我读完这部剧后,我就深受感动。

我相信,这部剧将永世长存,并继续为我们提供人性、文化和历史的最佳范本。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名赵武,又称赵文子(公元前598年-前541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大夫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妹,史称赵庄姬。

《赵氏孤儿》有关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但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情节叙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这一故事最早被搬上戏曲舞台是在元代,戏曲家纪君祥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创作了同名杂剧《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

故事情节与史书记载大致相同: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

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後患。

20年後,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作者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比如,把孤儿宫中藏匿改为宫外抚养;把孤儿在深山长大改为被仇人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后杀屠报仇;.把被请封的韩厥改为放孤后自杀;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程婴改为老宰辅和草泽医生等。

我个人以为,作者所做的这些改动有着极强的艺术效果。

把孤儿宫中抚养改为宫外抚养,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一是合理增加了韩厥放孤后自杀的情节;二是为孤儿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创造可能性,而这一点又增加了戏剧的悲剧性。

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改为老宰辅,是为了突出传统的忠君思想,为了帝王的社稷,维护忠良,勇于献身;把程婴改为一般草泽医生则宣扬了“义”——道义和正义。

另外,在元杂剧的剧本中,指明了屠岸贾屠戮了赵家300余口,为了斩草除根,屠岸贾下达了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的命令,这也是历史中没有记载的,同样也是艺术化的处理,以突出屠岸贾的残暴,反衬赵氏家族的忠义以及惨遭灭门之祸的冤屈。

令观众对屠岸贾恨之入骨,对赵氏家族充满惋惜之叹和深深的同情。

观看《赵氏孤儿》的个人观后感800字

观看《赵氏孤儿》的个人观后感800字

观看《赵氏孤儿》的个人观后感800字《赵氏孤儿》是一部中国传统戏曲,也是一部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的经典剧目。

我最近也观看了一场《赵氏孤儿》的演出,下面是我的观后感。

首先,演出整体结构清晰、布局合理。

开场时,表演者利用武打和舞蹈等手段表现了剧中赵氏一家的家庭幸福。

接着出现了“七徐碧霞嫁出门”和“赵氏孤儿”两个场景。

通过表演者流畅的台词和绝妙的动作,将剧中的矛盾和戏剧性达到了高峰,让我们完全沉浸在这个故事的世界中。

其次,我对这个故事有了新的理解。

《赵氏孤儿》讲述了赵家人被陷害,而后赵氏自安然度日,直到知道了家族中死了许多人而自己成为唯一继承人后,勇敢地反抗不合理的命运,以自己的力量报仇雪恨的故事。

这个故事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思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和家庭观。

第三,我对表演者的表现赞叹不已。

他们表演时配合默契,舞台上的动作和音乐相得益彰。

比如,家庭幸福时的轻松而快乐的音乐和舞蹈花了很多功夫,而且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欢笑。

另外,表演者在表演情节高潮和转折时的配合也是无与伦比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剧中武术的默契配合。

他们的动作真切、舞台画面精彩,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故事中的激烈战斗。

最后,这个演出对我也有一定的启发。

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和传统道德规范。

它还体现了中国人的团结精神和亲情关爱。

这些特点正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记住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精神。

同时,我们也应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这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繁荣中华文化。

总之,这场演出饱满深刻、感人至深。

表演者流利的台词、精彩的动作、优美的音乐和完美呈现的舞台画面,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感动和思考。

希望这样预亮的演出能够保持下去,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首先,作为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赵氏孤儿》以较为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复仇故事。

该剧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心布置的复仇情节,展现了复仇者与复仇对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赵盾作为复仇者之一,由于义勇之举被吕洞宾协助,最终实现了家族复仇的目标。

剧中细腻地描写了赵盾内心的痛苦和迷茫,以及复仇过程中对于正义与邪恶的认知,表现出现代人对于复仇主题的理解与思考。

其次,《赵氏孤儿》在现代视角下对复仇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剧中,复仇被视为一种正义行为,反映了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

然而,作品同时也对复仇进行了思考和质疑。

剧中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行为,表现了复仇所带来的破坏和伤害,揭示了复仇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恶果。

这种对复仇主题的深入思考与现代社会关注和呼吁和谐、理性解决矛盾的观念相契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外,在现代视角下,《赵氏孤儿》的复仇主题还可以被解读为人性的探索与反省。

复仇行为往往是出于被伤害者内心的痛苦和愤怒,这种无法摆脱的情感驱使复仇者对加害者进行报复。

然而,剧中的人物也多次提醒观众,复仇并不能解除痛苦,除了带来更多的痛苦之外,还可能使得自己沦为加害者一样的恶人。

复仇者往往在完成复仇后才发现,复仇并不能真正带来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这种对复仇者内心变化和反思的描写,使得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人性的复杂与深刻,有助于人们思考复仇的意义以及对于痛苦的正确处理方式。

最后,《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不仅从情节、人物形象、对话等方面进行了现实主义的表达,而且通过剧中的反思和思考,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复仇行为的复杂性与局限性。

作为观众,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避免陷入复仇的恶性循环中,以和谐与理性的方式解决纠纷和矛盾,从而使个人和社会都能够获得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总之,从多个角度来看,《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了“复仇”这一主题,通过精心布置的情节和角色塑造,以及对复仇行为的深入探索和反思,展现了复仇主题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名赵武,又称赵文子(公元前598年-前541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大夫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妹,史称赵庄姬。

《赵氏孤儿》有关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但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情节叙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这一故事最早被搬上戏曲舞台是在元代,戏曲家纪君祥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创作了同名杂剧《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

故事情节与史书记载大致相同: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

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後患。

20年後,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作者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比如,把孤儿宫中藏匿改为宫外抚养;把孤儿在深山长大改为被仇人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后杀屠报仇;.把被请封的韩厥改为放孤后自杀;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程婴改为老宰辅和草泽医生等。

我个人以为,作者所做的这些改动有着极强的艺术效果。

把孤儿宫中抚养改为宫外抚养,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一是合理增加了韩厥放孤后自杀的情节;二是为孤儿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创造可能性,而这一点又增加了戏剧的悲剧性。

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改为老宰辅,是为了突出传统的忠君思想,为了帝王的社稷,维护忠良,勇于献身;把程婴改为一般草泽医生则宣扬了“义”——道义和正义。

另外,在元杂剧的剧本中,指明了屠岸贾屠戮了赵家300余口,为了斩草除根,屠岸贾下达了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的命令,这也是历史中没有记载的,同样也是艺术化的处理,以突出屠岸贾的残暴,反衬赵氏家族的忠义以及惨遭灭门之祸的冤屈。

令观众对屠岸贾恨之入骨,对赵氏家族充满惋惜之叹和深深的同情。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戏曲著作,结构紧凑简练,人物形象鲜明,悲剧色彩十分浓厚,在当时的时代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和指向。

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的救孤行动实际上是一种爱国行动,为国家存忠良,灭残暴。

因为元朝是一个由外族统治的王朝,建立在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之上,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元朝称西域各族人和西夏人)、汉人、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当地各族少数人民)四等。

汉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极其压抑的,纪君祥创作《赵氏孤儿》就是为了表现元蒙统治下的民族矛盾,抒发对故宋王朝的怀念,突出反元复宋的主题。

另外,赵宋的统治者以赵孤自比,对程婴等人大力褒扬,追封尊号,建庙祭祀。

到南宋末年,程婴等三人已一步步晋封至王爵:程婴为忠济王,公孙杵臼为忠祐王,韩爵为忠利王。

这样看来,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主题更加明显了。

在元杂剧的基础上,《赵氏孤儿》被改编为京剧、豫剧、秦腔、潮剧、越剧等剧目,深受人们喜爱。

也有改编成小说、话剧、电影等作品,这其中最著名的当数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同名电影《赵氏孤儿》,曾经火爆一时。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京剧《赵氏孤儿》和豫剧《程婴救孤》。

1960年,王雁在京剧《搜孤救孤》的基础上,参考秦腔进行改编,由马连良饰程婴,
谭富英饰赵盾,张君秋怖庄姬公主,裘盛戎饰魏绛,演出并拍成电影。

京剧《赵氏孤儿》剧情与元杂剧有所不同,增加了卜凤(庄姬婢女)这一角色,增加了魏绛的戏份。

其大致剧情: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

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

时庄姬有孕,赵朔死前,与门客程婴、婢女卜凤、庄姬商议,孤儿降生后,程婴乔装救出。

屠岸贾闻公主产子,进官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内若不献出婴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庚的婴儿均杀死。

程乃与公孙柞臼计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

后孤儿成人,魏绛回朝,怒打程婴。

程述真情,回府绘图,告知孤儿过去情景。

孤儿遂与魏绛等,计诛屠岸贾报仇。

前几天在梅兰芳大剧院看了马派的《赵氏孤儿》,由马派著名青年演员杜鹏饰演程婴,此剧在排练中得到了张学津先生的亲自指导,演出十分成功。

尤以白虎大堂一折最为精彩:程婴前去“告发”公孙,卜凤(不知程婴与公孙之计)上前打骂,屠杀之。

又命程拷打公孙,最后差人去至公孙家中搜出“孤儿”,屠当即于大堂之上摔死“孤儿”,剑杀公孙。

这一折对演员的功底要求较高,有唱,有念白,又有做工的展现,常被作为折子戏单独演出。

地方戏中,完整的我只看过豫剧《搜孤救孤》,由著名豫西派红生、国家一级演员李树建在任职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时带头编排,并主演饰程婴。

此剧在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此后,《程婴救孤》上演200多场,4次进京演出。

2004年,《程婴救孤》荣获“文华新剧目奖”,又获得第十一届文华大奖第一名,被评为艺术节观众最喜爱的剧目第一名。

2 005年1月,《程婴救孤》被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一。

我个人认为豫剧在唱腔上比较舒展,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不恰当地说,就是特别能够煽情。

豫西调又是以悲壮苍凉为艺术特点,擅长表现曲折委婉的感情。

更重要的是,李树建本人艺术修为极高,他挖掘整理“豫西调”的传统声腔遗产,走访“豫西调”名家,学习其演唱方法、技巧,琢磨用气、吐字和润腔的诀窍,终于自如地掌握了豫西名生王二顺演唱的基本特点和韵味,曾被誉为“小王二顺”。

又潜心向其他豫西名家学习,博采众长,在多年舞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演唱和表演风格。

豫剧《程婴救孤》中,李树建简约了程式化的表演,使唱、念、身段更加生活化,特别是剧中的“失子”和“十六年”两大段唱,兼用“轻声”、“气声”,实为哭唱,前者哭别人,后者哭自己,悲痛欲绝却未见号啕,不胜凄苦却没有声嘶力竭,把无限的悲情化作干涩的雨与颤抖的风,点滴撕扯着、浸润着观众的心。

我在观看此剧的时候,从失子一折开始,直到剧终,眼泪是未曾干过的。

《赵氏孤儿》是中国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著名法国文豪伏尔泰于1753~1755年对《赵氏孤儿》进行改编成为新剧本,名为《中国孤儿》,175 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

随后,英国谐剧作家默非又根据伏尔泰及马约瑟的本子,重新改编了《中国孤儿》,在伦敦演出,引起极大的震动。

所改编的《中国孤儿》,其故事情节与《赵氏孤儿》有所不同,但基调大致一致。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还有人把它同莎士比亚的杰作《哈姆莱特》作比较,由此可见《赵氏孤儿》影响之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