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
中职世界历史第1课 古代亚非教学设计
![中职世界历史第1课 古代亚非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f357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d.png)
-3-
钟
通过讨论的方式思考古文明的 但传统文化鲜活起来:
方式是传承和创新。
现代意义,特别是个人来说,可 从传统文明中找到国家现代化道路前行的力量
以汲取的力量
从传统文明中找到地方本土发展的力量
从传统文明中找到个人前行的力量
评价总结 5 分钟
一、文明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二、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及成就
1、 两河流域 2、 古埃及 3、 古印度 4、 古中国 三、古文明的现代审视
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
教学环节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3 分钟
观看视频
人类发展史的视频
人类与文明连结
任务 1 10 分钟
一、 文明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一)文明的定义
(1)案例分析——以“良渚文明”理解文明
通过分析历史图片、思维导图理 解文明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对文明的定 义 (二)文明产生的原因 从唯物史观看文明产生的原因: (1)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力进步,剩余产品增多 (2)私有制造成的财富不均
文明
根据对尼罗河的泛滥规律,制定了太阳历
测量尼罗河水位,丈量土地,诞生了数学
为了赞颂尼罗河与神灵,创造了象形文字
2、 法老的统治
(1)展示材料,并设问:这样的自然环境是如
何形成重生来生的观念的?
学生回答:生与死的界限是可以跨越的,太阳
神是守护神,永生的
(2)古埃及的金字塔
展示历史图片
4、古埃及国家的兴亡
课后作业
学习探究
教学反思
本课时间跨度大、内容多,对于部分文明例如印度文明的具体知识点落实仍然有待加强,需要通过布置预习或者课后作 业的形式使学生加以落实。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df6b3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e.png)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和文化成就;(3)学会分析古代亚非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代亚非文明的历史资料;(2)运用比较法,分析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树立全球史观;(2)认识古代亚非文明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客观评价古代亚非文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 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等;3. 古代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等;4. 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等;5. 古代中国文明:夏商周、儒家思想、甲骨文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和文化成就;2. 教学难点: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亚非文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背景和特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和文化成就;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5. 比较分析:让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异同;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树立全球史观;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学生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古代亚非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对古代亚非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edd95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b.png)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认识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
(3)学会运用multipage 软件制作关于古代亚非文化的演示文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异同。
(3)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亚非文明概述(1)古代亚非文明的概念及特点。
(2)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历程。
2. 古代埃及文明(1)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性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
(2)金字塔、法老和神庙等古埃及文明象征。
3. 古代巴比伦文明(1)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性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
(2)《汉谟拉比法典》及其历史意义。
4. 古代印度文明(1)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性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佛教、种姓制度等古印度文明特色。
5. 古代中国文明(1)古代中国文明的代表性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
(2)儒家、道家等古代中国文明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
(3)multipage 软件的制作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异同分析。
(2)古代亚非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与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特点,进行合作探讨,分析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异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亚非文明。
3. 实践操作法:利用multipage 软件,让学生动手制作关于古代亚非文化的演示文稿,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计5 课时。
古代亚非文化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古代亚非文化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45b8b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c.png)
古代亚非文化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兴趣。
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古代亚非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亚非文明的图片,如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非洲雕刻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由发言,谈论自己对亚非文明的了解。
2.探究活动一:古埃及文明教师简要介绍古埃及文明的历史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如象形文字、金字塔、木乃伊等。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探究活动二:古印度文明教师简要介绍古印度文明的历史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如佛教、印度教、种姓制度等。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探究活动三:古非洲文明教师简要介绍古非洲文明的历史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非洲文明的特点,如雕刻、音乐、舞蹈等。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古代亚非文明的认识。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亚非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联系。
6.课堂小结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亚非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让学生对亚非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引导。
六、教学资源1.图片资源:古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印度佛教建筑、非洲雕刻等。
2.文字资源:关于古代亚非文明的历史资料、学术论文等。
3.网络资源:有关古代亚非文明的教学视频、纪录片等。
重难点补充:1.重点:讲解古埃及文明时,强调象形文字的重要性,以及金字塔的建筑技术和象征意义。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715d4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4.png)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如古埃及金字塔、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等;(3)分析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历程;(2)运用比较法,分析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全球史观,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相互影响;(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视和平,反对战争。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背景(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2)农业文明与城市化进程;(3)政治制度与社会组织。
2. 古埃及文明(1)金字塔与法老制度;(2)宗教信仰与文化艺术;(3)古埃及文明的衰落。
3. 巴比伦文明(1)《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巴比伦社会;(2)巴比伦的宗教与艺术;(3)巴比伦文明的传承与衰亡。
4. 古印度文明(1)种姓制度与印度河流域文明;(2)佛教的诞生与传播;(3)古印度文明的成就与影响。
5. 中国夏商周时期(1)夏商周的更迭与封建制度的形成;(2)青铜器与古代中国的艺术;(3)周代的礼乐制度与儒家思想的起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如古埃及金字塔、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等;(3)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教学难点:(1)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背景及其对文明进程的影响;(2)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成果的内涵及其意义;(3)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组织合作探讨,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古代亚非文明的成就与特点。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0217c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1.png)
【单元内容】古代亚非文明【课标要求】●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讲述的是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简要介绍了古代埃及文明。
通过学习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大河对人类文明的产生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了解金字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古代埃及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的统治。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第2课主要讲述在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崛起的完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文明。
通过对本课的介绍,是学生对两河流域的概况及其古代发展有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古代两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汉谟拉比制订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
第3课主要讲述古印度文明。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
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里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古代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种姓制度就是其社会根源。
【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埃及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精品教案(3课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精品教案(3课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a9b5a6431b765ce050814a2.png)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1.图片展示: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3.教师提问:(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提示:与事物形状相似。
3.资料链接:纸莎草纸古埃及人在距今5000年前发明了纸莎草纸,纸莎草纸的制作材料是纸莎草。
它盛产于尼罗河沿岸的水生植物。
人们将纸莎草的粗茎切割下来,剥去外皮,将里面柔软又有韧性的茎芯儿切成薄片。
再将切成片儿的茎芯横、竖编织或叠放。
然后用锤子将两层茎芯儿敲打,直至融合成一张薄纸。
融为一体的薄片儿在经过晒干、打磨等工艺处理后,世界上最早的纸就诞生了。
九年级上册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fbcf2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5.png)
九年级上册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会对比不同亚非文明的异同点,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阅读历史资料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亚非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如“种姓制度对古印度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认识到古代亚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敬畏之情和民族自豪感(针对古代中国文明部分)。
- 理解文明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文明的发展成果,培养全球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四大文明古国的主要文明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这就好比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这些成果可是影响了后来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呢。
- 理解大河流域对文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河流就像是文明的“妈妈”,没有它们的滋养,这些古老文明可就难以诞生啦。
2. 难点。
- 分析不同古代亚非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点。
这就像是要把几个性格不同但又有些相似的小伙伴区分开来,有点烧脑哦。
- 理解古代文明成果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就像从古老的宝藏里找到对今天有用的东西,得好好挖掘挖掘。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简单直接地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比如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背景和用途,就像讲故事一样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
2. 多媒体教学法。
3. 小组合作探究法。
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像“古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维持社会秩序又阻碍社会发展的”这样的问题。
就像大家一起去解开一个神秘的历史谜题一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课时)- 展示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标注出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
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为什么在这些地方会诞生伟大的文明呢?”这就像是抛出一个神秘的诱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79511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6.png)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2)认识古代亚非文明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成果;(3)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主要文化遗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2)运用比较法,分析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尊重和理解;(2)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亚非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未知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亚非文明的定义与范围;2. 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历程;3. 古代亚非文明的重要历史人物;4. 古代亚非文明的主要成果;5. 古代亚非文明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重要人物、主要成果和文化遗产;2. 教学难点: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以及古代亚非文明对后世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人物、主要成果和文化遗产;2. 比较法:分析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异同;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代亚非文明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计15课时;2. 教学顺序:按照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教学;3.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6. 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文明;7. 古代亚非文明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8. 古代亚非文明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农业经济、手工业、商业贸易;9. 古代亚非文明的教育与科技:学校教育、学术研究、科技成就;10. 古代亚非文明的艺术与建筑:绘画、雕塑、建筑风格。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古代亚非文明代表性国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7. 古代亚非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8. 古代亚非文明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差异及其发展;9. 古代亚非文明教育与科技的发展及其对文明的推动作用;10. 古代亚非文明艺术与建筑的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古代亚非文明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亚非文明初中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fb976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8.png)
古代亚非文明初中历史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概况和特点;2.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3.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一些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教学重点:1.古代亚非文明的地理环境及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2.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亚非文明包括哪些文明?它们的特点有哪些?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二、讲授部分1.古代亚非文明的概况和特点介绍古代亚非地区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等文明,讲述它们的特点和贡献。
2.古代亚非文明的地理环境及其影响分析古代亚非地区的地理环境,探讨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如河流的季节性洪水对农业的影响等。
3.代表性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介绍古代亚非文明的一些代表性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如埃及的金字塔、美索不达米亚的悬空花园等。
三、总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和贡献,强调其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课堂练习让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短文,总结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古代亚非文明的概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亚非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同时,通过讲述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理解古代亚非文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历史教案---古代亚非文化_1
![历史教案---古代亚非文化_1](https://img.taocdn.com/s3/m/081ba20d192e45361066f569.png)
历史教案---古代亚非文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古代亚非文化古代亚非文化(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两河流域的太阳历和星期制度;卡尔纳克神庙;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阿拉伯数字;两河流域的十进位法和六十进位法;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史诗;诺亚方舟神话2.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1)科学知识产生于生产斗争的需要和实践。
(2)在奴隶和劳动人民劳动的基础上,产生了古代亚非文化。
(3)古代亚非人民在文字、天文、历法、建筑、数学、医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标志着古代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3.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亚非地区多方面的成就和影响,从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并成批判、继承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要点:1.重点:古代东方文字的影响,太阳历,阿拉伯数字,建筑奇迹。
2.难点:史诗和神话3.要点: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1.象形文字2.楔形文字3.字母文字二、天文和历法:1.太阳历2.太阴历3.星期制度三、雄伟的古代建筑1.卡尔纳克神庙2.空中花园四、数学1.阿拉伯数字2.十进位和六十进位法五、古埃及木乃伊六、史诗与神话1.《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2.“诺亚方舟”神话(三)授课时数: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法(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汉谟拉比的主要事迹是什么?2.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导入新课]古代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这些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对人类文明与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地区的文化。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文字就在这里出现。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1.象形文字:为什么叫象形文字呢?就是因为它用图形来表示事物。
请同学们看课本15页《象形文字》。
在这里可以看到,埃及人画了两条腿,表示“走”,画了一只眼睛,眼睛下面用三条竖杠表示眼泪,以此表示“哭”。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58566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2.png)
《古代埃及》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古埃及的文明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正确评价金字塔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师: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国家?学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师: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自西向东,曾出现过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埃及。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__非洲东北角__。
2.河流:__尼罗河__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__尼罗河的赠礼__ ”)。
3.出现国家时间:约从__公元前3500年__开始;初步实现了统一的时间:__公元前3100年左右__。
4.成为军事帝国:在新王国时代法老__图特摩斯三世__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5.灭亡:公元前525年,__波斯帝国__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6.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成就:__太阳历__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知识点二金字塔7.金字塔是__法老__为自己修建的呈角椎体状的__陵墓__。
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三法老的统治8.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古埃及的国王称__法老__,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__神之子__”,具有无上的权威。
亚非文明古国 教案
![亚非文明古国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9757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0.png)
亚非文明古国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亚非文明古国教案目标:1. 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2. 掌握亚非文明古国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成就;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亚非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特点;2. 亚非文明古国的重要事件和成就;3. 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复杂历史和文化;2. 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历史教科书、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学生参与活动的材料:地图、图片、文物等;4. 讨论和合作活动的准备:小组讨论题目、角色扮演任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使用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指出亚非文明古国的位置;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亚非文明古国?他们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亚非文明古国的概念和范围;2. 分析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环境对其历史和文化的影响;3. 简要介绍几个代表性的亚非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
三、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亚非文明古国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利用教材、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收集有关选定古国的资料;3.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展示,介绍选定古国的历史、文化和重要事件。
四、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2. 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评论,促进跨文化比较和分析;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个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点和差异。
五、角色扮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古国的代表人物;2. 学生根据所扮演的人物的视角,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古国的重要决策和事件;3. 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分析不同人物的观点和决策背后的原因。
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表现;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提出问题和建议;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亚非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202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1《古代埃及》教案新人教版
![202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1《古代埃及》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464b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7.png)
3.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通过对古代埃及文明的研究,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提升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觉。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对于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亚非文明的基本情况,对于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如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等有所了解。在能力层面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对历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古代埃及》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古代埃及》内容,强调《古代埃及》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古代埃及》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5.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份学习任务单,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关键点,以及相关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6.互动环节:准备一些与古代埃及文明相关的问题或案例,用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分享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古代埃及》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古埃及的艺术、宗教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27864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1.png)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亚非文明》是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四个部分的文明。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亚非地区的历史发展,认识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和多元文化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思维方式上,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具体的历史事件,而对于文明的内涵和影响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古代亚非文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情况,掌握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四个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树立全球史观,认识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情况,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四个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古代亚非文明,以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四个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4.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2.教学素材:收集与古代亚非文明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课堂展示。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分组讨论的素材,包括历史事件、文明特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亚非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明的特点和共同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代亚非文化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古代亚非文化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c82d3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d.png)
古代亚非文化——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亚非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
2.难点:亚非文明古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亚非文明古国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相关史实。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亚欧文明古国,如古希腊、古罗马等。
2.提问:同学们,除了亚欧文明古国,我们还学过哪些文明古国呢?3.学生回答: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亚非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
三、课堂讲解1.讲解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等。
2.讲解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佛教、梵文等。
3.讲解古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等。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亚非文明古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哪些亚非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2.学生回答: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
二、课堂讲解1.讲解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亚非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分析亚非文明古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
2.让学生分析:金字塔的建造对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四、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要关注历史学科,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深入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一个方面,下节课分享。
六、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提高历史素养,培养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节亚非文明古国(教案)【中职专用】《世界历史》(人教版全一册)
![第一节亚非文明古国(教案)【中职专用】《世界历史》(人教版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47aa82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e.png)
第一编世界古代史第一章第一节亚非文明古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美尼斯初步统一埃及;古代埃及的历史分期;建筑金字塔;埃及奴隶制帝国的兴亡;“法老时代”;古代两河流域的早期城市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亡;《汉谟拉比法典》;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古代印度及其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
二、通过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等历史发展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认识、掌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通过《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和佛教的产生等问题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使学生认识到:亚非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亚非古代文明国家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古老文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古代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学重难点】1、本节重点是:“法老时代”:《汉谟拉比法典》: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
2、本节难点是: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等奴隶制国家的历史发展线索。
【教学流程】【新课导入】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在地球上。
开始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极其匮乏,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
之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逐渐形成,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国家形成,人类陆续进入文明时代。
人类最早的文明大多诞生于适合农业发展的大河流域,包括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北非的埃及文明、南亚的印度文明和东亚的中国文明。
而欧洲文明则出现稍晚,以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为代表,属地中海海洋文明。
一、古代埃及1、尼罗河的馈赠尼罗河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古埃及人为什么赞美尼罗河?尼罗河不仅给古埃及人带来生存必需的淡水,而且它的定期泛滥也带来肥沃的泥土,为埃及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专题01 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
![专题01 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9cba5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8.png)
专题01 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成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初步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思维能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亚非文明,包括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
这些文明的诞生,与当时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通过研究,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这些文明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观看世界地图,找出古代主要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了解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复述楔形文字历史价值,分析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并简述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地位,复述___的创立。
通过研究,学生将认识到人类文明进步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的,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教学重点是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和人类早期文明诞生区域。
教学难点是初步复述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文明出反映出社会的实质,以及体悟古代亚非文明对世界文化史上的意义。
学生在本课中掌握初步历史研究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研究能力。
但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学情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研究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归纳、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相关史料,直观的感受古代亚非文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从西向东,曾出现过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
通过自主预和小组合作查找地图资料,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教师课前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时空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讲授法、小组探究法、史料分析法和图示法,通过观看视频和激趣导入,引导学生探究人类文明源头。
学生通过填写历史地图,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能力,完成了历史最基本的核心素养要求。
在探究人类文明源头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归纳总结,发现古代亚非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都是依托大河兴起,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532ef5a5e9856a5712603b.png)
者于其掌管该园期中,应以果园收入的三分之二交与园主,而自取三分之一。
3.倘一个人租用另一个人的牛,却将牛苛待致死,则应补偿所有者的牛。
活动意图说明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材料古印度婆罗门经典《吠陀》中说,造物神梵天用嘴造出了婆罗门,用手造出了刹帝利,用腿造出了吠舍,用脚造出了首陀罗······学的活动3
思考:材料反映了古印度的什么制度?依据材料指出该制度的特征。
活动意图说明
6.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2020·镇江中考)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
”金字塔是
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代埃及国家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2.(2019·南京中考)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古代史(1)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
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教学重点1.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2.人类早期文明诞生区域。
教学难点1.认识自然环境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
2.初步复述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文明出反映出社会的实质。
3.体悟古代亚非文明对世界文化史上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初步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本课学习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归纳、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相关史料,直观的感受古代亚非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探究法史料分析法图示法
教学准备PPT 学历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结论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自主预习,完成学历案预习部分
简述【自学
巩固】知识点
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梳理
知识点;
完成学历案预
习检测部分
学生通过预习,能够
独立完成教师课前基础知
识巩固;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学历案检测题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
激趣导入
观看视频,再
次核对课前预习内
容正确与否。
人类早期文明最
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
流域。
自西向东,曾出现
通过课前学生
小组合作查找地图
资料,明确课前学
D.《摩奴法典》
5.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此规定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特别保护奴隶的头发
B.古巴比伦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奴隶有理发的自由
6.《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在这里曾经孕育的古文明国度是()A.中国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7.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商人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8.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
印度教
B.佛教
C.婆罗门教
D.伊斯兰教
9.“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
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僖之旅的主题歌。
如果他们想去听“恒河边的梵钟”,应该选择()
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古巴比伦
10.判断下列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
B.古埃及在科学、文化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
C.古埃及国王给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象征着无限的权力。
D.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二、材料题:
材料一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 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