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课程设计
面向学生。课程应着眼于学生发展,体现自主、 主动和探索性学习,关注科学态度和方法,关注 怀疑、探索、求实和创造。 面向生活。让学生体验过程,习得某种经验、经 历或体验,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进行文化积累。 面向社会。适应现代科学综合化发展趋势,符合 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强调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内 容的整体性,人文与科学、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 的结合。课程设计强调特色和个性,创造有利于 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着眼于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它的结构、层次、 过程和关系,寻求系统内各因素、活动各 阶段的最佳联系,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目的。
发展的观点。教学要实现发展,不仅使学生 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智力、能力和培养思 想品德。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掌握 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理性与非理性的关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
李芒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系 2002.10.24
一、指导思想
现代教学观的内涵
系统整体观点。改变长期以来那种把教学
作为一个封闭系统进行独立、割裂、静止
研究的倾向,而把教育技术放在社会这个
大系统中,考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宗教等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相互控制关系。
活动与实践的观点。活动是主体有目的地 作用于客体的行动,而实践是人改造世界 的创造性行动。教学中的活动与实践是教 学认识的起点,是主客体关系的中介环节, 是学生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基础,应为学 生设计多种性质的“活动空间”,组织学 生在活动中学习。
社会性观点,也就是教学的社会性问题。 教学认识作为人的理性活动,不可能与非 理性活动割裂开来,必须充分估计兴趣、 情感、意志、性格、潜意识、灵感等因素 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系,并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和发展性。
结构的观点。பைடு நூலகம்学系统的优化以及教学过 程的内部机制和规律的揭示,必须从结构 与功能的关系上加以分析。
主体性观点。主体性,指的是作为认识主 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进行学习 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主体的实践活 动决定着认识的起点、范围、程度水平和 个性差异。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师的指导 下逐步培养的,提高和强化主体性的关键 在于改善主体结构,教师要努力增强学生 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 节的能力,使学生自己去争取并实现主体 能力的发展。
突出课程的层次性,强调本科与研究 生课程的区别。应该强调本科生的技能、 操作能力的培养,即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突破传统的学时概念。
二、社会需求
三、培养方案
本科基础: 教育、数学、计算机、电子、电视、
现代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正发生着根 本性的转变,这就是:把学生本位取向、 学科本位取向和社会本位取向辩证地整合 起来,建构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的课程发展理念。
现代学习观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新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