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上册“第4章相似三角形”教材分析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2《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2《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2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后,对三角形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开始,是整个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对三角形的相似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相似多边形、全等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2.难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探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2.几何模型:准备一些几何模型,如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实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或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相似三角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两幅描绘同一景物的画作,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相似三角形。
2024年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是2024年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相似三角形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不仅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全等之后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方法,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对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的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学会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完全相同,但大小不同,我们应该如何称呼这两个三角形?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相似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相似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给定的三角形是否相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
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高为6cm,求这个三角形面积。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相似三角形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计算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学生可能初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建筑物的设计、电路板的设计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这些三角形是否相似?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解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操作,通过实际例子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几何画板或其他工具,绘制出相似三角形的图形,并进行比较。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相似三角形”教材分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相似三角形”教材分析相似形是指两个在形状、大小方面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图形,在本套教科书中,它以全等三角形和相似变换为基础,是全等三角形在边上的推广,是相似变换的延续和深化.相似多边形、图形的位似则是相似三角形的推广和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做准备,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对前后各部分知识起到纽带的作用.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图形的位似,精彩的分形等.这些内容是以比例线段为基础,以相似三角形为中心展开并进行学习和讨论的.本章内容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运用,重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及运用相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1、本章的教学要求(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了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5)通过典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本章教材分析4.1 比例线段本节安排3个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线段、黄金分割.研究相似三角形离不开研究比例线段,比例线段又是以比例的基本性质为依托,因此课本首先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变形.这里主要要求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两种基本方法(或技能):一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或求值;二是用设比值的方法进行变形或求值.课本安排两个例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或技能).成比例线段与线段的积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利用线段的积相等来找成比例线段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计算线段的比以及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是比例线段的具体应用,课本通过计算图形的面积、计算线段的长度、计算比例尺等问题来介绍和运用比例线段,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做准备.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等方面有较多的运用,与自然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课本从比例中项出发,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黄金分割的作用,并通过作图让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点的存在.本节课本所选取的问题是黄金分割应用的部分例子,从中说明其应用的广泛性.4.2 相似三角形从相似变换引入相似三角形,反映了知识间的一种联系,同时也揭示相似三角形所要研究的本质就是两个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通过与全等三角形的比较,突出全等与相似的相互关系:既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本节的学习应突出一种对应关系,即找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关键是先找到其对应顶点,课本通过做一做课内练习作业题等来加深学生对对应的理解.安排的两个例题是对定义所包含的性质和判定两方面运用,这也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4.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课本把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通过两节课来学习.对每一种情形,都让学生经历画图猜想验证(量一量、算一算)归纳等过程,使学生从直觉上接受具备这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教材安排的三个例题是从运用这些条件的角度出发的,但有区别.例1是通过相似来解决实际问题;例2是第二个条件的直接运用;例3通过计算来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具备第三个条件.这样既体现了几个相似三角形条件的运用,又体现了选题的多样性,以及教学中的多种功能.4.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主要指周长比和面积比.课本首先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探索和归纳,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计算给出证明.例题1是相似三角形性质的一个简单应用;例题2是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例3是一个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于一体的情境问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本节的练习题中会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形似比的性质,关于这个性质在证明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时已经可以得到,课本作了总结,但不作为黑体字出现.并在下面的做一做具体体现,学生应能够理解.4.5 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是相似三角形的延伸和扩展,它与相似三角形有着必然的联系.其判定方法课本没有单独给出,只要求学生能依据定义作出判断即可,其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类似,课本通过做一做,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来处理,这也是研究多边形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4.6 图形的位似位似的两个图形具有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位似中心来联系的,位似中心的位置决定了两个位似图形的位置,其关键是抓住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位似中心;而相似图形只研究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与这两个图形的位置无关.本节的位似只要求学生理解位似图形、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课题学习精彩的分形本课题从雪花的形状出发,通过雪花曲线的形成过程,提出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这种分形的情形,让学生欣赏分形的美感,引导学生探究数学上分形,借助计算机等工具尝试进行分形,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能力.二、本章编写特点1、既重视了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又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相似三角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在七年级下册安排相似变换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图形的位似等知识,使学生能从中体验到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前因后果,也反应了数学知识的一种递进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时时离不开实际问题.由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引发出新的知识,用新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根据比例尺求两地的实际距离,测河宽、测楼房的高度、测树高,黄金分割的作用,为墙报镶边设计纸条的宽度等等.2、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情境,体现探索与开放.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追求目标.无论是概念的引入(如比例线段、相似多边形、位似等概念),还是相似三角形条件的探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得出等都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无论是以合作学习的栏目出现,还是简单的几句话,都意在引起学生的思考.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都需要学生的实践和探索.另外,在例题的选编、习题的编排、问题的设计等方面,课本都能体现一种探索和开放.如添加条件使两个三角形相似,根据条件找出相似三角形,根据提供的方案再设计不同的方案测量树的高度等等.3、体现知识的横向联系,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相似三角形安排在九年级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教科书的编排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这些特点.由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类比得出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设比值的方法来求比值,利用图形的面积求比例线段,与圆、函数、方程、相似变换等建立横向联系,通过黄金分割、精彩的分形、位似、相似多边形及其应用、古代数学问题等知识,把数学与自然、科学、建筑、艺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一种联系,学习也应是在某种联系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知识.4、继续借助方格纸,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方格纸似乎是一种简单的辅助图纸,但恰恰是这种图纸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方格纸中,学生能比较方便地探索图形的性质、发现点的坐标、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比如本章中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画相似图形、画位似图形、探索位似的性质等,都少不了这种工具.它为学生的学习架设了一座桥梁.三、教学建议1、抓住对应关系.与全等三角形相比,相似三角形更体现了边的变化,这种变化由原先的相等到现在的成比例,这就给学生的直观判断带来了难度.要突破这一难点,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对应关系,特别是抓住对应角,由对应角去找对应边,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看图习惯.2、重视推理能力的培养.本套教科书从八年级下册开始学习证明,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在九年级的相似三角形和圆两章中,学生证明方面的要求略有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出现证明,仍采用证明、说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教学时应认真领会这些编写意图.。
初中数学_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课前进行了热身,利用好课前二分钟,采用组内督查,提问反馈的形式进行了等比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的复习,做好知识准备,从而为本节课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的研究做好准备.(2)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一块三角形木板,工人师傅手中只有一把刻度尺,要把它切割成:一块为三角形,另一块为梯形,且要使切割出的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之比为4:5,那么该怎么切割呢?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3)为利用已有的等比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本节课的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课上我给了足够的时间,每个小组讨论的也非常热烈,我也积极的深入到各个小组,对他们的方法进行指导。
谈论结束,我请了两个小组代表,给出小组讨论的思路和结果。
说实话,有时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的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上来的两个小组展示了他们的讨论结果,他们的讲解,真的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探究,进一步的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4)接下来进行了本节课的第二个探究活动。
两个相似四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吗?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吗?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呢?在我的提示下,学生也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5)课堂达标,我除了两个小问题,也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考察,我首先给出答案,然后以同位互批互改的形式解决了达标题。
(6)为了一堂课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有所提高,“吃饱,吃好”,我又进行了课堂提高部分。
如图,在△ABC中,点D,F 是AB的三等分点上,点E,G是AC的三等分点,则S△ADE∶S四边形DFGE:S。
四边形FBCG =我又让他们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
一番讨论后,许多学生有了思路,但是我又不想直接将答案告诉他们。
于是,我请了一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了讲解,说实在的,他的讲解思路清晰,口齿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
初中数学_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如图,已知直线a∥b∥c,直线m、n与a、b、c分别交于点A、C、E、B、D、F,AC=在此处键入公式。4,CE=6,BD=3,则BF=.
10.如图,在△ABC中,∠C=90°,将△ABC沿直线MN翻折后,顶点C恰好落在
(5)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变式: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10,若 点P在BC边上,则△ABP与△DCP相似的点P有个。
1、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2、把复杂图形分解成简单图形来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七上开始到现在,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探究活动,尤其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合情推理的经验与能力,这是学生顺利完成本节学习内容的一个有利条件。
相似三角形评测练习
1.(1)已知: ,则 .(2)已知: ,则 .
2.如图,在长为8cm、宽为4cm的矩形中,截去一个矩形,使得留下的矩形(图中阴影部分)与原矩形相似,则留下矩形的面积是.
3.三角尺在灯泡 的照射下在墙上形成影子,现测得 ,这个三角尺的周长与它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的周长的比是.
4.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 相似的是()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标要求
本节是对相似三角形的专题复习,这一部分知识课标要求如下:
(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教案3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教案3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是学生在掌握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后,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能力。
但九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还需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几何图形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例和动画,直观地呈现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相似三角形的实例图。
3.练习题及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相似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实例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题目,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指出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2《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2《相似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平行公理、同位角、内错角等基本概念,这为学习相似三角形提供了基础。
然而,学生对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例,进行小组讨论,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直观、更生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相似的图形、建筑物的比例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等,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三角形”中的第7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方法以及相似比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合作交流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引导学生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每组选取一个相似三角形,观察并总结其性质。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3.分享与交流: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相似三角形 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浙教版
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相似形〞这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根底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
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研究相似多边形的根底,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比值与相似比的关系的过程,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探索过程中开展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及全面思考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索过程中开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表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应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那么,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是否只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将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二、新课学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相似的知识解决建筑类问题.如图,小王依据图纸上的△ABC,以1:2的比例建造了模型房梁△A /B /C /,CD 和C /D /分别是它们的立柱。
(1) 试写出△ABC 与△A /B /C /的对应边之间的关系,对应角之间的关系。
(2) △ACD 与△A /C /D /相似吗?为什么?如果相似,指出它们的相似比。
(3) 如果CD=1.5cm ,那么模型房的房梁立柱有多高?(4) 据此,你可以发现相似三角形怎样的性质? [生]解:〔1〕B A AB ''=C B BC ''=C A AC ''=21 /A A ∠=∠/,B B ∠=∠///,B C A ACB ∠=∠〔2〕△ACD ∽△A ′C ′D ′∵////,B A D C AB CD ⊥⊥∴0///90,=∠=∠C D A ADC∵/A A ∠=∠∴△ACD ∽△A ′C ′D ′〔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C A AC =//D A AD =//D C CD =21 〔3〕∵D C CD ''=21,CD=1.5cm ∴C /D /=3cm〔4〕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目的:通过学生熟悉的建筑模型房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设问,引发学生思维层层递进,从相似三角形的最根本性质展开研究.使学生明确相似比与对应高的比的关系.效果: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剥开问题的外表看到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第二环节:类比探究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过渡语:刚刚我们利用相似的判定与根本性质得到了相似三角形中一种特殊线段的关系,即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中除了高是特殊线段,还有哪些特殊线段?它们也具有特殊关系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内容:探究活动二:〔投影片〕如图:△ABC ∽△A ′B ′C ′,相似比为k ,AD 平分∠B AC ,A /D /平分∠B /A /C /;E 、E /分别为BC 、B /C /的中点。
初中数学_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一些基本图形,能够快速从复杂的图形里面分解出基本图形;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快速地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3.通过对典型例题的探究,渗透转化的思想并能够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解决有关相似三角形的的问题;难点: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三、教法学法教法:启发诱导、讲练结合学法:观察分析、动手练习、归纳总结四、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相似三角形?(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已知条件只涉及角,就用;已知条件只涉及边,就用;如果既有角又有边,则可考虑 .对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学生补充。
(4)用课件出示中考出题方向:①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②证明等积式或比例式【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的回顾,学生能够将旧知提取并强化记忆,弥补了遗忘点;出示中考出题方向可以让学生明确中考出题形式。
考点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例题讲解例1 已知:如图,∠1=∠2=∠B,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对A. 2对B. 3对C. 4对D. 5对归纳总结: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2)回顾基本图形(8类)课件出示这8类基本图形【设计意图】通过例1,让学生观察分析复杂图形,归纳总结出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2 AC D形,并回顾之前学过的基本图形,这样解决相似问题就事半功倍。
跟踪练习:1.(2014泰安)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AC 与BD 交于点E ,∠ADB=∠ACB. 求证:ADAC AEAB =让学生讲解思路,并让其他学生补充说明。
归纳总结:利用转化的思想,把AD 换成AB(2)求证:AB ²=AE ·AC让学生说思路,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小题的解题过程的异同。
2.如图,△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F ∥AB 。
BP 的延长线交AC 于E 交CF 于F 。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全等之后,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联系又有挑战。
联系在于,学生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相似三角形;挑战在于,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他们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三角形性质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学会用集合的观点来表示两个相似三角形。
3.学会用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4.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动态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运用巩固练习法,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相似三角形的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如姐妹俩的相似脸型、相似的建筑物等,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感知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同时,教师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相似三角形的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进一步拓展,它不仅巩固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也为后续学习相似多边形、函数图象的变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指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相等,面积比相等,对应高的比相等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形状相似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似,从而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等。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3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3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相似形的性质等知识,具备一定的几何基础。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熟练运用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导。
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并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
2.准备练习题和应用题。
3.准备课件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相似的图形、建筑物的比例等,引导学生思考相似形的性质。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相似的图形有哪些性质呢?2.呈现(15分钟)展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练习题包括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及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未知量。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问题如:一块三角形地的底边长为8米,高为6米,如果将这块地扩大为原来的2倍,那么新的三角形地的面积是多少?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
初中数学_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相似三⾓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相似三⾓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的能⼒培养与训练,有着重要的地位,⽽“相似三⾓形判定定理”⼜是相似三⾓形这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难”的不是定理的本⾝,⽽是要跟以前学过的内容联系紧密,综合性⽐较强,因此对定理的运⽤也带来的障碍。
“相似三⾓形判定定理”应⽤,这是根据对最近⼏年中考、各区县模拟考的压轴题的研究,发现相似三⾓形证明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原型,所以在这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型,选择了相关内容,试图从⼀个侧⾯突破这章教学的难点。
通过建⽴数学模型,引导学⽣使⽤化归思想。
要让学⽣善于学习,促进他们通法的掌握是重要途径之⼀。
化归思想与转化思想不同,主要是化归思想必须有⼀归结的⽬标,也就是⽼经验。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采⽤了下列两个做法:⼀是建⽴数学模型,让学⽣在画图中探寻出数学问题本质特征,并把它上升为⼀种理论,指导其他问题的解决。
⼆是采⽤探究条件的转化,使问题表象发⽣变化,引导学⽣去伪存真,还原出数学问题的本质。
为突破重点,分解难点,我选择分组教学的⽅式,让学⽣对⼀类例题求解,然后引导学⽣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建构起他们的知识结构,让学⽣体验与感悟演绎与归纳的数学思想。
例⼀通过画直线截相似三⾓形问题,是引⼊教学,然后通过解决两个问题,再次引发学⽣的认知冲突,诱发他们思考两道题是同类型的,联系紧密,区别只是问题背景不同,再让学⽣总结规律,探讨有⽤的⼩结论,让他们充分认识与理解建构出来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思维迁移,让学⽣体验化归思想,让他们在复杂图形的分析中,把条件转化,向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转移,从⽽使问题得以解决。
学情分析本节相似三⾓形的内容是毕业班的专题复习,学⽣已经具备了⼀定的综合分析能⼒,已初步形成了数学的思想和⽅法,本节课的编排也充分考虑到了学⽣这些特点.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论是“思维导引”的栏⽬出现,还是简单的⼏句话,都意在引起学⽣的思考.画⼀画,想⼀想,讲⼀讲都需要学⽣的实践和探索和学⽣的主动参与.另外,在例题的选编、习题的编排、问题的设计等⽅⾯,课本都能体现⼀种探索和开放.如添加条件使两个三⾓形相似,根据条件找出相似三⾓形,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种联系,学习也应是在某种联系的状态下进⾏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知识.效果分析1、回顾定理,掌握常见基本图形,从⽽建⽴数学模型,培养学⽣认真观察图形,发现复杂图形中的基本图形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数学上册“第4章相似三角形”教材分析相似形是指两个在形状、大小方面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图形,在本套教科书中,它以全等三角形和相似变换为基础,是全等三角形在边上的推广,是相似变换的延续和深化.相似多边形、图形的位似那么是相似三角形的推广和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做准备,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对前后各部分知识起到纽带的作用.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图形的位似,精彩的分形等.这些内容是以比例线段为基础,以相似三角形为中心展开并进行学习和讨论的.本章内容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运用,重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及运用相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
1、本章的教学要求
(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了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5)通过典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
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本章教材分析
4.1 比例线段
本节安排3个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线段、黄金分割.研究相似三角形离不开研究比例线段,比例线段又是以比例的基本性质为依托,因此课本首先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变形.这里主要要求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两种基本方法(或技能):一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或求值;二是用设比值的方法进行变形或求值.课本安排两个例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或技能).
成比例线段与线段的积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利用线段的积相等来找成比例线段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计算线段的比以及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是比例线段的具体应用,课本通过计算图形的面积、计算线段的长度、计算比例尺等问题来介绍和运用比例线段,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做准备.
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等方面有较多的运用,与自然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课本从比例中项出发,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黄金分割的作用,并通过作图让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点的存在.本节课本所选取的问题是黄金分割应用的部分例子,从中说明其应用的广泛性.
4.2 相似三角形
从相似变换引入相似三角形,反映了知识间的一种联系,同时也
揭示相似三角形所要研究的本质就是两个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通过与全等三角形的比较,突出全等与相似的相互关系:既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本节的学习应突出一种对应关系,即找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关键是先找到其对应顶点,课本通过做一做课内练习作业题等来加深学生对对应的理解.安排的两个例题是对定义所包含的性质和判定两方面运用,这也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4.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课本把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通过两节课来学习.对每一种情形,都让学生经历画图猜想验证(量一量、算一算)归纳等过程,使学生从直觉上接受具备这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教材安排的三个例题是从运用这些条件的角度出发的,但有区别.例1是通过相似来解决实际问题;例2是第二个条件的直接运用;例3通过计算来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具备第三个条件.这样既表达了几个相似三角形条件的运用,又表达了选题的多样性,以及教学中的多种功能.
4.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主要指周长比和面积比.课本首先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探索和归纳,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计算给出证明.例题1是相似三角形性质的一个简单应用;例题2是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例3是一个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于一体的情境问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及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本节的练习题中会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形似比的性质,关于这个性质在证明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时已经可以得到,课本作了总结,但不作为黑体字出现.并在下面的做一做具体表达,学生应能够理解.
4.5 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是相似三角形的延伸和扩展,它与相似三角形有着必然的联系.其判定方法课本没有单独给出,只要求学生能依据定义作出判断即可,其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类似,课本通过做一做,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来处理,这也是研究多边形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4.6 图形的位似
位似的两个图形具有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位似中心来联系的,位似中心的位置决定了两个位似图形的位置,其关键是抓住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位似中心;而相似图形只研究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与这两个图形的位置无关.本节的位似只要求学生理解位似图形、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课题学习精彩的分形
本课题从雪花的形状出发,通过雪花曲线的形成过程,提出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这种分形的情形,让学生欣赏分形的美感,引导学生探究数学上分形,借助计算机等工具尝试进行分形,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
欲望和探究能力.
【二】本章编写特点
1、既重视了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又表达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三角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在七年级下册安排相似变换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图形的位似等知识,使学生能从中体验到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前因后果,也反应了数学知识的一种递进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时时离不开实际问题.由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引发出新的知识,用新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根据比例尺求两地的实际距离,测河宽、测楼房的高度、测树高,黄金分割的作用,为墙报镶边设计纸条的宽度等等.
2、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情境,表达探索与开放.
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追求目标.无论是概念的引入(如比例线段、相似多边形、位似等概念),还是相似三角形条件的探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得出等都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无论是以合作学习的栏目出现,还是简单的几句话,都意在引起学生的思考.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都需要学生的实践和探索.另外,在例题的选编、习题的编排、问题的设计等方面,课本都能表达一种探索和开放.如添加条件使两个三角形相似,根据条件找出相似三角形,根据提供的方案再设计不同的方案测量树的高度等等.
3、表达知识的横向联系,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
相似三角形安排在九年级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教科书的编排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这些特点.由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类比得出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设比值的方法来求比值,利用图形的面积求比例线段,与圆、函数、方程、相似变换等建立横向联系,通过黄金分割、精彩的分形、位似、相似多边形及其应用、古代数学问题等知识,把数学与自然、科学、建筑、艺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所有这些都表达了一种联系,学习也应是在某种联系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知识.
4、继续借助方格纸,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方格纸似乎是一种简单的辅助图纸,但恰恰是这种图纸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方格纸中,学生能比较方便地探索图形的性质、发现点的坐标、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比如本章中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画相似图形、画位似图形、探索位似的性质等,都少不了这种工具.它为学生的学习架设了一座桥梁.
【三】教学建议
1、抓住对应关系.与全等三角形相比,相似三角形更表达了边的变化,这种变化由原先的相等到现在的成比例,这就给学生的直观判断带来了难度.要突破这一难点,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对
应关系,特别是抓住对应角,由对应角去找对应边,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看图习惯.
2、重视推理能力的培养.本套教科书从八年级下册开始学习证明,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在九年级的相似三角形和圆两章中,学生证明方面的要求略有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出现证明,仍采用证明、说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教学时应认真领会这些编写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