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自考“档案学概论”笔记(5)
第四章档案事业及其构成 选:档案⼯作从⼴义上讲包括档案管理、档案⾏政管理、档案教育、档案科学研究、档案宣传等⼯作、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作。
名:档案管理⼯作:⽤科学的原则和⽅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作。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服务。
名:档案的鉴定⼯作:为了使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能够得到优先保管,并能发挥作⽤,以满⾜社会利⽤需要,就形成了档案的鉴定⼯作。
名:档案的统计⼯作:为了掌握了解档案⼯作的基本情况,分析档案⼯作的规律性,提⾼档案管理的⽔平,需要对档案和档案管理的状态进⾏数量观察和分析研究,这就形成了档案的统计⼯作。
选:档案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1、档案基础⼯作2、档案提供利⽤⼯作。
档案基础⼯作为提供利⽤⼯作创造条件;提供利⽤⼯作则反映了档案基础⼯作的成果。
名:档案⾏政管理⼯作:以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为⽬标,对全国以及地⽅档案⼯作进⾏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制度、监督指导的活动。
选:我国档案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
34年私⽴武昌⽂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档案管理特种教席。
选:50年9⾄51年1⽉原武昌⽂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开设档案训练班。
51年北⼤图书馆专科办过档案专科班。
选:52年11⽉15⽇中央决定⼈⼤设⽴档案专修班,85年成⽴档案学院。
简:我国档案教育结构: 从宏观上看,我国档案教育体系⼀般包括⾼等、中等、在职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4个部分。
档案⾼等教育是我国档案教育的核⼼部分。
它包括研究⽣、本科⽣和专科⽣3个教育层次。
档案在职教育是对已从事档案⼯作的⼈员进⾏档案专业知识的提⾼性教育。
包括2⽅⾯: 1、对受过档案专业教育的⼈员进⾏继续教育,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法的传授作为主要⽬的; 2、对未受过档案专业系统教育的档案⼈员进⾏培训,以档案基础理论、基本管理⽅法的普及作为主要⽬的。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第四章档案事业及其构成【本章要点】●介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及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主要内容。
●说明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构成。
●介绍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及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情况。
第一节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工作,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等。
一、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
二、档案行政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是以国家各项事业的需要为目标,对全国以及地方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的活动。
三、档案教育工作(一)我国档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事业建设需要发展档案教育,培养档案专业人才。
(二)档案教育结构档案教育结构是指档案教育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档案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各类档案专门人才。
档案教育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的复合结构。
四、档案宣传工作(一)档案宣传的涵义档案宣传是向人们传播档案、档案工作有关信息、思想,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
(二)档案宣传的内容1、宣传档案2、宣传档案工作3、宣传档案人员(三)档案宣传的形式1、口头宣传2、运用大众传播媒介3、档案陈列与展览4、档案专业报刊5、档案网站五、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以下简称档案科研),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手段,把档案工作实践的感性材料加以研究、提炼,上升为理性成果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六、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参与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外部条件。
同时,它又属于国家外事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外文化与科技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
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第一章至十三章)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远古原始记事的几种形式(识记):我国历史上主要有(1)传说记事(2)实物记事: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2、结绳记事(识记):在绳子上打上大小不一、各种式样的结子,以结子的大小、多少以及涂不同颜色等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发法。
刻契记事(识记):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3、原始记事的特点与作用(领会):尽管结绳、刻契图画是一些记事方法,它们代替了部分语言,与一定思想联系起来,在一定范围内有约定俗成作用,可以保存,可以传递。
可以帮助有关人们唤起某些具体事物的记忆。
总之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已有备忘、信约和凭证作用。
4、以档案本质属性说明原始记事是档案的起源(应用):档案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
原始记事不是档案。
因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有言有事,所谓历史记录,必须明确地反映思想,完整的记录时间,而原始记事不能表达确切、完整、抽象的意思。
(2)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和交流思想,但所有的原始记事都没有记录语言,和有声语言不相联系,因此,具有记事人的随意性。
(3)原始记事主要依靠历史事实尚存贮在人脑中。
所以,这些原始记事方法只能帮助当事人记忆,不能成为普遍的社会交往工具。
总之,野蛮人的原始记事和文明人的档案要区别开来。
故原始记事档案的前身,即档案起源的形态。
5、分析文字、国家的产生与档案产生的关系(应用):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只有文字才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才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经验最直接最确切的工具。
文字的产生为档案的形成了社会的客观可能性。
文字是档案产生的条件,文字是国家出现产生,文字的出现、文明的诞生和国家产生应该是同步的。
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文字作为记录史事的工具而言,是档案产生的条件。
而档案的产生是直接和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
文字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国家管理的需要。
自考“档案学概论”笔记(1)
第⼀章 DA概念与DA现象 简:直观描述型DA定义的优劣:P4 直观描述型定义是从DA的形成转化过程与实体存在形态等较具体、直观的⾓度描述DA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优势:直观,尤其它指明了⼀个重要事实:DA⼤部分是由⽂书、⽂件转化⽽来的,其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书、⽂件。
劣势:没有从DA在社会⽣活中的根本作⽤、价值等⾓度去揭⽰DA的本质所在。
⽤⽂书等概念定义DA,存在⼀个逻辑错误:DA与⽂书之间并⾮空间的属种关系,⽽是⼀种时间性的继承转化关系。
凡具有直接继承转化关系的事物之间不可能有逻辑上的属种关系。
这种类型的DA定义⼤都出现时间较早,是⼈们对DA定义认识初始阶段的产物。
简:抽象揭⽰型DA定义的优劣: 抽象揭⽰型定义的认识⾓度与直观描述型不同,它是在后者的基础上于较晚时出现的。
它主要从DA对社会⽣活的根本性作⽤、价值等相对性⾓度来定义DA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试图揭⽰DA这⼀事物的本质特性。
优势:理论抽象度较⾼,有利于⼈们对DA本质的深⼊认识与揭⽰。
劣势:正因其抽象度⾼,所以难理解,确指性也差,易产⽣⽆谓的学术纷争。
填:中华⼈民共和国DA⾏业标准《DA⼯作基本术语》对DA的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P5 论:对DA概念(定义)的理解:P5 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DA是⼈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与⾃然界中⾃然形成的原始记录物不同,如年轮。
2、历史性(或后时性):从时态上讲,DA是过去已经形成的⽽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所谓“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
⾮⼈类历史⽂化遗产的全部,⽽是其中只有基础性⽀持意义的重要部分。
3、确定性:DA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
或:DA所记录的内容是清清楚楚、明明⽩⽩的;⽽且这些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式存在的,⼆者缺⼀不可。
自考“档案学概论”笔记(9)
自考“档案学概论”笔记(9)1、影响档案工作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物质生产与档案工作①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对档案工作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
②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档案工作: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着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性质。
②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3)科学文化事业与档案工作:①科学文化的繁荣,使人们在科学研究和各种创造性劳动中产生了更多的档案信息需求,从而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②科学文化活动的发展能够推动档案学理论的研究与普及。
③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还能为档案工作提供新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促使档案工作日益科学化与现代化。
4)社会档案意识与档案工作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与敏感程度。
我国的社会档案意识存在的问题:1)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忽视档案的决策参考价值。
2)重视档案的凭证价值,忽视档案的情报价值。
3)不少管理者将档案工作看做是一种单纯消耗性、辅助性和事务性工作,对档案工作缺少必要的投入。
2、档案工作的公共关系为了给档案工作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也必须树立较强的社会意识,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这是由档案工作自身的诸多特点,特别是由档案工作效益的特点所决定的。
1)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拓展需要良好的公共关系。
2)档案馆的科学文化性质决定了档案部门必须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3)机关档案业务的扩大需要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
4)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树立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开展公共关系建设。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拓展职能,是档案工作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是树立档案部门良好的,具有公众亲和力的社会形象的关键。
档案部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途径:1)充分利用档案工作系统内的专业报刊和系统外的大众传媒工具进行档案宣传活动;2)通过策划新闻事件制造公关时机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3)定期联系社会公众,协调各方面的关系;4)举办档案展览,宣传档案工作的效益等。
档案人员岗位证培训课堂笔记-1-档案工作概论笔记
《档案工作概论》第一章档案与档案事业第一节档案的概念一、档案的起源2个基本条件:1.文字(有影响的3个社会实践活动:结绳、刻契、图画和雕塑;最初文字的出现:象形符号类文字、甲骨文字(甲骨档案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档案,是现代意义的档案))2.记录文字的载体出现(甲骨档案中的甲骨是今天可见最早的档案载体)二、档案的词源:夏代“图籍”,有档案工作者;我国官方记录中有“档案”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学者多引用杨宾(1650-1740)所著《柳边纪略》中对于档案的描述。
“档案”一词的使用不过300多年。
三、档案的定义及含义(一)档案的定义:档案定义一般包括三个要素:1档案的形成者——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个人;2档案的作用——档案具有查考价值;3档案载体和形式的多样性。
(二)档案定义的基本分析:1.档案是历史记录2.档案直接形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3.档案是由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使用或办理完毕;有保存价值;按照规定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4.档案的物质载体和记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载体:甲骨、纸张、胶片、光盘等主要记录方式:手写、刀刻、摄影、录像、电子记录等信息的表达方式:文字、图表、声音、图像、电子数据等四、档案的属性(一)本质属性档案的基本含义中,最重要的是“档案是历史记录”,是指它的本质属性,即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
由此派生出基本属性:1.原始性(强调的是档案的唯一性)2.真实性(强调档案形成过程的真实,真实反映历史,不论其内容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二)档案的信息属性1信息性是档案一般属性2档案是一种最真实、最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性固化信息(三)档案的文化属性档案是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档案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四)档案的价值属性档案价值是指档案的实用性。
五、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异同(一)档案与文件(二)档案与图书资料(三)档案与文物(四)档案与文献第二节档案的种类一、从档案的来源分类1、以历史时期为标准2、以档案产生的“原生地”和反映的内容为标准3、以来源于档案记录和形成的语种为标准4、以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为标准二、从档案的载体分类1、甲骨档案2、金石档案3、简牍档案(简册档案)4、缣帛档案5、纸质档案6、胶片档案(声像档案)7、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第三节档案的作用一、档案的基本作用1、档案的凭证作用(直接性)2、档案的参考作用(间接性)二、档案作用的具体表现1、档案是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2、档案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3、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是推动科学进步的有效阶梯4、档案是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5、档案是管理社会事务的主要依据第四节档案事业概述一、我国档案事业的基本构成档案行政管理(包括管理机构局、处、科和法制等)、机关单位档案工作(档案室)、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专业教育、档案科学研究(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宣传与出版、档案学术理论研究(档案学会)、档案外事工作等八大方面。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下)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下)《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第七章到第十章第七章档案法规与档案职业道德【知识点】●解释档案法律概念的涵义,明确档案法律的本质和特点。
●说明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主要内容、属性特征、作用、实施及修改。
●说明档案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介绍档案职业道德的层次结构、特点、内容。
第一节档案工作法律概述一、档案工作法律概念档案工作法律,简称“档案法律”,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法律行为规范。
其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文。
二、档案法律的本质和特点1、直接性2、具体性3、综合性三、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档案法律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国家的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性的规范文件的总称。
简述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关系:(简答题)档案法律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表现,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国家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
与法规的主要区别:1、制定主体不同。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
2、法律有广泛的行为约束力,是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目前常见的档案行政法规的渊源。
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均以法律为准绳。
3、法律所调节的对象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行政法规所调节的对象则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和专指性特征。
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的联系:1、它们的制定与实施的根本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有效地规范和调整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以利于档案事业的正常工作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2、它们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笔记人民大学xx省大学辽宁大学
==============================================================================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及源流考点●一:档案的定义几种代表性观点@保存被查的原始资料@办理完毕,仍有价值并集中保存的文件@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考点●二:对档案定义的理解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2、历史性或后时性: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3、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
4、原始记录性:这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考点●三:档案的种类(一):一般的分类层面简介档案和种类是人们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的结果。
(选择题考察)一般认为,档案分类涉及三个层面:1、对档案的认识性或概念分类,即对档案的种类认识;2、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或实体分类;3、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或信息分类、检索分类。
按内容分类(二)常见名词辨析公务档案: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私人档案: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私人个人。
公共档案或官府档案:国家公务(政权性)机关形成的且被保存在各级国家机构中的档案。
历史档案;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丰收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三)常见简答题1、简析: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的作用公有私有指所有权,这是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概念,它主要可解决档案的归属所有权问题。
公务档案是指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中)教学资料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中)《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第四章到六章第四章档案事业及其构成【本章要点】●介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及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主要内容。
●说明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构成。
●介绍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及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情况。
第一节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工作,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等。
一、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
二、档案行政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是以国家各项事业的需要为目标,对全国以及地方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的活动。
三、档案教育工作(一)我国档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事业建设需要发展档案教育,培养档案专业人才。
(二)档案教育结构档案教育结构是指档案教育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档案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各类档案专门人才。
档案教育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的复合结构。
四、档案宣传工作(一)档案宣传的涵义档案宣传是向人们传播档案、档案工作有关信息、思想,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
(二)档案宣传的内容1、宣传档案2、宣传档案工作3、宣传档案人员(三)档案宣传的形式1、口头宣传2、运用大众传播媒介3、档案陈列与展览4、档案专业报刊5、档案网站五、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以下简称档案科研),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手段,把档案工作实践的感性材料加以研究、提炼,上升为理性成果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六、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参与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外部条件。
档案事业概论
档案事业概论档案事业概论第一节档案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档案的产生是以处理复杂事物为目的、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载体条件的。
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
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方法。
刻契,即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原始人还善于用图画以记事。
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因此可以看做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二)档案的产生与发展1.档案产生的条件(1)记录符号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但原始记事并非档案。
(2)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字记录的产生,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逐渐形成,进入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影响下,档案逐渐产生与发展。
2.早期档案形态我国古代社会有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等。
二、档案的概念与性质(一)档案的概念档案概念有学术概念和法律概念。
学术概念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法律概念:过去或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或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概念包含了一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档案的形成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
2.档案还有保存价值的文件3.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有文字的、图像的、声音的、数码的等等。
档案载体,古代主要有龟甲古兽、竹木、金石、贝叶、缣帛、纸张等;近代主要有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及各种实物的等。
4.档案室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档案信息是特定的行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自然的形成的,而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更不是凭空杜撰的。
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特点,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也是档案的根本价值所在,保管保护好档案,最根本的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原始性,保持档案的历史面貌。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历史沿革一、我国档案的起源1、1947年西柏坡首次提出2、曾三新中国的第一任档案局局长(曾庆红的父亲)3、档案是怎么产生的:社会生活起源论阶级社会产物论语言不能远传、不能持久4、结绳和刻契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实践程度,它已经具备了备忘、信守、和凭证的意义及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结绳和刻契看成是我国档案事业的起源,或者叫做档案事业前身。
二、我国档案的历史沿革1、甲骨档案:殷商2、金文档案:周代冶铸在青铜鼎器上的具有记事和书史的文字称为金文档案3、简牍档案:春秋——东晋4、缣帛档案:春秋(贵族)5、石刻档案:盛行于秦6、纸质档案:汉代7、音像档案(以胶片、磁带等磁性材料为载体)8、电子文件:P42三、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的称谓商代:典、册(策)周代:中(册的省形字)——先秦时期对文书和档案的概括性称谓典、册汉以后:文书、文案、薄书唐宋:文卷、案卷、文牍、案牍明末清初:“档案”一词已被使用。
大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的杨宾《柳边纪略》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然今文字之书于纸,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对“档案”这一名词的说明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定义根据我国古今各种档案的情况,以现代档案为主要对象。
给档案下这样一个定义:是历代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记录方式和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二、定义的基本含义1、档案是过去或现在的机关,以及一定的个人在自身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来源于一定的形成单位,产生于形成单位的自身活动之中。
【三种类型:官方半官方/非官方个人(家族家庭)】说明:①档案直接形成于社会的活动之中,是在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的,绝非、事后编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资料的主要特点、本质区别,注重原稿、原件、原本。
②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丰富的档案,决定了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按照一定来源形成的档案,这种普遍性决定了来源的广泛性,一定来源的档案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档案学概论前两章笔记
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第一节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一、对已有档案的剖析(大致分为直观描述型和抽象揭示型两类)1、直观描述型:A、定义:直观描述型定义是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和档案的实体存在形态等较具体、直观的角度描述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
其中最典型的是用文书、文件、文书材料等作为属概念,认为“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者文书材料”。
B、优势:直观、易理解,能使人在现实中识别什么是档案。
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所在。
C、批判:①人们之所以保存档案,并不是因为它是什么实存形态或者它过去是什么,而是因为他在社会生活中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②从逻辑上讲不能用“文书”来定义“档案”,因为档案与文书这两个事物之间的实际关系并不是空间隶属性的属种关系,而是时间过程性的转化关系,如人是由猿转化而来,却不能说“人是一种猿”或者“猿是一种人”,中年由青年转化而来···,所以,不能用文书作为属概念来给档案下定义。
2、抽象揭示型:A、定义:主要是从档案对人类社会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且大都试图揭示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其属概念是“信息”、“历史记录”、“记忆工具”等抽象度较高的概念。
B、优势:理论抽象度高,有利于人们对档案本质的深入认识和揭示。
劣势:因其抽象度高,所以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学术纠纷。
3、档案定义的构成要素(上大档管)档案是自然人或法人在其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按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具有物理载体的文献。
①档案的形成者:自然人和法人;②档案的形成过程;③档案的形式;④档案的保存目的;⑤档案的保存价值;⑥档案的保存形态。
二、档案的本质及其定义表述1、档案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也就是说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所以,档案的定义表述就应该揭示并确认“原始记录性”这一档案的本质属性。
自考“档案学概论”笔记(8)
第六章档案⼯作的性质、规律与发展 名:档案⼯作:其本质是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项社会活动服务的⼯作。
选:档案⼯作的基本性质是⼀项管理性、服务性、科学性、⽂化性与政治性的⼯作。
简:档案⼯作的管理性的主要表现: 1、档案⼯作是⼀项管理档案的专门业务,管理对象是档案,⽬的是开展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 2、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因其管理对象的独特个性、基本管理理论与管理⽅法上的⾃成体系,从⽽决定了档案⼯作在信息资源管理⼯作中具有其他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法替代的功能与作⽤。
3、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档案⼯作这⼀相对独⽴的管理系统是处于不同规模和层次的更⼤管理系统之中。
简:档案⼯作的服务性: 服务性是档案⼯作的基本属性之⼀,是档案⼯作赖以⽣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因。
档案⼯作与其他服务性⼯作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特殊性服务⼯作。
档案⼯作者既要树⽴全⼼全意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要坚持按照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确保服务获得效益,并做到既搞好服务,⼜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简:档案⼯作的政治性: 档案⼯作是⼀种社会现象。
在阶级社会中,档案⼯作体现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
其政治性表现在: 1、服务⽅向:这是档案⼯作政治性的集中表现。
2、机要性。
选:档案⼯作的政治性表现在服务⽅向、机要性2⽅⾯。
简:档案⼯作的科学性: 档案⼯作是⼀项科学性⼯作,表现在: 1、它为科研和科学管理⼯作提供必要条件; 2、档案⼯作实践中包含着特殊的规律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3、档案⼯作要⼤量运⽤现代管理科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成果。
简:档案⼯作的⽂化性: 档案⼯作,特别是档案馆⼯作在⼈类社会⽂化中的作⽤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社会⽂化性。
表现在: 1、档案是社会⽂化的组成部分,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化遗产的作⽤; 2、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化知识与信息的作⽤; 3、档案馆具有社会⽂化教育的作⽤; 4、档案馆具有发展科学⽂化的作⽤。
自己整理的档案事业概论知识点
自己整理的档案事业概论知识点档案事业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旨在收集、组织、保存和提供文档和信息资源。
这个行业涉及到很多关键的概念和实践,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档案事业的概论知识点。
概述档案事业旨在管理和保护重要的文档和信息资源,以确保其长期保存和可访问性。
档案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记录,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照片、音频和视频等。
档案事业的目标是维护和提供这些档案,以支持学术研究、历史记载、法律和行政程序以及其他信息需求。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档案事业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涉及到收集、组织、描述和保存档案。
这包括确定档案的价值和重要性,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和政策,制定档案管理计划,进行索引和分类等工作。
档案管理还涉及到保护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防止滥用、破坏或丢失。
数字化档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数字化档案是将纸质文件或其他格式的档案转化为电子格式,以便于访问、检索和保存。
数字化档案可以通过扫描、拍照或其他数字化方法创建。
数字化档案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保存,同时也提供了更便捷的访问方式。
档案保护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档案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档案保护包括采取措施保护档案免受物理和环境方面的伤害,如火灾、水灾、霉菌和虫害等。
此外,保护档案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滥用、盗窃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档案事业中的保护措施包括出入管理、安全摄像监控、防火设备和合适的存储环境等。
档案使用档案事业的目标是使档案资源对研究人员、学生和其他用户来说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档案机构需要制定合适的访问政策,提供适当的访问设施和服务。
访问政策需要平衡用户的访问需求和档案的保护需求。
档案机构还可以提供复制和数字化服务,以满足用户对档案资源的需求。
档案事业的价值档案事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保存和提供档案资源方面,还体现在保护历史记忆、促进学术研究和支持法律程序等方面。
档案事业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和现在,支持决策和追溯事实。
档案学事业概论笔记-第五章档案学
档案学事业概论笔记-第五章档案学第五章档案学第一节、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最早的档案学专著)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所著《一种档案学理论理想》—档案学名称的出现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关于档案馆的科学》—首次提出档案学应是一门独立科学一、外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1、欧洲档案学萌芽:社会制度的变革、档案工作的发展产生: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组建国家档案馆(1790年法国国家档案馆成立)、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月七日档案法令)、档案馆实行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原则)发展:A、一批档案学著作问世(荷兰缪勒、斐斯、福罗英《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山》1898、英国希拉里·詹金逊《档案管理手册》1922、意大利埃·卡萨诺瓦《档案学》1928)B、深入阐述了档案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构成C、禁毁年份和迈斯奈尔档案鉴定思想的提出和传播2、前苏联档案学奠定档案事业管理体制:1918年6月1日六一法令《关于改革和集中统一管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档案工作的法令》形成档案学基本术语:档案全宗就是在机关或个人活动过程中有机地形成档案材料的总和,“莫斯科公式”苏联档案学理论的发展:1935年雅捷夫《档案工作的理论与技术》3、北美档案学193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成立,正式把来源原则作为公共档案管理的基础,决定档案馆的档案以文件组合的形式管理。
美国在文件管理中又分公共文件管理和私人文件管理(一般称私人文件管理为手稿管理)二、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1、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20-40年代)1933年“行动效率运动”史学界整理明清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促进我们近代档案思想产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档案学的某些思想,是通过总结整理明清档案实践活动的经验获得的。
“档案学概论”笔记3
-<P><B>“档案学概论”听课笔记(9章)</B></P><P>第九章名:档案学: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P><P>选:欧洲1571年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2书是目前世界上报道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P><P>选:第一次提到档案学一词是1804年德国《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
首次提出档案学应当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是在1885年。
我国首次出现档案学一词是在35年腾固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P><P>简: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学术界目前的见解:1、研究档案文件和档案工作的发展历史及全部档案工作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
2、档案和档案工作。
3、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
4、档案、档案工作的客观发展过程及其运动规律。
5、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及其结构、功能、运动规律及与其相关学科相互关系。
</P><P>选: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应界定得更抽象、更简洁:档案现象及其本质与规律。
实质上都是指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
</P><P>名:档案学的任务:在研究和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指导档案管理实践,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 /P><P>选:钱学森认为:在每一个科学技术部门中,都有三个层次:1、基础理论层次;2、技术科学层次;3、应用技术层次。
</P><P>选:档案学的研究范围:1、基础理论;2、档案史学;3、应用理论;4、应用技术;5、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
</P><P>选: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容:1、基本原理;2、基本概念;3、范畴;4、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浙江省档案职称考试《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第二节要点
浙江省档案职称考试《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第二节要点第一篇:浙江省档案职称考试《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第二节要点浙江省档案职称考试《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第二节要点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第二节档案工作1、档案工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档案工作是指档案管理活动;广义档案工作是指管理档案和档案事业的活动。
一般所说的档案工作,是指狭义的档案工作。
狭义档案工作八个业务环节: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与检索、提供利用、编研2、各业务环节间的辨证关系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相对独立的,划分是相对的,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首要环节,整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保管是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编研属于提供利用的范畴。
正确处理基础业务工作(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与检索)和提供利用及编研工作的关系。
3、档案工作的性质(三性):服务性(基础性、保障性):服务性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政治性机要性科学管理性档案工作还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化性。
4、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三原则)《档案法》第五条用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基本原则的核心,包括三方面内容:(1)档案事业由党和政府领导,在中央一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
(2)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负责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3)对国家所有的档案实行统一制度、分级负责的集中管理与保管,即一切国家机关和组织形成的档案,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保管,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各国家机关和组织的档案机构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1、产生得条件①国家得出现就是档案产生得社会条件。
2、早期档案形态:文字得产生就是档案产生得客观条件②国家得出现甲骨档案;金石档案(刻在青铜器与铁器得得档案铭文档案与石刻档案得总称)简牍档案(竹简、木牍)缣帛档案(用丝织品作为书写载体)纸质档案3、档案得概念概念:档案就是一种原始信息记录。
“术语”中得档案得概念: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得有价值得各种形式得历史记录。
档案法中得概念:档案指过去与现在得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得对国家与社会有保存价值得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得历史记录。
含义:①档案形成得主体就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②档案就是有保存价值得历史记录。
③档案得实存形态就是多种多样得。
④档案就是直接形成得历史记录。
⑤档案得形成客体就是社会活动。
4、档案得性质(本质属性与一般属性)(1)、本质属性就是原始记录性。
(2)、一般属性就是知识性与信息性。
档案得信息性又具有自身得某些特性,主要表现为原始性与回溯性。
5、档案与相邻事物得联系与区别。
(1)、档案与图书相同点:知识性与信息性。
区别:①来源不同。
档案就是来源于人们实践活动中形成得原始记录直接转化而来得,就是历史得真迹,图书不真原始性。
②价值作用不同。
③信息存在得方式不同。
(2)、档案与文物。
区别:①文物与档案产生得主观意识不同。
②信息内容得要求不同。
③实存形态不同。
(3)、档案与资料。
区别:①来源不同。
档案就是本单位履行职能活动中直接形成得文件转化而来得,具有直接性、固定性。
资料就是购置、复制、交换得到或自行编制而形成得,就是间接得、不确定性得。
②价值不同。
档案就是原始得历史记录,具有凭证价值,而资料就是为了工作查考之需搜集起来得第二手材料,只有参考作用而无凭证价值。
③保管要求不同。
档案保管国家有明文确定,资料得保管国家无明文确定。
6、档案得类型。
(一)按形成时间分(1)历代王朝时期得档案(2)民国档案(1949年10月1日之前国民政府各个时期形成得档案)(3)革命历史档案(1919年到1949年共产党活动档案)新中国成立之后得现行(当代)档案。
(二)按形成领域分。
(1)文书档案。
就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得档案。
(2)科学技术档案。
反映科学技术研究、生产、基本建设等活动得档案。
(3)专业档案。
就是反映专门活动领域得档案。
(三)按所有权性质分。
(1)公共档案:国家机关或其她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得为国家所有得档案。
(2)私人档案:私人或私人组织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得,为私人所有得档案。
(四)按载体形态分。
(1)纸质档案。
(2)非纸持档案。
(五)按记录表述方式分。
(1)文字档案(2)图表档案(3)声音档案(4)图像档案7、档案得价值与作用(一)档案得价值与作用。
(1)、档案得价值: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得有用性,就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得统一结合,客体属性就是构成档案价值得基础,主体需要就是构成档案价值得前提。
二者互为价值。
(2)、档案得作用:档案对人们实践活动得影响,就是档案价值关系在社会活动中得具体体现。
8、档案得价值得形态。
(1)、第一价值与第二价值。
前者指档案对形成者所具有得价值,后者指对档案利用者所具胡得价值。
(2)、现实价值与长远价值(3)、证据价值与情报价值4()、利用价值与保存价值9、档案作用得主要表现(1)、工作查考得主要依据(2)、文化传承得重要载体(3)、经济建设得主要资源(4)、科学研究得可靠依据(5)、政治斗争得有力武器(6)、宣传教育得生动素材。
10、档案发挥作用得规律(1)、档案作用范围得递增律(2)、档案机密程度得递减律(3)、档案作用得转移律(4)、档案发挥作用得条件律。
主要制约有:①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得制约。
②受到人们对档案与档案工作认识水平得制约。
③受到档案管理水平得制约。
第二节档案工作一、档案工作得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一)档案工作得内容七项工作: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与检索提供利用(二)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得关系基础工作: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与检索、提供利用两者就是既矛盾又统一得有机整体。
二、档案工作得性质(一)档案工作就是一项服务性工作(二)档案工作就是一项政治性工作(三)档案工作就是一项管理性工作(四)档案工作就是一项文化性工作三、档案工作得基本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3便于社会各方面得利用。
第三节档案工作标准化与现代化(一)档案工作标准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标准化主管机关或单独就档案工作得原则与方法,概念与设施等,制定科学得统一得规则与技术规范,并予以实施得过程。
1、档案工作标准化得意义①就是实现档案工作科学管理得重要手段。
②就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得前提条件。
③就是推动档案学理论发展得重要因素。
2、档案工作标准化得内容。
国家推荐性标准GB/T;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DA行业推荐性标准DA/T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一般以“Q”开头。
(二)档案工作现代化档案工作现代化,就是指运用先进得技术设备、科学理念、组织方法,对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使之获得最佳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一项工作。
现实意义:1.就是知识经济社会得需要。
2、就是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得需要。
2. 3就是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得需要。
主要内容:1、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
2、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
3、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4、档案工作人员现代化。
第二章档案事业第一节档案事业及其构成一、档案事业得概念及其内容(一)档案事业得概念:档案事业就是管理档案与档案工作得活动,它就是以管理开发利用国家与社会档案信息资源为手段,以为国家各项事业与社会各界服务为宗旨得具有国家规模得一项社会事业。
(二)档案事业得内容1、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馆(室)等档案管理机构或档案人员,用科学得方法与原则管理档案并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得一项工作。
2、档案行政管理工作。
以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得需要为目标,国家与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组管理”得原则,依法对全国与地方得档案工作开展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与指导得活动。
3、档案法制工作。
围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个字来推进工作得。
主要有四方面得内容。
①档案立法工作,制定完备得档案法体系。
②档案行政执法,维护档案法律权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行政。
③档案行政救济,确保档案行政相管理相对人得合法权益,预防化解行政争议。
④档案普法教育,营造自觉守法得法治环境。
4、档案教育工作。
社会教育机构与档案部门对预备从事档案工作或已经从事档案工作得人员进行档案学理论,专业技能与有关学科知识得传授活动。
5、档案科学研究工作。
档案教育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与其她档案机构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档案专业发展史得研究以及技术推广工作。
6、档案宣传工作。
向社会灌输、普及档案知识宣扬档案得功能与档案工作得社会地位、重要意义以及所发挥得重要作用,传播档案工作得信息,弘扬档案工作人员得精神,鼓励与吸引人们积极参与档案得保护与利用等事务。
7、档案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
我国档案界与外国档案机构间得合作交流。
二、档案事业得地位与意义(一)就是维护党与国家历史真实面貌得重要事业。
(二)就是党与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得环节。
(三)就是整个国家文献信息事业得重要组成部分。
(四)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得永恒事业。
三、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档案事业得管理体系与组织制度。
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档案实体管理机构得设置及其隶属关系。
管理权限划分、运行规则等得法律制度规定。
绚织鑠惨統态缙。
管理体制分两种:集中式与分散式。
我国属于集中式,具体包括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就是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
2、专业与科技档案工作“条块结合”得管理。
3、局馆合一管理。
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得建立:1955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中央与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与档案工作暂行条例》1955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组织简则》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得决定》1959年1月7日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得通知》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得发展:1980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1983年4月2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机关档案工作条例》198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调整我国档案工作领导体制得请示)得通知》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党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与国档案法》1993年10月1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三定方案”四、档案事业管理手段。
法律、行政、经济手段。
第二节档案事业得建立与发展一、建立49年一月接管故宫博特院。
49年十二月,中央军委发布征集革命历史文件及其她史料得通令。
54年11月8日,成立国家档案局。
二、发展(一)全面建设阶段(1958-1966)1、实行党政档案与档案工作统一管理。
2、建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各级国家档案馆。
3、各级机关普遍建立了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得档案室。
4、建立了科技档案工作。
5、档案学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二)严重挫折阶段(1966-1976)(三)恢复提高阶段(1976-1987)(四)全面发展阶段(1988-以来)档案法:1987年9月5日颁布,1988年1月1日实施。
集中体现:1、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2、档案资源建设持续加强。
3、档案服务成效显著。
4、现代化管理水平与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
5、档案科技与教育工作扎实推进。
6、档案宣传出版工作快速发展。
7、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创了新局面。
第二节档案机构与人员一、档案机枪类型及其职责(一)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具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得档案事业管理机构。
1、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得设置四级:国家级省(自治区工、直辖市)级市(地、州、盟)县(市、区、旗)2、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得职责(1)国家档案局职责①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与国家方针政策研究、制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与具体方针政策。
(制定规章与政策)②组织协调全国档案事业得发展,制定发展事业得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制定档案事业发展规划)③对有关法律、法规与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得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法律监督)④对中央与国家机关各部门、国务院直属企事业单位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属于登记范围得全国性社会团体得档案工作,中央级国家档案馆得工作,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得工作实施监督指导。
⑤组织、指导档案管理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