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七章
学前教育学第七章-幼儿园的劳动
观看视频,幼儿园的劳动教学二,培养儿童的什么 技能?谈一下自己的感想和对自己的启发。
生活性
由于儿童的自我服务劳动和生活劳动联系密切,因 而也是儿童最容易掌握和理解的劳动内容。 在为集体的劳动中,值日生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内容 也主要是与儿童的生活起居相关联,也属于日常生 活劳动的形式。
思考
课本P181: 小班的儿童进行劳动的过程体现了什么特点? 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这个案例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观看视频,幼儿园的劳动游戏,进一步感受幼儿园 的劳动,谈一下想法。
壹 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慢慢理解劳动的意义,逐 渐将劳动与游戏分开,责任感也随之增加,能够抑制 个人的兴趣去服从劳动任务的需要,并能坚持完成既 定的劳动任务。不仅关心劳动成果,甚至还会评价自 己以及他人的劳动。 但是,即使到了大班的后期,儿童劳动中游戏的特 点也还不会完全的消退,边做边玩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对于儿童的表现,不能过于苛求,而是从儿童 的特点出发,给予积极的指导。
成人的劳动直接指向教育 目的,是为了创造某种社 会财富和满足生活需要而 进行的社会性活动。
儿童劳动不同于成人劳动,它受儿 童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 通过劳动,使儿童学习简单的劳动 知识和技能,培养热爱劳动,尊重 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初 步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劳动的习 惯。让儿童在劳动接受教育不仅是 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贰
劳动的教育作 用
壹 劳动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手 段
贰 劳动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直接 的影响作用
叁
劳动的内容、 形式和指导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
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一节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前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1、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2、在远古社会的前氏族社会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幼儿教育形式二、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三、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四、军事民主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包括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儿童是公育公养的,教育目的是为稳定一个家庭的生存繁衍、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形式和内容是同社会生活、生活劳动紧密结合,带有明显的原始性、简单性、家族性、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远古时期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迹象。
五、简答题1、简述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的分期(1)前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2)母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3)父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4)军事民主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2、简述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情况(1)家长由男子担任,儿童的教育则由父亲为主的大家庭来承担(2)具体由大家庭中成年妇女一起共同照管幼小男女儿童,这一时期的每个儿童都被视为全家族未来的成员(3)儿童一般自幼开始从旁边观察成年人的生产劳动,并在游戏中逐步模仿,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生活经验和劳动技巧第二节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从内容上看,其特点是实践性、职业性2、古代埃及学前教育从形式上看,其特点是多样性、等级性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有家庭教育、宫廷教育4、古代埃及为培养一般文秘人员而开办的学校是文士学校二、古希伯来的学前教育1、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两个时期是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2、古代希伯来人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是为民族的救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3、重视学前教育并希望它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任务的古代东方人是希伯来人三、古印度的学前教育1、古印度首陀罗这一种姓的孩子完全被剥夺了受教育权2、种性制度是古代印度特有的一种阶级压迫制度3、古印度婆罗门教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送《吠陀经》4、古印度佛教的幼儿教育主要有寺庵教育和家庭教育5、学前教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古印度6、学前教育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的国家是古印度四、名词解释1、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指引人们从事某一活动的内在动力第三节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一、古希腊的学前教育1、斯巴达的学前教育(1)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是对幼儿的体质十分重视、教育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2)为保证新生一代体质的强健,只准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成年男子结婚和生育的国家是斯巴达(3)古代家庭教育中,斯巴达人注意培养孩子们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4)认为任何儿童都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教育是国家的职责的是斯巴达2、雅典的学前教育(1)雅典的学前教育,国家不严格控制,由父母对7岁前的子女进行养护和教育(2)学前教育呈现“家庭化、自主化、多样化”显著特点是雅典(3)在古代西方,对年轻一代不仅强调对体育和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视智育和美育,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雅典人(4)雅典城十分重视文化教育,把他视为培养城邦合格公民的有效工具(5)古希腊雅典的学前教育方法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二、古罗马的学前教育1、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1)实施“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是古罗马共和国前期的学前教育(2)古罗马承袭希腊方式的教育体系,培养雄辩家成为共和时期的教育的主要目的(3)古罗马的学前教育普遍由家庭负责(4)古罗马共和国后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雄辩家,学前教育中儿童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2、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三、名词解释1、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国家司法活动第四节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一、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1、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是柏拉图2、最早论述学前教育思想家的是柏拉图3、柏拉图提出了儿童的心灵与体质和谐发展的观点4、主张任何人都得过集体公共生活,首先提出优生优育问题的教育家是柏拉图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1、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胎教”的第一人是亚里士多德2、亚里士多德将学前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出生—7岁为学前教育时期、7—4岁为初等教育时期、14—21岁为中国等教育时期3、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应由法律规定4、“效法自然”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5、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意见,5岁至7岁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良好习惯的养成6、提出“品德习惯培养说”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7、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是亚里士多德三、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1、把培养道德高尚,精于演说的雄辩家作为自己的教育目的的是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2、昆体良在书中第一章就提出“当儿子刚一出生的时候,但愿父亲的首先对她寄予最大的希望,这样才会一开始就精心的关他的成长。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学前教育学-朱宗顺)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
3.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子、讲授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1课时)第二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资源: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2(吴慧源)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3(吴慧源)3.幼儿园教学活动考点视频4.幼儿园课程第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特点和意义活动有什么样的涵义实例:某幼儿园大班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有幼儿说道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购物的经历。
“超市有文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的问。
“有啊!”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
“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
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孩子么不能和教师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采购的食物、谈论自己在超市购物过程中的发现……当谈到各自购买事物时,有个孩子说:“我买的酸奶最好喝。
因为这是我妈妈单位做出来的。
”(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某酸奶公司的)这一下,孩子们的新问题又来了:“我买的东西是从哪儿来到”面对幼儿的新问题,教师调整自己的方案,开始新的教育设计。
知识要点:(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教学: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在《纲要》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的教与学的活动,目的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 7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
然而五指活动课程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理论 层面虽强调应避免课程中的知识中心倾向,但在实 践层面上仍比较注重教材;尽管一再强调“五指” 并不是五个学科,而应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但在 推行时仍被以分科的方式进行。
思考 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课程对当前学前教
育领域有何启示或借鉴?
(二)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
三、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
• 把儿童当作儿童,强调儿童的幸福童年; • 注重儿童的主体性,强调儿童的实际探究和操作; • 注重儿童个性,强调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 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强调课程的统整性。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简介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简介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典型模式简介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二、幼儿园课程的组成要素 三、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
思考 什么是课程?你所了解的幼儿园课
程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一)课程的内涵 (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前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后评价 追踪评价
➢ 学前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 、课程实施过程、课程 效果三方面 。
1、对课程方案的评价主要了解以下两方面内容:
课程方案是否依据科学原理、原则制定,是否以先进理 念或理论为指导;
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各要素之间是否都具有较高的内部 一致性。
2、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1、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1)“学前课程是反映幼儿园某一门科目客观规律的 整体教育结构,或反映幼儿园整体教育客观规律的 总体结构”。(赵寄石、唐淑,1988)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七章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笔记
庭教育的基本途径 ⑦阐述家庭教育的若干方法 ⑧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概况 ⑨述 评孩子的在园表现 ⑩引导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一)宣讲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要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教育子女是一件国家大事, 关系到民族的生死存亡,为把孩子培养成 21 世纪合格公民打好基础。 (二)说明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 家庭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居于第一位,幼儿园居于第二位。要帮助家长发 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连续性、权威性、亲 情性等特点,把孩子培养成人。 (三)讲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 要向家长讲解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间个别差异,使家长具备生理 学和心理学方面知识,为教育孩子做好准备。 (四)讲授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 (1)增进健康(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自理能力、安全知识、不怕打 针吃药、体育活动) (2)开发智力(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观察周围事物、看书、聆听别人讲话、 提供丰富游戏材料) (3)培养品德(有爱心、讲文明和懂礼貌、与人交往的方法、责任感、爱 护公物、自尊心和自信心) (4)提高美感(名胜古迹-开阔眼界、大自然-感受美、家庭艺术节-艺术兴 趣、审美能力) (五)讲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 (1)热爱孩子的原则(例:父母带孩子去玩具店,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 而不是家长强加的玩具) (2)要求孩子的原则(例:孩子走路摔倒了,父母要求孩子自己爬起来) (3)教育一致的原则(例:老人展开“精美食物”竞赛,使孩子更挑食且 任性,因此要达成共识) (4)全面发展的原则(例:带孩子外出做客前,让孩子自己挑选衣服,打 扮自己)
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 家长的教育行为主要是指父母在一定的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处理孩子的教育 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言语和行动。 具体目标: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促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 手段,家幼配合,协调一致,提高教育质量。 2、帮助家长获得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和艺术, 增强教育孩子的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争取家长在经费、物质设施、人力上的支持和援助,鼓励家长参与幼儿 园的教育,提高办园的整体水平。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二)个体内化: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
个体内化大致通过五种方式实现: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 自我强化;社会合作。 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和认同获得社会行为方式,进而 内化为人格品质。 社会认知:主要指社会认知,个体根据已有认知结构水平及其价值取 向同化和顺应社会规范,有选择地吸收,然后加工改造成自己人格品质 的一部分。
三、幼儿品德教育
(一)幼儿道德认知教育 1、 幼儿道德认识的特点: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
水平较低,道德知识不多,故要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教给 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幼儿道德是非观念处于不稳定状态, 缺乏道德认识的一致性;幼儿道德评价活动带有很大的情 绪性和受暗示性,教师对幼儿行为应及时提出要求并进行 评价,从而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互为促进。
第七章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第一节 社会性学习概述
一、社会性的含义 二、社会化的含义
三、个体社会化的两方面:社会教化和个体 内化 四、社会性、社会化、社会性学习的联系
五、幼儿社会性学习的含义及其意义
一、社会性的含义
社会性是个人所具有的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必须受社 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必须符合社会条件的特性。 社会性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由对成人的依恋到 自己独立过程,一是获得处理对人关系的能力过程。 • 社会性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 为。社会认知:狭义的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群体、 人际关系及认知主体本身等社会客体的认识。广泛的社会 认知是指一切调节和伴随着社会行为的认知活动。社会情 感:是指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 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社会行为:是指对社会 刺激产生的外显或内隐的反应。一方面是指个体受他人或 团体影响而发生的行为,受社会规律制约,是人类特有的, 诸如见义勇为等,另一方面是指群体的共同行为。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学前教育学 朱宗顺)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
3.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子、讲授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1课时)第二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资源: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2(吴慧源)https:///v_show/id_XMTQyMjY4MjM3Mg==.html?spm=a2hbt.13141534.app.5~5!2~5!2~5~5~5!2~5~5!2~5!2~5!2~5~5~A2.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3(吴慧源)https:///v_show/id_XMTQwNzUwMTU4NA==.html?spm=a2hzp.8244740.0.0https:///v_show/id_XMTQwNzUwMTU4NA==.html?spm=a2hzp.8244740.0.03.幼儿园教学活动考点视频https:///v_show/id_XNTA4OTkyMjA0.html4.幼儿园课程https:///x/page/j0720tc85rz.html第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特点和意义活动有什么样的涵义实例:某幼儿园大班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有幼儿说道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购物的经历。
“超市有文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的问。
“有啊!”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
“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
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学前教育第七章
16
第二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
张雪门行为课程单元活动方案举例
名称:常吃的蔬菜
动机:幼儿的餐点
目的
1、使幼儿明了蔬菜的好处和认识几种常吃的蔬菜。
2、养成幼儿种菜、煮菜的能力和方法。
3、鼓励幼儿喜欢吃蔬菜和养成饮食应有的习惯。
〔四〕活动内容:
食,然后演傀儡戏〔小明长胖了〕,并介绍蔬菜的营养和健康的
关系。
6、这个活动并为到此结束,以后继续浇水、拔草、施肥。从每
天活动中观察蔬菜生长的过程,一直到收获为止。煮食自己种植
的蔬菜,更激发幼儿的兴奋与愉快。如果继续扩充开菜市场、参
观市场的行为,那么除劳动生产的活动外,更增加幼儿认识较多 蔬
菜、其他种食物,以及交易买卖行为的能力〔如继续开展其方案
开展中所进行的一些活动,如呼吸、攀登运动 等;
2、“儿童的自然环境〞; 3、“儿童的社会环境〞。 对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以单元形式进行组织 ,并根据儿童身心特点,按月份和节气确定活 动的单元,然后选择相关的各科教材组织在这 个单元里。
10
第二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张雪门1926年编制的九月份课程单元〔节选〕
可另订〕。
19
第二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 张雪门行为课程单元活动方案举例 〔六〕应用工具及材料 1、工作:各种蔬菜、菜籽、菜秧、烹饪材料;洗菜盆、切菜 板、煮菜锅、种菜工具〔锄、铲、水桶〕;自由画——蔬菜。 2、文学:戏剧〔1〕小明长胖了〔傀儡戏〕;〔2〕小猪种菜 〔傀儡戏〕。 3、音乐:唱歌——吃青菜;律动——种菜。 4、游戏:猜测蔬菜,比赛搬运蔬菜。 5、常识: 〔1〕区分番茄、白菜、萝卜的形状、颜色、气味、吃法有什 么不同? 〔2〕菜怎样种法? 〔3〕种菜以后要做些什么事? 〔4〕吃蔬菜有什么好处? 〔七〕参考资料:包括工作、常识、故事、歌谣、游戏、音乐20
学前教育学(第七章)
四、如厕
(一)如厕注意事项 (二)男女厕所分开 (三)如厕时间
(1)不对孩子“尿床”的事反应过 度而横加指责,以免孩子自责和焦虑。 (2)在孩子午睡前适量控制孩子饮 水喝汤的量,并提醒孩子在睡前先小 便。 (3)耐心对自理能力较弱、不
虽然生理健康的婴幼儿,生长到一定阶段几乎都会如厕,但有必要在孩子 能使用手纸和整理衣裤的幼儿。 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如厕训练,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案例二:教师取出许多不一样长短的木棒,选了其中的两根,边把木棒的 一端对齐边说:“小朋友们注意了。看老师是怎样比较的?”幼儿边看着教 师操作边发表自己的意见:“用手抓住木棒。”“是用手指。”“是……” 但都没有说出关键。教师把小伟叫了起来:“小伟,你来告诉老师。怎么 比较?”小伟摸了摸额头说:“把木棒放到一起。”“还有呢¨教师继续问, “你看老师怎么把木棒放到一起的?”在教师的启发下,小伟忽然间发现了 操作的重点。高声地说:“是把木棒的一端对齐放到一起的!”教师听到小 伟的回答,满意地笑了笑,说:“小伟真棒,说对了!”教师把小伟抱了抱 以示奖励。之后教师强调了好几次“一端要对齐”。
案例五 :小红把木棒一把抓在手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摆放,既不是从长到短, 也不是从短到长。教师看到了,提示了一句“从长到短”,然后就走开了。 小红把木棒从桌子上拿起又握在手里,再次小心翼翼地无规则地摆放。幻灯 片 17
2、幼儿园教学
(二)幼儿集体学习活动的特点 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学习活动,
主要是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 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运 用于教学时,就是集体教学。
二、幼儿集体学习活动的设 计与组织
学前教育学(高教版)教案:7.2 游戏于儿童发展的意义
第七章幼儿园的游戏第二节游戏于儿童发展的意义一、儿童游戏的特点(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活动儿童的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
游戏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生产。
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
3岁后的幼儿的体质日趋强健,基本动作有一定发展,能进行手的操作活动。
思维和想象力有一定发展,并能使用语言进行交往。
独立活动的能力增强,具有参加活动的需要。
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现实生活幼儿的游戏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是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他们不是机械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
儿童在游戏中,以真诚的情感,体验在游戏中的活动,相信虚构的真实性。
同时,他们也懂得什么是假装的。
(三)游戏具有社会性和团体性幼儿的许多游戏是真实社会生活的缩影,在游戏中幼儿不仅作用于物,而且与人交往,学习掌握社会行为的规范和人际交往的技能。
幼儿的游戏多半是集体性的,儿童不会长时间地自己游戏,他们更喜欢几个人一起玩,合作玩,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
协商、互助、分享等技能,以求得游戏可以进行下去。
在团体活动中。
游戏才能满足幼儿想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以及和同伴亲密交往的需要。
(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使幼儿得到满足和愉映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
正如苏联心理学家柳布斯卡娅所说:“正是这种把以前获得的印象组合成新的创造物的可能性,明确对自身力量的考验,是游戏使儿童产生巨大愉快的源;在游戏中由于能积极活动带来了极大快乐。
二、游戏的发展从幼儿的认知发展、社会发展和动作发展的层面看,幼儿的游戏行为即显示了幼儿在这一个层面的发展状态。
从认知发展的观点,皮亚杰将游戏分为三类:练习游戏、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
史密兰斯皮亚杰的分类,将认知性游戏修订为四类,其中将练习游戏称之为功能游戏,在练习游戏和象征游戏之间加入建构游戏,象征游戏则改为戏剧游戏,以及最后发展的规则游戏。
学前教育学第七章幼儿园的劳动ppt课件
思考
为什么说儿童的劳动是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 什么是自我服务劳动?如何理解? 观察课本图片,是在培养学生哪些生活技能?体现了什 么特点?
观看视频,幼儿园的劳动教学二,培养儿童的什么 技能?谈一下自己的感想和对自己的启发。
13
生活性
由于儿童的自我服务劳动和生活劳动联系密切,因 而也是儿童最容易掌握和理解的劳动内容。 在为集体的劳动中,值日生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内容 也主要是与儿童的生活起居相关联,也属于日常生 活劳动的形式。
16
贰
劳动的教育作 用
17
壹 劳动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手 段
贰 劳动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直接 的影响作用 18
19
叁
劳动的内容、 形式和指导
20
一、自我服务劳动 二、为集体服务的劳动 1.集体劳动 2.个别委托劳动 3.值日生劳动 4.家务劳动 三、种植、饲养劳动 四、手工劳动 1.自制玩具 2.其它手工劳动
8
思考
课本P181: 小班的儿童进行劳动的过程体现了什么特点? 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这个案例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观看视频,幼儿园的劳动游戏,进一步感受幼儿园 的劳动,谈一下想法。
9
壹 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慢慢理解劳动的意义,逐 渐将劳动与游戏分开,责任感也随之增加,能够抑制 个人的兴趣去服从劳动任务的需要,并能坚持完成既 定的劳动任务。不仅关心劳动成果,甚至还会评价自 己以及他人的劳动。 但是,即使到了大班的后期,儿童劳动中游戏的特 点也还不会完全的消退,边做边玩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对于儿童的表现,不能过于苛求,而是从儿童 的特点出发,给予积极的指导。
14
Hale Waihona Puke 15生活性儿童早期的劳动愿望是在生活中产生的。 孩子从出生以后,享受着成人的生活关照,耳闻目 睹成人的劳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了模仿成人的劳动,要求参 加与生活相关的简单劳动的愿望。 儿童常常会提出“我自己吃”、“我自己拿”、“我自己 穿衣服”、“我来摆筷子”、“我来洗手绢”、“我来倒垃 圾”等的劳动要求。 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因势利导,重视和开展儿童的自 我服务等劳动,儿童的劳动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国开学前教育原理第7章情境训练
国开学前教育原理第7章情境训练本章主要介绍情境训练的定义、目的及其在国开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国开学前教育原理第7章情境训练本章主要介绍情境训练的定义、目的及其在国开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国开学前教育原理第7章情境训练第二章:情境训练的设计原则第二章:情境训练的设计原则本章将深入探讨情境训练的设计原则,包括真实性、相关性、挑战性和激励性等方面,具体解释为什么这些原则对于有效的情境训练至关重要。
本章将详细介绍情境训练的实施步骤,包括目标设定、情境设计、训练材料准备、培训方式选择和评估等方面,以帮助教师或培训师更好地开展情境训练活动。
本章将介绍情境训练的效果评估方法,包括观察评估、问卷调查、训练成效测试等。
这些评估方法旨在帮助评估情境训练活动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训练方案的依据。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参与者在情境训练中的行为和表现,可以评估他们在特定情景下的应对能力和行动效果。
观察评估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参与者的行为,并进行综合分析。
问卷调查:通过向参与者发放问卷,可以收集他们对情境训练活动的感受、体验和反馈。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评估参与者对情境训练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训练效果的主观评价。
训练成效测试:通过进行特定的测试或测评,可以评估参与者在情境训练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升程度。
训练成效测试可以量化参与者的研究成果,并帮助评估情境训练对其研究效果的影响。
这些评估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地评估情境训练活动的效果,为改进训练方案和提升参与者的研究体验提供重要依据。
国开学前教育原理第7章情境训练这些评估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地评估情境训练活动的效果,为改进训练方案和提升参与者的研究体验提供重要依据。
国开学前教育原理第7章情境训练第七章:情境训练的案例分析第七章:情境训练的案例分析本章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不同情境训练的实施和效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境训练的具体应用。
本章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不同情境训练的实施和效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境训练的具体应用。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独立自主性原则这里所提的独立自主性就是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具体说,就是通过适当的训练使儿童学会自我服务、独立做事、独立思考,使其摆脱传统行为方式的束缚和局限,不事事依赖外力的帮助,不受别人的指示或暗示,不人云亦云。
不屈从他人的压力,不受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
其中,教育对幼儿独立性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给幼儿提供了独立选择的机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培养其独立性与自主性。
一、独立自主性原则的内涵(一)什么是独立自主性原则当前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大都注意到对儿童进行独立自主性教育,但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很多教育内容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与教育经验来组织安排的,因而问题也就很多。
为此,我们认为应首先弄清楚独立自主性原则的内在含义。
1.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由于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自己的孩子也越来越爱护、越来越娇惯,事事包办代替,导致现在的独生子女独立自主能力特别差。
90年代初期发生的“中日学生夏令营的较量”事件就集中暴露了我国独生子女在这方面的致命缺憾,也引起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大讨论。
这场讨论的结果,是使人们认识到了从小培养儿童独立自主性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于儿童个人,还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
我们认为,培养儿童独立自主性的难点不在幼儿园,而在于家长。
有些家长因为童年没有得到良好的生活,因此有很强的补偿心理,对于自己的孩子过分溺爱;有些家长因为在小的时候备受父母的苛求,所以也就继承了老一辈的做法。
对于自己的子女过分严格。
学前教育学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 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 成概念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 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
; 尽量选择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范例; 范例法多运用于美术、科学的教学活动。
三、以幼儿活动为主的方法
• 含义: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某种 情境并提供相应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实践和探索 以加深理解的教学方法。
• 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是实验法、游戏法和操 作练习法。
(一)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游戏帮助完成教学任 务的方法。 案例分析:组织幼儿玩小动物食物的游戏。具体做法是:先根据兔 子、猫、猴子头上小圈点的数量,让幼儿把一样多的萝卜、桃子、 小鱼放入小动物的“嘴巴”喂食,并让其说出自己喂的是哪种动 物,这种动物喜欢吃什么,分别吃了几个? 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 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2、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教学服 务的,所选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应与教学要求相吻合。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 具或做实验过程,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特征或现场 的操作环节,从而获得相应知识经验的方法。
(三)范例法
• 范例法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例子作为幼儿模仿的对 象,使幼儿从范例中得到启发或获得相关经验的方法。
• 注意事项: 考虑幼儿的实际水平,提供的范例大小合适,难易适度
• (2)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
简答-学前教育课程论
第七章学前教育组织的基本原则1.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三大基本原理?151一、相互作用原理二、整体教育原理三、环境陶冶原理2.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172一、目标定向原则二、生活化原则三、活动化原则四、游戏化原则五、综合化原则六、家园同步原则七、师生同构原则3.相互作用原理的内涵及其具体化(活动化、游戏化、师生同构)152、157内涵:只有经过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课程组织才是真正的教育。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发展观、系统科学、心理科学和人类发展生态学。
4。
整体教育原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化(综合化、家园同步教育)159、163内涵:学前儿童是身心有机统一发展的整体;要保证这一整体和谐健全的发展,必须以整体观看待他,并整合各影响因素,发挥整体育人功能.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的全面发展说、系统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学前儿童发展观)关于什么样的课程才算是好课程的评价标准变为:能顾及学前儿童心理、身体、情谊、人格等和谐发展的“完整性”;能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经验的“广博性";能顾及不同儿童的天赋、生长背景、学习意愿、发展倾向等个别差异的“可弹性”;能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与手段,发挥整体效力,具有“整合性”等等。
这些观念及其实践化,演化出课程组织的综合化原则。
5.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164、171内涵: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学前儿童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主要是人文环境陶冶的结果;儿童年龄越小,环境的陶冶功能越大;特征不同的环境,对学前儿童的感染力不同。
理论基础:儿童生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儿童生态学、儿童人类学和文化生态学.在实践中的运用:错误!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发挥其美育功能,陶冶幼儿美的心灵,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如绿树成荫、花草芬芳,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024年学前教育学优质教案王小雪多场景
2024年学前教育学优质教案王小雪多场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学》教材第七章“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具体内容包括:游戏活动的基本理论,多场景游戏的创设与实施,以及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探讨多场景游戏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及评价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多场景游戏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2. 能够分析并评价不同场景下的游戏活动,提出改进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多场景游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多场景游戏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以及游戏评价方法。
重点:游戏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多场景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多场景游戏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游戏活动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游戏活动的基本理论(2)多场景游戏的设计原则与实施步骤(3)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3. 例题讲解:以一个多场景游戏为例,详细讲解其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评价方法。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个多场景游戏,并给出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
六、板书设计1. 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1)游戏活动基本理论(2)多场景游戏设计原则与实施步骤(3)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2. 多场景游戏设计与实施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多场景游戏,包括游戏名称、目标、场景、规则、实施步骤和评价方法。
2. 答案要求:(1)游戏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场景丰富多样。
(2)规则清晰,实施步骤详细,评价方法科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游戏设计与实施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紧跟行业发展。
学前教育学--第七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及幼小衔接2014
• 3.师生关系不同
– 幼儿园一般每班配备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在园期间 幼儿几乎受到不间断的照看,师生关系较为紧密。
– 小学一般每班有5-6名的任课教师,课间无人看管。儿 童多自己解决问题,尤其是生活问题。
3.培养入学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大误区就是小学化倾向严重。 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幼儿厌学 、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四)幼小衔接的内容(简答)
• 1.加强幼儿进入小学所应具备素质的培养
• 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 、人际交往能力、规则和任务意识等,不仅关系 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 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 幼儿园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对象都是幼儿,两者是一 个有机的整体。幼儿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 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配合程度。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 育保持同步,家长配合保教人员的工作,幼儿园的教 育效果就能得到保证。
• (2)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 幼儿的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差别很大。在家庭教 育中,往往由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过分对儿童进 行保护和偏爱,常出现对幼儿教育出现偏差的现象。 因此需要受过专门培训的托幼机构的教师对家庭教育 进行指导,以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 (2)把社区人力资源请进幼儿园
– 如请警察讲解交通规则、请消防员讲解火灾时救火和 自救方法等。
• 2.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优势,为社区建设出力
– 如为社区群众举办教育讲座,制作学前教育宣传栏、 帮助社区排练节目等。
三、幼小衔接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性游戏
角色游戏
规则游戏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及其特征 (四)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4、以游戏的教育作用为依据的游戏分类(图:自制食品、真好吃)
角色游戏
表演游戏 智力游戏 娱乐游戏
结构游戏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及其特征 (四)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5、学前教育机构常见游戏的分类 创造性游戏 有规则游戏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三节 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二、儿童游戏的观察
(一) 儿童游戏的观察 1、 游戏观察的作用
2、 游戏观察的内容
游戏主题——是否积极与健康? 游戏环境——是否安全、卫生、舒适、便于交往活动?(图:积木、我们的
积木作品)
游戏内容——是一般经验还是新近的社会热点? 游戏需求——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做些什么、兴趣点与困难是什么?
游戏行为——儿童游戏的能力与表现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三节 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二、儿童游戏的观察
(一) 儿童游戏的观察 3、 游戏观察的方法
扫描法
定点法
追踪法
记录法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三节 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三、儿童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一)儿童游戏的激发与引导 1 、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 (图:餐厅、炒菜、烧烤、迎宾、买 吃的) 2、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图:兔女郎、真好吃)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二、游戏的功能 (一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二、游戏的功能
(二)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保证智力的发展;提供巩固知识的机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言发展的作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及其特征 (四)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2、以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依据的分类
偶然的行为
游戏的旁观者 单独的游戏 平行的游戏 联合的游戏
合作的游戏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及其特征 (四)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3、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
用
(三)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四)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情感的发展功能 ;情绪恢复功能
(五)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亲子关系;伙伴交往 (例:成功融入、解决冲突、修正)
(视频:中班音乐活动)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二节 儿童游戏的条件
一、 游戏的时间 二、 游戏的环境与材料(图:香蕉椅) 三、 儿童的自主
学习论
活动论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及其特征
(二)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和权利 1、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
2、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权利
(三)儿童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图:我们的积木作品) 4、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二节 儿童游戏的条件
一、 游戏的时间 (一)充足的时间是儿童游戏的前提 (二)减少过渡环节,提高单位时间内儿童游戏的有效时 间 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
力争每次有较长时间游戏。(图:玩泥1、2)
使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 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及其特征 (四)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1、以游戏活动中占优势的心理成分为依据的分类
(2)想象游戏
也称象征游戏。2-7岁的儿童处于皮亚杰所说的“让我们假装”
游戏的阶段。儿童能以许多方式,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提炼、社交能力。例如,儿童吧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 爸爸),把一个物体奖项成另外一个物体(如把一块积木当
作是一辆卡车)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及其特征 (四)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1、以游戏活动中占优势的心理成分为依据的分类
(3)接受游戏
儿童处于“观众”地位,愉快地欣赏所见所闻,如听故事、看画 册、参观动物园等。 (4)制作游戏 儿童主的地创造与建构,如绘画、折纸、积木等。
5、 多提供中等熟悉和中等复杂程度的游戏材料 6、 将游戏材料放在可见位置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二节 儿童游戏的条件 三、儿童的自主 • 自主是儿童游戏的主要条件
• 儿童在自主游戏中得到主动发展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三节 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 儿童游戏的水平分析与预设 二 儿童游戏的观察
3、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4、提出合理化建议 5、平行介入游戏,巧妙扮演角色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三节 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三、儿童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二)儿童游戏的支持与推进 1、 2、 3、 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图:自制食品、自制汉堡配料) 共同探索游戏奥秘 满足儿童充分游戏的心理需求
4、
5、
关心儿童的游戏意愿(图:自弹自唱)
关注游戏的发展进程
返回章目录
三 儿童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三节 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儿童游戏的水平分析与预设
(一)3 岁前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及游戏预设(例:三 岁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二)幼儿初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及游戏预设(例: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三)幼儿中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及游戏预设 (四)幼儿晚期儿童游戏的发展水平及游戏预设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二节 儿童游戏的条件
二、游戏的环境与材料
(一)游戏的环境 • 游戏的空间环境
(1)户外游戏场地(图:游泳池、小坡、自然环境、户外场地、跑道、小走廊)(2) 室内游戏场地(图:游戏室、宽敞的游戏场地、活动室) 空间密度=房间面积-不可用面积÷幼儿人数 2. 游戏的心理环境 态度平等 提供机会和条件 (例:有效的引导)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儿童游戏的条件 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及其特征 二、游戏的功能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及其特征
(一)对游戏的理解
剩余精力说
松弛说
复演论
生活预备说
精神分析论
认知结构论
适当评价(例:坚守岗位的小护士)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二节 儿童游戏的条件
二、游戏的环境与材料
(二)游戏的材料 1、 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2、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游戏材料(图:好玩的轮胎、可爱的树桩、有
趣的户外设施) 3、 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游戏材料
4、 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
5、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返回章目录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及其特征 (四)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1、以游戏活动中占优势的心理成分为依据的分类 (1)机能游戏 机能游戏,也称实践游戏、练习游戏。0-2岁的儿童在游戏中,
以肌肉活动为主,主要特征是飞、操作和自我模仿。儿童喜
欢得到感官刺激,儿童重返自己行为的目的是活的乐趣,表 现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