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特殊义项2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 一遍过考点2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含解析)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 一遍过考点2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bab3f8ba1aa8114531d961.png)
考点2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考向三词类活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七月己丑,帝亲总六军十馀万,次河桥。
高欢引军东度。
丙午,帝率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骑宿于瀍西杨王别舍,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
有牛百头,尽杀以食.军士。
众知帝将出,其夜亡者过半。
清河、广阳二王亦逃归。
略阳公宇文泰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领数百骑赴。
骆超先至。
戊申,贤和会帝于崤中。
己酉,高欢入洛,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请回驾。
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陕西.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饥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麦饭壶浆献帝,帝甘.之,复一村十年.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帝至稠桑,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
帝过河谓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帝及左右皆流涕。
宇文泰迎帝于东阳,帝劳之,将士皆呼万岁.遂入长安,以雍州公廨为宫,大赦。
甲寅,高欢推司徒、清河王亶为大司马,承制总万机,居尚书省.欢追车驾至潼关。
九月己酉,欢东还洛阳。
帝亲督众攻潼关,斩其行台薛长瑜,又克华州。
(选自《北史》,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杀以食.军士食:吃B.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鞭:用鞭子抽打C.帝甘.之,复一村十年甘:感到甜美D.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北:向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四个加点实词皆有活用现象.A项,根据上文的内容,杀了牛,吃的当然是牛,而不可能是现代汉语理解的“食(吃)军士",显然“食”是“让(军士)吃”的意思,故此处为动词的使动用法.该项解释不正确。
B项中“骛”字,让我们想到“好高骛(追求)远”,这个“骛”就是“追”的意思.这马怎么样才会跑,才会追呢?只有“用鞭子抽打"马时,马才会跑。
高考文言文实词特殊义项
![高考文言文实词特殊义项](https://img.taocdn.com/s3/m/d81c881225c52cc58bd6bed9.png)
文言文实词特殊义项1【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杜甫《可叹》)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词义理解、特殊句式、重点虚词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词义理解、特殊句式、重点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2380723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b.png)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词义理解.特殊句式、重点虚词【考点1词义理解】一、巧记本义,紧扣语境,正确理解一词多义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是个普遍现象,有的词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义项,这给掌握多义实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除靠平时积累外,还要:1 .巧记本义引申解对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i 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人相随行走在路上。
本义:跟随、随从。
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z6n9),如“从弟”。
2 .紧扣语境推敲解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
例如:解释下文中“过”的意思。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通而击之也,民大警。
使人止之,日:“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过”有动词义、形容词义、名词义等多个义项。
首先确定这里的“过”应是一个动词。
“过”作动词有“经过”“拜访”“犯错误”等义项,结合语境,只有“经过”和“犯错误” 两个义项比较合适。
再看下一句楚厉王的解释,显然,“犯错误”更符合上下文语境。
二、了解词义演变特点,重点掌握古今同形异义词L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几种。
①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只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②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归纳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77f22e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b.png)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归纳一、引言文言实词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与虚词相对。
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大量的文言实词,以便能够正确理解古代文献、作品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本篇文章将对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实词进行整理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实词。
二、常见的文言实词1.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动词•行:指行走。
•坐:指坐下。
•立:指站立。
•卧:指躺卧。
•起:指起身。
•止:指停止。
•伏:指俯身。
•食:指吃饭。
2. 表示时间、空间等概念的名词•日:表示天日、日期等概念。
•月:表示月亮、月份等概念。
•星:表示星星、行星等概念。
•天:表示天空、天气等概念。
•地:表示地球、土地等概念。
•水:表示水流、水面等概念。
•山:表示山峰、山脉等概念。
•云:表示云彩、云霞等概念。
3. 表示人物身份、职业的名词•君:表示君主、国王等身份。
•王:表示君主、王室成员等身份。
•臣:表示朝廷官员等身份。
•子:表示子弟、学生等身份。
•士:表示士人、读书人等身份。
•官:表示官员、政府工作人员等职业。
4. 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形容词•美:指美丽、漂亮。
•善:指善良、优秀。
•恶:指邪恶、不好。
•长:指长久、长远。
•小:指小巧、不大。
5.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数词和副词•一:表示数量中的一个,也可用于强调程度上的唯一性。
•多:表示数量上的多个,也可用于强调程度上的较多。
三、文言实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文言实词在古代文献中广泛应用,对于正确理解和翻译古代文献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例子:1. 《论语·学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两句话中的实词“学”、“君子”、“逆水行舟”等,都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通过对这些实词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2. 《红楼梦》•初入荣府,宝钗便以为林黛玉性情多疑,不肯与她交往。
•宝玉见宝钗心意已决,只得苦笑着答应下来。
这两个例子中的实词“荣府”、“林黛玉”、“宝钗”等,都是指代具体人物或地点的名词,在阅读《红楼梦》时需要正确理解这些实词的含义。
文言文常用实词重要义项举要
![文言文常用实词重要义项举要](https://img.taocdn.com/s3/m/4db81d0b25c52cc58ad6be2d.png)
高二文言文常用实词重要义项1.坐:①触犯,犯罪:坐法去官。
②因为2.左右:①帮助: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②侍从:左右欲刃相如3.卒:①士兵②死:永和四年卒③完毕,结束:语卒,而单于大怒。
④终于,最终:卒有所闻⑤通“猝”,仓促,突然4.族:①类:士大夫之族。
②灭族。
族秦者秦也。
5.诸:①众:诸少年结束而出。
②之于:献诸抚军。
③之乎: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6.治:①整训:今治水军十万众。
②整理:治装而行。
③对付,抵御:共治曹操。
④惩治:不效则治臣之罪。
⑤太平,安定:一治一乱。
7.致:①送:致敬亭于幕府。
②表达: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③招来:致食客三千。
④得到,取得:无从致书以观。
⑤达到:致万乘之势。
8.知:主持,管理9.造:①往,到。
②拜访11.阴:①暗中②山北水南12.易:①交换:请易璧。
②改变:世易时移。
③轻视:是以古人易财。
④代替,替换: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⑤很,非常:待之恐不易易。
13.要:①邀请:要项伯。
②相约:虽与府吏要。
③求取:不违义以要功。
④要挟:惟死罪无可要。
14.幸:①宠幸:妇女无所幸。
②皇帝到某处:幸东宫。
③希望:幸可广问讯。
④侥幸。
⑤幸亏、幸而。
15.信:①真实:美言不信。
②诚实:牺牲玉帛,必以信。
③确实,实在:烟涛微茫信难求。
④随意:低眉信手续续弹。
⑤守信用:言必行,行必信。
⑥信用:信义著于四海。
⑦可靠的,忠诚的:信臣精卒/信誓旦旦。
⑧使者,媒人:遣信求救。
⑨shēn,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⑩shēn,伸出: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24.谢:①推辞,谢绝:辞谢不就。
②道歉,谢罪:蚤自来谢项王。
③辞别:谢家来贵门。
④劝告:多谢后世人。
⑤请问:使君问罗敷,宁或共载否。
⑥凋谢,衰亡:及花谢。
25.相:①观察:伯乐相马。
②辅助:无物以相之。
③你、我、他(偏指动作一方)26.微:①精妙,深奥:其文约,其辞微。
②如果没有/不是,除了: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不,不是: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隐瞒:其徒微之。
高考文言实词特殊义项2
![高考文言实词特殊义项2](https://img.taocdn.com/s3/m/446d06c3a58da0116c17495e.png)
高考文言实词特殊义项2G【干】盾牌。
执干戚舞。
水边,河岸。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诗经》冲,直冲。
例1、森然干霄。
(《雁荡山》)例2、哭声直上干云霄。
(《兵车行》)求取,谋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请求。
例1、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
(2010辽宁卷,)例2、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
((李浩)一生食用都和当普通人的时候一样,风格一贯高迈,别人不敢因私利请求他。
)拜见,拜谒。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2010山东卷,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一直或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追求。
冒犯,冲犯。
例1、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
(《商君书》遇,对待。
)例2、臣妄知藩国,干犯至戚,罪不容诛。
(《后汉书》我妄自尊大,去了解藩国的事情,冒犯您的至亲,罪恶极大,杀了也不能抵罪。
)干预。
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2010江西卷,)才能,才干。
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才能)称。
(2009辽宁卷)【皋】水边高地。
步余马兮山皋。
【躬】亲自,亲身。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工】巧妙,精巧。
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苟】随便,苟且。
苟全性命于乱世。
假设,如果。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只要。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构】架木。
构木为巢以避害。
挑拔离间。
彼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罗织罪名或编造谎言)陷害,设计陷害。
例1、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
例2、居数月,政化大行。
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广为推行。
权势之家担心他对自己不利,就编造出一些流言蜚语。
赋分点:居、大行、构)例3、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
若虚自分必死。
(哈三中2010年高三10月考,当时翟奕一类人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有人稍稍抵触,他们就进谗言罗织罪名陷害,(使那人)立即被杀害。
王若虚料定自己必死无疑。
重点词语:辈,一类人;少,略微,稍稍;忤,违逆,抵触;构,陷害;见,遭到,被。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常用义项例析(212页)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常用义项例析(2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f1d63385240c844768eaee0c.png)
释义 穿在身上或 披在身上
披散
4.倍
词性
例句
释义
动 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违背,背 叛
副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
更加,倍 加
5.本
词性
例句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
名 易。(《狱中杂记》) 词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本.。(《谏太宗十思疏》)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 走路,赶路 动 壁之战》)
词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说,讲
故园谁道.有书来?(《南海旅次》) 料想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称道 (《五人墓碑记》)
20.得 词性 名 词
动 词
例句
释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 心得,体会
读音二:zòng
词性
例句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
名 得。(《活板》)
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
赂秦。(《过秦论》)
释义
指堂房亲属
通“纵”,南北 方向,也特指合 纵的盟约
17.殆 词性 形 容 词
副 词
例句
释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精神疲倦
殆.。(《论语》)
而无所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传》)
辞
16.从 读音一:cóng
词性
例句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动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
行》)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高考文言实词(含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文言实词(含120个文言实词)](https://img.taocdn.com/s3/m/abf6e2228762caaedc33d426.png)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________ (2)察举
(3)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
(3)了解,弄清楚
(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_______
(4)体察
(5)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_______
(5)辨别清楚
(6)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________
(6)考察
11.曾 (1)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__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_______ (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
(1)竟然 (2)曾经 (3)通“增”,增加
12.乘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_______
(1)趁着,凭借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_______
(2)登上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
(1)使……跟随,使……随从 (2)听从,顺从 (3)向……学习 (4)依傍 (5)由,自 (6)投身 (7)通“纵”,合纵之策
17.殆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________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_______ (3)得不焚,殆有神护者________ (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1)安稳 (2)怎么 (3)安逸 (4)安定 (5)哪里 (6)养生 (7)使……安
3.被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________ (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 (3)被发行吟泽畔________ (4)闻妻一言,如被冰雪________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 (6)虽万被戮,岂有悔哉________
2.古今异义
类别
例句
词义扩大
江间波浪兼天涌 古义:特指长江。今义:泛指所有江河。
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c2cd760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6b.png)
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
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古代汉语用文字表示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功。
文言实词应该掌握积累多少,有不同见解。
但就中学生来说,统编教材附录中的实词表(以下简称实词表)所列词应是起码的数字。
文言实词的掌握本应逐课积累,几年之后,水到渠成。
但实际上高三毕业班的学生能就实词表中所列词的词义、用法,能够逐一准确解释者恐怕不多。
这样就难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实词表的缺点在于一无例句,二无具体义项。
为了弥补这个不足,编写了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几点说明:一、实词表中所列实词,列举课文中出现的常见义项及例句(有个别词删去如今),例句出处用篇目第一个字表示如赤(赤壁之战),游(游褒禅山记)。
非高中篇目及课外例句出处用全称。
二、实词表中未列,但在课文中,或课外属常见义项,有极少量补充。
三、每个常见义项一般者举13例,在同一课文反复出现者一般不重复。
四、少量与实词词义有交义现象的虚词列入并注明。
课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请①请求:(秦王)固请・(廉)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对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幸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许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⑥败胜负・之数(六)立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引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恐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②害怕:舟人大恐・(石)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毕・礼而归之(廉)②都,全:靡不毕・现(屈)卒①步兵:旦日飨士卒・(鸿)率罢敝之卒・(过)②死:鲁肃闻刘表卒・(赤)③终于:卒・相与欢(廉)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边境有急(论)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予本非文人画士・(病)③有才能的人:尊贤而重士・(过)以致天下之士・(过)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旦日飨士・卒(鸿)将①将领:廉颇为赵将・(廉)晋鄙?宿将・(信)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献诸抚・军(促)以大中丞抚・吴者(五)走①快跑:兔走・触株(五)可烧而走・也(赤)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事①事情:世异则事・异(五)足以立事・(赤)不择事・而问焉(问)②从事,奉事:以地事・秦(六)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尊敬:秦则无礼・()礼・天下之奇才(六)计计策、谋划: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计・未定(廉)莫知计所出(指)难①困难:难・去今之县令者(五)吾见其难・为(庖)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②灾难(nàn):今操芟夷大难・(赤)③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愿①乐意:臣愿・奉璧往使(廉)②希望:愿・结友(廉)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案①几案: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取案・上器击伤夫人(记)②察看:召有司案・图(通按)(廉)方①周围:今齐地方・千里(邹)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④方位、方向: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修①长、高: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庞然修・伟(促)巨身修・尾(促)②学习,效法:不期修・古(五)③修建:室坏不修・(项)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④整治:修・守战之具(过)朝早晨:朝・服衣冠(邹)春江花朝・秋月夜(琵)朝①朝廷:动以朝・廷为辞(赤)。
最新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最新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07beb3d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3.png)
最新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最新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察①细看:徐而察?之(石)②考察:子是之不察?(《卖柑者言》)乐①高兴、快乐:王与百姓同乐?(孟)以中有足乐?者(送)乐(yuè):今王鼓乐?于此(孟)异①和“同”相对:成述其异?(促)迨诸夫异?爨(项)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芙)②奇怪:成述其异?(促)生①生长:蓬生?麻中(劝学)竹之始生?(《文与可画谷偃竹记》)②与“死”相对,生存:生?亦我所欲也(孟)③与“熟”相对:则与一生?彘肩(鸿)④读书人:东阳马生?君则(送)庑下一生?伏案卧(左)可①适合: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②约计: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备①完备:前人之述备?矣(岳)请备?述之(芙)②防备、准备: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豫备?走舸(赤)秋①秋天:秋?天墨墨向昏黑(茅)枫叶荻花秋?瑟瑟(琵)②年,时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穰岁之秋?(五)能①才能:细疏其能?(促)②擅长:非能?水也(劝)兼同时进行或具有:操军兼?以饥疫(赤)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①离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沛公已去?(鸿)②距离:去?北军二里余(赤)相去?四十里(赤)③去掉: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死肌(《捕蛇者说》)师①军队:九国之师?(过)劳师以袭远()②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③学习:不耻相师?(师)传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传①传送、传递:传?之美人(廉)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③流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道①道路:有碑仆道?(游)从径道?亡(廉)②道理,规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臣之所好者,道?也(庖)③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④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⑤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受①接受:项王则受?璧(鸿)②遭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③授予,给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左上》)惑①迷惑:内惑?于郑袖(屈)不亦惑?乎(察)②疑惑:惑?之不解(师)贱①物价低:食贱?则农贫(《商君书?外内》)②卑贱,地位低:其辱人贱?行(五)贫贱?有此女(孔)③谦词:贱?妾留空房(孔)。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119e1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0.png)
1. 安:安定、安逸、安心、安宁2. 颁:颁发、颁布、颁赏3. 备:完备、详备、准备4. 本:根本、基础、本来5. 鄙:边远之地、鄙陋、庸俗6. 毕:完毕、完成、已经7. 病:疾病、生病、弊病8. 察:观察、察看、考察9. 朝:朝见、朝拜、朝庭10. 曾:曾几何时、未曾、曾祖11. 乘:乘车、乘马、乘船12. 从:跟随、随从、从来13. 殆:危险、危殆、殆尽14. 打:击打、敲打、打击15. 道:道路、道义、道德16. 得:获得、取得、心得17. 多:多少、多寡、丰收18. 非:非难、非议、非礼19. 给:给予、供给、给养20. 高:高远、高尚、高明21. 更:更改、更换、半夜三更22. 故:故人、故地、缘故23. 顾:顾念、顾虑、顾盼24. 观:观察、观赏、观看25. 果:果然(副词)、果真(副词)、果实(名词)26. 几:几乎、几案、几乎27. 俱:俱全、一起、俱备28. 假:假借、假托、放假29. 间:时间、空间、间隔30. 见:见面、看见、接见31. 解:解释、解说、缓解32. 就:接近、成就、就学33. 举:举荐、选举、举一反三34. 据:依据、根据、占据35. 居:居住地、隐居地、居然36. 具:具备条件。
工具。
详细。
情况。
37. 决:决定。
解决。
判断。
38. 绝:断绝。
阻绝。
过绝。
极点。
39. 仅:仅有。
将近。
仅仅。
40. 径:小路。
斜路。
比喻小道。
比喻捷径。
比喻邪道。
比喻直接的方法。
比喻简捷。
直接。
独辟蹊径。
比喻为人耿直,不随世俗。
(又)同“竟”表示另作别论。
41. 竟:完毕。
终了。
到底。
全。
整。
从头到尾。
居然。
竞然。
究竟。
平心静气,神情爽快。
竟然。
(与“卒”同)同“竞”,互相竞争,比较本领。
同“卿”,意气相投,相知甚深。
(又)同“镜”。
照,映照,审查,查考。
42. 具:详细,详尽,周详,完备,丰盛,具体,准备,设备,安排,待命(听候命令)。
另见jù)。
其中jù作为工具义有动词,如俱备(准备妥当);名词,如家俱(家具);形容词,如俱全(完备)。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dba82b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a.png)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一、通假字类实词。
1. “说”通“悦”
- 释义:“说”在这里表示“愉快、高兴”的意思。
2. “女”通“汝”
- 释义:“女(汝)”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
3. “反”通“返”
- 释义:“反(返)”表示返回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类实词。
1. “绝”
- 断绝。
- 极点。
- 停止,消失。
- 隔绝。
2. “兵”
- 兵器。
- 军队。
- 军事,战争。
三、古今异义类实词。
1. “交通”
- 古义:交错相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 “妻子”
- 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男子的配偶。
3. “无论”
-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四、词类活用类实词。
1. 名词作动词。
- “策”
- 释义:“策”本是名词,马鞭,在这里活用为动词,用马鞭驱赶。
- “腰”
- 释义:“腰”本是名词,腰部,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腰佩。
2. 名词作状语。
- “犬”
- 释义:“犬”本是名词,狗,在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
- “日”
- 释义:“日”本是名词,天,在这里作状语,每天。
3. 形容词作名词。
- “贤”
- 释义:“贤”本是形容词,贤德,在这里活用为名词,贤德的人。
- “善”
- 释义:“善”本是形容词,擅长,在这里活用为名词,擅长的技能(口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比】①并列,并排,紧挨着。
例1、鳞次栉比比肩接踵比邻(近邻)而居。
例2、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
(货场牧场相邻,盗贼就绝迹了。
)例3、纳比笼中。
例4、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004全国Ⅱ卷,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②等到。
比去,以手阖门。
(《项脊轩志》)比至南郡。
(《赤壁之战》)③齐等,同等,与……一样。
例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例2、刑余之人,无所比数。
(司马迁《报任安书》)例3、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2006上海卷,等到天黑回来,那些钓得的鱼与午前一样。
)比伉,比武,比隆(同等兴盛)。
④亲近,接近。
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
⑤勾结。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结合,团结)例2、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2008宁夏海南卷,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勾结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
)⑥近来,接近。
例1、比得软脚病。
例2、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2008江苏卷,光武帝得知吴汉如此部署兵力,非常震惊,下诏书责备:“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又如: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或连年);比际(此时,这时)。
⑦接连,连续,频频。
例1、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连年)蠲(juān,减少),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2007江西卷,处在今天的世道,不用说同前代相比,就同英宗、孝宗二祖时期,一年比一年减少,一年比一年减免,也令人觉得有今古之巨大差别啊!)例2、若依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2009全国Ⅱ卷,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例3、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2011江西卷《史记·汲黯列传》,汲黯返回之后,禀报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
”)例4、比三年日蚀。
(《汉书·外戚传》)例5、始至之时,岁比不登。
(苏轼《超然台记》登:丰收。
)2【彼】①指示代词,那,那些,那里。
例1、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例2、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
(08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那些愚蠢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抛弃九族,疏远自己的兄弟,想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独占利益。
)②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③人称代词,他,他们。
例1、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例2、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2007山东卷,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遗憾的样子。
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怎么样的人?)3【俾】使。
例1、俾入县庠。
俾众周知。
例2、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
(2008湖北卷,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听说了这事非常赞赏他的义举,在郡内下令免除他法律规定的徭役,使他们没有什么要上缴的。
)4【币】①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请具车马皮币。
(《战国策》)②泛指礼物,包括帛、玉、皮、马等。
例1、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例2、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
(2008江西卷,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进献的财物(纳贡)很沉重。
郑国人把这事看作忧患。
)练习: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到了匈奴以后,备办礼物赠送给单于。
重点词“币”、“遗”。
)5【敝】①坏,破旧。
侯生摄敝衣冠。
②疲惫,困乏。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衰败。
吴日敝于兵。
(吴国因兵事而日益衰败。
)④损失,损害,受损。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
(2007全国Ⅱ卷,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安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安重荣同时受损,想趁机窥伺中原。
)⑤困苦。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2008安徽卷,(我作为)刺史了解到百姓困苦却不救助,怎么能执政呢?即使获罪(或得罪宰相),也是心甘情愿的。
)6【弊】①坏,破旧。
例1、乘弊车,驾驽马。
例2、数十年间,甲兵顿弊。
②疲惫,困乏。
率罢弊之卒。
7【蔽】①遍布,布满。
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2007广东卷,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辟】①bì,征召。
连辟公府不就。
②pì,开,打开。
语毕而宫门辟。
8【畀】bì,给与。
例1、分曹魏之田以畀宋人。
例2、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007宁夏海南卷,逃亡不能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他们钱财。
)9【壁】①陡直。
岸土赤而壁立。
②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项羽本纪》)③军营,营垒。
例1、亚夫传言开壁门。
(《史记·周亚夫军细柳》)例2、(吴)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2008江苏卷,吴汉率军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
)④驻扎,安营扎寨。
例1、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信陵君窃符救赵》)例2、项王军壁垓下。
10【表】①标记,标志。
循表而夜涉。
②作标记。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11【病】①困窘不堪,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②疲劳。
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
(《孟子》)③担忧,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④缺点。
人皆嗤吾固陋,无不以为病。
(《训俭》)⑤责备、羞辱。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⑥批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
(2011湖南卷,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⑦憎恨,怨恨。
苟屈意妄言,即世之所谓笼罩(笼络),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这是我憎恨不能做的)。
⑧损害。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史记货殖列传》一斗米,卖二十钱损害农人,卖九十钱损害从事工商业的人。
)⑨祸害。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2009浙江卷,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
)12【薄】①逼近,迫近。
例1、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2009宁夏海南卷,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
)例2、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2010年山东卷,元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
)②引申为“攻打”。
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2010年江西卷,到了关隘险要处,王德用认为,“回师的军队来到了关隘险要处,大家容易争先走到前面去,这样就一定会混乱;阵型混乱了,如果李继迁攻打我们,我们一定会失败。
”)13【博】①换取,接受。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2009重庆卷,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14【逋】①逃亡,逃跑。
逋逃。
②拖欠,欠缴。
吾但使国家无逋(v.)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2007年江西卷,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③拖延,迟延。
久逋王命。
15【卜】①选择,挑选。
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
(2008年湖北卷,于是在官山以北的地方选了块地,创立了燕居来供奉先圣孔子。
现在有“卜居、卜宅”两个词。
)②估计,预料。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谭嗣同》)16【部】①官署,衙署。
还部白府君。
工部、刑部等。
②领属的区域。
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③统率,指挥。
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
(《史记》)其余略17【布】①推行。
②伸曲。
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
(2007年广东卷,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
)18【裁】①通“才”,刚刚,方才。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②只,仅仅。
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
(2004全国Ⅱ卷,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部分开周济亲族。
) 练习: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
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住户增加到上千。
)19【操】①拿着,握在手里。
操吴戈兮被犀甲。
②掌握,控制。
操生杀之柄。
③琴曲名。
如,“秦王操”。
20【曹】①群,类。
哀鸣独叫求其曹。
(杜甫《曲江》)②辈,相当于“们”。
例1、尔曹身与名俱灭。
例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2010全国Ⅱ卷,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采分点: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③分科办事的官署。
例1、犹不失下曹从事。
例2、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2007重庆卷,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21【策】①鞭子。
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鞭打,鞭策。
策之不以其道。
③竹杖,拐杖。
夸父弃其策。
策扶老以流憩。
④成编的竹简,同“册”。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2【侪】①类,等,辈。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23【超】①跃上,跳上。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②破格提拔。
超擢四品卿。
24【彻】①通,通达,贯通。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头彻尾②尽,完。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5【陈】通“阵”。
既陈而后击之。
26【瞋】①发怒时瞪大眼睛。
案剑瞋目②生气。
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恚,发怒。
愈,病好。
)27【称】①假托,托言。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2009湖北卷,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28【弛】①放松弓弦。
乃弛弓,而自后缚之。
(于是放松弓弦,不再射他,并从后面把他反绑起来。
)②放松,松懈。
农(农业)弛奸胜,则国必削。
③延缓。
请弛期更日。
(更日,改变日期)④解除。
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⑤毁坏,废弛。
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
(《国语》)纲纪废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