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doc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记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③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④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⑤其名哉。
(节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有删改)[注]①芟( shān):除草。
②扃(jiōng):关锁。
③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④饵:吃。
⑤忝( tiǎn):玷污。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B.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可为官师之规闻之,欣然规往D.饮之若饵白雪皆若空游无所依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用“/”表示,限断两处)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知识梳理含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文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2、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字。
战国时期著名、,代表人物。
著有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门人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四书指:。
二、课文内容概括。
文章开篇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第一层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
中间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
这样提出论点,更显得观点鲜明。
第二层,论证"天时地利人和"。
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城小而难守;"环而攻之"说明攻城者攻势强大,占有战斗的主动权;"而不胜"说明攻方失败。
战斗会以弱者胜、强者败告终,作者认为攻防之所以敢大军压境,是因为在"天时"上占了优势,但守方可凭借"地利"进行抵抗;攻方久攻不下,军心涣散,必然失败。
这样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第三层,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
"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有优越的"地利"条件,本可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译文与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核舟记》知识点与阅读练习一、作者作品《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1、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内容概括。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高超的微雕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四、字音字形洢(yī) 罔(wǎng) 黍(shǔ) 峨冠(guān)髯(rán)髻(jì)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器皿(mǐn)贻(yí)八分有奇(jī)箬(ruò)篷糁(sǎn)楫(jí)篆(zhuàn)壬戌(rén xū)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5)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9)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11)其船背稍夷。
夷:平。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二)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三)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完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及译文桃花源记xxxx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桃花源记》词语解释一、单选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魏晋(不管)B. 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C. 寻病终(不久)D. 后遂无问津者(探访)2.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对下面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 便扶向路(沿,顺着)D. 寻病终(寻找)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下列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 寻向所志寻病终C. 便扶向路寻向所志D.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二、填空题6.解释。
①捕鱼为业:________ ②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③才通人:________ ④屋舍俨然:________⑤乃不知有汉:________ ⑥此中人语云:________ ⑦便扶向路:________ ⑧欣然规往:________⑨寻病终:________ ⑩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7.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咸来问讯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⑤说如此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8.解释。
①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②欲穷其林 ________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⑤此中人语云 ________⑥便扶向路 ________⑦欣然规往 ________9.解释多义字词寻寻向所志 ______ 寻病中________ 志处处志之_______ 寻向所志________10.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乡人以公名德,传②共饴③之。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
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
②传:轮流。
③饴:同“饲”,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2)郗公值永嘉丧乱2.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问所从来战则请从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及下船D.席苫于公灵床头行者休于树3.翻译下列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专题06 《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 (解析版)
《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
《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共四十九篇。
《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五部经典之一。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二、文章背景资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
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三、课文内容概括。
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之行也”是总提,以下分述:①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
在与现实社会的对比中突出"大同"社会的特点。
四、字音字形天下为(wéi)公,选贤与(jǔ)能,矜(guān)、寡、孤、独,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为(wèi)己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属引(zhǔ)沿溯(s)素湍(tuān)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完整版)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字词与句子翻译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翻译参考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他)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夹着(溪水)两岸(长)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扬扬。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走)尽这片桃花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尽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只能通过(一个)人。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植物)。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到处听到鸡和狗叫的声音。
8、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愉快,自得其乐。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村民)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回答他们。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民)便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做饭(来招待渔人)。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村民)自己说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绝(往来)。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文言文阅读: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C.愿王察之:观察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2.翻译句子: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文言文阅读。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5.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7.8.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书信。
陶弘景,字,号,人称“”,时,著有等。
二、字音字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猿()与其奇者()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四时俱备四时:俱:。
2、晓雾将歇歇: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
颓:。
沉鳞:。
竞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
5、五色交辉交辉:。
(二)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今义:。
(2)晓雾将歇.古义:;今义:。
(3)夕日欲颓.古义:;今义:。
(4)古来共谈.古义:;今义:。
(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
(四)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
(2)书:①谢答中书书:。
;②谢答中书书:。
③乃丹书帛曰:。
四、重点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五、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六、文章主旨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的观点,表达了作者。
七、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2、俯视的句子:仰视的句子:平视的句子: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4、描写晨景的句子: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八、课文赏析。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速速收藏!桃花源记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
7.复:再。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才:仅。
10.平旷:平坦开阔。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田间小路。
14.悉、咸:全,都。
15.黄发: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
17.怡然:形容喜悦。
18.乃:竟然。
19.具:详细。
20.问讯:打听消息。
21.云:说。
22.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23.延:邀请。
24.语(yù):告诉。
25.扶:沿,顺着。
26.向:从前,旧的。
27.及:到。
28.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兴的样子。
31.规:计划。
32.果:实现。
一词多义:1.中: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2.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4.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5.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6.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7.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1.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以下是八年级下册部分文言文及其注释,以供参考:1.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全,都。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天下独绝:极顶,最。
急湍甚箭:湍,急流。
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游人虽未盛:虽然。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亦不详其姓字:知道。
闲静少言:安静。
不慕荣利:羡慕。
忘怀得失:在意。
环堵萧然:房屋四壁如一堵堵墙环绕。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箪瓢屡空:盛饭的箪和舀水的瓢都经常是空的。
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3. 《马说》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匹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是马也,虽善饮者而不能尽其意:这样的马,即使有好酒的人也难以尽情驾驭它。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英特的素质不能从外部表现出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
安求其能千里也:(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手自笔录:亲手抄写。
弗之怠:不放松抄写工作。
走送之:给跑腿,给送书。
录毕,走送之:抄写完毕,跑着给送去。
或遇其叱咄: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就更为恭顺。
益恭:更恭敬。
5. 《小石潭记》水尤清冽:格外地。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咬合在一起。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6. 《醉翁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之,代词,“它”。
太守自谓也,省略句,“谓”后省略宾语“之”。
部编版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八年级 愚公移山
教材梳理
14 愚公移山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惩山北之塞:苦于 (2)指通豫南:直 (3)杂然相许:纷纷地;赞同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5)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 (6)叩石垦壤:敲、打 (7)寒暑易节:更替 (8)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9)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10)何苦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11)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2)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相当于“之于” 今义:众,许多 (3)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指草木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毕力平险。 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 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换牙(指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 帮助他。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对应训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C.汉之阴
阴: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没有
C)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面山而居
濯清连而不妖
B.以君之力
俯身倾耳以请
C.其妻献疑曰
得其船
D.投诸渤海之尾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练桃花源记1、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土地平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子:邑人:绝境:外人:间隔:无论:不足:未果:问津:垂髫: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7、“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用?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幻想社会?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11、联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如何一个人?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妙的句子:,,。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4)、写桃源人热忱好客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触感染的成语:。
1(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能够用来形容秋色精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述?由此段描述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现代哪两句诗?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1、东晋陶渊明2、顺着、沿着碰到花瓣走尽开阔同“邀”邀请摆、邀请告诉作标记到顺着从前计划不久渡口3、繁多的样子开阔明亮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整齐的样子愉快的样子妻子儿女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不用说,更不用说不值得没有实现访求,根究指小孩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5 《礼记》二则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5 《礼记》二则(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5 《礼记》二则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5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虽有嘉肴:美味的菜肴(2)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4)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虽有嘉肴:美味的菜肴(2)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4)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2.通假字(1)学学半:“学”同“敩”,教导(2)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3.一词多义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学学半:同“敩”,教导学学半:学习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不独子其子:以……为子不独子其子:子女故人不独亲其亲:只是,单单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4.词类活用(1)弗食,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动词,吃(2)不独亲其亲: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3)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中年人;幼童5.古今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目的;主旨(2)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3)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老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4)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5)男有分古义:职分,职守今义:成分(6)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7)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货今义:货物(8)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二、重点句子翻译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三、内容理解《虽有嘉肴》: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即“教学相长”。《大道之行也》:文章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四、类文提升训练1. (2019山东滨州部分校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一、《桃花源》【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
.(沿着,着)溪行,忘路之近。
忽逢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芳草美(新美好),落英(落花)(繁多的子)。
人甚异(⋯⋯感.......到惊异,意用法)之,复前.(向前,名作状)行,欲.(尽)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形容看不真切)若.(像,好像)有光。
便舍船,从口如,初极狭,才.(、只)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屋舍然..(整的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田小路)交通(交相通),犬相.......(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全,都)如(像)外人,黄(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
人,乃(于是,就)大惊,所从来,具.()答之,便要.(同“邀”,邀)家。
村中有此人,咸(全,都)来。
自云先世避秦乱,率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的人).....来此境(与人世隔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于是、就)与外人隔(隔、不通音)。
.....今是何世,乃.(竟然,居然)不知有,无..(不要,更不必)魏晋。
此人一一.(、向)具言所,皆惋(感)。
余人各复延(邀)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告....)云():“不足(不得,不必)(、向)外人道()也。
”.....既(已)出,得其船,便扶(沿着、着)向(先前的)路,志(做号)之。
及(到).....郡下,(拜)太守,如此。
太守即遣(派、派遣)人随其往,向所志,遂(于、最)...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高尚士也,之,欣然(打算,划)往,未果(没有),....(随即,不久)病,后遂无津..(求、探求,津:渡口)者。
二、《小石潭》【唐】柳宗元从小丘西 (向西,名作状 )行百二十步,隔篁竹(竹林 ),水声,如珮,心(以⋯⋯ ) ....之。
伐竹取道,下小潭,水尤(格外 )清冽(清凉)。
全石以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坻(水中....高地 ),, (不平的岩石 ),岩。
青翠蔓(翠的藤蔓 ),蒙,参差披拂。
...潭中可(大 )百 (表示数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穿透),影布石上,然 (静.....止不的子 )不;俶 (忽然 )逝,往来翕忽 (快敏捷的子 ),似与游者相。
....潭西南而望,斗 (像北斗星那,名作状 )折蛇 (像蛇那,名作状)行,明可。
其(那)岸...犬牙 (像狗的牙那,名作状)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邃(深 )。
以 (因 )其境清 (凄.....清 ),不可久居,乃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古,余弟宗玄。
隶(跟随,随同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核舟》【明】魏学明有奇巧人(手奇妙精巧的人)曰王叔,能以(用)径(直径)寸之(的)木,(做,.......里指雕刻)室、器皿、人物,以至、木石,罔不..(无不、全都)因.(着、就着)象.1(模)形,各具情。
()余核舟一,盖大泛(泛舟)赤壁云(句末气)。
...舟首尾八分有奇.(零数、余数),高可二黍。
中敞者,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雕相望焉。
之,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徐.(慢慢地)来,水波不.(起)”,石青之。
船坐三人,中峨冠(戴高高的帽子,峨:高)而(表并列,并且)多髯(胡)者坡,....佛印居右,直居左。
、黄共一手卷。
坡右手卷端,左手直背。
直左手卷末,(靠近)者,各右手指卷,如有所.()。
坡右足,直左足,各微,其两膝相比.卷底衣褶中。
佛印(极)(像)弥勒,袒胸露乳,()首昂,神情与、黄不属(....(分似)。
卧右膝,.(同“屈” ,弯曲)右臂支船,而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明可数的子)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梳形髻,名作)仰面,左手倚一衡.(同“横”)木,右手攀右趾,若呼状。
居左者右手蒲葵扇,左手炉,炉上有,其人端容(神色)寂,若听茶声然(好像⋯⋯的子)。
...其(那)船背稍夷(平),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刻” ,若蚊足,画了了(清楚明白),其色墨。
又用篆章(篆字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朱)。
.通一舟,人五;窗八;箬篷,楫,炉,,手卷,念珠各一;、名并篆文,字共三十有四;而其曾(竟然)不盈()寸。
盖(表推,大概、恐怕)....(挑)桃核修狭(而窄)者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四、《》二首1.窈窕淑(美、美好)女 4.溯洄(逆流而上)从(跟随、追)之....2.君子好逑(配偶) 5.道阻()且..3.寤(醒)寐(睡)思服(思念) 6.溯游(流而下)从之......五、《北冥有》《庄子》二北冥(同“溟”,海)有,其名。
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其名。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振,里指用力鼓翅膀)而,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也,海..运(海水运)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者,志()怪(怪异的事物,形作...名)者也。
《》之言曰:“ 之(取独,不)徙于南冥也,水(水,拍打水面)三千里,...(旋翔)扶(旋)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凭借)六月息(气息,里指)者也。
”野.....也,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其.(表示)正色邪?其而无所至极邪?其.(代指大)下也,亦若是.()已矣。
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出游从容,是()之也。
”惠子曰:“子非,.安知之?”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之?”惠子曰:“我非子,固.(固然)不知子矣;子固(本来)非也,子之(取独,不)不知之全(完全,肯定)矣!”庄子曰:“...2循其本 (追溯 本原,循:追溯) 。
子曰‘汝安知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 我。
我知之濠...上也。
”七、 有佳肴 《礼 》二有嘉肴 (美味的菜,嘉 : 好、美),弗(不)食 (吃),不知其旨 (味美)也; 有至道 (最.. . . . ..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 (好 )也。
是故 (因此)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困惑)。
知. .. .不足, 然后能自反 (自我反思) 也;知困,然后能自 (勉励) 也。
故曰:教学相 ( 促 ) 也。
《.. . .命》曰:“学(同“ ”,教 )学半。
”其 (表推 ,大概、恐怕)此之 乎?. .八、《大道之行也》 《礼 》二大道之行也,天下 (是)公, (品德高尚的人,形作名)与 (同“ ”)能(才干出众. . . .的人,形作名) , 信修睦。
故人不独 (以⋯⋯ ,意 用法)其 (父母),不独子 (以⋯⋯. . .子,意 用法)其子 (子女),使老有所 (能 善 ),壮有所用,幼有所 ,矜 (同“ ”,. ... .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儿无父)、独(老而无子)、 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 . . .. .的人)皆有所养,男有分 ( 分, 守) ,女有 (女子出嫁) 。
( )其弃于地也,不必. . . 藏于己;力 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己。
是故 而不 ,盗窃乱..(指作乱害人的事)而不作 .( 起),故外 而不 ,是 大同。
九、《 》 【唐】 愈世有伯 ,然后有千里 。
千里 常有,而伯 不常有。
故 有名 ,祇 .(只, )辱于奴隶人之手, 死 (一同死, :两 并 ,引申 并列)于槽 .. ( 槽)之 ,不以千里称(著 ...称)也。
之(定 后置的 志,不 )千里者,一食(吃)或 (有 )尽粟一石。
食 (同“ ”,喂).. .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 也,( 然)有千里之能,食不 ,力不足,才美不外 (同. . “ ”),且(犹,尚且)欲与常 等(等同,一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用 鞭 赶,名作 )之不以 (按照)其道,食之不能尽 (竭尽)其材 (才能、才干) ,.. . .之 ( 足音 ,不 )而不能通 (通 )其意, 策而 (面 )之,曰: “天下无 。
” 呼! .. .其( 道,加 气)真无 邪(同“耶”,“ ”)?其 (表推 ,大概、恐怕)真不知 也! .. .十、唐 二首1.忍(狠心)能 (如此、 ) 面 盗6. 何 眼前突兀 (高 的 子) 此屋. ...2.俄 (一会儿) 定云墨色 7. 两 (灰白)十指黑....3.秋天漠漠向.(接近)昏黑 8. 炭得 何所 .( 求、需求)4.布衾 (被子)多年冷似9. 翩翩 ( 快的 子)两 来是. .. 5. 夜沾湿何由 (怎能、如何) (到, “ 里10. 回( ) 叱 ( 喝)牛 向北.. . .是 ”的意思)11. 系(挂)向牛 充炭直(同“ ”,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