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深度
不同吸痰深度对老年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
不同吸痰深度对老年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王雯雯;赵玲莉【摘要】目的:探讨行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吸痰时的安全有效吸痰深度。
方法将60例肺部感染行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浅吸痰组和深吸痰组,各30例。
浅吸痰组吸痰管深入气道超过气管插管头端2 cm;深吸痰组吸痰管深入气道遇阻力后向上2 cm。
观察2组患者吸痰前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对比2组吸痰间隔时间、吸痰次数、气道损伤出血情况。
结果2组患者吸痰后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吸痰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增幅深吸痰组显著高于浅吸痰组(P <0.05);与浅吸痰组相比,深吸痰组吸痰间隔时间较长,吸痰次数较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肺部感染行气管插管老年患者吸痰时,浅层吸痰效果并不优于深层吸痰,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有效的吸痰深度。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depth of endotracheal suc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trachea intubation.Methods Sixty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underw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llow suction group (tracheal suc-tion tube over the cannula 2 cm)and depth suction group (tracheal suction tube into airway 2 cm away before insertion resisted),with 30 cases respectively.The changes in heartrate,systolic pres-sure,respiratory rate and oxygen saturation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parison was also made on interval time of suction,suction frequence and airway injury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hanges of heart rate,systolic pressure and respiratory between two groups(P >0.05).Afterendotracheal suction,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owth of oxygen satur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Compared with shallow suction group,depth suction group has longer interval time and less frequency(P <0.05).Conclus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hallow and depth endotraheal suc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trachea intubation,well-designed studies is wan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depth of en-dotraheal cannula.【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31-32,35)【关键词】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吸痰;不良反应【作者】王雯雯;赵玲莉【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机械通气作为维持呼吸器官功能的一项干预措施,已广泛用于患者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呼吸衰竭。
吸痰操作规范讲解
吸痰管的选择
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 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易造成损伤;过细,产生负压小, 吸痰不畅 1.经口鼻吸痰 成人10-12 号 儿童10号 新生儿6-8号 2.经气管插管及气切病人吸痰 吸痰管的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 吸痰管型号(F)=【人工气道套管内径(mm)-2】×2 吸痰管插入深度 : 男性26-28cm 女性24-26cm 婴儿约10cm
五、阻塞性肺不张
1.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避免过粗) 2.避免吸痰时间过长,负压过高 3.防止无效吸痰(痰痂形成) 4.采取体位排痰,加强翻身拍背,雾化稀释痰 液
5.密切观察肺部呼吸音及生命体征,一旦发生 肺不张,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气管切开
六、气道痉挛
1.立即停止吸痰,遵医嘱给予受体兴奋剂如: 沙丁胺醇
2.物品准备
负压吸引器、连接管、吸痰管、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听诊器
3.环境准备
病室温度18-22度,湿度50%-60%
4.护士准备
洗手,着装整洁,戴口罩
二、吸痰方式:口鼻吸痰和人工气道吸痰
1.口鼻吸痰 (1)指导清醒患者自主咳嗽,不要紧张,嘱患者适当饮水, 利于痰液排出
(2)吸痰管经鼻腔过声门、支气管,动作快速、轻柔 (3)打开负压吸引器,开始吸痰 (4)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停止吸痰 (5)吸痰完毕,给予高流量吸氧3-5分钟 (6)安置患者,分类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吸痰操作规范讲解
吸痰的定义 吸痰的适应症 吸痰的时机 吸痰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5 掌握吸痰的并发症及如何预防
吸痰技术
定义:是指经口、鼻腔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 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 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有效的吸痰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最终改 善组织代谢。
吸痰的操作流程
吸痰的操作流程吸痰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主要用于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以下是吸痰的详细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以及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情况。
听诊患者的肺部,判断痰液积聚的部位和程度。
2、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熟悉吸痰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用物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或电动吸引器,性能良好。
治疗盘内备有:无菌吸痰管数根(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径)、治疗碗 2 个(一个内盛无菌生理盐水,用于冲洗吸痰管,另一个用于盛放吸痰过程中吸出的痰液)、弯盘、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巾、听诊器等。
4、环境准备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拉好床帘或屏风,保护患者隐私。
二、操作步骤1、连接并检查设备将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或电动吸引器与电源连接,调节负压。
成人一般调节负压为 300 400 mmHg,儿童调节负压为 250 300 mmHg。
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接管是否通畅。
2、核对解释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和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
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一般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昏迷患者可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4、铺治疗巾在患者胸前铺一次性治疗巾,防止分泌物污染衣物。
5、打开吸引器开关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
6、戴无菌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打开无菌吸痰管包装,右手戴无菌手套,取出吸痰管。
7、插管吸痰左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右手持吸痰管前端,经患者鼻腔或口腔插入至适当深度(一般插入 10 15 厘米)。
松开吸痰管末端,边旋转边向上提拉吸痰管,吸净痰液。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15 秒,以免引起患者缺氧。
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痰时,应间隔 3 5 分钟,待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8、冲洗吸痰管吸痰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以免痰液堵塞吸痰管。
吸痰操作规范讲解
谢谢大家!
临床上对吸痰时机选择、吸痰程序及负压的选择, 吸痰管道选择、吸痰时间等掌握不当,常会引起低 氧血症、感染、气道损伤等并发症。
适应症
1、无力咳嗽、排痰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 如昏迷、新生儿、老年人、危重、麻醉术后 等患者 2、窒息时的抢救,如溺水、吸入羊水等患者 的抢救
非人工气道的吸痰途径选择
■经鼻吸痰 无鼻部疾病、无舌后坠者
■经口吸痰 无舌后坠、无牙关紧闭者
■口咽气道辅助吸痰 舌后坠、鼻部疾病者
常见人工气道
■气管切开插管、口咽气道 ■经鼻/口气管插管
吸痰时机
1.病人出现明显的痰鸣音或从人工气道观察到有痰液冒出; 2.血氧饱和度下降或动脉血气中的氧分压下降; 3.听诊肺部有痰鸣音,病人不能有效咳嗽将痰液咳出; 4.病人出现误吸,呛咳; 5.呼吸机使用容量控制模式下出现气道峰压明显升高或气道 高压报警,使用压力控制模式下,潮气量明显减少或出现低 潮气量报警时; 6.雾化吸入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后,再给予吸痰; 7.根据痰液性状适时吸痰。
吸痰操作规范讲解
吸痰的定义 吸痰的适应症 吸痰的时机 吸痰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5 掌握吸痰的并发症及如何预防
吸痰技术
定义:是指经口、鼻腔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 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 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有效的吸痰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最终改 善组织代谢。
操作步骤
一、操作前准备:评估患者→物品准备→环境准备→护士准备 1.评估患者 (1).核对患者,并解释后取得配合 (2).生命体征、病情、意识、合作度、呼吸机参数设置及气道压 力 (3).口腔粘膜情况 (4).进食前或进食半小时后进行吸痰 (5).肺部听诊,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有效咳嗽技巧:患者尽可能 采取坐位,双脚着地,先进性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呼 吸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继而缩唇,缓慢的经口将肺内气体 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 促而有力的咳嗽,咳嗽的同时收缩腹肌,帮助痰液咳出
吸痰法操作流程
吸痰法操作流程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适用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或者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吸痰的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吸痰器、吸痰管、生理盐水、洗手液、手套等物品。
确保吸痰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吸痰管无损坏,生理盐水为无菌状态。
在操作之前,要先洗净双手,戴上手套,为患者准备好吸痰器。
2.告知患者。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和告知工作。
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知晓吸痰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在获得患者同意后,再进行吸痰操作。
3.采取正确体位。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患者的体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吸痰时患者应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稍微前倾,以有利于分泌物顺利排出。
在调整好患者体位后,可以开始进行吸痰操作。
4.吸痰操作。
首先,用生理盐水滴入患者的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处,以软化和稀释分泌物,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
然后,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处,深度以不超过气管导管长度的1/2为宜。
在插入吸痰管的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避免刺激引起患者呛咳或窒息。
插入吸痰管后,可以开始用吸痰器吸出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秒左右。
吸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吸痰操作,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5.清洁消毒。
吸痰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清洁和消毒吸痰器和吸痰管。
将吸痰器和吸痰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进行高温高压消毒。
消毒完成后,晾干并存放在干燥通风处,以备下次使用。
6.观察患者。
吸痰操作完成后,要继续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一般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以及吸痰后呼吸道通畅度的改善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记录。
7.记录。
吸痰操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吸痰的时间、次数、吸出的分泌物量和性质、患者的反应等。
吸痰常规操作细节问题分析
吸痰常规操作细节问题分析问题1:按需吸痰,还是按时吸痰?吸痰操作能导致患者气道黏膜机械性损伤和肺容积降低,因此不必要的吸引应尽量避免。
吸痰适应证:(1)当患者出现氧饱和度下降、压力控制模式下潮气量下降或容量控制模式下气道峰压升高、呼气末二氧化碳升高等临床症状恶化,怀疑是气道分泌物增多引起时;(2)人工气道出现可见的痰液;(3)双肺听诊出现大量的湿啰音,怀疑是气道分泌物增多所致时;(4)呼吸机监测面板上出现锯齿样的流速和(或)压力波形,排除管路积水和(或)抖动等引起时,才进行吸引。
推荐:不宜定时吸痰,应实施按需吸痰(B级)。
问题2:深吸痰好,还是浅吸痰好?根据呼吸治疗协会(AARC)《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临床指南》定义,深部吸痰是将吸痰管插入至有抵抗,再往外回提0.5-2CnI的深度。
浅部吸痰是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末端。
深部吸痰适用于咳嗽反射弱甚至没有咳嗽反射,如昏迷患者。
它接触气道面积广,清除痰液多,加上深部吸痰可以刺激咳嗽反射,使小气道痰液排出到大气道,利于清除痰液。
浅部吸痰对气道损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故适用于耐受性较差的儿童。
所以没有哪种更好的说法,而是看适宜人群。
问题3:吸痰前是否需要注入生理盐水?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稀释粘稠的痰液,增加痰量的排除。
但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并未增加痰液量,反而使氧合降低。
一项系统综述结果表明,目前的研究尚不能确定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是否有益。
推荐: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可使患者的氧合降低,不宜常规使用(C级)。
患者痰液粘稠且常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时,可在吸痰时注入生理盐水以促进痰液排除(E级)。
问题4:如何选择吸痰管?有侧孔的吸痰管在吸痰时不容易被分泌物阻塞,其效果优于无侧孔的吸痰管,并且侧孔越大效果越好。
吸痰管的管径越大,吸痰负压在气道内的衰减就越小,吸痰效果也就越好,但吸痰过程中所造成的肺塌陷也越严重。
成年病人通常选用10〜16号(2〜3mm)的吸痰管。
开放声门深部吸痰法20131129
浅层吸痰
吸痰之前通过翻身拍背、体位引流、雾化 等措施将痰液排到口咽部,然后再吸痰。 口鼻腔有痰者,先进行浅层吸痰。 浅层吸痰指吸口咽部的痰,非气管内。 就是在插入吸痰管时已经通负压,一边吸 一边进,还没遇到阻力前就把吸痰管拔出。 若痰液深而粘稠,不易吸出,并伴有肺部 感染,才予深部吸痰
深部吸痰操作步骤
开放声门方法
无呛咳反射的患者: 刺激病人咳嗽,增大声门口瞬间的 吸力,使吸痰管被吸入气道,与吸 气相时插入道理相同 令病人深吸气或发“呓”的声后, 顺势插入。 若病员不合作,可将吸痰管在声门 附近拨动,刺激病人呛咳,趁呛咳 末深吸气时插入。
开放声门方法
不配合患者: 一边观察患者有无吞咽反射或头部摆 动等不适感,观察患者的喉结。 原理:根据鼻咽部气道、食管分叉处 局部解剖构造及功能进行分析,当喉 结向下时正值声门打开,吸痰管易进 入气管内;反之则易入食道
刺激或挤压气管
将右手食指、中指同时按压于患者的喉结 部,先旋转按摩数圈,如不咳,然后向下 按压l Cm挤压胸骨上窝气管(天突穴) 可刺激患者咳嗽,引起腹肌强烈收缩,对 抗扁平膈肌。在肺内形成强大的压力,当 会厌的声门突然打开时,气体冲出,从而 促使分泌物向上运动或被咳出
操作步骤
3、(快速)插入:声门开放 时(患者吸气时),快速插入 气管内;对鼻道较狭窄的病人 也可采用慢速的插入法
1、过鼻咽后壁: 吸痰管不接负压管 吸痰管伸入鼻腔5-6CM,差 不多顶到鼻咽后壁稍停,有 阻力时,待患者最好平静呼 吸时比较容易通过,如果这 时侯吞咽或发声,软腭会抬 起关闭,吸痰管可能会反转 向下顺着软腭滑入口咽,鼻 咽部增加插入的困难
操作步骤
2、过声门关:
吸痰管入到会厌时暂停:当鼻导 管尖端到达咽部时,耳垂至鼻尖 的距离,相当于鼻孔至咽部的距 离(10-15CM)
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时的吸痰深度探讨
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时的吸痰深度探讨发布时间:2021-10-22T09:45:59.15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2期作者:魏娜朱文婷关满虹王芳[导读]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吸痰深度。
魏娜1朱文婷2关满虹3王芳4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730099【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吸痰深度。
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行机械通气,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深度,而观察组吸引管穿过气管导管,待有阻力感时后退1-2cm,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吸痰深度、气道阻力比较有差异(P<0.05),但是两组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潮气量、血压以及心率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给予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合理控制吸痰深度,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使气道阻力减轻。
【关键词】吸痰深度;机械通气;COPD当前在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时,机械通气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预防窒息[1]。
但是研究表明,因为建立人工气道,会暂时失去会厌作用,阻碍纤毛运载系统,减弱咳嗽反射,导致呼吸肌无力,再加上运用肌松剂、镇静剂等药物,可降低患者咳痰能力,无法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而分泌物长时间潴留,不仅会降低通气效果,还会导致肺部感染,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
所以,及时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对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和预防并发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对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时的吸痰深度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COPD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3例。
对照组年龄62-86岁,平均(73.6±11.2)岁,其中13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观察组年龄63-87岁,平均(73.7±11.3)岁,其中15例为女性、18例为男性。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试题及答案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试题[A型题]1.经口吸痰插管的深度为:DA 8-10cmB 10-12cmC 12-13cm D14-16cm E 17-18cm2.经鼻腔吸痰插管深度为:DA16-18cm B18-20cm C20-21cm D22-25cm E26-27cm3.经气管套管吸痰插管深度为:EA3-5cm B5-6cm C7-8cm D8-9cm E10-20cm4.气管插管吸痰插管深度为:EA3-5cm B5-6cm C7-8cm D8-9cm E10-25cm5.患者男性,65岁,因呼吸困难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第二天突然出现SPO2下降至90%,呼吸机高压报警,听诊双肺湿啰音,正确的处理方法是:DA给患者翻身扣背 B调整呼吸机参数 C雾化吸入D即给患者吸痰 E应用呼吸兴奋剂6.以下关于体位引流的原则叙述错误的是:BA适用于支气管—肺疾患且伴有大量痰液者B 体位引流时病变部位应处于低处C 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D 若有两个以上的炎症部位,一般先以痰液较多的部位开始E.体位引流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7.以下关于叩击震荡排痰的叙述正确的是:AA.从上至下,从外至内 B从上至下,从外至内C.从下至上,从内至外 D从上至下,从内至外 E以上都是8.病变部位在肺上叶时,体位引流的体位应采取:EA.俯卧位 B 侧卧位 C仰卧位 D头低足高位E.坐位或半坐卧位9.护士指导患者作体位引流时应避免:AA.在饭后1小时内进行 B做超声雾化吸入提高疗效C、引流同时做胸部叩击 D引流体位使患肺处于高位E、每次引流15min[X型题]1..以下哪项是患者按需吸痰的指征:ABCDEA咳嗽有痰 B听诊有湿啰音C气道压力升高D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血氧饱和度下降2..在吸痰过程中应观察什么指标:BDEA体温 B血压 C瞳孔 D血氧饱和度 E心率3.给清醒患者吸痰前要告知:ABCDA吸痰的目的 B吸痰的步骤 C操作中可能出现不适 D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E 吸痰管的选择4.吸痰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ABCDEA.低氧血症 B心律失常 C哮喘发作 D感染 E粘膜损伤5.患者痰液粘稠时,吸痰前应进行:ABDEA雾化吸入 B气管内滴药C吸氧 D翻身 E扣背6.下列哪些情况严禁做叩击震颤排痰:ABCDEA..咯血B.低血压C.未经引流的气胸D.肋骨骨折E.肺水肿7.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方法有:ABCDA.体位引流B.叩击震颤排痰C.有效咳痰D.吸痰E.以上都不是8.体位引流应告知病人的内容有:ABCDEA..体位引流的目的B.体位引流的步骤C.配合操作的方法D.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E.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9.以下关于体位引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EA..通常在餐前引流B.每次引流时间为15minC.体位的摆放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耐受力D.操作中专人守护,注意安全,防坠床E.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引流10.以下关于叩击震颤排痰的叙述正确的是:ABCEA..叩击要避开乳房和心脏B.勿在脊柱、骨突部位进行C.五指并拢成空杯状,利用腕力快速有节奏叩击背部(胸部)D.每个部位叩击5-10minE.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11.关于气管插管脱出的应急处理,叙述正确的是ABCA.立即给予吸氧或人工呼吸 B 及时通知医生C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D 告知患者气管插管的注意事项E 教会患者用手语、图示进行沟通12.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患者预防感染应该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BCDEA.有条件者尽量住单间或住监护病房B.加强病室空气、地面、卓椅消毒C 一次性使用吸痰管一用一换,非一次性使用吸痰管使用灭菌处理D 呼吸机管道定时更换E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13 关于气管插管的护理,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BCDEA 搬动患者及翻身时,应固定气管导管,以防脱出B 按需要吸痰,保持气管导管通畅C 加强湿化D 定时给气囊放气、充气E 加强病情观察和记录14 喉阻塞后出现呼吸困难,叙述正确的是:BCDEAⅠ度呼吸困难:安静及活动时均有吸气性呼吸困难BⅠ度呼吸困难: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时有吸气性呼吸困难CⅡ度呼吸困难:安静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活动加重DⅢ度呼吸困难:安静时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伴烦躁、鼻翼煽动、紫绀E Ⅳ度呼吸困难: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频临窒息、神志不清15 以下关于气管切开的护理,叙述正确的是:ABCDEA 气管内套定时更换,防止痰液血块阻塞B 从消毒液取出的内套需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C 气管内滴药避免使用带针头的注射器,防止针头掉进气管D 气管切开伤口渗血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E 清洁伤口自内向外消毒,感染性伤口自外向内消毒16 进行体位引流前,应评估患者的哪些内容:ABCDEA 病情 B耐受能力 C 合作程度 D 肺部湿啰音集中部位E 胸片提示炎症灶所在的肺叶或肺段17 气管导管阻塞时,以下处理方法正确的有:ABCDA 分泌物、痰、血块阻塞导管,立即吸痰B 吸痰管插入困难,且SPO2直线下降立即拔出导管并重新插管C 导管折屈、压扁造成阻塞,可适当挤捏导管,使其复原D 挤捏折屈、压扁的导管,若不能恢复,可插入导引管后更换导管E 出现阻塞立即拔出气管导管18 拔气管导管的指征有:ABCDEA 患者能自主摄入一定的热量,营养状态和肌力良好B 败血症已得到控制C 心血管功能基本稳定,心排指数>2L(min.m2)D 自主呼吸强,需呼吸机支持的通气量<180ml/(kg.min)E 吸氧浓度<40%时,其PaO2>60mmHg19 以下关于痰液粘稠度的判断与处理正确的是ABDEAⅠ度:吸痰后无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提示要减少气道湿化BⅡ度: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提示气道湿化较满意C Ⅰ度:吸痰后无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提示气道湿化较满意D Ⅲ度:吸痰后有大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不易被水冲净E Ⅲ度: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机体脱水,需增加气道湿化量20 气管切开的指征正确的有:ABCDEA 喉阻塞 B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C口鼻咽喉的大手术D 取气管异物E 颈部外伤伴有咽喉或气管、颈段食管损伤21 气管套管意外脱出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BCA气管切开时间<7天,立即用无菌钳撑开气管切开处并插入气管导管B 气管切开时间<7天,可予鼻导管吸氧,再通知医生处理C气管切开时间>7天,切开口已形成窦道,可直接将气管套管重新放回D气管切开时间<7天,立即将气管套管重新放入E 气管切开时间>7天,不需做特殊处理[名词解释]1.吸痰 2.人工气道 3.体位引流 4.最小漏气技术5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判断题]请判断下列方法、行为或概念是否正确,正确者,在括号处打“√”,错误者在括号处打“×”()2.吸痰时上下移动吸痰管()3、按需吸痰,每次时间不宜超过15s。
吸痰法
• 吸痰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五 阻塞性肺不张 • 1 根据患者的年龄,痰液的性质选择型号合适的吸痰管。有气管插管者,选用 外径小于气管插管1/2的吸痰管,吸引前测量吸痰管的长度,将吸痰管插至超 出气管插管末端1-2cm的位置进行浅吸引。 • 2 采用间歇吸引的办法:将 交替按压和放松吸引导管的控制口,可以减少对 气道的刺激。 • 3 每次操作最多吸引3次,每次持续不超过10-15秒,同时查看负压压力,避免 压力过高。吸引管拔出应边旋转边退出,使分泌物脱离气管壁,可以减少肺 不张和气道痉挛。 • 4 插入吸痰管前检测吸痰管是否通畅,吸痰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吸引管是否通 畅,防止无效吸引。
• 吸痰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六 气道痉挛 • 为防止气道痉挛,对气道高感的病人,可于吸引前用1%利多卡因少量滴入, 也可给予组胺拮抗剂如扑尔敏4mg口服,每日3次。气道痉挛发作时,应暂停 气道吸引,给予B2受体兴奋剂吸入。
谢 谢 ~!
2015.08.28
• 吸痰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
•
• •
三 感染 1 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采用无菌吸痰管,使用前认真检查有无灭菌, 外包装有无破损等,准备两套吸痰管,一套用于吸气管内分泌物,一套用于吸口腔及 鼻咽腔分泌物,两者不能混用。如用一条吸痰管则应先吸气管内的痰后吸口、鼻腔分 泌物。吸痰管及用物固定专人使用,放置有序。吸痰时洗手,戴无菌手套,吸痰管一 次性使用,冲洗吸痰管液用生理盐水或灭菌蒸馏水,注明口腔、气道。冲洗液8小时更 换一次,吸引瓶吸出液应及时更换,不超过其高度70%-80%。 2 痰液黏稠者,应用生理盐水40ml加庆大霉素8万U加糜蛋白酶4000U行雾化吸入,每日 3次,必要时根据病人的症状给予地塞米松或氨茶碱,以便稀释痰液,易于排痰或吸痰。 3 加强口腔护理,一般常规使用生理盐水和1:2000洗必泰溶液。当培养出致病菌时, 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局部应用。 4 吸痰所致的感染几乎都发生在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基础上,所有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 的措施均使用于预防感染。 5 发生局部感染着,予以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感染时,行血培养,做药敏试验,根据 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静脉用药。
《吸痰护理操作》
•
气管切开处,再抽口鼻处,吸痰管一用一换,注意无菌操作。
• 4、肺部听诊:湿啰音有无减少或消失
• 5、整理:患者体位舒适、清洁,用物按规定分类处理
吸痰管插入深度:经口插管深度为14-16cm
经鼻插管深度为22-25cm
经气管套管深度为10-20cm
•
经气管导管深度为10-25cm
精选版ppt
10
• 观察与记录
精选版ppt
6
告知
1、吸痰的目的和步骤
•
2、有效咳嗽的目的和方法
•
3、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风险,
•
取得合作。
注意:患者痰多危急时应立即实施操作, 再向患者/家属作适当的解释
•B
精选版ppt
7
准备
•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
2.环境:清洁、舒适
•
3.用物准备: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完好)、吸痰管、听诊器
吸痰护理操作
精选版ppt
1
吸痰法
一、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预防并发症发生
二、适应证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如: 年老体弱、危重、昏 迷、麻醉未清醒前、气管 切开、会厌功能不好等患者。
精选版ppt
2
吸痰术
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 一般有以下二种方法: (一)中心吸引装置
(二)电动吸引器
精选版ppt
3
流程
核对
评估
告知
准备
实施
观察与记录
精选版ppt
4
核对、评估、告知
•
•
核对:医嘱、患者的床号、姓名,手腕带
吸痰实验报告心得(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吸痰是一项基本且重要的操作技能。
通过吸痰,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吸痰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自己的护理操作技能。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吸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吸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3. 培养无菌操作意识,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4. 体验吸痰操作对患者呼吸系统的影响。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好吸痰设备、无菌手套、无菌生理盐水、吸痰管等物品。
同时,对吸痰设备进行正确的连接和调试。
2. 无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戴好无菌手套,保持双手清洁。
3. 吸痰操作: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鼻部,插入深度约为10-15cm。
在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避免过度吸痰导致患者缺氧。
4. 吸痰结束:吸痰结束后,将吸痰管从患者口鼻部缓慢拔出,并妥善处理吸痰管。
5.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心得1. 吸痰操作需要熟练掌握吸痰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以确保吸痰效果。
2. 在吸痰过程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
要时刻保持双手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3. 吸痰操作要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在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4. 吸痰操作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先吸口腔,再吸鼻腔,最后吸气管。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回流。
5. 吸痰操作要合理调节负压,避免过度吸痰导致患者缺氧。
6. 在吸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7. 吸痰操作结束后,要对吸痰管进行妥善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五、总结通过本次吸痰实验,我对吸痰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吸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如何正确吸痰
如何正确吸痰?不能在刚刚鼻饲后吸痰,因为容易导致患者呕吐、误吸;而是应该在吸痰后再鼻饲。
吸痰前可先进行雾化、湿化稀释痰液,翻身拍背促使痰液进入大气道。
吸痰前2分钟调高氧气流量,增加机体氧气储备,尽量减少吸痰对于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吸痰是负压-80至-120mmHg为宜;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增加负压至-200mmHg以达到清除痰液的目的。
手部消毒,准备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并测试负压,将吸痰管无负压下轻轻送入气管套管内,吸痰管超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末端1cm进行吸痰对气道膜损伤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最低,是现在临床常用的吸痰深度,开启负压,边旋转边缓慢退出,吸出痰液较多处可略作停留以便充分引流。
一次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如分泌物过多,应让患者稍微休息后再次吸引;动作要求轻柔、敏捷、准确。
长时间吸痰有很多弊端,首先负压对气道粘膜的刺激易发生气道出血,其次使患者处于缺氧状态加重二氧化碳潴留、氧饱和度下降、咳嗽、支气管痉挛等。
气管内痰液基本吸干净后,再吸除口腔和鼻腔内分泌物;有条件最好更换新的吸痰管。
吸痰管为一次性使用,绝不可重复应用;清洗吸痰管盐水吸痰结束要抛弃,避免反复使用造成污染。
吸痰完毕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后再将氧气流量调至原来水平;吸痰之前供氧和吸痰之后补氧是吸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吸痰过程中病人常有咳嗽反射,不要害怕,咳嗽是有利于排痰和痰液吸出的。
对于意识障碍引起的咳嗽反射减弱的病人,吸痰时可以一手持吸痰管,一手刺激病人的咽喉部,促使病人把深部的痰液咳出,做到有效吸痰,减少吸痰反复刺激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减轻病人的痛苦,也减少吸痰负压对气道黏膜造成的损伤。
对于痰液较少、咳痰能力较好的患者,可以不必深入气管内吸痰,只在患者咳嗽时在套管内轻轻吸引即可,这样可以减少气道刺激和污染机会。
总结:避免吸痰管插入过深、气囊压力过高、负压调节过大及吸痰时间过长等易造成气道黏膜损伤的不良操作,吸痰过程中保证氧供。
吸痰护理操作最新版本
.
核对 评估 告知 准备 实施 观察与记录
.
核对、评估、告知
•
•
•
•
•
•
•
•
•
•
•
•
A
核对:医嘱、患者的床号、姓名,手腕带 评估:1、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
2、呼吸状况:有无呼吸困难和发绀, SpO2是否下降,有无痰鸣音
3、听诊:部位(喉头、双肺的上、中 下肺部)以便判断痰液聚积的部位。
4、口鼻腔黏膜情况、气管插管位置和 固定情况。
5、心理状态、合作能力。
.
叩击震颤排痰法操作步骤 : 叩击:协助患者坐位或侧卧位,五指并拢成空杯状,利用腕力快 速有节奏叩击背部或胸部,每个部位1~3min,从下至上,从外 至内,避开乳房和心脏,勿在脊柱骨突部位进行,背部从第十肋 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
•
治疗车物品摆放图
• 下层:医疗垃圾桶
•
N.S 吸痰管
生活垃圾桶
•
手 无 听 手 吸 洗手液
套菌诊电痰
巾器筒包
•
.
• 准备
•
4、连接并检查吸痰装置,调节负压(成人调节压力:
•
成人:40~53.3Kpa(300~400mmHg),小儿:
•
33~40Kpa(250~300mmHg),机械通气患者吸痰
•
前后给予100%氧气吸入。
•
5、患者:头转向一侧,检查口腔黏膜,取下活动性假
•
牙,颌下铺治疗巾
•
C
.
实施
• 1、连接痰管,试吸力 ,湿润导管
• 2、插管:过管时阻断负压
• 3、痰:左右旋转,向外退出,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15s,
吸痰深度
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得研究进展吸痰就是常用得一项护理操作,它得安全与否与吸痰方法及吸痰导管插入得深度密切相关。
近年来,为了预防吸痰并发症使吸痰更安全、更彻底,广大医护工作者做出了许多研究,现总结如下:1经口腔鼻腔吸痰1﹒1 首先瞧瞧呼吸道解剖,从口腔或鼻腔到咽喉部得长度为10~15 cm,气管长度为10~13 cm,门齿到隆突得距离为28~30 cm【1】。
气管导管长度为34~37 cm。
传统得吸痰管插入深度为10~15 cm,或不超过气管导管或套管长度进行吸引,但吸痰效果不理想。
王赘【2】对62例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为留置吸痰管吸痰法,吸痰管插入约15—20 cm。
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得发生率、血氧饱与度得维持。
结果就是留置吸痰管能有效保持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得呼吸道通畅并可减少肺部感染得发生率,提高血氧饱与度。
库洪安【3】等对34例未建立人工气道得清理气道无效得病人,使用手法触诊肺部痰鸣音明确主支气管存在无法咳出得痰,采用自身对照得方法对经鼻插入吸痰管15 cm后在病人吸气时将吸痰管迅速插入主支气管2040 cm吸痰。
与常规吸痰管插入2040 cm比较两者吸痰成功率,各为86、08%与48、92%,得出掌握好吸痰得时机与吸痰得深度可以提高气管吸痰得成功率。
1、2对于昏迷患者吕爱梅[4]等将45例年龄1965岁昏迷患者分为三种不同吸痰插管深度吸痰比较吸痰24小时后肺部听诊闻及罗音例数,分析得出,昏迷患者得吸痰深度原则上应偏深一些, 在肺部尚无啰音时可选择2025cm,当肺部有啰音或有呼吸音减低时,应选择3040cm,从口腔应保证在20 40cm,才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
1.3代高英[5]等经实验证明经鼻吸痰插管深度为27cm时可有效地清除下呼吸道得分泌物,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减少反复咳嗽得次数,使病人得到休息,有利于疾病得恢复。
缺点就是鼻导管深部吸痰过程中病人呛咳明显,增加耗氧,增高颅内压,所以心脏病病人与颅内病变得病人慎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痰导管插入深度的研究进展
吸痰是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它的安全与否与吸痰方法及吸痰导管插入的深度密切相关。
近年来,为了预防吸痰并发症使吸痰更安全、更彻底,广大医护工作者做出了许多研究,现总结如下:
1经口腔鼻腔吸痰
1﹒1 首先看看呼吸道解剖,从口腔或鼻腔到咽喉部的长度为10~15 cm,气管长度为10~13 cm,门齿到隆突的距离为28~30 cm【1】。
气管导管长度为34~37 cm。
传统的吸痰管插入深度为10~15 cm,或不超过气管导管或套管长度进行吸引,但吸痰效果不理想。
王赘【2】对62例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为留置吸痰管吸痰法,吸痰管插入约15—20 cm。
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血氧饱和度的维持。
结果是留置吸痰管能有效保持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血氧饱和度。
库洪安【3】等对34例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清理气道无效的病人,使用手法触诊肺部痰鸣音明确主支气管存在无法咳出的痰,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经鼻插入吸痰管15 cm后在病人吸气时将吸痰管迅速插入主支气管20--40 cm吸痰。
与常规吸痰管插入20--40 cm比较两者吸痰成功率,各为86.08%和48.92%,得出掌握好吸痰的时机和吸痰的深度可以提高气管吸痰的成功率。
1.2对于昏迷患者吕爱梅[4]等将45例年龄19-65岁昏迷患者分为三种不同吸痰插管深度吸痰比较吸痰24小时后肺部听诊闻及罗音例数,分
析得出,昏迷患者的吸痰深度原则上应偏深一些, 在肺部尚无啰音时可选择20-25cm,当肺部有啰音或有呼吸音减低时,应选择30-40cm,从口腔应保证在20 -40cm,才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
1.3代高英[5]等经实验证明经鼻吸痰插管深度为27cm时可有效地清除下呼吸道的分泌物,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减少反复咳嗽的次数,使病人得到休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缺点是鼻导管深部吸痰过程中病人呛咳明显,增加耗氧,增高颅内压,所以心脏病病人和颅内病变的病人慎用。
1.4对于新生儿高丽芳[6]认为新生儿的吸痰深度,原则上偏深一些,应保持在20cm~25cm,既能将支气管肺部的分泌物吸出,又能将胃内的羊水吸净,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人工气道吸痰
2.1王艳云等[7]在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将90例病人分成三组,分别为浅吸痰:吸痰导管插入的深度小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吸痰导管插入气管内直到遇到阻力后上提0.5—1.0cm 再吸痰;吸痰导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cm或至胸骨角上2—3cm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末端后吸痰。
比较三方法吸痰对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粘膜损伤出血、痰痂堵塞及肺部感染情况;结论是浅吸痰不能将痰液吸除干净,气管深部的痰液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或导致肺内感染并发症;第二种吸痰方法易引起粘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只有第三种方法对黏膜损伤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最低,是现在临床常用的吸痰深度。
2. 2韦晓君[8]等对61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最佳吸痰深度的研究,比较得出插管深度超过气管导管,至有阻力感时后
退1-2cm(37-49cm)。
由于插管较深,减少了深部分泌物在支气管内的停留时间,使呼吸道能充分引流,气道阻力下降,减少吸痰频次,有效改善缺氧时间。
杨春娥[9]对162例气管插管患者实行吸痰管插入深度超过插管远端3-5cm,有效吸出插管远端和气道深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3夏大珍等[10]将100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气管插管者长度<35cm,气管切开使用气管套管者长度<13cm;另一组为气管插管者长度>36cm,气管切开使用气管套管者长度>13cm;吸痰方法相同是严格掌握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吸痰管头端不可超过人工气道的出口端。
比较两组方法吸痰对指脉氧、颅内压、生命体征等的影响。
结果是浅层吸痰法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和循环功能,有利于脑组织的灌注。
陈玉红等[11]对100例心脏术后保留气管插管病人,采用浅层吸痰法(吸引管前端插入不超过人工气道出口端;吸引压力10.64~15.96 kPa,平均13.33 kPa。
),与常规吸痰法相比较,得出浅层吸痰技术可有效去除气道内分泌物,且对HR、MAP、sp()2、R及潮气量(vt)的影响明显小于常规吸痰法。
2.4姜东霞[12]通过对49例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病人,分成两组一组为吸痰管进入气管套管12 cm,吸痰前向气管内滴入3 mL生理盐水;另一组为吸痰管进入气管套管18 cm,并在吸痰前向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8 mL,比较两组病人在吸痰前后的心率、心律、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气道阻力,同时对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撤机时间、上机时间。
得出两组患者在吸痰前5 min、吸
痰后10 min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气道阻力、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变化明显,吸痰后10 min 一组气道阻力下降值为(12.9±5.3)cmH2O/(s.L)、9例(36%)、发生VAP 16例(64%);另一组为(20.2±7.8)cmH2O/(s.L)、3例(12%)、发生VAP 10例(42%)。
从实验得出气道充分湿化并深部吸痰有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清理,缩短吸痰间隔时间,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机体缺氧,减少VAP 的发生。
3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肖芳红【13】等对133例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组(65例)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组(6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10天后的胸片、痰培养、痰量与性状、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以及拔除或堵管情况。
结果支气管灌洗治疗组在痰量与性状、动脉血气分析、胸片、痰培养、拔管或堵管的有效率分别为91.18 、89.71 、88.24 、77.94%和64.71 ;常规治疗组分别为78.46%、76.92 、70.77 、55.38%和43.O8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得出支气管吸痰、灌洗有助于COPD合并感染患者炎症吸收好转,改善预后。
赵莺柳【14】等将162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冲洗,比较吸痰前后患者的咳嗽、咳痰、气喘有无好转;比较吸痰前后患者的发绀及缺氧有无改善;结果是162例7天后显效,160例有效,2例无效。
总之纤维支气管镜可以观察总支气管、主支气管及叶、段、亚段支气管的情况,可以明视下吸除分泌物,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
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起重要作用。
【15】但是COPD病人的心肺功能较差,吸痰时加重缺氧和呼吸困难的意外风险【16】,所以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操作要轻柔。
总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吸痰方法越来越多,吸痰管插入深度越来越精确。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不同的吸痰方法和吸痰管插入深度;避免吸痰并发症的发生及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2王赘留置吸痰管的临床应用探讨实用全科医学2007 6 (6):554-555
3库洪安李华剖胸术后经鼻导管气管吸痰方法的探讨现代护理2008 3(6):744-745
4吕爱梅霍俊霞胡玉连. 对昏迷患者吸痰深度的探讨. 菏泽医专学报.2002 14(2):39
5代高英李玲文吉莲鼻导管深部吸痰吕爱梅霍俊霞胡玉连. 对昏迷患者吸痰深的作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 18 (1):96-97
6高丽芳新生儿吸痰深度的探讨工企医刊2002 l5(5):95
7王艳云高峰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6 12 (6):1163
8韦晓君王玲华郑玉香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吸痰深度的探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 23(4):9-10
9杨春娥162例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管理南方护理学报!2004 11(1):20-21
10夏大珍曹金凤等浅层吸痰法在颅脑损伤疾病中运用的护理研究中国护理杂志2005 2(12):33-34
11陈玉红梁钰等心脏手术后保留气管插管期间气道内浅层吸痰法探讨江苏医药2007 33(1):84-85 12姜东霞严重颅脑外伤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吸痰深度及气道滴液湿化的探讨实用医学杂志2007 23(7):1087—1088
13肖芳红李智娟等COPD合并感染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及护理临床护理杂志2006 12(6):2-4 14赵莺柳姚慧文床边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加冲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8 9(9):2385-2386
15朱丽萍危重病人行床边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护理配合护理研究2006 20(7A):1760-1761
16王秀珍刘日明纤维支气管镜下注药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家庭护士2006 4(12C):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