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光的折射》名师教案1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教案名称: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教材章节为《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包括:光的折射定义、折射定律、折射现象的实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折射现象的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棒、水、三角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现象。
2. 新课讲解:介绍光的折射定义、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折射现象,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n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i)=n2sin(r)。
3. 应用: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为30°,第一种介质折射率为1.5,第二种介质折射率为2的光线折射角。
答案:折射角为26.57°。
2. 题目:分析透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图。
答案:凸透镜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研究光的折射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透镜成像技术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光的折射定律是描述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关系的定律。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物理《光的折射》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复习光的反射】1.课前练习2.课前提问【新课导入】活动1:“刺鱼”活动(学生):各组取小桶一只,参加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如图1)通过10 cm左右的细线绑在石块上(小鱼容易从细线上拉落),浸入水中,使“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
(学生)各小组挑选一名代表,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鱼”刺去,把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两次,看哪个小组可以成功。
老师问失败的同学,是否对准了“鱼”,学生点头。
学生问:为什么刺不到“鱼”?老师因势利导,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概念演示实验:(如图2)取塑料桶,把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翻开电筒,让光斜射入水中,从桶的侧面可以观察到一个光亮的点B,参加热水,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到光亮的点不再在原来的B点,而是下移到另一点B',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
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二、光的折射规律小组实验1学生:安装器材,再把刻度盘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下,盘的顶部略高出桶的边缘,参加热水,使水与程度方向的直径相平,用铁夹夹住电筒,使电筒通路,让电筒的光平行并贴近于刻度盘面,并使入射点在圆心(竖直方向的直径表示法线),(通过热水的水蒸气在水面液化的水雾)观察入射光线和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老师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红色的粉笔画在白纸上。
标上相应的字母。
请一位同学把它画在黑板上。
大致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光路,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三条线以及位置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光的折射》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并掌握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认识不足,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3.掌握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3.光的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棒、水、激光笔、白纸、直尺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图片等。
3.教学案例: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特点,以及折射定律的内容。
同时,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如眼镜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光的折射和色散知识。例如,从简单的问题“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有什么不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探讨折射定律的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旨在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原理。在案例背景中,我将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展示一个实用性强的教学案例。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效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实验中,我准备了一个水池,水中放入不同颜色的物体,并在水面上设置一道光源。当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时,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光的折射,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原理,掌握色散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并能够解释彩虹、光谱等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还重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讨论发言。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回答,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7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7篇)《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篇一《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习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小组内讨论后抢答下列问题)[问题]: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传播。
[问题]:若介质不均匀光会怎样传播呢?二、新知识学习:知识点一:光的折射现象1、设疑:如果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教师演示:使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路径。
每组同学仔细观察,看看光的传播方向是不是还是直的?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补充:折射现象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并且是“斜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不改变,折射现象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实验,此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最好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
补充: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定义。
(如图)[问题]:1、折射光线是向法线偏折?还是向界面偏折?2、改变入射角大小,折射角怎样变化?(根据现象回答)结论:讨论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参照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应注意:(1)一点(入射点)、二角(折射角、入射角)、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法线的作用非常重要。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2.掌握折射定律,理解入射角、折射角、临界角等概念,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使用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描述光在两种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并运用该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观点,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
4.教学难点突破:
-对于折射定律的理解,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的结合,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定律的本质。
-对于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通过动手实验和模拟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透镜成像的空间概念。
-对于全反射和临界角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全反射产生的条件和应用。
5.教学拓展: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水池底变浅、彩虹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现实世界的应用。
-引导学生关注光学科技的发展,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未来的向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单而直观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槽,里面装满水,然后在水槽中斜插一根筷子。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这个现象立即引起了学生的疑问:为什么筷子看起来会弯曲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光的折射。
2.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运用能力,如三角函数、几何关系等,这对于理解折射定律和透镜公式至关重要。
3.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的能力,光的折射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光的折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光的传播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等现象,为本章节学习光的折射打下了基础。然而,光的折射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他们可能会对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产生疑问,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6.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未来学习的期望。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要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书写规范。
3.教师将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
3.教师点评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
7.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教学评价,反馈改进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一个简单的互动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杯和一支笔,将笔斜插入水杯中,观察笔看起来弯曲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通过PPT展示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包括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等。
2.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解释光的折射定律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的变化规律。
3.教师进行现场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变化。
3.教学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4.问题导向与反思评价: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背后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及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5.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光的折射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光的折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光在空气与水、玻璃等介质之间折射的现象。
2.使学生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的第三节《光的折射》。
具体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生活中的折射实例及光的折射在科技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规律,掌握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
难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彩虹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光在遇到界面时为什么会发生折射。
2. 实践探索(1)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在空气与塑料尺界面处的折射现象。
(2)让学生用玻璃砖进行实验,观察光在玻璃与空气界面处的折射现象,并记录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3. 例题讲解例题: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求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一束光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求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光的折射在科技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相等。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0°,求折射角。
(2)解释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
2. 答案(1)折射角约为24°。
(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观察者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海市蜃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3.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折射。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过程。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彩虹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光的折射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光会发生折射?折射定律的原理是什么?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道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弯折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3.通过动画演示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折射定律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案、教学设计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5.课后作业与评价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设计富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科学研究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和推理。
4.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规律的和谐与美妙,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例如光的传播、反射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对折射规律的掌握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掌握折射率的概念,了解不同介质对光速的影响,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掌握折射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折射率的概念。
2.难点:折射率的计算、复杂折射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如水池底变浅、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弯曲等。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二、新课讲解1.讲解光的折射现象(1)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通过实验演示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的折射现象。
2.讲解折射规律(1)斯涅尔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2)讲解折射率的概念:折射率是描述介质对光传播速度影响程度的物理量。
3.讲解折射率的计算方法(1)通过实验测量空气和玻璃的折射率。
4.应用实例分析(1)分析水池底变浅、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弯曲等现象的原因。
(2)讲解光纤通信的原理。
三、课堂练习(1)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已知某种介质的折射率为1.5,求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拓展延伸1.讲解全反射现象: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
2.介绍光纤通信的原理及应用。
五、课堂小结2.强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复习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折射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光从空气进入玻璃,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求玻璃的折射率。
(2)已知某种介质的折射率为2,求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七、教学反思1.在讲解折射规律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增强直观感受。
2.在分析应用实例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光的折射现象:定义、特点、原因。
2.折射定律:内容、应用。
3.全反射:概念、条件、现象。
4.折射角的计算:方法、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应用、全反射条件。
2.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全反射现象的解释。
2.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实验,如光的折射实验、折射定律的验证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3.概念深化:通过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折射定律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4.应用拓展: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折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折射定律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具体包括:
1.理解折射现象的定义,能够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变化。
2.掌握折射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反思
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将采用情境提问的方式进行。我会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水中看起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学生可能会回答说:“是的,比如在水族馆里,鱼看起来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浅。”我会继续追问:“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现象。”通过这样的情境提问,我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9篇)光的折射优秀教案篇一光的折射优秀教案(一)教材:物理通报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试验本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2)使学生能作简单的折射光路图.应达到的目标: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②掌握折射时的规律;③能作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三)课型:规律课.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注意:本课中的实验需要在暗室进行.)(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2.引入新课:(1)演示: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没错位.③教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光的折射情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3.授新课:(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为清楚看到刻度盘上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 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3)①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②教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实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实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4)演示: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察:折射光线在哪儿.问:(对照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实验,以证实: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问: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教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实验.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板书)注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教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观察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改变,如图.若观察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研究.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学生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5.总结新课: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别;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第二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6.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p20的第3题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光的折射》教案篇二《光的折射》教案精选(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主要内容包括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现象以及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理解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折射率的概念,能运用折射率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手电筒、透明玻璃砖、水、全反射棱镜。
2.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曲、水池底变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
3. 折射率概念:介绍折射率,解释折射率与光的传播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折射率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 全反射现象:演示全反射棱镜,让学生观察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的现象,解释全反射的条件。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和折射率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定律2. 折射率概念3. 全反射现象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从空气进入水,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已知某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为1.5,求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答案:(1)折射角为18°。
(2)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2×10^8 m/s。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使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光纤通信、眼镜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2. 折射率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全反射现象的解释与条件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解析对于这些重点细节的补充和说明如下:一、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 折射定律的表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正弦定律关系,即$\frac{\sin{i}}{\sin{r}} = \frac{n_2}{n_1}$,其中 $i$ 为入射角,$r$ 为折射角,$n_1$ 和 $n_2$ 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 教案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排在《光的反射》后,进一步讲解光传播的另一种现象,是光学的基础内容,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对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的学习和应用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知识应用于一体,对本章的学习乃至初中物理光学部分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的折射》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多认识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完光学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后所学的又一光学内容,学生对光的传播已有一个定势型的思维,所以本节知识既要对上一节知识有所沿传又要有所突变,才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更明白光的又一传播规律-----折射三、设计理念1、重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验证猜想的办法。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
2、重视学生的协作和会话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加强“师生”,“生生”交流。
3、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想法,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思想的空间。
4、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先先易后难展开教学。
注重运用本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初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5、教学难点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的有关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学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自然现象,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奥妙无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2.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初中光学内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的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光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三、教学策略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折射断筷”在小学看见老师做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一些媒体上有所耳闻,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须充分、直观,以引发学生的疑惑,激发探究的欲望。
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这一阶段需要学生主动探究。
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研究方法的习得也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
因此,本节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指导、帮助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高质量地完成有关探究活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光学现象,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光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稍作铺垫就直奔主题,带领学生探究光折射的相关规律,并在得出规律后进一步深入讲解光的折射特点的广泛应用。
本节的教学要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并能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了解生活中折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规律;2.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电脑一台、多媒体放映机一部、课件、水槽、激光笔、墨水、量角器,笔,纸,直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设置一道题目对前几节的知识进行复习,引出水中的铅笔好像折断了这个现象。
2.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进行复习,引出问题:如果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3.以一段海市蜃楼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进行总结性概括:这些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造成的。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光的折射实验: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从实验中可以看到: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refraction)。
b.光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发生偏折。
c.水斜射入水面时,也会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通过对折射现象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光的折射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
但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比直线传播和反射要少得多,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需充分、直观。
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指导。
有光的反射探究的经验,只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视化问题,折射规律的探究操作就不困难了。
【设计意图】
学生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反射角、法线等。
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猜想、做出假设,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观察,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改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概念及折射规律;
2、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作图、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一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杯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杯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2、实验
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图二所示),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那个方向偏折?并绘制看到的光路图。
图一光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
图二 光路图
1、师生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①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②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如图四所示,将量角板平放在桌子上,玻璃砖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底边重合,让光线从量角器的顶点入射,然后分别读出入射角大小和折射角大小。
改变入射角,重复操作试验多次,记录数据以便总结规律。
图四 探究折射规律
0° 900°
表一折射实验数据记录表
分析数据:分析数据得到折射角和入射角并没有相等,但是得到了结论①: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②:入射角大于折射角的结论。
教师引导:如果是光从玻璃砖中射入空气中,结论②还能成立吗?
学生顿悟:自我否定,完善结论2:空气中的角大。
教师引导:让我们用语言来分别描述下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4、光路的可逆性
如果让光逆着折射光的方向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可以看到,进入空气中的
折射光逆着原来入射光的方向射出。
由此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二)、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1.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S′比S 与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
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石头,加上水又会看的见。
[分析]在未加水之前的小石头S点,射入人眼的这部分光,被杯的边沿挡住如图甲所示,射向其他方向的光线,也没有射进人的眼睛,所以,人眼看不见小石头.当水加到一定程度时,S点从水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如图乙所示,人可以看见小石头,其实,人看到的只是小石头的虚像.
3.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
才在叉鱼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会叉在鱼的上方。
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虚像,鱼像比鱼位置高。
所以有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解释现象
①池水变浅.
②硬币升高.
③叉鱼
【小结】
1.知道什么是折射现象,并能叙述折射规律,特别要注意斜射入的条件;
2.知道折射时,光路可逆;
3. 能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能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5.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位置变浅;
6.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位置变高。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
2.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3.预习“光的色散”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