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资料]边疆治理
边境管理学,作为国家管理工作重要组成之一,即是根据国家边境管理的法律、法规,研究如何维护边界、边境秩序和安全的一门管理学科。
从学科特点和性质来看,边境管理学属社会学范畴,是公安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同时它又是构成国家公共安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边境管理的性质①是维护国家权力的行政管理行为②是履行人民民主专政职能③是带有武装性质④是一种涉外行政管理行为边境管理的特点①地域性是指边境管理工作受边海防特殊地理区域特征的限制②执法性是指边境管理在性质上属于公安边防部门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和执法活动③武装性是指边境管立功作带有明显的武装性即军事性特征④涉外性是指公安边防部门代表国家处理各类边境涉外问题边境管理的范围,是指公安边防部门在法律授权的权限内,完成各项管理工作的特定区域。
目前,我国的边境管理工作区域分为两种类型①边境管理区是指根据国家安全和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我国与毗邻国家陆地(含江、河、湖)接壤地区,沿国界线内侧划定的实施特殊管理的区域,也叫边防工作区②海防工作区是指在沿海地区依照陆地边境管理区的办法所划定的沿海地区,并由公安边防部门从事边境管理工作的区域范围。
它一般按沿海地区的乡、镇、村或领海以内的水域、岛屿划定。
边防政策特点①具有规范性②具有针对性③具有一定的弹性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中印边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是当年英国殖民主义在中国西藏地区遗留下来而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 中印边界全线在历史上都未经划定,只存在传统习惯边界线.西段争议的焦点是阿克赛钦地区3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问题,而这一地区自古就是我国连接新疆和西藏阿里地区的交通命脉,历来是中国的领土,现仍在我控制之中。
东段边界的问题最为突出。
印方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即中印边界东段以喜马拉雅山的山背(而非南麓)为界为由,企图占据我方门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地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麦克马洪线”。
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书评
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书评
《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边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著作,对于了解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该书详细梳理了中国边疆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边疆治理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这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边疆治理的背景和历史渊源,为理解现代中国边疆治理提供了基础。
其次,该书不仅关注政治和军事问题,还涉及到了经济、文化、民族等多个方面,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的各个方面,为理解中国边疆地区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此外,该书还对当前中国边疆治理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作者提出应加强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等问题,这些都是当前中国边疆治理的重要议题。
这些建议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思考方向,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最后,该书还通过大量的历史和现实案例,生动展示了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的丰富多彩的一面。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深入了解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总之,《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是一部全面、深入、具有现实意义的著作,对于了解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
无论是对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佳作。
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治理策略
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治理策略在古代世界,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治理一直是一个重要而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边疆地区往往人口稀少、地势险要,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外部势力的威胁。
面对这样的挑战,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边疆治理策略。
首先,大一统王朝实行了有效的军事防守策略。
这一策略的核心是通过修筑边墙、驻守军队以及设立边防司令部等措施,确保边境的安全。
例如,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就是明确体现了这一理念。
长城的存在不仅起到阻碍敌军入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掌握边境的重要通道,大幅提高了军事防御的效率。
类似地,后来的王朝如汉朝、明朝也延续了这样的军事防守策略。
然而,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治理并非仅仅依赖于军事力量,他们还注重了与边疆地区的民众建立良好关系。
这一点在汉朝尤为明显。
汉朝采取了兼并与保留并行的政策,即通过和平手段吸收邻近的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传统与习俗。
这样一来,汉朝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的人力资源以及地理信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
此外,大一统王朝还采取了主动开展贸易的策略,以巩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
他们与边境地区的商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提供种种优惠政策,从而吸引商人前往边境地区开展贸易。
这样的策略一方面刺激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同时也为王朝提供了可靠的财政支持。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作为最早开展这一策略的王朝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楚国的主导下,对外贸易在边境地区成为了繁荣的产业,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治理并非一直都如此顺利。
他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首先,边疆地区的地理条件极为复杂,交通不便,给王朝的边疆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其次,边疆地区的民族与文化差异较大,如何融入与整合成为了一大难题。
最后,来自外部势力的威胁也时刻存在。
他们可能是其他国家对边界的频繁侵犯,也可能是边境地区原住民的起义。
王朝必须要灵活应对,时刻保持警惕。
综上所述,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治理策略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
论中国的边疆政治及边疆政治研究
在 人 类 历 史 的 长 河 中 , 国家 不 过 是 人 类 社 会
取 特 殊 政 策 进 行 治 理 的 问 题 ,但 并 未 来 得 及 解 决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重大项 目 “ 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 阶段 性成 果 ( 1 1 & z D 1 2 2 ) 作者简介 :周 平 ,云南大学教授 、博 士生导 师、公共 管理 学院政 治学系主任 ( 云南 昆明,6 5 0 0 9 1 ) 。 ① 国家的疆域不 同于领土 ,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疆域是一个与 国家相 伴生 的政 治地理 现象 ,指 国家权力 能够有效影 响和控制 的地 理范 围或地理空间 。领土则与 国家主权存在着不可分割 的联 系,是 国家 主权管辖 的地理范 围或地理 空间。而 国家主权 ,是让 ・ 布 丹 ( 1 5 3 0 ~1 5 9 6年 )首先提出 ,格劳秀斯 ( 1 5 8 3 ~ 1 6 4 5年)从 国际法 的意义 上进行论证 ,并 由 1 48年 的威 斯特伐利 亚体系确立 6 的 ,是一个近代意义 的原则 。国家主权建立后 ,国家疆域概念逐渐 由领土概念所取代 ,但二者之问的差别却是 不容抹杀 的。 ② 历史上最早的边疆概念出现于罗马帝国时期。帝国的统治者从政治统 治的需要 出发 ,把帝 国统治范 围内那些远 离罗马 的区域认定 为边疆。因此 ,当时所谓的边疆 ,就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的边缘性区域。 ③ 关于边疆本质 、特点 、演变和意义等 ,可参见周 平 《 边疆在 国家发 展中的意义 》 ,《 思想战线》2 0 1 3年第 2期 。
全 面展 开 。
一
是 自然 形 成 的 ,而 是 构 建 起 来 的 ,具 有 丰 富 的 历 史文 化 内涵 和深厚 的政 治意 蕴 。 ③
边疆治理读书笔记(优秀5篇)
边疆治理读书笔记(优秀5篇)边疆治理读书笔记篇1边疆治理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边疆治理》是一本关于边疆治理的书籍,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所长李国强。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边疆治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边疆治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边疆治理对于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
边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因此,加强边疆治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边疆治理的历史和现状。
边疆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边疆地区是各个王朝的边疆地带,需要进行治理和维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边疆地区逐渐成为了各个国家的领土和政治中心。
在现代,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边疆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边疆治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边疆地区面临着多种挑战,包括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环境问题等。
同时,边疆地区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包括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
因此,加强边疆治理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宗教管理、加强环境保护等。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边疆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加强边境管理,加强民族团结和宗教管理。
此外,还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
总的来说,《边疆治理》是一本很好的书籍,它为我们了解边疆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边疆治理对于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于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边疆治理读书笔记篇2边疆治理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边疆治理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繁荣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边疆治理》一书,通过讲述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探讨了边疆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边疆治理的难点和挑战,提出了边疆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公司治理】边疆治理方略
第八章边疆治理方略第一节古代边疆治理方略简述①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面临着诸多的边疆治理问题,为了协调民族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历代统治者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边疆政策。
尽管治边政策的政治性原则决定了我国古代边疆政策无一不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历代王朝对边疆的开发和治理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客观上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因此,研究古代边疆治理的方略和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状况,而且也可为当今边疆地区的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一、经营边疆的政治方略(一)设立治理边疆中央行政管理机构。
我国自秦代起就是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统一国家。
历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大都设有兼职官员或专门机构处理边疆地区的民族事务,如秦朝的“典客”和“典属国”,汉代的“大鸿胪”和“客曹尚书”,隋唐时期的“鸿胪寺卿”和礼部中的“主客司”,以及元朝的“宣政院”等,这些官员和机构的设置对促进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开了在中央政府中设置具体管理地方机构的先河。
清朝设置理藩院,表明我国边疆管理机构已经初步完备。
(二)羁縻政策。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认识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行政管理方面实行了羁縻政策。
所谓羁縻,就是指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统治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地位和统治权力,并封授一定的官职,由少数民族酋长、首领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其对中央政府一般只有朝贡的义务,而不承担赋税。
从秦朝开始的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实行以羁縻为主要内容的特殊行政管理政策,经历了两千多年历史实践,不断成熟完①资料来源:赵惠强、洪增林:《西部人文资源开发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精选文档
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一、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实现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与全国一样,也在不断进步。
同时,由于种种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文化的、内部的、外部的原因,边疆民族地区在社会治理方面还面临一些困境。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人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边疆民族地区受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扭曲、贫困人口众多、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等因素困扰,在经济发展等方面与内地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在边疆民族地区内部各城市之间发展速度也同样存在不均衡现象。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目前,边疆民族地区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居民的构成与内地相比呈现出更加多元而复杂的特点,这给城镇管理,尤其是治安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二)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非法宗教活动量大面广,屡禁不止,宗教极端思想传播较快、较广,宗教极端势力快速发展,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的潜在危险。
由于境内外“三股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的策划、组织、煽动和支持,时而发生暴力恐怖事件,破坏民族团结,对社会稳定构成现实威胁,给当地维护社会稳定带来极大挑战。
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
(三)走私或偷运武器弹药、毒品、贩毒吸毒情况严重近年来,我国对走私或偷运武器弹药、毒品等现象给予了严厉打击。
不仅国内采取了严打措施,同时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与周边国家积极开展联合打击行动。
如积极开展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执法常态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走私或偷运武器弹药、毒品、贩毒吸毒情况屡禁不绝,呈现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的趋势,近年来枪支弹药及毒品走私开始向边疆民族地区蔓延。
历届领导集体边疆治理政策的梳理
历届领导集体边疆治理政策的梳理【摘要】本文将对历届领导集体边疆治理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当前时期的边疆治理政策。
清朝时期主要拓展边疆,巩固国土;中华民国时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境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注重提升边疆发展和改善民生;当前时期着眼于推动边疆经济繁荣和民族团结。
未来发展趋势将加强边疆安全维护,建设和谐边疆。
结论部分将探讨历届边疆治理政策的演变与延续,以及边疆治理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最后还将探讨未来边疆治理政策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整篇文章将从历史到现实,再到未来展望,全面分析边疆治理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
【关键词】边疆治理政策、历届领导集体、国土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界稳定、经济繁荣、民生改善、安全维护、发展方向、作用和影响、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历届领导集体边疆治理政策的梳理历届领导集体边疆治理政策的梳理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策方针之一,涉及到国家边疆地区的管理、发展和稳定。
各个历史时期的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制定了不同的边疆治理政策,以适应国家的需要和发展方向。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清朝时期通过拓展边疆、加强军事防御,巩固国土,确保边疆的稳定和安全。
中华民国时期则主要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境的稳定,通过外交手段和军事力量,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边疆治理政策更加注重提升边疆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改善民生,促进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融合。
当前时期,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民族团结,为全国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和支持。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边疆安全维护,建设和谐边疆,实现边疆地区与内地的互利共赢。
通过对历届领导集体边疆治理政策的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边疆治理政策的演变与延续,以及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 正文2.1 拓展边疆、巩固国土:清朝时期的边疆治理政策清朝时期,边疆治理政策主要包括拓展边疆和巩固国土两大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
双月刊(总第179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白江波(西藏大学,西藏拉萨850000)[摘要]边疆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边疆治理的政策根据国家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民族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新时代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等边疆治理政策。
这些特殊的边疆治理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每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实际情况而创造性地提出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边疆治理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边疆治理;政策;概述[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4—0016—06 [作者简介]白江波,男,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建立新中国后,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对边疆进行了相对应的治理,实施了一系列的边疆治理政策。
按此可以将我国边疆治理政策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时期等三个边疆治理阶段,这三个阶段主要是围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任务和目标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了我国边疆治理的特殊政策,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这些特殊的边疆治理政策为我国新时代边疆治理的稳步推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和指明了方向。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巩固和民族团结的边疆治理政策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围绕政权巩固和建设以及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新中国的热爱等工作任务,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历史隔阂深、民族间歧视严重、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势力的存在,为巩固和建设边疆,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样的政策措施对边疆进行治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建国的政治纲领,对建国初期如何进行国家治理,也包括了对边疆治理进行了纲领性论述。
论我国边疆治理的转型与重构
地 位 。边疆 治理 的效果 以及 边 疆的 治乱直接 关 系着 国家 的安 危和 兴衰 。我 国统一 多民族 国家 的形成 、 阔的疆域 以及 边疆 的巩 固和 稳定 , 辽 与历 史上 的边 疆治理 成效 分不 开。我 国的进 一 步 发展 和 强盛 , 更对边 疆治理 产 生 了新 的期待 和提 出了更 高 的要 求 。 我 国的边 疆治理 既是 重大 的现 实问题 , 是 重大 的理论 问题 , 也 而且 随着 时代 的 改 变而不断 获得 新 的 内涵 , 因而是 常 变常新 的 问题 。今 天研 究我 国的边疆 治理 , 注的重 点毫无疑 问应 当 关 是 当代边 疆 治理 的理论 和 实践 , 因此要从 当前 的 实 际 出发 , 构建 边 疆 治理 的理 论 , 求边 疆 治 寻 理 的有效 方式 , 解决现 实的边 疆 问题 。但 是 , 要 回顾 历 史 , 也 吸取 历 史上 边 疆 治理 的 经验 和教 训 。 同时 , 必须从地缘 政 治的 角度 关 注边疆 治理 , 还 处理好 与周 边 国家的 关 系。
论我 国边 疆 治 理 的转 型 与重 构
周 平
( 云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 云南 昆明 6 0 9 ) 50 1
[ 摘
要] 我国当代 的边疆治理 , 形成 于中华人 民共和 国建立之初特定的社会许多问题 , 是一种传统的和不成熟 的边疆治理 。在我 国由国家建设时期向国 家发展时期转 变以及 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 , 国的边疆治理面临着 一系列 的挑 战。因此 , 我 传 统的边疆 治理结构必须通过理论重构 、 制度重构 和实践重 构而 实现转型 , 构建起 现代 型的边疆 治理 结 构。而边疆治理转型与重构的最终实现 , 有赖于国家层 面的边疆 治理 战略 的构建 。因此 , 必须在 国家层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边疆治理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边疆治理吕文利摘要: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也为之一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政策的成败得失,应成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题中应有之义。
40年来,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边疆治理政策也不断调整。
本文主要从两个维度出发谈中国的边疆治理政策:一是从经济发展与安全稳定的关系出发,谈中央如何很好地处理这两者的关系;二是从“西北”与“东南”的地缘格局出发,谈“西北”与“东南”的关系问题,目前在各方面规划上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在国家安全上是安西北以利东南。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边疆治理作者简介:吕文利,198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邮编:100101。
引言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也为之一变。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i®边疆学(第十二辑)的关键一招。
”①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政策的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应成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遗憾的是,大规模、全方位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文章和著作还不是很多,尤其是在边疆治理方面,论著更是不多。
实际上,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调整治理边疆方略,不断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了一套边疆治理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原创)
6、中国古代边疆政策:(1)特点:①广阔的地域——分散发展演进后的统一。
②多样的民族——自立发展基础上的融合。
③悠久的历史——曲折发展过程中的连续。
④复杂的问题——多重矛盾发展的叠加。
(2)两汉王朝的边疆政策①根据不同的边疆形势设立不同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②设立了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
(以长城为主干, 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了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③根据不同的边疆民族制定了不同的政策。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3)隋唐王朝的边疆政策①设立了相对完善的以都护府、都督府为特点的边疆管理体系(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在北方的突厥故地有设置了单于都护府,在朝鲜半岛,联合新罗消灭高句丽和百济后,设置了安东都护府。
而在西南交州方向又设置了安南都护府)②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军镇屯戍制度③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④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⑤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
(4)元朝的边疆政策①建立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行省、宣慰司都元帅府、驿站制度)②设置专门管理系统以加强对吐蕃地区的统治。
(帝师和西藏宣政院)③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地确立治边政策。
(设置土司制度管理少数民族)(澎湖巡检司)(5)明朝的边疆政策:1368年明朝取消了元代在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作为专管西藏事务的机构,以及封赠西藏僧人为帝师的制度,建立了一套僧官制度,其最高级别的僧官称“法王”。
法王和元朝帝师不同,不驻京,无管理全国教务的职权,也无固定领地,品级属荣誉性质,虽有高低,但互不统辖,且都不管政务。
法王之下的僧官封号为“王”,他们各有领地,分别统辖一定区域,但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
(6)清朝的边疆政策①清朝统治者治边思想基本内容A.对汉族封建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进行创新和发展B.从“中外一体”(指内地与边疆为一整体)的认识出发,主张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
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
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
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古代中国历史上,边疆地区的治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且邻近多个民族地区,因此边疆地区的治理与稳定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统一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一些主要措施。
1.军事布防:古代中国治理边疆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军事布防来巩固国境。
在边疆地区设置边境关隘、军事要塞等,以防备外族侵扰。
有些重要的关隘地区还建立了驻军,并且重要关隘处经常进行巡逻和防守。
同时,对于靠近边境的居民也实行边防军事管理,以确保边境地带的安全稳定。
2.屯田制度:古代中国还采取了屯田制度来治理边疆。
屯田制度是国家通过政策措施,号召一部分民众前往边疆地区进行农业开垦,并在当地进行耕种生活。
通过屯田制度,可以有效地发展边疆地区的农业生产,增加边疆地区的人口和稳定边境。
3.移民入境政策:古代中国的政府还大力推动移民入境政策,通过向边疆地区引进人口,增加边疆地区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活力。
移民入境政策还可以增加边疆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促进多民族交流融合,加强国家统一5.建设工程:古代中国政府还倡导在边疆地区进行一系列的建设工程,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
包括修建水利工程、道路、城市建设等。
通过建设工程,可以提高边疆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增强当地人民对中央政权的认同感。
6.联姻外交策略:中国古代政府还采用联姻外交策略来稳固边疆地区。
通过姻亲的方式,与边境地区的民族建立起家族和血缘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亲近和信任。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边境地区的对中央政权的认同感,巩固边疆地区的稳定局势。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非常多样化。
除了军事布防和屯田制度等常见手段外,还采取了移民入境政策、推广农耕文化、建设工程等措施。
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中国古代政府旨在巩固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增加边境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力,促进多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
历代治理边疆的措施
历代治理边疆的措施历代治理边疆的措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广袤的国家,边疆地区的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安全稳定。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治理边疆,以下是一些主要措施的概述。
首先,在古代中国,很多王朝都采取了扩张战争的手段来征服边疆地区。
这些战争包括秦朝的统一战争、汉朝的匈奴战争、明朝的西北战争等。
通过这些战争,中国王朝扩大了领土,将边疆地区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同时,王朝还实施了军事封建制度,将边疆地区的土地赏赐给官员和将领,以便他们能够通过军事力量来维护边疆的安全。
这种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能力。
其次,中国历代王朝还采取了文化渗透的方式来治理边疆地区。
这些王朝将自己的文化和制度传播到边疆地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例如,唐朝的“西域都护府”就是通过派遣官员和学者去西域地区传播汉文化和汉制来实现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类似的做法在其他王朝也很普遍,通过文化渗透使边疆地区的人民接受和认同中央王朝的统治。
此外,王朝也采取了经济发展的措施来治理边疆地区。
王朝通过投资修筑水利工程、提供农业技术、发展商业贸易等方式,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不仅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边疆地区,增加边疆地区的人口数量,从而增强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此外,中国历代王朝还实行了分区治理的措施来管理边疆地区。
这是指将边疆地区分成若干个区域,然后在每个区域中设立固定的行政机构,由中央政府派驻官员进行管理。
这种措施可以加强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提高行政效能。
最后,中国历代王朝还采取了婚姻联姻的措施来巩固边疆地区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
通过与边疆地区的统治者建立亲戚关系,中央王朝可以增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结,减少边疆地区的叛乱和反抗行为。
综上所述,历代中国王朝治理边疆的措施包括扩张战争、军事封建制度、文化渗透、经济发展、分区治理和婚姻联姻等。
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3周 平内容提要:边疆是用以标志国家与边界相连区域的概念。
在我国,边疆概念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所赋予的丰富内涵。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边疆治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效地解决了面临的边疆问题,同时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资源。
今天,我国的边疆问题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影响深远,这就需要对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反思,并根据新的形势调整边疆治理的方式,构建新的治理结构,加强边疆治理。
关键词:边疆;边疆问题;边疆治理;族际主义;区域主义我国的边疆,面积广大,资源丰富,民族众多,人口结构复杂,战略地位重要,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边疆的状况,还会影响到我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地缘战略的实现。
因此,如何把边疆治理好,这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问题,也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是,同现实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则明显滞后,鉴于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我国的边疆和边疆治理的概念和基本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以期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我国的边疆治理。
一、边疆与边疆治理的概念“边疆”是用以标志国家与边界相连区域的概念,既有地理的意义,也有政治的意义,还有文化的意义。
然而,边疆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环境中,其涵义并不完全一致。
我国的边疆概念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语境中,边疆之“边”,既有边缘之意,也有边远之意;边疆之“疆”,则既有边界之意,也有国家管辖的土地之意。
因此,从字面上解释,边疆乃一个国家的边界性的疆域,包括陆疆和海疆,不过更多的时候指的是陆地边疆。
然而,实际的边疆概念,却取决于人们尤其是统治者的看法。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边疆的看法和理解有很大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边疆观。
传统的边疆概念是在秦统一中国后逐步形成的。
秦统一以后的中国,并非近代意义上的国家。
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是建立在一定民族认同基础上的主权国家,即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葚作者:白江波来源:《兵团党校学报》2019年第04期[摘要]边疆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边疆治理的政策根据国家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民族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新时代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等边疆治理政策。
这些特殊的边疆治理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每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实际情况而创造性地提出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边疆治理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边疆治理;政策;概述[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4—0016—06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建立新中国后,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对边疆进行了相对应的治理,实施了一系列的边疆治理政策。
按此可以将我国边疆治理政策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时期等三个边疆治理阶段,这三个阶段主要是围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任务和目标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了我国边疆治理的特殊政策,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这些特殊的边疆治理政策为我国新时代边疆治理的稳步推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和指明了方向。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巩固和民族团结的边疆治理政策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围绕政权巩固和建设以及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新中国的热爱等工作任务,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历史隔阂深、民族间歧视严重、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势力的存在,为巩固和建设边疆,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样的政策措施对边疆进行治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建国的政治纲领,对建国初期如何进行国家治理,也包括了对边疆治理进行了纲领性论述。
历届领导集体边疆治理政策的梳理
历届领导集体边疆治理政策的梳理历届领导集体都很重视边疆问题,边疆问题总是和国家主权、国家的基本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边疆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本文梳理了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从建国以来对边疆治理政策和实践的研究。
标签:边疆治理边疆政策边疆问题一、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所处的时代背景1.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背景由于边疆地区常常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此时的边疆地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严重的影响了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这样严酷的形式下,我国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提出了“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战略口号。
新中国成立之后,英国政府承认了新生的中国;作为同是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苏联,对于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绩支持的同时,心中也有着疑虑。
至于美国,则拒绝承认新生的中国政府,并派出第七舰队驶向台湾海峡,致使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分割的状态。
之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与其他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也日渐频繁。
2.改革开放时期的国内国际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要求整个工作的重心都要转移到发展生产力上来。
边疆地区则存在发展滞后,计划经济体制任然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党和国家提出了要进一步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3.第三代领导集体所处时期的国内国际背景党的十四大的召开,要求抓住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在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提出了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东部地区,也离不开中、西部地区包括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
西部民族地区的多种丰富资源和某些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加快中、西部包括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
”[1]党和政府积极主动的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睦邻政策的实行,与周边国家的国土问题得到了协商解决。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历史作用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历史作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历史作用中国有五千多年的社会文明发展史,虽然以唐朝为盛世,但是边疆治理对于社会发展及长治久安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是指历朝历代在边境保界上维护、更新和改善国家领土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既是把外部的威胁力量防止在国家边界的表现,也是内部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公元前206 年 - 公元220 年,汉朝第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边疆治理,也就是魏晋南北朝的兴起以后的“重长治”政策,撤销外戍、消除边境地区的敌对势力,建立和加强边境行政管理,以及加固边界防御工事等。
同时,积极穷追猛打外部敌对势力,架起钢铁屏障,使汉朝结束长期的社会动荡,达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从西汉以后,边疆治理的拓展和完善。
契丹时期,塞上防线紧密布置,北疆不断深化抚边和入侵边疆的秩序,加强古代西域路线的维护,成为中国古代西游的硕果。
宋朝通过“屯驻兵马,对侵制罔谈”的政策,补强边境防线,采取崩紧管理措施,遏制边疆敌对人群,使宋朝社会达到了和平稳定。
明朝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发展商品流通。
特别是自1581年开始,《雍正大典》和《乾隆大典》的实施,把边疆的政策和制度与中国大陆进行了融合,在边疆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使汉藏蒙三族林立,多民族融合。
自清朝建立以来,清朝边疆治理已取得长足进步,修筑城界、设突厥驻地和加强边境安全,有效遏制边疆敌对势力,使边界长治久安。
进一步探索藏传佛教,增强中印关系,开启对远东国家交往,从而促进蒙古与中国的统一和我国与世界的辩证调和。
中国古代的边疆治理,从古代的重防护到近代的温和保留,更趋于完善,边疆治理及其历史作用在中国古代的文明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3周 平内容提要:边疆是用以标志国家与边界相连区域的概念。
在我国,边疆概念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所赋予的丰富内涵。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边疆治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效地解决了面临的边疆问题,同时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资源。
今天,我国的边疆问题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影响深远,这就需要对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反思,并根据新的形势调整边疆治理的方式,构建新的治理结构,加强边疆治理。
关键词:边疆;边疆问题;边疆治理;族际主义;区域主义我国的边疆,面积广大,资源丰富,民族众多,人口结构复杂,战略地位重要,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边疆的状况,还会影响到我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地缘战略的实现。
因此,如何把边疆治理好,这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问题,也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是,同现实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则明显滞后,鉴于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我国的边疆和边疆治理的概念和基本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以期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我国的边疆治理。
一、边疆与边疆治理的概念“边疆”是用以标志国家与边界相连区域的概念,既有地理的意义,也有政治的意义,还有文化的意义。
然而,边疆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环境中,其涵义并不完全一致。
我国的边疆概念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语境中,边疆之“边”,既有边缘之意,也有边远之意;边疆之“疆”,则既有边界之意,也有国家管辖的土地之意。
因此,从字面上解释,边疆乃一个国家的边界性的疆域,包括陆疆和海疆,不过更多的时候指的是陆地边疆。
然而,实际的边疆概念,却取决于人们尤其是统治者的看法。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边疆的看法和理解有很大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边疆观。
传统的边疆概念是在秦统一中国后逐步形成的。
秦统一以后的中国,并非近代意义上的国家。
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是建立在一定民族认同基础上的主权国家,即民族国家。
那时的中国,实际上是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是一个在王朝统治区域上形成的政治实体,即王朝国家。
王朝国家是以其统治的中心区域来界定边疆的,按照这样一种由内而外的思维进行界定,边疆就有多重意义。
首先,它是王朝国家统治范围内的一个特殊区域,是国家的外防区域和腹心区的缓冲地带,拱卫着国家的中心地带,但发展程度较低,有待于开发;其次,它是王朝国家统治范围内的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
政治学研究 2008年第2期边界性区域,远离王朝国家的核心地区,其地理地貌明显区别于中原;再次,它是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生活的区域。
其实,正是由于汉代以后中原王朝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对生活于周边的其他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周边的其他民族受其影响而归附、内附、臣服于中原王朝,其生活的区域才被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从而成为王朝国家的边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识世界以中原为中心向四周渐次推开,于是便形成了以中原或中原文化为中心的“一点四方”的观念。
从这样的观念出发,王朝国家的中心区域为华夏文化区,处于王朝国家统治外围或边缘的其他民族生活的地区则被划分为“四夷”(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因此,边疆也就被看作夷狄之地。
由于王朝国家的周围并不存在实力强大的能够与之抗衡的政治实体,王朝国家统治的范围取决于自身在国力基础上形成的统治能力的大小,以及中原王朝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
当王朝国家的国力强盛,就具有将统治范围向外延伸的能力,就对周围的其他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周边其他民族就愿意与汉族共同建立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其他民族政权或政治势力就内附、归附或降附于中原王朝,向中原王朝输诚纳贡,国家的边疆也就有扩大和向外推移的倾向;相反,在中原王朝国力衰弱的时候,王朝国家的影响力下降,统治能力衰弱,周边其他民族的政权或政治势力就离它而去,甚至反目为敌,边疆也就向内收缩。
近代意义上的边界的形成,为以国家的边界来界定边疆提供了可能。
这是一种与传统的由内而外的界定方式不同的由外及内的界定方式。
当然,此种边疆观的最终形成和巩固,有待于民族国家的最终建立。
民族国家是建立在民族认同基础上的主权国家,国家的主权与国家的名称、国家的边界以及由此确定的领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随后在国家的边界确立以后,边疆就须以边界来界定,指国家之邻近边界的区域。
中国近代以来的边疆观毕竟是由历史上的边疆观演变而成的,中国近现代的边疆,也仍然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在交通不便的条件下,边疆同样与国家的核心区相距遥远;边疆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发展程度与内地也有较大的差距;边疆与边界相连,相当一部分是边境区,在管理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
因此,边疆也被看作民族地区,远避和相对落后之区。
如果要对这样的区域进行更加具体的界定,就需要引入行政区划的概念,按现行的行政区划来进行确定和划分。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看,邻近边界的区域是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具体来说包括县、市、省三个层次。
国家有边疆,因而就有边疆问题。
边疆问题产生并存在于边疆,影响却不限于边疆,会波及整个国家。
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也影响着国家的盛衰;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现在,也会影响国家的将来。
对于国家来说,边疆问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战略性的问题。
因此,国家必须运用政权的力量,动员其他社会力量,运用国家和社会的资源,去解决边疆问题,这就形成了边疆治理。
从本质上看,边疆治理是一个运用国家权力并动员社会力量解决边疆问题的过程。
边疆治理,在整个国家的治理当中,处于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地位。
二、边疆治理的历史回顾我国历代王朝都很重视边疆治理,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权根据面临的边疆问题和国家治理的总体安排,采取了各具特色的边疆治理方式。
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边疆治理思想、边疆治理方略。
既有丰富的治理经验,也有值得总结的教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
秦统一中国以后,便以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对边疆地区进行治理。
历史上常常说到的经营西南、经营西北等,其主要内容都是边疆治理。
秦及以后的历朝历代,对边疆治理的内容和方式各有特点,但都是围绕着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的:一是在边疆地区建立由中央王朝控制的地方政权,把王朝国家的政治统治深入到边疆地区;二是处理与边疆各民族以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之间的关系。
边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生活聚集的地区,能否把王朝国家的统治深入到边疆地区的关键,是处理好王朝国家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主要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因此,王朝国家的边疆治理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处理王朝国家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展开的,是一种以族际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治理,即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
秦统一后的2000年间,不同王朝国家以族际治理为主要内容的边疆治理政策各有特点,但有一个基本的倾向,即基本的治理方略,这就是“守中治边”,“守在四夷”。
这一基本方略以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和各民族生活的边疆区域的划分为前提,强调“守中”之地与边疆四夷的区分,重视对中心区域的治理,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缘区域,强调“欲理外,先理内”,“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①;同时,对地处边缘的四夷之地采取守势,不主动出击,“使四夷之臣,各守其地”②,重视降附的边疆少数民族镇守疆土的作用,以臣服或藩属的“夷狄”作为边陲之藩篱,以此形成国家腹地与邻邦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
在此基础上,先是对居住在边疆的各民族采取了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后又实行了土司制度,利用边疆各民族政权管理边疆事务;用夏变夷,实施教化,以华夏文化去影响边疆各民族的文化。
与此同时,还在边疆驻扎军队,发展交通,移民戍边,扶植农桑,发展经济。
如果边疆各民族不服从或试图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王朝国家就动用军队,用战争的方式进行征服。
总起来看,中原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采取了恩威并用的手段,即所谓的“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③,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④。
这种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方式十分奏效,不仅增进了边疆各民族与控制王朝的民族(主要是汉族)的交流和融合,将为数众多的边疆各民族整合到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中,而且稳定了王朝国家的边疆。
当时采取的许多措施在道德评价的层面可能乏善可陈,但它对于中国广大的历史疆域和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却是重大而深远的。
我国辽阔的幅员,众多的民族,都与这样的边疆治理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中国历史尚未跨进近代的门槛时,古老的王朝国家却不得不与近代化的西方国家打交道。
这些西方国家大多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有的已经经历了长期的资本主义发展。
在与西方列强交往,甚至在饱受西方列强挤压和冲击的条件下,中国开始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边界,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边疆。
沙皇俄国在17世纪初把势力扩张到中国历史疆域的西北边境,继而又在17世纪中叶将势力扩张到王朝国家的东北边境。
为了保持王朝国家的历史疆域,清政府与沙俄于1689年和1727年先后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和《不连斯奇条约》,从而确立了近代意义上的东北和北部边界,标志着王朝国家的历史疆域开始有了明确的界限。
1762年清王朝绘制了《乾隆内府舆图》,最终确立了中国的历史疆域,为以边界划定边疆提供了依据。
在此条件下,一种以国家边界为基础的边疆观念逐步出现了。
这样一种新的边疆观念,再佐以在强大国家实力基础上形成并不断增长的王朝中央的统治能力,一种新的边疆治理思路,即通过王朝中央直接控制边疆的体现区域治理内涵的边疆治理方式,就逐渐萌生,从而使王朝国家的边疆治理出现了新的气象。
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①②③④贞观三年(629年),靺鞨遣使入贡,太宗曰:“靺鞨远来,盖突厥已服之故也。
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唐纪九》贞观三年十二月条。
明朝大臣桂彦良说:“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言以德怀之,以威服之,使四夷之臣,各守其地,此为最上者也。
”桂彦良撰:《上太平治要十二条》,载(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卷七。
《贞观政要》卷五。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十一。
政治学研究 2008年第2期遗憾的是,18世纪末期以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腐败盛行,国力渐衰,统治能力削弱,无力应对西方列强对中国边疆的威胁和入侵,边疆领土被割让,藩属国家丧失进而殃及边疆,边疆危机日渐深重,从而使得整个的边疆形势和边疆治理走向了下坡路,王朝国家无力将业已开始的以区域治理为内容的边疆治理方略继续下去。
辛亥革命以后,以国家边界来划定边疆的边疆观逐步取代了把边疆看作王朝国家统治范围的边缘地带和夷狄之地的观念。
中华民国时期,边疆危机日益深重并全面地爆发。
“九·一八”事变以后,边疆问题更是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中国的边政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