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课标解读

合集下载

新课标统计与概率解读

新课标统计与概率解读

新课标统计与概率解读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新课标中的统计与概率内容主要涵盖了基本概念、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统计分布、概率计算以及统计推断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对新课标中的统计与概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新课标中的统计与概率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

统计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各个领域。

其次,新课标中的统计与概率介绍了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概括,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新课标中介绍了常见的数据整理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和表达等。

此外,新课标还介绍了数据的可视化表示方法,如频率分布表、直方图和折线图等,这些方法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趋势。

第三,新课标中的统计与概率介绍了统计分布的概念和应用。

统计分布是指在大量重复试验中,某一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分布情况。

新课标中介绍了常见的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通过了解这些分布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中的随机现象。

第四,新课标中的统计与概率介绍了概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是统计与概率的核心概念之一。

新课标中介绍了概率的基本性质、计算方法和常见概率模型,如条件概率、独立事件和贝叶斯定理等。

这些概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评估和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新课标中的统计与概率介绍了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统计推断是指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和推断,得出对总体的统计性质和参数的估计。

新课标中介绍了抽样方法和抽样分布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样本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

通过统计推断,我们可以基于有限的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并对统计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高中新教材概率教案

高中新教材概率教案

高中新教材概率教案本次教案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技巧。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概率的含义,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一、引入与激发兴趣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引入概率的概念。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每天上学的路上有50%的几率会遇到你喜欢的歌在广播中播放,那么一周内(假设七天)你至少有一天遇到这首歌播放的概率是多少?”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意识到概率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二、概念讲解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教师将系统地介绍概率的基础概念。

包括随机事件、样本空间、频率、概率等基本术语的定义和含义。

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认识。

三、计算方法教师将重点讲解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包括加法原理、乘法原理以及条件概率等。

通过具体的例题,如抛硬币、掷骰子等经典概率问题,让学生动手计算,从而加深对公式和原理的理解。

四、实际应用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将引导学生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如预测某场足球比赛的胜负、分析彩票中奖的可能性等。

这些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率知识,教案还包括了大量的练习题。

这些题目覆盖了从基础到提高各个层次,既有选择题也有解答题,确保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六、总结反馈教师将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回顾重要知识点,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反馈。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以促进他们对概率知识的深入理解。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第一二册教材解读〖第十章概率章整体解读〗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第一二册教材解读〖第十章概率章整体解读〗

第十章概率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一门学科,为人们从不确定性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提供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十七世纪中叶以来,概率论已由最初的研究博弈问题主要是赌博问题发展成为一门有鲜明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是近些年来,概率论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融合,越来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有从事概率论研究的学者获得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等国际数学大奖.这充分说明,概率论学科不仅汇入了数学的主流,而且逐步走向数学的前沿而引领数学科学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中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从无到有,从选修到必修,从附属地位到中学数学课程的主线,概率内容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我们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为了适应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概率与统计”内容已经成为大学数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在高中阶段“概率与统计”成为数学课程的主线,概率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概率课程的主要育人功能是培养学生分析随机现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以及数学运算等素养.通过对随机现象主要是古典概型的探索,在构建随机现象的研究路径、抽象概率的研究对象、建立概率的基本概念、发现和提出概率的性质、探索和形成研究具体随机现象的思路和方法、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认识不确定性现象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成为善于认识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才.一、本章内容安排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具体案例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样本点、样本空间、随机事件等概念,会计算古典概型中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加深对随机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理解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般方法,通过构建概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用概率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续学习条件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有关知识打好基础.1.随机事件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样本点和有限样本空间的含义,理解随机事件与样本点的关系;类比集合的关系与运算,了解随机事件的并、交与互斥的含义,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随机事件的并、交运算;理解古典概型,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概率的性质,并能根据概率的运算法则求随机事件的概率.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独立性是事件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直观理解为两个事件发生与否互不影响,本质上是两个事件积的概率等于两个事件概率的乘积.独立性的相关内容从必修内容到选择性必修内容均有涉及,因此,对于独立性的认识,既要从直观上感悟,又要从本质上理解.《课程标准2021年版》要求在必修课程中介绍随机事件的独立性,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介绍条件概率,因此,无法借助条件概率来定义两个随机事件的独立性.教材从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的角度出发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结合问题“两个事件的积的概率与这两个事件的概率有什么关系?”通过具体例子引入事件的独立性概念,先通过具体例子直观理解,再用数学表达式刻画两个随机事件的独立性,即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频率与概率.如何得到随机事件的概率是概率研究的重点.对某些随机试验,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可以通过构建概率模型,直接计算事件的概率.例如,在古典概型中,由于每个样本点都是等可能发生的,并且样本点的个数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借助古典概型公式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试验的样本点不是等可能发生的,大量随机事件的概率不能直接计算,只能借助于频率来估计概率,因此,必须清楚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本节主要内容是频率的稳定性,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用频率估计概率,随机模拟等.基于以上分析,本章知识结构如下:本章的重点是由实际问题抽象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事件的关系和运算,通过古典概型理解概率的意义,探究概率的性质,理解频率的稳定性,通过实际操作试验或计算机模拟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本章有三个难点:一是抽象研究对象——随机事件;二是在求解古典概型问题时,对所有样本点等可能性的判断;三是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的理解.二、获得概率的研究对象,建构概率的研究路径及框架《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这样的理念下,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更加注重落实“四基”,培养“四能”,关注概率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内容是如何得到的,概念是怎么抽象的,概率的性质是如何发现的,等等.在编写过程中,教材从认识概率的研究对象入手,围绕如何使学生获得概率的研究对象、发现概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等问题展开,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想”,最大限度发挥概率的育人功能和价值.1.概率的研究对象数学历来被认为是确定性的科学,所谓“确定性”的含义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确定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知道足够多的信息,可以对未来进行精准的预测.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现象,即便是从相同的条件下出发,我们仍然无法预知其结果.例如,抛掷一枚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明天是否会下雨,彩票能否中奖,等等.类似这些问题中都包含了不确定性.这类在一定的条件下事先不能预知结果的现象称为不确定性现象.“不确定性”的含义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个结果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而且即使知道所有可能结果,我们也无法预知在某一次观测中哪一个结果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很多不确定性的问题,有的相对简单,有的比较复杂,甚至有些不确定性的现象,以人类目前的能力,根本无法解决.为此,我们缩小研究的范围,在高中阶段我们仅研究那些在相同条件下能进行重复观测且有规律的现象——随机现象.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事先预知结果,且各个结果发生的频率都具有稳定性的现象.考虑到随机现象的高度复杂性以及学生的认知准备状况,同时也不失一般性,把高中必修课程中概率的研究对象限制在有限结果的随机现象.具体而言,所研究的不确定现象具有以下的特征:结果有限性;不可预知性;频率稳定性.教材的呈现方式为:选择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随机现象,归纳随机试验的特点,引入随机试验的概念;结合简单的随机试验,归纳出样本点、样本空间有限样本空间的概念;对于随机事件的概念,在初中描述的基础上,抽象为样本空间的子集.为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和研究随机现象奠定了基础.用适当的字母、数字、数对表示结果,构建样本空间,这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关键步骤,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重要途径.用符号语言准确而简练地表示求解概率问题的过程,揭示了随机变量的本质,即样本空间到实数集的映射,为选择性必修内容奠定基础.纵观上述过程,教材呈现了概率研究对象的获得过程,符合知识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核心素养.2.构建概率主题研究框架,整体设计研究路径由于概率的研究对象是随机事件,随机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面对“随机事件”这一新的研究对象,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按照怎样的路径展开研究?可以采取哪些研究方法?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发挥学生在研究确定性现象中获得的知识经验,获得研究概率的内容、过程和方法,体现研究一个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无论是确定性问题,还是随机性的问题都是如此.①概率是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引入了样本空间以后,随机事件可以看成是样本空间的子集,对于一个具体的随机试验,通常含有许多随机事件,因此需要对每个随机事件都分配一个实数与其对应,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概率可以看成定义在样本空间有限样本点子集上的“集函数”.所以我们可以类比函数的研究,建立概率的研究路径、发现概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尽管函数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与概率有很大的不同,但这样的类比至少在入门阶段可以给学生提供研究方向的指引,有效消除学生对于概率的陌生感.下面分析一下函数的研究路径.1与初中给出的函数描述性定义比较,对函数的更为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基于集合这一基本概念的.把函数定义为两个非空数集A,B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映射f,对∀∈A,按照对应关系f,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B和它对应.因此,定义函数概念需要先有集合的有关知识.2从概念学习的需要看,应该给学生提供典型丰富的具体例证,使学生经历具体事例共性的分析、归纳过程,概括得出函数的定义,并通过概念辨析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函数概念的学习应该从“事实”出发,用概念形成的方式.3在定义函数概念、理解函数的各种表示法后,研究函数的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特殊点的取值等性质,它们从“关系”“规律”等角度反映了函数的某些特征.4针对某一类现象如均匀变化、匀变速、指数增长、对数增长、周期现象等建立函数模型.其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建立关于这种变化现象中量与量之间的确切关系——函数模型=f,从而精确地刻画一个量是如何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据此就能准确地“预测未来”;二是通过对=f的“纯数学”研究,发现这类函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最大小值、衰减率、增长速度、函数的零点等,这些性质都是这类现象在某一方面变化规律的反映.归结起来,对于函数的研究,其结构和内容大致如下:预备知识—集合概念、关系、运算;函数的事实—函数概念的定义、表示—函数的性质—基本初等函数.类比上述结构和内容,可以建立概率教材的结构体系如下:预备知识—样本点、样本空间、随机事件、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概率的事实随机现象—概率的定义及表示—概率的性质、运算法则—古典概型—频率的稳定性等—概率的计算、随机模拟试验.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前三部分是对概率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的研究,相当于对函数的一般概念与性质的研究;古典概型是最简单的概率模型,也是高中概率课程重点研究的概率模型,与函数中的幂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另外,由于古典概型比较简单,便于解释相关概念,有利于学生体会概率的意义,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为了使学生在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性质时有一个完整的具体例证支撑,教材把古典概型提前安排.三、重视相关概念的数学本质和形成过程1.样本空间样本点是随机试验的每个可能的基本结果,样本空间是全体样本点的集合.在确定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时,要注意不要把问题背景与问题本身混为一谈.例如,抛掷一对骰子,要求“点数之和是偶数”的概率,有人认为建立样本空间Ω1={,|,=1,2,3,4,5,6}比较复杂,可以建立样本空间Ω2={偶,偶,偶,奇,奇,偶,奇,奇},将Ω2中的每个元素看成是试验的基本结果,这4个结果也是等可能的,从而求得“点数之和是偶数”的概率为0.5.但是,我们如果在同样的问题背景下,同时求“点数之和为5”的概率,显然利用样本空间Ω2就不行了,还是要用Ω1.这样,对于同样的问题背景,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构建不同的样本空间,使得原本清晰的问题变得复杂了.因此,针对选择样本点、建立样本空间的基本原则是“样本点和样本空间与问题背景有关,与问题本身无关”.2.概率的古典定义概率定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概率的描述性定义为“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但这个定义对确定具体随机事件的概率没有任何帮助.早期研究的概率问题绝大多数是古典概型,由于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自然把随机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数与试验的可能结果总数n的比值作为事件A的概率定义.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on Laie,1883—1953把这个稳定值定义为事件的概率,称为概率的频率定义.1777年法国科学家蒲丰1707—1788提出了著名的“投针问题”,引进了几何概率.但是无论是古典概率定义、频率定义还是几何概率定义,都有其局限性和不完善之处.于是,1933年,苏联数学家柯尔莫果洛夫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概率的公理化结构,使概率成为严谨的数学分支.对于有限样本空间,概率的公理化结构为:设随机试验E的样本空间为Ω,随机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所有事件构成的集类F称为事件域,定义在事件域F上的“集合函数”A B C A B A C B C A B C.DIST计算.用f n A表示重复抛掷n次硬币时A=“正面朝上”出现的频率,频率落在不同误差范围内的概率如表1所示.有人认为:用频率估计概率,重复试验次数越多,估计的结果就越精确.但这样的表述并不准确.观察上面的计算结果,我们看到:做100次试验,频率与概率的偏差不超过0.05的概率为0.728 7;做1 000次试验,频率与概率的偏差不超过0.05的概率为0.998 6.因此,用频率估计概率,比较严格的表述为:当试验次数较少时,用频率估计概率误差较小的可能性较小;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用频率估计概率误差较小的可能性大.第五层次,大数定律.设事件A 的概率为,f n A 是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则对任意的ε>0,都有n lim (|()|)1lim (|()|)0.n x x P f A p P f A p εε→+∞→+∞-≤=->=或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在初中已有初步认识,第三层次是高中的教学要求,第四层次可根据教学条件选择,第五层次超出了高中课程的要求.四、重视从整体上把握概率和思想方法的渗透1.了解概率论的特点,整体把握逻辑关系对于随机现象,每个结果的发生都具有偶然性,但是在大量重复观测下又呈现出必然规律.在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中,以往接触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性现象,很少有意识地思考随机现象的特点,又由于概率课程自身的特点,例如概率概念比较抽象,对随机性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利用概率进行一次决策,合理的决策未必一定得到好的结果等.因此,一提到“随机性”学生就感觉难于把握.在概率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结合实例来展开.应提供丰富的、典型的随机现象实例,分析归纳获得研究对象——随机现象的特征.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概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分类列举随机现象,例如,游戏中的随机现象抛掷硬币、抛掷骰子、抽取扑克牌、电脑游戏等,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彩票、出生月份、摸球抽签、上学迟到等,实际应用中的随机现象随机抽样、保险问题、投资理财等.要注意避免人为虚构脱离数学本质的情境,情境也不宜过于复杂,更不能将生活常识、数学定理、成语俗语等当成事件.在教学中,可结合知识框图,把握本章的整体的结构.特别注意不同的顺序安排,对某些概念的呈现方式是不同的.例如,如果先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然后定义古典概率,由于概率要满足规范性和可加性,只要对每个基本事件定义其概率为错误!,那么所有事件的概率就完全确定了.本章教材我们采用从认知经验出发,根据古典概型的特征,定义事件的概率为事件包含的样本点数与样本空间中样本点总数的比值,然后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2.重视核心概念“随机事件”的抽象“随机事件”是概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如果理解不深刻,将影响整个概率的学习.引入样本点、有限样本空间概念,用样本空间的子集表示随机事件是随机现象数学化的关键一步,必须给予重视.教学中,应利用典型例子,以“随机现象数学化”为导向,以“不同语言的相互转化”为手段,针对样本点、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及其关系等提出问题,并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的训练是基础性的,对于“认识和理解随机现象”有重要意义,不能匆匆而过.加强用数学语言描述随机现象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理解样本点和样本空间的含义,随机事件和样本点的关系,随机事件的发生,随机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等都是非常有用的.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教学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思想的提炼和渗透,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对随机试验,用符号字母、数字或数对表示试验结果,抽象出样本点、样本空间,由事件发生的意义抽象出“随机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抽象概括出随机试验的本质特征,建立各种概率模型;借助树状图表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判断样本点的等可能性;从两个事件的发生互相不影响,抽象事件的独立性等,都是数学抽象的体现.本章中运用了类比、归纳等思想.例如,类比函数的研究,确定概率的研究路径,发现概率的性质;类比集合的关系和运算理解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对概率基本性质的研究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的方式;等等.对古典概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构建概率模型的一般方法,理解事件概率的意义,渗透模型化思想,不要把重点放在计数上.4.加强统计与概率的联系统计与概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概率论与统计学虽然研究的都是随机现象,但两者的差别很大.统计学的研究基础是数据,基于归纳的方法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概率论的研究基础和传统数学类似,还是定义和假设,用演绎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推理.从认知的角度看,统计比概率更具体,统计学以概率论为基础.我们知道,采用随机抽样,用样本推断总体,其结果也具有随机性.评价推断结果的精确程度,推断方法的“好”与“坏”,都需要概率知识.在概率的教学中,要适当地关注二者的联系.例如:1关注统计中的总体与概率中的样本空间之间的联系.总体没有随机性,只有采用随机抽样,其结果才具有随机性.2在古典概型教学中,从概率角度比较有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三种抽样方式对总体均值的估计效果.3在频率与概率的教学中,结合“阅读与思考孟德尔遗传规律”,让学生认识到:一方面,可以通过统计发现规律,提出遗传机理的概率模型正态分布模型也采用这种方式构建;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统计方法,用频率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与否.5.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很难满足教学的需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对教育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高质量的教育的必然选择.在本章的学习中,用频率估计概率时,需要做大量的重复试验,但这种方法费事费力.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模拟某些随机试验,可以达到快速地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的目的,从而用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进一步认识频率的稳定性,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和概率的意义.例如,“随机选取6个人,调查他们的出生月份”,如果进行实际调查,一是很难保证随机性,二是要将这个试验重复100次,实际上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摸球试验来模拟试验.在袋子中装入编号为1,2,…,12的12个球,这些球除编号外没有什么差别.有放回地随机从袋中摸6次球,得到6个数代表6个人的出生月份,这就完成了一次模拟试验.这样做可以保证随机性,但做大量重复试验效率不高.这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模拟试验,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提高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随机性现象背后的概率思想.因此,在概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11。

数学新课标解读

数学新课标解读

数学新课标解读一、新课标提出新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注重数学与生活的,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这是与过去的“课标”相比较,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体现了数学人文精神与数学素养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数学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

具体要求是: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新“课标”情感态度在课程目标中了“情感态度”,这不仅有利于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也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一目标的现实需要。

特别提出要使学生学会“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这一点与过去的“大纲”有较大的不同。

过去的“大纲”主要的是认知方面的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提出“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目标。

由于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目标”中很少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方面的目标。

事实上,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

一些积极的情绪体验会促使学生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去探究未知的领域。

相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不仅会影响对当前学习的顺利进行,而且可能对他们的后续学习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三、新“课标”加强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解决数学问题和其它问题的金钥匙,热衷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必定会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扩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这体现了新“课标”比过去更加学生对思想方法的掌握。

2023初中数学课标解读《统计与概率》

2023初中数学课标解读《统计与概率》

2023初中数学课标解读《统计与概率》引言《统计与概率》是2023年初中数学课标中的一部分,它是数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

统计与概率是以概率统计为基础,通过对事件发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用数学方法描述和解释事件发生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比如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考试的成绩分布等等。

统计与概率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和分析,并且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文将对2023年初中数学课标中的《统计与概率》章节进行详细解读,包括章节的结构、内容以及学习要点等。

章节结构《统计与概率》章节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数据的图表表示3.概率的基本概念4.概率的计算与应用5.排列组合与概率下面将分别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解读。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章节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是指通过实地观察、调查问卷、统计报表等方式,收集有关某个事件或现象的相关数据。

而数据的整理则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归纳,从而使得数据具备一定的结构和规律。

数据的图表表示数据的图表表示是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于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各类图表来表示数据,比如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术语,比如样本空间、随机事件、事件的概率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事件发生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在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概率的计算与应用。

通过掌握一些常用的概率计算公式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排列组合与概率在最后一个部分中,我们将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概率计算中。

对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对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新课标要求:
• 一、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 二、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丢分原因:
(1)没有认真阅读,没有弄清 楚是求放回还是不放回的概率; (2)作图不规范,思维混乱。
02
课时解读
三节
生活中的概率1课时
B C
用频率估计概 率3课时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 概率3课时
A
第一节
用树状图计算概率
第一 课时 第二 课时 第三 课时
列表格计算 概率
树状图或表 格求概率
三种试验情况的
第二节
一个 课时
公平性问题
生活中的概 率
第三节
一个 课时
选学内容
用频率估计 概率
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步骤:
1 2 3 4
活动的 准备
小组成 员分工
数据的记 录和统计
活动时 间分配
THANKS
第六章《对概率的进一步认识》1 2单元解读课时解读
01
单元解读
学习目标:
• 1、进一步认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加深对概率的理解
• 2、会用画树状图和列表等方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 3、能用试验或模拟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 4、在试验和统计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

统计与概率新课标学习体会

统计与概率新课标学习体会
可以分为三个主题:
1.数据分类;
2.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统计表、统计图、统计量)
3.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概率)
主要变化:
一是把小学阶段“分类”调整为“数据分类”;二是将原来“数与代数”领域中的“百分数”内容移到“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分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原有“分类”的基础上,经历从具体“事物分类”到抽象“数据分类”的过程。
一是对生活中一般“事物”的分类,可以对分类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即把事物的不同属性用数据或符号赋值。
二是通过调查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类,本质是根据信息对事物进行分类。
“数据分类”教学建议
1.对接生活经验,在亲自参与活动中“数据分类”方法:(数据赋值、数据分段)
“分类”调整为“数据分类”更加具体和贴切,更加符合数学思维的特点。让学生逐步从表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抽取概括出最本质的信息,并以此信息进行分类。
本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能够让学生自觉的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数据分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承载信息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
三块内容应以“数据”为核心统领。
第一学段引导学生从事物分类过度到数据分类根据事物承载的信息进行符号化处理、根据事物特质进行赋值,从而得以进行数据分类。
数据分类需要根据真实情境需要进行合理的分
学习收获:
本讲座聚焦新版课标与旧版的不同,主要分析和解读主要的变化。统计与概率领域重点在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这是大数据时代培养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主动将将数据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并能够利用这些数据作出判断与决策,可以说,这是让“数据”作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
3.应用“数据分类”,解决真实问题,感受其价值;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第一二册教材解读〖第十章概率 内容安排〗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第一二册教材解读〖第十章概率 内容安排〗

内容安排此次修订高中必修概率课程,增加了样本点、有限样本空间、样本点和事件的关系等内容;同时删去了几何概型,将原来的选修内容“事件的相互独立”变为必修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加深对随机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理解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般方法,通过构建概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用概率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续学习条件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打好基础.本章第1节是“随机事件与概率”,分为4个小节.在“1011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中,教科书结合典型的随机现象介绍随机试验的特点,归纳样本点、有限样本空间、随机事件的概念.通过分析随机试验的可能结果,用适当的字母、数字或数对表示结果,构建样本空间,这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关键步骤,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重要途径.其作用体现在:有利于较为深刻地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通过与集合关系和运算的类比,可以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意义;可以用符号语言准确而简练地表示求解概率问题的过程;也有利于在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概率内容中揭示随机变量的本质(样本空间到实数集的映射.“1012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的主要内容是事件的包含、互斥、互相对立,并事件、交事件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用简单事件表示复杂事件.实际上,“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是由于概率的性质和运算的需要而研究的一个内容,因此在学习古典概型后再安排这个内容显得理由比较充分.然而,把随机事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在给出样本点、样本空间的概念,定义随机事件后,通过类比集合的关系和运算,引入“事件的关系和运算”也是合理的.而且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对随机事件关系和运算的研究是加深理解随机事件的需要;从教材结构合理性角度看,没有这个内容,这一节会非常单薄.因此,教科书把“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安排在古典概型的前面.“1013古典概型”的主要内容是由实例归纳古典概型的特征、古典概率的定义、古典概型中简单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等.古典概型是最简单的概率模型,也是高中概率课程重点研究的概率模型.除了自身的应用外,由于古典概型比较简单,便于解释相关概念,有利于学生体会概率的意义,因此概率的基本性质、事件的独立性、条件概率都是通过古典概型的实例,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的.通过本小节的学习,重要的是了解建立概率模型的一般方法,提高数学抽象及数学建模的素养.“1014概率的基本性质”以古典概型为具体的实例支撑,由特殊到一般地研究概率的非负性、规范性、可加性、单调性、加法公式等性质,利用概率的运算法则求随机事件的概率.本章的第2节是“事件的相互独立性”,主要内容是事件独立性的直观认识、两个事件独立性的定义、利用独立性简化概率的计算.两个事件的独立性是事件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直观意义是两个事件发生与否互相不受影响,本质上是两个事件积的概率等于这两个事件概率的积.由于还没有条件概率的概念,教科书从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的角度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出发,结合问题“两个事件的积的概率与这两个事件的概率有什么关系”,通过具体例子引入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这也是符合知识发展的逻辑性的.本章的第3节是“频率与概率”,本节主要内容是频率的稳定性、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用频率估计概率、随机模拟等.本章的重点是由实际问题抽象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事件的关系和运算,通过古典概型理解概率的意义、探究概率的性质,理解频率的稳定性,通过实际操作试验或计算机模拟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本章有三个难点,一是抽象研究对象——随机事件,二是在求解古典概型问题时,对所有样本点等可能性的判断;三是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的理解.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约4课时10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约1课时103 频率与概率约2课时小结约2课时。

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2022)

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2022)

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2022)
统计与概率课标是2022年新一轮的高考课程升级与改革的重点,是学
生学习的综合考察科目。

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统计与概率课标,希
望能为广大考生们提供有益的解读Expression。

一、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
1、定义统计与概率:统计是利用统计方法理清、分析、概括客观事实
数量关系的科学技术,而概率则是运用数学概率论方法表示随机变量
出现次数之间的关系。

2、统计学理论:包括基本概率、离散Random变量、样本分布、比率、因子和线性回归等。

3、概率论:包括概率论基础、事件期望、条件概率、度量距离、概率
分布、多维概率论等。

二、统计与概率考查类型
1、理论类题目:比如基本概率、样本分布、概率分布、条件概率、度
量距离等理论类题目会有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正确、全面地
理解这些概念的性质,有解题的感悟能力。

2、实际类题目: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根据给出的数据分析
其内在规律,然后给出正确答案。

三、统计与概率学习的要点
1、多积累经验:多收集研习相关的计量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新发现和revelation,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分析案例:对往年高考中出现的统计与概率相关的考题做分析,把
其中出现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不断积累考试技巧,提高考试实践能力。

3、训练营:专业化的成绩训练班、模拟考试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进行细致分类设计,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总之,考生们在备考统计与概率等科目时,应重点突出理解也要积极
拓展,努力积累经验,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并多参加模拟考试,切实
提高统计与概率的学习成绩。

概率与统计的课标解读

概率与统计的课标解读

2011年版数学课标第二学段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 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 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参见例38)。 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 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参见例38)。 5.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 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参见例39 )。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 测,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38、例40)。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参 见例41)。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 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 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参 见例41)。
一活动的体验性一活动的体验性下周一本地气温下降下周一本地气温下降小明数学成绩全班第一小明数学成绩全班第一从装满红球的袋子里摸出的都是红颜色的球从装满红球的袋子里摸出的都是红颜色的球天阴沉沉的马上要下雨了天阴沉沉的马上要下雨了小明有自己的父母小明有自己的父母水加热到水加热到100100摄氏度时就会沸腾摄氏度时就会沸腾民谚故事民谚故事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要来到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要来到调查两支球队以往多次比赛胜负的情况预测调查两支球队以往多次比赛胜负的情况预测下一次比赛谁可能会获胜下一次比赛谁可能会获胜概率的教学概率的教学二游戏的引导性例如
(二)游戏的引导性
例如: 设计一个“摸豆”游戏:预先在布袋中放入有色小豆 (如三红七蓝),让两组儿童来做这种摸豆的游戏。每组 在地上划一条长10米的线,等分成10格,上面分别标上1到 10。每组分别让一个儿童站在5上面。规则是两个组的参赛 学生依次去摸一粒豆,并猜豆子的颜色,猜对的,所在组 的那个儿童就朝数字大的方向走一格,猜错的,所在组的 那个儿童就朝数字小的方向走一格,看哪一组先到10。此 外,让每一个组将每一次摸的颜色记录下来,到游戏结束 后,再让各组猜袋子里各色豆子的数目,猜对的再得奖。

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与案例分析(PPT 47页)

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与案例分析(PPT 47页)

困惑之三: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 实施的情境问题
⒈情境真实性的要求
问题:教材中的情境都是真实的吗?你还能想出哪些真实的 情境?
如:“我有多高?”“我的脉搏跳动情况 ”等学生自己的数据;“每天到达学校的 时间”,“全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等学 生自己和同伴周围的事情;
如:“十年内本地区人口的变化情况”, “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表现”等媒 体上获得的信息;
如:“掷骰子游戏”,“乒乓球反弹高度 会超过起始高度吗?”等有趣的游戏和实 验。
又如,让学生阅读下列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出 统计图或表,分析这些数据,并做出预测。
公路里程:1949年我国公路里程为8.07万千米,1959年为 50.79万千米,1969年为60.06万千米,1979年为87.58万千 米,1989年为101.43万千米,1998年为127.85万千米。
⒊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实效
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 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的承担个人的责任 ,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 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 突,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 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合作精神。
困惑之一: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 实施中的“度”
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学统计,肯定有很多的 不同,关键是看怎样把握“度”。
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 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 生把它放在“问题库”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 以后再来解决。
困惑之二: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 活动 的有效性
整理、 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
第二学段(4~6 年级)指出:“经历收集、整 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 的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 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共43页文档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共43页文档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及教学
பைடு நூலகம்
思考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

为什么把数据分析观念作为核心概念
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教育价值)。 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 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的基本思想。 这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通过教师的教学予以落实。
切忌将统计的学习处理成单纯数字计算和绘图技能。
话题四:数据的随机性及简单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据随机性的内涵 数据的随机性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老师们存在这样的困惑:概率也是研究随机现象的,那么为什么又提出数据的随机性呢?
话题四:数据的随机性及简单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类:体会随机类
组织小组活动:盒子里有3个黄球、3个白球。每次摸出1个,摸之前先猜猜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每次你都猜对了么? 活动结束时,老师询问:有没有每次都猜对的同学?
话题四:数据的随机性及简单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类:“推断”类
我给大家准备了两种骰子,一种是均匀的,另一种是不均匀的,但不知道哪种是均匀的,哪种是不均匀的。1、2、3组是一种骰子,4、5、6组是一种骰子。每个小组至少抛15次,记录下分别是几点,然后我们统计“1”点和“6”点的次数
读图的三个水平
Curcio (1987 )把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分为三个水平:(1)数据本身的读取(reading the data),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2)数据之间的读取(reading between the data)。这包括做比较(例如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例如加减乘除)。(3)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reading beyond the data),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

《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

《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

《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
“统计与概率”课程是当今数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它属于一种中档数学课程。

这门课程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世界上发生的统计事件,明白其中蕴含的规律,用科学方法做出决策。

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课程时,首先学习的是概率的概念,然后学习计算概率的方法,最后才学习概率分析所使用的技巧。

其次是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从数据中提取信息,检验假设,识别偶然性和变异,应用概率等多种知识。

最后是基于实际问题的应用,如比较两个现象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及分析数据的附加信息等。

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下的教学目的,而且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质,用恰当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社会上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学问题。

总之,统计与概率课程是当今数学教育中重要的一课,它不仅培养学生对客观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激情,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兴趣和目标。

《频率与概率》课标解读

《频率与概率》课标解读

《频率与概率》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频率与概率,是在学习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对上节课的延伸,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概率是研究事件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題的方法,理性地认识随机现象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与学生当前及未来的需要息息相关.由于随机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中含有规律性,而概率就是其规律性在数量上的反映,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本节的重点是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难点是频率与概率的区别,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关键,在于理解其含义,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体会.本节内容所涉及的主要数学核心素养有: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前面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接触了大量的与概率有关的信息,并初步感知了频率可作为概率的估计值,为本节内容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会在以下方面感到困惑: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不理解,错误地认为频率就是概率,概率就是频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进行深入理解.教学建议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是频率的近似值与估计值,所以可以用样本出现的频率近似地估计总体中该结果出现的概率.在内容处理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实例,让学生认识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对具体的问题要从全局和整体方面去看待,而不是局限于一次试验或某一个具体的事件,这样处理体现了数学抽象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素养1.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概率,并可据此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达到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一的层次.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统计推断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通过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逻辑推理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二的层次.情境与问题通过复习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以及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好基础,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掌握新知,达成要求的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内容与节点用频率来估计概率是计算概率的一种统计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需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其计算方法和应用的环境.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数学试验,观察、发现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了解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得出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的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感受频率稳定与概率,理解可用试验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发生概率,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解读《概率》
(高洁陕西师范大学 710062)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随机思想将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具有概率的基本知识已成为每个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概率的应用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数学课程中,加强概率的份量成为必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设置了“概率”的内容,目的就在于发展学生应用数学意识,使其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更全面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育价值
概率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一些基本的概率的观念、知识和方法,在面对不确定情境或大量数据时,能做出合理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通过概率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1)熟悉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观念,形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态度;(2)培养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3)培养对数学积极的情感体验,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与能力;(4)在面对大量数据和不确定情境时,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决策,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二、概率改革的意义
概率内容的改革,对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结构的合理化,推动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积极的作用.1.使高中数学内容的结构更加合理
完整合理的内容结构是产生多种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现行的高中数学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几何,代数、几何属于“确定性”数学,学习时主要依赖逻辑思维和演绎的方法,它们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概率属于“不确定性”数学,需寻找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学习时主要依靠辨证思维和归纳的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更直接、更有效.概率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建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威力,这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调查研究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合作交流以及综合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高中阶段增加概率的内容,能够使高中数学的内容结构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更加合理.2.能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概率中存在着大量的活动,学生需要通过亲自参与活动来学习概率的内容.这些活动能有效地促使教师与学生地位的根本改变,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活动学习的设计者、主持者、参与者.
3.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与能力
《课标》在数学思考目标中提出了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合情推理”首次进入了国家的纲领性文件,这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观念的一次转变,标志着合情推理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认为,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也包括一些一般的方法如:特殊化与一般化、观察、实验、猜想、联想、直觉等形式.合情推理的实质就是“发现”,也就是发现新的关系新的规律和新的方法等.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合情推理除了具有发现命题的重要作用外,还是探索解题思路,概括、揭示新的数学事实和规律,扩展认识领域,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启迪思维和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学习概率内容时,通过实验及对案例的观察、分析与研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与能力.
三、总体目标
在本模块中,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概率的基础上,通过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1.掌握有关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感受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初步形成对事件发生概率的认识;
3.运用概率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推理,做出合理的决策,并进行交流;
4.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用随机的观念认识并解释现实世界;
5.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四、教学建议
1.强调对随机现象与概率意义的理解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即从随机现象中研究其规律.它为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因此,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可操作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逐步体会概率的意义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还可以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从直观上认识频率的稳定性.尝试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如“中奖率为1/1000的彩票,买1000张一定中奖”“若干个人抓阄,先抓和后抓,抓中的可能性不一样”等等)古典概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其特征:实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实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并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教学时不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计数”上,计数本身只是方法与策略问题,在具体模型中有很多特殊的计数方法.
2.注意与初中概率统计的衔接
这部分知识与初中内容联系密切,一些内容在初中都接触过,在初中,介绍了随机事件的概念,要求会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通过实验,获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高中与初中内容相同的,在教学中可用回忆复习等方式先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在频率与概率部分,不但知道频率可以作为概率的近似值,而且要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区别:频率是随机的,每次实验得到的频率可能是不同的,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常数,是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它不随每次实验的结果而改变.在初中要求会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而高中提高到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并能运用概率公式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课标》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教学概率知识时,更应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实验、观察、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和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等相关内容,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而且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概率思想.
4.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华罗庚有句名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华老说得很好,在我们周围,数学无处不在.概率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本部分内容时,可选择适合学生研究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性课题来开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5.教师进行必要的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转变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对数学、数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学教师对这些新理念的领悟,新观点的接受,新要求的落实,不是通过短期的学习就能达到的,必然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转变过程,必然要经过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也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因此,任何一名教师都应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以激活自己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最好表达方式.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对概率部分在新的课标中又有所增强,从内容上看不难,但教师掌握的往往不够到位,讲起课来不得法.因此,对本部分教师尤其需要进行反思.
五、在学习概率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1.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2.注重概率与其它数学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数学的发展既有内在动力,也有外在动力.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不同分支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高中数学课程是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
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文对(与《概率》相应的)课标的分析与解读全面、深入、透彻,并紧扣中学数学教育的实际,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该文首先分析了概率的教育价值,这也可也看成是概率入选中学数学的最基本理由;其次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具体地阐述概率改革的意义,本章教学的总体要求等;再次在深入领会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了5点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并提出在《概率》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能力。

(点评人: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马文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