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氨基酸的纸层析法一.目的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 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1、新华滤纸2、层析缸3、细线4、点样管5、橡皮筋6、电吹风7、喷雾器四、实验试剂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 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五、实验步骤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是了解其性质和结构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探究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混合氨基酸溶液、纸层析纸、色谱槽和色谱溶液。
2. 制备纸层析纸: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形,用铅笔在距离底部1.5cm处画一条水平线,再在该线上距离左边1cm处画一个小点。
3. 装置纸层析槽:将纸层析纸的底端浸入色谱槽中,确保纸层析纸上方的溶液不超过纸层析纸的底端。
4. 样品加载:用微量吸管将混合氨基酸溶液滴在纸层析纸上的小点上,尽量避免溶液滴到纸层析纸以下的溶液中。
5. 开始分离:将色谱槽盖好,待溶液上升至纸层析纸的顶端时,取出纸层析纸,迅速标记各个斑点的位置。
6. 斑点分析:将纸层析纸放入紫外灯下观察,记录各个斑点的颜色和位置。
结果与讨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将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在紫外灯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多个斑点。
根据斑点的颜色和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合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混合氨基酸溶液包含了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三种氨基酸。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三个主要的斑点。
根据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第一个斑点为苏氨酸,第二个斑点为甘氨酸,第三个斑点为丙氨酸。
然而,仅凭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还不足以确定化合物的身份。
为了进一步确认各个斑点的化合物,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标准物质进行对照。
通过比较已知标准物质的斑点与实验样品的斑点,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各个斑点所代表的氨基酸。
结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根据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出混合溶液中的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存在。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实验报告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这可不是一杯简单的饮料,而是一个神奇的科学实验,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氨基酸嘛,就是咱们身体里蛋白质的小砖块,没了它们,咱们就像没有基础的房子,摇摇欲坠。
通过纸层析法,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家伙分开,看看它们到底有多丰富多彩。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有趣的科学之旅吧!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准备首先,咱们得准备一些实验材料。
这可不能马虎。
需要的东西有:氨基酸标准品,纸层析纸,移动相(比如水和乙醇的混合液),还有一根小刷子,嘿,别问我为啥,刷子可不是用来洗碗的哦!还有,一些试管和显色剂,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魔法工具?其实,科学就是这样的,越简单越好,咱们不需要搞得像厨房做大菜那么复杂。
2.2 实验步骤接下来,咱们就进入到实验步骤了。
首先,取一小块纸层析纸,在上面标记好氨基酸的起始点。
然后,取一点氨基酸溶液,用刷子沾取,轻轻一抹,别太用力,不然纸层析纸可受不了哦。
接着,把纸条放进盛有移动相的容器里,嘿,这时候你可以等着看好戏了。
移动相会慢慢爬上纸条,把氨基酸分开,像魔术一样!你可得耐心等,别心急,科学可不是速食面,得慢慢来。
3. 实验观察与结果分析3.1 观察结果时间一到,你会看到纸条上出现了一道道五颜六色的条纹,就像调色板上的颜料一样,哇,这个时候真的是太激动了!每种颜色代表着一种氨基酸,它们就像在纸上跳舞,简直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不同的氨基酸会有不同的移动速度,有的懒洋洋的,有的则飞快跑了。
这就是化学世界的魅力所在,真是让人惊叹不已!3.2 数据分析不过,光看颜色可不够,咱们还得做点数据分析。
通过测量每种氨基酸的迁移距离,咱们可以计算出它们的Rf值。
Rf值就像是氨基酸的身份证,能告诉我们它们的特性。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问:“这些数据有啥用啊?”别急,科研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咱们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研究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这可是生物化学的基础呢。
实验六 氨基酸的纸层析
2、纸层析法中要注意哪些问题?除了纸层析法
外,你还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哪些层析法?
②剪纸:取层析滤纸(长22 cm、宽14 cm)一张。
在纸的一端距2~3 cm处用铅笔划一条直线,在此
直线上每隔2 cm作一记号如图。
③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这6 个位点上,干后再点一次。每点在滤纸上扩散的 直径最大不超过3 mm。
④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
触。将盛有20 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
纸 层 析 法
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f表示: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缘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是一个常数。 Rf的
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纸的
质量、pH值、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此外,盐分、
其他杂质、点样过多等都会影响样品的有效分离。
分子筛层析
亲和层析
22cm
缝合
3cm
2cm
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 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cm)。待 溶剂上升至15~20 cm时即取出滤纸,用铅笔描出 溶剂前沿界线,自然风干。
⑤显色:滤纸取出后置于95℃烘箱中显色5 ~ 10
min。
结果与讨论:
1、计算Rf值,并说明影响Rf的因素有哪些?
离子交换层析
试剂和器材:
①试剂:扩展剂[ 0.5%茚三酮的正丁醇-醋酸-水 (4:1:5,上层)];0.5% Lys、Pro、Val、Phe、 Leu及它们的混合液。 ②器材:层析缸或大标本缸;毛细管;培养皿; 喷雾器;新华一号滤纸.
操作方法:
①平衡:将盛有平衡溶剂的小烧杯置于密闭的层 析缸中。
氨基酸的纸层析
氨基酸的纸层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纸层析法的使用原理。
2、掌握用纸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1、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方法,滤纸上的纤维具有羟基,是亲水基团,滤纸吸附水作为固定相,其上流经的有机溶剂即展层剂作为流动相。
当展层剂流经固定相时,固定相上的样品由于亲水、疏水能力不同,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疏水能力强的多溶于流动相,随流动相移动距离较远,亲水能力强的移动距离则较近。
2、所有的氨基酸的α碳上均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两个亲水基团羧基(—COOH)与氨基(—NH2),唯一的不同则在于R基团。
因此R基团在氨基酸的亲水疏水能力对比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脯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其亲水疏水能力迥异,能在滤纸上明显分开。
分配系数K=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3、Rf值表示原点中心至显色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中心至流动相前沿的距离比。
在一定条件下,Rf值为定值,其影响的因素有物质本身的性质,溶剂的性质,PH值,温度,滤纸的性质等等,本实验不予探究。
在测量原点中心至显色斑点中心的距离时,由于斑点的形状不规范(近似圆形),所以,一般取斑点的重心,测量出重心与起点的距离即可。
4、显色原理:茚三酮在弱碱性溶液中与α—氨基酸共热,引起氨基酸氧化脱氧,脱羧反应,最后茚三酮与反应产物——氨和还原茚三酮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物质。
三、试剂1.酸性层析液:正丁醇:88% 甲酸:水=15:3:2<V/V>2.显色储备液:0.4mol/L茚三酮—异丙醇:甲酸:水=20:1:5<V/V>3.标准氨基酸溶液(6mg/ml,苯丙氨酸Phe、甘氨酸Gly、脯氨酸Pro、组氨酸His)4.未知样品液:上述四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液(每组任选一样品)四、实验仪器样品管毛细吸管层析缸100ml量筒50ml烧杯胶头滴管移液管滤纸:15cm*15cm *1铅笔直尺保鲜膜细玻璃棒电吹风薄膜手套五、操作步骤(一)展层剂和平衡溶剂的配制1.在100ml烧杯中按照体积比正丁醇:88%甲酸:蒸馏水=15:3:2的比例配制展层剂,建议为45ml:9ml:6ml。
实验六----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一.目的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1、新华滤纸2、层析缸3、细线4、点样管5、橡皮筋6、电吹风7、喷雾器四、实验试剂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五、实验步骤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纯化。
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离和鉴定的方法,它采用纸张作为介质,利用氨基酸的性质在多次不同极性溶剂中的间歇性抽提来完成氨基酸的分离。
下面将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一、实验原理氨基酸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其原理是根据氨基酸在不同相对极性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和色谱行为而进行分离。
实验中用的纸张是具有适当极性特性的滤纸,涂上0.001~0.002mol/L氯乙酸钠作为移动相。
固定相是纸张本身,通常取5×5 cm大小。
标记物一般是用19种常见氨基酸中的一种或混合某些氨基酸,它们分别在不同移动相中有不同的颜色分离性质。
标记物的溶液可以直接在纸上点斑或者先把样品在滤纸上打成碎粒,再加入稍许水均匀混合后点斑。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和试剂(1)氯乙酸钠;(2)19种氨基酸标准品;(3)滤纸。
2. 制备移动相将0.001~0.002mol/L氯乙酸钠溶液制备好,备用。
3. 准备试样将要分离的氨基酸标准品用适量的氯乙酸钠溶液稀释,制备出1~2mg/mL的样品,备用。
4. 载纸处理在纸片中央绘制一条垂直线,以绘制者的名字为记。
距离中央线约1cm处,打上精细的刻度线,用微孔钳取少量标样液,在对侧依次在距中央线约1.5cm处打上纸层印。
纸层印就是取少量液体滴到滤纸上产生的斑点。
约300ug/sample。
5. 开始层析在棉花球上,涂上一层氯仿,并立即用焊接器将其挥发掉,然后再涂一遍。
整个过程保持外壳密封状态。
涂的氯仿量要足够,可以完全覆盖整个纸层印,但不能过多。
否则,纸层印上的标样就会扩散到大范围,分辨率就失去了。
将试纸浸泡在移动相中。
移动相上升时,会将固定相上的氨基酸迅速带动并在移动相中逐级输送。
随着移动相液面逐渐提高,固定相的氨基酸成分逐渐被分离开来。
注意事项:(1)加样时,操作应小心、细致,尽可能用毫、微、纳级的物体。
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纸层析法氨基酸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 of amino acids)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步骤、实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一实验技术。
一、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氨基酸纸层析法是利用氨基酸在纸上的分布系数和溶剂的渗透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一根滤纸条上画上水平的线,将待测的氨基酸溶液直接点于纸条上,待溶液中的氨基酸离子在滤纸上沿渗透液前进,不同氨基酸在滤纸上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测定。
二、氨基酸纸层析法的步骤1. 实验前准备(1)准备氨基酸样品,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使用pH 计调节至适当的酸碱度。
(2)准备滤纸条,按照实验需要确定滤纸的宽度和长度。
(3)准备层析槽,将槽中的溶剂预先与上盖采光纸取代,避免有光照射到。
2. 进行层析实验(1)在滤纸条上绘制水平基线,并将标记的点分开,便于后续氨基酸的测定。
(2)将氨基酸溶液直接点于滤纸条上,点的位置要尽量靠近基线,以避免扩散的影响。
(3)将纸条的一端浸入含有适当溶剂的层析槽中,保持溶剂的面平稳。
(4)待溶液中的氨基酸在滤纸上渗透,不同氨基酸迁移的距离不同,最终在纸条上形成清晰的色斑。
(5)将纸条取出,用热风干燥,然后在紫外灯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3. 数据处理将滤纸上的色斑分别用铅笔勾画出来,并测量它们与基线之间的距离。
然后,根据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度,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待测氨基酸的浓度。
三、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实验条件1. 溶剂体系常用的溶剂体系有正丙醇/ 乙酸/水 = 4:1:5、正丙醇/氨水/水 = 70:2:25等,需要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溶剂的组成和比例。
2. 滤纸条的准备常用的滤纸有菱形滤纸和圆形滤纸,需要根据所需分离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决定滤纸的大小。
3. 实验条件实验应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光照和温度过高。
实验六蛋白质的水解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分离
实验六蛋白质的水解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分离一、目的1.学习水解蛋白质的方式。
2.把握纸层析的大体技术。
3.学习用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的方式。
二、原理1.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能够用酸、碱或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水解成最终产物氨基酸。
实验室中常利用酸解法水解蛋白质。
当在6 mo叭。
盐酸溶液中将蛋白质在110t加热大约20 h,肽键断裂,现在蛋白质完全分解为氨基酸。
酸法水解蛋白质的优势是在水解进程中不发生外消旋作用,所取得的氨基酸均为L一氨基酸。
大多数氨基酸在煮沸酸中是稳固的,但色氨酸那么完全被破坏。
丝氨酸和苏氨酸在酸解进程中或多或少地也有破坏。
色氨酸的水解产物已知是一种棕黑色的物质——腐黑质,因此,用酸法水解蛋白质取得的水解液为棕黑色的。
2.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分派层析法。
它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推动剂中具有不同的分派系数,经层析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必然条件下,一种物质在某溶剂系统中的分派系数是一个常数,假设以K表示分派系数层析溶剂(又称推动剂),是选用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的。
滤纸纤维素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纤维素分子的葡萄糖基上的-OH基与水通过氢键相作用)能吸附很多水分,一样达滤纸重的22%左右(其中约有6%的水与纤维素结合成复合物),由于这部份水扩散作用降低形成固定相;而推动剂中的有机溶剂与滤纸的亲和力很弱,可在滤纸的毛细管中自由流动,形成流动相。
层析时,点有样品的滤纸一端浸入推动剂中,有机溶剂持续不断地通过点有样品的原点处,使其上的溶质依据本身的分派系数在两相间进行分派。
随着有机溶剂不断向前移动,溶质被携带到新的无溶质区并继续在两相间发生可逆的从头分派,同时溶质离开原点不断向前移动,溶质中各组分的分派系数不同,前进中显现了移动速度不同,通过一按时刻的层析,不同组分便实现了分离。
物质的移动速度以R f值表示:各类化合物在恒定条件下,层析后都有其必然的R f值,借此能够达到定性、辨别的目的。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纸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习如何根据氨基酸在层析纸上的迁移率(Rf 值)来鉴定氨基酸。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能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当有机相沿滤纸经过样品点时,样品点中的溶质在水和有机相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不同的氨基酸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它们在滤纸上的迁移率不同,从而实现分离和鉴定。
Rf 值(比移值)是氨基酸在层析中的特征值,计算公式为:Rf =溶质移动的距离/溶剂移动的距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标准氨基酸溶液: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
混合氨基酸溶液。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 4:1:5(体积比)。
显色剂:025%茚三酮溶液。
2、实验仪器层析缸。
毛细管。
喷雾器。
烘箱。
直尺。
四、实验步骤1、准备滤纸选用一张大小合适的滤纸,在距底边 2cm 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条横线,作为起始线。
2、点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标准氨基酸溶液和混合氨基酸溶液,在起始线上轻轻点样,每个点的直径不超过 2mm,点样后自然风干。
3、层析将滤纸垂直放入装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滤纸下端浸入展开剂约1cm,注意滤纸不要与缸壁接触,盖上盖子,进行层析。
当展开剂前沿上升至距滤纸顶端约 1cm 时,取出滤纸,用铅笔标记展开剂前沿的位置,自然风干。
4、显色用喷雾器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滤纸上,放入烘箱中,在 80℃左右烘 5 10 分钟,直至斑点显色清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测量并计算 Rf 值用直尺分别测量标准氨基酸和混合氨基酸斑点中心到起始线的距离(a)以及展开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b),计算 Rf 值。
2、结果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 Rf 值,对照标准氨基酸的 Rf 值,鉴定混合氨基酸溶液中的成分。
六、注意事项1、点样时要避免毛细管的尖端刺破滤纸,且点样量要适中,过多会导致斑点扩散,影响分离效果。
实验六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质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不同,因此当流动相移动时,不同组分移动的速度也
不相同。易溶于流动相中的组分移动快,在固定相中溶解度大的组分移动就慢, 于是得到分离。
分配层析法中不同溶质的分离取决于其在两相 (固定相和流动相)间
分配系数的不同。分配系数(α)的定义是:
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CS)/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CL)
计算出 4种氨基酸在酸系统中的Rf值。
注意
使用茚三酮显色法,必须在整个层析操作中避免手直
接接触层析纸,因为手上常常有少量含氮物质。显色时它也
呈现紫色斑点。污染了层析结果,因此操作时应戴橡皮手套 或指套。同时也要防止空气中的氨。
思考题
1、为什么在展层时有时用一种溶剂系统,而有时用两种溶剂系统? 2、酸性溶剂系统(或碱性溶剂系统)对氨基酸极性基团的解离有何影响? 3、酸性溶剂系统(或碱性溶剂系统)对碱性氨基酸(赖、精、组)和酸性 氨基酸(天冬、谷)的Rf值有什么影响?
点样要合适样品点的太浓斑点易扩散或拉长以致分离不清氨基酸的点样量以每种氨基酸含520g为宜将准备好的滤纸悬挂在点样架上滤纸垂直桌面用点样管也可用血色素管代替吸取氨基酸样品10g1gl与滤纸垂直方向轻轻碰触点样处的中心这时样品就自动流出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实验目的
1、掌握分配层析的原理,学习氨基酸纸层析法 的操作技术 (包括点样、平衡、展层、显色、 鉴定及定量)。 2、学习未知样品的氨基酸成分(水解、层析及 鉴定)分析的方法。
实验器材 1、新华滤纸。
2、培养皿(直径115mm)。
3、电热鼓风干燥箱。 4、喷雾器及吹风机。 5、点样管及点样架。 6、针、线、尺。
7、烧杯(50mL)。
8、钟罩(高约430mm,直径约290mm,具磨口塞)。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技术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进一步了解氨基酸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苯酚、丙酮、氨基酸溶液(酪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方法:1. 准备纸层析板:在纸层析板的一端绘制一个起点线,距离底部约2 cm。
2. 在起点线上分别滴加不同氨基酸溶液,每个溶液滴加约1 cm。
3. 将纸层析板放入含有苯酚和丙酮的密闭容器中,使其与溶剂接触,但不要浸泡。
4. 等待溶剂前进至纸层析板的顶端,取出纸层析板并迅速标记出溶剂前进的距离。
5. 用紫外灯照射纸层析板,观察各氨基酸的色谱带。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氨基酸的纸层析分离和鉴定。
根据实验结果,不同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产生了不同的色谱带,表明它们在溶剂中的迁移速度和亲和性不同。
首先,酪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上方最高位置,表明酪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最低,迁移速度最慢。
这可能是由于酪氨酸分子结构中的芳香环和羟基团导致了其与溶剂的较弱相互作用。
其次,赖氨酸和谷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上方,但位置较低。
这表明赖氨酸和谷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较高,迁移速度较快。
赖氨酸和谷氨酸分子中的带正电荷的氨基团可能与溶剂中的负电荷相互作用,加快了它们的迁移速度。
甘氨酸和丝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以下,迁移速度最快。
这表明甘氨酸和丝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最高,迁移速度最快。
甘氨酸和丝氨酸分子中的带负电荷的羧基可能与溶剂中的正电荷相互作用,加快了它们的迁移速度。
总结:通过纸层析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鉴定了不同氨基酸。
实验结果表明,氨基酸的迁移速度和亲和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进一步研究氨基酸的纸层析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它基于氨基酸在纸上迁移的速度差异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定量。
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纸层析纸和适量的标准氨基酸溶液。
2. 在纸层析纸上绘制起始线,并标记出各个氨基酸的迁移距离标准曲线。
3. 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通过滴管或毛细管将其点于起始线上,并尽量避免超出纸张边缘。
4. 将纸张悬挂于合适的溶剂中,使溶剂迅速上升到纸张的边缘,不要让样品接触溶剂。
5. 当溶剂前进到一定高度时,取出纸张,晾干并用紫外灯照射。
6. 观察纸上的条带,根据标准曲线确定各个氨基酸的浓度。
氨基酸在纸层析纸上迁移的速度差异主要由以下因素影响:
1. 氨基酸的物理性质,如分子大小、极性和电荷等。
2. 纸层析纸的性质,如吸附性能和孔径大小等。
3. 溶剂体系的选择,如氨基酸与溶剂之间的亲疏性。
氨基酸纸层析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和分离效果好等优点,但由于纸张吸附作用的限制,对于极性和电荷相似的氨基酸分离效果较差。
在实际应用中,常结合其他分析方法使用,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报告课件.doc
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名称】: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09 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2009222336室温:28°(一)实验目的: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а-酮酸与α- 酮基的互换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
氨基酸反应时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基酸上。
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催化如下反应:ALTα—酮戊二酸+ 丙氨酸谷氨酸+ 丙酮酸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检查谷氨酸的出现,以证明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水被吸附在滤纸的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
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把预分离物质加到滤纸的一端,使流动溶剂经此向另一端移动,这样物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进行连续、动态的不断分配。
由于物质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移动速度就不一样,在固定相中,分配趋势较大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动相分配趋势较大的成分,移动速度快,最终不同的组分彼此分离,物质在纸上移动的速率可以用比值Rf 表示:物质在一定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比值Rf 也相对稳定,因此在同一层析体系中可用Rf 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1、0.01mol/L pH 7.4 磷酸盐缓冲液。
2、0.2mol/L Na 2HPO4 溶液81ml 与0.2mol/L NaH 2 PO4 溶液19ml 混匀,用蒸馏水稀释20 倍。
3、0.1mol/L 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 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 pH 7.4 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 N NaOH 仔细调至pH7.4 后, 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生物化学实验六 蛋白质的酸水解及其氨基酸的纸层析鉴定
实验六蛋白质的酸水解及其氨基酸的纸层析鉴定一、目的要求学习和掌握蛋白质的水解方法以及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可用酸、碱或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铵肽酶、羧肽酶、二肽酶等)水解,其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碱法水解产生的氨基酸要发生外消旋化,产生等物质的量的D-和L-氨基酸的混合物;酶法水解需要多种酶的联合作用,才能将蛋白质完全水解为L-氨基酸。
最常见的是酸法水解,其优点是在水解过程中不发生外消旋作用,所得到的氨基酸均为L-氨基酸。
大多数氨基酸在煮沸酸中是稳定的,但色氨酸则完全被破坏。
丝氨酸和苏氨酸在酸法水解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也有破坏。
色氨酸的水解产物呈棕黑色,因此,用酸法水解蛋白质得到的水解液为棕黑色的。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展层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由迁移率(Rf)来表示:点样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Rf= 点样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是常数。
Rf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与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来分离蛋白质酸水解液中的氨基酸。
三、材料、器材与试剂1〉材料酵母粉。
2〉器材安瓿瓶、干燥箱、蒸发皿、沸水浴、试管、烧杯、铅笔、尺子、层析缸、层析滤纸、、毛细管、喷雾剂。
3〉试剂(1) 6mol/L盐酸。
(2) 10%的异丙醇。
(3)展层剂(4份水饱和的正丁醇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将20ml正丁醇和5ml冰醋酸放入分液漏斗中,与15ml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即可。
(4)标准氨基酸溶液:分别配制0.5%的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溶液及它们的混合液(各组分浓度均为0.5%)各5ml。
(5)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1)蛋白质的酸水解:称取大约0.2g酵母粉,装入一个安瓿瓶中。
向瓶中加入1ml 6mol/L 的盐酸,于火焰上封口。
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一.目的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1、新华滤纸2、层析缸3、细线4、点样管5、橡皮筋6、电吹风7、喷雾器四、实验试剂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五、实验步骤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氨基酸纸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纸层析分离和鉴定氨基酸,了解不同氨基酸在纸层析中的行为差异。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试剂的配制。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纸张)上运动速度不同,从而使它们在水平方向上分离。
对于氨基酸来说,它们的极性不同,因此在纸层析过程中,它们的移动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中,将混合氨基酸样品点在滤纸上,然后在密闭的层析缸中用适宜的溶剂进行展开。
溶剂在滤纸上向上移动,氨基酸样品随溶剂移动,由于不同氨基酸的极性不同,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在滤纸上形成不同的层析点。
通过比较层析点与标准氨基酸图谱或标准Rf值,可以鉴定不同的氨基酸。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 混合氨基酸样品(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 新华滤纸- 层析缸- 毛细管- 显色剂(茚三酮)- 标准氨基酸溶液2. 实验试剂:- 展层剂:正丁醇:88%甲酸:水 = 15:3:2- 12%氨水- 0.2%茚三酮显色液- 0.5%标准氨基酸溶液四、实验步骤1. 准备层析缸,加入适量的展层剂,使其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2. 将新华滤纸裁剪成适当大小,放入层析缸中。
3. 用毛细管将混合氨基酸样品点在滤纸的原点处。
4. 将层析缸密封,等待溶剂前沿到达预定距离。
5. 取出滤纸,晾干。
6. 用喷雾器将0.2%茚三酮显色液均匀喷洒在滤纸上。
7. 观察层析点,与标准氨基酸图谱或标准Rf值比较,鉴定不同的氨基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混合氨基酸样品在纸层析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层析点,根据层析点的位置和形状,可以鉴定出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氨基酸。
六、实验讨论1. 展层剂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应选择合适的展层剂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 层析点的位置和形状与氨基酸的极性有关,极性较大的氨基酸在固定相中分配系数较大,移动速度较慢,层析点距离原点较远;极性较小的氨基酸在固定相中分配系数较小,移动速度较快,层析点距离原点较近。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和检测氨基酸的混合物,并掌握纸层析法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纸张)上运动速度不同,从而使它们在水平方向上分离。
对于氨基酸来说,它们的极性不同,因此可以通过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具体方法为:先将混合物溶于适当溶剂中,然后将溶液点于纸上,待其干燥后将纸张放入含有适当移动相(如丙酮-水)的槽中,在移动相作用下,各氨基酸沿着纸张上升,并在不同位置处停留下来形成斑点。
最后通过显色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进行检测。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取一张大小适中的滤纸,在距离底部1cm处画一个横线。
2.制备样品:取苯甲酰氨基丙酸(BAP)和甘氨酸(Gly)各10mg,加入0.1mol/L HCl中,用超声波混合溶解。
3.点样:用微量移液管在距离底部1cm处分别点上制备好的样品。
4.干燥:将纸张放在通风处晾干。
5.装置槽:取一只玻璃槽,加入适量的丙酮-水移动相(比例为7:3),使其深度约为1cm。
6.上色:将晾干的纸张迅速放入槽中,待移动相上升至距离纸面1cm时取出,迅速晾干并标记。
7.检测:将纸张置于紫外线灯下或进行显色处理,观察斑点位置和颜色。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操作后,在紫外线灯下观察到两个斑点,分别位于距离底部2cm和3cm左右。
其中较靠近底部的斑点为苯甲酰氨基丙酸(BAP),较靠近顶部的斑点为甘氨酸(Gly)。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在适当条件下利用纸层析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检测氨基酸混合物。
其中,移动相的选择、样品的制备和点样的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通过观察斑点位置和颜色可以初步判断混合物中各种氨基酸的成分。
六、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接触皮肤或吸入。
2.制备样品时要保持干燥,避免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点样时要注意位置和数量,避免斑点过多或重叠。
第六周-氨基酸的纸层析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实验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
生命科学学院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乙醇溶液。 2. 器材 层析缸、毛细管、电吹风、PE手套
生命科学学院
四、实验步骤
1.将配好的层析液(约50-60mL)倒入层析缸中,液高0.3cm-0.4cm,盖紧 缸盖(确定密封),放置以饱和层析缸。 2.取层析滤纸一张。在垂直于滤纸的纹路一端距边缘1.5cm处用铅笔划 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每间隔2cm作一记号,作为点样位置(共6点), 并用铅笔在点样点下端写出所点氨基酸的名称。 3.点样:用毛细管吸取样品约1-1.5cm高,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这六 个位置上,用电吹风冷风吹干后再点一次,共点三次。每点在纸上扩散 的直径最大不超过0.5 cm。
越是随移动相移动得迅速。
生命科学学院
迁移率Rf =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Rf 值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分配系数(α)。对于某一物质在 一定条件下的α值是固定的,因此Rf 值为其特征常数。
生命科学学院
Rf 值的影响因素:
1. 氨基酸的结构: 相似相溶。氨基酸分子极性的大小决定了氨基 酸在水和有机溶剂之间的分配情况。氨基酸极性越低,越容易 溶于有机溶剂; 2. 溶剂:同一氨基酸在不同溶剂中的Rf值不同; 3. pH值:溶液的pH值影响氨基酸的解离情况,从而影响氨基酸的 极性。如酸性氨基酸在酸性溶液中所带净电荷更少,Rf值更大。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纸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3. 掌握通过Rf值判断氨基酸种类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纸层析实验中,滤纸作为固定相,其上的水分子吸附力强;而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其与滤纸的亲和力较弱。
当混合物中的氨基酸在滤纸上展开时,它们在两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由于不同氨基酸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它们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氨基酸的Rf值(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可以判断氨基酸的种类。
Rf值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时,溶质在固定相上的移动距离与在流动相上的移动距离之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氨基酸样品(包括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层析缸、滤纸、毛细管、显色剂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量筒、滴管、电吹风、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层析缸:将层析缸放入一个水槽中,加水至距缸口约1cm处。
2. 准备滤纸:取一张滤纸,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条,将一端放入层析缸水中,使滤纸自然展开,待滤纸完全展开后取出,晾干。
3. 样品点样: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氨基酸样品,在滤纸条的一端距底部约1cm处点样,重复3次,点样间距约2cm。
4. 展开层析:将滤纸条放入层析缸中,使点样端朝下,加入适量有机溶剂(如正丁醇、乙酸乙酯等),确保溶剂液面低于点样线。
5. 显色:待溶剂前沿接近滤纸条顶部时,取出滤纸条,晾干。
用显色剂(如茚三酮)喷洒在滤纸条上,观察氨基酸层析点的颜色变化。
6. 记录结果:测量各氨基酸层析点的位置,计算Rf值,并与标准氨基酸样品的Rf值进行比较,判断氨基酸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分离出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氨基酸,并得到它们的Rf值。
2. 结果分析:根据Rf值与标准氨基酸样品的Rf值比较,可以判断实验中分离出的氨基酸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一.目的
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
1、新华滤纸
2、层析缸
3、细线
4、点样管
5、橡皮筋
6、电吹风
7、喷雾器
四、实验试剂
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
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
五、实验步骤
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4、取出滤纸,用铅笔记下溶剂前沿,然后用热风吹干(或烘箱60℃)烘干。
5、均匀喷上茚三酮—无水丙酮液,注意使溶液不倒流,不间断。
6、用吹风机吹干,观察层析点,确定其几何中心。
7、量取数值,计算各自的Rf值,与表中标准氨基酸Rf值比较,确定样品氨基酸种类。
(书上图谱横着看)
六.实验结果
从左到右依次为H、H1、H2、H3、H4。
H1=1.0cm H2=4.4cm H3=5.0cm H4=0.99cm H=11.7cm 由此可得
Rf1=0.08547
Rf2=0.37607
Rf3=0.42735
Rf4=0.08461
据此可知,混合氨基酸是由甘氨酸(Gly)和苯丙氨酸(Phy)组成。
七.实验分析
实验中出现了拖尾的现象。
拖尾现象是指展层,显色后在层析分配图上,所看到的某一种氨基酸的分子位移,不是如标准图谱所示的那样,完整地显示在某一位置上,而是形成象笤帚似的那样,前端粗圆而逐渐细小下来,宛如拖着一个尾巴。
其图所呈颜色也是由浓渐淡。
图象的出现,是在实验中对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掌握不够所致。
诸如,物质结构与极性对Rf值的影响,层析溶剂对Rf值的影响,PH对Rf值的影响(溶剂、滤纸和样品的PH值),温度对Rf值的影响,滤纸的质地是否均匀,薄厚是否适当,纤维的松紧度是否适中等对Rf值的影响,展层的方式(上行、下行)对Rf值的影响。
然而在多次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佯严格遵循其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的要求,都仍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拖尾现象。
此时,这就需要从具体操作规范方面,诸如样品的处理,点样、展层、显色等几个操作程序去考虑思索,经仔细分析,样品的处理是为除去杂质纯化样品,达到层析分配某氨基酸的情晰显色图像;展层过程是在上述影响Rf值的主要因
素要求下进行,使样品达到一个适当的位移,便于在显色后从图象上,区分不同样品的氨基酸;显色是在用配制好的,与水不相混合,并挥发性较快喷雾后迅速吹干的。
更何况显色剂又是含水量极低,不会影响洋品的斑点扩散,那么问题就集中在点样这个操作程序上了。
点样是将被层析分配的几种氨基酸混合液,和为了对照实验结果,而分别配制的几种氨基酸的溶液,用微量点样管或毛细管,或血球计数器将5一j5微升的样品,点在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层析纸上设计好的多点位置中去。
点样后要自然风干,或冷风吹干。
最好不要用加热装置,如吹风机,灯泡之类的热源将其样品点加速干燥。
因为加热装置在学生操作时,一但注意不够,掌握不好,则温度升高势必要使样品破坏,更会使佯品点干的太燥。
正是由于这样,样品点太干燥,使其样品物的分子,牢固地吸牢在层析纸的纤维上。
所以在展层过程中,样品点的每个物质分子,不能在层析纸上同时起步,而是形成了有先有后,鱼贯而上行或下行的状况,最终使洋品物质的分子,不能同时都集中到达一个位置。
致使在显色后,实验结果的图象上,观察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斑点,而是一个拖着尾巴的斑点。
这就是上述所说的拖尾现象。
纸上分配层析所出现的拖尾现象,究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在点样品后,样品点吹的太干燥所致。
样品点不要吹的太干燥,否则,样品物质的分子,会牢吸在层析纸的纤维上,出现拖尾现象”。
影响 Rf值的主要因素
1.物质结构对于Rf值的影响:“物以类聚”,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水)中,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有机溶剂)中。
所以物质的极性大小决定了物质在水和有机溶剂之间的分配情况。
例如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极性大于中性氨基酸。
所以前者在水(固定相)中分配较多,因此Rf值低于后者。
2.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对Rf值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与分配系数的关系所决定的。
溶质与溶剂之间若能形成氢键,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就很大。
例如酚、三甲基吡啶、氨等和水混合后都能很好地与溶质形成氢键。
某些溶剂(例如酚,正丁醇等)是质子的供给体,而水既是质子的供给体又是质子的接受体。
当溶质结构中增加能接受质子的基团(例如NH 2 )时,因酚与水都能给 NH 2基提供质子,所以酚和水两相对接受质子的基团的引力,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当溶质结构中增加氨基时,该物质与酚和水的作用对其在酚和水两相间的分配影响不大,对Rf值影响较小。
又例如当有机溶剂是质子的接受体(如三甲基吡啶,NH 3 等),而溶质也是质子的接受体(如-NH 2基),这时有机溶剂对-NH 2没有引力,而水却有引力,于是水的引力就大于有机溶剂,因此溶质就被水拉向水相,对Rf值的影响就大。
3.pH对Rf值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由pH与分配系数的关系所决定的。
弱酸与弱碱的解离度受pH影响很大,解离度越大,极性越强,极性强的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时,偏向于极性强的
一相,这样,改变pH就会同时改变分配系数,从而使Rf也会相应变化。
在氨基酸的层析法中,改变溶剂的pH,使酸性和碱性氨基酸的Rf值变动较大,而中性氨基酸的Rf值变动较小。
在正丁醇中加甲酸,可使酸性氨基酸的极性降低,从而使Rf值变大,而使碱性氨基酸的Rf变小。
反之,如在正丁醇中加氨,可使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Rf值变小,而使赖氨酸、精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的Rf值变大。
4. 滤纸对Rf值的影响:滤纸本身的pH及含水量对Rf值的影响很大,所以不同的滤纸得到不同的Rf值及不同的斑点形状。
纸上含水量的多少随溶剂与纸对水的亲和力的大小而异,质地不均一的滤纸常使溶剂扩展不一致,随着纤维的纹理流动紊乱,另一方面纸的含水量不均一,也不能得到理想的分离效果。
5.温度对 Rf值的影响: Rf值的重现性与恒温情况的好坏有密切关系。
温度对Rf 值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溶质在固体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随温度的变化而不同。
随各溶剂组分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的不同其蒸发能力也不同,因此有些溶剂系统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强些,有些则差些。
敏感程度强的对温度的要求就严格,敏感程度差的对温度的要求就不太严格。
温度改变使溶剂系统中的溶解度改变,所以 Rf值也改变。
一般层析展层是在恒温室中进行的,室温可在20℃至40℃,温度改变不超过±0.5℃。
无色物质的层析图谱可用光谱法 (如核苷酸类物质用紫外光照射)或显色法鉴定。
氨基酸纸上层析图谱常用的显色剂有茚三酮、
吲哚醌。
本实验采用茚三酮为显色剂。
茚三酮显色反应受温度、pH,时间影响较大。
如果要使结果重复,必须严格控制上述条件。
样品中如含有大量盐酸会使氨基酸不显出颜色。
样品中含大量盐时显色点上会出现白斑,空气中其它的杂质如氨,硫化氢或酚等皆会影响显色结果。
铜离子可以与氨基酸-茚三酮显色物形成络合物,颜色较稳定,用硫酸铜乙醇溶液洗脱层析后的显色斑点,可以通过比色法定量测定氨基酸含量。
由于纸上层析设备条件较简单,操作比较简便,并可以分离微量样品,因此纸层析方法已成为生化分析和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氨基酸、肽、核苷酸,糖、维生素以及脂肪酸等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