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选 课 论 文(中外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报告意义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报告意义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摘要: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文章分析了形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在原因,其意义在于既能有助于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之处,跨越文化交际障碍,又能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有效地防止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Introduction文化人类学的最一般的目标,是努力理解所有人类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的创造进程的相似点及区别,为了实现这个目,就必须进展比拟。

跨文化比拟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种根本方法。

人类的文化基质是共有的,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生就的。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

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的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提醒这些差异以及在的原因,有助于跨越文化鸿沟,有助于世界性的文化融合。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饮食的义项有两个:一是名词性的,指"吃的和喝的东西〞强调的是名称;一个是动词性的,指"吃东西和喝东西〞,强调的是动作。

在英文中,饮食的概念可以有以下表达方法:"food and drink〞意即"吃的和喝的东西〞;"diet〞意即"通常所吃的食物〞,也可以指"日常的膳食〞;"biteandsup 〞则是指"吃东西和喝东西〞。

些有关"饮食〞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饮食〞一词的根本语言学含义比拟简单,无非就是吃喝的东西或吃喝的动作。

但我们深究起来,"饮食〞就变得复杂了。

饮食如果仅仅是吃饱喝足,为什么在吃饱喝足的同时,有这么多繁文缛节?为什么一种食物对一个地方的人来说是天赐美味,而对另一个地方的人来说则敬而远之,甚至有的地方更是避之不及呢?有人为吃什么而苦恼,而有人却为吃不饱而烦恼。

中外饮食文化

中外饮食文化

中外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部分。

中外饮食文化因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貌。

中式饮食文化中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世界之最”。

中国饮食文化以“色、香、味”为核心,讲究菜品的色彩搭配、香气浓郁以及口感丰富。

中国菜谱博大精深,各地美食各具特色,代表性的有川菜、粤菜、湘菜等。

中餐讲究“礼俗、情感”,餐桌礼仪十分讲究,尊重食物的滋味与营养,传统的包括“三牲六礼”,其中“六礼”包括拜席礼、开席礼、上酒礼、备馔礼、劝菜礼和离席礼,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体现。

西式饮食文化西式饮食文化主要指欧洲和美洲国家的饮食文化。

西餐强调菜品清淡、口味简单,主食以面包、米饭、土豆为主,蔬菜、水果和奶制品也占据重要位置。

西餐的烹饪方法多样,如烤、煮、炸等,注重原料的新鲜和营养搭配。

西餐文化强调“个人主义、社交”,餐桌上注重的是个人喜好与选择,不同于中餐的围桌用餐方式;西方人习惯在餐桌上交流思想、观点,拥有轻松洒脱的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分析中外饮食文化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式饮食文化强调菜品的色、香、味,注重菜肴的质地和营养,强调饮食礼仪和传统文化。

而西式饮食文化则偏向简单清淡,强调食材的新鲜和营养搭配,追求个性化的饮食体验。

尽管有差异,但中西饮食文化在一些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比如,都强调餐桌文化和交流,在社交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另外,都在饮食方面注重健康,追求平衡饮食,促进身心健康。

结语中外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在全球化进程中相互影响、交融。

无论是中式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还是西式饮食文化的清新简约,都代表了不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饮食文化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方式,更是传承历史、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交流、交往的桥梁。

希望中外饮食文化能够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贡献力量。

中外饮食文化参考文献

中外饮食文化参考文献

中外饮食文化参考文献以下是中外饮食文化相关的参考文献:1. Zhang, Y. (2019). Chinese Food Culture. Routledge.2. Lu, P. (2017). Food and Eating in Chinese Culture.华侨大学出版社.3. Huang, W. (2012).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ese Culture. World Books.4. Chen, Y. (2010). Food Customs of China. HongKong:Discovery Books.5. Yang, G. (2008). Chinese Hospitality and Food Culture. Journal of Chinese Rhetoric and Language Studies, 1(2).6. Zhang, H. (2006). Food and 婚礼文化在中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7. Liang, S. (2004).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8. Wu, C. (2002). A History of Chinese Foo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9. Sun, Y. (1999). Food and Chinese Culture. Singapore: World Book.10. Yang, M. (1997). Chinese Cookbooks. Singapore:报业出版社.以上参考文献涵盖了中外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包括食物种类、饮食文化的历史和演变、饮食礼仪和习俗、中医药学中的饮食文化、婚礼和祭祀等方面的饮食传统等。

课题名称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课题名称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课题名称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班级高二7班
负责人周易萱
课题组成成员周日丽周易萱
指导老师饶光华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学科英语、语文
课题研究涉及的相关学科数学、历史
中文摘要饮食文化
英文摘要 Differences
关键词饮食文化
研究解决的问题中外存在的具体差异
研究问题的假设烹饪方法上的不同
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通过访问各种有代表性的餐饮店
研究的基本过程:上网查阅资料并通过学校外教了解他的家乡的饮食文化风俗,询问祖辈当地家乡的风味小吃,亲身体验其不同,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的结论中国的菜式更注重味道,西方的菜式更注重营养,如中国菜多用炖的方式,虽然味道好,但是丧失了大部分的营养;西方多生吃各类蔬果,营养好但味道不佳。

研究的结果分析西方菜式和中国的菜式各有优缺点。

课题小组的建议或倡导在日常的饮食中应该注意中西结合。

研究及完成报告中,每一课题组成员完成的具体工作一起去采访获得信息,通过分析得到规律,从而更好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每一课题组成员的心得体会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充分明白了中外饮食文化的具体差异,明白其博大精深,并深深为中华料理而骄傲,自豪。

每一课题组成员对同组另一成员的评价大家表现都很好。

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总结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在它的英文名字上,就是一个快字,作得快不超过十秒钟,喝得也快,因为只有两三口。一般意大利人起床第一件事马上煮一杯咖啡,意大利人平均一天要喝上二十杯咖啡。温和理智中国式中国人喝咖啡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热情如火,也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似水,中国人喝咖啡,喝得理智和温和,正像一板一眼的民族性格一样。中国人在家煮咖啡,大多使用简便的热咖啡,此外,咖啡在中国的普及率远不如西方国家。
(2)茶道篇
茶道,中国的国粹之一,在中国源远流长。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茶道被推广到西方各国,其中在英国最为风靡。茶道在英国英国人在生活上最大的享受,莫如在起床前倚枕喝上一杯热茶。英国人还别出心裁地把茶会作为聚会的重要形式之一。茶会不但比宴会节约,也实惠文雅的多。英国人请人赴茶会时会发出一张别致含蓄的贴子。英国茶会上有规矩:面包点心自取,但茶壶始终由女主人掌握。除了茶壶之外,还备有一罐开水,女主人给每个客人倒茶时,都会先问一下“是浓是淡”,如答后者,她就在倒茶时,兑上点开水,放糖之前,也先问一声“您要几块?”以显对客人的尊重,但切记英国茶会上没有埋头吃点心或捧杯牛奶饮。谈话是活动的中心。在茶会上,客人们既要表现机智风趣,又忌讳说教卖弄,主人们要使场上始终保持热烈融洽的气氛,因此,茶会也可算是最能使人觉得风流倜傥,又是训练外交官的极好场地。中国茶道中国人饮茶强调“清雅”,他们极少像英国人那样在茶内添加糖块,中国人特讲究茶与茶杯的搭配,喝茶时,有时用拳头大小的茶杯,有时则是瓶盖大小的,层出不穷。中国人极少办茶会,即使有,也是主人亲自给客人斟茶。但从不像英国人那样先满足客人的条件需求,他们大多只让客人品尝自己亲手泡的茶,以显示其茶道功底。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饮食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蕴藏着我国先人留下的许多宝贵遗产。

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先人就提出“民以食为天”,在多方探讨食品原料的同时,也在关注食品的滋味及其营养价值,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同时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不但将自己的名特食品源源不断的传到海外,也从周边国家引进了一些新的食物品种和饮食方法,从而为丰富多彩的中华美食锦上添花。

从先秦到现在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的饮食情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变化;交流;饮食;正文: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几乎都有不同规模、不同风味的中餐馆,生意也都分外红火。

“吃在中国”已成为天下人的共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但中国饮食的发展史却鲜为人知,这篇文章正是探讨中国饮食历史,帮助人们了解中国饮食的发展历史。

从先秦到写到民国,随着阅读的深入,会将您带入一个伴随着时代变迁的,异彩纷呈的“吃的世界”里。

(一)、先秦先秦是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仅从炎、黄二帝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也近三千年之久。

其中主要分为:炎黄时期、尧舜禹时期、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1、炎黄时期当时的社会已有相当多的人口,为了维持生计,身为部落首领的炎帝尝遍百草并创制了耒、耜、犁、镰等农具,还教会了部民们因地制宜种植植物。

炎帝也因此被称为“神农氏”。

与此同时另一个部落的首领皇帝也基于同样的原因,在教其部落成员驯养家禽、家畜种植五谷等等。

在炎黄时期,人们的主要肉类食品是猪、羊、鱼,粮食是粟、稻,蔬菜是白菜、芥菜和油菜,水果是桃、李、梨,而饮料,除了白开水便是茶。

具体吃法,不外乎烤、煮、蒸三种。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油和盐。

人们不仅懂得了“烹”,还知道了“调”,使饮食摆脱了蒙昧而走向光明,人们进入了烹调时代。

2、尧舜禹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国家已经形成。

舜在位期间发生了一次特大水患,严重地威胁着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交流(三)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交流(三)

△回回豆子△马克·波罗像△大运河等水产品肴馔,多取法于南方。

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庚集《饮食类》中,还收录有生肺、酥油肺、琉璃肺、水晶鲙、鱼鲙、鲙醋、肝肚生、聚八仙、假炒鳝、水晶冷淘鲙等11味“南下酒”和千里肉、干咸豉、法煮羊头、法煮羊肺、牛肉瓜齑、骨炙、红熝腊、川炒鸡、熝鹅鸭、鹌雀兔鱼酱、一了百当、马驹儿、盘兔、罯兔、粉骨鱼、酥油骨鱼等△鱼虾蟹等水产品椒)、菜豆(四季豆),引进的油料作物有花生、向日葵,引进的水果有菠萝、番荔枝(佛头果),此外还有吸嗜品“淡巴菰”(烟草)。

美洲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丰富了中国的粮食、蔬果、油料品种,增加了中国粮食的总产量,缓解了明末以来中国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粮荒,有效地改善了中国传统的膳食结构,对增强中国人的体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洲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不仅对中国饮食文化有重大的影响,对整个明清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不过,从引进美洲农作物到明朝灭△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亡,由于时间较短,除番薯获得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外,其他农作物在明末大多处于刚刚引进的“尝鲜”阶段,并未获得广泛的传播,其作用远未发挥出来。

(二)国内各民族的饮食文化交流明朝建立后,沿袭唐宋时期的“茶马贸易”,对边疆游牧民族实行羁縻政策,促进了内地汉族与边疆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交流。

在明代的边疆游牧民族中,蒙古族与明中央政权交往最为密切。

明初,占据中原的蒙古贵族北遁大漠。

明中期后,瓦刺、鞑靼两部,先后称雄于北方草原。

明朝与蒙古诸部时有和战。

战争时期,掠夺是双方饮食文化交流的暴力形式,如明初蓝玉率大军攻破北元,获马驼牛羊十万。

和平时期,双方多以贡赐和贸易的形式进行饮食文化交流。

永乐十二年(1414年),鞑靼的阿鲁台派遣使者来明朝会,永乐皇帝赏赐给50石米和一些干肉、酒糗等。

产品。

明朝政府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后,双方开市贸易,有力地促进了内地汉族和蒙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在内地,汉族与兄弟民族的饮食文化交流也十分密切。

中外饮食文化

中外饮食文化

论中外饮食文化14园艺设施一班刘帅阳 3145210017中国人的饮食对象以植物为主菜。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的饭桌上以素菜为主,荤菜只在节假时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

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秉承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

而且他们的荤食,一般都是大块的肉,或是整块的鸡。

在饮食方式上,吃中餐时,无论是什么样的宴席,食客们都是围坐在餐桌旁,厨师做好饭菜以后,将所有的饭菜都置于食客的中央,食客们可根据各自的喜好各自行选取相应的饭菜,即各取所需。

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

然而,在吃西餐时,餐桌上的任何一种饭菜都不属于任何一个食客,主人会预先根据来客的多少将准备好的饭菜分为相应的份数,厨师将做好的饭菜分成相应的几份,将每一份饭菜端到相应的食客面前,然后自顾自地食用,每个食客只能吃各自的那一份饭菜;中国人还喜欢劝酒、夹菜,举杯共饮,气氛和睦生趣。

而西方人则没那么热情,且客人与主人之间也没那么客气,他们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此外,中餐讲究丰盛,品种多样,从主菜到汤,到甜点,到水果,可谓琳琅满目,且对上餐次序也非常之讲究。

而西方人在宴客时,则是以牛、羊、猪排等为主食,餐后甜品以甜为主,种类有煮烩类、炸制类、酥皮类、布丁类、冰糕类。

有人会问,热狗、三明治等与正餐的关系,其实这只是快餐食品,对西方人而言,这只能是快节奏生活下的职业食品,是不能取代正常的饮食享受的。

在食用餐具方面,中西差异就更为明显了。

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

而西方人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也有专门的汤匙。

筷子和刀叉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智慧,不仅仅是带来了进食习惯差异,影响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饮食文化论文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我们如何继承及发扬

饮食文化论文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我们如何继承及发扬

精品合同,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我们如何继承及发扬课程名称饮食文化学生姓名所在专业所在班级邮箱课室号及时间指导教师职称日期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我们如何继承及发扬内容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饮食文化一直陪着中华民族走过来风风雨雨,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展,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饮食文化意识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不断发展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元素。

这个学期选修了饮食文化,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只是学到一些皮毛,但还是对饮食文化产生深深的敬意。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令我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但是关于继承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却是时代最重要的任务。

对此表达一下我的感悟,以及,论述一下我的意见。

关键词:饮食文化、发展过程、特点、继承发扬、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有巢氏: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中外民俗讲稿——第五章饮食的民俗

中外民俗讲稿——第五章饮食的民俗

第五章饮食的民俗筷子的传说现在世界上人类进食的工具主要分为3类:欧洲和北美用刀、叉、匙,一餐饭三器并用;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用筷;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以手指抓食。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名誉教授怀特调查后说:“用刀叉、手指和筷子吃饭的3类人,都以强硬态度维护自己的餐具。

”特别是以手抓食者,常被人看作不文明,可他们却自我感觉良好。

例如美国洛杉矶有一家菲律宾餐馆,大做广告以抓食为荣,公开警告那些不愿以手抓饭的顾客,谢绝他们光临。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

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

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

可是它是何人发明?何时创造诞生?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堂堂中华古国,都找不到记载这一对人类文明做出伟大贡献的点滴文字资料,也许是我们的先民当时缺少文字,或是记录筷子的书籍佚失殆尽?总之,回答这个悬案的只有“史无记载”4个字。

当然,研究筷箸(zhù)文化,也不是找不到任何旁证材料。

笔者曾先后收集到3个有关筷子起源的传说。

姜子牙与筷子这一传说流传于四川等地,说的是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

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

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

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

他疼得“阿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

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啄他的手背。

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了试鸟,他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

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鸟,于是装着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

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

中外饮食文化

中外饮食文化
上菜方式、进餐环境、饮食审美…… 饮食活动中的要求、愿望、情趣等 饮食的观念、理论、文学、意识
饮食意识
三、饮食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1、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生存 性
传承 性
地域 性
民族 性
审美 性
6
2、饮食文化的功能
生活实用功能
社会整合功能
审美娱乐功能
7
4、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 ◆饮食文化理论的四个原则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征
1
一、饮食文化的概念
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 料开发利用、食品制 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 的技术、科学、艺术, 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 习俗、传统、思想和 哲学,即由人们食生 产和食生活的方式、 过程、功能等结构组 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 总和。
1
人类的食事活动包括这样一些内容:食生产、食生活、食事象、食思想、食 惯制 。
烹饪加工使用的工具
烹饪时使用的原料 原料加工与烹调方法、调味与火候技巧 各地不同的饮食风俗、民俗与风味流派 食制、食礼 菜肴、面点、小吃、饮料……
饮食器具 饮食设施设备器具
进食中使用的盛器、餐具 饮食场所使用的设施、设备与器具
饮食生产管理销售
饮食消费 饮食心理
制作中的生产管理、推销中的销售策略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第二讲 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世界三大风味体系
东方饮食风味
西方饮食风味
阿拉伯饮食风味
中国烹饪
法国烹饪
土耳其烹饪
东 方 饮 食 风 味
中国菜
日本菜
高丽菜
越南菜
泰国菜
缅甸菜 新加坡菜
西 方 饮 食 风 味
法国菜
俄罗斯菜
意大利菜
德国菜

中外饮食文化

中外饮食文化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1.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与研究内容。

典故导入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继伏羲氏之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

因为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

那时候,因为动物或凶猛或灵活,难以捕捉,导致食物缺乏,饥肠辘辘的人们将进食的目标放到了容易采摘的植物身上。

殊不知,以植物为食物的风险并不比动物小。

那时的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

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右边的袋子里,作药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别吃。

【想一想】原始人类的食物来源不外乎是动物和植物。

请想一想以动物或植物为食,各存在什么样的风险?第一节 饮食的起源一、食物的来源人类早期的历史,是一部以开发食物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历史。

人类的食物来源有哪些呢?人类食物的早期来源不外乎是动物和植物。

古人类是一群群、一代代饥饿的猎民。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人类要与形体和力量上远远超出自己许多倍的各种动物搏斗,庞大的犀牛、凶猛的剑齿虎、残暴的鬣狗,都曾经是人类的腹中之物。

其他温顺柔弱的禽兽,还有江河湖沼的游鱼虾蚌,就更是逃脱不了这些原始的猎人和渔人的搜寻了。

除动物之外,古人类更可靠的食物来源是什么呢?是植物,是长在枝头、结在学习目标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论2中国饮食文化(第2版)藤蔓、埋在土中的各类果实和野蔬。

在连这些果蔬一时也寻觅不到的时候,人类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转向植物的茎秆花叶,选择品尝那些适合自己胃口的东西。

植物作为食物的危险性比动物小吗?不,植物作为食物的危险性比动物更大。

人们不知通过多少代的尝试,也不知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价,才筛选出一批批可食用的植物及其果实。

二、饮食方式的改变纵观人类的饮食历史,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生食时代,二是火食时代。

人类最初的饮食方式,自然同一般动物并无多大区别,还不知烹饪为何物,获得食物时,生吞活剥而已,古人谓之“茹毛饮血”。

中外饮食文化

中外饮食文化

中外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人们满足生理需要的方式,更是一种传承和表达文化的方式。

无论是中式饮食文化还是西方饮食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外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变化。

一、中式饮食文化中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餐以谷物为主食,兼具荤素搭配的特点。

饮食以谷类、畜禽肉类、豆类、蔬菜水果和各种调味料为主要材料,讲究菜品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统一。

1. 食材选择丰富多样:中国自古以来尊重季节,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健康。

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农田里的蔬果,都呈现出多样化的食材选择。

2. 烹饪方式独特多样:中餐的烹饪方式丰富多样,如炒、煮、炸、炖、烧、蒸、煎等。

每种烹饪方式都有不同的技巧和要求,使得中餐烹饪技艺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餐桌礼仪注重:中国人注重餐桌礼仪,以尊重食物、尊重他人为宗旨。

例如使用筷子进食、讲究先后顺序,以及传统的“啄食”等礼仪使得餐桌文化更加庄重和有序。

二、西方饮食文化与中式饮食文化相比,西方饮食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习惯。

西餐以面包、肉类、奶制品、水果和蔬菜为主要食材,辅以各种调味品。

西方饮食文化强调个体的欣赏和享受,强调个人口味的多样性。

1. 配餐结构科学合理:西餐强调营养均衡,注重主食、荤腥、蔬菜、沙拉、甜品等组合的搭配。

例如,主菜与配菜的搭配、甜品与咖啡的搭配等都充分考虑了味蕾的饱足感和平衡感。

2. 西餐器具讲究精致:西方餐具讲究精致,常见的有餐盘、刀叉、勺子、酒杯等。

每个器具都有其特殊的功用,同时也反映了西方餐饮文化的精致与细腻。

3. 用餐环境注重品位:西方人注重餐厅的环境和氛围。

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就餐于餐馆,西方人喜欢温馨舒适的用餐环境,并注重音乐、烛光、摆设等元素的搭配,以营造浪漫、愉悦的用餐氛围。

三、中外饮食文化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饮食文化之间发生了一些变化和融合。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统一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统一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从其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无不显示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和水准。

“民以食为天”,饮食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从食物材料的采集、生产、加工、储运、摆上货架、销售到烹调方式、饮食风俗习惯,都能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产模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审美时尚、创造能力,以及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

不仅如此,由于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还带有特殊的地方文化色彩。

中餐和西餐文化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饮食是文化的先躯,是文化必然就会有传播和交流。

因此,欧美各国的饮食菜肴也就传入了中国。

从此,西餐就成为我们常常可以品尝到的另一种口味。

西餐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长。

早在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中国旅行时,就将某些欧洲菜点的制作方法传入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各港口城市开放及各个租界的出现,西餐馆随之在中国出现,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到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中上层各界人士中掀起了吃西餐的热潮,标志中国西餐行业进了一步。

直至上个世纪50年代,友好往来的国家增多了,西餐经营开始活跃起来,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给西餐业送来了春风,陆续出现一些中外合资的旅游饭店,引进了先进的西餐设备及先进加工方法,提高了西餐的烹饪水平,由此也更确定了西餐在中国饮食行业的重要地位。

从传统上来看,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肉食为主,而食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成分的食物偏少,而我国则主要从谷物中摄取热量。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大多易患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癌症,而中国人不少营养缺乏、体质偏弱的原因。

在烹调方式上,西方采用机器操作进行大规模化生产,要求营养、方便、快捷,中国则注重细火慢温,把菜肴做得精细,以香诱食欲为特征,以调和五味为根本,以色彩艺术为精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求色香味形俱佳。

在饮食环境和服务方式上,西餐注意整洁卫生,要求整体上的有条不紊,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以其崭新的设计、幽雅的环境、明快的格调,适应了现代生活节奏和西方人及世界广大青年的新潮观,从而赢得了广大顾客的欢迎。

中外饮食文化PPT课件

中外饮食文化PPT课件

课程类型:选修课
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外饮食文化》是
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 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
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
事的总和。饮食文化的研
业的专业基础课。饮食
究内容极其丰富,一般可
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
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
一是对特定群体饮食文化
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
25 展研究。
中外饮食文化
六、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中国的菜式更注重味道,
西方的菜式更注重营养, 如中国菜多用炖的方式, 虽然味道好,但是丧失 了大部分的营养;西方多 生吃各类蔬果,营养好 但味道不佳。 西方菜式和中国的菜式 各有优缺点。
26
中外饮食文化
1、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
中外饮食文化
三、海外的研究热潮
中国食文化近现代
研究的兴起,并非在中
国大陆,也并非由华人
为中坚力量率先搞起来 的。严格地说,中国食 文化研究在近现代的兴 起,是由日本学者率先
开始并以日本学者为主
力队伍的。例如筱田统 的《中国食物史の研 究》、《中国食物史》
19 等。
中外饮食文化
追随日本学者之后的, 张光直(1931—
中外饮食文化
明中叶以后,由于文化 总的说来在数千年漫长
的再次下移运动,饮食
的历史上,中国饮食文
文化的研究开始深化和
化的研究是迟滞落后的,
系统化,专著增多,且
远远不适应祖国饮食发
富于实践性,美食家和
展的历史要求,两者相
饮食理论家较多地涌现, 经是极不协调的。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 因为朱元璋出身安徽,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整理版)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整理版)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整理版)背景中西方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为广泛和有影响力的两种饮食文化之一。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和相互影响反映了不同地域、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惯和认知。

本文将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中餐与西餐的主要差异中餐和西餐在食材选择、烹饪方法、餐食结构和饮食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食材选择中餐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尤其强调蔬菜和豆制品的应用。

西餐更注重肉类和奶制品的使用,同时也较为多样化。

烹饪方法中餐以炒、煮、炖等方法为主,追求原汁原味和口感的丰富性。

西餐的烹饪方法更多样化,包括烤、煮、炸等,以突出原料的风味。

餐食结构中餐强调主食、荤菜和素菜的搭配,追求五味调和和营养平衡。

西餐通常分为前菜、主菜和甜点,注重食物的层次感和口味变化。

饮食惯中餐有丰富的饮茶文化,讲究煮汤和炖煮的功夫。

西餐则以餐前餐后的小点心和葡萄酒搭配较为普遍。

中西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中西饮食文化在历史上有着深刻的相互影响。

随着两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餐和西餐互相借鉴,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的饮食文化。

中餐的烹饪技巧和调味方法逐渐传入西方,如“炒”和“烹”等烹饪方法以及“酱油”和“豆瓣酱”等调味品。

同时,西餐的烤肉、煎炸和甜品等技术也影响了中餐的烹饪方式。

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还体现在菜肴的创新上。

中餐中的中式披萨、中式汉堡等对西餐的创新菜肴,在中外人士中都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结论中西饮食文化在食材、烹饪方法、餐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然而,两者在相互交流和影响下,互相借鉴、融合,形成了新颖而多样的中西合璧饮食文化。

这种文化的交融不仅丰富了饮食选择,还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饮食认知。

中外饮食文化教案

中外饮食文化教案

中西餐饮礼仪中的异同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基本餐桌礼仪;及形成渊源2.了解中外餐桌文化的基本区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正是不同民族创造性的体现..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观念、饮食的侧重点、饮食习惯、餐桌礼仪、饮食制作、饮食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揭示这些差异以及内在的原因;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化跨文化交际研究二、中国饮食文化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文化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们长期生活习惯所积累的文化差异一个民族的饮食的习惯长期的积累;形成了一种亚文化..例如中国;与欧美等国就有着明显的饮食文化差异..1.饮食结构的不同我们知道;中西方饮食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人的饮食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即饭是主食;菜是为了下饭;而西方的饮食则是以肉、奶为主;谷物为辅的..这种不同的饮食结构与其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甚至于是近现代历史时期;农业一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历朝历代政府都会颁布各种各样的举措去鼓励农业发展;因而农业所占比例较大;其他行业发展受到抑制..相应的;农作物就成为了主要的食物来源..人们的生活以五谷杂粮为主要的营养提供;果类食物也起到辅助的作用;肉类食物只能算是罕有的点缀了.. 2.饮食制作的不同2.烹制准则的不同中西烹饪中处处显示的“随意”与“规范”也体现了其饮食文化的不同..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其烹制过程体现了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烹制过程中;西方人会完全依照菜谱;为了达到准确无误;他们甚至会动用天平、液体量杯、刻度锅等..因此西方人制作菜肴往往比较机械;缺乏新意;毫无特色可言..相反;中国烹饪却崇尚随意性..中国烹饪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也还讲求各大菜系之间交叉融合..同一道菜;由于地区、季节、对象、作用、等级的不同;在操作上可作不同的处理;从而其色、香、味变化多端..如果离开了随意性;变化多端的中国菜肴;就会失去其独特魅力..3.烹制方式的不同在中国;烹饪是一种艺术;它有极强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中国烹饪方法奇多:溜、焖、烧、氽、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无所不有..做出的菜肴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而且中国烹饪还极重刀工、火候;菜的形状可以切得五花八门:块、片、丝、条、丁、冷雕等;不同的刀工或不同的蔬菜烹制的火候也是不同的;这就使得菜肴的滋味以及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都存在差异..西方的烹饪方法不像中国那样复杂多变..他们只追求食物的营养;只求吃饱吃好;而不重视饮食带来的乐趣..他们的菜肴以煎、炒、蒸、冷拼为主;蔬菜通常切成大块儿或大片儿的;然后入锅;直到全熟能够食用为止..4.用餐方式这是中西饮食文化中最明显的差异表现;也是中方文化中的社会心理、价值观、民族习俗方面的差异在饮食上的表现..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刚上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众人通力合作;共同“消灭”盘中之物;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一切行为都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而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请客吃饭的习惯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账..5.餐桌礼仪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成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1、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2、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3、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4、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5、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6、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三、中西方饮食文化研究的意义研究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文化人类学意义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现象众多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其分析研究;可以培养人们积极地接受西方的饮食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要注意西方的礼仪规范;从而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其次;可以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因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之初;往往会感受到文化冲突的力量..通过对饮食差异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理解或误解..。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中外饮食文化》网课测试题答案5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中外饮食文化》网课测试题答案5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中外饮食文化》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社会进化决定论认为,人类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进化的结果,各种饮食文化的差异是社会进化程度不同所致。

()A.正确B.错误2.茶餐厅起源于香港,是其融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结果。

()A.正确B.错误3.澳门著名的点心蛋挞由()传来。

A.牙买加B.意大利C.葡萄牙D.西班牙4.进入工业社会,特别是信息时代以后,饮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中,()要素起着越来越大作用,A.生态环境B.社会文化C.个体D.机体5.不同地区或群体的饮食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集中体现饮食社会活动与食事礼仪的宴会在()等方面也不同。

A.程式B.食材C.菜点组合D.酒水配置E.服务方式6.本帮菜并不是本地菜的自称,而是特指上海菜。

()A.正确B.错误7.8.南非有世界各地的菜肴,英式、欧陆式、以及德国、葡萄牙、西班牙、匈牙利、马来、印度和中国式佳肴应有尽有。

欧洲以丹麦菜影响最大。

()A.正确B.错误9.著名的北京烤鸭,最早来自()。

A.扬州B.杭州C.南京D.苏州10.饮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个体的作用十分突出,表现在文化个体是饮食文化()。

A.发明创造的源泉B.传承的载体C.传播的关键性因素D.接受的关键性因素E.集中表现11.四川名菜全是麻辣味的菜。

()A.正确B.错误12.()是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以满足自己谋食方式及其他生活需要的文化因素。

A.学术B.心术C.艺术D.技术13.以现代农业为代表的工业化谋食方式以()为特征。

A.科学育种B.机耕C.使用化肥D.使用农药E.使用除草剂14.天津的三大著名小吃有()。

A.狗不理包子B.煎饼果子C.石门坎素包D.十八街麻花E.耳朵眼炸糕15.酥油茶是()的特色饮料。

A.西藏B.内蒙古C.新疆D.宁夏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种种不同的生存方式使社会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并得到较好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选课论文
浅析徐州饮食文化
指导老师:王惠
小组成员:潘旭、阚梦男
刘希、陈羽娜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10月25日
公选课论文浅析徐州饮食文化
摘要:徐州又名彭城,建制有3000年历史。

地处京沪陇海等铁路交界处,饮食市场颇为繁华。

其菜肴以咸鲜为主,五味俱全、风格淳朴、注重实惠。

名菜别具一格,如霸王别姬、彭城鱼丸、沛县狗肉、羊方藏鱼、麋鱼鸡、云母羹等,其与连云港菜肴并称为徐海风味。

关键词:饮食文化;彭祖;药膳。

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物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传统习俗、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饮食生活和饮食生产方式、过程、功能等综合而成。

饮食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流派的珍馐佳肴如花团锦簇、异彩纷呈。

以徐州为中心的徐海风味则是饮食百花园中一枝十分耀眼的奇葩。

在江苏饮食文化史上,徐州菜不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整个中华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这不仅反映在中国烹饪理论的最早提出或者学说形成上,而且体现在中国烹饪实践的发展中。

1、徐州饮食文化溯源
谈徐州饮食文化不能不谈彭祖。

彭祖,因为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野鸡汤), 献给帝尧食用,被帝尧封于大彭(今江苏省徐州市)。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这艺术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动我国饮食文化进步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汉代楚辞专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

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

宋代洪兴祖补注曰: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

彭铿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后子孙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便尊称他为彭祖。

他的后裔就叫彭祖氏。

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发展成为烹饪之道。

雉羹是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被誉为天下第一羹。

《中国烹饪史略》中称彭祖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而且是寿命最长的厨师。

至今仍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

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

传说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创始人。

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

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
1
徐州饮食文化特点公选课论文
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

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

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当时徐州饮食有霸王别姬、沛县狗肉等著名品种。

徐州五省通衢,居“北国锁钥, 南国门户”的重要地理位置,形成了这里自古兵家必争和人流量大的特点,同时带来了徐州饮食发展的辉煌。

烹饪始祖彭祖和汉高祖刘邦对烹饪饮食的影响众所周知。

苏东坡任职徐州的一年多时间,对徐州的饮食影响也颇为深远。

苏公好酒嗜食,在饮食上的一些脍炙人口的传说已经被后世发扬光大。

据考证,徐州著名的“把子肉”就起源于苏公的东坡肉。

云龙山下乾隆行宫遗址既是乾隆四次南巡驻足徐州的佐证,也是这位偏好饮食的帝王为徐州饮食添上一枝奇葩的佐证。

乾隆帝下江南所到之处行宫接驾的饮食都是当时珍稀之美味。

2、徐州饮食文化的特点
以徐州为中心的徐海菜的发展,推动了中国饮食烹饪及其文化的整体发展,在中国饮食文化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1、传统名菜发扬光大, 日常饮食登堂入室
彭城饭店、徐州饭店推出了包括彭祖雉羹、羊方藏鱼、彭祖养生汤在内的“彭祖养生宴”,让传统名菜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使其所蕴含的文化韵味进一步发扬光大。

雉羹,今徐州人又称为饣它(音sa)汤,传说彭祖亲自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献给帝尧,治愈了尧的疾病,尧便把彭城封给他。

饣它汤在徐州家喻户晓,为外来游客所称道。

除雉羹外,霸王别姬、沛公狗肉、彭祖鱼元等传统名肴也在历次烹饪大赛中获奖。

从2002年以来,徐州市每年都举办“伏羊节”。

在此期间,既有星级饭店雅士们的浅斟小酌,也有街头“膀爷”的吆三喝四,真可谓是雅俗共赏。

徐州伏羊节于每年入伏之季,即从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

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

在这一个月里,徐州人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

故曰:吃伏羊。

据历史典籍记载,在宋朝之前,我国宫廷宴席上都是以羊肉为主。

到了元朝,羊肉在宫廷宴上更是占到了统帅地位:占全部菜肴的三分之二还要多。

从汉字构造看,示羊为“祥”、羊大为“美”、鱼羊为“鲜”、食羊为“养”等,无一不启迪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烹饪美食的研究。

春秋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气死了亲家赵衰。

赵衰之子(狐偃之婿)想在六月除掉
2
公选课论文浅析徐州饮食文化
狐偃,其妻知道后,不忍杀害父亲,偷偷回娘家告知狐偃,另因狐偃在放粮中目睹自己的过失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于是幡然醒悟,决心向女婿认错。

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请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热情款待,相互加深感情。

这一做法在民间广为效仿,形成了消仇解怨、和谐共处的民俗文化。

“六月六接姑姑、女婿、外孙一大屋”正是描述了这种场面。

在一个地方的饮食中,家常菜无疑占据了一席之地。

最简单的配料、最地道的土特产、最乡土化的调料和调味手段,既满足了本地人饮食的需要,同时也使外来的客人感觉到一种清新的饮食气息。

同仁居推出的原汁原味的徐州土菜就填补了徐州饮食的这个空白。

彭城的日常饮食简单、朴素又独特。

一些季节性的蒸菜和传统的烧杂拌、特色羊排等,从选料到烹制都保持了徐州传统饮食的原汁原味。

如徐州蒸菜:选择时,将蔬菜洗净(野菜中的马齿苋使用较多)后沥干水分,用少许油稍微拌一下(为的是防止放盐后出水,蒸出来的菜不粘成疙瘩),然后用干面粉拌匀,直到菜叶都均匀地粘上面粉(盐可以这时候放,也可以蒸熟以后放)即上笼蒸约20余分钟出锅。

出锅后可以凉拌,也可以用热油、辣椒炒制的辣椒油或蒜泥调味食用。

菜饭合一,是徐州地道乡土菜的特色。

2.2、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南连北引发展自身
徐州菜在制作工艺方面除了自己擅长的茸泥类菜肴外(彭祖鱼圆独树一帜),博采众长是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来源于徐地农村的地锅菜,有人认为其起源于苏北和鲁南交界处的微山湖地区。

以前,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渔民,因船上条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炉,炉上坐一口铁锅,下面支几块干柴,按家常做法煮上一锅菜,锅边还要贴满面饼,于是便产生了这种饭菜合一的烹调方法。

地锅菜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

现在,但凡到徐州感受饮食文化的游客,没有不先探寻、品尝徐州地锅菜的。

如今,地锅菜已经成为徐州饮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标志了。

受齐鲁饮食文化影响的红烧类与酱类菜点,如酱爆肉丝、酱鸡、红烧鱼等当是徐州菜海纳百川的一个佐证。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徐州饮食文化与其他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汇也日益深入,川菜的麻辣鲜香也开始被徐州接受。

一夜之间,火辣辣的川菜馆如雨后春笋且生意火爆,不能不让人佩服徐州菜兼容并蓄的能力。

徐州的川菜发展速度很快,但与正宗的川菜在用料及口感上有所差别。

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别,让徐州川菜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有人认为这是饮食文化的倒退、是模仿。

但个人认为,这更多地说明了川菜的强大生命力在徐州菜中的延续,也是徐州菜对川菜在适应当地人口味上的改造。

中式菜肴的发展正是一
3
徐州饮食文化特点公选课论文
直在走着这样的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些细微的差别也佐证了徐州菜海纳百川的能力。

2.3、食药兼用休养生息, 药食同源疗补兼济
“药、食同源”是中华传统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

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寓医于食”,是食、药结合制成的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佳肴,包括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的菜肴、点心、小吃、糖果、蜜饯等不胜枚举。

徐州的食疗药膳囊括了粥、羹、茶、酒四大类几百个品种。

经由政府牵头,组织了一个由专家、学者、厨师相结合的研究班子,通过实践创制出徐州品牌的宴席与菜点在色、香、味、形、意、养、器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徐州饮食文化发展源远流长,探究其发展历程对发展江苏烹饪乃至中国饮食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公选课论文浅析徐州饮食文化
参考文献:
[ 1]朱浩熙.名城徐州[M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 2]彭铭泉.中国药膳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 3]聂太港.浅谈地锅菜技法[ J].烹调知识,2006(6)。

[ 4]张世欣.彭城养生园药膳香飘万家[ J].中国食品,2003(2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