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武不应。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愿勿复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
前!”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由此可见,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只 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 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 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 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 变节的可耻,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 的悲剧人物。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奉旨远征 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预谋议。窦宪大败北单 于,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命班固撰写了著 名的燕然山铭文,刻石记功而还。班固与窦宪本有世交之 谊,入窦宪幕府后,主持笔墨之事,关系更为亲密。永元四 年,窦宪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对班固积有宿怨, 借机罗织罪名,捕班固入狱。同年死于狱中。
技巧一: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2、文章写了许多事件,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这样处理的目的何在? 详写:卫律逼降、北海牧羊、李陵劝降 略写:匈奴内乱、於靬王赏识、牛羊被盗
突出主题,卫律逼降、北海牧羊、李陵劝降是 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面对利益诱惑,面对 死亡威胁,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 不屈,忠贞不渝。表现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义。
班固与《汉书》
班固(32-92) 字孟坚,扶风安陵(今 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自幼聪慧,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十 六岁入太学就读,所学无常师,不死守章 句,只求通晓大义。及长,贯通群书,诸子 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在父亲班彪的影响下研 究史学。居丧在家时,着手整理父亲的《史 记后传》,并开始撰写《汉书》。东汉明帝 水平年间,有人告其私改作国史,被捕入 狱。赖其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稿遂送至京 师。明帝阅后,很赏识班固的才学,召为兰 台令史。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
李陵: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计较一己私怨,背叛国家,但又不忘 故国,对自己行为深感羞愧、后悔。
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是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 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 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 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 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 不已,更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毒辣、卖国求荣的小人。
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 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 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 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 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 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最后还指 使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是他再次陷于困境,想置其于 死地,足见其阴险毒辣。
思维拓展
1、有人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你如何看待这种 观点? 参考观点1:
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 国家,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 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 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 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 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 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的,因为汉武帝总体上是 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 下的国家。
张胜:目光短浅、贪功心切、意志薄弱、贪生怕死 苏武:头脑清醒、光明磊落、视死如归 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
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意志不坚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技巧三:对比映衬、突出人物
听录音,复述故事
划分层次,归纳大意
❖ 第一层(1):苏武的身世、出使背景及原因 ❖ 第二层(2—8):意外被扣、卫律逼降
牧羊北海、李陵劝降 ❖ 第三层(9—10):归国经过
疏通课文词句
研读课文,技巧探究,概括形象
1、找出课文中描写苏武言行的句子,概括苏武形象。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苏武传
班固《汉书》
学习目标
❖ 1、识记班固及《汉书》相关常识。 ❖ 2、复述故事,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 ❖ 3、利用学过文言文知识疏通课文词句,识记
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 4、分析对人物语言、细节描写的句子,总结
文章塑造人物的技巧,概括人物形象。 ❖ 5、讨论、总结苏武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意
班固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 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 之楷模。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西域立功)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咏史诗》
百度文库
《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班固死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 续完成.
技巧二: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3、分析张胜、卫律和李陵的言行,概括人物形 象。
张胜:目光短浅、贪功心切、意志薄弱、贪生 怕死的懦夫
作为使者,本应结两国盟好,却不顾大局,贪功心 切,暗地里参与匈奴内部反叛,事情败露后才像苏武 言明实情,不敢独自承担后果;在卫律的威胁面前, 贪生怕死立刻请降,丝毫没有大国使者的胆识与风范。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 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 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 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 十志,七十列传.
价值——史学上,尊重客观实际,批判统治阶级的 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文学上, 叙事详明, 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 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