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眩晕34方

合集下载

34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

34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

34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一)1、刘渡舟(1917年9月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1 — 1、〔柴胡解毒汤〕〔组成〕1.柴胡10克2.黄苓10克3.茵陈蒿12克4.土茯苓12克5. 凤尾草12克6.草河车6克〔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嗷嵯灾?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 钱=3.75g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2、俞慎初(1915年10月生,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2- 1 (加味五金汤)〔组成〕1.金钱草30克2.海金砂15克3.鸡内金10克4.金铃子10 克5.川郁金10克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2. 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3. 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4. 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

小便经常色黄如茶。

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

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

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

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京丹参12克、绵茵陈15克、山枢子6克、川黄柏6克、制大黄10 克(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克,水煎代茶。

3、祝十甚予(1914年生,北京市名中医,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师承京城名医施今墨)3- 1〔降糖方〕〔组成〕1.生黄耆30克2.生地30克3.苍术15克4.元参30克5.葛根15克6.丹参30克〔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眩晕35例临床研究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眩晕35例临床研究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眩晕35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眩晕病患者行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天麻钩藤饮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集35例眩晕病患者,并在临床治疗中行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天麻钩藤饮联合治疗,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记录本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

结论:眩晕病患者行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天麻钩藤饮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眩晕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眩晕;临床疗效眩晕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该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头晕目眩、视线旋转等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紧闭双眼其症状即可得到缓解,严重患者可有严重晕车晕船感,可站立不稳,发生扑倒等情况[1]。

眩晕发病原因较多,包括高血压、颈椎病等疾病引发所致[2]。

目前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眩晕的效果较好,为此我院开展了中药组方对眩晕病的疗效研究,现进行下述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集35例眩晕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心悸、面白、耳鸣等症状,经检查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眩晕病的诊断标准。

其中包括男22例,女13例,年龄介于33~65岁,平均年龄(49.6±4.3)岁,致病原因包括梅尼埃病12例,高血压10例、颈椎病13例。

研究准入标准:经检查确诊眩晕病患者;对研究药物无过敏情况患者;对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患者。

研究排除标准:诊断为周围性眩晕患者;因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合并重大肝肾疾病患者。

1.2方法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采取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天麻钩藤饮联合法,其药方内包含如下药物:生甘草取6g,半夏、栀子、石决明、黄岑与橘红各取9g,钩藤、白术、天麻、益母草、茯苓、桑寄生、杜仲以及牛膝各取15g。

路志正治疗眩晕用药经验

路志正治疗眩晕用药经验

·1686·路志正治疗眩晕用药经验于晓东(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4000)摘要:路志正教授崇尚脾胃学说,临床治疗眩晕病多从脾胃入手,认为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湿热中阻,上蒙清窍;脾虚湿盛,清窍失养;脾阳不足,寒饮上泛等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上或祛邪或扶正,但每每兼顾培补后天之本,验之临床,其效甚佳。

关键词:路志正;眩晕;调理脾胃;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7)12—1686—02路志正教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师承制导师,首批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精通中医经典,学术上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临床上博采众长,大胆探索,心圆智方,经验丰富,以“杂病圣手”著称于杏林。

l辨证分型路老治疗眩晕病,常将其分为虚实两类,虚证(1)脾虚湿盛,清窍失养:证见眩晕,伴四肢困重,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苔薄腻或舌质淡胖,脉濡缓;(2)脾阳不足,寒饮上泛:证见眩晕频作,伴视物昏花,面清肢冷,大便溏薄,神疲乏力,时有耳鸣,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脉沉细。

实证(1)痰浊阻滞,清阳不升:证见眩晕。

头重如蒙,头额重胀,伴胸脘痞闷,泛泛欲呕,少食多寐,肢体倦怠,苔白腻,脉濡滑;(2)湿热中阻,上蒙清窍:证见眩晕头重,四肢困重,伴脘腹痞闷,口中苦而黏腻,渴不欲饮,纳呆,尿黄短,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3)胆胃不和,浊气上逆:证见头晕恶心.伴视物旋转,胃脘及胁肋疼痛,纳谷不馨,暖气频作,舌红苔薄,脉弦滑;(4)肝脾失和,肝阳上亢:证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常于情绪波动后加重,伴胸胁苦满。

纳谷不馨,少寐多梦,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2用药特点依据上述分类,统计路老治疗眩晕216张处方,以虚证为主症者占20.37%,实证为主症者占79.63%。

虚证以脾虚湿盛(气虚)为主81.82%;脾阳不足,寒饮上泛占18.18%。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ZYYXH/T18一2008眩晕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仆等症状。

眩晕多风,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亏、气血不足为病之本.痰、瘀、风、火为病之标。

病位在脑,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又以肝为主。

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诊断要点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1.2鉴别诊断1.2. 1 中风: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语言窘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病;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特征。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昏仆的现象,但神志清醒,且无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中年以上患者,肝阳上亢之眩晕极易化风而演变为中风。

1.2.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患者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后遗症,但特别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欲仆或仆倒现象,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及不省人事的表现。

1.2.3 痫证: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门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仆倒现象。

与痫证相似,但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摘等症状。

2 辨证论治眩晕之治法,一般须标本兼顾,或在标证缓解之时即考虑治本。

如平肝潜阳合滋养肝肾,化痰降逆合键脾益气,活血化瘀合益气养阴等,都是常用的标本兼顾之法。

治疗眩晕,还要注意治疗原发病,如因跌仆外伤、妇女崩中、漏下等致眩晕,应重点治疗失血。

2.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部跳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眩晕宁:止眩停晕保安宁

眩晕宁:止眩停晕保安宁

眩晕十分常见,老年人中更是如此。

治疗眩晕的药物不少,但由于眩晕的病因非常复杂,需要对证选药才能药到病除。

目前,治疗眩晕用得较多的、大家更熟悉的多数还是西药,中药在这方面的知名度很受局限。

不过,同西药相比较,中药治疗眩晕有其自身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本文将要介绍的眩晕宁,其药性平和,不燥不滞,是适合老年体弱者的止晕良药。

眩晕宁指导专家: 重庆中医骨科医院主任医师 郭剑华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祖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黄金武整 理: 李宇杰痰淤阻,气血虚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从疾病病因看,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眩晕,比如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黏血症、贫血、颈椎病、尿毒症、药物中毒、神经官能症等。

中医则认为,痰浊中阻、肝阳上亢、淤血内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等就可导致眩晕。

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但却不是一种独立疾病。

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两大类。

其中,中枢性眩晕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患者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则多数与耳朵疾病有关,易出现听力改变、耳鸣、恶心、呕吐等,约占眩晕患者总数的70%。

尽管病因不同,但眩晕症状大多相似,一般表现为头晕、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目眩、失眠、心慌胸闷、冒冷汗等一系列自律性神经失调症状。

一般认为,眩晕是人的空间定位障碍,导致对自身周围的环境、自身位置的判断发生错觉。

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如起伏波动感、漂浮感、不稳感、摇摆感、头重脚轻感等。

由于眩晕的特殊性,古代医家称之为“眩而又玄”的病证,认为其常因“痰”、“虚”所致,最早在中医文献记录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眩冒”。

在《内经》中对眩晕的病因病机作了较多的论述,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
为本,以风、火、痰、瘀扰乱清空为标。 眩晕发作期以实证表现为主,缓解期以虚证表现居多
。 急性发作期以祛痰、化瘀、熄风、泻火为法; 缓解期以健脾胃、补肝肾、益气活血为法。 在临床中,应在辨病基础上, 针对某一时期主要的证候
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脏腑
眩晕-兼头胀痛,面潮红---- 肝阳上亢 --兼纳呆,乏力,面色苍白-- 脾虚气血不足 --兼纳呆,呕恶,头重,耳鸣--脾虚痰浊中阻 --兼腰酸腿软,耳鸣如蝉---- 肾虚清窍失养
吐去清痰而眩晕顿愈。——吐能升气,清阳 可复。
【各家学说】
4、无瘀不作眩
明·杨仁斋《直指方》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
汪机《医读》中载“瘀血停蓄,上冲作逆,亦作眩晕 ,桃红四物。”
虞抟在《医学正传》中亦言:“外有因呕血而眩冒者, 胸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应包含两种不同病因病 机?)
清·潘楫《医灯续焰》“诸阳上行于头,诸阳上行于 目,血死则脉凝泣,脉凝泣则上注之力薄矣,薄则上 虚而眩晕生焉”。
【名医大师诊治验案】
1、裘沛然——清肝降浊治眩晕
魏某,男,81岁。
主诉:头晕欲仆半年。
初诊:患者曾因眩晕不能自制住院检查治疗,诊断为 “脑萎缩、慢性浅表性胃炎、抑郁症”口服黛安神、氯 硝西泮、铝碳酸镁、心脑舒通”等多种药物,疗效不显。 就诊时见:头晕目眩,活动欠利,行走须他人搀扶,反 应迟钝,神情淡漠,嗜睡懒言,口渴口粘,口淡乏味, 食纳不佳,嗳气频作,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苔厚黄腻,
芎、橘红、僵蚕、干姜。
4)半夏白术天麻汤——治脾胃证,头疼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黄芪、人参、茯苓、陈皮、苍术、
酒黄柏、干姜、泽泻、神曲。
5)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气上冲胸,战 摇眩晕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内耳眩晕是由于内耳前庭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症状,表现为头晕、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该病病因复杂,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近年来,中医治疗内耳眩晕疗效显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本文将introduce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

一、病例概述患者男性,50岁,于一周前出现突发性头晕、眩晕、雪盲感和恶心,体检发现前庭功能失调,初步诊断内耳眩晕。

由于病情加剧,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前来中医科求治。

二、中医辨证分析中医认为内耳眩晕病因不一,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因此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分析。

经过仔细辨证分析,本病患者属于肝肾亏虚,脾胃不和之证。

患者平时熬夜较多,饮食不规律,情志不舒畅,加上年龄较大,导致肝肾亏虚,脾胃失调,形成内耳眩晕的病症。

三、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辨证分析,本病品种采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治疗。

泽泻汤是中医经典方剂,具有滋阴润燥、利水渗湿的功效,对治疗内耳眩晕、水肿、尿路感染等症效果显著。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胃虚弱的方剂,可以帮助调和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失眠、腹泻、胃痛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本病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加入制何首乌、枸杞子、麦冬、阿胶等药材,以滋补肝肾、调和气血、润肺止咳等功能,形成“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剂。

四、疗效评价患者经过一周的治疗,症状明显减轻,头晕、眩晕感消失,恶心、呕吐也得到了缓解。

经体检发现,前庭功能已经恢复正常,病情已经稳定。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疗效非常满意。

本病方剂治疗内耳眩晕的效果显著,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案。

五、总结内耳眩晕是近年来越来越普遍的疾病,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中医有很多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剂作为中医新兴的治疗方案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也避免了副作用明显的西药治疗,让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头晕中医方法大全

治疗头晕中医方法大全

治疗头晕中医方法大全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海带三十公克加水六百公克,煎至水量减半,一日三回,空腹饮用。

头晕时的处理1、以最舒适的状态躺下休息,解松身上的衣物。

2、若有发烧现象,予以冰敷。

3、调暗室内的光线,使身心放松、平静4、若是自律神经失调所引起时,脚部会觉得发热,若呈现冰冷,最好保持其温暖。

其他推荐品:菠菜能治疗因高血压引起的头晕。

菠菜用热水烫过,再以芝麻油拌炒,可经常食用。

回答者: - 10-29 10:54头晕先治理颈椎毛病,再以基本方配牛大力、千斤拔、桑寄生、宽根藤等,舒筋活络。

回答者: - 10-29 19:34头晕头晕,很多人认为是小毛病,饿时会头晕、经期前后会头晕,蹲久了站起来会头晕。

间中头晕,应无大碍。

不过,如果长时间头晕,就当小心,因为可能是重病的先兆。

感冒时,可能会附带有头晕的病徵,部分女性有时会将血虚与感冒混淆,因为两者都有疲惫、头晕、作闷徵状。

血虚的情况,容易在女性怀孕期间出现,贫血者亦经常有此问题。

不过,要提醒各位,头晕并非女性专利,大男人同样有机会。

当然,女性患头晕的比例较高,确是事实。

西医将原因不明的头晕,归类为耳水不平衡,但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情况往往是因压力太大、或睡眠长期不足,一时虚弱所致。

其他不可不防的头晕病因包括:脑瘤:压着脑神经,造成各种不明症状血压高头晕是十分普遍的症状,除耳髓不平衡外,它的成因众多,如药物影响、心律失常等。

遇有头晕,除了尽量争取休息,饮食方面要少食多餐及避免油腻的食物,皆有助于舒缓不适。

1)头晕分为三大病状。

1.天旋地转--患者会感觉到周围的景物在旋转,自身也可能在转。

2.头重脚轻--没有天旋地转的感觉,但总觉得“头重重,脚浮浮”,提不起精神来。

3.前一黑--感到视觉模糊,甚至暂时失去知觉。

大部分患头晕的人士都会伴有作呕作闷、食欲不振甚至呕吐大作,这时要留意自己的饮食,应少食多餐、避免油腻食品,亦可在进食前先服食药丸,都有助减轻症状。

眩晕症中医优势技术方案2

眩晕症中医优势技术方案2

眩晕是高血压病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证的常见症状。

一、方案处方刺络平肝方(适宜技术:放血疗法+穴位贴敷)【循经/取穴】:1)放血疗法:主穴:耳尖穴配穴:耳廓后脉络迂曲处。

2)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

【功效工活血通络、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阴虚阳亢引起的高血压病眩晕症。

主要以血压升高、 眩晕为主症。

舌红苔黄,脉弦。

【方解】: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指用三 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通过放出少量血液,使里蕴热毒随血外 泄,具有泻火解毒、活血通络、平肝降压等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 种方法。

《素问•血气形志》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泻有余,补不足J 主穴耳尖穴:中医认为少阳主风,太阳主表。

由于膀胱经上至头顶再从头 两侧至耳上,少阳经循行耳廓。

耳部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耳尖穴在耳廓微经 络中为肝经所主,又是经外奇穴,点刺耳尖穴放出少量血液,具有泻火解毒、 活血通络、平肝降压之功。

穴位贴敷技术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贴敷到人体穴 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达到相应治疗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

涌泉 穴(足心)属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也是肾经之首穴,是肾水的源泉。

《黄帝内 经》记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它连通肾经体内体表的经脉,有滋 水涵木、潜阳熄风的作用。

吴茱萸性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有疏肝止痛、引火下行等功 效,《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引起肝气下降,气降 火亦降,火随气降与肾水相交,阴阳协调而平衡,从而清火熄风,收降压之 效。

吴茱萸有引心火下行至涌泉,使火归元。

醋酸具有收敛的作用,可增加药 物中生物碱的溶解度,吴茱萸加醋调制可以醋酸之收性,制约吴茱萸的辛散, 防药力耗散而提高疗效。

眩晕中医优势技术方案2本方案用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眩晕症患者。

首先行耳尖放血疗法可泻肝胆实热、平肝降压;其次再应用吴茱萸加醋调制贴敷涌泉穴疗法则可以补阳助阴,引火下行,二者联合应用,则达到活血通络、平肝潜阳的目的。

眩晕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眩晕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眩晕相关疾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眩晕是以头晕和旋转感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症状。

深入研究眩晕的病因病机特点和辨证论治规律,提高本症的防治效果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以肝,脾,肾虚损为本,以风,寒,痰,湿,瘀等邪实阻滞经络为标,因此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特点。

治则治法有的以补虚为治,有的以祛邪为主,从临床上看,眩晕以虚为本首当固本,如有瘀血,肝风,痰浊,风湿则配合活血化瘀,平肝熄风,祛痰通络,祛风除湿等方法治疗。

各种方法均有其长处和适用范围,丰富了本病的治法。

1 内耳性眩晕李英顺[1]依据本病所发生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设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进行治疗。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给予镇静,止吐,抗胆碱能,抗组织胺等药物对症治疗,并采用丹参合剂(丹参注射液1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 200u,维生素C 500mg),用5%葡萄糖300ml稀释后,1日1次静脉滴注。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过程中,加用中药辨证施治,肝阳上亢型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以归脾汤加减治疗;肾精不足型以左归饮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显效29例,有效17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6.6%(显效17例;有效15例),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曹胭[2]将68例眩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发病诱因为疲劳过度、失眠、忧郁恼怒、感冒等。

中医辨证分型属痰浊上扰。

治疗组内服导痰定眩饮,方剂组成:泽泻、钩藤、石决明各30g,天麻、茯苓、白术各15g,制半夏、甘草、天南星、陈皮、威灵仙、生姜、甘草各12g,全蝎6g,白芥子4g,蜈蚣2条。

每日1剂。

对照组内服眩晕停,每次25mg,日服3次,6d为1疗程。

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显效12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9.4%。

解眩汤配合手法治疗痰瘀阻滞型颈性眩晕34例

解眩汤配合手法治疗痰瘀阻滞型颈性眩晕34例

解 眩 汤 配合 手 法 治疗 痰瘀 阻滞 型颈 性 眩晕 3 例 4
覃秀 英 黄 颖 广 西 中医学 院大 沙 田门诊部 ( 3 2 9 50 1 )
摘 要 目的 : 察 自拟 解 眩 汤 配 合 手 法 治 疗 颈 性 眩 晕 的 效 果 。 法 : 疗 组 3 例 口 服 观 方 治 4
对 照 组 每 日尼 莫 地 平 片 6mg 分 三 次 口服 , 0 , 睡前加 服西 比林 1 mg 川 芎 嗪针 1 0 0 ;I 6 mg加入 5 葡萄糖 溶 液 中静 滴 。1d为一个 疗程 。 0
疗 效标 准 参照《 中药新 药 治疗 眩 晕 的临床 研究 指 导原则 》 ] 进行 评 定 。治 愈 : 症状 和 体征 消
解 眩 汤配 合 手 法治 疗 , 滴 川 芎嗪针 ; 静 对照 组 3 4例 口服 尼 莫地 平 片、 比林 , 西 静 滴 川芎嗪 针 。结果 : 疗组总有 效 率 9 . 8 , 治 1 1 % 对照组 总 有效 率 7 . 9 O 5 %。两 组疗 效有 显著 差异 ( P<O 0 ) . 1 。提 示 : 解眩 汤配合 手 法治 疗颈性 眩 晕有 较好 的
例. 2 女 O例 ; 龄 3 ~6 年 2 5岁 , 均 5 . 平 7 4岁 ; 照 对
1 g 气 血 亏虚 型加 黄芪 3 g 当归 1 g 党 参 、 神 0; 0. O, 茯 各 1 g 每 日一剂 , 5。 水煎 至 3 0 , 2 0 ml分 ~3次 口服 ;
川 芎 嚎针 1 0 加 入 5 葡 萄 糖溶 液 中 静滴 , I 6 mg, 每
维普资讯
陕西 中医 2 0 0 7年 第 2 8卷第 1 期 O
用 其 中地龙 能熄 风 止痉 , 活血 通络 , 有缓慢 而 具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眩晕60例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眩晕60例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眩晕60例卢映强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中医院甘肃省卓尼县747600【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4个疗程,7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lt;0.05)。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眩晕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针灸;眩晕;临床疗效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与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称眩晕。

其临床常见多见于老年人,亦可发生于青年人,最高临床资料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眩晕人群发病率平均约为8%,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女性约为57%,男性约为39%。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眩晕患者也在不断上升,临床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本课题所讨论的仅以内伤引起的眩晕为主。

临床表现一般为突然发作性视物旋转或上下左右摇晃,站立不稳,不敢睁眼,不敢转动头部,常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眼球震颤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笔者近年来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34岁,平均年龄约为48岁,平均病程约为5年,病程最长为8年,最短为6个月。

治疗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31岁,平均年龄为51岁,平均病程约为6年,病程最长为7年,最短为3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lt;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姚军汉编著的《中医内科学》眩晕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患者多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突然扑倒,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出汗,面色苍白。

名中医治疗眩晕医案精选

名中医治疗眩晕医案精选

眩晕一、医案导入陈某,男,58岁,2021年4月10日初诊。

主诉:发作性眩晕4天。

现病史: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天旋地转,视物模糊,站立不稳,伴胸闷恶心,呕吐痰涎,体位变化时发作,持续数秒后可缓解。

刻下症见:头昏沉,头重如裹,精神欠佳,神疲乏力,无耳鸣耳聋,偶感心慌心悸,口干不欲饮,晨起口苦,纳差,多寐,二便正常。

舌象: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

脉象:脉滑。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压控制一般。

诊疗经过:证属痰浊上蒙,扰乱清窍,清窍不宁。

治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祛风止眩。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参芪温胆汤加减:法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0g,茯苓15g,陈皮6g,钩藤15g,川芎15g,僵蚕10g,蝉蜕10g,党参15g,黄芪15g,枳实10g,石菖蒲15g,竹茹15g,胆南星15g,远志15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药7剂,未再发眩晕,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好转,头昏沉减轻,头重如裹,神疲乏力改善,劳累后感心慌心悸,无胸闷胸痛,口干口苦,纳食尚可,夜寐安,二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腻,脉滑。

改用参芪温胆汤加减,健脾祛湿,利胆和胃,佐以益气补血,活血通络。

方药: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6g,枳实10g,竹茹15g,川芎15g,丹参15g,石菖蒲15g,远志15g,党参15g,黄芪15g,薄荷10g,僵蚕10g,胆南星1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本医案来源:黄春华主任中医师门诊医案。

二、思考讨论1.本病的中医诊断、证型是什么?2.请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

3.本病如何与厥证、中风鉴别?4.请写出治法、方药(方名、药名、用量、用法)。

【解析】1.诊断:眩晕。

证型:痰浊上蒙。

2.病因病机:痰浊上蒙,扰乱清窍,清窍不宁。

3.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见四肢厥冷为特征,一般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亦可一厥不复甚至死亡。

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头眩欲仆或晕眩仆倒的表现,虽与厥证相似,但无昏迷、不省人事等症,也无四肢厥冷表现。

补肾填精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4例

补肾填精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4例

b bsa sfc nysmpo [ ] ado acItretR do, o l n ie r airi ufi c y tms J .C rivs nevn a il
2 0 , 95 :7 1—7 8 06 2 () 3 3.
s nijr[] S r e,20 ,18 1 : 8—8 . i uyJ . ugR o n s 0 7 3 () 8 9 作者简 介: 卢青 (9 l )女 , 17 一 , 主治医师 , 现工作 于四川省 医学科 学院/ 四 川省人 民医院( 邮编 : 10 2 ; 晓芳 、 萍 、 焰、 607 )周 钟 张 高兴 兰 、 王文艳 、 金 静, 工作 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 省人 民医院。 ( 收稿 日期 :0 7 4—1 ) 2 0 —0 7 ( 本文编辑 郭怀印 )
[ ] H u K, u gHA, h n 8 y nS Jn C ugHY,e 1 nv r e xntt cv ta .I i opr y ii sa- t o re
e gn ci t f n ig atv yo i 6一h dox k n rnca i n t e lv n isfo y r y y u e i cda do h rfa o od rm
维普资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 年 8 07 月第 5 卷第 8 期
b bsa sfcec :R s etscs rbe J .Or o p r o l n in r airi uf i y ei n ’ aepo l d m[ ] t pS ot h s
T eTr a me to re r a i rI s f iin y wi z i e sb r d t n l i ee M e ii e h e t n fVe tb o B sl n u ce c t Diz n s y T a ii a n s d cn a h o Ch

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 60 例

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 60 例

肝平肝。

白芥子气锐走散、通经络利气机、豁痰散结,白芥子更长于除皮里膜外之痰。

柴胡芳香疏泄、升举清阳之气,疏泄肝郁之气。

香附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芳香走窜,理气解郁。

郁李仁质润苦降、下气利水。

细辛芳香走窜、散风化饮、下气除痰、通窍止痛。

僵蚕、全蝎、蜈蚣搜风通络解痉、化痰散结止痛。

现代药理学认为全蝎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供血和性脑镇静作用。

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缓急。

故诸药配伍起到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而达到通窍止痛之目的。

参考文献1 边瑞宏,张闽华,张春华.头风饮治疗慢性头痛临床观察,天津中医,2001.18(1)∶18~192 刘世峰,王福永,刘洪禄治疗慢性头痛经验,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0)∶624~6253 周彦文,曾庆芳,赵明山等.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川芎的药理研究,活血化瘀研究.355~3564 颜正华,主编.临床实用中草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收稿2003209220;修回2003212209) 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60例厉启松 李瑞梅 李兴德 山东省沂南县中医医院(276300) 摘 要:目的:总结经方合用治疗内耳眩晕的疗效。

方法:采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茯苓、桂枝、白术、甘草、黑附子、砂仁、陈皮、丁香等)治疗本病60例。

结果:总有效率为95%。

提示本法具有温阳化气、淡渗除饮之功效。

主题词:内耳眩晕 中医药疗法 复方(中药) 治疗应用 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 治疗应用 真武汤 治疗应用 医案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都在25-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岁,25~35岁为16例,35~45岁为38例,45~50岁为6例。

诊断标准:依据本科教材《神经病学》第3版侯熙德主编为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为“眩晕突然发作,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或耳聋,汗出”等。

排除其他病引起的眩晕。

治疗方法 基本方为:茯苓30g,桂枝、生姜各10g,炒白术15g,甘草、黑附子各6g。

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34例

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34例

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34例
刘洪玲;吕鹤翎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5(35)10
【摘要】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67例,所有患者辨证均为痰浊中阻型眩晕,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

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维生素B6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白温胆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1%,对照组有效率84.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总页数】3页(P2518-2520)
【关键词】颈性眩晕;痰浊中阻证;三白温胆汤;针灸;拔罐
【作者】刘洪玲;吕鹤翎
【作者单位】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3
【相关文献】
1.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30例 [J], 章振永;张巧玲;付晓红
2.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92例 [J], 李向红
3."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J], 郭林选
4.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150例 [J], 左江涛;卫玉英
5.针药并用治疗颈源性眩晕综合征临床观察 [J], 李道华;黄江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效果研究

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效果研究

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评估对眩晕患者予以泽泻汤、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的效果。

方法:评估对象选择于2021.12~2022.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组评估,43例予以西药常规治疗者归入对照组,43例予以泽泻汤、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者归入试验组,对疗效进行评估和对比。

结果:相对比对照组,试验组临床疗效更佳(P<0.05);相对比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更低(P<0.05)。

结论:对眩晕患者予以泽泻汤、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效果突出,可对其症状有效改善,建议推广。

关键词:眩晕;泽泻汤;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眩晕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其发病原因复杂,甚至原因不明。

眩晕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站立不稳、旋转不定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1]。

该病以西药为常规治疗方式,虽然可获得相应的疗效,然而却会发生副作用,影响患者耐受度,进而影响疗效。

伴随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安全性越来越明显,为该病治疗提供了新的路径。

我院经实践发现泽泻汤、通窍活血汤联合加减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本研究选择于2021.12~2022.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眩晕患者86例分组评估,对中医治疗的效果进一步评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评估对象选择于2021.12~2022.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组评估,43例予以西药常规治疗者归入对照组,年龄,(43.02±3.85)岁(33~55岁),25例男,18例女;43例予以泽泻汤、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者归入试验组,年龄,(43.10±3.76)岁(34~56岁),24例男,19例女。

统计可比性:2组资料经对比明确为P>0.05,可对照研究。

1.2方法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选择的药物为盐酸氟桂利嗪,口服用药,每次10~20mg,每天1次,共进行1个月的连续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眩晕34方中医治疗眩晕的经典方剂急成功案例。

眩是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因二者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究其原因有四。

一是外邪袭人,邪气循经脉上扰巅顶,清窍被扰,可发生眩晕。

二是脏腑功能失调,或肾精亏耗,不能生髓,随海不足,发生眩量;或是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发生眩晕;或是脾胃不足,气血亏虚脑失所养。

三是痰湿中阻,痰湿上犯,蒙蔽清阳而发眩晕。

四是痕血内阻,清窍受扰,而生眩晕。

根据上述情况,宜选用下列偏方、验方治疗。

1 .挹神汤治眩晕[方剂] 生石决明(先下)21-45克,生牡蛎15-30克,生地、生白芍、夜交藤各9-15克,白蒺藜9-12克,酸枣仁9-18克,合欢花6-12克,远志、黄芩各6-9克,番附6克。

[加减] 肝血虚目昏、面色萎黄者重用白芍,加当归、何首乌、阿胶。

肝阳上扰而致头晕目眩者重用生牡蛎,加生赭石、天麻。

肝风内动而致筋惕肉响者加菊花、钩藤、僵蚕。

肝火上炎而致头痛目赤者加龙胆草、芦荟、青黛。

肾阴不足腰膝软、五心烦热者重用生地.加山萸肉、天冬、女贞子、龟板胶、当归;兼见肾阳不足者去白蒺藜、远志,加肉桂、附片、肉苁蓉,同时注意阴中求阳,配熟地、龟板、桑椹、枸杞子。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 治眩晕奇效。

[验证] 高x ,男,73岁,病历号192443 ,于1982年8月4日诊。

眩晕目花2月余,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如在雾中,头部有气窜之感,二便正常。

舌根部苔黄厚,脉沉滑。

此属阴虚阳亢,风痰上扰,治当益阴潜阳,驱风化痰。

挹神汤加减:生石决明(先煎)4O克,生地15克,钩藤20克,橘红、石解、茯芩各12克,草决明、谷精草、半夏、菊花、白蒺藜,地骨皮、夜明砂、蔓荆子各10克。

水煎服。

服42剂痊愈。

[备注] 凡阴虚火旺而致的头痛、眩晕、失眠、抑郁、烦躁、汗多、易怒、心悸、胁痛等均可用此方治疗。

2 .大建中汤治眩晕[方剂] 人参、干姜、蜀椒、饴糖。

[制用法] 治眩晕症加法夏6克、白术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 此方出自《金匾要略· 腹满寒庙宿食病》篇,是建中补虚名方。

笔者运用此方注重“胸中大寒痛”等立方主证,为本方辨证要点,治疗嗜睡、眩晕各1例,均收满意疗效。

[验证] 陈x ,病近半年,经中西药治疗效微,而求治于余。

表现为眩晕,如坐舟车,腹痛不食,恶心欲吐,手足不温,面色苍白,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

如法治疗,3 剂显效,7剂痊愈。

随访至今末复发。

3 .防眩汤治眩晕[方剂] 党参、法半夏各9克,当归、熟地、白芍、白术各30克,川芎、山萸肉各15克,陈皮3克,天麻9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此方出自经方家曹颖甫先生治眩晕证所录,用之临证,每每有效,曰为治虚证眩晕好方。

临证加减,治疗以眩晕为主证的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美尼尔氏病等症,可收意想不到之效。

[验证] 何xx ,家庭妇女,58岁。

于1988年4月24日上午10 时,突觉天昏地转,树摇欲倒,呕吐频繁,家人急邀余往诊。

投以防眩汤。

处方:党参、天麻、法半夏各9克,当归、白芍、熟地、白术各30克,川芎、山萸肉各10克,陈皮3克。

3剂。

服l剂后,眩晕明显好转,嘱原方再服3剂,安然痊愈。

4 .柳枝粉治眩晕症[方剂] 柳树枝。

[制用法] 取柳树枝晒干研末备用(最好在清明前后数日采取,阴干,存过冬)。

用时,根据辨证选一、二味中药煎汁冲服10克柳树枝粉;若辨为火证,取夏枯草15克;风证,取钩藤30克;痰证,取制半夏12克;痕证,取丹参15克;气虚取太子参30克;血虚取当归12克;阴虚取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阳虚取仙灵脾、仙茅各15克),每天l次。

[功效] 疗效经治25例,以头眩晕为主症,兼呕吐、头痛、胸闷、气急等;其中肝风内动10例,肝火上炎例,痰湿上蒙4例,瘀血阻滞2例,阴虚3例,气虚1例,均经他法治疗末效者。

用上法治疗后全部治愈,见效最快为2天,慢为7天。

药后未见副作用。

[验证] 赵xx ,男,46岁,教师。

因眩晕卧床不起已l个月余,伴恶心、头痛、失眠、易怒,舌苔薄白腻,脉弦滑。

曾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经用他药,效果不显。

中医辨为痰湿上蒙,用半夏煎汁冲柳枝粉服,2次见效,5次获愈。

[备注] 按柳枝入药,早有文献记载,《本草纲目》谓“煎服,治黄疽,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含有水杨酸武等成份;国内近年来亦有用柳枝治冠心病、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烧烫伤等有效。

至于治眩晕,是否系水杨酸武等成份促使血管微循环改善,尚待进一步研究。

5 .镇眩汤治疗眩晕症[方剂] 川芎、白芍各10-16克,当归、生地、桂枝各10-12克,白茯芩12-18克,白术、甘草各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60克。

[制用法] 每天l剂,水煎2次,每次煎取200 -300毫升,早晚各服l次,15天为l疗程。

[疗效] 治眩晕症有良效。

[验证] 严、,女,61岁,干部,病案号117667 , 19588年7月14日人院。

主诉阵发性头晕2月余,加重10天。

西医诊为高血压病。

患者1988年4 月下旬始出现阵发性头晕,未作诊治。

症状每于休息不好,情绪波动而加重,近10天头晕明显,伴汗出少寐、胸闷心慌、例稀溺清。

查血压18.7/ l 3.3千帕斯卡,形体肥胖,面色红,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 X 线胸部摄片示:左心稍丰满,心电图检查:左室高电压。

投镇眩汤加丹参30克,钩藤20克,麦冬、菊花各15克,泽泻12克。

连服10剂,头晕、易怒、少寐症状减轻,血压18.7/l 2.0千帕斯卡,继服原方15剂,症状消失,血压正常,带药7剂出院。

6.天麻擅治眩晕1、研粉服:将天麻研成细粉,或至0中药店购买天麻粉。

每次服2克,每日2次。

2、煎水服:取天麻6~9克,加水一大碗,小火煎至半碗服用。

第二次煎煮可加水大半碗,小火煎至半碗饮用。

每天服两次。

治头痛眩晕偏方取天麻15克,童雌鸡1只,处理干净。

将天麻放入鸡腹中,炖(或蒸)两小时,食肉,饮汤。

7:草决明30克,水煎服;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相关药理:有降压及利尿作用。

8:玉米须60克水煎代茶饮。

功效:利水消肿,利胆退黄。

相关药理:有明显的利尿、降压、降糖、利胆及止血作用。

9:仙鹤草60克,水煎频服,连服3天。

用于内耳眩晕。

功效:收敛止血,解毒,杀虫。

相关药理:水提取物使血压降低。

10:钩藤20——30克,加沸水浸泡,待温泡脚,每次半小时,日2次。

功效:熄风止痉,清热平肝。

相关药理:能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且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11:天麻15——30克,鸭头7只洗净,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共炖至鸭头骨酥。

鸭头及汤,分7日饮食。

适用于梅尼埃综合征所致眩晕。

12.将枸杞15克、红枣10枚加水煮30分钟,将鸡蛋2个打破调入煮熟,早晚两次服用。

可补养气血、增强体质,对贫血、慢性肝炎、肺结核等慢性病所致头晕眼花、精神恍惚、视力减退、夜尿增多有疗效。

13.将鸡肉250克、首乌、当归、枸杞各20克加水共煮,食肉饮汤。

可补血养肝,治疗肝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眼花。

14..将牛肝100克切成片,与枸杞30克加水共煮,食牛肝饮汤,每日一剂。

可补血养肝,治疗肝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眼花。

15.甘菊粳米粥:取甘菊新鲜嫩芽或者幼苗15~30克,洗净,与粳米60克、冰糖适量煮粥,早晚餐服用,每日1次,连服7日。

适用于高血压、肝火亢盛之眩晕。

16..芹菜苦瓜汤:芹菜500克、苦瓜60克,同煮汤饮用。

或用芹菜250克、苦瓜30克,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绞汁,加砂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

适用于高血压、阴虚阳元之眩晕。

17.葛根粳米粥:鲜葛根适量洗净切片,沙参、麦冬各20克,经水磨后澄取淀粉,晒干,每次用葛根沙参麦冬粉30克与粳米60克煮粥吃,每日一剂,可以常食。

适用于高血压阴阳两虚之眩晕。

18.车前粳米粥:车前子15克(布包)煎水去渣,入粳米60克煮粥,玉米粉适量用冷水溶和,调入粥内煮熟吃,每日1剂,常吃。

适用高血压痰湿壅盛之眩晕。

19、乌鸡粳米粥:乌鸡1只剖洗干净,浓煎鸡汁,黄芪15克煎汁,与粳米100克共煮粥,早晚趁热服食。

用于气血两亏之眩晕患者。

20、荔枝粳米粥:荔枝肉50克,山药10克、莲子10克加入适量水同煎煮至软烂时再放入大米250克,煮成粥即可。

日服2次,用于脾虚血亏之眩晕者。

21、龙眼鸡子粥:龙眼肉50克、鸡蛋1只、枣30枚,加粳米适量同煮常服,用于气血不足之眩晕患者。

22、人参粳米粥:人参粉(片)3克,同粳米100克加清水适量同煮成粥,再把熬成汁的冰糖徐徐加入粥中,搅匀即成。

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眩晕患者。

23、独活20克,鸡蛋8个,放入锅中,加适量水上火煮,待鸡蛋煮熟后剥去蛋壳,再放入锅内多煮一会儿,也可将煮好的鸡蛋继续泡在药汤里,目的是使药汁更好的渗入到鸡蛋内。

每次取2—3个煮好的鸡蛋吃下,最好在一天内将8个鸡蛋全部吃完。

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1—3个疗程即可。

24、取苍耳子10粒,放入锅内,加入3杯水,将3杯水煎至一杯汁时倒出,在一天之内分两次喝完。

连喝5—7天,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摔伤后落下的眩晕用此方)25、大枣7个,秋天的黄瓜蔓一把,共放入锅内,加一水舀子水上火煎,待煎至一小碗汤汁时,再加入少许黄酒,趁热一次喝下。

喝完此汤后,马上用棉被捂上,直到出一身透汗为止。

26.泽泻单味药50克煎水服,治疗眩晕特效,我家三代都用这单方治疗眩晕。

27.治头晕头痛:黄芪. 天麻各一两,炖黄母鸡一只吃下,连吃三只治愈。

28.独活鸡蛋治眩晕症独活30克,鸡蛋(最好是红皮的鸡蛋)6个,用水同煮。

待鸡蛋煮熟时,把鸡蛋取出,把壳敲碎,再放入药锅(最好是吕锅)煮15分钟,去汤、去渣,吃鸡蛋,一次吃两个,每天一次,每付吃三天。

轻者一付即愈,重者吃三付。

29.头晕:用才出小鸡的蛋壳,焙干研面,红糖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0克,3日愈野生天麻150克,白芷40克,黑桃七150克,白藓皮90克,紫河车120克,春不见200客,响铃草150克,人参90克,头顶一颗珠50克,使用方法,共研面次用10克,于鸡蛋调和蒸服,临床治愈907例头昏晕患者,临床疗效,特效。

30.仙鹤草90克红枣12枚,水煎服,一日二歺,早晚饭后服,三~五天愈。

31.方药及用法:焦白术20克,泽泻6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内耳性眩晕(即美尼尔氏综合征32.肝胆湿热眩晕中医临床龙胆泻肝汤方剂组成:龙明草12g,黄芩9g,泽泻9g,车前子包12g,木通3g,当归9g,柴胡6g,生地15g,栀子9g,甘草6g。

主治疾病:肝胆湿热眩晕出现症状:头晕、耳鸣、面部及两腿浮肿,小便短少黄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