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通用6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1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的干预机制,能有效地减少大学生突发心理问题。
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全体筛查、四级预警;干预机制主要包括宣传干预、教育干预、活动干预、咨询干预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高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德才兼备,更要身心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有可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自伤或伤人现象时有发生,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要做好知识普及和心理疏导,更要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建立突发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有效减少大学生突发心理问题,进一步构建安全和谐的大学校园。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1、工作队伍不健全。
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都交给学生思政辅导员完成。
一方面学生辅导员可能并没有经过多少专业训练;另一方面其本身就负责众多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象多,工作任务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完全及时掌握。
此外,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数量不够,有些高校有几千上万的学生,却只有一名心理健康专职工作人员,甚至有的高校连一名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也没有。
无论是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还是突发个案出现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相较于国外高校,每两千名学生就配备一个心理教育专职工作者的情况来说,国内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不健全,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2、预警机制不完善。
高校新生入学之初,通常都会进行心理普测。
但心理测试结果是否引起高度重视,是否及时反馈给相关学院及班级,是否对“特殊”学生予以重点关注,持续追踪?很多高校这些环节没有步步落实,那么心理普测就会流于形式,甚少发挥作用。
大学生身心健康论文3篇
大学生身心健康论文3篇新时期高校要面对的问题不仅仅在教育、教学、科研领域,大学生健康管理是其面对的另一重要课题。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身心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康论文篇1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调适相关论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调适相关论文推荐文章大学生情绪管理与调节论文2000字热度:教师情绪管理论文热度:儿童情绪管理论文热度:大学生情绪与压力管理论文热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论文热度:良好的情绪管理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人际关系以及恋爱和就业等重要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健康情绪教育,提高认知,培养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情绪特点及管理对策【摘要】文章揭示了情绪的含义,从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困扰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教育,消除他们的不合理信念,锻炼理性思考并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对策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
情绪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之分。
正面的情绪即积极肯定的情绪,如爱与温情、感恩、好奇心、振奋、热情、毅力、信心、快乐、活力、奉献、服务等。
正面情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信自律,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学习,养成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地健全人格。
负面情绪即消极否定的情绪,如恨、冷酷、嫉妒、愤怒、抑郁、紧张、狂躁、怀疑、自卑、内疚等。
负面情绪使人意志消沉、兴趣低落,阻碍人们的健康成长和生活学习,对人生的成功起消极的作用。
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情绪与我们如影随形,能否妥善管理情绪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人格发展、学业进步和人生幸福。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
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情绪的丰富性。
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从社交看,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心理学情绪管理论文(推荐范文8篇)
情绪是对人一系列主观上认知经验的总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情绪是调节人心理和生理的重要节点,表现为喜、怒、哀、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体验,而正是这些心理体验促成了我们的行为表现。
下面是搜素整理的心理学情绪管理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心理学情绪管理论文第一篇:认知行为理论在青少年情绪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摘要:文章将认知行为理论用于青少年的情绪管理活动中,旨在提高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教会青少年正确认识自身情绪和造成情绪无法控制的真正原因,帮助组员更好地管理自身情绪,保持一个良好心态,从而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和拥有健康心理状态。
关键词:情绪管理; 认知行为理论; 青少年;一、理论背景认知行为学派强调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及影响,相信个人遭遇及反应受外在环境影响,但人本身有力量去创造属于和容纳自己的环境,因此人们做出的选择和行为反应都是由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决定的。
认知行为理论通过改善服务对象的认知和行为去塑造一个新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善自我的不足之处。
认知行为理论可以从青少年的认知层面去改正青少年的错误想法,通过合理的方式改变青少年的行为,使得青少年学会在情绪爆发前控制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控制释放自身情绪。
二、小组介绍及活动流程本文节选两次小组,通过对小组活动过程的简单介绍,分析青少年情绪管理小组活动中的认知行为理论运用。
(一)小组简介小组名称:青少年情绪管理小组活动地点:Y市第四十五中学小组组员:花花、琴琴、月月、小红、凡凡、金金、婷婷、翠翠、曼曼、苗苗活动时间:每周五早上10:00—11:30活动目标:教会服务对象控制自身情绪,了解情绪产生背后的真正原因(二)小组活动设计小组活动中,活动设计十分重要,展示小组活动设计,有助于进行小组活动分析。
1.第一次活动主要流程第一次活动主要是回顾组员一周的心情将情绪引入小组活动中,让组员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参考论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参考论文(2)推荐文章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左右热度: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论文热度: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热度:大学心理健康结课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热度: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论文热度: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参考论文篇二《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摘要:现阶段,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情绪失控而引发的惨案频繁出现,令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怎样才能弄清情绪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呢?基于此种现象,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避免相似的悲剧再次上演,为这些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情绪管理;心理健康;存在关系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的高峰期和变革期,在大学生人格的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这一时期学生的情绪也最为敏感多变,一旦负面情绪积累在心中又得不到合理的疏导,久而久之就会爆发出来,甚至酿成悲剧,所以说必要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心理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问卷调查1.问卷调查对象:笔者在某市随机抽取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包括理科生、文科生;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的学生;不同消费水平和性别的学生等,总而言之,就是要确保所选取的样品具有充分的随机性,只有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客观的反映事实。
2.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其一,笔者主要设置了一些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关的问题,如“当发现好友可能欺骗你时,你会非常生气,并且不注意场合的大声质问他。
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有时符合D.不太符合E.基本不符合”以此来测试被调查者相关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调控情绪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等。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学生在大学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所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篇一摘要:情绪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整合性心理过程,大学生的情绪虽然开始趋于成熟,但是冲动性的特点也很明显,特别是一些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学习、人际关系甚至人格都会造成危害。
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智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专业辅导。
关键词:大学生;负面情绪;情绪管理。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
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特点。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
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
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
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
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
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
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
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
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篇1听了这次这次讲座,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的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
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能帮助我们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帮助我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第一,需要我们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听了这些,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够,比如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心里调节这两个方面。
很多人来到大学后就变得松散,逃课、泡网吧、谈恋爱。
在大学我们肩负改变自己命运的责任,所以要保持心理健康。
第一,我们应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学会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恋爱心理健康”从健康的心理行为,如何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和如何对待困扰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析。
恋爱给人带来美妙的感觉,我们需要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行为。
第一,加速自我的心理成熟。
培养独立的人格,能体贴、关怀、尊重他人。
第二,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异性间的交往需要注意的是:注意交往的范围、间距、场合、分寸。
第三,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的恋人。
要使恋爱生活和谐,减轻恋爱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合的恋人是有必要的。
第四,学习掌握性生理和性心理卫生知识。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论文范文(精选7篇)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论文范文(精选7篇)浅谈大学生情绪管理摘要:现今,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压力,不管是学业上还是情感上。
而过多的压力,会使大学生们走向极端。
大学生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他们能否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否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本文是从情绪的含义出发,讲情绪管理的含义、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以及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一、情绪管理(一)情绪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或喜或悲,或无奈,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做事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必经的心理运动过程。
(二)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就是在人们做了一件事后,对其在事件之中所体现的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议、自我区别、自我体会等能力以及对他人于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一)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他们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很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一个学生情绪若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积极的学习。
如若情绪消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无聊,没有兴趣,对学习是有害无利的,会是一个关键。
他们做事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
(二)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彼此的表情不断的向对方传达出一种信息,表达彼此的想法意愿。
同时,彼此也在通过对方的表情来感受对方的意图、态度。
一般而言,情绪体验丰富且能够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且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
(四)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负面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适时的调整,那么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那么,就会对大学生的个性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一:浅析大学生情绪管理摘要: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情绪问题是核心问题。
本文从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内涵、情绪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情绪管理的策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合理管理情绪的目的。
Abstract: Emotional problem is the core problem in our study、job and the daily life.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onnotation、the necessity and the strategies of the management of emotion. In order to reasonably control our emotion.关键词:情绪管理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控制Keywords: emotional management; emotional cognitive; emotional expression; emotion control 作者简介:赵静,1982年1月,女,河南南阳人,工作单位:上海电机学院;职称:助教,学位: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成冠弟,1955年6月,男,上海人,工作单位:上海电机学院;职称:政工师;田仲,1987年9月,女,上海人,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97-02一、情绪管理的内涵(一)国外对情绪管理的定义1国外对情绪管理内涵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适应性管理,即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行为反应。
Thompson (1994)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和适度性,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景;第二类是功效性管理,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
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2)推荐文章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热度:有关积极心理学的探讨论文热度: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范文精选热度:心理健康论文——健康教育热度: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热度: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篇二《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选用一般健康问卷和情绪调节问卷,对3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差异检验表明,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t=3.135, P<0.01);在认知重评策略上无显著性别差异(t=1.259, P>0.05)。
相关分析表明: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结论:情绪调节中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绪调节;一般健康问卷;大学生情绪调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然而,情绪调节作为心理学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
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情绪调节已经成为当前情绪领域的前沿课题和热点。
关于情绪调节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Gross[2]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有意识地和自愿地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方式(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Gross[3]依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或之后,将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
他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进行情绪调节的策略很多,但最常用和有价值的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和表达抑制(expression suppression)。
大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作文800
大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作文800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大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作文800 篇1最近,我迷恋上了《长大》这首歌,每当我用心去聆听它时,都会让我从歌词中懂得,我长大了。
同样也会让我想起那一天的事……。
时光啊,请允许我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到那一天。
那天,我们乘坐大巴,从西安回家,这也代表着我的夏令营之旅结束了。
一进家门,便看见热腾腾的美味佳肴摆在蓝白相间的桌布上。
不禁,我的口水流了三千尺,直奔餐桌,唏哩呼噜地吃完了这香喷喷的饭菜。
妈妈站在一旁笑着,眼睛眯成了一条小缝。
看着我吃完所有的饭菜,欣慰地收拾着碗盘。
我大声喊道:“且慢,让我自己来!”妈妈惊讶的看着我,我连忙说道:“我可以的!”便立即钻进厨房,开始了我的“碗碟之战”。
过了小半会儿,我把所有的碗碟洗干净了,白皙又光洁。
妈妈进来一看,嘴巴张成了“o”字型,用不可置信的眼光看着我。
“你平日从不洗碗,今天是怎么了?”“呵呵,在夏令营这段日子里,我发现了许多的趣事,我开始觉得洗碗也挺有趣的。
”妈妈笑了。
见状,我便大胆地说:“妈妈,今天的家务我全包了,您休息一会吧!”就这样,我忙碌了一个晚上,餐厅、客厅、房间都被我打扫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忙完,我已经汗流浃背。
推开房门,妈妈已经睡了,眼角挂着泪花。
桌子上留了一张纸条:“女儿,你长大了!”“长大了”三个字便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中,成为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人这一生总要长大。
当我们长大时,就会发现,等待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都要自己去面对。
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已不是曾经的小孩子。
我们是少年,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我们要去接纳它、面对它、突破它!大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作文800 篇2【大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作文800】哇,你们知道吗?我有个很厉害的大哥哥,他现在在上大学呢!大学可不像小学那么简单,有好多复杂的事情要处理。
比如说,大学生就像一盘子长在大树上的果子,一会儿被雨淋,一会儿被太阳晒,情绪就会七上八下的。
心理安全论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5篇
心理安全论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5篇第一篇:心理安全论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社会化密切相关,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节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年龄一般在16~28岁之间,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思想丰富、思维活跃、情感波动、反应强烈、体验深刻,加之由于生理和性发育已经基本完成,性冲动增强、学习生活适应不良及经济就业等压力增大,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极为不利。
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1〕,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25 %以上,最高时期竟达34 %。
特别是近几年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造成大学生发生暴力犯罪、自杀事件或出现休学、退学的现象屡见不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当前,强化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2〕: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③有幸福感。
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态度、情绪、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因此每一个大学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理因素:性冲动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生理因素之一。
有些大学生常常出现性幻象、性梦、手淫等自慰现象,并伴随自责和自卑感,造成精神紧张和痛苦;另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等自身生理缺陷,也会引起大学生自卑、沮丧、不满等心理问题。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论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关键,而情绪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
情绪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不适的情绪会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迄今为止,国内尚无有人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
本研究为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研究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自编了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初测问卷,根据初测问卷结果,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正式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并用该问卷调查了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特点。
探讨了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结果明:(1)自编的大学生情绪管理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测量工具。
(2)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可分为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积极补救能力五个维度。
(3)普通大学和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在理智调控和寻求外界支持两方面的能力上存在差异显著,前者优于后者。
女生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寻求外界帮助能力显著高于男生。
大学生在情绪管理总分和理智调控情绪能力上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二年级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上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表现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
文科大学生寻求外界帮助的能力显著强于理工科大学生。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情绪管理能力上无显著差异。
(4)活动与爱好、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存在及其显著的影响。
生理因素、性格因素和知识背景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也有影响。
(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
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躯体化和偏执因子分高于男生;理工科学生躯体化、抑郁和人际关系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文科得分:农村生源学生人际关系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城市生源学生。
大学生情绪管理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心理学论文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每个大学生都会有一点情绪,大学生的情绪心理管理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情绪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情绪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浅谈高职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摘要】作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当今林林总总的压力,高职大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危及心理健康,因而高职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进一步就如何提高高职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情绪管理;心理健康一、高职大学生的主要情绪困扰(1) 情绪衰减。
在心理学上,情绪衰减被称作“有选择性的退却的反应”[1]。
高职大学生情绪衰减的表现主要有:不爱学习,排斥与他人交往,经常逃课、不爱进行体育锻炼,对任何事都麻木不仁,总是提不起做事的兴趣等。
一般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职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竞争压力过大。
(2) 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毫无缘由的恐惧或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
它的主要表现有:不愉快,十分紧张,痛苦至难以自拔,或者各种紧张、焦急、迷惘、忧虑等夹杂在一起。
一般地,造成高职大学生出现焦虑情绪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个人方面,每个人都存在着性格差别,有些高职生自身做事拖沓、爱抱怨、依赖心理强、畏惧困难等;其次,学校方面,高职院校的应试教育体制给学生增加了极大压力,学习任务比较重,校园生活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再次,社会方面,当今社会各项事业正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信息膨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对高职生的心理和行为都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3) 抑郁。
抑郁的主要特征就是情绪低落,根据程度的大小可将其分为由低到高的三种类型:抑郁情绪、抑郁症状、抑郁神经症。
高职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内在原因,主要有:自我表达障碍、缺乏自信心等,内在原因是造成抑郁的最根本原因;二是外在原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社会竞争等。
以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心理论文
以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心理论文通过加强情绪管理,可以使大学生正视和理解各种情绪困扰,学会恰当表达和控制情绪,有效处理情绪问题,自觉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建立正常、积极的情绪生活。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论文篇一《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摘要: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不良情绪。
通过加强情绪管理,可以使大学生正视和理解各种情绪困扰,学会恰当表达和控制情绪,有效处理情绪问题,自觉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建立正常、积极的情绪生活。
关键词:情绪管理改变认知理性情绪疗法注意转移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能够通过情绪管理表现出来。
情绪管理对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功成才乃至提升人生幸福指数都有重要作用。
1 情绪管理的内涵情绪管理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
它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
情绪管理通过提高人们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从而不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情绪管理具体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控、情绪表达、自我激励等多方面内容。
第一,情绪识别,即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培养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智商的核心是情绪认知能力,即当自己的某种情绪刚一出现就能觉察的能力。
完整的情绪认知能力不仅指情绪的自我认知,还包括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第二,情绪调控,即培养情绪自我控制能力。
情绪调控主要是指对负性情绪的控制、疏导和消除,并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
它是在准确识别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分析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通过适当的方法予以缓解。
情绪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正确进行情绪的归因能帮助人们提高情绪的自我理解和领悟能力。
第三,情绪表达,即合理地表达情绪以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
情绪心理学论文范文3篇
情绪⼼理学论⽂范⽂3篇⾼校⼤学⽣情绪管理下的⼼理学论⽂⼀、发挥积极⼼理学功能作⽤,提⾼⾼校⼼理健康教育教学⼯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积极⼼理学的不断兴起,积极⼼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不断拓展延伸,积极⼼理学的研究重点也从以往对消极情绪、对⼈类的疾病和弱点的对⽐分析中转向更加关注⼈的健康情绪体验,关注⼈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关注⼈类的优秀品质培养与美好⼼灵的挖掘。
1.积极情绪作为⼤学⽣⼼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在⼤学⽣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
针对⾼校⼤学⽣⼼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以及由于缺乏情绪管理教育指导⽽导致⼤学⽣中出现的⼈格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活问题、就业问题等严重影响⼤学⽣的⾝⼼健康和成长成才现象的不断频发,积极开展以积极⼼理学视⾓下的⼤学⽣积极情绪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进⼀步发挥积极⼼理学引领下的⼤学⽣情绪管理教育促进⾼校⼤学⽣健康成长的重要作⽤。
通过探寻解决⾼校⼤学⽣⼼理健康问题的新⽅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积极情绪管理在解决⼤学⽣情绪问题中的主导作⽤,科学利⽤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助推⼤学⽣⼼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学⽣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理功能作⽤,充分体现⾼校⼤学⽣情绪管理教育⼯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积极⼼理学的研究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积极⼼理学在促进⼤学⽣为引领,以⼤学⽣情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以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载体,以有效发挥积极⼼理学重要的功能作⽤为⽬标,从积极⼼理学的⾓度审视⼤学⽣⼼理健康教育是⾼校⼼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积极⼼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制⾼点。
⼤学⽣⼼理健康教育的⽬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理问题和关注发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须把积极⼼理学融⼊到⼼理健康教育,建⽴科学有效地⼼理健康模式,科学利⽤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助推⼤学⽣⼼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实现⾼校⼤学⽣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理功能作⽤,对于进⼀步提⾼⾼校⼤学⽣⼼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学⽣学习潜能,促进⼤学⽣⾝⼼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现实⽽深远的意义。
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篇一《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心理学分析》【摘要】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
本文就是从大学生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与父母文化、个人特质、性别角色及社会文化、及大学不同年级有关。
还有一个群体指标就是农村来源大学生某些情绪指标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心理分析一、情绪的认知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
消极以及不好的情绪状态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情绪困扰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所以认知情绪,了解情绪的发生原理,明白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掩盖的作用,也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凡智力因素。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
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
(一)情绪(1)有其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
如在愤怒的状态下会出现面红耳赤,汗腺的分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论文作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论文篇一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选用一般健康问卷和情绪调节问卷,对3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差异检验表明,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t=3.135, P<0.01);在认知重评策略上无显著性别差异(t=1.259, P>0.05)。
相关分析表明: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结论情绪调节中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绪调节;一般健康问卷;大学生情绪调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然而,情绪调节作为心理学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
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情绪调节已经成为当前情绪领域的前沿课题和热点。
关于情绪调节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Gross[2]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有意识地和自愿地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方式(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Gross[3]依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或之后,将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
他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进行情绪调节的策略很多,但最常用和有价值的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和表达抑制(expression suppression)。
认知重评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生气、厌恶等负性情绪的事件,或者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
认知重评是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是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Gross及其同事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善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个体其幸福感、抑郁和满意度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较积极,而使用表达抑制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3]进一步分析国内现有研究发现,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而实证研究很少(主要以黄敏儿[4]、李梅[5]、邓丽芳[6]的研究为代表),尤其是关于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仅有理论综述[7]而尚无实证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我国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特点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为高校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教育等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东北师范大学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为样本。
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98份。
有效样本的构成为:男生128人,女生270人;文科学生261人,理科学生137人;城镇学生228人,乡村学生170人;低年级人数为231人(大一128人、大二103人),高年级人数为167人(大三94人、大四73人)。
1.2 方法1.2.1 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20) 该问卷系Goldberg编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李虹等人修订[8]。
此问卷共20个项目,共包含3个维度,分别为抑郁、焦虑、自我肯定。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GHQ-20的20个项目分“是”和“否”记分,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分数越高说明在此维度的症状越典型。
将自我肯定量表记分进行反向转换后与忧郁、焦虑量表分合成,形成心理问题总分,总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6,分半信度为0.67,问卷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61以上。
1.2.2 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该问卷修订自Gross编制的情绪调节问卷[9]。
此问卷共10个项目,含2个维度:认知重评策略和表达抑制策略,采用5点量表评定法,要求被试回答每个陈述符合自己的程度,从1~5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越倾向于运用此种情绪调节策略。
本次测量中,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68,问卷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0、0.60。
1.3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PC(11.5)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Pearson分析。
2 结果2.1 大学生情绪调节状况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数分别为3.84±0.64和3.23±0.79,由于本研究采用5级记分,中数为3,所以,大学生较多地运用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相对来说,更倾向于运用认知重评策略调节情绪。
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在情绪调节问卷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1中所示。
表1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情绪调节上的得分并无显著的城乡(家庭所在地为城镇或乡村)差异和年级差异。
在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在自我肯定、抑郁、焦虑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数分别为5.78±2.14、0.86±1.02和1.12±1.36,将这3个维度总体平均数分别除以每个维度的题目数,得到各维度的平均分,3个维度分别为0.64±0.24、0.146±0.17和0.22±0.27。
由于本量表采用0~1计分,中数为0.5,所以,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较高,抑郁、焦虑程度较低。
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2中所示。
表2的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GHQ得分及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焦虑因子上,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低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高于高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
2.3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认知重评的平均分(3.84±0.64)为界,将大学生划分为高认知重评组、低认知重评组;以表达抑制的平均分(3.84±0.64和3.23±0.79)为界,将大学生划分为高表达抑制组、低表达抑制组。
对认知重评高、低组及表达抑制高、低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3中所示。
表3的结果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
认知重评得分高的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明显要高于认知重评得分低的大学生,认知重评得分高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焦虑程度明显要低于认知重评得分低的大学生。
表达抑制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及各项因子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
大学生的表达抑制策略与心理健康问题及各因子相关不显著(见表4)。
3 讨论在情绪调节方面,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运用表达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
本研究结果与Gross对1483名大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似,男生与女生在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无显著的差异,但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3]。
产生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同。
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研究[10]表明:多数人认为适合男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成就、事业有关,适合女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情感、人际关系有关。
男性表达情绪常会被看作是懦弱、缺乏男子汉气概。
与女孩相比,父母更多地教育男孩要学会控制情绪,社会也更期望男孩抑制情绪的表达。
对婴儿早期情绪行为的研究[11]表明:个体早期情绪行为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交往扩大,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男性表现更坚强和克制,更加稳重和含蓄,导致男性更多运用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女性日趋表现出情感细腻、敏感,比男性更善于情绪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性别、城乡、年级的差异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女传统社会角色以及师范院校的学生特色有关。
男大学生可能比女大学生对成就、事业有更高的追求,同时,师范院校女生较多,并且女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学习、活动等方面表现得都要好于男生,这使得师范院校的男生压力要比女生大,这给男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女大学生;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与乡村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要比城镇学生差,他们感受到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要大于城镇学生有关;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低于低年级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也就是说,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低年级学生。
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实践经验及人生阅历的丰富有关。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
差异检验的结果也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
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日常生活中过多的负性情感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调节,很易发展成为情绪障碍,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高校心理工作者应高度关注学生的情绪问题,从发展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就进行积极调节,也就是学习运用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如选择有利情境,对情境进行修补,注意转移法,认知重评策略等,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优化与情绪相关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