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概况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概况
1.3成药治疗
周观彦等[9]采用胆胃康胶囊(由青叶胆、黄芩、枳壳、竹叶、柴胡、白芍、泽泻、茯苓、菌陈、淡竹叶、灯心草等制成)治疗RE30例。结果:治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3.3%(22/30),总有效率为90%(27/30)。孟玲[10]采用舒胃颗粒(由柴胡、川芎、香附、枳壳、延胡索、乌贼骨、浙贝母、陈皮、云苓、白术、石斛、九香虫、黄连、吴茱萸、炒山药、白及等制成)加三七粉配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RE60例。结果:痊愈28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疗法综述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粘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范畴,约1/3的GERD患者存在RE。该病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上消化道动力障碍,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管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RE临床上常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为主,长期反复发作且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向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现代医学对RE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服药物、内镜治疗等,虽可使疾病的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本病易复发、疗程长、药物副作用大。目前,中医药治疗RE已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具有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E的情况综述如下。
1.2基本方加减治疗
王文凡[4]采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治疗RE50例。基本方:半夏10厚朴10紫苏10茯苓15生姜2片,黄连6吴茱萸3黄芪20党参15陈皮10。加减:肝郁气滞加柴胡、枳壳、郁金;胃阴不足加石斛、沙参、麦冬;脾胃湿热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栀子;脾胃虚寒加制附子、吴茱萸、炒白术;久病入络,瘀血内阻加莪术、生蒲黄、延胡索;反酸、烧心明显者加乌贼骨、浙贝母、煅瓦楞子。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4周为一疗程。结果:50例中,治愈23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侯延平等[5]采用疏肝健脾方治疗RE60例。基本方:白芍15g,甘草5g,柴胡10g,枳壳30g,香附10g,川楝子10g,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5g。烧心明显者加牡丹皮10g,黄连5g;反酸明显者加海螵蛸30g;呃逆、暖气明显者加旋覆花15g,代赭石30g。用1000ml清水浸泡30min后,文火煎煮40min,取汁300ml,每日服1剂,分早晚2次服用,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胃镜下病变改善情况、提高食管内pH值,减少食管反流的次数,缩短反流时间,增加LES静息压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韩达伟[6]采用疏肝清降制酸汤治疗RE52例。基本方:柴胡12g,郁金12g,白芍15g,瓜蒌仁12g,黄芩12g,旋复花l0g,代赭石15g,甘草6g,海螵蛸l0g,珍珠母20g,煅瓦楞20g。每日1剂,头煎加水500ml,煎取200ml,二煎加水300ml,煎取200ml,2煎混合共400ml,每次服200ml,早晚各1次,共8周。结果:52例中,治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1%。隋吉娟[7]采用旋复代赭汤加味治疗RE45例。方用旋复代赭汤加味,方药如下:党参20g,炙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旋复花15g(包煎),代赭石20g(先煎),佛手15g,苏梗15g,木香10g(后下),陈皮15g,半夏10g,大腹皮15g,莱菔子10g,麦芽20g,神曲20g,鸡内金20g,白及15 g,海螵蛸15g,吴茱萸6g,瓦楞子15g(先煎),浙贝10g,麦冬15g,石斛15g,炒山药20g,黄连6g,甘草10g。日1剂水煎早晚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45例中,临床治愈29例,显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2%。陈小丹[8]采用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RE68例。加味半夏厚朴汤药用半夏、茯苓各12g,厚朴、苏叶、瓜蒌皮、旋覆花、生姜、香附、蒲公英、威灵仙各10g,白花蛇舌草15g。脾胃虚寒加党参10g,干姜10g,肉桂3g,砂仁6g,胃阴不足加山药10g,玉竹10g,北沙参10g;胸骨后痛甚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加失笑散、檀香3g,嗳酸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各10g,或合左金丸。水煎,每日1剂,分2次于上、下午温服,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68例中,临床治愈33例,好转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7%。

国医大师徐景藩从肺、胃、肝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国医大师徐景藩从肺、胃、肝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1年5月第36卷第5期CJTCMP,May 2021,Vol.36, No.5• 2709 ••临证经验•国医大师徐景藩从肺、胃、肝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赵旦娅,郁宏文,陆为民(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9)摘要:反流性食管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多样,不仅有泛酸、烧心、嗳气等消化系统症状,也有咽 喉不利、口鼻干燥、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独到之处,将反流性食管炎分为痰气交阻证、气郁证、肝胃郁热证、气滞血瘀证,提纲挈领,涉及脏腑不离肺、胃、肝文章对徐景藩教授从肺、胃、肝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临床辨证思维与用药配伍规律,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名医经验;徐景藩;肺;胃;肝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闰医大师徐景藩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发 〔2010〕59号)Experience of TCM master XU Jing-fan in treating reflux esophagitis fromlung, stomach and liverZHAO Dan-ya,YU Hong-wen,LU Wei-min(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210029, China)■A b s t r a c t:Reflux esophagitis is a common disease with various symptoms.It not only has the symptom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such as pantothenic acid,heartburn and belching,but also has respiratory symptoms such as adverse throat,dry mouth andnose,and cough.TCM master XU Jing-fan s treatment of digestive diseases is unique,reflux esophagitis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phlegm cross block syndrome,qi depression syndrome,liver and stomach heat syndrome,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but reflux esophagitis involved in three viscera lung,liver,stomach.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 TCM master XU Jing-fan's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lux esophagitis from lung,stomach and liver,and analyze the law of clinical dialectical thinkingand drug compatibility for channel reference.Key words:Reflux esophagitis;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XU Jing-fan;Lung;Stomach;LiverF u n d i n g!Research Office of Academic Experience Inheritance of TCM Master XU Jing-fan's Construction Project of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o. [2010 ] 59)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以下尊称徐老)从医 6〇余载,是第一、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概况
清 ¨] 胃窦 黏 膜 _] 1及 。 1 胃泌 素 、 胃动 素 的 表 达 ;调 中 颗
粒 _。 使 混合 R 】可 。 E模 型 大 鼠食 管 黏 膜 GAS水 平 显 著
提 高 ;栀 子 豉 汤 、大 黄 黄 连 泻 心 汤 及 其 合 方 [ 可 使 4
RE模 型大 鼠食 管 组 织 中及 血 浆 GAS 、MTL含 量 明
反 流性食 管 炎 (elx eo h gt ,R rf s p a i s E)属 食 管 u i 黏 膜炎 性病 变 ,是指 由于 胃和 ( ) 十二 指 肠 内容 物 或 反 流入食 管 ,引起 食管 黏 膜 的炎 症 、糜 烂 ,甚 至 溃 疡 质 的分泌 。有研 究 表 明贲 门失 弛缓 症 患 者食 管 中呈 抑 制 性作用 的 VI P神经元 大量 缺失 ,而呈 现 兴奋 性作 用 的胆碱 能神经 元相 对增 多 ,可 能 是该 病 发 生 、发展 的 机 制之一 l _ 】 。V P可 通 过增 加 NO 使 平 滑肌 舒 张 ] I 。
功 ,几乎 没 有通 透性 。食 管上 皮 前 、上 皮 及 上 皮 后 屏
主要 生理 功能 为 降低食 管 下 括 约 肌 的张 力 ,抑 制 胃肠 运 动 ,扩 张 血 管 、增 加 肠 血 流 量 ,刺 激 胰 胆 分 泌 、 。 是一 个促 胰腺 碳 酸氢 盐 和蛋 白分 泌 的刺 激 剂 ,可加 强 胰 泌 素及 胆囊 收缩 素 ( C C K) 促碳 酸氢 盐 分 泌 ,并 能 促 进胰 多 肽释 放 等L 2 引。研究 显示 半夏 泻 心 汤 、生姜 泻 心汤 、甘 草泻 心 汤均 可使 大 鼠 回肠 内 的 NT 含量 明显
关 , 中药 抗 氧化 的研 究较 多 ,很 多 中药 复方 如 调 中颗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反酸、嗳气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呕吐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抗酸药物、制酸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但长期服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并且不能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

因此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就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进行探讨。

反流性食管炎在中医上属于“食滞”范畴,是由于饮食不当、气虚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胃气上逆,食物反流至食管造成的炎症。

中医认为人体机能的失调、精神压力等也可能是导致食管炎的因素。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方法: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最常用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剂之一。

它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消食的功效,通过改善胃肠道功能和调节消化系统的平衡,有助于减缓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2.藿香正气丸3.茯苓泽泻丸茯苓泽泻丸是一种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中药,可用于治疗食管炎症、胸闷等症状。

茯苓泽泻丸的主要成分是茯苓、泽泻、车前草等,其通过利尿和清除体内湿气的方式,减轻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针灸疗法:关元、中脘、承灵活络根据中医的理论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与消化系统的虚实不同有关,因此针灸疗法主要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体内的气血不畅,从而达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关元、中脘、承灵活络等。

总之,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针灸和中药联合治疗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比于西医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更加细致、温和,可以减少副作用,而且中药在调理体内的气血、脏腑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药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病情严重者在中医治疗的同时应该持续接受西医的跟踪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心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心得

此外 , 应适合患者的不同情况予 以不 同的辅助治疗 , : 如 对于肥胖病人 指 导患 者适 当节 食 减肥 J此 外 , 觉时 头 部垫 高 1c , 睡 5 m左 右 , 防止 胃内 容物
的 返流 。另 外 , 患者 注 意饮 食 , 免诱 发 恶心 、 吐的发 生 。 嘱 避 呕 反 流性 食管 炎 是 因为 胃内 容物 反流 至食 管 引起 , 俗称 “ 心病 ” 因为 正 烧 , 常情 况下 胃酸 只存在 于 胃中 , 当反 流人 食 管 时灼 烧 或刺 激 食 管而 产 生 “ 心 烧 感” 。常常 发生 于饭 后 , 因为 食管 括 约肌 张力 减 弱 或 胃 内压 力 高于 食 管而 引 起 。 胃内容 物长 期 反复 刺激 食 管黏 膜 , 其 是食 臂 下 段 黏 膜而 引 起 炎症 , 尤 该 病 经 常与 慢 性 胃炎 、 化 性 溃 疡 或 食 道 裂 孔 疝 等 病 并 存 , 也 可 单 独 存 消 但 在 】 4。西 药治 疗 主要 体现 在症 状 的缓 解 方 面 , 有 较 强 的 促 胃运动 和 止 吐 具 作 用 , 以加强 食 管下 部括 约肌 张 力 , 可 防止 胃 一 管 反 流 , 强 胃蠕 动 , 食 增 促进 胃排 空 , 调 胃与 十二 指肠 运 动 , 制 恶 心 、 吐 , 有效 地 防止 胆 汁 反 流 。 协 抑 呕 并 对 改 善症 状 、 高疗 效 及促 进食 管 炎症 愈 合可 起到 协 同作 用 。 提 中 医学认 为 , 肝失 疏 泄 , 胃气 上 逆 为 R 的 主 要 病 机 , “ 气 ” “ E 属 噫 、 胸 痹”“ 、 吐酸 ” 等范 畴 , 疗 以疏 肝 解 郁 、 逆 和 胃为 主 J 中医 的 治疗 除体 治 降 。 现 在 有增 强 胃蠕 动 , 促进 胃排 空 , 制 胃一 食 管 反 流 的作 用 的同 时 , 具 有 抑 还 消 炎 、 膜 的作 用 , 标本 兼治 , 护 且 远期 复 发率 降低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本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

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癌等病并存,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

本病属中医“胃痛”,“反胃”等范畴,中医治疗,一般分为以下5型。

1.肝气犯胃型:临床表现: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胀满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吞咽不利,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

主方: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当归、白术、茯苓、梅花、月季花、枳壳、佛手、郁金各10克,白芍30克,甘草5克。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冲饮;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2.肝胃郁热型: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则:泄热和胃。

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丹皮、山栀子、黄连、黄芩、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栀子、郁金各10克,甘草5克。

中成药:左金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三九胃泰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3.瘀血停滞型: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为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柴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三七、元胡、蒲黄、枳壳各10克,红花、甘草各5克。

中成药: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元胡止痛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中华跌打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4.脾胃虚寒型: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甚者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弱。

治则:温中健脾。

主方: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法夏、黄芪各10克,炙甘草、干姜、小茴香、丁香、吴茱萸各5克。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为会议 重要课题 。 虽然西药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 但 者总有效率 的差异不大 ( P <O . 0 5 ) , 无 统计学意义 。但 治疗组防 其副作 用较 多 , 例如长期地服用西药会干扰可 F e z + 的吸收 , 或引 止复发的效果明显好 于对 照( P <O . 0 5 ) , 有统计学意义。而陈氏 起 肾功能损 害等。而中医 、 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 不但疗 效突 将 1 0 2例反流性食 管炎辨证分 型为 : ( 1 ) 肝郁 胃热型采用丹栀逍 出, 而且副作用少 。 现对反流性食管炎 的中医药研究情况进行简 遥散 ; ( 2 ) 胃阴亏虚型采 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 ( 3 ) 气滞血瘀型采用 要 的综 述 , 以促进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 。具体 内容如下 。 1 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病 因、 病机 的认识
中医学 中并无 反流性食管 炎及 胃食管反 流病这一 名词 , 根
启膈散加减。 治理 6周后 , 痊愈 3 0例 , 显效 2 8例 , 有效 3 5例 , 无
效 9例 , 总有效率达 9 1 . 9 %。其 中肝 胃郁热组有效率达 1 0 0 %。
2 . 3 专 方 治 疗 姚 峰㈣以 四逆 越左 丸 加 味 治 疗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则肝木 自甚 , 故为酸也” 。 指 出反酸与肝木有关 。 《 杂病 源流犀烛》 治疗 。治疗时间均为 4周 , 结果治疗 组的总有效率 ( 9 2 %) 明显好
日“ 吞酸者 。 郁滞 日久 , 伏 于脾 胃间 , 不 能 自出 , 又咽不下。 倘 肌表 于对照组( 7 5 %) , 两组 的差异显著( P < O . 0 5 ) , 有统计学 意义 。
3 2例 ) 和治疗组( 5 0例 ) 。对照组给 蠕 动将 食物送至 胃中 , 传 化物而不藏 , 通 降为顺 , 故 应属于 “ 胃” 管炎病人随机分成 和对照组(

白兆芝运用四二调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介绍

白兆芝运用四二调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介绍

·6·山 西 中 医 2019年5月第35卷第5期 SHANXI J OF TCM May .2019 Vol .35 No .5白兆芝运用四二调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介绍王海萍 白震宁关键词:白兆芝;反流性食管炎;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 (2019) 05-0006-03基金项目:山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计划项目资助 (编号:2018PY-011)作者简介:王海萍,女,副教授,山西中医药大学 (晋中 030619);白震宁,山西省中医院。

白兆芝教授为山西省首届名老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在近50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笔者有幸跟师临证,获益良多,现将白兆芝教授运用四二调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机概要白兆芝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形成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脾胃升降失常密切相关。

临床常见脾胃虚弱或气阴亏虚、痰瘀互结、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痰湿中阻、寒热失调、胃阴不足等证。

由于情志不遂,恼怒伤肝,以致肝失疏泄,胆失通降,肝胆气逆犯胃,胃气失降上逆而发病。

或饮食失节,烟酒过度,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受纳失常,产生湿邪,郁而化热,形成湿热;湿热聚而成痰浊或痰热;湿热、痰浊雍滞于胃,胃失和降,反而上逆,而形成该病。

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虚,致使脾胃虚弱,运化不及而形成痰湿,痰湿中阻,胃气上逆;或脾胃虚弱,内生阴火,阴火上冲而形成该病。

该病病位在食管与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病机关键是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

病理因素主要是气机阻滞 (气滞、气逆) 、阴火上冲、湿热内阻、痰浊阻滞、痰血内阻。

病理因素之间又可复合为患,如痰气交阻、痰瘀互结等。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脾胃虚弱或胃阴亏虚,标实多为气滞、阴火、湿热、痰浊、瘀血等。

基本病机是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该病在病变过程中,其病机是不断转化的,一般初病在气,如肝气犯胃,气郁日久多可化热,而形成肝胃郁热;中焦气机阻滞日久,一方面可化热,形成胃热;另一方面气不布津而形成痰湿之邪。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酸和胃内容物倒流到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发炎的一种疾病。

中药疏肝和胃汤是一种中医药物方剂,其主要成分为柴胡、黄芩、枳实等。

此药方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呕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以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自愿性原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中药疏肝和胃汤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疏肝和胃汤,每日3次,1剂药使用7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镁治疗,每日1次,连续使用4周。

两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通过检查结果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食管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组的食管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食管PH值显著降低,具有减少胃酸倒流的作用(P<0.05)。

进一步分析中药疏肝和胃汤的安全性,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的并发症。

表明该中药方剂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该药方剂能够缓解炎症症状、减轻食管黏膜损伤、降低胃酸倒流,且安全性良好。

由于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应注意该药方剂的用药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规范使用,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中草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临床分析

中草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临床分析

组织。 早在《 内经》 即有“ 汗出见湿, 乃生痤瘅” ; “ 劳汗当风, 寒薄为 解 毒 ; 因痤 疮病 位在 肌 表 、 肌腠 皮 肤 , 肺 主皮 毛 , 故应 用 宣肺 , 宣肺 镇, 郁 乃痤 ” 之说 ; 《 诸病 源候 论 ・ 面 疱候 》 : “ 面疱者 , 谓 面上 有 风 应 用止 嗽散 为 底方 , 选 择其 中的几 味 药加 减 ; 湿 在 肌肤 、 肌腠 , 因 金鉴 ・ 肺风 粉刺 》 述, 三焦、 膜原 、 肌腠 、 肌 表相 通 , 为 湿 邪之 道 路 , 故 化 湿 以 三 仁 汤 为
6 讨 论
壅 于胸 面 。膏梁 之 变 , 足生 大疔 , 更 加 重 了蕴 热 的形 成 。我们 从
痤 疮是 临床 常见 病 , 多 发于 青 年男 女 , 为 慢 性损 容 性炎 症 性 《 素问・ 生气通天论》 “ 汗 出见湿, 乃生痤瘅” ; “ 劳汗当风, 寒薄为
皮 肤病 。 表现 以 颜面 胸 背等 处 出现 针 头或 米粒 大 小皮 疹或 黑 头 , 镇, 郁乃痤” 。得出痤疮的中医发病机制为湿邪蕴于肌腠 , 蕴久化 严 重 者 出现 丘 疹 、 脓疱 、 结节、 囊肿 , 反复发作 , 愈 后 多 留有 瘢 痕 热成 毒 所致 ; 因 此我 们 的 治疗 寻 常性 痤 疮 方法 是 宣 肺化 湿 , 兼 于
2 6
内蒙古 中医药
如下 : 杏仁 1 0 g , 半夏 1 0 g , 白蔻 仁 l O g , 薏米 1 5 g , 厚朴 1 0 g , 通 草 痕形成 的治疗 方 法 。 本课题组认 为: 过食寒凉, 衣装单薄 , 天气 阴冷, 应用空调室 8 g , 竹叶 8 g , 滑石 1 5 g , 枇杷 叶 1 0 g , 前胡 1 0 g , 白前 1 0 g , 紫菀 1 0 g ,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

o srain n o aaie rsac .Re ut t ame tef ay sg ic nl etr ta o t lgo p P <0 0 ) b ev t sa d cmp rt ee rh o v s ls r t n f c c inf a t b te h n c nr ru s( e i i y o . 1 .Co cu in n lso
Tr am e fr fu s p g tsb y r me difr n ito fta to a e t nto e x e o ha ii y s nd o fe e ta in o r diin lChi s dii ln c lc r tv fe to ini c n . l ne e me cne ci ia u a ie ef c fsg f a t i Ke r y wo ds:e u s p gi s;te td b a to lChi s e i ie r f x e o ha t l i r a e y Tr diina ne e M d cn
功 能不 全 , 胃液 中的盐 酸 、 胃蛋 白酶 或 十二指 肠 内容 物 反 流入 食 管 , 起食 管黏 膜 发生 充血 水肿 , 至糜 烂 等 引 甚 炎性 改 变 的疾 病 。 临 床 表 现 以胸 骨 后 或 剑 突 下 烧 灼 感, 烧灼 样 疼痛 , 咽 困难 , 吞 泛酸 或呕 吐 为主 。近 年来 , 笔者 发 挥 中医 的优 势 , 证 治疗 反流 性食 管炎 , 与西 辨 并
芩 , 党参 2 g 生姜 8 , 茱萸 l g 以益气 温 中散寒 。 加 0, g吴 O,
口中烦 渴 , 大便 干结 者加 天花 粉 1 g 芦 根 2 g 生 大 黄 2, 0,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道炎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道炎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食道炎是因食道与胃连接部防反流组织障碍引起的胃或肠内食物反流入食管,从而引起食管炎症的病变。

反流性食道炎属于中医“胸痛”、“反酸”、“胃脘痛”等证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而发。

中医对于反流性食道炎通常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肝郁气滞型常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而引起。

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感,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胃脘及两胁胀痛、呃逆、嗳气、反酸、纳呆等。

治疗取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g,白芍15g,乌贼骨15g,郁金、元胡、制香附、苏梗、半夏、枳壳各10g,甘草5g。

肝郁化热型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性情急躁易怒、胁肋隐痛、头面燥热、口干口苦、多饮、大便干结、舌红。

可采用疏肝清热、和胃降逆治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大黄、花粉、白芍各10g,柴胡6g,生地、栝楼各20g,石决明30g,竹茹6g。

脾虚气滞型症见剑突下或胸骨后隐隐烧灼、胃脘胀满、嗳气则舒、纳呆、反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调等。

治疗用健脾理气、温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散加减:丁香3g,柿蒂20g,白术、元胡、生姜各10g,党参、茯苓、苏梗各15g,半夏12g。

气虚血瘀型症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舌淡暗、舌边有瘀点、脉沉涩。

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为治法,方选启膈散加减:丹参、茯苓、太子参各20g,浙贝母15g,荷叶、蒂各15g,当归、郁金各12g,三七粉3g(冲服),桃仁10g,元胡10g。

脾虚胃热型症见剑突下灼热、胃脘隐痛胀闷、纳呆、反酸、欲吐清水、嗳气等。

以健脾益气、清胃降逆为治法,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半夏、黄芩、元胡、大枣各10g,干姜、黄连、炙甘草各5g,乌贼骨20g,茯苓15g。

对于较严重的反流性食道炎,可以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经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者,可以考虑探条或气囊进行食管扩张术或手术抗反流。

中医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

传统医学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 豪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胃灼热感、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胃镜下可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糜烂及溃疡。

男女均可发病,以40~60岁最为常见。

临床以嘈杂反酸甚至进食不畅等为主要表现,抑酸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一般可治愈,但复发率高。

病因有4个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吐酸”“噎膈”“反胃”“食管瘅”“嘈杂”等范畴。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因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肝气犯胃,胃气上逆等原因所致。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多食辛辣燥热之品,津伤血燥,以致食管干涩,食物难入;或因过食生冷油腻不洁食物,停滞不化,伤及胃腑,以致胃失和降;或因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不化,痰阻留饮,积于中脘,以致痰饮上逆而致本病。

情志失调 七情所伤,思虑不解,郁怒难伸,以致影响肝脾两脏功能。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肝胃不和,以致胃气上逆而发生本病;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液不得输布,凝聚成痰,痰浊内聚,酿而成酸或痰气交阻,逆而不降,则饮食难进。

感受外邪由于感受风寒暑湿火热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脏腑,胃失和降,水谷随气逆向上而发生本病。

如感受风寒,寒邪易耗中阳,中阳受伤,寒滞客于脾胃,而成本证;或因热结脾胃,津亏血燥,纳化失调,致食入而反出。

脾胃虚弱禀赋不足,或劳倦内伤,脾胃受损,食少运迟。

若阴亏液涸,则食管干涩,饮食难以下咽;若脾胃失其温煦,运化无力,则痰淤互结,阻于食管,发生本病。

辨治分5型综上所述,本病病位以食管、胃、肝、脾为主,病变以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痰浊郁阻等为多。

中医辨证施治可分以下几种——肝胃郁热证主症:嗳气反酸,上腹部或胸骨后有灼热感或烧灼样疼痛,心烦易怒,口干苦臭,大便干结,严重时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疏肝清热。

方药:左金丸加减。

黄连6克,吴茱萸2克,牡丹皮、黄芩、浙贝母各15克,白花蛇舌草、瓦楞子(先煎)各30克,栀子10克,白芍12克。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分型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分型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瘅)疾病首页疾病知识专家咨询医院医生常用药品文章解读目录一、西医二、中医三、治疗深读一、西医二、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1、多巴胺拮抗剂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办的排空,增加LES的张力。

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metclopramide,胃复安)和多潘立酮(domperidone,吗丁啉),均为10~20mg,每天3~4次,睡前和餐前服用。

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

2.、西沙必利(cisapride) 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

10~20mg,每天3~4天,几无不良反应。

3、拟胆碱能药乌拉胆碱(bethanechol)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每次25mg,每天3~4次。

本口能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

三、降低胃酸①制酸剂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内容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

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

氢氧化铝凝胶10~30ml及氧化镁,每日3~4次。

藻朊酸泡沫剂(gariscon,alginate)含有藻朊酸、藻酸钠及制酸剂,能漂浮于胃内容物的表面,可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

②组胺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cimetidine)、呋硫硝胺(ranitidine)和法莫替丁(famotidine)等均可选用,其剂量分别为200mg,3~4/d;150mg,2次/d 和30mg/d。

疗程均为6~8周。

本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

上述症状如不能改善时,可增加剂量至2~3倍。

③质子泵抑制剂此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酶而美拉唑(omeprazole)和兰索拉唑(lansoprazole)已广泛使用于临床,前者20mg/d,后者30mg/d,即可改善其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病因主要是由于食管括约肌及胃内下部括约肌功能失调及食管黏膜受到胃酸、胆汁等物质的反复刺激引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明显,但副作用较大。

因此,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应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

中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气逆乱、胃肠功能失调、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的。

常见的中医病名有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贲门炎等。

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反流性食管炎是脏腑经络失调所致,有胃肝气滞、肾虚、脾胃虚弱等多种不同的病机病因。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和移动气血来达到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的核心是个体中医诊断,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病机病因施治。

1. 脾胃虚弱型反流性食管炎脾胃虚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是胃脘胀满、腹胀、食欲不振、乏力等。

治疗要点是调养脾胃,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中医建议可以饮用加入丁香、陈皮、山楂、神曲等补脾健胃,消食化积的中药茶饮。

做好膳食营养调理,多食新鲜蔬菜、粗粮等易于消化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每餐少吃多餐,避免过饥和饱食。

常常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中医建议可以饮用加入柠檬、生姜、枸杞等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化痰的中药茶饮。

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骑车、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调整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压抑等不良情绪产生。

中医建议可以饮用加入肉桂、干姜、生姜等具有温阳健脾,暖胃祛寒的中药茶饮。

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姜汤、鸡汤等,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

定时定量,每顿不要过饱。

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总之,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手段。

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可以有效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和发展。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单纯的“花椒水”、“姜汤”等并不能保证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标签: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疗法;研究进展反流性食管炎(RE)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道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性病变,严重者可合并食管溃疡或狭窄,临床上多表现为灼热、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属中医学噎膈、吐酸、胃痞、胃痛、梅核气、反胃、胸痹、嘈杂等范畴。

本病发病率高,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抑制反流,促进食管受损粘膜修复等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

近年来,中医界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研究,现将近十年来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反流性食管炎因无统一病名规范,故临床医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亦不尽相同。

古人认为,其本为胆病及胃。

《灵枢·四时气篇》所谓:“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

”胃为六腑之一,胆为奇恒之腑,肝胆相表里,若肝气疏泄失常,影响胆腑,致胆汁不循常道,横逆犯胃,则胆胃俱病。

现代中医学者认为,食管属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与脾胃相表里,一升一降,共司受纳运化和输布功能。

外邪入侵,食滞、肝郁等原因使胃气郁而不降,胃郁日久,从阳化热,中焦气滞,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从而导致胃气不降,湿热中阻。

而脾胃运化与肝之疏泄有关,故本病病位在食管,与肝脾胃关系密切。

而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失健运是引起胃失和降的关键所在。

单氏认为该病是因脾胃虚弱,阴火浊邪上逆而致。

李氏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常,素体脾胃虚弱为其病因。

其本为脾胃虚弱,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涉及脾肺。

气逆、痰火、食积、湿热为上扰阻于咽喉胸膈而发病。

高氏则提出瘀血在RE发病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瘀血的存在,延长并加重病情。

马氏认为RE不仅与肝脾胃相关,与肺脏亦有一定的相关性。

肺金与肝木属乘克关系,与胃有土金相生关系。

肺主气,主肃降,肺气之肃降有利于胃气之通降,肺气上逆可影响中焦气机升降,胃气不和则酸水上泛。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一、概述反流性食管炎(GER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胸口灼热、胃灼热、酸水反流和食管痉挛等。

传统的西医疗法主要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胃酸剂进行治疗,但是这些药物有很多副作用,并且会导致长期使用的依赖性。

中医药治疗GERD的方法也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将围绕着中医药治疗GERD的研究现状展开讨论。

二、中医药治疗GERD的研究现状2.1、中药治疗GERD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很多研究证明中药对GERD的治疗效果显著。

例如,温阳消食颗粒可以增加胃肠道运动功能,并且能够提高早期胃排空速度,从而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同样,消食健脾汤也可以缓解GERD的症状,研究表明其可以降低胃液pH值,减少酸性胃液对食管的刺激。

2.2、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药的绝大部分成分都是复杂的多成分混合物,在不同药材组合下产生不同的药效。

一些研究表明,丹参、黄芩、甘草等中药材中的单一有效成分可起到一定的治疗GERD的作用。

例如,研究表明丹参分别能够增加下食道括约肌的压力,并且能够减少食管缺血和氧化损伤,从而缓解GERD患者的症状。

2.3、针灸治疗GERD的研究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GERD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胃酸分泌,从而改善GERD患者的症状。

同时,针灸还能够缓解食管痉挛的症状,增加下食道括约肌的张力,减少胃液和胆汁反流。

三、中医药治疗GERD的机制探究中医药治疗GERD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3.1、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中药治疗GERD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从而减少胃液和胆汁反流的情况。

另外,针灸治疗也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增加胃肠道的排空能力,从而减少GERD的症状。

3.2、抑制胃酸分泌中药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其中黄连素、丹参酮和芦荟大黄素等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缓解GERD患者的症状。

3.3、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一些中药可以产生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如丹参、当归、黄芩和甘草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从而减轻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改善GERD的症状。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中药疏肝和胃汤是一种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剂,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该方剂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本文将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中药疏肝和胃汤的组成及药理作用、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展开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药疏肝和胃汤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

一、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酸和胃内其他消化液在胃-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向食管内反流,引起食管粘膜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的病理产生机制包括:食管黏膜抵抗力下降、食管黏膜对胃酸等消化液的腐蚀作用、食管周围组织对酸性胃内容物的损伤。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烧、反酸、咽喉部症状和消化不良。

而该病病程长、易反复,给患者带来不适与痛苦。

二、中药疏肝和胃汤的组成及药理作用中药疏肝和胃汤是由茯苓、木香、砂仁、柴胡、白术等数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

其所含药物具有清热解暑、调和胃肝、健脾和胃等作用,对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肠胃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具体来说,茯苓具有清热祛湿、健脾和胃的功效;木香、砂仁、柴胡等药物则能疏肝理气、解郁和胃、缓解肠胃不适;白术具有健脾和胃、渗湿止泻的作用,而当这些药物相互配伍后,其药理作用将得到增强,从而对反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治疗效果中药疏肝和胃汤作为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方剂,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研究表明,该方剂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效果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胃肠道不适感,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在一些临床观察中,患者服用中药疏肝和胃汤后,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食欲得到改善,体重也得到了提高,整体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疏肝和胃汤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四、中药疏肝和胃汤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中药疏肝和胃汤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及伴有胁迫感、胀气、腹胀、腹痛、纳差、食少、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患者。

但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脾胃虚寒、乳糖不耐受、严重肝病及肾功能不全者忌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5例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5例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关键词: 反流性食炎; 中医药疗法; 柴胡疏肝散; 左金丸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6 . 2 1 . 0 0 6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6 ) 一 2 1 — 3 0 8 1 - 0 2
摘要: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 1 3 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 5
例和对照组6 5例, 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 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胶囊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9 5 . 3 8 %, 对照组为7 6 . 9 2 %, 组间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两组治疗后, 内镜下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为 9 0 . 7 6 %, 对照 组为7 2 . 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 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分无 变化 或增 加 1分 以上 。 。 。
1 . 2 诊 断标 准
符 合 中华 医学 会 消 化 病 学分 会 制定
的《 中 国 胃食 管返 流病 共识 意 见 》 ¨ 中 的诊 断标 准 , 内
镜标 准依 据 中华 医学 会消 化 内镜分 会在 2 0 0 3年 1 0月 全 国食 管疾 病 治 疗 研 讨 会 制 定 的 标 准 。 中 医 辨 证
附1 0 g , 陈皮 1 0 g , 黄连 6 g , 海螵 蛸 1 5 g , 延 胡索 1 0 g , 竹茹 1 0 g , 连翘 1 2 g , 甘草 6 g , 胃脘 胀满 加 厚朴 1 0 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内镜下可观察到食管黏膜的损伤。

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疼痛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目前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对预防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的方式为药物治疗和内镜手术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能明显缓解症状可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远期效果不理想。

同时有资料显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导致药物抵抗因此降低治疗效果,同时可增加发生胃癌的概率。

目前中医药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介绍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策略和实验总结。

1、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共识,将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分型为6种证型,分别为:胆热犯胃证、脾虚湿热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瘀血阻络证。

这六种类型仅仅是目前共识的内容,由于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多样不能完全概括,因此各医家需要灵活变通,精准辨证才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章程等将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5种类型进行治疗:肝胃不和型,治疗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疗以疏肝降热、和胃降逆;脾胃虚弱型,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寒热错
杂型,治疗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胃阴不足型,治疗以养阴和胃、和胃降逆。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美拉唑镁联合莫沙比利片等)。

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效率为70.00%,中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

张福东将3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四种类型:肝胃不和型,采用黄连、醋柴胡、甘草、白术等进行治疗;脾胃虚弱型,采用广木香、乌贼骨、陈皮、白术、甘草、党参等进行治疗;脾胃湿热型,采用白蔻仁、厚朴、佩兰、半夏、甘草、竹叶等进行治疗;胃阴不足型,采用麦门冬、谷麦芽、甘草、半夏等进行治疗。

治疗一段时间后结果显示:治疗显效17名、有效11名、无效两名,治疗总效率为93.3%。

西医常规治疗(莫沙必利片、奥美拉唑)的总效率为66.7%,相比较而言,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顾树江等将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莫沙必利片、奥美拉唑)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进行加减治疗,对于反酸严重者加海螵蛸、瓦楞子、浙贝母;烧心严重者增加蒲公英;胃脘疼痛显著者增加丹参、延胡索。

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

2、经方治疗
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单用经方或经方合用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曾维等将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吗叮啉/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药物治疗时间以及症状改善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同时症状积分也低于对照组,表明中医小柴胡汤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畅玉娟将62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雷贝拉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治疗。

两组治疗两个月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效率为78.26%,两组效果对比明显。

在同时停药两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8.70%,对照组复发率为26.09%,由此证明了半夏泻心汤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还能降低复发率。

薛红阳利用吴茱萸汤(吴茱萸9g,生姜18g,人参9g,大枣12g)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兼胃气虚寒两种类型的反流性
食管炎患者,结果显示,吴茱萸汤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要优于西医治疗组,同时中医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更少,远期效果也更好。

3、自拟方治疗
许多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自拟药方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黄蓓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西医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将2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柴胡、枳壳、芍药、陈皮等),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

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15名、有效4名、无效1名,总治疗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王卫东等试验观察疏肝活血汤(黄连、厚朴、柴胡、半夏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与常规西医(雷贝拉唑、莫沙比利)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每组各30名患者。

治疗一个月后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并且一个月后中医组复发1名,西医组复发3名,由此可见,中医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宋庆蕊将符合标准的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行气清降方(香附、陈皮、柴胡、黄芩等)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药泮托拉唑治疗。

治疗8周后,结果显示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食管黏膜病变,同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冉聃将伴有焦虑状态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自拟方瓜蒌蝶郁汤 ( 瓜蒌、红花、薤白、煅瓦楞子等 ) 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

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自拟方瓜蒌蝶郁汤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