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科普知识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1
血管再开通
通过血管再开通的情况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如血管造影或颅脑CT检查。
2
神经功能改善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如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
3
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如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rtPA溶栓的并发症和风险提示
颅内出血
rtPA溶栓治疗可能增加颅内出血 的风险,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 和出血症状。
rtPA溶栓治疗的原理
rtPA溶栓治疗是通过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注射入血管,促使血栓溶解,从而恢复脑血流, 减轻脑梗塞区的缺血和缺氧病变。
rtPA溶栓的适应症
1 时间窗为内
2 神经功能受损
rtPA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 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 者,通常为发病3小时内。
患者需符合特定的神经功 能受损评分标准,如国际 卒中量表 (NIHSS)。
rtPA溶栓的治疗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
rtPA溶栓治疗期间需要严密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抗凝治疗
溶栓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凝 治疗以预防再梗死,但需注意 出血的风险。
康复与护理
溶栓后的康复与护理至关重要, 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合理饮食 和症状管理。
rtPA溶栓的疗效评估
过敏反应
个别患者对rtPA溶栓治疗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 难等。
神经功能பைடு நூலகம்化
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可能出现 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如脑水肿 或脑内血肿的扩大。
3 实施条件达标
rtPA溶栓治疗需要在特定 的医院设施和专业医生的 监护下进行。
rtPA溶栓的禁忌症
1 出血风险高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治疗时间窗短,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的注意事项
1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 时发现异常。
2 出血风险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可能出血的风险,避免溶栓治 疗后出血。
3 禁用禁忌病史
仔细排除符合禁忌病史的患者,避免不良后 果的发生。
4 多学科团队合作
以多学科的方式进行治疗与护理,提高治疗 效果。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 疗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帮助恢复供血,保护脑细胞。
急性脑梗死的适应症
早期治疗
尽早施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 者的预后。
无禁忌病史
患者需排除有禁忌病史,如严重高血压、出血 倾向等。
合适的梗死范围
只有符合一定范围内的梗死才能进行静脉溶栓 治疗。
有效的时间窗
静脉溶栓治疗需在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下,尽可 能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
静脉溶栓的原理
血栓溶解
静脉溶栓药物通过促进纤溶系 统活化,直接溶解血栓。
血液循环恢复
溶解血栓后,血液循环将恢复 至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脑损伤预防
早期溶栓可减轻脑梗死颅内高 压、水肿等的损害,预防并发 症。
栓 再形成。
康复训练
积极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 复日常生活能力。
阿替普酶
常用静脉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 溶酶原溶酶系统,溶解血栓。
替咪替酶
与阿替普酶类似,具有更长的半 衰期,溶栓效果更持久。
瑞替普酶
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快地恢复脑 血流,减少梗死体积。
静脉溶栓治疗的优势与劣势
1 优势
快速恢复脑血流,减少神经功能缺失。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脑梗塞是指脑血管血流不畅或阻塞,导致局部缺血性脑损伤的一种疾病,属于急性危重病症。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已被广泛运用,然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操作风险,需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予以适当的观察和护理。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使血管内血凝块发生降解而达到溶栓的作用。
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灌注,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适用于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CT或MRI显示梗死面积较小,不伴有出血、颅内压增高和器质性损害的病人。
治疗前需评估病人的血管状态、出血倾向、休息血压等指标,安全性评估合格后才能进行治疗。
1. 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评估、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等。
2. 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和血压:发生快速溶栓反应可能会导致心电图异常和血压升高,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观察和处理。
3. 帮助病人维持急性期的生活护理:病人在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如吃饭、喝水、换洗衣物等。
4. 监测病人的神经功能:溶栓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病人的意识状态、语言和运动功能。
5. 关注病人的出血风险:治疗期间病人可能会出现出血的风险,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的出血情况,如静脉穿刺部位、消化道出血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溶栓治疗后需要对病人进行定期干预和监测,护理人员应认真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协助医生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1. 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病人的选择要谨慎,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严格执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
2.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护理病人,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出血状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肝功能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指南解读神经内科王国平护理课件
就诊时间
发病后2小时。
溶栓效果
溶栓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 。
溶栓方案
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
失败案例分析
患者基本信息
就诊时间
患者李女士,72岁,因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就诊 。
发病后4小时。
溶栓方案
溶栓效果
总结
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 。
溶栓后患者症状无明显 改善,出现少量出血并 发症。
分类
根据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时间,急性脑梗死可分为动脉粥样硬 化性血栓形成、心源性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等类型。静脉 溶栓主要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脑梗死 。
静脉溶栓的重要性
01
02
03
恢复脑部血流
静脉溶栓能够快速溶解血 栓,恢复脑部血流,减轻 脑损伤,降低致残率和死 亡率。
改善预后
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 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 者的预后,提栓指南解读
指南概览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 。
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规范、科学、实用的指导和建 议。
指南涵盖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选择、溶栓流程、并 发症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指南要点解析
03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实践
溶栓前护理准备
01
02
03
04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史、病情状况、年 龄、性别等情况,评估患者是
否符合溶栓条件。
准备溶栓药物
根据医生处方,准备溶栓药物 ,核对药物名称、剂量、使用
方法等信息。
准备急救物品
准备急救药品、氧气、吸痰器 等急救物品,确保在紧急情况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治疗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急性脑梗死概述 • 溶栓治疗护理 • 抗栓治疗护理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
01
急性脑梗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 急性病变。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急性脑梗死可分 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心源 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
出血并发症的处理
一旦发生出血并发症,应立即停止溶栓及抗栓治疗,并根据 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局部压迫止血 、手术等。
再梗死的预防与处理
再梗死的预防
再梗死是溶栓及抗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溶栓及抗栓治疗后,应积极控制 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状态,以预防 再梗死的发生。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 化,其他病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 可导致血管阻塞,进而引发急性脑梗 死。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确诊急性脑梗死。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控制血压、血糖、 血脂等危险因素,预防脑 梗死复发。
应急处理
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出现脑 梗死症状时正确应对,及 时就医。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并发症的预防
在溶栓及抗栓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凝血功 能和出血倾向,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在有出血倾 向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中使用溶栓及抗栓药物。
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业务学习
重视溶栓治疗后的康复和 二级预防
溶栓治疗后,应进行规范的康 复训练和二级预防,以降低复 发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开发新型溶栓药物
针对现有溶栓药物的局限性,研发更 安全、有效的新型溶栓药物。
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不同患者的基因型、临床特点和 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溶栓治 疗方案。
拓展溶栓治疗适应症
治疗原则及挑战
治疗原则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原则包括尽早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缺血 损伤,预防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溶栓治疗是重要 治疗手段之一,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缺血 损伤。
挑战
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如治疗时间窗的限制 (通常要求在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出血风险、再灌注损 伤等。因此,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 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液循环中的纤溶酶原影响较小,因此溶栓作用较强。
药物作用原理及效果评估
药物作用原理
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具有活性的纤溶酶,从而降解血栓中 的纤维蛋白,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
效果评估
溶栓治疗的效果可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生化指标等方面进行评估。如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改善、梗死灶体积减小、凝血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等 。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 动力学改变等,导致脑部血管阻 塞,进而引发脑梗塞。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急性脑梗塞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头痛 、眩晕、恶心、呕吐、面瘫、肢体无 力或麻木、失语等。严重者可出现意 识障碍、昏迷等症状。
诊断依据
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确诊急 性脑梗塞。
rtPA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1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3 h时间窗内的静脉溶 栓的适应证明显放宽,只要诊断为急性脑
卒中且具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不论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上下限, 只要年龄≥18岁,均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但对3~4.5 h时间窗的患者,控制标准要严 格。
rtPA使用方法
•国际标准要求: 剂量: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总量的10%推注,1分钟内推完, 余量持续1小时滴完。
发病3 h以内相对禁忌证:
最近的研究提示,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以接受 溶栓治疗,尽管具有以下1个或多个相对禁忌 证。当这些相对禁忌证存在时,要仔细权衡静 脉rt-PA的风险与获益。
(1)神经系统症状轻微或快速自发缓解;(2)痫 性发作后遗留神经功能缺损;(3)最近14 d内大 手术或严重创伤;(4)最近21 d内胃肠道或尿道 出血;(5)最近3个月内心肌梗死。
发病3小时内接受tPA治疗的结局
结束
并发症的处理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口周水肿、喉头水肿,严 重者可导致气道梗阻,需及时处理。除停用溶 栓剂外,可应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必 要时气管插管避免窒息。对于低血压或休克者 应快速扩容或抗休克治疗。
出血性转化
临床证据表明,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 占位效应、早期低密度征、年龄>70岁、脑白 质疏松、脑微出血、高血压、高血糖、应用抗 栓药物(尤其是抗凝药物)等会增加出血转化的 风险。因此对溶栓患者要严密监护。若发现病
发病3~4.5h适应证:
(1)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有可测的神经功能 缺损;(2)在开始治疗之前症状发生在3~4.5 h。
发病3~4.5 h相对禁忌证:(1)年龄>80岁;(2)
严重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 分>25分);(3)口服抗凝剂,无论国际标准化 比值数值如何;(4)同时具有糖尿病史和缺血 性脑卒中史。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PPT课件
使用时机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非常关键,通常在发病后的6小 时内进行。超过这个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效果可 能会降低。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溶栓治疗可能引发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 症。因此,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
04
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
患者全面评估
神经系统评估
如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
脑水肿预防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脑水肿迹象。一旦确诊脑水肿,应积极采取降 颅压措施,如使用甘露醇等药物。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的 发生。
06
溶栓后观察期内的特殊关注要点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抗 血小板聚集等。
预后
与梗死部位、范围、治疗 时机等因素有关,轻者可 完全恢复,重者可能遗留 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03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原理与药物
静脉溶栓的原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溶解血栓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使药物 直接作用于血栓,激活纤溶系统 ,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从而 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吞 咽功能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护理计划。
识别患者心理社会问题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情况 ,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
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
1 2 3
制定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溶栓治疗期间 的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护理、并发症预防等。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推广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需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未来,我们将进一步 推广多学科协作模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治疗方案。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ppt课件
病情的观察、评估及用药注意事项
7、神经功能恶化的处理: 评价新发的神经功能缺损 安排急诊CT
急查凝血功能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病情的观察、评估及用药注意事项
(二)用药注意事项:关于合并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 溶栓前应用抗血小板治疗不是禁忌症 • 应用与发生症状性出血风险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溶栓治疗的效果评价
• 血管再通后的风险评估:脑出血
多于溶栓后24h-36h内发生,是溶栓后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类: (1)脑出血的临床分类 (2)脑出血的影像学分类
• 临床症状评价:
意识、认知、局灶性神经损伤症状体征等临 床表现及各种量表
脑梗死静脉溶栓适应症
• 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 • 发病4.5h以内 • 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 h,且比较严 重 • 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 像学改变
瑞通立的作用机理
瑞通立(rPA)主要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G)形成纤溶酶(Pm),继 而溶解纤维蛋白,成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达到溶栓的目的。
瑞通立使用方法及合并用药
1、本品18mg在使用前应先用40ml,0.9%氯化钠
瑞 通 注射液溶解,静脉滴注(速度2-3ml/min),或 立 者输液泵泵入(120ml-180ml/h),需时大约 给 15~20min 药 方 2、30分钟后可重复给药一次(遵医嘱) 法
脑梗死静脉溶栓禁忌
理想的溶栓药物
价格低
抵抗 PAI-1
给药 方便
远期 疗效好
无抗原 性
副反应轻
纤维蛋白 特异性
再通率高
作用 快速
溶栓药发展历程
第三代 第二代 第一代
2024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
2024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指在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即使用溶栓药物,使闭塞的血管血流再通或部分再通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疗效,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发病后4.5小时内是急性脑梗死溶栓的黄金时间窗,最长不超过6小时。
因此,时间就是大脑。
对于大血管闭塞的中、重度患者,可能还要采取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的治疗手段。
二.溶栓患者的适应症1.有急性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表现2.症状出现时间<6小时(最好4.5小时之内)3.年龄≥18岁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三.溶栓患者的护理溶栓前护理目标时间及准备工作1.护理工作人员需知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给药溶栓时间在1小时之内。
2.做好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急预案。
预案开始启动后,可以在界面弹窗提醒或是在移动设备提醒,做到所有团队成员知晓,并且可以及时查看救治相关信息,根据救治进程提前做好准备。
3.在患者送院途中将溶栓设备、药品、监护仪等处于即刻启用状态。
4.接诊护士如提前接到患者相关信息,可将患者引导至影响检查室。
评估及快速检查1.患者到院后,应先急救原则,优先评估患者呼吸、气道循环功能。
2.接诊护士可以配合主治医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机能评定,评估患者病情程度。
3.由接诊护士或者专人配合,在25分钟以内对患者快速完成CT检查,且至少1名人员具备当场阅片能力,快速确定诊断方案。
4.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做好CT检查的准备工作。
5.护士遵医嘱,留取患者相关数据(血小板计数、血糖以及心肌缺血标志物等),并督促相关部门同事优先送检。
6.溶栓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如情况紧急,不必等待血液报告,但必须快速得到患者血糖指数,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用药量。
家属知情同意1.设标准化手册,以备及时准确解答患者家属的疑虑,尽快得到家属同意。
rtPA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级推荐的首选溶栓药物。
• 链激酶 • 高的出血并发症和不良预后被国际上摒弃。
• 尿激酶 • 只有中国批准使用尿激酶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
溶栓治疗。不过中国卒中指南仍首先推荐使用 rtPA
•静脉使用rt-PA是唯一得到 FDA批准的治疗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方法。
♠凝血功能异常
• 相对禁忌症:
• 年龄大于75岁 • 近3个月卒中病史或严重头部创伤 • 近3个月胃肠或泌尿生殖系出血 • 近3个月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包炎 • 过去10天内外科手术、分娩、器官活检、
躯体严重外伤或在无法加压的部位施行 血管穿刺术(锁骨下或颈静脉)
• 血糖<2.7mmol/L( <50mg/dl ),或>22.2 mmol( >400mg/dl )
• 理想疗效:发病3小时内接受治疗; • •有中度至重度神经功能缺失; • •CT上没有大量早期梗塞的改变; • •<75岁 • 可能获益:重度神经功能缺失伴CT检查的次重度梗
塞改变;
• •神经功能缺失有所改善但仍有症状; • •时间窗:4.5-6小时 • •>80岁 • 获益较少:CT检查有大范围改变; • •符合溶栓禁忌 • •>6小时时间窗
• rtPA使用方法
• •国际标准要求: • 剂量: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 总量的10%推注,1-2分钟以上推完, • 余量60分钟点滴完。
• 有条件者收入ICU或者卒中单元
• •24-48小时内复查头颅CT除外脑出血,
• 溶栓期间 – 密切监测神经功能状态, BP, HR
– 测血压q15min×2h,其后q30min×6h,其后 q60min×16h (共24小时)
急性脑梗塞溶栓的护理科普
急性脑梗塞溶栓的护理科普急性脑梗死的致死率和复发率居神经病学最主要指标,视神经系统疾病中罕见的疾病,但也有许多人患病的原因未能准确把握。
近年来脑梗塞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死亡率均逐年递增,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溶栓是关键,只有把血栓溶解开,通畅堵塞的血管,使供血恢复,才有可能救活缺血的脑组织,避免脑组织坏死,实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对溶栓的治疗,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认真进行护理观察,可有效地促进溶栓治疗的进展。
早期的溶栓能有效地降低脑水肿,减少脑梗塞区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元损害和神经功能衰竭,可改善缺血性半暗带血流。
做好手术前及术后充足的准备和充分的观察,及时地处理,对保证手术效果、减轻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病患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急性脑梗塞溶栓护理进行如下介绍:1溶栓手术前观察与护理①前期护理:患者病情急,全部由急诊室转入,需要主动做好术前筹备,以防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②心理辅导:神志清楚者,向其解释溶栓治疗目的,术中配合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轻其心理焦虑;神志不清者,向其家属解释,得到家属配合。
③观察:观察患者病情,以确保患者病情的稳定,观察病人的生理脉络、意识状况、四肢肌肉力量、说话是否清晰,视物是否清晰;记录护理资料,以方便术后做好对比,并进行记录。
④术前检查及准备:血常规、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的检查,外阴及腹股沟区进行备皮。
观察下肢背部血管脉搏、皮肤温和表皮颜色,术前导尿,以方便医生操作;固定活动义齿,以防止其脱落而造成窒息,医生引导至导管房。
2溶栓手术中观察与护理①协助患者侧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了解双脚背部血管搏动情况,双膝关节的皮温及颜色,以便和术后进行比较。
②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③要将四肢固定在弹力绷带上,以免造成手术损伤及事故,并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肌力及语言变化,及时记录病情变化。
④保持呼吸通畅,及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彻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造成窒息,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缺血状态。
脑梗塞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
脑梗塞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一:技术原理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之一,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和尿激酶(UK) 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通过溶栓使闭塞的动脉恢复血液供应,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 h 内或6 h 内。
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窄,及时评估病清和做出诊断至关重要,医院应建立脑卒中诊治快速通道,尽可能优先处理和收治脑卒中患者。
表1 是美国指南关于急诊室处理时间期望达到的目标国内可作为今后努力方向的参考。
1. 脑梗塞诊断(1)急性起病;(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 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脑CT/MRI 排除脑出血。
2.现有证据已有多个临床试验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 静脉溶栓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研究的治疗时间窗包括发病后3 h 内、3~4.5 h 及6 h 内。
NINDS 试验提示3 h 内rt-PA 静脉溶栓组3 个月完全或接近完全神经功能恢复者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两组病死率相似,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ECASS III 试验提示发病后3~4.5 h 静脉使用rt-PA 仍然有效。
2012 年发表的IST-3 试验提示发病6 h 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能是安全有效的,80 岁以上患者发病3 h 内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与80 岁以下患者相似,但80 岁以上患者发病3~6 h 溶栓的疗效欠佳。
最新发表的包括IST-3 试验的芸萃分析表明,发病6 h 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其中发病3 h 内rt-PA 治疗的患者获益最大。
3.指南推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3h内(I级推荐,A级证据)和3~4.5h(I级推荐,B级证据)的患者,应根据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ppt课件
?突发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特点 + 头部影像学检查 ; ?确定卒中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 ?同时鉴别诊断 ; ?病因诊断 ; ?对因治疗 ;
24
确定卒中发生时间
• 卒中发作时间为病人最后尚正常的时间。
• 因为病人常常不能提供清楚的病史,也可能发作 时无旁观者,或者病人睡眠醒来时已出现脑血管 病症状。家属或护理人员提供的发作时间往往错 误。
20
口服华法林,INR <1.7的患者,在病3-4.5小时 给与静脉溶栓,可能安全有效(Class IIb, Level of Evidence B)
基线NIHSS> 25分的患者,在病3-4.5小时给 与静脉溶栓, 疗效未知(Class IIb, Level of Evidence C)
21
卒中发病前口服单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可以 溶栓(Class I, Level of Evidence A) 卒中发病前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 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患者,可以溶栓(Class I, Level of Evidence B)
8
r-tPA: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特异性溶栓药物
AHA/ASA指南: 对符合适应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推荐发病4.5h 内给予rt-PA溶栓治疗
中华医学会指南: 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h内的患者,应根据适应症 严格筛选,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ESO指南: 推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h内给予rt-PA溶栓治疗
保护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元是急性脑 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
4
缺血半暗带
1 分钟
5
再灌注是唯一挽救半暗带的方法
溶栓治疗
建立再灌注,挽救处于 半暗带的神经细胞,挽救梗死脑组织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PPT课件
编辑版ppt
17
(二)溶栓用药
2、UK(6小时内): ▪ 剂量:100万~150万u/次 ▪ 途径:加入100ml NS ivgtt ▪ 时间:30分钟内滴完
编辑版ppt
18
用药注意事项
卒中单元
选择适当的药物
编辑版ppt
7
适应症
1. 发病6小时内,最好3小时内,部分病例可放宽 2. 肌力3级以下或失语(6<NIHSS<25) 3. 颈内动脉系统(TACI和PACI)神清或轻度嗜睡者;
椎基底动脉系统( POCI )即使昏迷也不必禁忌
4. 临床初步排除TIA和LACI 5. CT已排除颅内出血和早期大面积脑梗死 6. 正常凝血状态 7. 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者
▪ NIHSS(意识、肌力等)
▪ 出血征象:注意、粘膜、皮肤有无出血倾向,大小便及呕吐物颜色 ▪ 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 ▪ 头颅CT: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呕吐,立即停药行CT检查
编辑版ppt
20
1、生命体征监测
▪ 15 minutes × 2 hours ▪ 30 minutes × 6hours ▪ 60 minutes until 24 hours
7.共济失调:
012
8.感觉:
01
9.语言:
0123
10.构音障碍:
01
11.忽视症:
012
编辑版ppt
22
3、出血征象
▪ 皮肤及粘膜:有无皮下出血
牙龈出血、鼻出血
注射部位有无渗血
▪ 消化道系统:胃出血、便血等
▪ 泌尿系统:血尿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ppt参考课件
远期 疗效好
无抗原 性
副反应轻
纤维蛋白 特异性
再通率高
作用 快速
4/7/2020
14
溶栓药发展历程
第三代
第二代
4/7/2020
第一代
• 链激酶和尿激酶,无溶 栓特异性
• 开通率较低 • 出血发生率较高
• 瑞替普酶(r-PA),特 异性溶栓药
• 阿替普酶(rt-PA),特 • 渗透性溶栓,溶栓速度
异性溶栓药
4/7/2020
18
知情同意
• 病人或家属知道治疗可能带来的危险和益处 • 知情同意 • 向家属及患者交代治疗的目的、可能的理想和不
理想效果,以及溶栓后出血并发症、血管再闭塞 可能、并签字
4/7/2020
19
rtPA使用方法
• •国际标准要求:
• 剂量: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 总量10%推注,1-2分钟以上推完,
11
溶栓中的特殊情况
• •心源性栓塞不是禁忌症。据报道*用rt-PA和尿激 酶治疗的心源性栓塞患者与非心源性栓塞患者相 比,完全再通率(TIMI 3)偏低(22%Vs.44%)。 3月时预后不良(mRS≧3)患者增加(59% VS.37%),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增加(44% VS.23%)。
• •月经期妇女——相对禁忌症(天坛医院经验)
• 确认: 症状发生<3 hours?静脉通道,急诊实验室 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INR), 凝血酶 原时间(PTT), 血型, 血糖, 钠,钾),心电图,
• 通知卒中中心/神经内科/ ICU小组确认CT已经预 约(放射科医师)
4/7/2020
17
卒中病人早期急诊治疗流程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科普小知识倪红燕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科普小知识倪红燕发布时间:2023-06-06T07:28:13.190Z 来源:《大健康》2023年4期作者:倪红燕[导读]彭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930急性脑梗死通俗的说法就是“中风”,是因为血栓堵住了脑部血管形成脑血栓,使得血流停止,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相应的肢体以及语言功能受损。
急性脑梗死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治疗目的是重新恢复血流并改善脑循环,最直接、最及时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静脉溶栓。
一、静脉溶栓是什么?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脑卒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它是在脑梗死发生后3到6小时内,通过静脉注射溶解血栓的药物的方式,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阻塞的血管再通,从而恢复大脑的血氧供应,并重新建立建血液循环,抢救半暗带脑组织,缩小脑梗死的范围的一种治疗方法。
简而言之,静脉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溶解堵塞脑血管的血栓,及时拯救因血管堵塞而坏死的脑细胞。
在脑梗死发生后的3到6小时内对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能最大限度挽救部分还没有坏死的脑组织。
据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晚1分钟治疗,就会多死亡190万个脑细胞,一旦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后续治疗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风险?1、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率大约30-40%,症状大概率可改善。
2、有50-60%的患者溶栓后可能无明显效果,症状无明显改善。
3、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的主要风险是皮下、消化道、泌尿道出血风险。
据临床数据统计,在静脉溶栓治疗里每100个人中约有6个人可能会引起脑出血的风险,最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死亡。
溶栓后也可能出现出血转换或者致死性出血(颅内出血、全身多部位出血)的发生率是3%,其中约1%危及生命安全。
三、静脉溶栓治疗的药物价格?1、阿替普酶”(rt-PA)每瓶是5000元左右,一瓶是50mg。
2、药物用量是按患者体重计算的,每公斤体重需要使用0.9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科普知识
急性脑梗塞是指由脑供血突然中断引起的脑组织坏死。
它通常由动脉供血的
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引起,这些动脉缩小甚至闭塞管腔,导致局灶性急性脑
缺血。
在神经病学的临床科室,脑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也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
要杀手。
脑梗塞可在任何年龄发生,50-70岁年龄组的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较为
多见,但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变小。
大多数急性脑梗塞发病迅速,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或意识模糊,肢体偏瘫,失语等,大面积脑栓塞可引起
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最严重可引起脑瘫和昏迷,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极高。
脑梗塞治疗是与时间赛跑。
从开始到溶栓开始的患者的“时间窗”原则上不
应超过4.5小时。
在这段时间,急性突发性脑梗塞不能用“静脉溶栓”治疗。
临
床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延误,相当多的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是死亡。
目前,认为应该用动静脉溶栓积极治疗脑梗塞的早期阶段(在发病
后4.5小时内提到)。
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在症状出现后,需要尽快去溶栓治疗
的医院。
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溶栓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溶栓治疗,以
节省时间。
静脉溶栓治疗作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需要我们大家对其有
一定的了解,以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看看关于静脉溶栓治
疗的科普知识:
1、目前用于静脉溶栓的药物有哪些?
(1)阿替普酶:即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简称rt-PA,是目
前国内外唯一被证明可改善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的药物,最早用于发病3小时内的
急性脑梗死患者,现已被批准用于发病4.5小时内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
(2)尿激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溶栓药物,初步研究显示对发病6 h内的
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替奈普酶:被批准用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且不伴有颅内大血管闭塞的
患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阿替普酶相似,但不优于阿替普酶。
2、西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出血,发生率达12%~45%,出血与用药
剂量、用药方式和用药时间有关。
剂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出血的危险性越大,全身用药比局部用药出血的
危险性大。
皮肤浅表出血较容易控制,但机体深部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危险性很大,溶栓治疗最灾难性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
临床试验结果提示给予溶栓治疗的肺栓塞病人颅内出血发生率可高达3%。
最常见的出血多发生于侵入性操作例如肺动脉造影或动脉穿刺部位。
危及生命的
腹膜后出血一般是由高于腹股沟韧带血管穿刺所致。
当准备给予溶栓治疗和正在
溶栓治疗时应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因此,当有出血表现时应停用溶栓治疗,必
要时需输注新鲜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
3、静脉溶栓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控制高血压(最重要的措施),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治疗血脂异常: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使用他
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将至1.8mmol/L以下。
(3)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可增加脑卒中的再发风险,合并糖尿病者,空腹
血糖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应控制在10mmol/L以下,另外注意合
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4)治疗心脏病:如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原因。
如心梗、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扩张性和限制性心肌病)、卵圆孔未闭。
(5)控制体重(肥胖可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6)戒烟限酒(不建议非饮酒者采用少量饮酒的方法来预防卒中再发,一
般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减半)
(7)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叶酸片、维生素B6及B12片)。
(8)治疗高凝状态:与遗传有关的高凝状态包括蛋白C、蛋白S及抗凝血酶缺乏等(考虑长期抗凝治疗),非遗传性高凝状态中抗磷脂抗体阳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对关系密切(根据情况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
4、静脉溶栓再通率是多少呢
基底动脉再通率30%左右,劲动脉末端病变再通率6%左右,劲总动脉病变再通率27%左右。
溶栓再通率无法达到100%通常是由于:
(1)血栓形成时间过长,超过4小时以后时间越长血栓越难溶解;
(2)深穿支闭塞,侧支循环差,血管细,溶栓药物很难到达血栓部位;
(3)一些脑血栓形成是在动脉斑块狭窄90%以上,溶栓后再通10%无法满足神经功能恢复。
5、溶栓之后症状一定就能缓解?
发病时间窗大于4.5小时或6小时,溶栓后血栓没了,血管通了,但己然造成不可逆改变,病灶和症状会持续存在,我们称这个叫无效再通。
对于无效再通,因为己经造成不可逆改变,梗死区细胞电生理,细胞形态已经破坏,这时血管再通,临床症状依然存在并且会显著增加高灌注及出血转化的风险。
6、溶栓再通后为什么会再次梗塞
部分患者溶栓后会出现血管再次闭塞10~20%的情况,这是因为溶栓后破碎的栓子向远方移动,可能会在远端发生闭塞。
另一方面,溶栓这一操作激活了血小板,使得高凝状态出现。
另外,原有斑块处也可能再次成为血栓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