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综述

合集下载

肾癌(病理)

肾癌(病理)

肾癌病理
肾癌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外有包膜,切面呈亮黄色,如瘤体伴有出血则呈红色、棕色或褐色,常有囊性变及中心坏死,如有钙化,状如皮革。

显微镜下所见常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透明细胞癌,癌肿主要由大的多角形细胞所组成,胞浆含有较多的胆固醇,由于在切片过程中胆固醇被溶解,因此细胞在镜下呈透明状,这类癌细胞分化较好;另一类为颗粒细胞癌,细胞较小,胞浆内含有嗜酸性颗粒,此类细胞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也较高。

肾癌病理类型常见有以下几类:
1、肾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病率较高也最为常见,-般所占百分比为60% ~ 85%。

肾透明细胞癌是由胞浆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肿瘤内有纤细的血管网。

多发生于双侧肾脏,肿瘤中常见囊腔、坏死、出血和钙化,影像学可显示钙化影。

2、Bllini集合管癌
Bllini集合管癌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它的发病率约为1% ~ 2%。

Bllini集合管癌是来源于Beli集合管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常有腹部疼痛、肋部肿块和血尿,常转移至骨,肿瘤多为实性,灰色,可见坏死和卫星结节。

3、乳头状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虽然发病率约为7% ~ 14%,但在肾癌患者病例
也较为普遍。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具有乳头状或小管乳头状结构的肾实质恶性肿瘤,常伴出血、坏死和囊性变,肿瘤组织易碎,可有假包膜,常可发生于双侧肾脏。

4、肾嫌色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作为肾癌病理中的一个类型,其发病症状较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其发病率约为4% ~ 10%。

肾嫌色细胞癌癌细胞大而浅染,细胞膜清楚,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
检查常表现为肿块,无坏死和钙化。

肾癌

肾癌

肾癌编辑: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网肾癌(carcinoma of kidney)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极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占1%~2%。

肾癌病因肾癌的病因未明,但有资料显示其发病与吸烟、解热镇痛药物、激素、病毒、射线、咖啡、镉、钍等有关;另有些职业如石油、皮革、石棉等产业工人患病率高。

(一)吸烟大量的前瞻性观察发现吸烟与肾癌发病正相关。

吸烟者发生肾癌的相对危险因素(RR)=2, 且吸烟30 年以上、吸无过滤嘴香烟的人患肾癌的危险性上升。

(二)肥胖和血压发表在2000年11月2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高体重指数(BMI)和高血压是与男性肾癌危险性升高相关的两个独立因素。

(三)职业有报道接触金属铺的工人、报业印刷工人、焦炭工人、干洗业和石油化工产品工作者肾癌发病和死亡危险性增加。

(四)放射有统计使用过一种弱的α颗粒辐射源导致的124例肿瘤中有26例局限在肾,但是未见放射工作者和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放射暴露与肾癌的相关报道。

(五)遗传有一些家族内肾癌,在进行染色体检查时发现。

肾癌高发生率的人中第三对染色体上有缺陷。

多数家族性肾癌发病年龄比较早, 趋于多病灶和双侧性。

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遗传性斑痞性错构瘤(VHP) 病的患者发生肾癌者多达28%~45% 。

(六)食品和药物调查发现高摄入乳制品、动物蛋白、脂肪,低摄入水果、蔬菜是肾癌的危险因素。

咖啡可能增加肾癌的危险性与咖啡用量无关。

在动物实验中,由于女性激素(雌激素) 原因而致肾癌已得到证明,但在人体尚无直接的证据。

滥用解热镇痛药尤其是含非那西丁的药物可增加肾孟癌危险性。

利尿剂也可能是促进肾癌发生的因素。

通过动物实验得出红藤草又名“千根”, 可能诱发肾癌的结论, 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厅已要求国内企业停止生产红藤草食品添加剂。

肾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肾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 3 微创 手 术 随着 我 国医疗 技术 的快 速发 展 , 微 出现漏层现象的概率大幅减小 , 螺旋 C T 扫描所需时 2 肾癌 微 创 手 术 主 间从原来传统 c T扫描一个部位所需要的几分钟缩 创 技术 在 医疗领 域 逐 渐 受 到 重 视 , 短到 几 秒 或 几 十 秒 钟 ] 。 随着 科 学 技 术 的 不 断 发 要包括射频消融 、 冷冻消融、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等
。临 床 为 了使 肿 瘤 、 周 率呈 逐年 上 升趋 势 , 在 我 国泌 尿 系 统 的 恶 性 肿 瘤 中 病 理组 织学 亚 型 进 行 定 性 J
位居 第二 位 。血尿 、 腰痛 、 腹 部肿 块 是 肾癌 典 型 的局
围血管 、 肾实质 的关 系正 确 地显 示 出来 , 借助 C T三
磁 共 振 对 肾癌 诊 断 的 准确 率 与
时无意发现… 。所 以, 临床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对 C T基 本 相 同 , 对 于判 断 肾癌 的 分期 、 淋 巴结转 移 的 肾癌进行早期确诊 , B超常常作为筛选 和初步判断 能力两者也相类似 , 但在判断肿瘤 有无浸润邻 近器
肾脏有无 占位性 病 变 的首 选 检 查 方 法 , 但 确 诊 肾癌 官 时磁共 振更 强 ‘ 。 。相关 血 管 、 周 围 器 官受 累 的 程 使用 C T扫描 更 加 准 确 , 为 肾 癌 的 早 期 诊 断 提 供 帮 度可 以通 过磁 共振 更加 清楚 地显 示 出来 。 由于 正 常
助 2 J 。早 期 血 液 途 径 转 移 是 ’ 肾癌 重 要 的生 物 学 特 血管 的磁 共振 显 示 流 空 低信 号 , 存 在 癌 栓 时 则 显 示
性, 且早 期无 明显症 状 , 所 以, 影 像 学 检 查 是 诊 断 肾 等信 号 , 所 以对诊 断有 无 瘤 栓 存 在 于 肾静 脉 与 下 腔 癌 的 主要方 法 , C T平 扫及 增 强 扫描 可 以对 肾癌进 行 静脉 的准 确率 更 高 , 且 增 强 后 的 磁 共 振 血 管 成像 准

肾癌病例讨论[1]PPT课件

肾癌病例讨论[1]PPT课件

2009年中国肾细胞癌治疗指南
文献综述
• 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手术治疗 • 肾脏本身 – 能够完整切除肾脏及肿瘤 – 必须联合辅助治疗 – 联合应用IFN-alpha的患者预后更好 • 对于能够耐受手术的MRCC 患者推荐切除肾脏肿瘤同时应用 IFN-alpha
Jocham D, Richter A, Hoffmann L, et al. Adjuvant autologous renal tumour cell vaccine and risk of tumour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renal-cell carcinoma after radical nephrectomy: phase III,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4 Feb;363(9409):594-9. Flanigan RC, Mickisch G, Sylvester R, et al. 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ancer: a combined analysis. J Urol 2004 Mar;171(3):1071-6.
病历摘要
• 诊断
– 右肾癌
病历摘要
治疗 »联合左侧肾脏,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侧沿肋缘 斜形切口长约25cm,逐层依次切开入腹,探查:肝脏、胃、 结肠、小肠、脾、腹壁及盆腔无明显转移,肿物大小约 25X20X15cm,质硬,无明显波动感,活动度可,结肠脾区、 降结肠、脾脏、胰腺、左侧肾脏受压移位明显,沿肿物表面 分离、切开降结肠左侧后腹膜,并分次钳夹、切断、结扎表 面血管,继续向内侧及后方分离,探查见肿块与左侧肾脏、 胰尾、脾动静脉分界不清,决定行联合左侧肾脏+胰尾+脾脏 的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沿肾盂向内下方寻找出左侧输尿管, 并给予切断、缝扎,然后分理出左肾动静脉、下腔静脉,将 左肾动静脉分别切断、缝扎,向上、向内侧见肿物与胰尾、 脾动静脉分界不清,然后给予切断并缝扎断端胰腺,防止术 后胰瘘发生,然后将脾动静脉近端给予分离、切断并缝扎处 理断端,然后向上分离于胃体大弯侧网膜及血管给予切断、 缝扎,然后向外侧沿肿物边缘连同脾脏给予完整切除,电凝 或结扎出血点,冲洗腹腔干净,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左上 腹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清点手术器械无误,逐层缝合关闭 腹壁切口,术毕。 •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约1700ml,输浓红6u,麻醉满意, 术后病人转入重症监护室。

肾癌科普知识

肾癌科普知识

肾癌科普知识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排泄废物和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肾脏也可能发生癌变,形成肾癌。

那么,肾癌到底是什么?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又是什么呢?本文将详细介绍肾癌的科普知识。

一、肾癌的概念与发病原因肾癌,也称为“肾细胞癌”,是一种较罕见的癌症,通常由肾脏中的细胞开始恶性增长而形成。

根据统计数据,肾癌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患病率差别不大,但男性发病率略高。

此外,肾癌还有一种遗传性形式,称为遗传性肾癌综合征,该病的发生率并不高,但患病者罹患肾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要高。

肾癌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很明确,但有一些常见因素与其发生有关,如过度吸烟、家族遗传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品、肥胖等。

此外,一些疾病也可能增加肾癌的风险,例如肾囊肿、肾脏感染和肾脏结石等。

二、肾癌的症状肾癌通常在早期不容易被察觉,因为它几乎没有任何症状。

但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也会产生相应的症状。

以下是肾癌常见的症状:1.腰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持续一段时间,有时甚至会向腹部延伸。

2.腹部肿块:当肾癌肿瘤足够大时,可能会在腹部形成明显的肿块。

3.尿中带血:肾癌患者尿液含有血液的可能性很大。

4.疲劳和体重减轻:这些症状通常不是肾癌的早期症状,但当肿瘤继续增长时,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或体重下降。

三、肾癌的治疗方法我们已经了解了肾癌的症状,那么该如何治疗呢?肾癌的治疗通常有三种主要方法:手术、化疗和放疗。

不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肾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手术手术通常是治疗肾癌的首选方法。

具体而言,外科医生会将患者的肿瘤和周围的部分肾脏切除,这种手术被称为肾部分切除。

如果肿瘤较大,需要将整个肾脏切除,这种手术被称为肾全切除。

2.化疗化疗是一种通过药物来治疗肾癌的方法。

这些药物通常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

但是,化疗的药物副作用较大,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呕吐、口干等不适。

肾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肾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肾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者:时振国李志军朱小娟徐珀王晓辉陈松林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上约30%的肾癌患者被发现时已有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肾癌的治疗和预后很关键,采用超声、CT、IVP、MRI 等影像学检查与分子生物学肿瘤标志物相结合可提高肾癌的检出率,为肾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肾肿瘤;早期诊断;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8-02肾脏的实质性恶性肿瘤以肾癌最常见,约占肾肿瘤的80%~85%,且易发生转移。

因此,肾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显得极为重要。

现对近年肾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影像学检查1.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反复性强且较经济的检查方法,常作为筛选手段用于发现早期无症状的肾癌。

1.1.1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对于肾癌诊断应用最广。

其对肿物内的血流分析发现,肾癌病灶内常会出现呈抱球样或棒状的丰富血流信号,而大多数的良性病变中未见血流信号[1]。

因此,彩超不仅能确定癌肿的大小、形态,还可显示癌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1.1.2 三维超声成像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三维超声可用于被低回声或无回声包围的组织结构,分析病灶的表面结构及立体特征[2],显示绝大多数肾癌肿块形态和内部结构。

因此,其对肾癌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1.3 超声造影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是Levovist超声造影,它对肾细胞癌的血流显示,为肾癌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万广生等[3]应用Levovist超声学造影检测肾肿瘤的血流情况,得出结论,造影剂注射后,恶性肿瘤中血流显像比良性肿瘤明显出现的快、消失的慢。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和造影剂不断更新,超声造影将在肾癌诊断中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1.2 CT检查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肾肿瘤的形态、大小、密度、浸润程度及周围器官的关系,还可发现未引起肾盂、肾盏形态改变和无症状的肿瘤[4]。

LncRNA在肾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LncRNA在肾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在我国RCC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2.6:1[1]。

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ccRCC)是RCC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RCC的75%~80%[2]。

目前肾脏CT和B超是国内诊断肾癌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RCC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且没有典型的肿瘤标志物供其早期诊断,部分RCC患者初次就诊时即为RCC晚期,无法进行手术,预后较差[3]。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越来越多的LncRNA被证实参与了RCC细胞内多种重要的调控过程。

LncRNA是一类特殊类型的RNA,是指长度大于200bp的非编码RNA,主要存在于核内,研究表明,LncRNA参与了基因调控的基本过程,包括染色质的修饰和直接的转录调控,同时也调控转录后事件,根据LncRNA功能和涉及的分子机制可将其分为信号分子、诱饵分子、引导分子和支架分子等四类[4]。

LncRNA虽然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但能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或表达不足,在特定类型的癌症中,许多LncRNA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5]。

本文综述了LncRNA在肾癌分子领域发挥的作用,并探讨LncRNA作为肿瘤标志物在肾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1LncRNA用于RCC的诊断目前RCC的诊断金标准主要依赖于肾组织活检,但活检本身具有创伤性,难以重复检测且不适合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6],因此需要更加简便的诊断手段。

由于LncRNA可以在几种体液中检测到并可以抵抗核糖核酸酶介导的降解,因此它们有希望成为用于筛查肾癌的生物标志物。

无创血清学和尿液指标用于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研究表明,5-Ln⁃LncRNA在肾癌诊治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程波1,邹菊2,向碧兰2,王倩2,刘威2,叶涛2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泸州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泸州646000)【摘要】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肾癌手术报告模板范文

肾癌手术报告模板范文

肾癌手术报告模板范文摘要本篇报告针对肾癌手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此次手术,成功切除了肾癌组织,并且术后恢复良好。

本报告对手术过程、术后管理和预防并发症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为今后肾癌手术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 引言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手术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次手术是对一例40岁男性患者进行的肾癌根治性手术,通过此次手术,旨在切除患者体内的肾癌组织,并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2. 手术方法2.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分析、心电图、超声波检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确定手术计划。

2.2 手术过程2.2.1 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被全身麻醉。

这有助于确保患者手术期间无痛苦和危险感,并提供理想的手术条件。

2.2.2 切口及鱼腹式肾切除根据患者体型和肿瘤大小,选择适当的切口。

在本例中,我们选择了鱼腹式切口。

通过此切口,可以获得良好的视野,并方便进行肾脏切除。

2.2.3 肾脏切除在手术过程中,首先确定肾脏的解剖位置和肿瘤的大小。

然后,通过分离肾脏周围的脂肪组织,切除肾脏和周围组织。

2.2.4 切除肿瘤通过仔细检查和触摸,找到并切除肿瘤。

在切除过程中,确保周围组织的安全和完整。

2.2.5 断蒂处理在肾脏切除后,对肾动脉和肾静脉进行合适的断蒂处理。

保持血管的充分闭合和无血栓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2.6 切口缝合在切除和断蒂处理完成后,对切口进行缝合。

确保切口自然闭合,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术后管理3.1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入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以确保身体状况稳定。

同时,术后还需要进行疼痛管理、感染预防、排尿训练等。

3.2 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例中,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预防并发症,如抗感染治疗、尿液引流、早期行动等。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肾癌病例讨论[1]

肾癌病例讨论[1]
Flanigan RC, Mickisch G, Sylvester R, et al. 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ancer: a combined analysis. J Urol 2004 Mar;171(3):1071-6. Ljungberg B, Landberg G, Alamdari FI. Factors of importance for prediction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nephrectomy. Scand J Urol Nephrol 2000 Aug;34(4):246-51. Pongracz N, Zimmerman R, Kotz R. Orthopaedic management of bony metastases of renal cancer. Semin Surg Oncol 1988;4(2):139-42. Tongaonkar HB, Kulkarni JN, Kamat MR. Solitary metastases from renal cell carcinoma: a review. J Surg Oncol 1992 Jan;49(1):45-8. van der Poel HG, Roukema JA, Horenblas S, et al. Metastasectomy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Eur Urol 1999;35(3):197-203

肾癌

肾癌
01
多靶点联合阻断
02 03
靶向药物之间的合理联合
与化疗或细胞因子的联合、序贯应用
04
辅助治疗
肾癌预防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需 要戒烟酒,还需要有一定 的体育锻炼,此外应该进 行职业保护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定性体检,对身体进行普查。
Wish you a happy day!
D
E 免疫治疗:IL-2、IFN-a对肾透明细胞癌有一定效果 F 靶向治疗
肾癌的靶向治疗
自2005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批准索拉非尼用于肾癌的靶向
治疗起,肾癌进入靶向治疗时代, 先后有7种靶向药物用于肾癌的治疗,
不断提高了肾癌的疗效,使得肾癌
成为靶向药物最多的瘤种。
肾癌的靶向治疗
药物 舒尼替尼 索拉非尼 一线药物 培唑帕尼 贝伐单抗 研发公司 辉瑞 德国拜耳医 药有限公司 葛兰素史克 公司 Genentech 适用于预后评分为高危患者的一线治疗。 COMPARZ 研究,证实培唑帕尼不劣于舒尼 替尼, 而在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 舒尼替尼; 未见其他两两比较的临床研究。 适应患者
路。
此外,肾癌中SPOP还通过降解Daxx和Gli2来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增殖,从而导致肿瘤产生。相反 敲除SPOP后能特异性杀死肾透明细胞癌,但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A 肾脏切除术:原则以手术切除为主 B
肾癌的治疗方式
肾动脉栓塞:可以缓解腰痛、严重血尿
C
放疗:不敏感,多用于晚期辅助治疗。只作为转移性 非 透明细胞癌或透明细胞癌伴肉瘤样变者 化疗
筛选中心 冯炜
肾癌
A 肾癌概述
B 肾癌机制
C 治疗现状
D 前景与展望
肾癌概述

肾癌手术指南ppt课件

肾癌手术指南ppt课件
肾癌手术并发症及防治
术后常见并发症
静脉血栓
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是肾癌手术最常见的 并发症之一染
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尿路 感染,表现为发热、尿频、尿 急等症状。
肾功能不全
手术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一定 影响,导致术后肾功能不全, 需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 静脉血栓的形成,表现为下肢 肿胀、疼痛等。
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总结
开放性肾癌切除术
适用于较大肾癌,能够彻底切除肿瘤及周围 组织,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
腹腔镜肾癌切除术
适用于早期肾癌,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 ,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机器人辅助肾癌切除术
适用于早期和复杂肾癌手术,手术精度高, 操作稳定,但设备成本高,手术费用昂贵。
04
03
肾癌手术技术
开放性肾癌切除术
适用范围
适用于较大肾癌,肿瘤侵犯周围 器官或组织,需要更广泛的切除 。
缺点
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 疼痛明显,容易出现并发症。
01
手术步骤
经腰部切口进入腹腔,暴露肾脏 ,游离肾动脉、静脉,切除肿瘤 及周围肾组织,最后缝合切口。
02
03
04
优点
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操作空间大 ,能够彻底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 。
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评估患者术后 肾功能恢复情况。
预后评估指标和方法
指标 总生存期(OS):从手术日至患者死亡的时间。
无进展生存期(PFS):从手术日至病情复发或转移的时间。
预后评估指标和方法
• 客观缓解率(ORR):术后肿瘤缩小达到预定标 准的患者比例。
预后评估指标和方法
01

转移性肾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转移性肾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转移性肾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引言转移性肾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涉及肾脏的肿瘤,其发展速度快,基本上都不会引起疼痛。

目前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来治疗转移性肾癌,但是这些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患者往往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

随着生物技术和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转移性肾癌治疗领域的新热点。

本文将就转移性肾癌的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自然机制来对肿瘤进行攻击和消灭的一种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免疫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两种。

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免疫治疗是采用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来改善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对肿瘤的治疗效果。

主要包括:1.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即采用自体的T细胞或CTL,对肿瘤进行攻击。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和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目的。

肿瘤免疫治疗可以分为:2.肿瘤相关抗原CAR-T细胞治疗:即通过重新设计T细胞的受体来使其具有对肿瘤细胞的较大亲和性和杀伤作用。

3.PD-1/PD-L1免疫治疗:即通过调节T细胞的凋亡及免疫抑制功能,提高体内的免疫水平。

PD-1/PD-L1免疫治疗PD-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其提高了T细胞的活素性和细胞数量,PD-L1是 PD-1 的配体,在肿瘤生长之后会过度表达,从而抑制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了肿瘤对机体的抵抗能力,导致肿瘤的攻击难度增加。

Nivolumab是一种定向抑制PD-1的单抗,与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比较,更能提高生存率,且不良反应更少。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使用nivolumab治疗转移性肾癌有较好的疗效和通用性。

Barata P等人完成了一个研究,对44名非指示手术的转移性肾癌患者进行的单独治疗的结果显示,平均生存期为21个月,无任何副作用发生。

总的来说,采用PD-1/PD-L1免疫治疗对于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肾细胞癌的治疗进展

肾细胞癌的治疗进展

1 RC 手术治 疗 C
目前 肾癌 的 治 疗 是 以 外 科 手 术 为 主 的 综 合 治 疗 。许 多 研究表 明, C R C是对 药 物抵 抗 (h r yrs s n) 强 的 恶 性 te p . i t t较 a e sa 肿 瘤 之 一 。R C对 化 学 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 、 素 治疗 及 放 射 治 疗 均 反 应 较 C 激
后认为 , 保肾手术应选择直径 < c 4 m的 T 、 2 。T 病例 。
13 腹 腔 镜 手 术 . 腹 腔 镜 最 早 于 19 9 0年 开 始 应 用 于 肾 脏
2 ) % 。虽然 现代诊 断手段使许 多 R C能早 期发 现和及 时治 C 疗, 5年生存 率 比过去有 所提 高 , 但仍有 许 多病 例首先 发生 转移症状 , 经仔 细检查才 确诊 为 R C C 。现就肾细胞癌 治疗相
到不适 当的切 除 、 穿刺点 的肿瘤转 移以及手术 时 间过 长等 问
题 , 腔 镜 肾 切 除 手 术 的应 用 十 分 谨 慎 。 随 着 腹 腔 镜 根 治 性 腹
肾切 除(a a soi aia np rc m ,R 技 术 的成熟 以 1 r cp rdc ehet y L N) po c l o 及早 期病 例所 显示的优点 ,R 已经得 到了广 泛的认同。 LN
14 减 瘤性 肾切 除 ( y rdt enp r o y 以往 有 在 切 , ct eui eh ̄tm ) o v
低 , 至 不 反 应 l 。免 疫 治 疗 对 其 反 应 率 仅 仅 1 % 一 甚 4 J 0 1% , 5 而且大部分反应 只是部 分患 者有效 j 。转移性 肾细胞 癌 ( e s t e a clcrio a m C ) 放疗 、 疗 及激 m t ti r l e ac m , R C 对 a ac n l n 化

肾细胞癌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肾细胞癌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肾细胞癌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赵振威;李延江【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3(053)007【总页数】3页(P95-97)【关键词】肾肿瘤,肾细胞癌;流行病学【作者】赵振威;李延江【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0%~90%。

据调查,肾癌在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膀胱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小儿恶性肿瘤的20%左右。

现将其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1.1 发病率及生存率 1950~1997年美国肾癌的发病率增长126%,同时每年的病死率增加36.5%,至1997年发病率为9.1/10万、病死率为3.5/10万[1]。

IARC/IACR出版的《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第9卷中1998~2002年五大洲部分国家300个地区肾癌发病率报告显示,男性肾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和美洲,发病率最高的前5位地区分别是捷克(20.2/10万)、德国梅克伦堡(17.1/10万)、德国勃兰登堡州(16.3/1万)、德国萨克森自由邦(16.0/10万)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5.6/10万)。

马建辉等收集了中国大陆1988~2002年15年间数据较齐全的11个研究单位的资料,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3个时间段我国肾和泌尿系统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分别为4.26/10万、5.40/10 万、6.63/10 万人口,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上海、南京、广州分别排在第245(4.8/10 万)、273(3.2/10 万)、282(2.3/10 万)。

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肾癌发病率资料比较,我国肾癌发病率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但1988~2002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2]。

1.2 影响发病率及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种族与肾癌的发病率和生存率相关。

肾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肾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肾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肾透明细胞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一种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据所有肾癌的85-90%。

它通常起源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具有不同的亚型和临床病理特征。

了解肾透明细胞肾癌的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相关因素,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病理特征1.1 组织学类型肾透明细胞肾癌有多种组织学类型,包括清细胞型、颗粒细胞型、峡细胞型等。

其中,清细胞型是最常见的亚型,占据肾透明细胞肾癌的大部分病例。

1.2 组织学分级肾透明细胞肾癌的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学和细胞核异型性程度来划分的。

常用的分级系统是Fuhrman分级系统,将肿瘤分为I至IV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1.3 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肾透明细胞肾癌的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衡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浸润深度越深,预后越差。

1.4 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肾透明细胞肾癌的特点之一就是早期的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

这些指标对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预后相关因素2.1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肾透明细胞肾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年龄较大和男性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2.2 肿瘤分级和分期肿瘤分级和分期是预测肾透明细胞肾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高分级和晚期分期的患者通常有较差的生存率。

2.3 细胞学特征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核异型性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高度异型的细胞和异常的细胞形态通常与不良预后相关。

2.4 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是肾透明细胞肾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患有这些特征的患者通常有较低的生存率。

2.5 基因变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肾透明细胞肾癌的预后与一些基因的变异有关。

比如,VHL基因的功能失调会导致清细胞型肾癌的发生,并与预后不良相关。

总结肾透明细胞肾癌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具有多种组织学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

肾癌的基因治疗进展

肾癌的基因治疗进展

的治疗方法在 肾癌 的综合治 疗 中发挥 了重要 作 用。基 因治
疗是 生 物 治 疗的 主 要 方 法 之 一 , 目前 基 因 治 疗 的 潜 在 方 法 :
① 原位修 复; ②基 因替 换 疗法 ; 肿瘤 疫 苗; 自杀基 因疗 ③ ④
法 。现 对 肾癌 的 基 因治 疗 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种 因 素 作 用 下 。 癌 基 因 因点 突 变 、 N 片 断 缺 失 、 位 突 抑 D A 移 变 而失 活 , 基 因 才发 挥 其 作 用 而导 致 细胞 持 续增 长 和 分 化 癌
失控 , 引起 癌 变 。
亡途径 ;5 p 3对 G 2期进入 M( 有丝分裂 ) 期及 M 中期和晚期 也有调控作 用 , 以保证细胞基 因组的稳定性。基 因突变或蛋
用 显 著 强 于 p 3组 。 5
位 突变。LN H N等 和 MO RS等 分别 发现 , H IC A RI V L基
白功 能异 常中,5 p3最常 见 , 占所有 肿瘤 5 % 以上 J 0 。是 目
前 发 生 最广 泛抑 癌 基 因 突 变 。p 3蛋 白 的 聚 积 被 认 为 是 基 5
目前报道较 多的与 肾癌有 关 的抑 癌基 因有 V L( o H Vn
H pe —Lna ) 因、5 、 1 、2 等 。V L基 因由 Lt 等 ipl idu 基 p3 P 6 p 1 H ai f
转移 。有研 究人 员在体外 R C中, C 用脂质体 一p3基 因复合 5
体导入肿瘤细胞 中, 可抑 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 于原发性 肾 癌, 治疗的效果仍需进 一步观 察。最近有 学者报道 p 1基 因 2
为 V L基 因产 物( V L 有 4种 明确的功 能 : 节缺 氧诱导 H pH ) 调

肾癌治疗的发展历程

肾癌治疗的发展历程

肾癌治疗的发展历程肾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展历程较为复杂。

下面将介绍肾癌治疗的发展历程,但不使用标题。

肾癌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那时,手术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但由于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的限制,手术并不是所有肾癌患者的可行选择。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以后,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逐渐被引入肾癌治疗中。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来减轻病情。

而化学治疗则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杀死癌细胞。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对于肾癌的有效性仍然有限。

在20世纪的后半期,新的治疗方法被引入到肾癌治疗中。

其中最重要的是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

这包括使用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等药物来激活免疫系统。

这些治疗方法在一部分患者中显示出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肾癌治疗领域的突破。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多种靶向治疗药物,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在肾癌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药物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对一些晚期患者产生了明显的疗效。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在肾癌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肾脏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肾癌患者可以选择经皮肾瘤切除术(Percutaneous Renal Tumor Ablation,PRTA)、部分肾切除或肾脏全切除等手术方式。

这些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肾癌,并且保留了患者的肾功能。

综上所述,肾癌治疗经历了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目前,综合治疗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将不同的治疗方式结合运用,将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肾癌,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

肾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透明细胞癌,其次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以及集合管癌等少见类型的肾细胞癌。

肾癌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占泌尿系统肿瘤第三位。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早期肾癌的发现率逐渐增长,局限性肾癌经过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者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据统计,目前确诊时既已属晚期的患者已由数年前的30%下降至17%,随着靶向治疗的持续发展及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兴起,晚期肾癌的疗效也逐步得到改善。

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一)流行病学在世界范围内,肾癌的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美、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而非洲及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低。

全世界范围内,肾癌发病目前排在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21.4万例新患者)及女性第14位(12.4万例新患者),其男女发病率约为2∶1,发病高峰在60~70岁。

根据GLOBOCAN 2012年世界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肾癌的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14位,死亡率居第16位。

近几十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肾癌的发病率都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包括北美、部分欧洲、亚洲、大洋洲及部分拉丁美洲,但肾癌的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中趋于稳定或下降。

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资料显示,从1988年至2014年我国肾癌的发病率为上升趋势。

人口结构老龄化、生活方式西方化及早期筛查的推广可能是发病率增高的原因。

2005年至2009年肾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96/10万、4.44/10万、4.64/10万、5.08/10万、4.5/10万。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339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共覆盖中国2.8亿人群。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肾癌发病率为4.99/10万,其中男性肾癌发病率为6.09/10万,女性肾癌发病率为3.84/10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癌的内科治疗摘要: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将近一半的肾癌患者首次就诊时已属晚期或有远处转移,虽然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肾癌最有效的方法,但有20%~40%的患者术后发生转移,直接影响了预后。

因肾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所以生物治疗逐渐展露优势,尤其自2005年美国FDA批准索拉非尼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以来,晚期肾癌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变,进入了靶向治疗为主的时代。

肾癌又称为肾细胞癌(RCC),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身肿瘤约占2%,是肾脏最常见的实质性恶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80%~85%;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1 ]。

目前,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临床诊断肾癌时约1 / 4~1 / 3的患者已有转移病灶,术后20%~40%的肾癌可能出现转移,且已有转移者中位生存期只有8~12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10%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显得非常必要,而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激素治疗的效果均不理想,新的治疗方法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2 ] 。

1、Ⅰ—Ⅲ期肾癌的初始治疗方法IA期肾癌患者首选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是临床分期T1b期、II、III期肾癌的标准治疗,也是肿瘤侵犯下腔静脉时的首选治疗。

[3]2、Ⅳ期或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肾癌初始治疗IV期肿瘤患者也可从手术中获益。

例如,CT检查怀疑淋巴结转移可能仅仅是增生性病变,而并非肿瘤累及,因此区域淋巴结有微小病变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

另外,小部分原发灶和单一孤立转移灶有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也可接受肾切除加转移灶切除术。

但对不能从手术中获益的的晚期肾癌,因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所以的预后极差。

3、IV期或晚期肾癌的内科治疗在过去的6年里共有6种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贝伐珠单抗、替西罗莫司、依维莫司、帕唑帕尼)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

2011年ASCO大会公布了Axitinib用于晚期肾癌的二线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目前用于晚期肾癌的靶向药物增至7种,肾癌也因此成为所有肿瘤中靶向治疗药物最多的恶性肿瘤。

一线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白细胞介素-2(IL-2)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可使小部分患者获得持久的完全或部分缓解。

据报告,联合应用IFN-α(干扰素--α)和IL-2,客观缓解率在5%~27%之间[4,5],但在使用IFN-α治疗的患者中,持续的完全缓解则较为罕见。

但高剂量IL-2治疗与毒性反应密切相关。

[5,6,7],所以NCCN肾癌专家组建议,选择部分复发或无法切除的IV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将高剂量IL- 2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能够结合并中和循环中VEGF-A的重组抗VEGF-A单克隆抗体。

美国CALGB研究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IFN-α方案相对于IFN-α单药方案使患者获得了更长的PFS(8.5个月vs 5.2个月)以及更高的客观缓解率(25.5% vs 13.1%)[8]。

NCCN肾癌专家组推荐将贝伐珠单抗联合IFN-α方案作为复发/转移或无法切除的IV期透明细胞为主型RCC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

舒尼替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

它能够抑制很多酪氨酸激酶受体,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PDGF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FMS样酪氨酸激酶(Flt3)、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9,10] 。

临床数据提示,舒尼替尼的抗肿瘤活性可能来源于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阻碍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11,12] 。

一项跨国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的更新结果显示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能够带来总生存期的获益。

接受舒尼替尼治疗患者的总生存期更长(26.4个月vs 21.81个月)[6] 。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和药物良好的耐受性,NCCN专家组将舒尼替尼作为1类推荐列为复发和因内科因素无法切除的IV期透明细胞为主型肾癌患者的一线用药。

帕唑帕尼(pazopanib)是一种新的口服抗血管生成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靶点为VEGFR-1、VEGFR-2、VEGFR-3、PDGFR-α、PDGFR-β和c-KIT。

于2009年10月19日获得FDA的批准用于晚期肾癌患者的治疗。

一项开放、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对帕唑帕尼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了评价,帕唑帕尼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1.1个月,安慰剂组为2.8个月[13],2010年NCCN指南将其作为1类证据推荐为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治疗。

替西罗莫斯(temsirolimus)是一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蛋白的特异性抑制剂,2007年5月30日被FDA批准用于RCC的临床治疗。

mTOR通过下游通路多种蛋白的作用来调节微量营养素、细胞生长以及血管形成。

一项全球随机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在其第2次中期分析结果中证实了替西罗莫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4] 。

NCCN肾癌专家组将替西罗莫斯列为预后较差的复发或无法切除的IV期透明细胞为主型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

另外,近两年来新出现的一些多靶点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新药,如AV-951,Bay 73-4506,Linifanib,在近两年的ASCO大会上也报告了相关的Ⅱ期研究,在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中观察到了较好的疗效,单药的有效率为20%~30%,而相应的不良反应大多可以耐受,这些研究的PFS及总生存期(OS)均在进一步随访中,同时也在准备进一步的Ⅲ期临床研究。

二线治疗晚期肾癌的二线治疗方面,既往NCCN指南中仅有索拉非尼推荐作为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二线治疗,随着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的应用增多,针对这些药物失败后的治疗更值得关注与期待。

索拉非尼是一种能够抑制细胞内多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af及其它受体酪氨酸激酶包括VEGFR-1、VEGFR-2、VEGFR-3、PDGFR-β、Flt-3、c-Kit和RET[14-18]。

对于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患者,索拉非尼被推荐作为标准的二线治疗。

依维莫司(RAD001)是一种口服mTOR抑制剂。

针对于抗VEGF的TKI治疗失败的患者,2009年FDA批准了依维莫司用于转移性肾癌接受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治疗失败后的治疗,NCCN将其作为1类证据推荐用于VEGF-TKI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

[19]2011年ASCO大会报告了Axitinib二线治疗转移性肾癌的Ⅲ期临床研究,与索拉非尼比较,能延长PFS时间,不久的将来针对TKI治疗失败的二线药物可能会多一项选择。

Axitinib为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靶点为VEGFR-1、VEGFR-2、VEGFR-3、PDGFR-β与c-KIT。

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多种靶向药物在转移性肾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总体客观有效率最高不超过40%,另外有些患者由于不能耐受不良反应,不能接受某些靶向药物的治疗,导致其疗效受限。

目前已经开始尝试靶向药物与细胞因子、靶向药物与化疗及靶向药物间的联合,以期提高客观有效率与改善生存。

现有靶向药物中,以索拉非尼为主进行的联合治疗尝试较多,如联合化疗、白介素-2、IL-21、依维莫司等。

结语由于肾癌自身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基础研究的进展,使之成为实体瘤中靶向治疗获得成功的典范。

相信对于肾癌,尤其晚期肾癌治疗,已经进入靶向治疗的时代,将会拥有更多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未来的发展趋势,很有可能是寻找晚期肾癌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指导个体化的靶向治疗,从而更好地造福于晚期肾癌患者。

参考文献[ 1 ]鲍镇美,肾癌的生物治疗[J ].实用肿瘤杂志,2000,(15):7-8[ 2 ] Bleumer I ,Oosterwijk E ,carcinoma [ J ] .Eur Urol ,2003[ 3 ] Rais-Bahrami S, Guzzo TJ, Jarrett TW, et al. Incidentally discovered renal masses: oncological and perioperativ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elayed surgical intervention. BJU Int 2009;103:1355-1358. Available at[ 4 ] Fyfe G, Fisher RI, Rosenberg SA, et al. Results of treatment of 255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who received high-dose recombinant interleukin-2 therapy. J Clin Oncol 1995;13:688-696.Available at[ 5 ] McDermott DF, Regan MM, Clark JI,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high-dose interleukin-2 versus subcutaneous interleukin-2 and interfero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J Clin Oncol 2005;23:133-141. Available atMotzer RJ, Hutson TE, Tomczak P, et al. Overall survival andupdated results for sunitinib compare with interferon alfa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J Clin Oncol 2009;27:3584-3590.Available at[ 6 ] Rosenberg SA, Mule JJ, Spiess PJ, et al. Regression of established pulmonary metastases andsubcutaneous tumor mediated by the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high-dose recombinant interleukin 2. Exp Med 1985;161:1169-1188. Available at[ 7 ] Yang JC, Sherry RM, Steinberg SM, et al. Randomized study of high-dose and low-dose interleukin-2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ancer. J Clin Oncol 2003;21:3127-3132. Available at[ 8 ] Rini BI, Choueiri TK, Elson P, et al. Sunitinib-induced macrocytosi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renal cell carcinoma. Cancer 2008;113:1309-1314. Available at[ 9 ] Motzer RJ, Hutson TE, Tomczak P, et al. Sunitinib versus interferon alfa in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N Engl J Med 2007;356:115-124. Available at[10] Motzer RJ, Michaelson MD, Redman BG, et al. Activity of SU11248,a multitargeted inhibitor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J Clin Oncol 2006;24:16-24. Available at [11] Chow LQ and Eckhardt SG. Sunitinib: from rational design to clinical efficacy. J Clin Oncol 2007;25:884-896. Available at[12] Faivre S, Delbaldo C, Vera K, et al. Safety, pharmacokinetic,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SU11248, a novel oral multitarget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J Clin Oncol 2006;24:25-35. Availableat[13] Sternberg CN, Davis ID, Mardiak J, et al. Pazopanib in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J Clin Oncol 2010;28:1061-1068. Available at[14] Awada A, Hendlisz A, Gil T, et al. Phase I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BAY 43-9006 administered for 21 days on/7 days off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refractory solid tumours. Br J Cancer 2005;92:1855-1861. Available at[15] Clark JW, Eder JP, Ryan D, et al.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dual action Raf kinase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 BAY 43-9006,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refractory solid tumors. Clin Cancer Res 2005;11:5472-5480. Available at [16] Moore M, Hirte HW, Siu L, et al. Phase I study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novel Raf kinase and VEGFR inhibitor BAY 43-9006, administered for 28 days on/7 days off in patientswith advanced, refractory solid tumors. Ann Oncol 2005;16:1688-1694. Available at[17] Strumberg D, Richly H, Hilger RA, et al. Phase I clinical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the Novel Raf kinase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 BAY 43-9006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refractory solid tumors. J Clin Oncol 2005;23:965-972. Available at [18] Wilhelm SM, Carter C, Tang L, et al. BAY 43-9006 exhibits broad spectrum oral antitumor activity and targets the RAF/MEK/ERK pathway and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involved in tumor progression and angiogenesis. Cancer Res 2004;64:7099-7109. Available[19] Motzer RJ, Escudier B, Oudard S, et al. Effcacy of everolimus in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Lancet 2008;372:449-456. Available a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