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分层作业14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部编版第三册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阶级的出现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

C

2.在阶级社会,法在本质上维护________的根本利益。( )

A. 统治阶级B.被统治阶级

C. 全体国民D.人民群众

A

3.下列关于法律基本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定或引用是国家制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C.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仅是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D.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仅对被统治阶级具有约束力

B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设梦想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在于( )

①法治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③他们试图移植的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

④一国法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D[法治建设要与国情相适应,③④符合题意,排除①②。]

5.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方面,包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这条道路必须坚持( )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以德治国的统一

B.党的领导、建设法治国家和以人为本的统一

C.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

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D[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D符合题意。]

6.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入刑”: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表明( )

①我国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只要考试作弊就是犯罪,应受刑罚处罚③有法可依就能杜绝考试作弊行为④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D[“考试作弊入刑”,坚持了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①④符合题意;只有触犯刑法的行为才构成犯罪,②错误;

③夸大了有法可依的作用。]

7.依法治国需要全面推进。其中立法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应该是( )

A.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现代化

B[B是立法方面的目标,A、C、D不属于立法领域。]

8.2019年7月24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省委批转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工作的意见》的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其意义在于( )

A.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推动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

C.促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

B[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有利于提升立法质量,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无关。]

9.2019年3月19日,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会议指出,当前,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方面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需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满怀激情投入法治中国建设实践,围绕制约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问题,紧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研究提出更多解民忧、促民生、护民利的法律政策措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解析] 首先弄清楚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然后从以下4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

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

[能力提升练]

10.下列关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工人阶级和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②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③其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中

④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的体现,①中“公民”说法错误。法的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③缩小了法的适用范围。②④说法正确。 ]

1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国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③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A[题干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①符合题意;②错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③正确,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④是对依法治国目的的错误理解。]

12.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C.我国尚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D.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D[材料强调了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D符合题意;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不完善,A错误;B与题意不符;C与题意无关。]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建设、探索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人民法院科学立法,促进了审判工作的发展

②人民法院依法行政,促进了社会管理的进步

③人民法院依法审判,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④人民法院独立司法,保障了人们的正当权益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D[①混淆了立法机关和审判机关;②混淆了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③④符合题意。] 14.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设新成就:

第一,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实现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经济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并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依法行政稳步展开,探索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为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夯实基础。

第四,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职业制度和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防止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举措。

结合上述总结,谈谈你对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材料主要涉及法律体系、人权保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三个方面。

[答案]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