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1一、古诗导入,试想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读,让学生说说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让远离农村的学生对农村景色有个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学习的这首词也和农村有关,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师介绍作者辛弃疾)3、其实“村居”就是指“农村人家”的意思。
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想到农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你们的描述让老师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指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
谁能告诉我?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2、相媚图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_2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内容简析《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整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在写景方面,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
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目标预设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醉、无赖、卧剥、相媚好"等。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古诗词学习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感受词中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意,感悟词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教学难点:理解"醉",入情入境,诵读诗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的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指名背,评价1.对比发现:课件出示高鼎《村居》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高鼎的村居我们大家都要很熟悉。
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村居,不过,它是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同学们观察一下,诗和词,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①多了一个词牌名。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它的题目。
词牌,即曲调。
②词分为上下两阕,也叫上片和下片。
③句子有长有短,字数不一。
所以,我们也把词叫做长短句。
一对比,词的三个特点就显而易见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描写田园风光的经典词作《清平乐。
村居》板书,齐读二、读——读通读顺,体会词韵。
1.自读课文。
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词,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初读:指名读课文。
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3.随机正音。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学校:福州市潘墩中心小学姓名:郑倩澜学科:语文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宋词,对词这一种体裁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读通读懂这首词应该不是太难,主要是要领悟词的意境和词人情感比较有难度,需要好好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醉媪锄剥”四个生字,正确读写“鸡笼、莲蓬”等词语。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联想诗中情景的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词句的
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作者向往恬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读诗词,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受到美的熏陶。
五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2篇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感知、体验、表达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2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感知、体验、表达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出示音乐。
师:你听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生读:“bao”、“bo”。
师:带着这个字音再读一读。
师:这个剥在这里应该读“bao”。
(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把“剥”读错,老师纠正。
)教师指导“莲蓬”读音。
师:“读诗要慢一点”。
师:这首词有上下两段,中间停顿要长一点。
同学们读得时候要注意每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学生读)师:这首诗,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生:我能读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不能做,但是也不偷懒,用手轻轻把莲叶放在地上,用手剥着莲子,那样子可爱极了。
师:“无赖”这个词听说过吗?生:我妈妈的单位上有个阿姨的孩子,回来不写作业,那个阿姨就说他的孩子有点“无赖”。
师:有点不听话的意思。
生:可以体会到小孩的天真快活。
师:就指的是小儿子天真活泼的样子。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可以看出来,小孩是趴在小溪边的。
师:这个“卧”是趴在溪边的"意思。
还可以是什么意思?生:还可以是“躺在”溪边。
师:一会趴着一会躺着,很悠闲。
生:小儿子腿晃着,说明他很放松。
生:腿在打着节拍,晃来晃去。
师:小儿子真够自在的。
要是我的话,我还会在草地上打个滚。
我们看到小儿子顽皮可爱的样子。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来?生:可以从“大儿锄豆溪东”。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学案例:5清平乐村居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中的景、物、人、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景象,增强体验感;
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析诗中的景、物、人、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讲解诗中的关键词和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美景、美好生活和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我还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课文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我还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了学习成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7篇)《清平乐·村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教案吧。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
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
(出示:走近辛弃疾)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
清平乐村居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清平乐·村居”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的农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教学这首词时,我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诗词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提升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景象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好地感受词中的意境。在课堂的最后,我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并正确书写“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全文,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等。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感受田园风光,体味作者情感”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景物描写,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让学生想象出一幅宁静美丽的农村画面。接着,我让学生关注词中的情感词汇,如“喜欢”、“悠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疑问,如“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情感?”、“你能否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体验?”,让学生主动思考,分享自己的感悟。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景象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好地感受词中的意境。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新农村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理解并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词人辛弃疾,以他的视角来描述农村景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2022-12-15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
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
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二、咬文嚼字,体会情感美1、你能用一个字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引出醉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去和这家的公公、婆婆、还有三个孩子聊天吧。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2、有了房子,有了家,心里才安稳,才能安居乐业。
二、认识词牌名词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课件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词中“破阵子”是词牌名,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这个词牌名?1、教师范读词牌名后,让学生跟读2、词牌名有时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师放音乐(一段描绘古战场厮杀的音乐)。
从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词牌名——“破阵子”下面我们再听一首乐曲(一段舒缓,轻柔的乐曲)。
谈谈你的感受。
这可能是那一种词牌名?(“清平乐”)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牌名。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音乐的欣赏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词牌名的作用,它表现了整首词的意境。
)三、初读词,体会韵味1、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谁给我们背背这首诗?(学生背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孩子们天真无邪放风筝的情景,那么辛弃疾给我们带来的《村居》这首词描绘的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呢?2、出示课件清平乐村居。
教师讲述: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我们有时候也叫上片、下片。
上阕和下阕之间,老师以空行为标志,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一样,读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词的教学以前很少接触,这里一方面介绍了词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对下面的指导朗读做了铺垫。
)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师对重点字句作相应指导。
理解“吴音”、“翁媪”;读好“媪”、“剥”1、指导朗读。
(古人吟诗,往往加上动作,上阕拍手读,下阕踏足读,师范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双人齐读)(设计意图:采取形式活泼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体会词的韵味。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了解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来深层次理解词意。
2、提领诗眼、还原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1、上课——起立——陈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看到你们饱满的精神,听到你们掷地有声的问好,使陈老师快乐,给我信心。
)一、看众生醉态,引出“醉”出示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唐•李白《客中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唐•罗隐《自遣》自己试着读一读1、谁来读2、老师读,并解释意思(1)就是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们不要笑话,从古到今,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个人会或者回到家乡?(2)只要主人能让客人醉酒,客人就不会知道这里原来他乡了。
(3)今天有酒,就今天喝醉,哪管他明日的忧愁。
3、生再次齐读4、谁发现这三句诗中有共同的哪一个字?生:“醉”字5、我们中国的汉字很有趣:酒喝完了,剩下空空的瓶子,卒有两种解释,一是:士兵,二是:像死了一样。
酒喝完了,只剩下空空的瓶子,旁边躺着一个像死了一样的人。
就是“醉”字。
6、醉也是本课的生字,你们也写写。
7、“醉”在同学们心中大多都不美好。
因为我们会想到醉酒、醉驾、醉鬼等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就与“醉”有关,相信学完这课后,你们对“醉”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二、板书课题:1、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清平乐•村居2、谁来读读课题3、你读的很正确,为什么不读清平(lè)呢?4、指名回答5、师提示:思考的时候站在宋词特点的角度考虑。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作了以下尝试:一、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
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
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
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
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
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
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二、多样解词方法,体会词义的朦胧美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
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清平乐?村居》二、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一首著名的词作,这首词以简炼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上阙第一句,作者只用了淡淡一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第二句形象地再现了一对白发翁媪和谐温暖的幸福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具有一家的典型意义。
下阙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闲居江西上饶农村时写的。
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更会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想象画面,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准备:1、教前准备:课件、词卡。
2、学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诗文1、研读课题,铺垫渲染;(1)情境导入,提示课题;(2)读题解题,简介作者;由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2、整体诵读,疏通文意1、反复诵读,读准读音;○1指导读准,相机正音:乐(yuè)、醉(zuì)、媚(mèi)、翁媪(wēng ǎo)、剥(bāo)○2指导读出节奏2、交流词意,学生质疑○1自读课文,自悟词意,全班交流○2学生质疑,相机解疑(二)读懂诗文意境1、想象画面,体味诗意一、想象画面,指导练笔你最喜欢哪一句,把它扩写成一段话。
1、同桌交流,互相补充2、分步解读,感受“醉”“喜”(1)交流画面,再悟诗情。
根据学生描述出示相应画面,引导学生感悟“村居”(2)深入解读,感受“醉”“喜”通过自读自悟,重点理解“醉”“喜”:因什么而“醉”,而“喜”。
清平乐村居的说课学习教案稿3篇范文.doc
《清平乐村居》的说课稿 3 篇一、教材分析与处理《清平乐 ? 村居》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通过“茅檐低小,坡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西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些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 2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 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利用网络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意氛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
二、媒体设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通常以单机操作、单线型课件形式表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课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教师用了,其他教师就无法使用,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一种新的满堂灌──“电灌”。
新时期,新课程,新方式,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出了新课题。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清平乐 ? 村居》的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课程资源网页。
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美文诵读、词义点拨、课文动画、宋词简介、田园佳句等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
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多层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三、教法学法1、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教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学法的渗透与指导。
人教版五年级《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这首词由景见人,因人及事,以事传情。
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以明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田园美景。
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词意。
【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的。
第5课《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最后一篇《清平乐·村居》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词,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古汉语文本有畏难情绪。
他们往往能把一篇古诗背下来,但却不能很好的体会和分析文章美在哪里,但他们对朗读文本还是很感兴趣的。
鉴于此,课堂上我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平台,引导学生品析《清平乐·村居》,并能向同学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朗读这首词,并能背诵。
2. 理解“相媚好”、“吴音”、“翁媪”、“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
3.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我们原来学过哪些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古诗?谁来背背?—、旧知引入,激趣明题。
1.刚才我们背诵的诗句,选自高鼎的村居(板书,村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词,看老师写课题——(板书清平乐?)2.你发现,今天学的词与高鼎的《村居》,题目有什么不同?(生1:多了一个“﹒”)教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叫“间隔号”。
(生2:多了“清平乐”)3.教师:对的,这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
我们以前学过的词《忆江南》也是词牌名。
请同学们谈谈你了解的词的形式。
出示资料:【“清平乐,词牌名,词是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长短句”】5. 介绍作者: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
【简介辛弃疾: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这首词,选自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二、初读感知,读出韵味。
1.最美声音亮出来。
反复诵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韵味。
(不要忘记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读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词: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仔细听他读的字音是否准确,停顿对了吗?3检查字音:翁媪ao 剥莲蓬,亡wu赖,请看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就是老公公的意思,媪左边是——女字,就是老妇,翁媪就是——白发苍苍的老翁老妇,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有些字从形旁能猜出字的意思内容。
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谁找到了?剥有两个读音,多音即多义,出示字的解释,那在文中就应该读bao.亡赖在古代通“无赖”,是指顽皮,淘气。
4.读完词语,谁再来读读这首词,出示全首词,指读——5.相机解说词的格式:A清平乐这种词牌,有自己固定的格式,分为上片和下片,你们看,上下片之间——空了两格,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微课教学设计
学校:福州市潘墩中心小学姓名:郑倩澜学科:语文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宋词,对词这一种体裁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读通读懂这首词应该不是太难,主要是要领悟词的意境和词人情感比较有难度,需要好好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醉媪锄剥”四个生字,正确读写“鸡笼、莲蓬”等词语。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联想诗中情景的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词句的
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作者向往恬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读诗词,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