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考点一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全解析》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初中阶段,学习历史与社会对于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解析。
一、历史部分1. 中国古代史- 中华文明的起源: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掌握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所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
- 夏商周时期:认识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掌握西周的分封制。
- 春秋战国时期: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了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主张。
- 秦汉时期: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措施和意义;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认识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意义。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 隋唐时期:掌握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了解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认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 宋元时期:知道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 明清时期:掌握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认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 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 洋务运动: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
- 戊戌变法: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 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意义;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新文化运动:认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3. 中国现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意义;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认识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战争。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考点29.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 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1978年,中共H^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一)早期国家与社会:夏朝、商朝、西周。
(史称“三代”)1、夏朝: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2)禹死后,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3)夏朝后期的都城“二里头”,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4)夏朝末代国君“桀”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部落首领“汤”灭夏,建立商朝。
2、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1)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讨伐“纣王”,展开“牧野之战”,消灭商朝,建立西周。
(2)青铜铸造业发达:①特点: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使用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巨大”(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②典型代表:司母戊大方鼎:形制雄伟(高1.33米,重800多千克),技艺精湛(铜、锡、铅三种金属合成的比例合理,体现了商朝工匠的智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③鼎在古代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鼎在现代是“和平”的象征。
与鼎有关的成语:鼎力相助;问鼎中原;革故鼎新;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大名鼎鼎;人声鼎沸……。
(3)文字:甲骨文①含义:商朝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②特点: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是研究商朝社会极其珍贵的史料。
甲骨文推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历史学习如何集中注意力1、认真安排好你的时间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
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
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
中考人教版历史与社会考点全集
知识归类一、“核心”类1.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2.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3.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4.“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科技创新精神。
5.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
6.启蒙运动的核心:自由、平等、民主等理性主义思想二、“中心”类l.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经济建设。
2.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三、“根本”类l.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2.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
3.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4.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的法律是:宪法。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6.抗日战争胜利根本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实行全民族抗战)。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四、“基本”类1.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我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
3.我国基本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4.我国基本治国方略:依法治国。
5.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6.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自然资源。
7.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8.WTO的基本职能: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
9.地图最基本的“语言”: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0.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1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1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最佳方式)五、“基础”类l.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2.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
3.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宪法。
历史与社会(考点)
考点主题一我们生活的世界1: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常识(a)P1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c)P23: 知道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a)P44:能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c)P4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P66: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其位置(a)P67: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b)P8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概况(b)P10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c)P1310: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a)P1511: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a)P1612: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b)P18主题二我们传承的文明13:了解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概况(a)P2614: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和作用(b)P2615: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a)P2916:知道近代工业革命中有代表性的成就(a)P2917: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a)P3118:说明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的主要活动及影响(b)P3319:比较英国和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概况(b)P3620: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和影响(a)P382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作用(b)P38 22:梳理秦统一后的王朝更替或并存的时序(b)P4123: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理解其影响(b)P4224:说明元朝和清朝对国家统一的贡献(b)P4225:比较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概况,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c)P45 26:说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b)P4727: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b)P5028: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概况(a)P5329: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创建红色根据地的概况(a)P5530: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概况(a)P5531: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c)P5732: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b)P60主题三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3:理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b)P6534: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和意义(b)P6835: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其实践(a)P6836: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P7137:分析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b)P7138: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分析造成南北问题的原因(c)P7339: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b)P7540: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c)P7841: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c)P8242:知道现代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a)P8543: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c)P8544: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b)P8945:知道欧盟、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及其作用(a)P89考点主题四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1、理解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b)P972、学会珍爱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c)P973、懂得人需要正确认识自我(b)P994、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c)P995、知道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a)P1016、学会换们思考,与人为善(c)P1027、懂得诚信的基本要求,做一个诚信的人(b)P104题四法律教育8、理解法律的特征(b)P1119、理解宪法与普通法的关系(b)P11210、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尊严(c)P11311、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基本内容(a)P11412、学会依法保护自我(c)P11513、知道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a)P11714、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b)P11715、学会依法自律,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c)P11716、学会用法律捍卫生命健康权(c)P12017、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b)P12018、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a)P12219、学会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c)P12320、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c)P12421、知道消费者享有的权利(a)P12622、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c)P12723、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b)P12924、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c)P129题五国情教育25、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P13526、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a)P13527、运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c)P13528、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a)P13829、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b)P13830、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懂得我国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b)P13831、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a)P14032、知道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a)P1433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b)P14334、学会依法行使政治权利(c)P14135、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P14636、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其重要性(a)P14937、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P14938、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c)P15139、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目标(a)P15440、理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增强公平意识和正义感(b)P15441、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b)P155。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pdf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pdf《历史与社会》第一篇生活的时空专题一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情况(a)2.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列举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b)3.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的分布情况,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影响的实例(b)专题二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4.描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a)5.概述中国地形、气候和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的基本特征(b)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b)7.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b)专题三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8.能够从不同类型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c)9.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c)10.熟知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恰当运用它们表述、说明历史事件(b)11.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c)12.根据调查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b)第二篇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专题一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13.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a)14.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a)专题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a)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c)17.概述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b)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专题三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19.列举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a)20.描述英国、法国、美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重大事件及其代表人物,说明它们对各自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考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考点一、我们在社会中成长1、社区的分类及功能:1)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高新产业区等);自然社区(城市、乡村);行政社区(罗湖区、福田区等);2)社区的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管理功能。
2、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1)现代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书籍、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2)大众传媒的作用:传递信息、教育、娱乐、学习、文化传承、监督等功能。
二、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1、依法治国和公民的基本权利:1)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依法治国的意义: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3)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批评建议权);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就业权、消费者的各项权利);文化教育权利(教育权、受教育权等)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建设时期(“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3、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的崛起:1)经济特区:建立时间(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2)建立的目的(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3)深圳发展的原因:地理位置(位于沿海地区,毗邻香港);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特区)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权力机关: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2)民主政治的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三、我们生活的区域1、地图知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
中国古代史考点1—2远古人类遗址和炎黄禅让制
a.原始农业: 用石斧耕地,种植粟——证明我国 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b.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等。 c.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如人面鱼纹彩陶盆、小 口尖底瓶;纺织麻布; d.打猎捕鱼。
(3)过着氏族公社生活,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 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半坡村出土人面鱼纹陶盆
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生活时间、所属的省区及简称、 流域、房屋特点、所种植农作物及导致人类定居生活的因素。
1、在地图上落实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
③北京人和山顶洞
人遗址 半坡遗址(黄河流域) ④ 蓝田人(黄河流域) ②
⑤
① 元谋人遗址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
远古 人类
所在 省份
省份 简称
云或滇
所在 区域
南方 地区 北方 地区
所在 阶梯
第二级 阶梯 第二级 阶梯
所在 流域
长江 流域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与文化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原始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见课本P4——21页 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 史前时代(也叫上古时代)。 在史前时代,人们产要依靠石制或木制工 具(使用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生 活内容)。
中国历史与文化部分 考点1: 1、我国境内重要的几个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 2、元谋人。 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4、河姆渡人的定居生活。 5、半坡人的定居生活。 考点2: 1、黄帝、炎帝; 2、华夏族; 3、禅让制。
27题:1、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2、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河姆渡居民:干栏 式;说明实现了定居,也说明远古人类利用自 然的能力增强。
3、略
28题、1、P17页。 2、原始社会
2021年浙江省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中考考点复习考点01:人在社会中生活(第2课时 乡村与城市)
考点01:人在社会中生活(第2课时乡村与城市)一、单选题1.关于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知识错误的是()A.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B.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几乎同时出现的C. 生活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D.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种植业2.造成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居民人口的多少B. 占地面积的大小C.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D. 地形和气候的差异3.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 )①水源充足②交通不便③资源丰富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北宋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和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分别是( )A. 商业聚落和生产聚落B. 商业聚落和农村聚落C. 生产聚落和城市聚落D. 城市聚落和农村聚落5.聚落居民的建筑是居民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创造的。
下列地区、建筑单与自然环境匹配正确的是( )A. 西亚——墙厚窗小——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B. 杭州——窑洞——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C. 云南——吊脚楼——全年气候炎热、降水稀少D. 北极——冰屋——寒冷多雨地形为山地6.古老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古村落被发掘并加以保护,其中位于陕西省西安郊的半坡村落遗址是距今6800-6200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居住场所。
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古文明时期的村落在最初选址时,人们一般不考虑的条件是()A.地形平坦B.土壤肥沃C.水源充足D.矿产丰富(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半坡原始村落属于乡村聚落B.半坡原始村落属于城市聚落C.半坡村落遗址有多种研究价值D.半坡村落遗址应开发与保护并重7.下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民以茶树种植为主业。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①城市②乡村③从事农业生产④从事非农业生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该聚落最可能位于()A.宁夏平原B.内蒙古高原C.东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8.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考点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及中考考点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2、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这“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
简称“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4、冷战与争霸:北约建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6、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20世纪90年代,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改变。
2、表现: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苏联分为15个独立的国家、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一、两极(二战后世界格局)1、背景:《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2、形成标志:两大敌对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与华约)的形成3、结果:形成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局面,最终演变成为美苏争霸。
二、冷战(美苏争霸)1、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末2、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象)采取了除军事进攻以外(手段)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目的)。
3、开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4、表现:美苏军备竞赛、柏林墙的筑成、古巴导弹危机5、影响:威胁世界和平,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一、巩固:1、背景:内忧外患(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2、措施:①军事:抗美援朝(1950—1953)、和平解放西藏(1950)——中国大陆实现统一②政治:肃清反革命、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③经济:土地改革(1950—1952)——农民获得了真正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二、发展:1、三大改造(1950—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五计划(1953—1957)——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三、失误:1、经济:“大跃进”(1958—1960)与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2、政治: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四、骄傲:1、时代楷模:雷锋、焦裕禄、李四光、王进喜、邓稼先等2、“两弹一星”:导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的标志1、时间:19782、内容:①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核心内容)③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3、意义: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历史与社会期末考点背诵版
一模考点背诵版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1.1949年9月,为新中国成立召开的筹备会议是什么?在哪里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献是什么?开国大典在何时何地举行?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北平;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④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2.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③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什么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有哪些?原因: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首要任务:巩固新生政权。
措施:①抗美援朝;②土地改革;③镇压反革命;④和平解放西藏;⑤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4.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原因、目的分别是什么?①时间:1950年—1953年;②原因: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应朝鲜的请求;③目的:保家卫国、巩固新生政权。
5.抗美援朝的敌对双方、著名战役、英雄人物是什么?①敌对双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队---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②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③著名战斗英雄:邱少云、黄继光;6.抗美援朝胜利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①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意义:①巩固了新生政权;②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的建设环境;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7.土地改革何时完成?做法是什么?改变的是什么?结果怎样?有何历史意义?①时间:1952年底;②做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③改变了土地所有权;④结果: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农具、牲畜和房屋。
⑤意义:①消灭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真正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②巩固了新生政权。
考点2、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考点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考点1、土地改革:为巩固政权,新中国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将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2、朝鲜战争:时间:1950—1953年。
原因:1950年朝鲜爆发内战。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参战军队:联合国军(克拉克)、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与朝鲜人民军。
结果:1953、7,美国被迫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中朝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意义:捍卫了中朝两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朝鲜战争时,美国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干涉我中国内政。
3、三大改造时间:1953年至1956年底内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结果: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1958年原因:由于对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认识不足,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急于求成,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
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严重地破坏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5、两弹一星:目的: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
内容:原子弹(1964.10.16)、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970)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英雄模范: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6、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及影响。
(1)起止时间:1966年——1976年(2)原因:毛泽东错误地估计阶级斗争的形势,党的民主集中集中制的原则被破坏,被林彪和江青等反党集团利用。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考点
• 五.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①民主制度中,最大的权威是法律,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 体现,因此权威来自人民。 • ②公民基本权利: • 政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批评建议权、检举揭发权、申诉 控告权; • 公民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 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 • 公民最重要的民主权利:选举权 ●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途径 • 向人大代表反映; • 向新闻媒体反映; • 向国家机关反映;向有关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等” •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 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 二.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区别: • 第一手资料: 在文字、实物和口头资料中, 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由同 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 的资料,是比较直接的证据。也叫原始资 料。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 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 第二手资料:后人的说法,是比较间接的 证据,称为第二手资料。如,后人写的历 史著作等。
• 二.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区别: • ●文献资料: • 文献资料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不仅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 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 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 ⑴史书(最重要)⑵甲骨文(最早)⑶竹木简 ⑷档案、日记、 报刊、图片等文字、音像资料 • ●文物资料: • 文物指的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 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 • 文物的作用: • 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 • 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 • 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
历史与社会考点详解1
第一部分我们在社会中成长考点1:社区的含义及功能1.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类聚居、活动的场所。
有一定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功能:(1)政治功能:如选举人大代表,选举社区干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评选先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调解社区纠纷,化解邻里矛盾等;(2)经济功能:如开展经济贸易、物资交流,建立超市、市场,兴办工厂、公司等;(3)管理功能:政府部门、管理部门等行使管理职能,如治安巡逻、卫生检查、计生检查、设备设施维修、维护等;(4)文化功能:如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知识竞赛,再就业培训,创办老年大学等。
2.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书籍、报纸、杂志――早期;广播、电视、网络――现在;功能或作用:传递信息、获取信息(最基本功能);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要会区分是哪一种具体的方式);文化传承舆论监督娱乐第二部分我们身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与第一部分共占14﹪)考点1: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依法治国:(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执政理念和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3)怎样实施依法治国:①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中心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障);②法律的实施需要道德的有力支持,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公民的基本权利:(1)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
(2)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向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或打联系电话;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情况等。
不管采取何种途径都必须合法。
考点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0°(N或S)
30°~60°(N或S)
60°~90°(N或S)
(6)五带的划分
热带 0°~23. 5°(N或S) 温带 寒带
23. 5°~66.5°(N或S) 66. 5°~90°(N或S)
(7)地球仪的主要功能 ①通过地球仪看世界,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 山脉和河流、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况。 ②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 意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地理环境的特征。
帮助我们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认识地理事物及其可能存 在的相互关系。
【网络构建】
定义 地轴 两极 定义 长度形状及特点 经线 指示方向 度数与起点 地球仪 经纬线 定义 长度形状及特点 纬线 指示方向 度数与起点 半球划分 作用
(3)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理解升华】图幅相同的浙江省行政区划图与义乌市行政区
划图,浙江行政区划图范围大至10.18万平方千米,内容较粗略
到只有县级行政单位,因而精度相对较低;义乌市行政区域图范 围小至只有1105.46平方千米,内容详细到行政村和自然村,因
而精度相对较高。
(4)图例与注记 ①定义。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及其文字说明 叫图例。如“”铁路就是图例。注记包括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 数字。如“”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就是名称注记;8848米, 8848米是数字注记。 ②常用的图例
地球仪。 (2)地轴:在地球仪上,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叫地轴。
(3)两极:在地球仪上,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在北半球
的叫北极,南半球的叫南极。
(4)经线与纬线的对比
经 定义 线 纬 线
经线也叫子午线,是指地球 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叫纬线
形状
长度
半圆。与正相对的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
等长
圆。都自成一个圆圈
不等长。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往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到南 北两极时成点 东西方向 南北纬度最多90度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度数 东西经度最多180度
代号 半球划分
东经(E)、西经(W)
20°W、160°E经线圈把地球 分成东西半球
南纬(S)、北纬(N) 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如:温州全境介于27°03′~28°36′N,119°37′~
121°18′E之间。据此,可以判断温州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地处低纬度、北温带。
2. 地图
(1)地图就是把地面上的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方位和比例缩小后,
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和颜色表示出来的图。方向、比例尺、图例 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语言”。
地图的定义 一般定向法 方向:地图上表示方向的 指向标定向法 方法 经纬网定向法 定义 地图的语言 线段式 地图 比例尺表示的三种方法 数字式 文字式 定义 图例与注记 作用 地图的种类 地图的作用
D.160°E、0°
3.下列有关纬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状 B.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C.所有的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除两极外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4.如果地图上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通常是用______ 的方法来确定方向( C ) A.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B.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C.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D.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5.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D )
(4)上图还缺哪些地图的基本语言?(2分)
【基础自测】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
A.西经20°、东经160°
C.0°纬线(赤道)
B.东经20°、西经160°
D.任意一个经线圈
2.王强所在地方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南
半球,北侧是北半球。那么,这个地方的经纬度是( C ) A.20°W、90°N B.160°E、90°S
C.20°W、0°
(2)地图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
方法种类 方向表示 适用范围 特点 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 指向标所指方向是 经线指示南北,纬 东 北方 线指示东西 适用于既无指向标 适用于有指向标的 适用于有经纬网的 也无经纬网的地图 地图 地图
最常见,普遍采用 需有指向标标出正 最准确的定向法 的定向法 北方
6. 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是用什么方法确定方向的?(2分) 答案:指向标定向法。
(2)如果有一辆汽车沿着上图的公路自左向右行驶,那
么该车的行驶方向是怎样变化的?(4分) 答案:图上的汽车先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行驶,转而又
向正东方向行驶。
(3)请你指出上图的地势变化情况。(2分)
答案:东南高,并向其它方向逐渐降低。
《历史与社会》部分
主题一 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1课 地球仪和地图 的基本知识
【考试要求】 考点1: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常识﹝a﹞ 【考点分析】 本考点考试要求虽然为“a”,但由于它是关于 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常识,因而是学习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基础。
【知识梳理】
1.地球仪
(1)为了帮助我们认识、研究地球,人们制造了地球的模型——
(5)地图的种类
类型 典型 课文图1—3, 图1—13 课文图2—28, 图2—2,图3—3 反馈的信息 反映景物的相对位置,相互之间的、距 离,区域范围和区域特色等信息 反映某行政区域内的某一级别的行政区 划的位置、范围、行政中心等信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平面图
政区图
地形图
交通图 旅游图 等高线 地图
课文图3—12, 图3—26,图1—14
课文图1—12, 图3—34,图1—13 课文图1—15 课文图1—14
反映地表起伏形态和不同地形分布等信 息。包括分层设色图和等高线图
反映某一行政区域交通路线和重要交通 枢纽等信息 反映旅游景点及路线分布等信息 利用等高线反映地形及地表起伏等信息
(6)地图的功能
不同种类的地图有不同的功能。通过地图的语言,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