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非法学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student Parent society3281 提高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重大意义1.1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要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健全普法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治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专业法律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法治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素质和法律意识提高将会推动法治社会的发展进程。
1.2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建校时间普遍较短,学术研究和科研能力基础薄弱,与师资雄厚的公办院校相比,整体师资水平也有不足。
民办院校的生源通常参差不齐,与一本二本学生相比,学科基础薄弱,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不浓厚,但是思维很活跃,个性突出。
针对这些情况,民办高校普遍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以实用性为主的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单单要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2 当下民办高校非法学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原因2.1 当下民办高校非法学学生法律意识现状(1)学生法律意识薄弱。
大学阶段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发展不成熟,自制力薄弱,但精力充沛。
此外,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各自基础不同,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法律意识薄弱极容易导致学生在冲动之下作出错误的举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亟需且必要的。
(2) 学生维权途径模糊。
许多学生特别是刚入校园的大学生,刚刚脱离了父母家庭的庇护,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遇到问题无所适从,针对侵犯自己权益的事情或面对违法的事情不知道该如何维权,很多时候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自己默默的承受,不懂得该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这样的后果只会纵容了犯罪分子,无法从根本上捍卫自己的权利。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育我们的科学讨论力量。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共享。
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篇1高校新生对法律的正义性普遍认同,但由于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不良社会环境及学校教育局限性等缘由,导致高校新生法律学问不足,法律观念仍旧模糊,法律实际运用力量欠缺,法律意识不强;针对此现状,应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高校新生法律意识:依据高校新生的思想特点培育高校生法律意识;优化法制教育模式,重视高校新生法律素养的培育;创设社会与校内良好大环境,提高同学的法律力量等。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值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爱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现如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中国基本的治国方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意识指人们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观点、学问、思想等的总和。
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的盼望,是体现法治国家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条件。
当代高校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是中华民族腾飞的盼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学问水平的凹凸,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高校新生正处于从高中到高校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现状,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法律意识对于高校新生自身成长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分析当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本次调查对象为贵州高校本科一班级同学,在调查对象上从性别、专业等做了相关比例要求,34.97%来自城市,65.03%来自农村,具有肯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出贵州高校同学的法律意识现状。
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的重构
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的重构摘要: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其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这部分人的法律意识现状却令人担忧。
笔者试图从民办高校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充分展现现有模式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更趋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新的法律意识培养模式。
关键词:法律意识;培养模式;重构一、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的困境(一)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现状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法律专业的学生除外)而言,法律知识的获得途径非常有限,各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就成为学生了解法律、运用法律的重要途径。
我们先来看看“基础”课在民办高校的授课现状。
作为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其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基础”课教育的效果。
然而,在民办高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想,为方便管理、节约成本,思政课往往由年轻的政工人员兼任,授课教师人数不足而且大多数缺乏专业素养,这里面有很多教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法律知识培训,从而导致教学目的无法得到彻底的贯彻。
与此同时,我们选择的教学模式同样陈旧,大多数民办高校选择了与公立学校同样以教师为中心,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授课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听不听教师不管,学生能不能听懂教师不管,学生会不会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更不会管。
再就是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基础”课的设置上采用了最低投入模式,课时设置基本控制在32学时/学期,每个班级的上课人数基本都超过百人,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在生师比这么高的状况下,做到师生双向及时交流反馈,对教师来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从。
最后,“基础”课课程内容过于强调知识性、系统性、统一性,各章节、各知识点详尽,从概念到概念,从思辨到思辨,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1.法律意识培养目标呈现抽象化趋向。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一)2024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主要调查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并对其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意识,为他们的法律修养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正文内容:一、法律意识的认知程度1. 大学生对法律定义的理解2. 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要性认知3. 大学生对法律权益的认识情况4. 大学生对法律的适用性和普遍性的认知5.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获取途径二、法律意识的实践情况1.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行动2. 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遵循法律的情况3. 大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的应对能力4. 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价值取向5. 大学生在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方面的需求三、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1. 教育背景对法律意识的影响2. 家庭教育和环境对法律意识的塑造3. 大学课程设置对法律意识的培养4. 社会媒体和网络对法律意识的影响5. 社会环境和法律制度对法律意识的引导四、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1.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整体低下问题2.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足3. 大学生对法律权益保护途径的缺乏了解4. 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淡漠和对法律规范的不重视5.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相关建议和措施五、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通过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法律权益保护途径的认识,促进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我们可以有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进而为社会的法治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末总结: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他们对法律定义、重要性认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认识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当前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加强法律教育和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大学生,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法律意识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
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计25道题。
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10.6%。
说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
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
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
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
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
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提升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法制意识是指对法律及其作用的认识、了解和尊重。
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行为规范、社会责任感和法律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目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存在如下问题:存在法律意识淡漠的现象。
许多大学生对法律法规不够了解,缺乏对法律的认同感和敬畏感。
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重视法律的作用,容易违法乱纪。
法律知识学习不足。
虽然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但是在法律知识方面的学习相对较少。
大多数大学专业设置中没有涉及到法学课程,加之一些大学生对于法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法律知识的学习欠缺。
一些大学生对法律问题的认知存在片面性。
他们往往只知道自己的权利,而对法律规定的限制和责任意识不够强烈。
这种片面性的认知会导致大学生在面临法律问题时偏离正道,违背法律规定。
针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加强法律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应增加法学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们接触到法律知识。
通过课堂授课和实践案例讲解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可以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律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法律学习兴趣。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学校等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讲座、宣传栏、宣传册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应当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及时发布法律法规的相关信息,提高大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度。
要建立健全法律咨询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
学校可以成立法律服务中心,邀请专业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咨询,解答学生的法律问题。
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类法律培训和讲座,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学生自觉。
大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将法律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重要一环。
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
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引言法制意识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对法律的认识、理解和尊重程度。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法制意识和素质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种表现。
有必要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从中探讨出合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一、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问卷以多选题和开放性问题为主,涉及到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对法律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法律知识的需求等方面。
在保证问卷匿名的前提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抽样,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7份,有效回收率为89.7%。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了解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如《刑法》、《宪法》等,但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了解程度较低。
只有15%的大学生表示对这些法律知识有一定了解,其余大部分人表示不太清楚或者完全不了解。
2. 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态度在对法律的认可和尊重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表示肯定,认为法律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应该尊重并遵守。
但在日常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一些法律规定并不太在意,如交通规则、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表现出了一定的法制意识淡漠和行为不够规范的现象。
3.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希望在校园内开设一些法制教育、知识普及的课程,来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讲座来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政策。
三、存在问题分析1. 法制教育内容单一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主要集中在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上,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了解不足,这与现行的法制教育内容单一有一定的关系。
当前的法制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的法律知识普及上,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法律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覆盖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不够,难以做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依法治国视野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视野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调查研究摘要:在全面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进程,关系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的实现。
通过调查问卷,本文主要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法治意识;现状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则明确指出,要“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笔者以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大一、大二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1. 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法律信仰缺失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仅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非常了解何为法治,56%的同学的了解程度为“一般,略有了解”,另外还有23%的同学认为自己很不了解。
在另一问题“您觉得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是否有意义”的选择上,53%的同学选择了“有意义,但是我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这一选项,15%的同学选择了“意义不大,可以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地方太少了”,另有16%的同学选择了“没有意义,法律离我很远,我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以后再了解也不迟”这一选项。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薄弱,对法律的认知程度较低,这与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背道而驰,应当引起民办高校足够的重视。
2. 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权利、责任的认知存在偏差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对于自身权利意识的认知存在偏差。
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3 ) 0 8— 0 2 0 1— 0 2
广 东 民办高 校大学生法律 意识现状分析
何佳 丹 , 卢剑 锋
( 广东培正学院 法学系, 广东 广州 5 1 0 8 3 0 )
摘 要: 建设 社会主 义法治国 家, 要 求当代大 学生具有较 强 的法律 意识。随 着民 办教 育 的发展 , 民办高校 学生数
文献标识码 : A
胡锦涛 同 志在 中共 十八 大 报告 中指 出要 坚定 不 移 地 “ 全面推进依 法治 国 ” , 培养 我 国公 民 现代 法律 观 念 , 推 动 我国公 民法律意识便 成为 “ 依法 治国” 战略的重要 内容 , 是
母打孩子是不正确 的 , 但在 调查 的学生 中, 却 只有 2 1 . 2 5 % 的学生认识到父母 打孩子其 实也是一种违法 的行为。 _ 1 调查结果显示 , 民办高 校大 学生 总体 关注 和大 体 了解 我 国法律 , 有 一定的法律 基础 知识 , 但 掌握得 不 全不 牢, 对
5 3 % 的学生能正确理 解“ 法律 面前人人 平等 ” 。但 对 “ 依法 治 国” 的“ 法” 的具 体含义 则只 有 1 9 . 8 5 % 是 学生 能正 确理 解, “ 法 律至上 ” 的含 义也 只有 2 8 . 7 8 % 能正 确理 解 。根 据 《 普通高 等学校 学生 管理规 定》, 学生 作弊 “ 学校 可 以给予 开除学 籍处 分” , 但却 有 7 0 . 8 6 % 的学 生认 为“ 某学 生因为 考试舞弊而被学校开除” 不合法。家长责打孩子是属于违 法行 为 , 参 与调 查的 民办高校 大学生 虽然 大 部分 意识 到父
2023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研报告精选4篇
2023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研报告精选4篇调查时间: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25日调查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调查对象:各高校大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
然而,根据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归类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计策。
我还通过直访大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心里话,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对新疆各大院校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
男女比列1:1。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是很困难的。
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里的总和。
法制观点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总和。
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决定着大学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就容易产生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淡薄的法制观念。
民办高校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民办高校在依法治校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清晰的法律法规约束、管理体制不健全、依法治校意识不强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和加强依法治校意识培养来提升民办高校的依法治校水平。
加强民办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促进民办高校依法治校的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保障教育公平至关重要。
应该持续关注并解决民办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民办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依法治校、问题、对策、法律法规、管理体制、意识培养、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民办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民办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依法治校是保障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基础。
只有依法办学,才能确保学校的管理运作规范有序,教学科研工作科学有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依法治校是维护师生权益和学校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校可以有效规范学校管理行为,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校内部和谐发展。
依法治校还是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只有依法治校,才能引导学校规范管理,促进学校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不断提升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民办高校依法治校不仅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民办高校依法治校面临的问题民办高校依法治校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缺乏清晰的法律法规约束、管理体制不健全和依法治校意识不强。
民办高校在依法治校方面存在着缺乏清晰的法律法规约束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民办高校的管理相对模糊,导致一些民办高校存在法不依、法不用的情况,甚至有一些民办高校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民办高校存在着管理混乱、权责不清、监管不力等情况,导致校风不正、学风不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前的背景介绍,包括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况、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等内容。
就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而言,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法制意识方面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法制建设的成效。
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调查分析及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法制观念薄弱、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法规了解不足,甚至出现法制知识盲区,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营造法治社会构成了威胁。
有必要深入了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对于社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通过开展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调查分析及研究,可以为制定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推动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全面提升,促进社会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因素,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评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旨在为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大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为我国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研究,旨在从实际出发,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完善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更好地提升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研究意义:法制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守程度,大学生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其法制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国家的栋梁和中坚力量。
培养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将有利于他们正确对待法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贡献。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引言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律意识的觉醒与提升1. 法律课程的普及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法律基础课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一举措使得大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从而增强法律意识。
2. 法治文化的熏陶通过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大学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这种氛围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提升法律意识。
3. 社会热点事件的触动一些涉及法律问题的社会热点事件,如药家鑫案、昆明火车站事件的审判等,引发了大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事件促使大学生更加关注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提升法律意识。
二、法律意识的缺失与不足1. 法律知识的欠缺尽管大学生接受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但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泛泛而谈等原因,很多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 法律实践能力的不足法律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
然而,当前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普遍不足,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法律案件中,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
3. 法律信仰的缺失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对法律信仰的缺失。
他们可能认为法律只是一些空洞的条文和规定,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
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
三、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分析1.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一些家庭中缺乏对法律知识的重视和传授,导致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法律意识的熏陶。
2.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某个城市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法制意识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0份。
数据经过整理和统计后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整体上还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知识掌握不足: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法律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仅有少部分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法律常识问题,比如刑法、民法等基础知识。
这表明大学生在法律领域的知识储备有限,需要加强法制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2. 法律意识淡薄:在面对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时,大部分大学生的反应较迟钝。
对于一些法律规定和权限的辨别能力较差,缺乏法律意识。
一旦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大部分大学生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不敢主动维权。
3. 法律行为意识不强: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法律行为缺乏自觉性,常常会因为不了解法律规定而犯错,比如违反交通法规、侵犯知识产权等。
部分学生的法律行为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放纵和不顾后果的倾向,这说明他们对于法律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意义认识不足。
讨论与建议: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法制教育:大学应该加强法制教育的力度,将法律相关课程纳入到课程设置中。
通过开设法学课程、法律实践课程等,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 拓宽法律知识渠道: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班、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对法律的认知水平。
3. 增强实践意识:开设模拟法庭、法律实践等课程,搭建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增强法律应用能力和法律行为意识。
结论: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提升是法治社会的基础,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本文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其整体水平较低,需要加强法制教育的力度和广度,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引言 • 民办高校法律教育的现状 • 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 民办高校法律教育的改进措施 • 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实施途径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 才。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大学生法律教 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 不够贴近实际、教育方式不够灵活等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推 进,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 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研究意义
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 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符合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需求。
02
民办高校法律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发展情况
01
02
03
法律教育课程普及
民办高校普遍开设了法律 教育课程,涵盖了宪法、 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 个领域。
师资力量增强
民办高校不断引进高水平 的法律专业教师,提高教 学质量。
实践教学加强
民办高校注重法律实践教 育,通过模拟法庭、法律 诊所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 践能力。
学生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学生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汇报人:2024-01-09•引言•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影响因素分析目录•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结论01引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生法律意识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法律实践经验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行为和决策。
分析影响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为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提供建议和对策。
促进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通过对学生的法律意识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研究目的02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总结词:中等水平详细描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基础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法律知识了解程度法律意识实践情况总结词:较为薄弱详细描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的实践较少,遇到问题时往往选择规避或放弃。
法律意识教育需求总结词:需求强烈详细描述:学生普遍认为需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特别是在学校课程中增加相关内容,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03影响因素分析部分学校在法律教育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无法全面了解法律知识。
学校法制教育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未能将法律教育与德育、智育等相结合,导致学生缺乏对法律的全面认识。
部分教师的法律素养不高,影响了法律教育的质量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030201部分家长自身缺乏法律意识,未能有效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家长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家长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法律认知和行为规范。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氛围是否和谐、民主,对于孩子法律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氛围影响社会舆论对于法律的宣传和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和态度。
社会舆论导向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的法律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摘要】大学生法制意识是大学生在法律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法制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对法律规定的遵守情况也不够理想。
影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
文章也探讨了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建议,如加强法制教育的力度、提升法治宣传的深度和广度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学生法制意识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更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制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分析、认知程度、遵守情况、影响因素、宣传教育、问题、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法制意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着违法意识;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和效果有待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
深入研究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深化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全面提升和健康发展。
部分内容如上所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现状,分析大学生对法律规定的认知程度、遵守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现状。
通过这项研究,旨在揭示大学生法制意识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方向。
希望通过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调查和分析,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展望,推动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深入推进,培养更多具有法制意识和法治素养的优秀大学生,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公民中的特殊群体,可以说是备受关注和寄予厚望。
可是,他们对于法律意识的认知还很模糊,很容易酿成大错。
作为这一群体的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这方面更是令人担忧。
笔者试图对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的重构奠定基础。
关键词: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51-02
一、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上的共性
在民办高校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处理问题时往往采用非常不冷静的行为,最终导致家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令人心痛的结果,学生本人事后也是追悔莫及。
通过对近些年发生在大学校园或大学生身上的各种案件的分析,我们也许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说大学生假期打工被骗;就业时误入非法传销而无法脱身;因生活琐事、情感纠纷引发的伤人、伤己事件的频发无不透露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欠缺。
那么近年来,从清华大学刘海洋的“泼熊事件”,到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再到众所周知的“药家鑫案”和口出狂言的“我爸是李刚案”等具有代表性案件的发生,表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已经到
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1.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低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形式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法律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总计发放调查问卷2300份,收回2151份,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约80%的学生都表示知道一点,但具体内容并不是很清楚。
当问及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时,全部知道的学生还不到10%。
这表明现在大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存在明显欠缺。
2.法律观念淡薄
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很多大学生法律观念呈现出模糊的状态。
他们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考虑问题时也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上过大学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我们周围的很多人都热衷于购买二手的东西,这样既经济又实惠,可是很少有人关注这些东西的真正来源,在购买时经常无意间成为不法分子的销赃对象,其行为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可他们却浑然不知。
现在的学生还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分不清什么行为是正当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他们也分不清违法与犯罪之间的界限。
比如在大学校园发生过这样的案例,有人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时,发现了别人遗留在取款机上的银行卡,便直接从别人卡中取出了一定数量的钱,事后及时醒悟,将卡和钱都归还失主。
我们的学生想当然的认为这样做就没有事情了,不会受到不良影响,殊不知其取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3.法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40%的人认为迫不得已才会求助于法律,约15%的人遇到法律纠纷时会选择托人私了,甚至有40%左右的人认为可以钻法律空子,有60%左右的人利益受损时选择自认倒霉。
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而且理论与实践存在明显反差。
通过大学一年级关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期望学生遇到问题、纠纷时,能采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可当调查问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能不能想到并应用法律来解决时,绝大多数同学表示,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觉得太麻烦了,不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每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他们往往头脑发热,采取过激的行为,甚至是非常愚昧的方式,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还有的同学认为,当问题发生时,想到了通过法律来解决,可是不知道运用哪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比如,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扣押学生的身份证、学历证或让学生缴纳抵押金,我们的学生想不到要运用《劳动合同法》来维护自己权益;在他们购买东西时,习惯性的不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自己的财物被他人非法处分时经常无所适从,不知道要应用什么法律理论来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二)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问题之特殊性
之所以将民办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加以分析,是因为这
部分学生的思想会呈现出普通大学生不一样的特点。
高考过后,这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与其他同学相比之后会产生极度的自卑心理。
但当他们选择了民办高校,特别是当踏入民办高校的大门之后,他们又会产生强烈的不认输的心理。
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一方面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然而由于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在遇到问题时,通常会将责任归结为他人或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当前大的社会环境之下,民办高校为了获得足够的学生资源,往往是各种手段并用,导致其生源背景复杂,个人素质存在极大差异。
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学习习惯与能力、学习态度的不同,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差距巨大,所以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再有就是每当学生就业时,民办高校的学生往往受到歧视,就业压力较之普通高校学生而言则大的多。
民办高校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无望,从而不思进取,为各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潜在的不良诱因。
正是由于民办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和呈现的思想特点,就更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社会压力和竞争的激烈,他们很容易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部分人的法律意识会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更低,甚至根本就不掌握;法律观念淡薄,甚至无法律观念,更谈不上法律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影响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因素
(一)社会因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治”、“礼治”,而“法治”往往被冠以恶名。
经过几千年的“人治”、“礼治”的洗礼,“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残留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经常会有因人废章的事情发生。
与此同时,道德在我们的社会中经常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中国人的思维已经形成了以道德思维最为强势,其次是政治,再次为社会学思维,而法律思维则处于最末尾了。
2.现实法治环境的影响
尽管我们大力倡导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但现实却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出现,甚至以权谋私、知法犯法、情大于法、钱大于法、权大于法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在这种不良法治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对于能否依靠法律来保护自身的权益没有信心,从而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及应用产生消极影响。
(二)学校因素
民办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注重应用能力,这就决定了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课,忽视或淡化法律基础课,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各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成为学生了解法律、运用法律的重要途径。
然而该课一般被作为考查课
安排,多数学生不重视,且从这门课程内容编排上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基础仅占一小部分,课时少,对于法律的讲解都是一带而过,对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况且该课程中法律部分内容过多注重法律理论,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在该课教学过程中,老师满堂灌,老师只是机械的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将法律知识僵硬的传给学生,效果很差。
还有就是各民办高校为了压缩教学成本,往往是授课教师人数少,课堂班级人数多,根本无法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山河,黄章华.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8(7).
[2] 王滢.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及法律意识培养[j].法学研究,2011(6).
[3] 喻军,姚健.构建生活化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9(4).
[4] 张宏旺,王仁.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培养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4).
[5] 龙跃莲.浅析影响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
学质量的因素[j].琼州学院学报,2010(8).
[责任编辑:兰欣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