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小蝌蚪的成长为主线,贯穿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能够尝试自主解决。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较复杂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小蝌蚪成长故事卡片、实物操作等,直观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小蝌蚪的成长故事,引发学生对小蝌蚪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如小蝌蚪的数量变化、大小比较等,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3.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模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数与代数方面:有余数除法,两步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空间与图形方面:方向与路线,测量,认识图形;统计与概率方面:统计图表的分析;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实践活动:走进乡村和美丽的植物园。

此外还有一些拓展性的内容:数学游戏7个,数学故事1个,单项实践活动4个,小调查2个,数学万花筒2个,你知道吗5个。

二、全册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1、掌握除法竖式和有余数的除法。

结合实物操作,了解竖式中的各数分别表示什么;结合分物活动,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借助直观模型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理解计数单位的实际意义,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数的大小,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4、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途经的地方。

6、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7、通过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8、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从上学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五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四单元“测量”。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与目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和数学思维为核心,注重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数与计算: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应用问题计算。

2.长度与测量: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能够用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3.图形与空间:认识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和组合。

4.时间与日历:认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理解时间的流逝和日历的基本构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图形的认识和简单变换。

教学难点:对加减法应用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空间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直观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具体实例、操作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数学游戏软件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每周明确教学主题和课时分配,确保教学进度与教材要求相一致。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六、评价与反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进步。

七、作业与练习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习惯。

合理安排作业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差异化作业和练习。

八、教学反思与调整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1《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1《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1《铅笔有多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铅笔有多长》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铅笔长度测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尺子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并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铅笔长度测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支铅笔,引导学生观察铅笔的长度,并提出问题:“铅笔有多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铅笔的长度,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

3.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长度比较活动。

4.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解决,如“一张纸有多长?”“教室的桌子有多高?”等。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尺子的使用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搭一搭(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长度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还不系统,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际操作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练习: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可以设计成或者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二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评价。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量》教材分析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量》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测量教学目标:《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分析:第1课时铅笔有多长教学内容:教材P34-35教学目标: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第2课时1千米有多长教学内容:教材P36教学目标: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第3课时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教材P37教学目标:1、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学生认识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给读者的一封信你好!读者朋友。

本文档是本人精心为您准备的,用于我们彼此交流、探讨,希望你有用的到的地方。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不妥或许改进之处,请您在下方留言栏告诉我。

我收到你的信息之后,我会尽快进行更新优化。

希望通过你我的共同交流、共同探讨,以促进我们共同提高的目的。

俗话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有您的帮助,我会进步更大,提升更快。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重复的奥妙》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重复的奥妙》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重复的奥妙》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重复的奥妙》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理解重复图形的意义,感受重复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重复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实践来发现问题。

但学生在理解重复图形的意义和发现重复规律方面尚有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理解重复图形的意义。

2.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理解重复图形的意义。

2.难点:发现重复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重复的规律。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重复图形的操作材料,如彩纸、剪刀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建筑、图案、衣物等,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重复图形的例子,如方格纸、瓷砖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重复图形的意义,并解释重复图形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创造重复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完成创作后,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教室的布置、书籍的排版等。

教学机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解读》ppt课件

教学机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解读》ppt课件
第十一页,共一百二十六页。
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进一步体(Ti)会余数一定要比除 数小。
结合分草莓的具体情境来解 释为什么商7不合适。
圈一圈的活动是对试商结果 (Guo)的验证。
加深对试商方法的理解,呈现 了常见的典型错误:商大了、 商小了。
第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六页。
4.如何克服解决有余数除法实际问题的
在探究活动中,不仅关注(Zhu)知识的获得
,还关注(Zhu)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 的探索与发现能力。
第九页,共一百二十六页。
认识余数。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 借 理(解Jie有)助余操数作除活法动的,意感义受。余数。
(理解)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过程 中各表示什么,余数“1”在搭正 方形时是哪根小棒,为什么它要 剩下?
数 学的 生过 的程 研, 究利 兴于 趣学 。生进一步
加 借助深1对00位以值内的数体的学会习。经验。
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经验基础上,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完成数数
任务。
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六页。
发展学生对一千的数感。
10个小方片是可以数出来的,
没有对万的大(Da)小进行感受, 只是初步认识。
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六页。
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
和前面计几数节单课位(之其间实的从关20系以。内数的
学 认习 识读 开、 始写 )就(Xie有)万(Y以ou)内了的数数位。的铺
通 垫 关, 注过表 难用现 点多种在 :我 中形们 间式数 和表的 末示认 尾数识 带的大 “活多0动”, 了 伴 的数解 有。大(You数)拨的计构数成器。的活动。
知(Zhi)道东南、东北、西南、西 北四个方向。
会用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 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租船》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租船》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租船》教材分析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竖式计算除法、余数的意义后教学的。

学生已经可以比较自如地解决用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本课教学的。

在旧教材中,租船问题是以练习的形式出现在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的单元中。

而且例题中只出现了一般的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像租船问题等复杂的问题是出现在后面的练习中,是以补充练习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的。

而在新教材中,它是直接以例题的形式出现在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单元中。

无论出现在哪一册教材中,都是在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当然,提前了一个学期进行教学,相对来说对学生的要求上、难度上也有所提高。

本节课通过创设“租船”的情景,利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剩余”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进一”和“去尾”两类问题。

能够对比辨析得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正确解答。

2、能力目标:利用情景引入课题,通过讨论、对比辨析等方法,得出两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并能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对比辨析中,感悟数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教学重点:1、理解“进一”和“去尾”两类问题中的关键词“至少”和“最多”。

2、对比辨析得出“进一”和“去尾”的区别和联系。

3、能够正确解决“进一”和“去尾”这两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进一”和“去尾”两类问题中的关键词“至少”和“最多”。

2、能够正确区分这两类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所熟悉且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生性活泼,容易对好玩的事情感兴趣,因此本课采用“创设情境”“组织实践”“同桌讨论”等方式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学生方面,我们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数一数》(第1课时)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数一数》(第1课时)说课稿
2.游戏导入:组织一个简单的数数游戏,如“数数接龙”,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数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3.提问导入:提出与100以内数有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100以内最大的数是多少吗?”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展示100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观察数的顺序和规律。
1.板书主要内容:
-左侧:100以内数的顺序、数数技巧等;
-中间:数数的步骤,如“从1开始,每次数一个数,依次数到100”;
-右侧:学生思考与发现,如数的规律、生活中的数等。
2.板书风格: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简洁的文字搭配直观的图形,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
3.板书作用: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
3.家长协助: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数数游戏,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清晰、简洁、结构化的原则。板书布局分为三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中间展示数数的步骤和方法,右侧用于记录学生的思考与发现。
-学生在数数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数、重复数的情况;
-课堂互动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对策略: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辅导;
-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评估教学效果: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注意力、参与度等;
-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_《2.2_辨认方向》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_《2.2_辨认方向》北师大版

《2.2 辨认方向》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2课《辨认方向》。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设计的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辨认方向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然而,对于现实生活中更复杂的方向,如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帮助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 在学生学会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新方向。

2.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3.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 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 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 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方向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概念。

2. 教学新课:(1)引导学生复习已知的四个方向(东、南、西、北),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这四个方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引入新方向: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新方向,并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去感受、辨别这些方向。

(3)讲解方向的应用:如何用这些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给出物体的方向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_东南西北》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1_东南西北》北师大版

《2.1 东南西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方向,学会用东、南、西、北四个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辨别简单的方向,感受方位的相对性,体会生活中方向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方向的经验,他们能够简单地辨别出东西南北,但对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方向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方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学会用这四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运用方向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学会用这四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教学难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的辨别。

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方向。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辨别方向。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森林动物运动会”即将举行,小动物们正在为比赛做准备。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问题:小熊需要找到比赛场地,但它不知道怎么走。

提出问题:你们能帮助小熊找到比赛场地吗?学生回答:可以。

教师总结:那我们就需要学会辨别方向,才能帮助小熊找到比赛场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方向的知识。

(板书课题:2.1 东南西北)2. 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方向教师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方向。

提问:地图上有什么方向?学生回答:有东、南、西、北。

教师总结:东、南、西、北是四个基本方向。

(2)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四个小动物分别站在不同的方向。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数与代数方面:有余数除法,两步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空间与图形方面:方向与路线,测量,认识图形;统计与概率方面:统计图表的分析;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实践活动:走进乡村和美丽的植物园。

此外还有一些拓展性的内容:数学游戏7个,数学故事1个,单项实践活动4个,小调查2个,数学万花筒2个,你知道吗5个。

二、全册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1、掌握除法竖式和有余数的除法。

结合实物操作,了解竖式中的各数分别表示什么;结合分物活动,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借助直观模型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理解计数单位的实际意义,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数的大小,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4、探究并把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气;能在详细情境中提出题目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践题目。

5、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途经的地方。

6、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7、通过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8、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小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除法教学目标:《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分析:第1课时分苹果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教学目标:1、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况,初步发展提出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第2课时搭一搭(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学目标: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第3课时搭一搭(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书写格式第4课时分草莓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学目标: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重点关注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100以内数的 加减法,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加减法, 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强调 相同数位对齐,并注重计算过程中的有序性; 第二,强调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体会验算 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借助对直观模型的操作活动,能进行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及三 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 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在生 活中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一些可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 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
3、结合现实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 对教师结果进行正确的验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模型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加 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的作用并 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三位数加减知识解决生 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加与减
单元内容
本单元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十、 整百数的加减法口算;第二部分是三位数的加 法;第三部分是三位数的减法。学生已经掌握 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基 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数加减法的基 础上设计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本单元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口算;第二部分是三位数 的加法;第三部分是三位数的减法。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 移类推能力很重要,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植树》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植树》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植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植树》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属于阅读理解与鉴赏的范畴。

本篇课文以植树为主题,通过描述植树的过程和植树的意义,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 教材内容本课是一篇散文,没有固定的章节,而是通过文字描述植树的全过程。

其中包括选苗、挖坑、培土、浇水等环节,通过详细描写,让学生了解植树的过程和技巧。

全文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植树的好处,呼吁大家积极参与植树活动。

二、学情分析1. 知识背景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和一些简单的植物常识,对植物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较为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正在逐渐提高,可以参与到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树的过程和意义;•掌握一些植树的技巧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详细描述植树的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植树活动的兴趣。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植树的意义和效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相关植树实践图片或视频。

六、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植树活动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植树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10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标题《植树》,并提问:“你们都听过植树这个词吗?你们知道植树是什么意思吗?”•讲解生词,如“植物”、“根”、“枝干”等。

3. 课文阅读 (15分钟)•师生齐读课文,然后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互相讨论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

•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主人翁是谁?”、“植树的过程是怎样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体现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呈现形式。

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除法,混合运算,生活中的大数,探索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以及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学习测量、认识图形、方向和路线,统计等内容,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与统计观念,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数学活动的经验。

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

(一)教学的主要内容数与代数第一单元:除法1.经历用除法竖式表示分物活动的过程;l2.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试商的方法;ll 3.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1.结合情境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ll 2.能正确进行两步混合运算(包括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3.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l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1.感受学习万以内大数的必要性;l2.通过计数单位直观模型的实际操作,感受“千”“万”的具体含义;ll 3.能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4.结合实际,能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l第六单元:加与减(一)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l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l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八单元:加与减(二)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l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l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l空间与图形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辨认八个方向;ll 2.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根据路线图描述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第五单元:测量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分米、毫米和千米;ll 2.感受1分米、1毫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3.能进行分米、毫米、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l4.在具体情境中,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l第七单元:认识图形l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2.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l3.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ll 4.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学过的图形设计简单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l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l3.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并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实践活动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

如:l 1.到操场上看一看,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什么;2.贴一贴希望小区示意图;l3.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ll 4.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独立设置的实践活动1.走进乡村ll 2.美丽的植物园复习内容1.整理与复习(一)l2.整理与复习(二)ll 3.总复习(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安排多种多样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统计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发展趋势,做出简单预测的能力。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数与代数第一单元除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及其应用。

与修改前教材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把除法竖式单设一节,与有余数除法分开,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除法竖式书写格式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有余数除法,因此增加了分橘子的情境,学习有余数除法;二是把“派车”活动从练习中抽出来,单独设立一节课,提供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

下面分小节进行研究。

1、经历用除法竖式表示分物活动的过程。

可以创设简单的有趣的故事情节,提出“每盘放5个,20个可以放几盘?”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各自的想法,除了课本中列举的前三种方法外,很多同学可能会想到上学期刚学过的表内除法,20÷5=4,可以放4盘。

这时,老师给同学介绍,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重点研究除法竖式的各部分与操作活动之间的联系。

除法竖式和加、减、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不同,因此教师要作具体介绍,把除法竖式的各部分与操作活动联系起来,如被除数“20”就是要分的苹果数,除数“5”就是每盘的苹果数,用乘法口诀求商,“四五二十”,商“4”就是可以放4盘;每盘放5个,4盘放了多少个呢?5×4=20,写在被除数的下面,表示分了的个数;20-20=0,写在横线的下面,它是余数。

余数是0,表示全部分完,没有余下的。

除法竖式每一步表示的含义,不要求学生统一地进行叙述。

除法竖式要让学生作适当的练习,重点指导商的书写位置,以及商和除数相乘的过程。

2、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尝试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

在“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教材创设了“分橘子”活动,引入有余数除法。

由于上学期学习表内除法时,学生有“分一分”的经验,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学生发现:14个橘子,每盘放4个,可以放3盘,还剩2个。

重点提问学生:2个为什么不继续分了,使学生体会到继续分下去,每盘就不一样多了。

同时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由于学生在上一节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写法,所以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同时把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与操作过程联系起来。

通过练习“算一算,想一想”四道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引导学生观察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通过“分草莓”活动,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由于分草莓的数目比较大,不便于学生学具操作,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根据问题情境,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个盘子大约放几个?然后引导学生探索怎样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有余数除法不能从乘法口诀中直接找到商,如上面的例子,没有一句口诀是“几八五十五”,就要想哪两个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

试商后要判断商是否正确,商和除数相乘后,不够减说明商大了,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商小了,进行调商。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要让学生在实际计算时,逐步积累经验。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应作为经常性的练习。

指导学生练习时,先要帮助学生看懂题目的要求。

如,()×8<44,先让学生想括号里能填几,能填1、2、3、4、5,再想最大能填几,最大能填5。

4、通过“租船”等活动,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除了安排了一般的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问题,如第6页第4题,“有32个茶杯,每6个装1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也安排了像“租船”“派车”这样的活动,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互相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租船”活动可以这样进行:1.交流图中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从图中看到什么,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买票的同学说:“我们有21个同学”,船上标明“限坐4人”。

就要解决21人需要租几条船的问题。

2.列出算式,算出结果l根据除法意义,列出除法算式,并算出结果。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至少要租几条船”l21÷4=5(条)……1(人),结合生活实际,重点讨论至少要租几条船。

剩下的1人不能丢下,每条船限坐4人,这一个人挤进去不安全。

因此至少要组6条船。

4.交流怎样分配合理l6条船上的人数怎样分配呢?可以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提出分配方案。

如把圆片代表船,小棒代表人,进行摆一摆,可以有多种方案,当然剩下的1个人自己坐一条船是不合适的。

“派车”活动,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1.创设问题情境l引导学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什么,旅游团25人乘车去机场,有两种车辆可供选择,有几种派车方案。

2.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l每人只要想出一种,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记录小组内每人的想法。

3.全班交流l通过全班交流,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案,起到开拓思路的作用。

4.教师组织整理派车方案l教师可以用列表的方式整理学生提出的方案。

但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方案。

5.讨论哪种派车方案比较合理讨论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说出理由就可以。

如租统一的一种车便于管理;有的同学可能说车的空位越少越好,都是可以的。

案例片断与讨论:有余数除法案例片断师:喜欢玩游戏吗?你能用小棒摆出既简单又漂亮的图形吗?(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生:您那一把小棒有多少根?生: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根小棒,不知道会不会剩下,更不知道会剩几根。

(教师等待,学生继续思考)生:我知道了!可能会剩一根!生:也可能剩两根!生:还可能剩三根。

生:不可能剩三根,要是剩三根就能再摆一个图形了。

生:最多也就剩两根了,不可能再多了,再多就又能摆1个图形了。

生:还可能一根都不剩。

(师从一大把小棒中拿走一部分)师:用剩下的小棒还摆这个图形,会出现什么情况?生:可能会剩下也可能不会剩下小棒。

生:会剩下一根或者两根,不会再多了。

师:剩下小棒的根数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有什么关系?案例讨论用操作的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操作活动的意义是什么?――通过操作活动,可以发现余数与被除数的大小无关,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通过操作活动,有利于对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的理解。

――教学时,可以把“观察算式”和“操作活动”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