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合集下载

南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与调整方向

南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与调整方向

南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与调整方向1. 引言南平市是福建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程度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市区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南平市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调整方向,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 三次产业结构的概念和意义三次产业结构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

3. 南平市三次产业现状分析在南平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农业占比较大。

这与南平市地理位置的特点和历史发展有关。

然而,过度依赖农业会导致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和稳定性。

第二产业在南平市的比重相对较小,主要是由于缺乏大规模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

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第三产业在南平市的比重也相对较小,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品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发展服务业可以为南平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4. 南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为了更好地发展南平市的经济,需要进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以找到合理的调整方向。

以下是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分析的内容:4.1 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较分析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南平市的发展中存在着互补关系。

第一产业是农业,可以提供农产品来支持第二产业的发展。

第二产业是工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地区的经济增长。

因此,南平市应注重发展农业和工业,并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4.2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较分析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二产业是工业,可以为第三产业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第三产业是服务业,可以为第二产业提供运输、物流、市场销售等支持。

因此,南平市应注重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并加强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泉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泉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泉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泉州作为福建省的经济中心、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其产业结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泉州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泉州市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背景和现状出发,分析其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

一、泉州市产业结构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泉州市地处闽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贸易城市。

传统的泉州产业主要以纺织、服装、鞋业、石化等轻工业为主,这些产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泉州市传统产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纺织、服装、鞋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环保、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也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泉州市政府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泉州市产业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新兴产业逐渐崛起。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泉州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巨大,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此外,现代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和壮大,逐渐成为泉州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问题在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困扰着当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首先,传统产业转型的步伐相对缓慢。

尽管泉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新产品,但由于传统产业的惯性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企业仍然依赖于低成本劳动力和低附加值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

其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制约。

虽然泉州市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鼓励发展金融、信息技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薄弱,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

泉州市在发展传统产业过程中,长期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闽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闽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闽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摘要:一、闽侯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基础扎实2.产业链条完整3.产业集群初具规模4.政策支持有力二、闽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产业创新能力不足2.高端人才短缺3.市场竞争加剧4.环境约束增强三、对闽侯产业发展的建议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加强绿色发展正文:闽侯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近年来,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闽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

一、闽侯产业发展现状闽侯产业基础扎实,拥有多个优势产业,如纺织、轻工、机械等。

产业链条完整,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套,形成了较好的产业生态。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一些特色产业基地逐渐崭露头角。

政策支持有力,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闽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闽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创新能力不足,许多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生产方式,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高端人才短缺,尤其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升级。

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竞争对手不断涌现,给闽侯产业带来较大压力。

环境约束增强,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环保要求。

三、对闽侯产业发展的建议针对闽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2.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

4.加强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闽侯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但仍需在创新、人才、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关键。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1:资源过度依赖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资源的输入。

过度依赖资源产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策1: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 鼓励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 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对策2:改善资源利用效率 - 推动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强化对资源开采和消耗的监管,减少资源浪费。

问题2:产业结构单一中国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制造业的发展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需求。

对策1:发展现代服务业 - 提高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信息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 建设全国性的服务贸易创新试验区,打造服务贸易开放新高地。

对策2: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 - 增加对高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 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基地,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问题3:资源配置不均衡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资源优势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较好,而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滞后。

对策1: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 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引导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 建设一体化的城乡发展体系,提高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对策2: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 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等手段,引导投资和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促进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问题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但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经济需要加速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家竞争力。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明确提出了“提高产业优化升级水平”的目标。

二、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中国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依然是主导,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甚至存在不少“中低端、以制造业为主”的特征。

2. 技术水平低下许多中国制造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较少,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了制造业的规模和质量。

3. 研发投入不足中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较低,尤其是中小企业更为明显。

这导致了产业技术水平和升级速度的相对滞后。

4. 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传统的制造业模式和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将制约中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解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对策1. 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并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研发合作网络,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推广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提高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2.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圈。

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智能发展。

3.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实施环保和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管理。

同时,加强环保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4. 推进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利用产业转移和海外投资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国际化。

与发达国家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结语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该形成合力,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助力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调整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各个行业的比重和组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可能采取的调整措施。

一、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将资源向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行业倾斜,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优化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提升就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的调整,能够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就业岗位,降低失业风险。

此外,产业结构优化还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就业机会的产生。

(3)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例如,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可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贡献度,加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通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可降低企业的成本,并提高社会效益。

二、对经济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消除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中可能出现问题,比如存在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消除这些结构性矛盾,使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和可持续。

(2)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例如,随着消费升级,优化消费品行业结构,更注重高品质、绿色环保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3)提高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的开放和竞争压力的增加要求国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提高技术创新的投入强度和效果,推动产业实现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2)完善产业政策环境: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及优化产业结构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中各个部门所占比重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简而言之,就是各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

一个优化的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1. 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引导资源向效益更高、附加值更大的产业领域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提升国家竞争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链条配置,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提升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3.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旧的产业模式和技术逐渐过时,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倾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三、优化产业结构的方法1.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和发展高科技企业,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产业间的合作与协同,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产业过度重叠,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产业结构面临的挑战1. 结构转型困难: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问题,一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困难,转型升级面临阻力。

2. 资金和技术瓶颈: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一些地区和企业面临资金和技术瓶颈。

3. 环境压力增大:部分传统产业结构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优化产业结构需解决环境压力。

福建省GDP总体分析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时间序列分析

福建省GDP总体分析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时间序列分析

福建省GDP总体分析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时间序列分析一、福建省GDP总体分析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它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福建省的GDP总体分析可以作为了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接下来我们将对福建省的GDP进行总体分析。

1.1、GDP总量增长趋势从福建省2000年至2020年的GDP总量增长趋势来看,整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000年,福建省的GDP总量为4448.9亿元,而到2020年,福建省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4217.97亿元,增长了近10倍。

虽然在这20年的增长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波动,但整体来看,福建省的经济稳步增长,表现令人关注。

1.2、GDP结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福建省的GDP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从产业结构上看,200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占GDP的比重为16.4%、51.7%、31.9%;而到了2020年,这三个产业的比重分别为5.2%、48.7%、46.1%。

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福建省的GDP已经逐渐由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也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1.4、GDP与人均GDP的比较福建省的GDP与人均GDP的比较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2000年至2020年,福建省的人均GDP从9465元增长到了63252元,增长了近7倍。

福建省的人均GDP也在这20年中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虽然人均GDP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并不算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福建省的人均GDP也在不断增长,表现出了积极的发展势头。

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时间序列分析第三产业增加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接下来我们将对福建省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2.1、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总体趋势福建省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2000年至2020年,福建省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整体呈现出逐渐减速的趋势。

2000年,福建省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8.2%,而到了2020年,这一增速已经降到了6.4%。

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DOI:10.16653/ki.32-1034/f.2021.006.001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区域经济结构不断演进和优化的过程。

配第(William Petty)[1]、克拉克(Colin Clark)[2]、霍夫曼(W.G.Hoffmann)[3]、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4]、钱纳里(Hollis B.Chenery)[5]等经济学家们早已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过全面的论述。

产业结构直接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潜力,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优化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劳动力等要素制约。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党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加关注如何实现经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赵正圆许娇摘要:文章以福建省为例,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指标,实证分析了1978—2019年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相较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比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格兰杰检验进一步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高级化并未直接表现出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均未表现出因果关系,并且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之间也不满足格兰杰原因。

最后,文章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经济增长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福建省改革开放至今,经济总量逐年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福建GDP 由1978年的66.3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2395亿元,人均GDP由1978年的273元增长到2019年的107139元,人均GDP年增长率接近10.95%。

试论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与优化

试论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与优化

试论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与优化一、试论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与优化目录一、引言二、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三、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四、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途径五、案例分析1.投资决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2.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引导作用3.企业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4.国外市场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冲击5.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六、结论七、参考文献一、引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各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和结构关系。

在中国的发展中,产业结构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

由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进程中,所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如何调整和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论文旨在分析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与优化的途径,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在中国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

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金融业、社会服务业等。

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3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4,9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8,464亿元。

其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4.5%,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重。

其次,第一、二产业的增长点过于单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过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最后,产业结构分布不均,地区之间的产业发展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产业普遍发达,而西部地区产业相对落后。

四、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途径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优化中国产业结构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环境保护,在产业结构中加强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引导,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二是鼓励创新,在企业投资和政府拨款上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加强企业之间联合研究和在研发方面的互相合作,推进技术创新的加速发展。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背景介绍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级市,素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是中国南方沿海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泉州市下辖6个区、2个县,总面积11908.1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3万人。

泉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闽南地区最具经济活力和生态资源的城市之一,是闽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泉州市地域广阔,涉及多个产业领域,因此,泉州区域的产业结构分布非常复杂。

二、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1 主要产业泉州市现有产业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海西经济区、闽南经济区、汀州经济区等地。

其中,以海西经济区的吉漳、南安、惠安三县为重点,这三个县的经济总量占泉州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

闽南经济区以石狮、晋江为代表,其主要产业集中在服装、针织、鞋、箱包、面料等轻工业方面。

汀州经济区以德化、永春为代表,主要是以传统陶瓷、花卉、茶叶、木材为优势产业。

除了以上三个经济发展区,泉州市还涉及港口、服务业、旅游等多个领域。

2.2 产业结构分析现今,泉州市已形成了以轻工、电子、机械、陶瓷、化纤、化工和建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主导产业占比较大,但存在单一或重复重复的问题。

在轻工业等传统领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业聚集效益下降,行业结构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

泉州市设立的泉州晋江世界贸易中心不但利用了泉州“一带一路”政策,还是世界鞋都品牌的创建地,成为了泉州乃至国内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主要窗口。

与此同时,泉州市正在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及新经济,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以升级产业。

2.3 发展困境在泉州市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产业聚集区块间差距明显,经济发展不均衡; - 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 由于市场激烈竞争和人口老龄化,轻工等传统产业难以得到长期发展; - 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政策限制,产业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指南

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指南

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指南一、背景分析福建省是一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近年来,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福建省的产业结构和能效问题亟待调整。

福建省目前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但该行业的能效水平不高,排放量较大,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同时,福建省的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能效水平成为福建省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步骤1.目标(1)缩小制造业的比重,增加服务业、新兴产业的比重。

(2)提高福建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步骤(1)整体规划:制定福建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明确目标和路径,为产业调整提供指导。

(2)优化制造业:加强制造业的能效管理,推动企业进行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

同时,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

(3)发展服务业: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人才,提升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

(4)培育新兴产业:针对福建省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如清洁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动力。

三、能效提升的措施和建议1.加强能源管理:推动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制定和实施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鼓励企业投资引进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浪费。

2.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尤其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鼓励企业转型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加强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鼓励企业间进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强化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政府角色和支持措施1.政府角色(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提供政策支持。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应对目前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偏高、服务业落后等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

(2)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3)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

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

2000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3倍,而能源消耗仅增长了2.2倍。

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降为0.4。

1980年,每万吨标准煤消耗仅能产出国内生产总值750万元,到2000年,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够产出GDP2182万元。

中国20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

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许多有利条件。

然而,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

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前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了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由于我们处于科技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环境之中,有大量先进技术跨国转移,跨国公司将许多新技术在其全球生产体系内使用,有些技术还很快向海外企业转让。

福建省产业结构研究

福建省产业结构研究
维普资讯
V leE gneigN .2 0 au nier o8 0 8 n ,
价 值 工 程 20 0 8年 第 8期
福建省产 业结构研 究
T td nteI d sra tu tr f u inP o ic oSu yo n u til r cu eo ja r vn e h S F
结 构 协调 发 展 提 出合 理 化 建 议
Ab t a t h a e nr d c s d v ai n o n u t a t cu e a d c mp r t e lb r p o u t i n n u t a tu t r s r c :T e p p r i to u e e it f i d s l s u t r n o aa i a o r d c i t a d i d sr l sr cu e o i r r v vy i
id sr t c u e e c e c s h s e a e n t n v r g ;2 e c mp r t e lb r p d ci i fp ma y i d sr s lwe n u ti sr t r f in y i i h r t n t ai a a e a e 1t o aa i a o r u t t o r r n u t i o r l a u i h h ol h v o vy i y
Ke r s n u til s u t r d v ain o n u t a tu t r ; o a a ie l b r p d c ii ;n u t a tu t r a a in; y wo d :i d sr t cu e; e i t fi d srl s cu e c mp r t a o r u t t i d sr lsr cu v r t a r o i r v o vy i e i o

福建省部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福建省部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福建省部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福建省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些年来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接下来将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对福建省部分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福建省的农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福建省拥有广泛的耕地面积和丰富的农业资源,适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

其中,种植业以水稻、水果和蔬菜为主,养殖业以猪肉、鸡肉和水产品为主,渔业则以海鱼和河鱼为主。

福建省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农业技术,在种植、养殖和渔业方面实现了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农业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福建省的制造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制造业是福建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工等多个领域。

福建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福建省积极引导外资进入制造业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推动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福建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大力推进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福建省的制造业发展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投资,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福建省的服务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随着福建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各种服务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福建省着力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积极引导人才和资金进入服务业领域,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福建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和投资者。

福建省的服务业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推动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福建省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福建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吸引外来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优化投资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对福建投资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优化投资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对福建投资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定 了 良好 的 基础 。 二 主体 多 元 化格 纺 固社 发 篾 :随 着 我 省 投
3房 地产 开 发 投 资 快 速 发 展 。 近 年 来 ,房 地 产 业 投 资 已成 . 为 支 撑 我 省 投 资快 速 增 长 的 重要 支柱 , “ 五 ”期 间 ,房 地 产 十 开 发 投 资 规 模 累 计 达 到 1 5 37元 , 是 “ 五 ” 时 期 的 22 8 47 ', f _ 九
维普资讯
●经 济论 坛
优 化 投 资 结 构 转 变 增 长 方 式
对福建投 资结构优化 的对策建议
程 思 怡
投 资 结 构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决 定着 一 个 地 区 的 产 业 结 构 、 经 济 结 构 和 生产 力布 局 。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 五 “ 以 未 的 福 建 固 定 资 十 产 投 资 运 行 的特 点 ,揭 示 福 建 投 资 在 规 模 及 结 构 方 面 存 在 的 问
拉 动 全 省 投 资增 长 1 .个 百 分 点 。 房 地 产 业 增 加 值 占GD 的 比 2 2 P 重 也 从 2 0 年 的39 上 升 到 2 0 年 的 5 00 .% 06 与% ,逐 渐 确 立 了其
融 资 体 制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化 ,近 年 来 ,我 省 以国 有 投 资 为 主 体 、 国有 投 资 占有 半 壁 江 山 的 局 面 得 以逐 步 扭 转 ,全 省 形 成 了 以 民 间投 资 、国 有 投 资 并 驾 齐 驱 ,投 资 主 体 多 元 化 的格 局 ,特 别 是 股 份 制 经 济 、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私 营 个 体 投 资成 为 拉 动 我 省 投 资
倍 ,年 均增长 2 %。房地 产开 发投 资 占全 社会投 资 比重 由 12

福建产业结构趋势

福建产业结构趋势

福建产业结构趋势福建省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沿线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发达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调整,福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福建省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分析福建省的产业结构趋势。

福建省的传统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渔业、纺织服装和建材等行业。

农业是福建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山区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果树、茶叶等作物为主,平原农业以水果、蔬菜、水产养殖等为主。

福建省还是我国的重要渔业省份,有着广阔的渔场资源和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

此外,福建省的纺织服装和建材行业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

但是,由于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力成本较高,市场竞争激烈,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产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福建省的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福建省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之一,拥有许多知名的信息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福建省在生物医药领域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力,建设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此外,福建省还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可以预见,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福建省的新兴产业将持续壮大,成为该省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

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相比,服务业在福建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成熟度,也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福建省的服务业包括旅游、金融、物流、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

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福建省的金融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和证券交易所。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的物流业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掣肘福建自贸区发展的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掣肘福建自贸区发展的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掣肘福建自贸区发展的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自贸区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给全国各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而福建自贸区作为中国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备受关注。

在发展过程中,福建自贸区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对其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推动福建自贸区的快速发展。

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福建省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特别是传统产业占比较大。

而且,这些传统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市场需求也在逐渐下降。

这种产业结构对于自贸区的发展是不利的,需要进一步优化。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比如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引导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三是促进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不同产业间的合作和互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福建自贸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这使得自贸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难以掌握自己的发展主动权。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二是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激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活动。

三、区位优势有待发挥福建自贸区地处海峡西岸,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是这一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原因主要是交通运输不畅、物流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和效率;二是优化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推动物流业的发展;三是加强与沿海邻近地区的合作,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共同发挥区位优势。

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的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的分析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的分析姓名:周晓庆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惠宁20100601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点与非重点的重要参考指标。

4.2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分析4.2.1需求因素需求因素通过消费、投资间接作用于产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需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个人消费结构个人消费结构是指个人在衣、食、住、行、文化、娱乐、保健和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关系,个人消费结构通过直接影响消费资料产业部门的发展以及间接影响提供生产资料给消费资料产业部门的生产资料部门来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

而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社会以及个人的消费结构会产生变化,进而影响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会由购买生活必需品为主转向购买耐用消费品,进而转向服务性行业的消费,于是就刺激了耐用消费品产业和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这样就会改变消费资料产业的内部结构,进而改变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

服务需求的增长带动服务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在发达国家及个别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已经超过第一、二产业总和而占据多半,产出结构软化已经达到很高程度,这是由需求结构软化直接拉动的。

以近年来,随着福建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福建居民消费需求逐渐由吃、穿、用转向医、住、行、文化教育等方面,居民消费从过去单一型转向生存、发展、享受并重的多层次消费结构。

虽然现阶段福建的个人消费结构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消费结构还不尽合理,在服务型消费结构上,福建居民接受社会服务的程度不高,这严重制约了福建服务业的发展139,401。

(2)最终需求中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最终需求中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决定了消费资料产业同生产资料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当投资比例较高时,相关的生产资料产业将得到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当消费比例较高时,相关的消费资料产业将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通过波及与生产消费资料相关的生产资料产业部门的需求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罗世兴,沙景华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本文运用区域产业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理论,对福建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1.1 产业结构优化的规律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和高度化演进过程。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中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现行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国际投资结构以及技术结构优化。

相关产业之间技术断层少和劳动生产力的反差弱。

产业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结构、从低级水平向较高水平的动态发展过程。

1.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①配第、克拉克等人的“三次产业”理论,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例将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及劳动力比重呈上升趋势,作用加大;②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理论,大量统计计算规律表明,随着人均GDP的变化,三次产业产值及劳动力相对比重变化的标准值,各国可用此标准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③赤松要的雁行理论,揭示后进国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途径,其规律是“先进口国内生产再出口”的模式,使本国产业相继更替发展。

总之,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过程就是主导产业不断更新的过程[1]。

2. 福建省概况2.1人口、资源及自然状况福建省与浙江、广东省接壤,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2.4%。

海岸线直线长度535公里,曲线长度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

2005年末,全省耕地面积为1129.02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48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2]。

2.2经济状况福建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6.7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568.93亿元,人均GDP 也由273元提升到2005年的1864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长了19.47倍和13.21倍。

从2001年到2005年GDP年均增长8.8%。

表1 福建省2001-2005年各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构成单位:%年份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1 4072.85 16.0 44.3 39.7 1677.79 45.71 25.09 29.20 2002 4467.55 14.9 45.6 39.5 1711.32 44.75 26.06 29.19 2003 4983.67 13.9 47.0 39.1 1756.71 42.40 27.80 29.80 2004 5763.35 13.8 48.1 38.1 1814.03 40.18 29.41 30.41 2005 6568.93 12.8 48.7 38.5 1868.49 37.60 31.16 31.24 数据来源:《福建统计年鉴2006》各产业具体情况见表1,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见表2。

由以上两表可以看出,近些年来福建省国民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增长。

从产值结构保持着“二,三,一”的格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2005年达到48.7%,第三产业次之,2005年为38.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2.8%,基本与全国平均持平;从结业结构上分析,第一产业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次之。

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一致,反应了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吸纳第一产业劳动力能力不足。

这既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 福建省产业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3.1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和谐2005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仅为6568.93亿元,在沿海七省市中居第六位,仅高于广西,是广东的29%。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广西省,居第二位,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2.8%,表明福建仍是一个农业大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居第六位,略高于广西和全国平均水平,为48.7%,表明福建工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最高的是上海,为50.5%,福建省为38.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较高的第一产业比重和较低的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说明福建省的工业化进程略高于全国,但是落后于沿海平均水平(见表2)。

表2 2005年沿海地区GDP及其构成单位:% 省份 GDP(亿元)一产比重二产比重三产比重人均GDP(元/人)山东18516.87 10.60 57.40 32.00 20096江苏18305.66 8.00 56.60 35.40 24560浙江13437.85 6.60 53.40 40.00 27703上海9154.18 0.90 48.60 50.50 51474福建6568.93 12.80 48.70 38.50 18646广东22366.54 6.40 50.70 42.90 24435广西4075.75 22.40 37.10 40.50 8788全国183084.80 12.60 47.50 39.90 1404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3.2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较低,规模效应不高福建产业集群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浙江省和广东省。

福建约有产业集群50余个,而根据浙江省委研究室2001年6月的调查,浙江超亿元的产业集群达519个,是目前福建产业集群的10倍之多。

福建最大的电子信息业产业集群——显示器产业链产值为400亿元左右,而在1998年东莞的PC产业集群产值就达到508亿元。

福建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沿海和山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与沿海地区比较,山区地市产业集群规模小,产品层次低,主要依托农林资源。

福建三大支柱产业——电子、机械和石化的主要产业链分布在福州、厦门与泉州三大中心城市。

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太短,特别是工业产业集群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致使集群的产品停留在资源的初级加工上。

大多是传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类的行业很少。

3.3私营经济活跃,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十五期间福建省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产值比重占大部分,2005年比例分别为58%、17%和12%,国有成分仅占10%,这说明福建省国民经济中,私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地吸引外资,提高市场活力和竞争,实现经济的发展。

3.4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吸纳就业少2001-2004年福建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呈下降的趋势,2005年实现缓慢的上升。

第三产业产值结构与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理论”中50.5%—51.3%的标准还相差12.0%—12.8%,劳动力比例与43.1%—51.6%标准相差11.86%—20.36%。

此外产品结构初级,批发零售,餐饮以及交通运输所占比例较大,而金融保险发展缓慢。

2005年福建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5.38亿元,而金融保险业仅增加1.79亿元。

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慢,吸纳的农民就业人数少(见表3)3.5高新技术产业虽发展迅速,存在问题较多高新技术是地区经济的先行部门,主导着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改造传统产业,使地方产业技术水平升级换代意义重大。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产值从2000年的772.74亿元,2005年为2500.20亿元,2005年比2000年增长2.24倍,年均增长26.5%。

但是效益不佳、规模大的企业不多、自主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大量存在。

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呈下降态势。

2000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为28.6%,2001年为27.5%,2003年为26.0%,2005年为25.7%,呈现下降态势。

2005年,在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全部单位2130家中,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只有4家,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单位数的比重只有0.19%;产值在10亿元至5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单位也只有33家,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单位数的比重也只有1.55%;59.9%的单位的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3]。

4. 制约福建经济发展的因素4.1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转移困难经济发展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十分关键的作用,福建省劳动力素质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沿海地区来说,都处于偏低的状态。

2005年福建省初中和小学水平的劳动者比例占绝大部分,分别为36.42%和34.45%。

而常常作为人力资本指标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的比例从1982年的0.6%上升到2005年的4.98%,但仍占相当小的比例。

文盲,半文盲劳动者比例超过10%。

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数据计算的文化程度情况表,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在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福建省仅为4.98%,低于全国的5.56%的平均水平,跟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差距就更大。

4.2科研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科研创新能力反应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可持续性,由于人口素质偏低,科研投入不足,福建省科研创新能力跟沿海及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表3数字显示了2005年我国部分地区申请专利情况。

从申请受理总数上看,福建省仅有9460项,其中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发明所占比重最小。

就数量上看,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都仅高于广西,低于其它地区。

广东仅发明项数就有12887,是福建的10倍。

表4 2005年部分地区申请专利情况单位:项地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受理数合计北京12102 6940 3530 22572上海10441 8711 13589 32741江苏6582 11071 17158 34811浙江6776 12723 23722 43221福建1202 3182 5076 9460山东4801 13100 10934 28835广东12887 18951 40382 72220广西641 1183 555 2379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4.3 主导产业竞争力不足,缺乏龙头企业福建于2001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着手发展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电子、机械、石化为福建工业主导产业,以项目带动为主切入点,以工业园区为承载点的工业产业发展思路。

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乃至全国同产业比较我省电子、机械、石化工业仍存在一定差距。

石化行业中的福炼、机械行业中的东南汽车,虽然在省内是大型企业,但与全国同行业相比,并不具备规模优势;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建大企业最多的产业,但最大的企业也未能进入全国电子百强的前20位[4]。

名优产品少,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差,专业化生产程度低,进而效率不高。

5. 对策分析5.1掌握产业演变规律,明确调整优化方向目前,福建省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起飞阶段,政府产业推动和调整的重点应转向发展资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从广东、上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中找好接续产业,明确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