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通道的理念
歌唱通道的理念
第一讲歌唱通道的理念之南宫帮珍创作一、二、怎样建立歌唱通道歌唱的通道, 是指歌唱者自己的歌唱腔体组合, 包括头腔、鼻腔、口腔和胸腔.闭合适度的声带(音源), 加上气息的对峙, 形成混合声的全通道共鸣, 经过气压的周边辐射, 再形玉成身共鸣(全身歌唱).用“吸气状态”的提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即歌唱时的喉咙状态就是吸气时的喉咙状态.利用吸气状态进行歌唱发声的启发诱导时, 要提示学生——吸进的气流要形成上有“哼”、下有“叹”、中间“开”的状态, 而且建立在统一的垂直线上.“吸气状态”的提法, 可以坚持气息的的深度和均匀, 同时也解决了字的统一问题.在向外唱的同时又向里吸, 这就形成了气息的对峙.吸气状态的坚持自己也就翻开了腔体, 且与横向阻力形成了对峙.正如金铁霖教授所言“叹到哪儿从哪儿吸, 吸到哪儿从哪儿唱, 坚持吸气状态来歌唱.”关键是“坚持”二字.只有上下、左右、里外、纵横对峙的有机结合, 形成对峙统一的一个协调的歌唱整体, 才华使声音通畅无阻, 字与声完全统一, 各个腔体的共鸣统一就建立在这条柱状的垂直线上.一般采纳“U”母音进行歌唱通道的练习.因为“U”母音最容易获得高位置、深呼吸和较好的喉头位置, 同时又可以获得良好的混合声, 把头腔、鼻腔、口腔和胸腔用一条垂直线把它们从上至下串起来, 从而形成歌唱腔体(又名“垂直U通道).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支点是歌唱的支持力.歌唱时, 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合作, 将吸进来的气坚持住, 即呼气肌肉群工作的同时, 吸气肌肉群继续工作, 使呼与吸相互配合形成对峙, 在腰部周围发生压力, 形成上有哼鸣下有叹气的歌唱状态.歌唱是呼吸的对峙, 呼吸的对峙是为了获得声带和共鸣的回应.呼吸对峙强, 则声音的力度强, 共鸣年夜;反之亦然.是呼吸的的对峙带了动腔体的震动, 发生带有动人音色的共鸣, 因此歌唱时, 要把力量用于呼吸对峙上, 而不是把劲儿用在嗓子上, 歌唱是唱共鸣, 而不是擂嗓子.歌唱通道中经常会呈现声音位置低、喉音、以及气息浅(提气)等罕见毛病.解决此类问题一般采纳“上哼、中开、下叹”的方法:上哼——指哼鸣, 即鼻腔翻开, 哼在假声的位置上, 有年夜哼鸣、中哼鸣、小哼鸣之分.中开——指吸气状态, 气息吸进的方向有上有下:“上”指软腭抬起, 直达哼鸣的位置;“下”指吸到哪儿抵到哪儿, 坚持吸气状态, 即喉咙的翻开.下叹——即气息叹得越深越好, 坚持吸气状态, 喉咙翻开叹着唱, 这是歌唱的永恒规律.第二讲歌唱色彩的调整良好的歌唱音色可以运用科学的歌唱训练方法, 在很好的歌唱通道中,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而获得.这个方法和手段就是合理运用“U”通道中的支点, 也就是歌唱通道中的作用点、歌唱的平衡点.歌唱通道中的支点按纵向分, 有上、中上、中、中下、下支点;按横向分, 有前、后支点;还有年夜、小、虚、实之分.“支点“的提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歌唱者声音的平衡, 到达气息运用自如、音色漂亮、声音通畅、吐字清晰、状态统一等目的.一般来说, 年夜支点所发出来的音色相对较暗, 小支点所发出来的音色相对集中明亮.歌唱音色的亮与暗、虚与实的变动就是支点变动的结果, 支点的年夜小分歧、位置分歧, 所发生的歌唱色彩也会分歧.歌唱通道中, 支点无处不在.前中支点一般位于中山装的第二个纽扣处, 训练中采纳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法, 要求所有的字吸回到这一点上完成;后中支点一般位于后背与前中支点相对应的位置上;前下支点一般位于肚脐以下的位置上;后下支点位于后背与前下支点相对应的位置上.年夜支点可以启发想象此支点有碗口那么粗, 所发生的音色相对较宽较暗;小支点可以启发想象此支点只有圆珠笔尖般年夜小, 所发生的音量虽然没有年夜支点所发生的音量年夜, 但音色较集中且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调整声音色彩方面, 除用通道中的支点调整之外, 还经经常使用声带闭合的法子来进行调整.“声带闭合不良是声音嘶哑、音色不明亮、多病的主要原因”(加西亚).所以说, 良好的声带闭合是连接(胸腔、口腔、鼻咽腔、头腔)共鸣的纽带.特别是对男高音和女高音来说, 声带闭合是获得声音高位置和音区统一的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 良好的声带闭合一定要建立在喉咙翻开的基础之上, 即翻开后加闭合, 形成对峙统一.声带闭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的, 完全掌握的, 这其实也是一种肌肉能力的训练.歌唱训练过程中, 结合“上、下、年夜、中、小支点”的提法, 同时掌握“在歌唱前先放松, 后叹气, 叹到哪儿从哪儿吸, 喉咙开, 嘴巴张, 字头夸张嘴巴松, 翻开喉咙往回唱, 坚持吸气状态来歌唱, 所有字支点上”的口诀, 最终到达使歌唱者完全能够掌握所有的字在通道中的支点上完成.总之, 不论用什么方法手段来调整音色, 首先要遵循的是不能破坏“U”通道的完整性, 一切手段只能在通道中完成.只有这样, 混合声才有保证, 声区才华统一, 个性的音色才华坚持不变.只有在科学的通道里体现出分歧的声音音色, 才华使我们进入到色彩斑斓的音响世界中, 去享受那一首首具有分歧风格特点的艺术做品.即所谓“个性要存在于共性之中, 共性中包括着个性.”第三讲歌唱的语言分歧的语言表达方式承载着纷歧样的情感流露, 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缺乏, 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 故咏歌之;咏歌之缺乏, 故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可见,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 歌唱是语言是情感在表达上的深化, 二者紧密联系, 不成份割.故有“语言是歌之本”之说.声乐分歧于器乐.它不单用人声这个乐器来唱出美好的声音和旋律, 还用语言来表达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歌曲中的歌词是歌唱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份, 是表达作品内容和情感的工具.歌唱语言通常是指歌词的发音.明代著名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曲律》中提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 腔纯为二绝, 板正为三绝”, 字清排列于三绝之首, 可见古人对歌唱吐字的重视.我国汉字基本上都是由声、韵、调三个因素组成.首先要学会分辨“四声”, 即阴平、阳平、上升、去声.四声不正, 势必造成吐字不清, 甚至造成语义的歪曲.因此歌唱学习者应当学习正音, 咬清五音(唇、齿、牙、喉、舌五个部位的发音位置), 辩明收音归韵.我国戏曲和曲艺训练非常强调咬字吐字, 提出“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和“吐字归韵十三辙(一七、发花、姑苏、也斜、中东、江阳、人辰、言前、怀来、灰堆、油求、遥条、梭搏), 还有吐字行腔中的“五音”、“四呼”和“四声”等.要做到字正腔圆, 吐字清晰, 首先, 字的发音要准确.字一般是由字头、字腹、字尾三部份组成.字头是字的声母, 字腹、字尾是字的韵母.字的声母, 由唇、齿、牙、舌等部位对歌唱气流的阻挡而形成;字的韵母, 是字在歌唱中的延长部份.字腹与喉咙翻开是统一的, 字尾是指字的结束母音.收音尾有强收和弱收两种方式.能否收好字尾, 对歌唱者在声音和歌唱通道坚持方面, 也是一个考验.在歌唱中, 每个字的着力点和部位是分歧的.只有依照“开、齐、撮、合”的吐字方法, 歌唱咬字才会清楚.歌唱中咬字一定要有力量, 一个字咬出来, 不能松劲、无力, 要坚持口型和位置, 字又不能咬死.清楚的发音举措是咬字清晰的重要因素.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 歌唱咬字也不例外.除字头准确、清晰和有力之外, 字腹和字尾明确支点和稳定状态, 必需全部反映在歌唱的通道之中.歌唱中, 我们把“字”看作是个性, 把通道看作是共性.第四讲歌唱者的艺术修养好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乐之情充沛地暗示出来, 到达“一声唱到融神处, 毛骨悚然六月寒”, 一曲唱完, “余音绕梁, 三日不竭”.俄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夏里亚宾说:“你知道什么是歌唱吗?你脑子里怎么想, 心里怎么感觉, 你用感情唱出来.这才是歌唱.”古人云:“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必唱者先投身处地, 摹仿其人的性情气象, 宛若人之自述其语, 然后其形容逼真, 使听者心会神怡, 若对亲人, 而忘其为度曲矣.”这说明, 必需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较高的歌唱技巧, 才华通过饰演将自己的心灵感受用具有丰富色彩和共同风格的美妙声音暗示出来, 进而拨动人众的心弦,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六讲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培养歌唱时, 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对歌唱训练和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声乐教学分歧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声带和发生的机能是触摸不到的, 发生的状态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 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歌唱中所谓正确的心理状态, 是指与歌唱有关的各器官处于协调平衡、自然灵活的状态下, 可以随我们的意志去调控和指挥.歌唱中正确的心理状态的暗示是:全身放松, 但不松懈;注意力集中, 但不紧张;情绪高亢, 态度积极, 但不慌乱.因为只有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 全身的肌肉与神经才不会僵硬, 才会使与歌唱有关的肌肉处于平静自然的状态中, 而这是可以根据训练与歌唱的需要进行自我调控的.心理调控功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感觉和直觉的调控功能从心理学角度而言, 声乐技术训练中的感觉, 一方面包括丰富的知觉特征;另一方面着重指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的综合作用感.运用多种感觉技能的互相作用及各种感觉的互相影响, 对提高技术训练效率有着特殊的意义.二、联觉的调控功能采纳“比如”的方法, 是到达联觉作用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发声训练中, 我们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举措的比如, 凭借自己的思维, 展开丰富的想象, 使发声的原理和机能中各种比力笼统和不容易说明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辩.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联想、类比和通感.尽管比如有时其实纷歧定符合发生技能的实际, 但这种联想能够不竭唤起生活经验中的形象记忆, 并由此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 从而启发学生对自己的声音所要到达的状况的理解, 进而启发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三、记忆的调控功能学习的记忆主要包括感知觉的记忆、情绪和发声运动觉的记忆.首先是视觉的记忆, 包括旋律、歌词、节奏的记忆, 也包括把歌唱行为的视觉形象记在脑子里.其次是听觉的记忆, 即在内心聚集着的一个完整的听觉表象, 并随时可能转化为实际的音响.再次是运动觉的记忆.如同任何技能活动一样, 歌唱技巧的而获得也是一个由有意识向无意识的转换过程.四、想象的调控功能声乐艺术是将音乐和文字结合起来暗示音乐形象的, 使语言和音乐融合在一起, 使之成为一种“声音形象”.想象在调控中的作用, 是把语言和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使歌唱艺术这样一个不能被直接感知而需要加以思考才华深刻认识的事物, 在思想上作为一个形象的实体来理解和掌握它的规律.想象可以使我们以一个笼统的、可以理解的领域去认识体会一个真实而又触摸不到的领域, 把思维转化物质.从正确的想象发展成一种正确的技能, 使人容易接受, 便于渗透在行动中.而要想获得优美动人的音色, 在内心的想象中准确的知道这个声音的形象, 还得用内心听觉来指挥和控制发生机能, 从而寻找到最美最动人的音色.因此, 丰富的想象力是声乐教学中一种支配和推动的力量.歌唱技能的形成过程, 是从心理到生理的一系列理解、掌握、熟练的过程.所以说、心理调控功能的作用, 远不止于增进和掌握发声技能, 发展认识能力, 它在自我意识的培植, 能力、气质、性格、信念的形成等方面, 发挥着不成低估的作用.想要多于唱, 先想后唱, 想对了, 想准确了再唱.因为只有将声音的正确标准想清楚, 才有可能指挥和协调好歌唱器官的活动.。
关于歌唱科学发声的四个要素
关于歌唱科学发声的四个要素国家大剧院李欣桐歌唱中最重要的技巧在于气息控制。
连贯圆滑的旋律线条是建立在稳定连贯的气息的基础上。
声带我们是感觉不到的,只能通过气息来间接的控制。
气息要少而稳定。
每个人每天都在不间断地呼吸,在人们日常说话的时候,也很少会顾及到呼吸的存在,这是因为的大脑和身体已经习惯和适应了自身活动所需要的气息量,从而可以自发的作出调整。
唱歌的终极目标也是如此,意大利有一句流行语就是:谁懂得很好的呼吸和吐字,谁就懂得了很好的歌唱。
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勤奋的练习,从而是自己的肌肉适应个体本身在歌唱时所需要的气息状态,而达到下意识的调整。
学习歌唱最常用的呼吸练习是颤音练习。
颤音练习也分唇部颤音和舌尖颤音两种。
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产生相对稳定的气流来通过舌尖或唇部,从而产生持续的稳定的颤音。
初学者最好每天至少半小时的气息练习,保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持续的气息训练可以使歌者腹部的肌肉慢慢变得协调而有力,从而为进一步的歌唱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气息的另一个很好的练习是跳音练习。
通过快速的腹部运动挤压气体通过喉头,从而大大增加歌者腹部肌肉的灵活性,从而适应快速的音程变化,这个练习对于罗西尼男高音、罗西尼女高音、女中音尤为重要。
跳音听起来是变化多端充满跳跃的,而气息本身是非常稳定的保持在身体下腹部的。
音准节奏的准确其实就是气息控制的准确。
特别是17 世纪末,盛行即兴演唱高难度的花腔华彩乐段,演唱这些技巧性极高的花腔需要很好的音准听觉节奏,说到底还是气息的运用。
还有一种训练方法就是长吐气。
为了演唱缓慢优美的乐句,歌者也需要这一方法的练习,就是尽可能使自己的吐气越缓慢、越均匀越好。
吐气的同时,保持住下腹部内部的压强。
这需要下腹部肌肉和横膈膜协作用力。
这个练习是非常有用的一个练习,要养成一口气唱完一个乐句的习惯。
刚开始练习时也许会感觉很困难,长时间练习后就会知道这绝对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同时,气息量的控制也需要注意,气吸的过满会觉得很憋气,影响声音的流动和连贯;气吸的不充分不足够,就难以完成连贯句子的优美表达。
音乐主题大道设计理念
音乐主题大道设计理念音乐主题大道设计理念音乐主题大道是一条融音乐元素和城市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旅游街道。
它不仅提供了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更将城市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融入其中,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设计理念一:音乐元素贯穿始终音乐主题大道的设计理念之一是将音乐元素贯穿始终。
在街道的规划和布局上,我们可以设置音乐主题的雕塑和艺术装置,如音符形状的噴水池,以及音乐家塑像等,让人们在步行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此外,可以在街道两侧设置音乐广告牌,播放各种风格的音乐,为行人营造出浓厚的音乐氛围。
设计理念二:多样化的音乐活动音乐主题大道不仅仅是一个具有音乐元素的街道,更是一个音乐活动的场所。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的广场和舞台,进行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街头演出等,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其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展现音乐的多样性,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各种风格的音乐比赛和音乐节,例如爵士乐、摇滚乐、民谣乐等。
这些音乐活动将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也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设计理念三:融合音乐文化和历史音乐主题大道的设计理念之一是融合音乐文化和历史。
我们可以在街道的两侧设置音乐文化展览馆和音乐历史博物馆,展示本地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音乐家的经典作品。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街道的一些拐角处设置音乐标志牌,介绍该地区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让游客在行走中了解这个城市的音乐背景和故事。
通过融合音乐文化和历史,音乐主题大道将成为一个了解城市音乐文化的平台,也能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
总结:音乐主题大道的设计理念围绕着音乐元素的融入,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和融合音乐文化和历史展开。
通过这些举措,音乐主题大道将成为一个吸引人们驻足的地方,也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文化体验和旅游资源。
我们相信,音乐主题大道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带动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五张图片弄懂唱歌时气息的运作
五张图片弄懂唱歌时气息的运作气息系统是由上半身除头部、胳膊、脖子之外的胸腔到最底部的盆腔所组成的腔体,这个“大腔体”实际上就是身体内部压强与身体外部压强相互协调平衡的循环系统。
供给氧气的呼吸系统是身体内外气压循环相互协调、平衡的过程,供演唱力量的气息系统是身体内外压强循环往复的相互协调、平衡的过程。
呼吸系统的气压循环是上半身的局部行为,而用于声乐气息系统的压强循环则是上半身的整体行为。
身体站直的状态下全身心的放松,我知道很多女孩子在练习形体或在大街上的时候,被要求挺胸、抬头、收小腹,但是在这里,我要告诉你歌唱中这样做很不利于气息的运用。
所以尝试我提供的坚毅:先把平时建立起来的身体肌体状态放松下来,特意需要放松你的小腹并想象你正坐在家里沙发上般的自在。
把气息力量恢复到上半身腔体最低的聚焦点“小腹”(实际上这一过程就是身体放松,小肚子自然鼓出来的状态。
),并保证肺内的气体和外界保持平衡。
保证从肚脐到肺部通道的畅通无阻(身体放松,不僵硬)。
小腹部(丹田)自然收缩产生的气息力量向上挤压肺部使肺内气体向上通过声源送出嘴边。
嘴部微微张开往外吹气,身体放松保证这股力量能够做到把气送到嘴边。
尝试胃部往外“鼓”会让气息的通道更加畅通,那么,小腹收缩产生出来的力量也会更顺畅的通过声带到达口腔。
刚开始气息力量运作的训练要速度适中,才能更容易感受到气息力量的运用。
这股力量运用的越来越熟练以后,放慢吐气的速度,气流量小且稳定。
吐气的快慢、大小能力的训练需要同时进行,以适应不同的歌曲环境对气息的要求。
做完整个吐气的过程,接下来的难点就是困扰很多初学者和部分歌手的关键问题——歌唱中的换气过程以及对换气口的要求。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歌唱的开始第一大段,气息的运用相对比较舒服,身体不感觉到“憋”,随着歌曲的进行越往下唱“气”越短,总是觉得气不够用。
这就是我们平时唱歌所感受到越来越“憋得慌”且气越来越不够用的现象。
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我要告诉你的是:气息系统中吸气的步骤,也就是一首歌曲中所有的换气口都需要充分的把气体吸收回肺内的状态下,并且保证肺内气体和外界气体的平衡。
唱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唱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唱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中声区要扎实稳固,才能扩展音域。
2、自己就是自己,每个人的乐器构造不同,所以不要模仿,唱自己。
3、正确的声乐理念来源于了解自己这件乐器。
4、吸气时学会把胸腔打开,肋张开,打开喉,吸气积极状态。
5、歌唱从强到弱,最后回归到气息上去。
6、一个歌唱者,首先看音乐基本功,再看技术基本功,再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
7、音乐修养问题。
①歌唱对音量的误解。
②保持本色、不贪婪。
③木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不骄、不燥、做自己,做平凡的人。
④用眼睛去歌唱。
⑤一定要朗诵歌词,韵母归韵尤为重要。
8、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歌曲风格、语言。
9、先进入状态,伴奏再响起来,进入人物歌唱。
10、学歌先读谱子,而不是先听音乐。
11、气不够的时候尽量把肋间肌打开。
12、乐器要站稳,肚脐的位置,与双脚形成三角要有力量。
13、歌唱的四个步骤。
吸气---肋间肌打开---声音往气上唱---收声音---吸气….14、唱完一段学会松弛,舒展开,然后在唱。
15、歌唱是嘴上的动作不一定要夸张,但是鼻子和嘴要打开。
16、朗诵歌词,像说话一样。
17、吸气唤换气的时候就是放松的时候。
18、适当吧韵母拉长。
19、下巴挂着就行了,用上颚。
20、高音前的准备。
要有准备。
21、教学中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要找出原因,从侧面的协调,使学生转移注意力,达到目的。
如:下巴紧,就强调上颚咬字、用切齿咬字。
22、气息浅的同学,多做跳音练习。
23、声音像流线一样,不要在个别字眼上声音位置变、靠后等等。
自己发现自己的咬字。
24、唱高音时,要找到声音的焦点,自己的声音像一条线,小心的穿过针孔,声音的延长就像穿过针孔的线的拉长。
25、教学中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改掉学生毛病。
26、起音在丹田。
27、头声很重要。
28、一位著名歌唱家说:“我感觉自己的声音,就在我前方的一个空屋子里。
”空旷感。
29、每个韵母都要唱圆。
30、凡是窝着唱的就朗诵歌词。
科学歌唱方法的理论阐释
科学歌唱方法的理论阐释科学歌唱方法是一种革新性的声乐教学理念,它主张在声乐授课中要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避免一些以往错误的做法。
科学歌唱方法理论的核心是声音的物理特性和声乐技巧的规律性。
它倡导通过科学分析和训练,根据不同的发声特点和乐曲要求,分阶段、针对性地实施声乐教学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预防声乐伤害的目的。
具体而言,科学歌唱方法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声的基础是声音物理特性音乐的美妙不仅只是声乐演唱者的良好外在形象和表现力,而是与声音的物理特性密不可分。
科学歌唱方法认为,声音的振动、谐波、频率、响度、音色等物理特性是发声的基础,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声乐演唱者的声音设计、发声技巧的掌握和演唱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针对性分阶段的声乐训练声乐训练需要一步步分阶段,针对性地进行,不能一刀切。
科学歌唱方法强调,声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声特点和乐曲难度的不同,分阶段进行训练,从声音的基本频率、响度、谐波等方面入手,逐步提升发声的技巧水平,直到掌握高难度的歌曲演唱技巧。
三、强调声音的正确设计声音设计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科学歌唱方法认为,不同音高、音色和音响强度都需要不同的呼吸方式、共鸣位置和声带放松度,因此要求在声音设计时考虑这些特征,切勿一味使用肺活量,导致声带过度张力,进而造成声乐伤害。
四、重视声乐技巧和表现力声乐技巧和表现力都是声乐教学的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科学歌唱方法认为,只有掌握科学的声乐技巧之后,演唱才可以更为自如、轻松、动人;只有表现力较强之后,演唱才能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听众。
歌唱祖国活动设计理念
歌唱祖国活动设计理念
歌唱祖国活动是一项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活动。
在设计歌唱祖国活动时,我秉持着以下两个理念:
第一,以歌曲传达爱国主义情感。
歌曲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感染力。
在歌唱祖国活动中,我将选择一些富有爱国主义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经典歌曲,如《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
这些歌曲旋律悠扬、歌词激昂,通过歌唱方式向参与者传达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二,通过活动形式提升参与者的集体荣誉感。
歌唱祖国是一项集体活动,我将设计一种形式,让参与者在团队中合作,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
参与者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歌曲演唱任务。
在演唱过程中,我将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形成一股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当所有小组完成演唱任务后,我将组织评审团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评分,并颁发奖项,以此激励参与者,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此外,我还会在设计中融入一些创意元素,例如,在演唱环节中加入舞蹈、乐器演奏等元素,以丰富演出形式,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观赏性。
同时,我也会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大屏幕投影、背景音乐编排等,提升演出效果,使活动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总之,我的歌唱祖国活动设计理念是通过歌曲传递爱国情怀,通过集体演唱提升参与者的集体荣誉感。
在实施过程中,我还将充分利用创意元素和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一个有意义、有情感、有观赏性的活动,引领人们用歌声表达爱国情怀,展示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自豪。
浅谈歌唱的基本要素
浅谈歌唱的基本要素【内容提要】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是歌唱的四个基本要素。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泉,声带通过气息的冲击产生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得以扩大和美化,最后通过语言的装饰和深化,融入作者的情感,形成美妙动听的歌声。
四个要素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关键词】歌唱呼吸发声共鸣语言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
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得以扩大和美化而形成动听的声音。
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存在的有机统一体,如果没有呼吸,没有共鸣,嗓子的运动也不存在。
只有用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共鸣,嗓子才能唱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
如果说嗓音是构成歌唱的物质基础,那么语言则构成歌唱的情感基础,它是演唱赖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一、歌唱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声音技巧的能源。
歌唱中,强、弱、快、慢、欢乐和悲伤、幽默和愤怒等音节和情绪的变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与呼吸的正确运用和控制分不开的,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歌唱效果的好坏。
但是歌唱的呼吸与生理性的呼吸是大不相同的,生理性的呼吸是本能的,人人都会,歌唱的呼吸变化很多,而且吸的深,用的久,可以说是一种运动。
人的呼吸有两组肌肉带动,一组是管吸气的肌肉群,包括前胸以下(主要是两肋)、腰部周围和后背;另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生活中感叹的“啊”、“唉”、咳嗽、打喷嚏都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这组肌肉群很强但歌唱时不需要很多,一般呼气肌肉的动作就够用。
歌唱者在吸气时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并且吸气时的口腔应当是放松的,那么怎样才算是深呼吸呢?这里有两个方法:一是坐在椅子上,身体放松,两腿分开,两胳膊肘放在膝盖上,这时吸气,会感觉到吸的深度和力量是在腰围、后背、后腰等部位,并都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深呼吸的部位,站着呼吸不易感觉到;另一个方法就是弯腰90度,两臂放松自然下垂,两脚略分开,这时吸气,气息很自然地吸到腰的周围,后背后腰有明显地膨胀感,这是唱高音用气的位置。
歌唱的重要理念
歌唱的重要理念作者:费毓珺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20期歌唱是集思维、嗓音、技巧以及表演等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门类。
既要求客观上具有优美的嗓音条件以及先天性的音乐协调能力,又需要主观上对音乐有正确的歌唱意识以及较强的认知能力;既要重视结合自身嗓音条件的歌唱方法与技术训练,也要重视声乐作品内在的人文情怀与思想境界。
换而言之,在声乐的教学及实践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声音的基础作用,通过歌唱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审美感受培养“内在听觉”并获得歌唱“声音”的概念,才能够符合较高的审美标准从而作为上升至科学高度而存在价值的可能。
本文将立足于歌唱意识领域,将“内心听觉”的歌唱理念进行系统性阐述,并论证该理念在歌唱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歌唱意识中的“内心听觉”(一)歌唱意识与演唱声音的关系客观存在并贯穿与整个演唱活动始终的歌唱意识,主要表现在演唱者通过正确的歌唱心理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控制歌唱的协调,结合自身嗓音特质并且以积极的生理机能带动音乐的流动,包括歌唱中的呼吸方式、腔体大小、共鸣位置等歌唱概念。
这些重要的条件必不可缺,其中任何一个作为独立的存在也显得毫无价值,只有将其有机统一为整体才能构成科学的歌唱意识内容。
所以说,歌唱是一门生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
①反映在客观实际上,是演唱的声音,通过正确歌唱意识的引导以及控制从而表达出规范、合理、符合演唱要求的声音是我们把握歌唱的本质需要。
比如说,某些德奥艺术歌曲在风格特征上讲,不能用过大的嗓门及过重的声音去表现,演唱者必须通过歌唱意识的自我控制,如腔体的使用与音量的调节等,从而在演唱的实际声音中,才能够听辨出是否符合这类作品的需要。
所以,能动作用的歌唱意识积极引导控制演唱的声音,而具有实际意义的演唱声音则是充分体现出歌唱意识正确与否的关键。
(二)“内在听觉”的含义无论歌唱意识以及演唱声音,都不可能脱离听觉而孤立存在。
歌唱作为一门以听觉为主的综合艺术,在演唱实际中最重要感知是“听”,在歌唱心理活动过程中与“听”也是密不可分的。
歌唱技巧之发声原理
歌唱的发声原理一、歌唱发声歌唱的发声是歌唱者使用特殊的方法,调节发声器官的共鸣,赋予嗓音以不同的音量、音质和音色。
为了获得一个洪亮而清晰的嗓音,需要熟悉人体发声器官的音响学规律。
人体的发声器官包括肺、喉、咽、鼻腔和口腔。
喉咽腔和口腔组成发声通道,通道的形状取决于吐字发音器官唇、下巴、舌和喉的位置,由于这些器官的不同动作,使发声通道在某些位置上收缩或扩张,形成不同的共鸣腔,使声音得到壮大或减弱。
从功能上看,声带是发声器官,位于管状喉头的底部,喉头正好连接咽腔。
咽腔是从口腔到食道之间较低宽的腔体,咽的顶部是软腭,它又是通向鼻腔的入口。
当软腭在其提起的位置时,到鼻腔的通道是关闭的,气息从口腔流出这样,当气息从肺部流出而声带闭合时,声门下的过量压力迫使声带分开,从声带之间经过的空气使气管产生出一种收缩力,它和声带一起,几乎立即使声门闭合。
随着压差的再次增高,迫使声带再次分开。
在开与闭的循环之中,把一串串空气波动送人喉咽腔这种振动的频率决定于肺里的气压和声带的机械性能。
一般说来,肺部压力越大,声带越薄和越紧张,声带的振动频率就越高。
由于这一串串波动,在发声通道中迅速地产生一种振荡气压形成共鸣,便产生了声音。
气流推动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称为声源基音。
其音高是振动频率的速度所决定的。
它是一个复合音,不是单一频率所形成的,是由基音频率和大量的泛音所组成。
泛音的振幅随着声带振动频率的减少而均匀地减少。
根据发声体所包含的各个频率成分的总和来看,一个歌唱家的“声源波谱”或振动频率的振幅与非歌唱家的区别不大,虽然轻声说话时的“声源波谱”与轻声歌唱时小有区别。
但是,当声带的振动频率与共鸣体所特有的共鸣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其声音强度增大。
声音和共鸣之间的频率差越大,所产生的声音就越弱。
发声器官是一个完整的共鸣体,声音经过这个音响共鸣体的传递,才能产生泛音共鸣,使声音增强。
人体的发声共鸣一般具有四个或五个共鸣腔,它们注入声音许多声源泛音。
如何获得美妙动听的歌声
灵 活运用 。 0 5 2 0 年我准各个人独唱音乐会, 在练习 《 洪 湖 水浪打浪 》 我 明显地感到气息浅而且气息也不够 时, 用 ,当时很苦恼 。因为这 首歌曲虽然不太好唱, 绝对 但 不是难度很大的 曲目, 以出现如此情况 ?因为追求 明 何 亮 的声音色彩 , 我一味地往外唱 , 往前 唱, 字和声音离 开了通道 , 离开 了深呼吸的支持 。 找到 了问题所在, 对
维普资讯
走近 音 乐
如何获得 关砂动听的歌声
◆ 柏林林
我国的民族声乐来源 于传统艺术 。一是来 自于戏
是说换 成歌 唱时声音 既在哼 鸣上又在 呼吸上 ,( 两 使 者达到一个协调统一又有分离 的 )用辩证法来讲就是 对立 统 ~ 。把 “ 呼吸 ”跟 “ 鸣 ”上下 连 接 起 来 , 哼 使 它们形成 了一条歌唱的通道 和连接 线 。
上哼 指 哼鸣 。 通过哼呜来获得 高位置 。 哼鸣 ” “ 的 感觉是把鼻腔吸开 ,在假 声位置上哼。练 习时要特 别 注 意 ,用哼 鸣 的位置 来转 换所 有 的字 ,“ 鸣 ”要 哼 始 终连到呼吸 上 ,使 “ 鸣”坐在 气息上 哼 。也 就 哼
“ 支点 ” 的提法是为 了解决歌唱者的声音平衡, 达到
艺术表现力 的。在 一首声乐作 品中,每一个乐段根据
立 “ ”通道 。“ ”通道就是用 “ ”母音作母音训练。 u u u
声乐教学中常常会采用启发、 感觉 、比喻 的办法, u “” 通道就是后通道 的概念。建立 “ ” u 通道 可以解决三个
问题 , 第一:上下 比较通 畅; 第二:声音很容 易进入头 第三 气 息跟头声很容易连成一条线 。 这个通道既 fp 中音也 能唱高音, 下比较 容易统一 , ls i 上 同时可以获 得 良好的混合声 。 头腔 、 把 鼻腔 、 口腔 和胸腔用一条垂
声乐中的共鸣技巧
声乐中的共鸣技巧声乐中的共鸣技巧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历来颇受人们的重视。
在歌唱艺术中,任何洪亮、圆润、丰满、悦耳动听、有穿透力的歌声都是建立在最大限度运用和发挥人体共鸣器官作用的基础上。
因此我们要了解共鸣,认识共鸣,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的摸索、练习,使我们把歌曲演唱的更加完整,丰富。
“闭口者,非启口即闭,从开口收入本字,却徐展其音于鼻中,则歌不费力,而其音自闭,所谓‘鼻音’是也”。
这里所说的“鼻音”,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错误发声的那种晦暗的鼻音,而是鼻腔共鸣,也就是发闭口母音。
充分地运用鼻腔共鸣,发声也就通畅舒展,不会挤紧费力。
1 歌唱共鸣的原理人体的共鸣腔体主要分为头腔、口腔、胸腔三个部分,其中头腔是不能调节变化有固定容积的共鸣腔体,而口腔、胸腔是能调节变化没有固定容积的共鸣腔体。
头腔共鸣能使声音获得清脆明亮的色彩,具有穿透力。
头腔共鸣的要求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口盖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动一些,把下腭放下来,像是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同时软腭和小舌也同时向上抬,大舌根下放一些,这样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声波便由上腭骨传递到鼻腔及鼻腔上部的诸窦里,并回荡在这些腔体中,使整个头腔共鸣比较丰满。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把声音直接从鼻腔里送出去,否则就会产生鼻音。
声波在鼻腔及其上部的诸窦里形成的头腔共鸣是高泛音的共振,使歌声具有丰富的泛音色彩和高位置,音色辉煌透明。
同时声波共振远离喉头,声带也就减少了喉部的负担和用力,使演唱的功能得以持久。
在学习中,常常要求找到头腔共鸣,打开鼻腔是关键。
比如,唱“香”字,开始总唱成“虾”字,就不对了,可以试着把鼻腔打开一些的感觉去唱,同时把声音往上送,这样从头到尾都听到“香”字的整个字腹都可听到“昂”韵,而不是“啊”韵。
所谓高位置,打开鼻腔是关键,打开鼻腔的感觉找到了,就找到了通往鼻腔共鸣的通道。
头腔共鸣的效果和感觉是很重要的,有了头腔共鸣,歌唱即表现为流畅自如、连贯,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幼儿歌唱与节奏设计理念及其操作
幼儿歌唱与节奏设计理念:1. 以游戏为主导: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尝试。
因此,在设计幼儿歌唱与节奏活动时,应以游戏为主导,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2. 简单易学: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有限,因此在设计歌唱与节奏活动时,应选择简单易学的歌曲和节奏,让孩子能够快速掌握并参与其中。
3. 注重身体律动:幼儿阶段的孩子身体协调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可以通过歌唱与节奏活动来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 融入多元文化:在设计歌唱与节奏活动时,可以融入不同国家、民族的音乐元素,让孩子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拓宽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操作方法:1. 选择合适的歌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简单易学、旋律优美、歌词内容健康的歌曲。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儿歌、民歌或者动画片主题曲等。
2. 教授基本节奏:在歌唱活动中,可以先教授孩子基本的节奏知识,如拍子、节拍等。
可以通过敲击乐器、拍手等方式,让孩子感受节奏的韵律。
3. 引导孩子模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示范歌曲的演唱方法和节奏,然后引导孩子模仿。
可以先从简单的部分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4. 组织互动游戏:可以将歌唱与节奏活动融入到游戏中,如“猜歌名”、“接龙唱歌”等。
这样既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歌唱与节奏,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鼓励创作表演: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或节奏。
可以组织小型的表演活动,让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
6. 定期评估与反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可以定期进行评估,了解孩子在歌唱与节奏方面的进步情况,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情感,激发孩子们的艺术潜能。
歌唱教学的重要性1. 激发音乐兴趣小学生一般对音乐充满好奇和热情,而歌唱教学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音乐素养歌唱教学可以启发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感性认识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音乐美感,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3. 帮助孩子舒缓心情歌唱可以帮助孩子们舒缓心情,减轻压力,缓解焦虑,让他们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得到放松和愉悦。
1. 唱出节奏在歌唱教学中,节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小学生一般掌握不了太复杂的节奏,可以先从简单的节奏开始教学。
例如,在教唱《小星星》时,可以先教唱出歌曲的基本节奏,即“一、二、三、四”。
2. 反复唱练孩子们学唱歌需要时间,需要逐步熟悉和掌握歌曲。
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复唱练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使他们更有感染力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 创造音乐氛围在歌唱教学中,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非常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演唱、跟唱和合唱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并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歌唱教学的注意事项1. 学生的年龄段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在歌唱教学中要注意掌握好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 监督学生状态歌唱需要较高的气息控制能力,要求学生时刻注意呼吸姿势和状态,以保证唱功的协调和质量。
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告诉学生注意事项,以保证学生在唱歌过程中的使用效果和效果。
3. 培养合唱感觉歌唱教学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合唱感觉和集体意识。
老师可以通过合唱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使他们明白只有与人合作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
从“口传心授”到“开放高效”——论古今歌唱教育传承中的差异性
名师指导 Famousteacherguidance11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从“口传心授”到“开放高效”——论古今歌唱教育传承中的差异性文/赵芊摘要:歌唱作为人类文化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个民族和国家都有着或长或短的历史。
中华文明早在原始社会的劳动中就形成了歌唱艺术的雏形,几千年的繁衍流转中,歌唱文化无论在宫廷或民间都广受推崇与喜爱,而原始的音声也随着时代的推移变得丰富多彩。
在封建帝制长期统治下,歌唱艺术的传承并没有形成社会化教育及广泛传播的局面,转而以口传心授的基本人际传播方式缓慢接替流传。
当时间发展到今天,传播技术以及对歌唱艺术的多元化教育研究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抛开技术及时代的因素不谈,以“口传心授”和“开放高效”作为古今歌唱教育理念及方式的代名词,思考二者的区别与关系,从而思考今天的歌唱教育事业真正需要的态度与方向。
关键词:口传心授;开放高效;古今对比;差异性;观念态度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它发源于原始先民的刀耕火种之中,集合了对自然界音声的领悟,早在华夏文明的源头就与生产和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无论是夏商周的宫廷乐舞,或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音乐都以独特的社会存在方式,在不断的丰满与变化中实践着文化的力量。
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虽经历了无数的社会动荡与风起云涌,但始终维系着生机,并没有因为王朝易主或政体改革而出现崩溃或断代,这其中除了音乐自身的魅力和价值,更重要的是教育在其中的支撑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音乐教育制度确立时间并不是很早,但歌唱教育及传承观念在民间的形成却渊源颇深。
在封建帝制重武轻文的漫长统治中,社会大众克服了文化水平的制约,触类旁通的寻求到了一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程度和文化习惯的教育方式,这就是“口传心授”理念下的教育模式。
或许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教育传承有很多缺陷和弊端,但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它的必要性和成功经验确实毋庸置疑的。
如何进行正确的歌唱
如何进行正确的歌唱歌唱原为人类的一种本能,人们为了抒发心中的情感,减轻工作上的压力等,而进行各种形式的歌唱。
在当今纷繁紧张复杂的社会里,歌唱显得尤为重要,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怎样进行正确歌唱呢?从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歌唱还应返璞归真,即自然歌唱。
这样学者才会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多年来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现简略总结如下与各位同行切磋共勉。
一、要帮助歌唱者树立一个“自然、和谐”的歌唱理念教师应明确美好的声音是一种自然和谐的音符,只有将自己的心灵融入音乐,才能自然流畅地唱出真情实感就是协调的歌唱。
不要因为片面的追求高超的技巧而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
固然完美的声音是和科学发声技巧分不开的,可是对初学者来讲,过多要求呼吸,共鸣,咬字等发声技巧,就会使人无所适从,顾此失彼,本来学习者还可以完整唱首歌,可是一讲方法技巧就干脆不会张嘴唱歌了。
所以,让学习者首先明确:歌唱是把人体作为一种完整的乐器,而进行的一项自然和谐运动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探索研究多种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轻松自如地正确歌唱我的学生在学习声乐技巧的过程中,初期是矛盾重重的:学习气息,忘记咬字;学习开喉咙,就丢了气息;学习咬字,就忘记了保持位置……状况层出不穷。
遇到此情况我在课堂上就会淡化纯歌唱技巧传授,让歌唱回归最自然的状态,也就是训练学生有效地“说话”。
正如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声乐教授约翰·胡勒说过:“没有说话就没有歌唱”。
我国著名的歌唱家蒋大为先生也说过:歌唱就是在音符上有感情、有意境地说话,强调读歌词。
由此可见:要训练正确自然的唱歌声音,首先要训练说话的声音,要学会像说话一样自然、动情地去歌唱,这是歌唱训练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莎士比亚指出:“好的说话就已经获得了一半的歌唱。
”歌唱艺术的咬字吐字、情绪情感,与说话声音是密不可分的。
声乐教学新理念探索
声乐教学新理念探索声乐教学新理念探索今天我们将会介绍关于声乐教学理念的内容,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的话就快快收藏起来吧。
歌曲教学是音乐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歌曲是音乐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在传统的歌曲教学中,学生只是学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的,毫无情感可言。
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如何构建先进的声乐教学理念: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
在教学中药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
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要借鉴的先进经验。
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
那么,不管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
“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国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洪亮、宽广、浑厚、结实、宽广,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
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一二同样要求声音的洪亮、宽广、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狂、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以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
例如: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的那个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
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的,我们的先辈和广大声乐教师已经做出了长期的艰苦不懈的探索,也总结出来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1、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吸取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的训练方法。
节奏、音准、旋律——音乐歌唱教学中的精准切入路径
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节奏、音准、旋律——音乐歌唱教学中的精准切入路径吴春燕(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实验小学,浙江 丽水 323800)【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推进,音乐教育被提到了更高的地位。
节奏、音准、旋律是歌唱艺术的基石,也是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探讨歌唱教学中,以节奏、音准、旋律为切入路径,如何提高音乐歌唱教学的客厅效果,以供同行参考使用。
【关键词】歌唱教学;教学路径;音乐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引言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部分。
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和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
目前,各级学校的音乐教育依旧延续传统的主课教育模式,偏重于音乐知识和乐理等教学,对于歌唱教学,只有在专业音乐学院的歌唱专业课程中才会着重授课。
对于一般学校的学生而言,歌唱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挖掘歌唱教学的内涵。
随着一般院校的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歌唱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在教学中仍然难以将节奏、音准和旋律引入到歌唱教学中。
因此,通过对于歌唱教学路径的精准切入,让学生在节奏、音准、旋律的能力上全面提升,通过歌唱的形式进行音乐学习和鉴赏。
一、目前我国歌唱教学的现状音乐是一门艺术,是通过歌唱、声音等形式来表达情感。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音乐教学方法相比于其他国家处于落后的地位,主要表现为过于追求乐理知识,忽略了歌唱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乐理知识相对枯燥,间接地打击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难以适应当代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需求。
(一)教师歌唱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本身对歌唱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音乐教师很少是歌唱专业的,大多数是某类乐器演奏专业,教师从专业角度上不重视歌唱教学;第二,音乐课大多数作为副科,音乐教师更多的是完成教学任务,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教学,没有歌唱教学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歌唱通道的理念一、怎样建立歌唱通道歌唱的通道,就是指歌唱者本人的歌唱腔体组合,包括头腔、鼻腔、口腔与胸腔。
闭合适度的声带(音源),加上气息的对抗,形成混合声的全通道共鸣,经过气压的周边辐射,再形成全身共鸣(全身歌唱)。
用“吸气状态”的提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歌唱时的喉咙状态就就是吸气时的喉咙状态。
利用吸气状态进行歌唱发声的启发诱导时,要提示学生——吸进的气流要形成上有“哼”、下有“叹”、中间“开”的状态,并且建立在统一的垂直线上。
“吸气状态”的提法,可以保持气息的的深度与均匀,同时也解决了字的统一问题。
在向外唱的同时又向里吸,这就形成了气息的对抗。
吸气状态的保持本身也就打开了腔体,且与横向阻力形成了对抗。
正如金铁霖教授所言“叹到哪儿从哪儿吸,吸到哪儿从哪儿唱,保持吸气状态来歌唱。
”关键就是“保持”二字。
只有上下、左右、里外、纵横对抗的有机结合,形成对立统一的一个协调的歌唱整体,才能使声音通畅无阻,字与声完全统一,各个腔体的共鸣统一就建立在这条柱状的垂直线上。
一般采用“U”母音进行歌唱通道的练习。
因为“U”母音最容易获得高位置、深呼吸与较好的喉头位置,同时又可以获得良好的混合声,把头腔、鼻腔、口腔与胸腔用一条垂直线把它们从上至下串起来,从而形成歌唱腔体(又名“垂直U通道)。
呼吸就是歌唱的动力,支点就是歌唱的支持力。
歌唱时,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合作,将吸进来的气保持住,即呼气肌肉群工作的同时,吸气肌肉群继续工作,使呼与吸相互配合形成对抗,在腰部周围产生压力,形成上有哼鸣下有叹气的歌唱状态。
歌唱就是呼吸的对抗,呼吸的对抗就是为了获得声带与共鸣的回应。
呼吸对抗强,则声音的力度强,共鸣大;反之亦然。
就是呼吸的的对抗带了动腔体的震动,产生带有动听音色的共鸣,因此歌唱时,要把力量用于呼吸对抗上,而不就是把劲儿用在嗓子上,歌唱就是唱共鸣,而不就是擂嗓子。
歌唱通道中经常会出现声音位置低、喉音、以及气息浅(提气)等常见毛病。
解决此类问题一般采用“上哼、中开、下叹”的方法: 上哼——指哼鸣,即鼻腔打开,哼在假声的位置上,有大哼鸣、中哼鸣、小哼鸣之分。
中开——指吸气状态,气息吸进的方向有上有下:“上”指软腭抬起,直达哼鸣的位置;“下”指吸到哪儿抵到哪儿,保持吸气状态,即喉咙的打开。
下叹——即气息叹得越深越好,保持吸气状态,喉咙打开叹着唱,这就是歌唱的永恒规律。
第二讲歌唱色彩的调整良好的歌唱音色可以运用科学的歌唱训练方法,在很好的歌唱通道中,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而获得。
这个方法与手段就就是合理运用“U”通道中的支点,也就就是歌唱通道中的作用点、歌唱的平衡点。
歌唱通道中的支点按纵向分,有上、中上、中、中下、下支点;按横向分,有前、后支点;还有大、小、虚、实之分。
“支点“的提法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歌唱者声音的平衡,达到气息运用自如、音色漂亮、声音通畅、吐字清晰、状态统一等目的。
一般来说,大支点所发出来的音色相对较暗,小支点所发出来的音色相对集中明亮。
歌唱音色的亮与暗、虚与实的变化就就是支点变化的结果,支点的大小不同、位置不同,所产生的歌唱色彩也会不同。
歌唱通道中,支点无处不在。
前中支点一般位于中山装的第二个纽扣处,训练中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法,要求所有的字吸回到这一点上完成;后中支点一般位于后背与前中支点相对应的位置上;前下支点一般位于肚脐以下的位置上;后下支点位于后背与前下支点相对应的位置上。
大支点可以启发想象此支点有碗口那么粗,所产生的音色相对较宽较暗;小支点可以启发想象此支点只有圆珠笔尖般大小,所产生的音量虽然没有大支点所产生的音量大,但音色较集中且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在调整声音色彩方面,除了用通道中的支点调整之外,还经常用声带闭合的办法来进行调整。
“声带闭合不良就是声音嘶哑、音色不明亮、多病的主要原因”(加西亚)。
所以说,良好的声带闭合就是连接(胸腔、口腔、鼻咽腔、头腔)共鸣的纽带。
特别就是对于男高音与女高音来说,声带闭合就是获得声音高位置与音区统一的关键。
但值得注意的就是,良好的声带闭合一定要建立在喉咙打开的基础之上,即打开后加闭合,形成对立统一。
声带闭合不就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的,完全掌握的,这其实也就是一种肌肉能力的训练。
歌唱训练过程中,结合“上、下、大、中、小支点”的提法,同时掌握“在歌唱前先放松,后叹气,叹到哪儿从哪儿吸,喉咙开,嘴巴张,字头夸张嘴巴松,打开喉咙往回唱,保持吸气状态来歌唱,所有字支点上”的口诀,最终达到使歌唱者完全能够掌握所有的字在通道中的支点上完成。
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手段来调整音色,首先要遵循的就是不能破坏“U”通道的完整性,一切手段只能在通道中完成。
只有这样,混合声才有保证,声区才能统一,个性的音色才能保持不变。
只有在科学的通道里体现出不同的声音音色,才能使我们进入到色彩斑斓的音响世界中,去享受那一首首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艺术做品。
即所谓“个性要存在于共性之中,共性中包括着个性。
”第三讲歌唱的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承载着不一样的情感流露,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可见,语言就是歌唱的基础,歌唱就是语言就是情感在表达上的深化,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故有“语言就是歌之本”之说。
声乐不同于器乐。
它不仅用人声这个乐器来唱出美好的声音与旋律,还用语言来表达声乐作品的内容与情感。
歌曲中的歌词就是歌唱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表达作品内容与情感的工具。
歌唱语言通常就是指歌词的发音。
明代著名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曲律》中提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字清排列于三绝之首,可见古人对于歌唱吐字的重视。
我国汉字基本上都就是由声、韵、调三个因素组成。
首先要学会分辨“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升、去声。
四声不正,势必造成吐字不清,甚至造成语义的歪曲。
因此歌唱学习者应当学习正音,咬清五音(唇、齿、牙、喉、舌五个部位的发音位置),辩明收音归韵。
我国戏曲与曲艺训练非常强调咬字吐字,提出“以字带声”、“字正腔圆”与“吐字归韵十三辙(一七、发花、姑苏、也斜、中东、江阳、人辰、言前、怀来、灰堆、油求、遥条、梭搏),还有吐字行腔中的“五音”、“四呼”与“四声”等。
要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晰,首先,字的发音要准确。
字一般就是由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组成。
字头就是字的声母,字腹、字尾就是字的韵母。
字的声母,由唇、齿、牙、舌等部位对歌唱气流的阻挡而形成;字的韵母,就是字在歌唱中的延长部分。
字腹与喉咙打开就是统一的,字尾就是指字的结束母音。
收音尾有强收与弱收两种方式。
能否收好字尾,对歌唱者在声音与歌唱通道保持方面,也就是一个考验。
在歌唱中,每个字的着力点与部位就是不同的。
只有按照“开、齐、撮、合”的吐字方法,歌唱咬字才会清楚。
歌唱中咬字一定要有力量,一个字咬出来,不能松劲、无力,要保持口型与位置,字又不能咬死。
清楚的发音动作就是咬字清晰的重要因素。
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歌唱咬字也不例外。
除了字头准确、清晰与有力之外,字腹与字尾明确支点与稳定状态,必须全部反映在歌唱的通道之中。
歌唱中,我们把“字”瞧作就是个性,把通道瞧作就是共性。
第四讲歌唱者的艺术修养好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乐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一曲唱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俄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说:“您知道什么就是歌唱不?您脑子里怎么想,心里怎么感觉,您用感情唱出来。
这才就是歌唱。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必唱者先投身处地,摹仿其人的性情气象,宛若人之自述其语,然后其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若对亲人,而忘其为度曲矣。
”这说明,必须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较高的歌唱技巧,才能通过表演将自己的心灵感受用具有丰富色彩与独特风格的美妙声音表现出来,进而拨动听众的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六讲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培养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对歌唱训练与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她学科的教学,声带与发生的机能就是触摸不到的,发生的状态也就是瞧不见摸不着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就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
歌唱中所谓正确的心理状态,就是指与歌唱有关的各器官处于协调平衡、自然灵活的状态下,可以随我们的意志去调控与指挥。
歌唱中正确的心理状态的表现就是:全身放松,但不松懈;注意力集中,但不紧张;情绪高亢,态度积极,但不慌乱。
因为只有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全身的肌肉与神经才不会僵硬,才会使与歌唱有关的肌肉处于平静自然的状态中,而这就是可以根据训练与歌唱的需要进行自我调控的。
心理调控功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感觉与直觉的调控功能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声乐技术训练中的感觉,一方面包括丰富的知觉特征;另一方面着重指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的综合作用感。
运用多种感觉技能的互相作用及各种感觉的互相影响,对于提高技术训练效率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联觉的调控功能采用“比喻”的方法,就是达到联觉作用的重要教学手段。
在发声训练中,我们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生活中各种动作的比喻,凭借自己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发声的原理与机能中各种比较抽象与不易说明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辩。
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联想、类比与通感。
尽管比喻有时并不一定符合发生技能的实际,但这种联想能够不断唤起生活经验中的形象记忆,并由此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从而启发学生对自己的声音所要达到的状况的理解,进而启发学生的认识能力与理解能力。
三、记忆的调控功能学习的记忆主要包括感知觉的记忆、情绪与发声运动觉的记忆。
首先就是视觉的记忆,包括旋律、歌词、节奏的记忆,也包括把歌唱行为的视觉形象记在脑子里。
其次就是听觉的记忆,即在内心聚集着的一个完整的听觉表象,并随时可能转化为实际的音响。
再次就是运动觉的记忆。
如同任何技能活动一样,歌唱技巧的而获得也就是一个由有意识向无意识的转换过程。
四、想象的调控功能声乐艺术就是将音乐与文字结合起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使语言与音乐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声音形象”。
想象在调控中的作用,就是把语言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使歌唱艺术这样一个不能被直接感知而需要加以思考才能深刻认识的事物,在思想上作为一个形象的实体来理解与掌握它的规律。
想象可以使我们以一个抽象的、可以理解的领域去认识体会一个真实而又触摸不到的领域,把思维转化物质。
从正确的想象发展成一种正确的技能,使人容易接受,便于渗透在行动中。
而要想得到优美动听的音色,在内心的想象中准确的知道这个声音的形象,还得用内心听觉来指挥与控制发生机能,从而寻找到最美最动听的音色。
因此,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声乐教学中一种支配与推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