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辨析题
教育学辨析题集
辨析题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答:错。
就教育的最一般意义而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但作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广义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从古至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职能。
答:错。
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18-19世纪期间,随着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相形之下,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3、学校教育制度只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答:错。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受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受到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4、义务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完全普及。
答:错。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5、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答:错。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教育学辨析题集
辨析题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答:错。
就教育的最一般意义而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但作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广义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从古至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职能。
答:错。
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18-19世纪期间,随着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相形之下,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3、学校教育制度只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答:错。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受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受到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4、义务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完全普及。
答:错。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5、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答:错。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4)13.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2013-2014.1 (4)3.有的老师说:“只要有专业知识,就能上好课,何必还要学习教育学。
”2013-2014.2,2016-2017.1 (4)1.把几十个年龄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班集体。
2013-2014.2 (4)8、教育从一产生起就具有阶级性。
2014-2015.1 (5)14.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2015-2016.1 (5)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5)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 (5)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5)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5)6、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5)7、教育学实际上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5)9、《论语》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论著。
(6)10、教育现象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11、教育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就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动物界。
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只不过继承和改进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获得了一些新的性质而已。
(6)12、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6)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7)1、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 (7)一、教育与个体发展 (7)1.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012-2013.2 (7)2. 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十四岁获得博士学位。
教育学考试 辨析题
辨析题二、辨析题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
学生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既是人类知识长期积累和整理的成果,又是人类智力和智慧的结晶,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类知识的方法。
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智力运用的过程。
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原理和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并善于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际中去,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智力,形成自己的创造才能。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
因为人们的智力同样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只有那些智力发展好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才强;学习效力才高;而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则有较多的困难。
可见,发展学生的智力是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特别是在迅猛发展的现代,教学内容迅速增多,程度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加大,尤其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3、教学就是教育。
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和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育学辨析题
实用文档.辨析绪论1、辨析下面五句话: 1生物起源说2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3兽类教育与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根底4野兽也有教育5教育源于人的本能 答:错误 1 完全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2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是不科学的观点 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答:错误 1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淆于无意识的模仿 2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 3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4也是不科学的第一章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的需要 答:正确 1必须有教育的传递,让年青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经验 2社会文明不断延续和开展,必须有年长一代把这种后天的经验传递给年青一代。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过了现实条件答:正确 1猿脑变成了人脑,即有了意识产生的生理根底。
2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教育提供了工具 3劳动中积累了经验,便构成了教育的内容第二章1、经济对教育开展只有促进作用答: 错误 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科学兴旺经济对教育有促进作用,落后有阻碍作用。
2、经济对教育开展具有促进作用 答:正确1经济开展的规模合速度制约着教育开展的规模合速度2经济开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开展的结构和布局3经济开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4经济开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是形式 5经济开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挥在那的物质根底3、政治对教育只有决定作用答:错误 1实质是政治制度对教育有决定作用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4、政治对教育局有决定作用 答:正确1决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目的 2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了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利 4决定了局部的教育内容 5决定了教育的管理体制5、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答:正确1教育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的劳动力 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开展6、教育现代化指教育设备的现代化答:错误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设备的现代化,还包括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目标现代化3教育内容现代化4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5教师队伍现代化7教育管理现代化8教育制度现代化第三章1、龙生龙,凤生凤 遗传决定论 答案:错误1遗传素质是人的开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开展不起决定作用2认为人的开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是不正确的2、环境决定论答:错误 1环境对人的开展虽然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开展 2人是环境的消极产物,人的开展为环境所决定,就会滑入“环境决定论〞的错误之中‘3、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无条件的 教育万能论 答:错误1只有遵循人的开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开展2要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第四章 1、教育目的的制定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臆断答:正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2人的自身开展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2、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答:正确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2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3、全面开展是指平均开展答:错误 全面开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开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开展。
教育学原理辨析题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孔子总结了很多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他总结教学经验以后提出来的教学理沦。
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
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2、教育只能适应青少年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适应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终目的。
题目中只见适应不见发展,是错误的。
3、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教育学辨析题大全
1.动物界也有教育。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活动。
动物界的所谓“教育”,像老猫教幼猫捕鼠等只是基于生存需要的本能活动,它们是无意识的。
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和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如课堂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
(3)因此,动物界没有教育,题干说法错误。
2.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教育活动。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参观博物馆是属于广义的教育。
所谓广义的教育是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能够拓宽知识、影响品德发展等。
(3)因此,参观博物馆是一种广义的教育,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只有文字产生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和根据文献资料传授知识的人——教师。
文字的出现和学校的产生是有直接联系的。
而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是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
(3)综上所述,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4.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的。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这是高尔顿的观点,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它片面夸大了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环境和学校教育的作用,特别是主观能动性在其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综上所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
片面夸大了外部力量对人的作用,忽视了遗传素质,特别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3)综上所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6.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必须被动地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的和特点。
教育学-辨析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教育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10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共产主义6、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教育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7、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并未实现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广义的培养目标才是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教育目标就是指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又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所以,教育目标是很据教育目的制定的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因此,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1、教师要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是无关紧要的。
×因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义务,教师不仅要爱护学生,而且还要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因此在一些涉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2、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
×因为这是由教师职责所决定的。
教育学 期末辨析题
辨析题: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答:错,只有在古代教育中,教育才具有阶级性;而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劳动,而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以石器工具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原始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教育对象的平等性、普及性和教育实践的原始性;现代教育具有普及性,因为生产发展需要各类人才,要求每个劳动者具备一定文化知识。
综上可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是错误的。
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起决定作用。
答:错,教育虽然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性的,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1)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
教育本身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建立在一定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教育,只能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下发挥作用,为其服务,不可能超越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限制而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
(2)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教育只能在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范围中对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起延缓或加速的作用,而不能起根本上的作用。
简答题: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对象的差异性、内容、过程与教育情景的复杂等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与创造性(如:因材施教等)。
2、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劳动对象及其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3、教师劳动在时间上的长期性:教师劳动对象成长的长期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教师劳动空间的非限定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广延性。
4、教师劳动个体性与劳动成果集体性:教师劳动形式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群体性与个体性。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育学原理 辨析题
1.动物界也存在与人类本质上相同的教育现象。
错:这是“生物起源论”的观点,把人类教育等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从根本上否认的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1. “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错。
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素质固然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物质前提,但它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性,还要靠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错。
这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着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但是,环境仅仅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不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3.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会任意地使他们加以改变,或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或是乞、小偷错。
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但是,教育并不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时也离不开遗传、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错。
这是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观。
新课程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拥有者转变为合作学习者;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习者、研究者。
1.课程资源就是指教材错。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教材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也绝不仅仅限于学校内部。
教育学原理辨析题
辨析题原理1.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泳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
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在养护幼仔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些相似,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是一种程序化的反射活动。
人类的活动是自知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2.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学两条基本的矛盾或关系。
这种表述是正确的。
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既能促进人的发展,又要受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教育要更好地培养人,首先要了解人,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必然与其他社会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种表述是正确的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从而不断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4.文化教育学仍然没有脱离思辨的模式。
这种表述是正确的文化教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批判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主要观点:(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
(2)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过程是一种文化历史过程。
(3)教育研究要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4)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5)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
文化教育学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它的思辨气息很浓,在许多问题的论述上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这就决定他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限制了它在实践中的应用。
另外,它一味地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其客观规律的存在,也是它的许多理论缺乏彻底性。
因此,可以看出文化教育学仍然带有思辨的模式。
教师资格证 教育学 2021年辨析题60道
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称其为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4.杜威认为“教育无目的”即教育没有任何目的性。
5.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总是产生正向功能。
6.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7.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应优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教育8.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它对社会的适应是全方位的。
9.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0.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1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2.只要得到适当的教育,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1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从而实现高效高质的教育。
14.学校教育是教育孩子的主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可有可无的补充。
15.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之一是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16.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
17.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8.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19.美育就是艺术教育20.劳动教育就是让青少年到生产劳动第一线参与生产劳动。
21.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22. 课讲得好的老师就是好老师23.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24.课程是课程表中所列出的学科科目。
25.活动课程的设计要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26.课程标准是中小学试题命制的主要依据。
27.课程标准是对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它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始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28.课程计划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制订的。
29.教材是教学活动可以利用的唯一资源。
30.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动课程就是课外活动。
31.教学就是教师上课,学生听课。
32.安排教师上课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33.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办学规律,要求学校领导集中全校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教学活动。
34.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35.备课就是钻研教材。
教育学辨析题
一、观点辨析题1、《论语》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论著。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论语》中虽然有众多对教育的论述,但是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在前教育学阶段,虽然对教育活动的论述已经不少,但是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形象的比喻和简单形式逻辑的推理上,即使有些论述比较深刻,也显得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理论论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2、教育现象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不正确。
所谓教育现象,指的是存在于社会中的有关教育活动的一种客观实在。
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能被人们意识到,因为教育现象是存在于社会客观现实之中,但是这些教育现象有时和其他社会现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人们并没有把它当作是教育现象。
既然不把它当作是教育现象,就谈不上将它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而且教育现象即使被意识到,也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是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现代教育学更关注的是现代社会的教育,更关注的是教育的现代特性。
3、教育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就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动物界。
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只不过继承和改进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获得了一些新的性质而已。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虽然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但其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把动物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进行的本能性活动作为人的教育的基础,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地、机械地还原为生物现象,忽视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4、甲说:“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乙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你认为呢?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正确。
专升本教育学辨析题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错)2、上课听讲、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错)3、教育从来都是具有而且将永远具有阶级性的特点。
(错)4、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阶段性。
(错)5、19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利托尔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
(对)6、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影响(错)7、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它是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对)8、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
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错)9、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
(错)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
(对)11、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是宫廷学校。
(错)12、教育的多元化是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对)13、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备和信息载体的现代化。
(错)14、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其发展而发展的。
(错)15、教育学的源头是教育实践,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教育经验汇编。
(错)16、孔子的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对)17、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学记》。
(对)18、“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对)19、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对)20、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是杜威。
(对)21、“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画上等号。
(对)第二章1、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对)2、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对)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是: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错)4、教育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引起社会变革(错)5、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所以教育只能依附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学试题辨析题
教育学试题辨析题一、选择题1. 教育学中,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以下哪项策略是错误的?A. 设定明确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B. 提供即时且具体的反馈C.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D.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正确答案:C解析:在教育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来激发。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A 项正确)。
提供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学习策略(B项正确)。
然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C项错误)。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可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习过程更加积极主动(D项正确)。
2. 根据维高斯基的近端发展理论,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学生的发展完全依赖于个体的成熟B. 近端发展区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C. 更有经验的人提供的帮助对学生的学习不重要D. 教育应关注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适度的挑战正确答案:D解析:维高斯基的近端发展理论强调教育应当关注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理论中,近端发展区指的是学生在有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能力水平,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相比,它包括了通过社会互动和指导能够达到的更高水平(A、B项错误)。
更有经验的人,如教师或同伴,提供的帮助对于学生理解复杂概念和完成任务至关重要(C项错误)。
因此,教育应当提供适度的挑战,帮助学生在近端发展区内实现潜能的发展(D项正确)。
二、填空题1. 在教育心理学中,__________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受到认知结构的影响,学习应当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出发,逐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答案:认知发展解析: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过程中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认为,教学应当基于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经验,通过逐步引导和建构,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
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__、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
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1.学校教育产生于(B )。
教师招聘试题:《教育学》常考辨析题
教师招聘试题:《教育学》常考辨析题_一、辨析题1.“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师心态说明其处于生涯低落阶段。
1.【答案】该说法错误。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出现在稳定和停滞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只做分内的工作,不会主动追求教学专业的卓越与成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可以说是缺乏进取心、敷衍塞责的阶段。
而生涯低落阶段是准备离开教育岗位,打算“交棒”的低潮时期。
故以上说法错误。
2.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这是指教师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2.【答案】该说法错误。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强调的是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这是教师的主要知识素养,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
广播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应该具备的普通文化知识也必须广博,应兼通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质。
故以上说法错误。
3.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3.【答案】该说法错误。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其中师范教育即通常说的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
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故以上说法错误。
4.各国在学制上都会有一些特殊规定,比如设置特殊学校和特殊班级,这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4.【答案】该说法错误。
各国在学制上都做出一些特殊的规定,允许智力超常学生跳级,实行特殊招生,设立特殊学校与特殊班级,使特殊教育成为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说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调整教育结构和建立学制的依据之一。
经济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客观需求。
故以上说法错误。
5.在我国,义务教育就是基础教育。
5.【答案】该说法错误。
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而基础教育是指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提高我国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会做人的基础和学会生存的基础等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
绪论
1、辨析下面五句话:
1生物起源说
2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3兽类教育与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
4野兽也有教育
5教育源于人的本能
答:错误1 完全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2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是不科学的观点
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答:错误1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2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3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4也是不科学的
第一章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的需要答:正确1必须有教育的传递,让年青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经验2社会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必须有年长一代把这种后天的经验传递给年青一代。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过了现实条件
答:正确1猿脑变成了人脑,即有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2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教育提供了工具3劳动中积累了经验,便构成了教育的内容
第二章
1、经济对教育发展只有促进作用
答:错误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科学发达经济对教育有促进作用,落后有阻碍作用。
2、经济对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答:正确
1经济发展的规模合速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合速度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3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是形式
5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挥在那的物质基础
3、政治对教育只有决定作用
答:错误1实质是政治制度对教育有决定作用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4、政治对教育局有决定作用
答:正确
1决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目的
2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了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利
4决定了部分的教育内容
5决定了教育的管理体制
5、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答:正确
1教育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
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的劳动力
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
6、教育现代化指教育设备的现代化
答:错误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设备的现代化,还包括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目标现代化3教育内容现代化4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5教师队伍现代化7教育管理现代化8教育制度现代化
第三章
1、龙生龙,凤生凤
遗传决定论
答案:错误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2认为人的发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是不正确的2、环境决定论
答:错误1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起着重大的
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人是环境
的消极产物,人的发展为环境所决定,就会
滑入“环境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3、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无条件的
教育万能论
答:错误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
的发展
2要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
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四章
1、教育目的的制定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
臆断
答:正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
主要根据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
的重要依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2、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答:正确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
治制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
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3、全面发展是指平均发展
答:错误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
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
的道德的发展。
4、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错误应因材施教
5、以升学率为准
答:错误,违背了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
观。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本。
第五章
1、义务教育是一种国民教育。
答:正确。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
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还
包括高中、大学等教育。
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答:正确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
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这是教师最本
质的特征
3、问题忘了。
答:何种进修培训都应该在完成教师本职工
作的前提下进行,不得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
工作。
4、终身教育就是指继续教育
答:错。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
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一是具有
时间的延展性。
而是空间包容性。
5、国民教育是义务教育
答:错误国民教育包括义务教育还包括高
中大学等教育。
6、由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向重视人的“受教育
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答:错误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
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第六章
1、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
答:正确1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
全面发展2因此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手段
2、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答:错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双重的地
位,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
发展的主体
3、“教师中心论”学生比作“船”,教师是“舵手”
答错误1它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2
忽略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题3过分
扩大了教师的作用
4、“儿童中心论”把学生比作“太阳”而教师是
围绕着太阳转的“地球”
答:错误1只强调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主体2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客体3过分
扩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教学相长
答:正确1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2学生的
学促进教师的教3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
互促进的
第七章
1、国家课程在事实上有可选择性
答:错误1在事实上具有强制性2国家课程
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其管理属于中央教育
第八章
1、教育就是智育
答:错误1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
为主要目标的活动2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
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3智育的实施除通过
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4教学和智育的关
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
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无条件的
答:错误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知识应是规律性
的知识
2从教学活动的结构来看,重视学生的活动
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3从传授知识的方法上看,应采用启发式教
学
3、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传授的方法
答:错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
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
套工作方式。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
的方法。
4、有一个题是幻灯机不是计算机
第九章
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答:错误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
的活动
2、品德发展的多端性
答:正确
1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一般来
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
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
2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
样性,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
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或出现“情通
理不通”
3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
端,多种教育程序。
3、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
逐步前进
答:正确
1德育过程有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
2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
育学生,德育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3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
逐步前进
第十一章
1、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客观性是
调查研究的重要特征
答:正确1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客观
性是调查研究的重要特征2平时偶尔的一
次观察或访谈不能成为调查研究
2、经验研究就是经验总结
答:错误1经验研究不同于经验总结。
两者
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研究”,因而应有研究
的目的,有创新新结果。
而后者不一定具有
这两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