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4章-2
指示性与话语性——话语指示的本质特征
指示性与话语性——话语指示的本质特征修辞学习2004年第6期(总126期)指示性与话语性一话语指示的本质特征唐善生提要话语提示是列文森提出的五种指示类型之一,话语指示的界定至今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或大多数人承认的界定.文章分析了国内几位学者对话语指示的定义,发现这些定义没有对话语和指示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从而引起了对话语指示理解的混乱.文章认为指示性与话语性是判定话语指示的根本属性.关键词话语指示指示性话语性话语指示语一引言指示问题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话语指示(语篇)指示也是一种指示现象,但与人称指示,空间指示,时间指示相比,研究得并不充分.英国语言哲学家莱昂斯首次对指示作了迄今为止较有权威性的定义.他指出,指示是离开了特定的语境便无法确定的语言现象,典型的语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说话人给自己安排了一个ego(自我)的角色,叙述每一事物都以他自己视角为出发点,他处在语境坐标的零点位置.菲尔默对指示语也作了与莱昂斯相近似的定义,并对空间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交指示语和语篇内部指示语分别进行了考察.关于指示问题,列文森在《语用学》中是这样说的:语言结构本身反映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最明显的就是指示现象.……从本质上讲,指示现象牵涉到如何用语言编码或语法手段表示出语境或言语行为的特征,因此它也涉及到如何依靠语境来分析和理解所说的话语,例如指示代词"这(this)"在不同的使用场合指不同的对象,它是一个变项,所指对象由语境(例如手势)确定.他认为,指示系统是以自我为中心,就是说,指示中心或指示中枢一般是:a.中枢人物是说话人;b.中枢时间是说话时间;c.中枢地点是说话人在说话时所处位置;d.话语中枢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e.社交中枢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和等级. 什么是话语指示?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这就影响到了对话语指示的语用功能等一系列问题的深人研究.比如话语指示的篇章连接功能,话语指示的篇章管界功能等.当代先锋小说家以元叙事的方式进行小说创作,要分析这样的小说结构,不依赖话语指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对话语指示到底指什么进行探讨.本文主要就当前国内几本语用学教材和语言学专着对话语指示问题的界定作一简要的评析,试图揭示出话语指示的本质特征,给话语指示进行界定,从而加深对话语指示的理解与研究.二当前国内的界定及存在的问题自从菲尔墨,列文森提出话语指示这一语言现象以来,国内还没有人对此进行过专门的一20—研究.有关话语指示的内容只能在一些教材或专着上看到零星的举例式的解析.话语指示的界定至今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或大多数人承认的界定,下面是话语指示的几个定义:定义1:话语指示,或语篇指示(textdeixis)是指在说话或行文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词汇或语法手段来传达话语中某部分或某方面的指示信息.(何自然,1988)定义2:篇章指示指的是一句话中某些词语被用于指包含这句话在内的整个篇章的某一部分,或用来表明这句话和同一篇章中其他话语之间的关系.(何兆熊,2000)定义3:语篇指示就是用词语指语篇的某一部分,所用的词语就包含在这个语篇的话语中.(索振羽,2000)定义4:语篇指示的基本思想是所指不是人,事或物,也不是地点和时间,而是指向语篇中某一陈述,相当于夸克等人的句和小句指称.(胡壮瞵,1994)定义1在解释话语指示的时候用"指示"这个词语,这显然是不合适.因为"话语指示"这个概念中"指示"本身就是需要解释的一个概念.另外"指示信息"的概念太宽泛了.如果按这个定义理解,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都是话语指示,因为它们都用了某一词汇传达话语中的指示信息,甚至我们通常说的许多指称问题,如定指,不定指等都是话语指示,因为它们也都传达了指示信息.定义2中,"包含这句话在内的整个篇章的某一部分"是一个歧义短语.可以有两种切分:包含这句话在内的/整个篇章的某一部分包含这句话在内的整个篇章的/某一部分照上一种意思理解,话语指示语就很少,只有"本文,本段"等少数几个,照后一种理解,意思就跟定义3说的"话语指示就是用词语指语篇的某一部分,所用的词语就包含在这个语篇的话语中"一样,所不同的是定义2还强调了"表明这句话和同一篇章中其他话语之间的关系"的词语也是话语指示语.定义3没有提到这一点,但是在后面话语指示语的类型中又把这类词语,甚至是插入语等纳入到话语指示的范围.比如下面几例,划线部分是不是"话语",加点的部分是不是指示语?由于这两个定义都没有给话语和指示这两个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因而,下面的用法到底是不是话语指示就难以断定.(1)金发女郎排行第三位,这我倒是从来不知道的.(2)"我听说董延平好像对你有点意思.""是么?"石静笑着仰看我一眼,"回头我找他谈谈,看是不是真有这回事."(3)他坐立不安地要活动,却颓废使不出劲来,好比杨花在春风里飘荡,而全身无力,终飞不远.他自觉这种惺松迷怠的心绪,完全像填词里所写幽闺伤春的情景.●●●●●●●●●(4)人说"知足者常乐",我确实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5)我希望他能垒丝型堕垫型堑生塑,可是他没有苛.可是,依照定义4就更不好判断了.(1)一(3)的划线部分从句型上看是个句子,从句类上看是陈述句,(4)是个小句,(5)是句子的一部分.但是从所指上看似乎它们又都是指一个事件的.不知道定义4到底是以形式为标准,还是所指(陈述)为标准,还是既以形式又以所指为标准?"陈述"是一个什么概念?陈述和话语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只要是与陈述"同指"的成分都是话语指示语?另外,胡的定义把所指限定在小句或句子,那么,指向整个篇章或篇章中的一部分就不是话语指示吗?从以上定义以及他们在论着中的举例看,这些定义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对话语进行界定,二是没有对指示进行界定,从而引起了理解上的混乱.列文森虽然强调话语的指示一21—性,但是他只是将说话人正说到的部分作为参照,这样就把其他的一些具有指示性的词语排斥在话语指示之外.同样,列文森也没有对话语进行过明确的界定.三话语指示的本质特征话语指示与一般的指示(人称指示,空间指示,地点指示)最大的不同在于:1,一般指示所指的是客观对象(我们这里的客观对象是狭义的),即语言之外的对象,话语指示所指的是语言对象,即语言自身.2,一般的指示有专用指示语,话语指示没有专用指示语.一般指示常常用到下列指示语:人称指示语你,我,你们,我们,他们,咱们等.时间指示语这时,那时,现在,刚才,不久,最近等.方所指示语这里,那里,上,下,以上,以下等.话语指示没有专用指示语的,话语指示语的构成有三种情况:一是借用代词作话语指示语.这样的代词有"这,这些,那些,它,它们,此,是"等.二是借用方所指示语作话语指示语.主要有"这里,那里"等.三是用专有指示语修饰话语名词构成话语指示语.如:人称指示语+话语名词我的话,他的论文,对方的观点,你的批评①等.时问指示语+话语名词昨天的讨论,今天的话,最近的消息等.方所指示语+话语名词上文,下文,这里的句子,以上的论述等.我们把专门指称语言单位或言语单位(言语作品)的词语称作话语词语.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话语词语.如汉语的"词语,词,新词,短语,偏正短语,句子"等表示语言静态单位的词语,"话,评论,表达,段落,上文,小说,散文,消息"等都是表示动态言语单位的词语.表示言说或表达一类"的"字短语也属于话语词语,如"所说的(话)","他写的(文章)"等."意见,观点,想法"等通常必须依赖一个话语存在,因此也可以把这些词当作话语名词看待. 话语指示作为一种指示现象,指示性和话语性是话语指示的根本特征.1,指示性话语指示的指示性就是指充当话语指示语的部分的意义理解要以说话人为参照,并且话语的实际所指需要依赖它所指向对象来确定.比较:(6)他的话你都记住了吗?(7)张老师的话你都记住了吗?(6)中"他"与说话人相参照,"他的话"是话语指示语."他的话"到底是什么,需要在上下文或篇外寻找.(7)"张老师的话"是一个单纯的表示定指的话语指称.因为话语名词本身没有指示性,但是一旦它受一般指示语的修饰后,就使得整个话语名词短语具有了指示的性质.如:(8)本文是讨论话语指示的.(9)那篇文章的开头写得非常好.(10)我方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这里"本","那","我","对方"都是以说话人正说到的部分或是以说话人为参照的指示成分."本文","那篇文章","对方观点"都指向另一话语成分,都是话语指示语.也就是说这些话语指示语的存在是以已经出现过的一个话语为参照的."我"虽然具有指示性,但是它并不指向一22—的不是话语,而是人称,是人称指示.掌握指示现象,关键问题在于确定哪些词语是指示语.只有以一个正在进行的言语行为的某要素为参照点才能拥有所指对象的词语才是指示语.比如"我"是指示语,"自己"就不是指示语.因为自己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人作为参照,而不要求一定要以此时此刻的说话人为参照.同样,"前天"是指示语而"前一天"就不是,"此刻"是,"即刻"就不是.②话语指示也是这样,要确定话语指示也得确定它的指示语.值得注意的时候,有些词语如"前面,后面,上面,下面,上,下"等方位名词,不能用于空间指示,但是可以用于话语指示.比较:(11)教学楼前面是一个大操场.(12)我们在文章前面论述了指示性,下面要论述话语性.(11)中"前面"也要求有参照性,但它不是以说话人为参照的,因此"前面"在这里不是指示语.(12)中的"前面"和"后面"以(12)这句话为参照,因此都是话语指示语.到底有哪些词语能够充当指示语,不同类型的指示分别用什么样的词语充当指示语,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2,话语性话语性是指话语指示语的所指对象是"话语(语言)".到底什么是话语呢?一个语言单位(包括静态的单位"词,短语,句子"等和动态的单位"篇章,小说"等)进入到一个语篇中,它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人到表达当中.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包括形式和意义(内容)两方面.但是当一个语言单位作为我们谈论的对象的时候,我们关注的可能是其中的某一方面.我们以一个小句为例加以说明:(13)中国语言学没有形成流派,这句话张教授讲过多次.——————————————————————————'........'.——————————————…●(14)我走进教室一看,黑板上写着这样一行字:中国语言学还没有形成流派.●●●●●??-...........'.'.-------------??-—-?—........---?-?---------—.-......一(15)有人评价说,中国语言学还没有形成流派,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16)我问他:"中国语言学还没有形成流派,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13)中划线部分既有形式又有意义,它是以整体的形式进入到表达当中的或者说化线的这个分句的形式和意义同时被作为我们谈论的对象的.(14)中划线部分是以"文字"即语言的书写符号的形式进入表达的.(15)关注的不是这一分句的形式,关注的是它的意义.因为"观点"是对这个分句的意义的概括.(16)中划线部分是以它的所指进入到话语表达中的,在这个表达中关注的不是它的形式也不是它的意义,而是它的所指即一个事件.(13)既关注形式又关注意义,是一个典型的"话语",是狭义的话语指示或者说是严格意义上的话语指示;(14),(15)分别关注这个分句的形式和意义,它们与这个句子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的角度说,它们也是话语.因此(13)一(15)都是话语指示用法.但是(16)中划线部分是一所指客体的形式进入表述的,与句子本身并没有多大联系,这里的"这么回事"也表明它是一个事件,因此划线部分在这里没有不是以话语的形式进人表述的,因此这一句不是话语指示用法.不但句子是这样,词,短语等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可能以四种不同的形式进入表达:所指,意义,形式,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其中形式又包括文字形式和语音形式.只有一个语言单位的形式和意义整体进入表达或者单独以形式或意义进入表达的才是话语,而以语言单位的所指进入表达的就不是话语.再比较:(17)"Shutup!"Thisiswhathesaidtome.Thisiswhathedidtome.Herippedmyshirtandhitmeonthenose.(此两例引自何兆熊, 20001—23—上一句中,"this"是一个典型的指示词语,在这里很明显是一个话语指示语,因为它所指向的是一个使令性言语行为——Shutup!"shutup"形式和意义同时被关注,这是典型的话语指示用法;下一句中"this"指下文中所提到的"Hetippedmy8hinandhitmeOFttheFtose".也就是"他对我所干的事"这一事情.即这个句子的所指,因此这里的"this"不是话语指示语,自然也不是话语指示.何自然的《新编语用学概论》认为上一句是文内照应③,我们认为这样处理是不合理的.话语与陈述句容易混淆,一个陈述句不一定就会以"话语"的形式进人表达.比较: (18)"一万两银子一天我们也不卖,一个大子儿不花我们照样笑脸相迎.我们这是为人民服务."哎哟,跟真的似的."(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19)上面所引用阿尔斯顿的那段文字似乎意味着,到目前为止的语言学成果中有哲学意义的只鱼堡堕鲞查重.我认为是对现状的一个公正的评价.(18)中划线部分是以陈述句形式出现的一个事件,是这个句子的所指,也就是说划线部分虽然是一个句子,但是进入表述中,我们关注的是它的所指.(18)中划线部分也是一个陈述句,但是从后面的"评价"一词可以看出,它还是一个评价性的言语行为,它是以其意义进人话语表达的,所以我们认为它是"话语"."这"是话语指示语,而(19)中的"这"不是话语指示语,也就不是话语指示了.话语指示语的所指的话语可以在篇章内出现,形成篇内话语指示,如(17)中的上一句例,又如:(20)我不喜欢"前进",并非因为这个词具有政治色彩而在于它的方向性.(潘军《流动的沙丘》)(21)不知道谁从小飞蛾的娘家东主庄带来了一条消息,说小飞蛾在娘家有个相好的叫保安.这消息传到张家庄……(赵树理《登记》)(20)话语指示语"这个词"的所指"消息"在前一分句出现,是篇内话语指示;(20)"这消息"是话语指示语,它的所指就是篇内的划线部分;"一条消息"是话语指称,不是话语指示语,它没有指示性,后面的"这消息"与它形成回指(照应)关系.也可以在篇外,形成篇外话语指示,如(6),(8),(9),(10).话语指示语的所指可以是篇章,段落,章节,话语,也可以词,短语,句子,甚至剥离了语义内容的纯语言形式.如:(22)÷享讨论了话语指示的几个定义.(23)小林见她越说越多真生气了,忙说:"好,好,咱送,咱送,看这了能起什么作用?"话说到这里就算完了.(刘震云《一地鸡毛》)(22)指的篇章的一部分,(23)指的是这个句话的末尾.当一段话语中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语名词性成分时,要注意弄清话语指示与照应(回指)的区别:(24)古希腊着名的戴尔波伊神托所的入口处,有一块石头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爱引用这句话,并把它作为哲学的使命.(引自《语文月刊》)这里"一句话"与"认识你自己"不是指示关系,因为"一句话"在这里不具有指示性质."这句话"是话语指示,所指的对象就是"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属于篇内话语指示,同时"这句话"还与"一句话"形成回指(照应)关系."它"在这里又与"这句话"也形成照应(回指)关系. 如果这一句话改为:古希腊着名的戴尔波伊神托所的入口处,有一块石头刻着一句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爱引用这句话,并把它作为哲学的使命.24—这里的"一句话"是话语指称."这句话"是话语指示语,但是它的所指没有在篇章中出现,属于篇外指示.我们不能将"一句话"作为话语指示语"这句话"的所指,同时"这句话"与"一句话"形成照应(回指)关系,"它"又与"这句话"形成照应关系.至此,我们可以给话语指示下这样一个定义:话语指示就是指在语篇中用需要以说话人为参照才能确定意义的词或短语指向篇内或篇外另一个话语对象的语用现象.用来指示话语对象的词语就是话语指示语.何自然认为的下面几类都是话语指示,依据我们上面的定义,都不属于话语指示: (25)I'venevercookedarat,but,Paulhas,andittastedterrible. Themanwhogavehispaychecktohiswifewaswiserthanthemanwhogaveittohismistress. (26)Thatblouse,it'Ssimplystunning.Itsurprisesmethattheydon'twrite.(25)中it的理解确实需要通过交际语境才能判断它的所指,但是话语指示并不是说凡所指意义需要通过交际语境才能理解与确定的才是话语指示,何在这里混淆了语境与话语的概念.显然这里的it并不指向一个话语.其实这里的it是隐性回指用法.(26)中的it是句法上的一种用法,it所指的并不是一个"话语",因此不是话语指示.另外,上面提到的三本语用学着作都把表示分句和句群关系的词语"but(但是),therefore(因此),inconclusion(最后),onthecontrary(与此相反),still(仍然),however(然而),anyway(无论如何),beside(此外),allinall(总而言之",甚至把"actually(实际上),well(好吧),Uh"等成是话语指示语.我们认为有些关联词语如"因此","总之"可能与前面的"话语"有一定的指向性,与前面的话语相呼应,但不是典型的话语指示.Actually,Well,Uh等明显是话语标记性成分,或者说是与话语交际有关的语用现象.这些词语传递的不是命题意义或语义意义,也就是说它们不构成话语的语义内容,而是为话语理解提供信息标记,从而对话语理解起引导作用的程序性意义.在话语指示的判定中,一定要抓住指示性和话语性两个最根本的特点,我们不能把凡是在话语中具有指示话语某方面信息的现象都看成是话语指示.注释:①"批评"严格说来不是一个名词,但在这里有指称性,我们暂且把它"-3作名词看待.下面的"议论,评论"等也这样处理.②参看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五章第四节.③我们认为,只有名词性成分与前面出现过的名词性成分之间的形成同指(CO—reference)关系才是回指.参考文献:【1]何自然,1987,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胡壮麟,1994,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何兆熊等,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教育出版社.【4】索振羽,2000,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5]刘大为,200l,自元语言分析,语文论从(7).【6]孙蕾,2002,西方指示语研究的现状和历史,四川大学第6期.【7]姜望琪,2003,当代语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浙江师范大学教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一25—。
语用学概论
4. 评价动词 (verbs of judging): criticize, charge, accuse, blame
B. 限定性结构或修饰性词语, 如: another, only, even, either, again
C. 短语或分句,如时间状语从句、比较短语或分句、非真实条件句、非限定 性从句、分裂句、疑问句 D. 汉语的触发语大致相同,如:又,也,再
A. “利益中心”语用原则
说话人(利益最小化)
——
听话人(利益最大化)
B. FTA现象
交际双方遵守“合作原则”但也不能违背“礼貌原则”,使“利益中心”偏向 听话人。使交际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但某些言语行为本身存在潜在的威胁,若 不可避免要使用FTA时,说话人需要努力降低其威胁力度,以让“利益中心偏向 听话人,最大程度地向对方表示礼貌。要降低FTA威胁或伤害面子的力度,说话
A:你把设成桌面啦?! B:不后悔!
第四章
礼貌的 语用研究
4.1 礼貌的界定
1. 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 2. 敬重(通过语法表现出来的)
3. 语体 4. 一种语用现象 重点:不能脱离语境去谈礼貌,语言形式不能孤立地决定言语行为是否礼貌,而是 “语言形式+话语的语境+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关系是互为益补的关系,体现在: 1. 言语交际中既要遵守合作原则又违反合作原则,就是出自礼貌的需要。E.g.: Mr. X i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 and his attendance at tutorials has been regular. 2. 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使用反语,让听话人推导出他的语用含意。反语的使用也是出自于恪 守礼貌原则并认为,“如果你必须触犯别人,骑马要做到避免同礼貌原则相悖。
语用学Chapter 4 Cooperative principle陈新仁何自然何伟
Contents
I. Preliminary examples II. Implicature III. H. P. Grice IV.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V. Non-observance of the maxims VI. Properti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VII. Problems with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9
Example: „Well, honestly, I can‟t tell you a thing, because what was said to me was told me in confidence‟.
20
Another reason frequently given for „opting out‟ is that giving the requested information might hurt a third party or putting them in danger. Example: (The first speaker is a caller to a radio chat show. The second speaker is the host, Nick Ross) Caller:…um I lived in uh a country where people sometimes need to flee that country. Ross: Uh, where was that? Caller: It‟s a country in Asia and I don‟t want to say any more.
英语语用学概述
英语语用学概述概要:语用学作为微观语言学六大分支(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之一,强调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
本文将通过简要概述英语语用学及其著名理论,希望对语用学研究方向学生或语用学爱好者在今后的学习或研究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语、语用学、概述1.绪论语用学作为语言学重要分支,其相关的著名理论有很多。
本文将主要概述语用学和语用学中影响最深远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定义和特点等。
2.语用学概述2.1.语用学的定义关于语用学,很多语用学家都给出了不同定义,综合所有定义可以看出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使用或语言交际,研究利用语境来推断语义或研究讲某种语言的人怎样用句子去实现成功的交际。
总而言之,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学科,集中研究说话人意义、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
说起语用学,就一定要将它和语义学区分开来。
虽然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但是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别:语义学—研究句子的字面意义(不考虑语境),而语用学—研究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义(把语境考虑在内)。
2.2.言语行为理论2.2.1.施为句和表述句言语行为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他的«如何以言行事»一文中提出的,是对语言交流性质的哲学阐释。
这个理论认为,我们说话的同时是在实施某种行为,其目的在于回答“用语言干什么”这个问题。
奥斯汀的首要主张是这一理论有两种句子形式:施为句和表述句。
像“I name this ship the Queen Elizabeth(我将这艘船命名为伊丽莎白号)”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施为句。
它们不描写事物,没有真假。
说出这样的句子就被认为是实施一种行为,因此像name这样的动词,我们叫做“施为动词”。
与施为句相反,像“I pour some liquid into the tube(我往试管里倒一些液体)”这样的句子是对说话人正在做的事情的描写。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6章-2
• 1、直接表示拒绝。
• • • • 儿子:爸,我去踢球啦。 父亲:不行,这么热。 甲:上街买衣服吧,降价了。 乙:我不想买。
• 2、通过反问或批评,表示委婉拒绝。
• • • • 学生:老师,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是什么? 老师:上周不是告诉大家了吗? 小刘:小程,把你的磁带借我听听。 小程:上次你都不借给我。
• • • • • •
(二)间接言语行为(p163) 间接表明的言语行为 (我请你把声音调大些) 能不能把声音调大一点呢? 后面听不清楚。 我想到前面去坐。
• • • •
(我建议你们早点回去) 你们早点回去。 已经是晚上十点了。 明天我还要上早班。
• • • •
(我警告你山上老虎很凶猛) 山上有凶猛的老虎。 山上的居民吓得都搬下山了。 这座山连武松都不敢上。
• 2、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 更多地依靠交际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与所 处的语境来推断。(P167)
• 甲:逛街去吗? • 乙:今天有个朋友要来。
• • • •
男:晚上有时间吗? 女:我还有点儿事。 甲:走,晚上看电影去。 乙:我要准备明天的考试。
• 这里少了一个茶杯。 • 这里太冷了。 • 宝宝别哭,阿姨看完电视就给请求或完成请求功能的中心部分。
• • • • •
帮我买本书。 请把录音机的声音开小点。 我想把桌子移到靠墙的地方,但又太重。 帮我抬一下桌子,好吗? 不知道能不能帮我请个假?
• (二)“拒绝”言语行为
• 针对对方的请求、邀请或建议之后,说话人所做 出的一种“不合作性”选择。
• • • • • • •
有空到我家坐坐。 Give me a ring soemtime. (告别时的礼貌语,并非真正邀请对方) 这菜做的不错。 (听、说双方其实都明白菜的味道很一般) 洗得真干净!/他真帅! (反语:一点也没有洗干净)
语用学第四章
(2)质量(不瞎说):说话者确信提供的信息 是真实的。 a. 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 不说缺乏证据的话。 (19)a. 阳江无丑女,湛江皆帅男。(缺乏证 据) b. 没有康师傅,吃不上方便面。(假话) c. There are humans on the Mars.(无 证据)
(3)关系(不离题) (20) a. 甲:听说你找到工作了? 乙:不错。(符合话题) b. 甲: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乙:对,一定要休息好。(听错) c. 甲:启禀皇上,河南大旱,急需粮食。 乙:为什么不修水库?(离题)
3.4.2 会话含意的种类 一般含意:遵守合作原则的情况下,话语通常 在语境中带有的含意。 (45)张三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孩 子) (46)大象比蚂蚁大。(真实) (47)李四有孩子吗?(问话人不知道) (48)开门。(知道听话者会开门) (49)a. A car ran over John’s cat. (not John’s car) b. 小黄跟一个女人在一起。(非妻子)
4.6 利奇的礼貌观 (p. 101-104)
六个准则,各有两个次则。 B. 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1)尽量让自己少受益,(2)让自己多吃亏。
(15)a. 我把车借给你。(礼貌) b. 你把车借给我。(不礼貌) c. 我必须请你吃饭。(礼貌) d. 你必须请我吃饭。(不礼貌)
4.6 利奇的礼貌观 (p. 101-104)
(17)a. 没给您卖什么,只是一个小礼物。(谦虚) b. 送个贵重的生日礼物给您,感谢多年的帮助。 (不谦虚) (18)甲: 哇,这么漂亮的衣服!(赞扬别人) 乙:谢谢,这是我姨妈送的。(谦虚,但接受)
4.6 利奇的礼貌观 (p. 101-104)
六个准则,各有两个次则。 E. 一致准则:减少与别人观点的不同。 (1)减少分歧,(2)增加一致。
四川省安宁河高中振兴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宁联盟24-25学年度上期高2024级期中联考语文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卷共8页,答题卡共4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含意是一种受制于语境的、说话人交际意图的隐含信息,因而是语用的,也称语用含意。
简言之,语用含意就是某一话语在特定语境中所隐含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也等于说话人等交际主体的交际用意。
语用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说话人在一定语境下希望传递的真正意思或用意。
在特定语境中,句子本身的字面意义(即编码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该句子(即话语)传递的实际意义很多时候是不等同的,听话人在话语理解时还需结合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参照相关的语境信息或百科信息等。
例如:(1)小王:下午去老张家吗?小刘:他家买了条狼狗。
(2)李瑞环同志一次访问香港时,一记者问: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3)弗吉尼亚:我的新帽子好看吗?玛丽:喔,是粉色的。
对此类话语,听话人是怎样透过表面意义去正确理解说话人真正的交际意义呢?我们又是如何去理解其中的应答呢?如果仅根据话语的表面意义,前后话语之间的字面意义或逻辑关系并没有什么联系,可是为什么从语用的角度看却是正常、可接受的呢?这一连串问题可以在语用含意或会话含意理论中找到答案。
在一定语境条件下,例(1)—(3)中的应答可分别传递以下隐含信息:(4)我不去老张家。
语用学讲稿第四章
语用学讲稿第四章第一篇:语用学讲稿第四章语用学讲稿第四章会话含义要点:A.在关于意义的学习里,Morris,Stevenson,Alston和Warnock都表明说要注重对用意、语境和意图的分析。
B.Grice的分析尤其的重要和有用。
因为他解释了意义和意图的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
C.意图对于一些有言外之意的指示和词语来说非常重要,但不是叙述人说的一切东西都有言外之意的。
D.Grice在关于含义的理论里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关于话的内容和话的含义的区别E.合作原则在人类所有的交流活动里都非常普遍的。
会话含义可以分为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
F.一般会话含义是指叙述人会遵守相应会话准则而且句子里会有某些相应的含义的。
特殊会话含义是指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使得对话违反了某些原则。
G.会话含义拥有可取消,不可分离,可推导,非规约,不确定的特性.1.意义和意图在语用学里,意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Grice发展过来的会话含义理论就是建立于对意义的分析的。
因此在介绍会话含义理论之前必须要先讨论一下意义。
1.1关于意义的观点意义所指理论认为所有的句子都有单词组成,而每一个单词都对应一个客体。
因此在这一点上,语言在现实世界是由实际的内容的。
但是这个理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它的解析有时候会使得句意缺失。
因此在关于意义的学习上,Morris,Stevenson,Alston和Warnock都表明说要注重对用意、语境和意图的分析。
Stevenson提出了意义的两种形式:描述性意义或者会话性意义和意识性意义和语用性意义。
而Grice的分析尤其的重要和有用,因为他指出了对话就是叙述者使其听者了解其说话意图的,并且解释了意义和意图的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
1.2 意义和意图的分析Grice指出他对意义的研究遵循以下规则:A通过X表达意思意味着A知道X的用途并使X意图显现出来从而使听众产生反应。
意图对于一些有言外之意的指示和词语来说非常重要,但不是叙述人说的一切东西都有言外之意的。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1章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13
•“灯” •“送这些东西干啥?” •“小孩就是小孩”
•结论: 语义学关注抽象意义,语用学关注语
境意义。(P10-11)
可编辑课件
14
• (三)功能性与得体性
• (1) Open the door ! • (2) Can you open the door ? • (3) I want you to open the door . • (4) 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 ? • (5) Would you please possibly open the door ? • (6)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fter they enter
可编辑课件
21
• 你不戴眼镜的时候真漂亮。 • (预设:我戴眼镜的时候一定很丑了)
• 甲:我买的这裙子样式不错吧? • 乙:颜色不错。
可编辑课件
22
• 语用学: • “意会大于言传” •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可编辑课件
23
• 课堂讨论:该打不该不打
•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只等于waste pape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饭 。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就用那个康熙窑‘ 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 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钱锺书《围 城》)
可编辑课件
9
• (15) • 肖某:这件事情很复杂,涉及几个“大老
虎”,就看上面怎么处理了。
语用学chapter IV presupposition
A
horse is a four-legged solid-hoofed animal with flowing mane and tail, used from early times to carry loads, for riding, etc. My horse is white.
Unicorns,
Zero anaphora: The absence of an expression in a structural slot where one is assumed, as a way of maintaining reference.
Successful
reference means that an intention was recognized, via inference, indicating a kind of shared knowledge and hence social connection. The assumption of shared knowledge is also crucially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presupposition.
The
choice of one type of referring expression rather another seems to be based, to a large extent, on what the speaker assumes the listener already knows. Reference, then, is clearly tied to the speaker‟s goal and the speaker‟s believe in the use of language. For successful reference to occur, we must recognize the role of inference. Because there is no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ities and words, the listener‟s task is to infer correctly which entity the speaker intends to identify by using a particular referring expression.
整理版语用学
●语用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李军华●第一章绪论●语用学,也叫语言实用学或语言使用学,是语言学中新开拓的一个领域。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具体运用及其规律,尤其注重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
●今天星期天●妻子对丈夫说搞科研的劝告●赖床的提醒●孩子对父母说●GF对BF说邀请●职员对老板说拒绝●我去上课●学生说这句话时是“我去听课”的意思●教师说这句话时是“我去讲课”的意思●话语意思●话语意图●“语用”或“语用学”译自英语的pragmatics一词。
在当今大量的语言学研究的论文、专著和资料中,“语用”已是一个极为常见的专门术语了。
但把pragmatics译为“语用学”只是对这个词的狭义理解,只是把pragmatics这个词置于语言研究这个特定的范围里所作的理解。
“pragma-”这个拉丁词根具有“做、行动”这一意思。
●从广义上说,pragmatics指的是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作的研究。
如果作这种理解的话,或许该把pragmatics译为“行为学”更加恰当。
●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涉及人的所信、目的、筹划和行为●Green(1989:3)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救生员朝一个在水中挣扎的游泳者投去一个排球。
救生员的这—行为无疑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这一行为基于救生员的一个意图,即救人,和至少三个所信:●(1)他相信游泳者需要救助●(2)他相信游泳者知道朝他投去的排球是用来救他的●(3)他相信游泳者知道怎样利用排球比水轻这一物理属性●在这三个所信中,第一个是有关游泳者的愿望的,第二和第三个所信是关于游泳者的所信。
救生员能否达到救人的目的显然和他本人和被救助者的所信有关。
●人类的语言交际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人类怎样通过语言交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救生员怎样来达到自己救人的目的有共同的地方。
●把pragmatics用来指对有目的的语言活动的研究,是对这一词语的窄义理解,把它译为“语用学”自然是很合适的了。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3章-2选编
•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
• 4.非规约性 • “这个地方太乱了。” • 小孩房间;饭店;景点 • “这里很热。” • “开窗”或“开门”。 • “请开空调”。 • “我们换个地方开会吧”。
• 5.不确定性
• 老何是头老黄牛。
• 郑女士:我很不喜欢刚才在楼上见到的那人。 • 周小姐:他是新上任的公司经理。
•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 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 黛玉因含笑问他: “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雪雁道: “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 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 亏 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 ,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 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 嘻嘻的笑两阵罢了。
• 小主从来容姿秀美、俏丽非凡。近日因诸 事繁杂,身子不适,略显容颜憔悴。奴才 承蒙小主多年雨露恩泽,每每思之,倍感 惆怅。适逢皇额娘刚刚送来番邦敬贡上等 之辛辣食材,奴才私心想着,若是小主用 来,定是极好的!不知小主意下如何?
• “说人话”:吃炸酱面还就蒜不?
• 2 .利用质准则推导的语用含意 •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P68
• 某某同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
• 小结: • 一、会话含意类别 • 二、会话含意的推导 • 三、会话含意的特征
• 预习: • 第四章 礼貌现象的语用研究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2章选编
• 案例:《“明天”还是“星期二”》
• “星期二交给我” • “那时候,我们……,每个月的加班费
……至少五千元,买房买车都没有问题。 ” • “这份资料这个星期翻译好交给我”
• 当日产品,保证新鲜/最后两天。 • 一小时后回来。 • 乘,明天我们再去买。
一、 指示语的语用含义
• 1、指示语是语用学最早选定的研究对象 • 记着,我们老地方见。 • 你带上这个准时到那儿等我。 • 当日产品,保证新鲜/保质期三个月。 • 本店转让,全部半价,最后两天。
• 2、指示系统,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的方式组 织起来的。
• (3)“来”和“去”的指导意义
• He ' s coming. • A : Hurry up , Pete . we ' re leaving .
(彼得,我们赶快离开) B : Go ahead .I`m coming. (走吧!我就来)
• [辛媚在电话里说]“哈,老方呀,… … 今天你作主人,没有付账就跑,我们做客 人的身上没带钱,扣在咖啡馆里等你来救 命呢!S 0 S .快来!”鸿渐忍不住笑道: “我就来了”。《围城》
• 自嘲、着重严肃、语境易混淆。
• 一、 指示语
• 二、指示语的分类
• ( l )人称指示 ( 2 )时间指示 ( 3 )地点指示 ( 4 )语篇指示 ( 5 )社交指示
• 预习: • 第三章 会话含意
• 一位希伯莱语教师发现自己把一双舒适的拖鞋忘
在家里,于是派一个学生带着他写给妻子的便条 去取拖鞋。他在便条上写着:“send me your slippers with this boy”。当学生问他为什么写 “your slipper”时,他说:“哎呀!如果我写 ‘my’slippers,她就会读成‘my’ slippers ,而 把她的拖鞋送给我,我拿她的拖鞋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写了‘your ’ slippers ,她读到 ‘your’slippers时,自然会把我的拖鞋送来了。 ”
语用学(第四章)
④甲:她们都牺牲了 …… 乙:啊?! 甲:——一顿饭。 乙:嗨,你一块儿说不行吗? 甲分别故意把一句话分成两句话说, 先说前半句,是提供了少于交谈所需要 的信息,这就是对“量的准则”的违背, 以让人误解。乙“你一块儿说不行吗?” 的言外之意是:甲这个人故弄玄虚。
2)故意违反“量的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 “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以使听 话人推导出其含义。例如: ①A想知道是不是P(P可以是各种内容的话), B 回答时不仅说是P,而且说当然是P,有什么证 据能证明是P: Aunt:How did Jimmy do his history examination?(吉米的历史考试成绩怎样?) Mother:oh, not at all well. Teachers asked him things that happened before the poor boy was bom.(哦,一点也不好。老师们问 的全是这可怜的孩子出生前发生的事。)
④李明:你们班长人还不错吧? 刘霞:他穿牛仔裤。 ⑤王婷婷:你的语法学论文和社会学调查报告 写完了吗? 陈思睿:我的论文写完了。 ⑥夏莎莎:你觉得这儿的刀削面味道怎么样? 何 萍:莎莎,刀削面就是刀削面。 在此三例中,刘霞、陈思睿、何萍所言的 会话含义分别是“他人不怎么样。”“我还 没有写完社会学调查报告。”“这儿的刀削 面味道不怎么样。”实际上都在作否定的回 答,尽管说出的话语中并没有否定词。
(3)关系准则,指的是话语之间要有关联。例如: ①甲:教学检查工作胜利结束了。 乙:今天中午我们吃火锅庆贺一下吧! ②甲:教学检查工作胜利结束了。 乙:今天中午我们家养的狗丢了。 例①中,乙和甲所提供的信息都与对方的话语之 间有联系,也即说话人提供了有关的信息,因此他 们都遵守了“关系准则”。例②乙和甲所提供的信 息都与对方的话语之间缺乏联系,也即说话人提供 了无关的信息,因此他们都违背了“关系准则”。 同样违背准则可以隐含一定的含意,比如,例② 中,乙的话语可隐含这样的含意:他对甲的话题不 感兴趣。
语用学(期末)
语用学一,名词解释1.指示语:指示语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也就是说涉及到话语所谈论的事物、事件以及它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等问题。
如:时、空、人称等。
如:我半小时后到那里。
指示词语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时态助词、某些情态助动词和表示移动的动词、时间和地点副词、某些称谓,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的词语。
指示语的功能,可分为指别功能和照应功能两种。
2.言语行为:①言语行为:用言语来施行各种语用意图的行为。
例如:你不冷吗?言语行为(语用意图:请把门关上)。
②奥斯汀的理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包含三个层次,即:语谓行为,语旨行为,语效行为③塞尔的发展将言语行为分为四个层次,即:话语行为,命题行为,语旨行为,语效行为3.会话含义:“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首先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特定的语境中,话语所隐含的意义。
(多于话语字面意义的含义在格赖斯的理论里面,会话含意是依据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
只有假定说话人是遵守准则的,至少是遵守合作总原则的,才会有推导会话含意的基础。
4.言语行为的类型:言语行为的类型①言内行为——指说话这一行为本身。
这是一个“以言表意”的行为。
②言外行为——指用说话来体现发话者的意图。
这是一个“以言行事行为”(1)退休工人老张昨天去世了。
(告诉了受话者一个事实)(2)请把茶杯递给我,好吗?(向受话者发出一个请求)(3)你再敢说这种话,我绝饶不了你!(警告或威胁了受话者)(4)对不起,我来晚了。
(向受话者道了歉)③言后行为——指话语所带来的后果。
这是一个“以言取效”的行为。
例如:(1)我明天会来的。
(2)哥哥,你不要这样。
人家是好心好意来安慰我们。
(《雷雨》)5会话原则:美国哲学家保罗.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原则旨在解释会话意义。
他提出自然语言有其独特的逻辑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杨志社会地位低,在别人心目中权势较小 ,他本人对别人要求较高,“轻则痛骂, 重则藤条鞭打”,激化了内部矛盾。有了 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29
• • • • •
(三)留面子的技巧 1、积极礼貌 ①宣称双方共同点。 好主意,我为什么没想到呢? 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30
• ②表示双方互相配合 • 如果你不做,我也不做。 • 你那样说的有道理,我再认真想想,我会 告诉你我的决定。
35
小结:
• • • • 三、礼貌原则的特征 (一)级别性 (二)冲突性 (三)合适性 • • • • 四、面子威胁 (一)面子威胁现象 (二)面子威胁因素 (三)留面子的技巧
36
• 预习: • 第五章 前提关系
37
38
16
四、面子威胁
• (一)面子威胁现象
• (1)正面面子/积极面子(P98-99)
• 甲:看我买的裤子怎么样? • 乙:还不错,挺时髦的。 • 丙:我觉得一般,颜色我不喜欢。
17
• 学生:老师,我的论文写得还好吧? • 老师1:不错,可以发表了。 • 老师2:论文写得一般。
18
• 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 • 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 东京太师府里做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 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 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 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 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心合依我劝一劝!只 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 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 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
23
• (二)面子威胁程度的决定因素
• 1、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 • 2、相对权势(relative power) • 3、强加的绝对级别(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 • 面子威胁程度: Wx=D + P + Rx
24
• • • •
老婆,拿一下筷子。 老婆,不知道能不能劳你大驾拿一下筷子 给我换五块钱硬币,我要乘公交。 对不起,能不能给我换五块钱硬币,我乘 公交没零钱。
10
• • • • •
(二)合适性 (a)交际内容确定礼貌方式。 借支笔。 把你的车借用一下,明天还。 最近来了几位亲戚,家里住不下,要是能 借套房子就好了。
11
•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 不可当。 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 看 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 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杨志喝 着军汉道:“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 。” 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 一行十五 人奔土冈子来,歇下担仗,十四人都去松林树下 睡倒了。杨志说道:“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 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 众军汉道:“ 你便利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杨志拿起藤 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 杨志无可奈何。
• 学生:老师,我想写文学方面的论文。 • 老师1:可以,你自己选择。 • 老师2:你必须写语言方面的论文。
22
•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 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 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 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 •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 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 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 吃罢。” • 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 吃了,便起身。”
33
• • • •
②模糊限制语的运用 请在这里等一会儿。/请在这里等。 你的衣服有点儿脏了。 /你的衣服脏了。 每到排课时,总是有人提出这样或那样的 要求。 • 一个人在推行计划之前最好让他的同事知 道。/你推行计划之前应该让我们知道。
34
• ③“请”、“劳驾”、“麻烦”等礼貌标记 语的运用。 • 请把门关上。 • 劳驾让一让。 • 麻烦再写一遍。
25
• • • •
母亲:把衣服拣起来,否则我揍你屁股。 女儿:妈妈,你能帮我把衣服拣起来吗? 领导:Mind if I smoke? 部下:Excuse me, sir, would it be all right if I smoke?
26
• 借给我一块钱,我乘公交。 • 借给我五万块钱,我要买房子。 • 麻烦按一下十楼。 • 先生,能不能捎带我一程,我给您点油费
• 2、礼貌原则的礼貌级别
• • • • • 给苹果削削皮。 把报纸递给我。 看黑板 “五一”愉快 您再休息一会
6
• • • • •
a.把教室打扫一下。 b.给我倒杯水。 c.坐下。 d.假期愉快。 e.再吃些菜。
7
• 那十一个厢禁军两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 知道被差出来。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 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 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 恁地苦!” • 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 我自赏你。” • 那众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 并不敢怨怅。”
14
• (c)交际场合确定礼貌方式。
• • • • 请允许我介绍史密斯博士。 来,见见我的朋友史密斯。 张主任,我向你汇报个事。 张老师,我向你讲个事。
15
• 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他 二十棍!”众军汉一齐叫将起来。 • 数内一个分说道:“提辖,我们挑着百十 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 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 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 ” • 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 了!”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
4
• 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 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 ,如今恁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 !” •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 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 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 两个虞候口里不言,肚中寻思:“这厮不 值得便骂人!”
5
19
• 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 ,不曾见你这般卖弄!” • 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 • 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 日天下怎地不太平?”
20
• (2)负面面子/消极面子(P98)
• 儿子:妈,我想出去玩一会。 • 母亲1:可以,休息休息。 • 母亲2:作业做完再说。
21
31
• ③使受话人的想法、希望得以实现。 • 讲得好,我们就这样做。 • 我很同情你,我会尽我的努力去帮助你。
32• • • • • Nhomakorabea2、消极礼貌 ①人称指示语的运用 来来,我们继续干活。 小朋友,我们不坐在地上。 同学们,要记住,我们是大学生,我们的 主要任务是学习。 • 来来,我们吃西湖醋鱼。
12
• • • • •
(b)交际对象确定礼貌方式。 借给我一块钱。 我不知道能不能借给我一块钱。 小李,认真读读这篇论文。 老师,能不能帮我看看这篇论文?
13
• 两个虞候听杨志说了,便道:“我见你说好几遍 了,只管把这话来惊吓人!” • 老都管道:“权且教他们众人歇一歇,略过日中 行,如何?” • 杨志道:“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 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 歇凉!” • 老都管道:“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 先走。”
8
• 3、二者关系。 • • • • 把你的自行车借给我。 能不能把你的自行车借给我? 介意把你的自行车借给我吗? 可不可以把你的自行车借给我?
9
• 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 不上。 • 杨志便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 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 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要处!”
第四章 礼貌原则(二)
1
案例:
• • • • 案例: 《智取生辰纲》(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问题: 杨志处理人际关系为什么是失败者?
2
三、礼貌原则的特征
• (一)级别性
• 1、语言手段的礼貌级别。 •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好茶。
3
• • • • •
关上窗/把窗关上 请关一下窗门好吗? 你可以关一下窗门吗? 您不会介意关一下窗门吧? 起风了。/这风真大!/真冷!
27
• 两个虞候坐在柳阴树下等得老都管来;两 个虞候告诉道:“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 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会做大!”
• 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 。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公时,门下军官见 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 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 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 ,直得恁地逞能!